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末次冰期东亚季风快速波动的模式与成因 被引量:8
1
作者 管清玉 潘保田 +3 位作者 邬光剑 高红山 李琼 苏怀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9-436,共8页
通过对位于东亚季风区中东部与西部边缘的两个高分辨率黄土剖面记录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不仅捕捉到了20个Dansgaard-Oeschger事件与6个Heinrich事件,而且黄土记录与GRIP冰芯记录的这些快速气候波动基本上是同步的。暗示在整个末次冰期,... 通过对位于东亚季风区中东部与西部边缘的两个高分辨率黄土剖面记录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不仅捕捉到了20个Dansgaard-Oeschger事件与6个Heinrich事件,而且黄土记录与GRIP冰芯记录的这些快速气候波动基本上是同步的。暗示在整个末次冰期,东亚季风气候同样存在千年—百年尺度上的快速波动。所不同的是,西面的沙沟剖面对这些快速气候波动的反应比东面的王官剖面敏感。结合末次冰期中国黄土记录的先前研究结果,我们发现,自西向东Dansgaard-Oeschger旋回的幅度逐渐变小,推测这主要是由西风与东亚夏季风共同作用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期 东亚季风 气候波动 dansgaard-oeschger事件 HEINRICH事件
下载PDF
末次冰期贵州七星洞石笋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与Heinrich事件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美良 程海 +3 位作者 袁道先 林玉石 覃嘉铭 章程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7-344,共8页
通过对贵州都匀七星洞Q4、Q6石笋进行高精度的TIMS U系测年和氧同位素分析 ,建立了末次冰期 6 0 .5kaBP以来都匀凯酉地区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通过与格陵兰GISP2冰心的δ18O曲线对比分析 ,初步揭示并探讨了末次冰期以来反映... 通过对贵州都匀七星洞Q4、Q6石笋进行高精度的TIMS U系测年和氧同位素分析 ,建立了末次冰期 6 0 .5kaBP以来都匀凯酉地区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通过与格陵兰GISP2冰心的δ18O曲线对比分析 ,初步揭示并探讨了末次冰期以来反映的短时间尺度气候快速变化的D O旋回事件 1~ 18和Heinrich事件H1~H5在黔南七星洞中的石笋记录 ,并对冷事件发生的年代给出了界定。研究表明 ,黔南 6 0 .5kaBP以来石笋记录冷暖事件所反映出的古季风环流变化 ,明显受北大西洋气候振荡的影响 ,显示与北极地区存在着古气候的遥相关。石笋δ18O记录表明 ,在 6 0 .5~ 11.2 9kaBP间的末次冰期 ,δ18O值由负偏逐渐向正偏方向变化 ,反映东亚夏季风由强变弱 ,降雨由多变少 ,气温由高变低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期 古季风环流 古气候 HEINRICH事件 D-O旋回
下载PDF
东亚季风MIS3早期DO事件的亚旋回及全球意义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殿兵 汪永进 +2 位作者 陈仕涛 程海 R.L.Edwards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9-176,共8页
根据湖北永兴洞石笋(YX51)10个U/Th年龄,470组氧、碳同位素数据建立了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MIS3)早期57.7~35.6kaB.P.期间东亚夏季风演化时间序列。在发育时段,千年尺度δ^18O峰谷变化与高纬冰芯记录的Dansgaard-Oeschger(D... 根据湖北永兴洞石笋(YX51)10个U/Th年龄,470组氧、碳同位素数据建立了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MIS3)早期57.7~35.6kaB.P.期间东亚夏季风演化时间序列。在发育时段,千年尺度δ^18O峰谷变化与高纬冰芯记录的Dansgaard-Oeschger(D0)事件一致;δ^18C呈现出与δ^18O正相关同步演化特征,但受区域环境影响,在事件内部细节上存在差异。区域对比表明,同一季风区的永兴洞和葫芦洞石笋δ^18O指示的季风降水同位素组成具有本质上一致性;高低纬记录对比显示,千年尺度的峰谷变化一一对应,反映热带辐合带(ITCZ)水汽传输能力、平均位置变化对东亚季风和高北纬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在DO13至DO15事件内部,永兴洞石笋δ^18O记录了显著的双峰特征,说明低纬季风强度变化和格陵兰冰芯δ^18O揭示的次级暖峰具有一致对应关系,指示大气快速传输机制在高低纬环境突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 3阶段 石笋 DO事件 亚旋回
