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元婺州书院文化对丹溪学派的影响
1
作者 李露芳 胡滨 王延隆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区域文化与医派的发展与嬗变密切相关。婺学是浙学^(①)之源,婺州(金华)是宋元书院文化的高地,质疑问难、经世致用、兼取其长构成婺州书院文化的主要内涵,对朱丹溪学术思想和医学观影响深刻。梳理丹溪医学的发展传承脉络,探讨宋元婺州... 区域文化与医派的发展与嬗变密切相关。婺学是浙学^(①)之源,婺州(金华)是宋元书院文化的高地,质疑问难、经世致用、兼取其长构成婺州书院文化的主要内涵,对朱丹溪学术思想和医学观影响深刻。梳理丹溪医学的发展传承脉络,探讨宋元婺州书院文化的治学特点和学术思想对丹溪医派的深远影响,解码丹溪医学世代流传、广泛传播的基因,为新时代中医创新发展提供借鉴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溪学派 婺州 金华 书院文化 中医药文化
下载PDF
基于明初医籍征引朱丹溪医论考察丹溪学派早期文本生成史
2
作者 徐晓聪 郑洪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16-1125,共10页
[目的]考察丹溪学派早期文本的生成过程。[方法]明初楼英《医学纲目》、刘纯《玉机微义》等医著中,多有引用丹溪医论。将此部分医论与丹溪著作相比对,辨明异同。并运用“文本生成论”的文学研究方法,分析丹溪著作与明初医籍征引的丹溪... [目的]考察丹溪学派早期文本的生成过程。[方法]明初楼英《医学纲目》、刘纯《玉机微义》等医著中,多有引用丹溪医论。将此部分医论与丹溪著作相比对,辨明异同。并运用“文本生成论”的文学研究方法,分析丹溪著作与明初医籍征引的丹溪医论存在差异的原因,论证丹溪通过“改定”自己的“稿本”,确立为“定本”的可能过程。再考察文本的物质载体与流传途径对文本生成的影响。[结果]《医学纲目》《玉机微义》等明初医籍征引的丹溪医论,与丹溪著作互校,可发现前者存在佚文与异文,显示当时有多种形态的丹溪医学文本流传。“佚文”或为弟子所记丹溪授徒语录,“异文”则是丹溪医论的“草稿”状态。丹溪现存著作或正是由“草稿”经过文本改定所形成的“定稿”。医籍的刊刻与传播也使得丹溪学派相关文本在元末明初基本定型。[结论]丹溪学派早期文本的生成,经历了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考察丹溪学派的建构过程、丹溪医学思想的衍变,都应考虑这种文献与文本层面的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医学纲目》 《玉机微义》 朱丹溪 丹溪学派 文本生成
下载PDF
浙派中医朱丹溪治疗痰证临证思想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燕 李良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朱丹溪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构建“朱丹溪治疗痰证方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丹溪用药规律,并辅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结果]...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朱丹溪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构建“朱丹溪治疗痰证方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丹溪用药规律,并辅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结果]丹溪认为,痰证的病机在于气机不行,病因主要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有关;临床辨证论治将痰证分为热痰、湿痰、食积痰、寒痰、风痰、老痰等,并确定清热化痰、燥湿化痰、消积化痰、温化寒痰、祛风化痰、润燥化痰等各种不同的治疗原则;丹溪还认为,痰易与瘀结,故化痰消瘀亦为常用之法。丹溪治痰,根据痰证所发部位不同,用药及吐下之法各不相同。丹溪用药,标本兼治,从脾、肺、肝经入手,以二陈汤为基本方剂,既施以化痰药除已生之痰,亦采实脾药物,杜生痰之源,间辅以理气药行滞,以证“气顺痰自消”之理,又采清热药防痰阻气滞、郁遏阳气以助热。[结论]丹溪治疗痰证的经验全面有效,其防治痰证的理法方药可为当今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证 朱丹溪 数据挖掘 文献分析 临证经验 浙派中医
下载PDF
Tracing the Origin of Zhu Danxi’s Xianghuo (Ministerial Fire) Theory
4
作者 Hanmei Xue Xiaofang Ren Jinjin Chai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1年第2期96-99,共4页
