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HP模型的商洛市丹江湿地公园游客满意度研究
1
作者 屈正庚 《江西科学》 2024年第2期244-248,251,共6页
城市公园不仅要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还要具备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的作用。以商洛市丹江湿地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3层模型和20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问卷调查搜集有关数据,构建了商洛市丹江湿地公园游客... 城市公园不仅要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还要具备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的作用。以商洛市丹江湿地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3层模型和20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问卷调查搜集有关数据,构建了商洛市丹江湿地公园游客满意度评价体系及指标权重值,从整体规划、基础设施、绿化效果、卫生管理、休闲娱乐5个方面分析游客满意度,数字化方式计算游客满意度的价值,并对评价模型进行证实。结果表明,游客对丹江湿地公园满意度评价达到良好,并对卫生环境、整体规划较满意。希望研究结果为商洛市建设生态、文明、公园城市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 丹江湿地公园 满意度 休闲娱乐
下载PDF
丹江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俊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11-2819,共9页
【目的】植物α和β多样性的变化与土壤、地貌及人为干扰等生态因子有密切的关系,本文研究了丹江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丹江湿地距湖岸0 km(近湖岸带)、5 km(湖滨带)、10 km(湿地-绿洲过渡带)、15 km(... 【目的】植物α和β多样性的变化与土壤、地貌及人为干扰等生态因子有密切的关系,本文研究了丹江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丹江湿地距湖岸0 km(近湖岸带)、5 km(湖滨带)、10 km(湿地-绿洲过渡带)、15 km(绿洲带)研究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丹江湿地物种较为丰富,植物群落组成较为均匀,通过统计共出现植物13科28种,莎草科和禾本科种类最多。在近湖岸带、湖滨带和绿洲带更倾向于单优群落特征,宽广型湿地-绿洲过渡带更倾向于共优群落特征。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湿地-绿洲过渡带>湖滨带>近湖岸带>绿洲带,其中湿地-绿洲过渡带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样带(P<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绿洲带>湖滨带>近湖岸带>湿地-绿洲过渡带,Mclntosh均匀度指数表现为近湖岸带>湖滨带>绿洲带>湿地-绿洲过渡带。从近湖岸带、湖滨带、湿地-绿洲过渡带、绿洲带的范围内,离湖越远:p H值和盐分含量越低,养分含量逐渐增加,α多样性呈现增大趋势;不同生境下植物β多样性特征为近湖岸带到湖滨带、湖滨带到湿地-绿洲过渡带3种生境间Cody指数变大,其中近湖岸带到湖滨带生境间Cody指数变最大。【结论】湿地植物α和β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主要受土壤养分影响,其中全磷、有机质、全氮的含量大小的影响显著;与土壤盐分含量关系不显著,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 湿地植物 多样性 环境因素
下载PDF
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内外区域2000—2015年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靳川平 王超 +1 位作者 闻瑞红 侯鹏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9年第6期8-13,共6页
为研究2000—2015年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内外生态状况变化和保护成效,基于高分1号数据生产的2 m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对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人类活动状况进行分析,基于30 m分辨率的4期TM遥感影像生产的土地覆被数... 为研究2000—2015年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内外生态状况变化和保护成效,基于高分1号数据生产的2 m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对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人类活动状况进行分析,基于30 m分辨率的4期TM遥感影像生产的土地覆被数据和基于Modis遥感影像生产的植被覆盖度数据,对淅川县、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核心区的土地覆被状况、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及其土地覆被转类途径的主导程度和3个相关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系统质量以及不同区域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核心区的格局和质量在该区域处于最优,且土地覆被变化状况也以核心区转类指数最高;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主要人类活动影响为耕地,其次包括居民点、采石场、养殖场;15年间,保护区内外土地覆被均呈现转好趋势,但是保护区内变化优于保护区外,保护区核心区优于整个保护区,且转好的主导因素均是耕地变为湿地;15年间植被覆盖度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土地覆被 植被覆盖度 人类活动 丹江湿地
下载PDF
淹水对丹江口库区新增消落区土壤养分的影响
4
作者 王恺丽 李潜 +6 位作者 李林洋 葛乐 陈鹏 袁晓良 张小全 李志国 刘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18-2126,共9页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水库大坝加高引起的水位变化深刻影响库区消落区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以丹江口库区新增消落区为研究对象,采集淹水前后消落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探讨淹水对丹江口库区新增消落区土壤养分的影...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水库大坝加高引起的水位变化深刻影响库区消落区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以丹江口库区新增消落区为研究对象,采集淹水前后消落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探讨淹水对丹江口库区新增消落区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影响新增消落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高程的土壤养分含量。淹水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综合养分指数处于Ⅰ~Ⅱ级水平,顺序依次为弃耕区>自然恢复区>乔木区>灌木区>农田区;淹水后,土壤综合养分指数提升到Ⅱ~Ⅲ级水平,其中,乔木区综合养分指数最高,依次为灌木区、农田区、自然恢复区和弃耕区。土壤综合养分指数的空间分布表明,高程和土地利用方式共同影响新增消落区土壤质量,基于自然的人工植被恢复有利于新增消落区生态功能的快速恢复,保证库区水质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区 丹江湿地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退耕还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