下载PDF
千年尺度气候变率的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绍武 谢志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43-153,共11页
2 0世纪后期 ,千年 (ka)尺度气候变率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格陵兰冰芯及深海沉积证明 ,在末次冰期中普遍存在平均周期为 1 5ka的循环 ,有人认为全新世也存在这种循环 ,小冰期就是最近一个循环的冷期。 (2 ... 2 0世纪后期 ,千年 (ka)尺度气候变率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格陵兰冰芯及深海沉积证明 ,在末次冰期中普遍存在平均周期为 1 5ka的循环 ,有人认为全新世也存在这种循环 ,小冰期就是最近一个循环的冷期。 (2 )每个循环由 1个相对暖期 (间冰阶 )及 1个冷期(冰阶 )组成 ,称为Dansgaard/Oeshger循环 (D/O循环 )。 (3)连续几个D/O循环的冰阶气温愈来愈低 ,海因里希事件 (H事件 )就发生在最冷的冰阶之后。 (4 )自 15kaBP到 6 8kaBP共确定出 6次H事件 ,分别称为H1…H6,有的作者认为新仙女木事件 (YD)与H事件形成机制近似 ,可以称为H0 。 (5 )D/O循环与H事件的成因 ,目前尚无定论。但热盐环流 (THC)变化的学说得到了较多作者的承认。这个学说认为 :北大西洋北部的大量融冰使海面为冷的淡水控制 ,影响了大传送带中海水的下沉 ,从而削弱了深水的形成。北大西洋THC减弱 ,使向北输送的热量减少 ,使北大西洋气候更寒冷。一旦深水形成再次增加 ,完成一个D/O循环。H事件形成的机制与之类似 ,不过过程变化更为激烈。 (6 )这样 ,THC有 3种模态 :现代模 (北大西洋有两个泵 )、冰阶模 (一个泵 ) ,及H事件 (无泵 )。 (7)海洋环流模式已经对THC的变化及模态之间的转换进行了模拟 ,至少在一定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年尺度 气候变率 D/O循环 H事件 热盐环流 全新世
下载PDF
临汾盆地黄土沉积记录的末次冰期千年尺度气候事件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庆春 石小静 郝晓龙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7-1035,共9页
对临汾盆地丁村剖面进行光释光测年,利用粒度年龄模型重建该地区的年代序列,对比分析粒度、频率磁化率和色度等气候代用指标,旨在反映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在临汾盆地的表现和区域性特征,揭示了东亚季风区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不稳定性与... 对临汾盆地丁村剖面进行光释光测年,利用粒度年龄模型重建该地区的年代序列,对比分析粒度、频率磁化率和色度等气候代用指标,旨在反映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在临汾盆地的表现和区域性特征,揭示了东亚季风区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不稳定性与北大西洋地区存在的联系。结果表明:(1)丁村剖面中值粒径和频率磁化率曲线清晰地记录了80~20 ka BP间的5次Heinrich事件和19次Dansgaard-Oeschger(D-O)旋回,其中,H2和H6事件变化幅度最大,信号变化最明显,H5事件次之,H3和H4事件最小,反映了该地气候不仅受大尺度范围气候变化的控制,还受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2)丁村剖面记录的气候事件与格陵兰冰芯δ^(18)O、黄土高原西部的李家塬剖面以及西风区则克台和塔吉克斯坦剖面均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结合已有研究表明,中国季风区的气候快速波动幅度受西风和东亚夏季风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期 HEINRICH事件 dansgaard-oeschger旋回 丁村剖面 临汾盆地
下载PDF
61~50kaBP亚洲季风百年尺度气候振荡的黔西南石笋记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军彬 孔兴功 +2 位作者 程海 汪永进 R L Edwards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92,共8页