The theory of Xianghuo(lit.‘ministerial fire’)was first recorded in the"Huangdi Neijing",and it was supplemented and perfected by later generations.During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Zhu Zhenheng refined it... The theory of Xianghuo(lit.‘ministerial fire’)was first recorded in the"Huangdi Neijing",and it was supplemented and perfected by later generations.During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Zhu Zhenheng refined it into"Xianghuo theory"to guide clinical treatment;modern scholars proposed the Xianghuo mechanism theory based on the correspo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Xianghuo theory to promote the clinical research in the Xianghuo theory.This paper discusses Danxi School's understanding of Xianghuo theory,and makes a rigorous research and summary in order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Xianghuo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nghuo theory danxi school Zhu danxi Yang Zhen
下载PDF
戴原礼编辑《金匮钩玄》新证及其影响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晓聪 郑洪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53-360,共8页
[目的]考证《金匮钩玄》的资料来源及成书方式,为戴原礼编辑《金匮钩玄》提供新证,进而探讨明代丹溪学派文本体系的形成路径。[方法]运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将《金匮钩玄》中的相关内容,与楼英《医学纲目》所收录的丹溪医论进行对比研究... [目的]考证《金匮钩玄》的资料来源及成书方式,为戴原礼编辑《金匮钩玄》提供新证,进而探讨明代丹溪学派文本体系的形成路径。[方法]运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将《金匮钩玄》中的相关内容,与楼英《医学纲目》所收录的丹溪医论进行对比研究,辨明《金匮钩玄》与《丹溪药要》《医学纲目》的关系,梳理《金匮钩玄》的文本编辑理路。[结果]《金匮钩玄》与《丹溪药要》是两个不同的文本。通过对现有文本的比对,认为《金匮钩玄》的内容来源于《医学纲目》,其成书时间晚于后者。其后,戴氏又将《医学纲目》部分内容重新辑出,名为《金匮钩玄》。戴氏在处理这些材料时,采用了内容照录、内容节略、顺序移位等多种策略。[结论]《金匮钩玄》是一部戴氏选编的朱丹溪医论集,此书在明代丹溪学派的学术传承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心法”类的著作,在《金匮钩玄》的基础上,又增补了大量丹溪的医论与医案,整体上构成了明代丹溪学派的文本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原礼 金匮钩玄 丹溪药要 医学纲目 丹溪学派 浙派中医
下载PDF
《宁坤秘笈》引丹溪文献浅析
6
作者 余凯 江凌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考证《宁坤秘笈》引用丹溪文献的情况,分析两者间的学术关联。[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宁坤秘笈》引用丹溪(包括丹溪学派)文献的情况进行摘录,并考证其出处,总结其学术观点。[结果]《宁坤秘笈》全文自言共引丹溪文献十一处... [目的]考证《宁坤秘笈》引用丹溪文献的情况,分析两者间的学术关联。[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宁坤秘笈》引用丹溪(包括丹溪学派)文献的情况进行摘录,并考证其出处,总结其学术观点。[结果]《宁坤秘笈》全文自言共引丹溪文献十一处,均在卷中《产后生化汤论》篇,其引用文献主要包括三方面:阐发产后治法及调护,包括产后宜大补气血,不可发表,多真虚假实证;引丹溪治方或医案三则;对丹溪之论提出补充和质疑两处。经考证,其出处确有可循,确引自丹溪文献的共八处,其余三处文献的出处有待进一步考证。阐发的学术内容主要为产后病的治则、治法、治方和禁忌等。[结论]《宁坤秘笈》在《产后生化汤论》篇多处引用丹溪文献,阐发其治疗产后病主张大补气血,同时重辨虚实、忌发表的学术观点,体现了其治疗产后病宗丹溪气血理论的学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坤秘笈 竹林寺女科 产后病 丹溪学派 丹溪纂要 浙派中医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吴宽《家藏集》医学人物阐介与丹溪学派传承脉络探析
7
作者 丁旭晖 高宴梓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445-1450,共6页