12个U/Th年龄测试结果显示,黔西南普安县雾露洞长度分别为667mm和830mm的两支石笋覆盖了61~50kaBP时段。据两支石笋999个δ18O数据建立了平均分辨率达15年的亚洲夏季风强度变化序列。雾露洞δ18O记录揭示了4个振幅达1.7‰的千年尺度季... 12个U/Th年龄测试结果显示,黔西南普安县雾露洞长度分别为667mm和830mm的两支石笋覆盖了61~50kaBP时段。据两支石笋999个δ18O数据建立了平均分辨率达15年的亚洲夏季风强度变化序列。雾露洞δ18O记录揭示了4个振幅达1.7‰的千年尺度季风增强事件,对应于格陵兰冰心DO17—DO14事件。在总体特征上,该记录峰谷振荡特征及振幅与贵州董歌洞、南京葫芦洞记录一致,进一步证实亚洲季风区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变化在大范围空间内具有一致性。在百年尺度上,亚洲季风区石笋δ18O清晰记录了MIS3早期6个DO亚旋回事件,而且在更短时间尺度上具有类似高纬气温振荡特征。这种低纬季风系统与北高纬气候变化的耦合关系表明,大气环流快速重组和传输可能是连接高低纬DO旋回及亚旋回气候变化的主要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亚旋回 MIS3 石笋 雾露洞
下载PDF
晚更新世60~90kaBP气候变化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帆 杨勋林 +1 位作者 张银环 张月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4-549,共6页
60~90 kaBP是末次间冰期向末次冰期转换时期,此时段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气候事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这些气候突变事件,为理解气候驱动机制提供新的视角。通过系统回顾60~90 kaBP洞穴石笋、极地冰芯等古气候载体的研究成果,探讨... 60~90 kaBP是末次间冰期向末次冰期转换时期,此时段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气候事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这些气候突变事件,为理解气候驱动机制提供新的视角。通过系统回顾60~90 kaBP洞穴石笋、极地冰芯等古气候载体的研究成果,探讨72 kaBP气候突变事件与Toba火山喷发的关系,提出72 kaBP的Toba火山喷发并不是导致72 kaBP气候事件的主导因素;MIS4/5a的转换时间不能以72kaBP气候事件为界,应以Dansgaard/Oeschger(D/O)20事件为界;石笋记录在晚更新世变化趋势与太阳辐射曲线基本一致,但D/O18事件在不同地区、不同古气候载体中存在差异性,说明全球气候在长时间尺度下受太阳辐射影响,而在短时间尺度上受控于多种因素,尤其是区域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氧同位素 MIS4/5a Dansgaard/Oeschger(D/O)事件 晚更新世
下载PDF
MIS3以来黄土高原东南部石笋阶段性沉积记录的夏季风演化 被引量:3
8
作者 董进国 董梦彩 +1 位作者 熬贵福 黄姜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1-177,共7页
基于山西龙洞8个铀钍年代和100个氧同位素数据(δ^(18 )O)重建了深海氧同位素(MIS)3阶段以来东亚夏季风演化历史。石笋L8沉积并不连续,主要生长在58.0~54.5,27.1~18.0和6.8~3.9kaBP 3个阶段。不同于季风边缘区其他洞穴记录,石笋δ^(18 )... 基于山西龙洞8个铀钍年代和100个氧同位素数据(δ^(18 )O)重建了深海氧同位素(MIS)3阶段以来东亚夏季风演化历史。石笋L8沉积并不连续,主要生长在58.0~54.5,27.1~18.0和6.8~3.9kaBP 3个阶段。不同于季风边缘区其他洞穴记录,石笋δ^(18 )O值在24.5kaBP突然增加1‰,表明MIS2早期内陆地区经历了一次显著的弱季风过程,可能响应于北大西洋Heinrich 2事件。石笋δ^(18 )O序列伴随着轨道尺度太阳辐射的变化,晚全新世δ^(18 )O值持续偏重意味着低纬热带辐合带逐步南移,导致北方地区夏季风降水持续减少。Dansgaard-Oeschger(D-O)15事件具有明显的双峰结构,与格陵兰冰心记录的亚千年尺度温度波动几乎同步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石笋 DO 15事件 H2事件
下载PDF
DO4事件的精确定年及亚旋回特征:来自福建龙岩仙云洞石笋的证据 被引量:2
9
作者 车印平 肖海燕 +1 位作者 姜修洋 蔡炳贵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7-384,共8页
DO4事件(Dansgaard-Oeschger event 4,简称DO4事件)是发生在MIS3阶段后期的1次明显升温事件。根据福建仙云洞石笋(编号XYⅢ-28) 300~500 mm层段6个高精度230Th年龄和188个氧同位素数据,获得了29.13~27.94 kyr B.P.时期平均分辨率达7 yr... DO4事件(Dansgaard-Oeschger event 4,简称DO4事件)是发生在MIS3阶段后期的1次明显升温事件。根据福建仙云洞石笋(编号XYⅢ-28) 300~500 mm层段6个高精度230Th年龄和188个氧同位素数据,获得了29.13~27.94 kyr B.P.时期平均分辨率达7 yr的东亚夏季风强度的演变过程数据。该石笋δ^18O记录的DO4事件起止时间为28.83±0.06~28.46±0.06 kyr B.P.,持续时间为0.37±0.06 kyr。相对基于GICC05年层计数时标NGRIP冰芯δ^18O记录在DO4开始阶段的突变特征,仙云洞石笋记录的DO4事件开始阶段δ^18O值在145±60 yr内偏负0.4‰,表现为相对缓慢的变化特征,这说明仙云洞所处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可能受到热带低纬海气耦合的影响。此外,仙云洞石笋δ^18O记录揭示了在DO4事件内部及附近存在一系列的百年至十年际尺度夏季风增强事件,与格陵兰冰芯δ^18O记录、阿拉伯海海盆反照率记录的DO4事件亚旋回结构在定年误差范围内相对应,表明东亚夏季风强度与北高纬温度变化和ITCZ (赤道辐合带)位置移动在百年至十年际尺度上存在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4事件 石笋 东亚季风 仙云洞 亚旋回
下载PDF
季节性海冰驱动的冰期北大西洋“电容器”效应
10
作者 张旭 张炜晨 +2 位作者 王振乾 郑凯 邓凤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4-341,共8页
第四纪冰期的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Dansgaard-Oeschger Event (D-O事件),一直是古气候学领域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数值模拟的研究发现,北大西洋副极地地区年际-年代际气候变率的振幅在D-O事件中的冰阶冷期远大于间冰阶暖期,这一现象... 第四纪冰期的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Dansgaard-Oeschger Event (D-O事件),一直是古气候学领域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数值模拟的研究发现,北大西洋副极地地区年际-年代际气候变率的振幅在D-O事件中的冰阶冷期远大于间冰阶暖期,这一现象为理解该区域海温代理指标的气候学意义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但其动力机制尚不清晰。本文利用海气耦合气候模型(COSMOS),通过模拟氧同位素(MIS)3阶段的一个典型D-O事件过程,探讨了冰阶冷期北大西洋气候变率的放大机制。结果显示,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域的季节性海冰通过调控海气间热量交换,影响当地气候变率的幅度。冰阶期,热带暖水向北输送导致海洋次表层逐渐升温,削弱了表层-次表层海水的密度层结,有利于次表层暖水上涌,促进海冰融化及海表温度升高。这将激发出海平面气压的负异常,引起气旋式风切变,并通过Ekman抽吸作用加速表层-次表层海水的垂直混合,进一步促进次表层暖水的上涌。这一正反馈机制造成海洋次表层热量的迅速释放,海表温度快速升高。当次表层热量释放结束后,海表将无暖水补充,导致海表温度下降,海冰增多。该过程激发的海表气压正异常(即反气旋式风切变)将抑制垂直混合发生,促进次表层热量积累,为下一次放热过程提供条件。在间冰阶暖期,随着北大西洋季节性海冰消失,海气间热交换不再受海冰变化影响,海洋次表层与大气间的热交换始终处于准平衡态,气候变率的振幅显著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北大西洋季节性海冰的存在可以调控海洋次表层热量积累-释放的过程,产生“电容器”效应,这对理解冰期年际-年代际气候变率放大现象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际-年代际气候变率 冰期气候变率发大现象 冰海气相互作用 千年气候事件
下载PDF
南京汤山石笋高分辨率氧-碳同位素记录对气候事件的快速响应 被引量:35
11
作者 吴江滢 汪永进 +1 位作者 程海 陈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5期1307-1311,共5页
根据南京汤山石笋高分辨率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讨论了 50~40 kaBP期间 4个 Dansgaard-Oeschger冷暖旋回的洞穴温度和地表植被的快速响应过程.研究发现,D-O暖事件时C3型植被丰度降低,指示了大气... 根据南京汤山石笋高分辨率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讨论了 50~40 kaBP期间 4个 Dansgaard-Oeschger冷暖旋回的洞穴温度和地表植被的快速响应过程.研究发现,D-O暖事件时C3型植被丰度降低,指示了大气有效降水量的减少.