[目的]探析《家藏集》所载医学人物的概况与特点,考证明代中期吴中地区丹溪学派的传承关系。[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整理分析《家藏集》所记载的医学人物的家族背景、医事活动、交游情况等,梳理丹溪学派在吴中地区的传承脉络。[结果]《... [目的]探析《家藏集》所载医学人物的概况与特点,考证明代中期吴中地区丹溪学派的传承关系。[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整理分析《家藏集》所记载的医学人物的家族背景、医事活动、交游情况等,梳理丹溪学派在吴中地区的传承脉络。[结果]《家藏集》中的医学人物大多出自世医家族,彼此间交流频繁,且部分医学人物与丹溪学派关系密切。王宾为丹溪学派第三代传人,王宽、盛寅、韩存为丹溪学派第四代传人,王敏、刘毓、盛暟为丹溪学派第五代传人,王观为丹溪学派第六代传人。[结论]《家藏集》对医学人物的记载,对厘清吴中地区丹溪学派的传承脉络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别集类文献在医学史料的挖掘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藏集 医学人物 世医家族 丹溪学派 传承关系 别集类文献
下载PDF
后世三大学派对河间学派继承与发展的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冯瑞雪 张紫微 张再康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5年第2期8-10,共3页
后世三大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病学派继承和发展了河间学派刘完素创立的"火热论"学术思想。正是在这种薪火相传和融汇新知的过程中实现了中医自身的跨越发展,不仅形成了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鼎足而立的局面,而且为明... 后世三大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病学派继承和发展了河间学派刘完素创立的"火热论"学术思想。正是在这种薪火相传和融汇新知的过程中实现了中医自身的跨越发展,不仅形成了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鼎足而立的局面,而且为明清温病学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四库全书提要》曰:"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邪学派 丹溪学派 温病学派 河间学派 继承发展 火热论
下载PDF
丹溪学派形成及其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杜松 张玉辉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3,共3页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曾师从刘完素的二传弟子罗知悌,旁参张从正、李东垣两家,为金元四大家中最晚出者,滋阴派创始人。丹溪成名后,弟子众多,通过师徒授受,学派流传,风行全国,历有三百年而不衰,形成了丹溪学说和丹溪学派,其学说思想...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曾师从刘完素的二传弟子罗知悌,旁参张从正、李东垣两家,为金元四大家中最晚出者,滋阴派创始人。丹溪成名后,弟子众多,通过师徒授受,学派流传,风行全国,历有三百年而不衰,形成了丹溪学说和丹溪学派,其学说思想卓然可观,对明代医家乃至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试探讨丹溪学派的形成及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进一步明确中医流派对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发展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丹溪学派 学术思想
下载PDF
《东医宝鉴》对丹溪学派医著引用情况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建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6-440,450,共6页
丹溪学派通过其医著被《东医宝鉴》引用而对朝鲜医学产生了既深且广的影响。研究发现,《东医宝鉴》引用丹溪学派医著有14种2900多次,遍及内景、外形、杂病、汤液、针灸各篇。具体引用情况包括引文与原文内容相同,多为中医理论;引文与原... 丹溪学派通过其医著被《东医宝鉴》引用而对朝鲜医学产生了既深且广的影响。研究发现,《东医宝鉴》引用丹溪学派医著有14种2900多次,遍及内景、外形、杂病、汤液、针灸各篇。具体引用情况包括引文与原文内容相同,多为中医理论;引文与原文内容基本相同;剪裁编辑,调整次序;删除、补充内容,后三者多为临床诊治;佚文;间接引用朱丹溪或丹溪学派医著。朱丹溪提出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创用的大补阴丸、越鞠丸等核心学说和主要经验,已经被17世纪的朝鲜医学所接纳,并呈现出本土化朝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溪学派 医学著作 东医宝鉴 引文 朱丹溪
下载PDF
浙江中医学术流派的启迪 被引量:9
11
作者 范永升 谢冠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研究浙江中医学术流派对当今中医的启迪意义。[方法]以浙江中医学术流派的代表医家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学术流派形成的条件及对中医学术发展的推动作用。[结果]各派医家通过学术创新促进中医学发展,在解决临床难题时推动医学进步... [目的]研究浙江中医学术流派对当今中医的启迪意义。[方法]以浙江中医学术流派的代表医家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学术流派形成的条件及对中医学术发展的推动作用。[结果]各派医家通过学术创新促进中医学发展,在解决临床难题时推动医学进步;强调理论与临床缺一不可,在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独特的招数取得理想的疗效;虚怀若谷,善于学习他人经验,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推行仁心仁术。[结论]浙江中医学术流派纷呈,然其形成却需具备众多条件,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中医学术流派 朱丹溪 吴师机 张景岳 王孟英 雷丰 俞根初 何廉臣
下载PDF
从《金匮钩玄》解读朱丹溪治疗杂病的养阴思想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明锦 陈明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887-889,共3页
[目的]探析《金匮钩玄》一书中朱丹溪治疗杂病的养阴思想,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方法]通过研读丹溪《金匮钩玄》治疗杂病的内容,并对附录六篇大论进行重点分析,从"气属阳动作火论"和"血属阴难成易亏论"这两大论中... [目的]探析《金匮钩玄》一书中朱丹溪治疗杂病的养阴思想,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方法]通过研读丹溪《金匮钩玄》治疗杂病的内容,并对附录六篇大论进行重点分析,从"气属阳动作火论"和"血属阴难成易亏论"这两大论中分析气血失调和阴不足的关系,并对《金匮钩玄》中丹溪养阴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金匮钩玄》书中"气属阳动作火论"和"血属阴难成易亏论"的气血阴阳论是对丹溪养阴思想的进一步完善;该书中丹溪治疗杂病的养阴思想主要体现在降火以滋阴、补阴血以润燥、健脾以养阴血、补血以生阴、补阳以生阴等五个方面;丹溪继承历代养阴观点并进行发展创新,对后世治疗杂病时应用养阴法有重要价值。[结论]《金匮钩玄》体现了丹溪养阴思想在杂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并丰富了丹溪的养阴学术思想,促进了中医养阴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钩玄 朱丹溪 戴思恭 养阴 杂病 浙派中医
下载PDF
读《格致余论》后的几点思考
13
作者 柏芸芸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304-305,共2页
朱震亨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为丹溪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格致余论》中的医学思想,拿到现代来思考,仍很有指导意义。笔者从注重清淡饮食和养胃气,"治病求本"的本质,师古人法而不泥于古人方三方面来论述其医学思想。
关键词 朱震亨 格致余论 丹溪学派
下载PDF
朱丹溪“痰挟瘀血,遂成窠囊”学说的临证应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杜菲 陈明显 +1 位作者 沈堂彪 傅睿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633-636,640,共5页
[目的]探析朱丹溪"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学术思想及临证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学习《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中有关窠囊的论述内容,总结窠囊的病因病机特点阐述朱丹溪辨治窠囊、遣方用药的独到之处,并附以验案二... [目的]探析朱丹溪"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学术思想及临证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学习《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中有关窠囊的论述内容,总结窠囊的病因病机特点阐述朱丹溪辨治窠囊、遣方用药的独到之处,并附以验案二例以示临床应用。[结果]朱丹溪在论著中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之说所论窠囊,是以气病日久成痰化瘀、胶结隐匿于体内深处为主要病机具有不易清除、病势缠绵、病症繁多的临床特点。在治疗上朱丹溪注重疏调气机、导痰破瘀力求直捣窠囊,以二陈汤、四物汤为主方佐以痰瘀同治之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所附医案以窠囊学说为指导,采用痰瘀同治、调气解毒之法治疗早期胃癌和结肠息肉,临床疗效确切。[结论]朱丹溪的窠囊学说理法方药完备,对临床痰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挖掘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痰瘀理论 窠囊学说 学术思想 浙派中医 丹溪学派 早期胃癌 结肠息肉