石笋氧同位素曲线与格陵兰冰芯对比表明,东亚季风气候在数十年至百年尺度上与高纬极地气候变化基本一致,但石笋对冰漂碎屑事件H5标定的年龄比格陵兰冰芯提前 20 ka,由于定年方法不同,目前尚难确定两者气候事件的相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sgaard-oeschger旋回 东亚季风气候 石笋 氧-碳同位素记录 气候事件 南京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都江堰湖相沉积MIS3a阶段的快速气候变化记录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晓 常浩 +2 位作者 李云涛 向树元 王国灿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7-866,共10页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MIS3a)是青藏高原较为特殊的暖湿时期,为了解这一时期高原东缘的气候变化细节,利用AMS14C定年和粒度、总有机碳、正构烷烃等环境代用指标提取了四川都江堰湖相沉积剖面的相应记录.经过校正后的日历年龄显示此...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MIS3a)是青藏高原较为特殊的暖湿时期,为了解这一时期高原东缘的气候变化细节,利用AMS14C定年和粒度、总有机碳、正构烷烃等环境代用指标提取了四川都江堰湖相沉积剖面的相应记录.经过校正后的日历年龄显示此剖面沉积于43.6~34.6kaBP期间,记录了千年尺度的D-O旋回事件,其分布时段分别为:DO11(43.6~41.8kaBP),DO10(41.8~39.2kaBP),DO9(39.2~37.7kaBP),DO8(37.7~35.5kaBP),DO7(35.5kaBP~未见顶).该剖面总有机碳曲线与南京葫芦洞石笋和格陵兰冰心(GRIP)氧同位素曲线的对比表明,该区域气候记录对全球高纬地区的冰量变化和亚洲季风演化具有响应;而中纬度太阳辐射岁差对该区域气候波动的控制作用较强导致了细节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沉积 古气候 都江堰 D-O旋回
原文传递
A high-resolution stalagmite O-C isotope record from Nanjing and its rapid response to climatic events 被引量:7
13
作者 WU Jiangying WANG Yongjin +1 位作者 CHENG Hai CHEN J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2期139-143,共5页
Here we discussed rapid response of the cave temperature and vegetation to the four Dansgaard-Oeschger cold and warm cycles during 50-40 kaBP based on results of oxygen and carbon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s from a s... Here we discussed rapid response of the cave temperature and vegetation to the four Dansgaard-Oeschger cold and warm cycles during 50-40 kaBP based on results of oxygen and carbon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s from a stalagmite in Tangshan, Nanjing. It is found that the amount of C3 vegetation relative to C4-type declines during the D-O warm events, indicating the decrease of the effective mete-oric precipitation. Compared with O-isotope records of the Greenland ice core, the stalagmite record displays a very similar pattern to Greenland ice core record over the dec-ade-century time scale, suggesting that the changes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climate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igh-latitude polar climate in the short-term time scale. The age of the ice-rafted H5 event in the stalagmite record, how-ever, preceded that of Greenland ice cores by 2 ka. This out of phase between the remote areas cannot be yet proven be-cause the two time scales were determined from different dating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sgaard-oeschger cycle East ASIAN MONSOON climate stalagmite.