下载PDF
基于案例分析的中医临床诊疗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15
作者 汤琼 《医学信息》 2010年第23期4431-4432,共2页
通过对"阳有余、阴不足"理论的应用分析,本文提出了将丹溪医案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应用于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的思想。借助医案库中丰富的丹溪学派经典病例,通过对医学专家诊疗过程思维模式的模拟,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过程中,中医... 通过对"阳有余、阴不足"理论的应用分析,本文提出了将丹溪医案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应用于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的思想。借助医案库中丰富的丹溪学派经典病例,通过对医学专家诊疗过程思维模式的模拟,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过程中,中医临床诊疗支持系统能为医生提供全程决策支持,并为丹西学派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溪学派 医案 案例分析 临床诊疗支持系统
下载PDF
历代学术流派蕴涵体质学思绪评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熊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7期1435-1436,共2页
通过分析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的理论体系及学术思想,探讨其中所蕴涵地中医体质学思想,说明中医体质学说作为深入研究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体系的新的切入点,可使对各家学说的更加深刻。
关键词 中医体质学说 河间学派 易水学派 丹溪学派 温补学派
下载PDF
从朱丹溪医案浅析其临证诊治特色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锦晨 汪瑶 张带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157-1158,共2页
[目的]从朱丹溪生平医案探析其临证诊病辨治特色,以期学习、传承朱氏学术思想精华与临证诊治特点。[方法]以《丹溪心法》《格致余论》《金匮钩玄》《脉因证治》等所载医案为基础,结合朱氏经典论述与学术思想,阐述例案朱氏辨治经过,并综... [目的]从朱丹溪生平医案探析其临证诊病辨治特色,以期学习、传承朱氏学术思想精华与临证诊治特点。[方法]以《丹溪心法》《格致余论》《金匮钩玄》《脉因证治》等所载医案为基础,结合朱氏经典论述与学术思想,阐述例案朱氏辨治经过,并综合分析其诊治特点与背后蕴含的学术思想。[结果]分析可知朱氏临证诊治具有方简效著,擅用人参白术;诊病施治,善辨体质异同;气血之虚,活用四君四物;病究经络,细审阴阳虚实等特色。反映了朱丹溪擅长滋阴降火,以及杂病论治责之于气、血、痰、郁等学术思想精华。[结论]朱丹溪医案言简意赅,特色鲜明,若能结合朱氏一生经典论述与学术特色对医案进行深入探析,则能对其临证诊病施治规律与特点有更深刻认识,以便传承其特色、提升临床辨治疾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派 朱丹溪 医案 诊治特色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基于“丹溪学派”学术传承的中医住院医师规培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波 王未寒 +2 位作者 朱近人 傅雅萍 吴敬颖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040-1042,1054,共4页
[目的]为“丹溪学派”的研究传承与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新途径,提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为中医药人才的现代化培养提供可供借鉴的新方法。[方法]在分析现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以“丹溪学派”情... [目的]为“丹溪学派”的研究传承与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新途径,提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为中医药人才的现代化培养提供可供借鉴的新方法。