原文传递
High-resolution multi-proxy records of Asian monsoon activities from terrestrial sediments over the last 75,000 years
14
作者 KazuyoshiYAMADA HitoshiFUKUSAWA ShujiIWAT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S1期223-229,共7页
Our research group have investigated chronology and sedimentology of terrestrialsediments including loess-paleosols sediments over the last 75 ka at Lanzhou, northwestern China,and over the last 45ka at Tokyo, central... Our research group have investigated chronology and sedimentology of terrestrialsediments including loess-paleosols sediments over the last 75 ka at Lanzhou, northwestern China,and over the last 45ka at Tokyo, central Japan. Based on chronology of high resolution dating ofESR, TL, and IRSL and tephrochronology in these sediments, we investigated to reconstructactivities of Asian summer and winter paleomonsoons by using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olorreflectance and eolian dust concentrations over the last 75ka. Relations between standard curves ofdelta <sup>18</sup>O in GISP2 and color reflectance in loess-paleosol sediments of Linxia over last 140 kashows that color reflectances are good proxy records indicating Asian summer paleomonsoonactivity in time an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tandard curve of delta <sup>18</sup>O in GRIP since the lastinterglacial. Also, relations between standard curve of delta <sup>18</sup>O in GISP2 and eolian dustconcentrations over the last 75 ka at Lanzhou shows the Asian winter paleomonsoon activitieshave coincided with climatic changes in North Atlantic by GISP2 ice cores, and suggests thatresponse of winter monsoon was rapid in global cooling stages, but slow in warming stage. Otherresults of our research in terrestrial sediments show as follows; 1) Horizons of Heinrich eventsfrom H1 to H4 in loess-paleosol sequences at Lanzhou. 2)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MSfrequency dependent are possible to be available as proxy records for pedogenesis of tile KantoLoam in Japan. 3) 8.2ka cooling event was recognized in Holocene loess-paleosol sequences atLanzho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PALEOSOL Asian MONSOON color reflectance Heinrich Eevents dansgaard-oeschger Cycle
原文传递
石笋记录的西南地区MIS4阶段夏季风的演化 被引量:18
15
作者 孙喜利 杨勋林 +3 位作者 史志超 崔古月 方默勤 王宝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70-1380,共11页
基于重庆市丰都县羊子洞石笋Y-02的12个230Th年龄和503个氧同位素数据重建了中国西南地区60~73ka B.P.时段夏季风的演化历史。Y-02的δ18O记录显示中国季风区D/O18、D/O19a和D/O19共3个千年尺度夏季风增强事件与格陵兰间冰阶(GIS)18~1... 基于重庆市丰都县羊子洞石笋Y-02的12个230Th年龄和503个氧同位素数据重建了中国西南地区60~73ka B.P.时段夏季风的演化历史。Y-02的δ18O记录显示中国季风区D/O18、D/O19a和D/O19共3个千年尺度夏季风增强事件与格陵兰间冰阶(GIS)18~19相对应。此外,Y-02记录显示:紧接着D/O18事件以后,夏季风强度突然减弱,而此时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正经历着明显的降温过程。Y-02记录捕捉到的这次东亚夏季风突然且短暂的一次减弱过程,可能是H6事件或者是H6事件季风最弱的时段。Y-02的δ18O记录显示,D/O18事件是一次较强烈的千年尺度季风增强事件,持续时间近千年,而D/O19事件在持续时间和强度上不如D/O18事件,这不同于格陵兰冰芯记录。中国季风区气候变化与格陵兰地区存在着如此紧密的联系进一步支持:东亚夏季风演化受到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但是对具体的气候事件响应可能存在不同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MIS 4 D/O循环 H6事件 三峡库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