[方法]在分析现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以“丹溪学派”情景模拟教学门诊、“丹溪学派”教学查房、“丹溪学派”理论教学与线上课程、“丹溪学派”学术沙龙活动为主要内容,基于“丹溪学派”师承培养的中医住院医师规培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在研究过程中采用360度迷你临床演练(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评价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等多种方式,对接受“丹溪学派”师承培养的学员和未接受“丹溪学派”师承培养的学员进行考核和评价,根据考试和评价结果,总结基于“丹溪学派”学术传承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优势,进行基于“丹溪学派”学术传承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分析。[结果]形成了基于“丹溪学派”传承培养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该模式明显优于普通规范化培训模式,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才培养效果,培育“丹溪学派”特色明显的高质量师资团队,同时也推动了“丹溪学派”的研究、传承与发展。[结论]将地方医学流派教学融入到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去,不仅可以开辟出地方医学流派传承的新模式,对中医各地方流派学术传承与发展起到借鉴作用,也能为中医药人才的现代化培养提供参考信息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溪学派 传承 中医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改革 实践
下载PDF
《医学正传·小儿科》述评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志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960-962,共3页
[目的]对丹溪学派虞抟的《医学正传·小儿科》进行整理研究。[方法]采用中医文献学方法,对《医学正传·小儿科》的主要内容及其学术渊源进行归纳点评,并对其学术特点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医学正传·小儿科》先总论小儿病... [目的]对丹溪学派虞抟的《医学正传·小儿科》进行整理研究。[方法]采用中医文献学方法,对《医学正传·小儿科》的主要内容及其学术渊源进行归纳点评,并对其学术特点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医学正传·小儿科》先总论小儿病因和脉法,后记载急慢惊风、发搐、五痫、疳证、吐泻、痘疹等6个门类共24种病证的脉因证治,其中论述惊、疳、吐泻、痘疹之理法方药尤为详尽。其学术经验主要源于《内经》《小儿药证直诀》及孙思邈、朱丹溪、李东垣、刘河间、张子和、陈文中等历代医家,而发搐、五痫二证全部录自《小儿药证直诀》。虞抟认为,小儿病因以胎毒、伤食多见,小儿脉法当6岁以下看虎口指纹、7岁以上方可切脉,小儿"纯阳"年龄应以8岁为界。[结论]《医学正传·小儿科》根据《内经》《小儿药证直诀》之要旨,继承丹溪学术思想,博采历代医家医论验方,秉承家传,旁通己意,在丹溪学派儿科学术经验的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抟 丹溪学派 医学正传 小儿科 小儿药证直诀 学术渊源 学术特点 归纳点评
下载PDF
丹溪学派与雷氏医学的交汇融通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宝才 陈伟 邱根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752-757,共6页
[目的]探索挖掘雷氏医学与丹溪学派之间的渊源以及雷氏医学对丹溪学说的传承发挥。[方法]采用传统医史文献整理研究方法和现代数据库挖掘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雷氏医学与丹溪学派之间的渊源以及雷氏医学对丹溪学说的传承发挥进行系... [目的]探索挖掘雷氏医学与丹溪学派之间的渊源以及雷氏医学对丹溪学说的传承发挥。[方法]采用传统医史文献整理研究方法和现代数据库挖掘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雷氏医学与丹溪学派之间的渊源以及雷氏医学对丹溪学说的传承发挥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结果]位于金华义乌的丹溪学派和与之邻近的衢州雷氏医学多有交融互鉴,雷氏医学深受丹溪学说的影响,在融通提高中泛化,促进了雷氏医学兼收并蓄且独具特色的学术特色及体系形成。丹溪学派与雷氏医学均源远流长,两者地域邻近、环境相似、文化融合、交流频繁,而且学派传人均素养精良。雷氏医学充分地继承发挥了丹溪学说,对中医经典提倡继承与创新并重,辨证论治以“气、血、痰、郁”为纲,临证处方注意审因制宜,用药主张养阴调胃扶正气,将治未病思想贯穿治疗始终。[结论]丹溪学派促进了雷氏医学学术思想的形成,而雷氏医学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创新,扩大了丹溪学派的影响,促进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创新及临床实践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医学 丹溪学派 渊源 传承发展 雷丰 衢州 浙派中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