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cenic Wonders of Danxia Mountain
1
《China Today》 2001年第6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The Scenic Wonders of danxia mountain
下载PDF
Danxia landform genesis of the Qiyun Mountain, Anhui Province 被引量:1
2
作者 MA Chunmei ZHU Cheng +7 位作者 PENG Hua ZHENG Chaogui XIANG Fusheng SUN Yufei HU Jiyuan ZHU Guanghui LU Jianjun CHENG Guanghu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6年第1期45-56,共12页
The Danxia landform of Qiyun Mountain is mainly developed on the red granule conglomerates named Xiaoyan Group (K2x1) of middle Cretaceous series, which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three faulted zones, namely, Jingdezhen-... The Danxia landform of Qiyun Mountain is mainly developed on the red granule conglomerates named Xiaoyan Group (K2x1) of middle Cretaceous series, which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three faulted zones, namely, Jingdezhen-Qimen faulted zone, Jiangwan-Jiekou compressional faulted zone and Kaihua-Chun’an folding faulted zone. During the Cretaceous period, this area firstly experienced massif subsidence to become a continental faulted basin, then having thick Cretaceous red sediments accumulated on it. In the supervened neotectonism, this area experienced an uplifting process, which made the thick Cretaceous sediments into a mountain with an altitude of 500-600 m. After undergoing the processes of vertical joint development, weathering, denud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as well as evidently differential weathering and denudation influenced by lithology and structure between sandstone and conglomerate, the grand Danxia landscape consisting of peak forests, steep cliffs, caves, mesas, castellated peaks, natural bridges and so on formed. The three nick points located respectively at 585 m, 400 m and 150 m generally reflect the three dominated uplifting processes during the neotecto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齐云山 丹霞地貌 成因分析 地质特征
下载PDF
研学旅游的知识与社区居民的地方认同重构——以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地为例
3
作者 杨继荣 张朝枝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402,共10页
以知识生产和传播为核心的研学旅游逐渐成为自然保护地创新发展生态旅游的替代性选择,但知识如何影响参与研学旅游的社区居民的地方认同尚未得到充分关注。文章以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地为案例地,探讨丹霞山从观光旅游向研学旅游转型发展... 以知识生产和传播为核心的研学旅游逐渐成为自然保护地创新发展生态旅游的替代性选择,但知识如何影响参与研学旅游的社区居民的地方认同尚未得到充分关注。文章以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地为案例地,探讨丹霞山从观光旅游向研学旅游转型发展过程中,知识类型的转变以及社区居民的知识学习、传播对他们的地方认同产生影响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1)研学旅游中的知识重新建立社区居民与地方之间的联系并产生地方认同;2)知识对于地方差异的界定与学习、传播知识的行为互动过程共同影响社区居民地方认同形成与变化,不同类型的知识界定地方差异并赋予相应的意义;3)地方认同产生于社区居民对于特定知识框架下的地方差异和地方意义的学习内化过程。知识传播过程中的身份展演实现地方认同的社会化,并产生集体层面的地方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认同 知识 身份展演 研学旅游 自然保护地 丹霞山
下载PDF
簕竹属一新种——粤北撑篙竹
4
作者 黄钰玲 倪静波 +3 位作者 陈再雄 郭剑强 廖文波 童毅华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1期82-86,共5页
描述了在广东北部发现的一个簕竹属新种——粤北撑篙竹(Bambusa pervariabiloides J.B.Ni,Yu L.Huang bis,Y.H.Tong&W.B.Liao)。该种形态与撑篙竹(Bambusa pervariabilis McClure)相似,主要区别在于箨痕隆起,秆节间稍呈鼓状,较长,长... 描述了在广东北部发现的一个簕竹属新种——粤北撑篙竹(Bambusa pervariabiloides J.B.Ni,Yu L.Huang bis,Y.H.Tong&W.B.Liao)。该种形态与撑篙竹(Bambusa pervariabilis McClure)相似,主要区别在于箨痕隆起,秆节间稍呈鼓状,较长,长40~50 cm,秆箨早落,箨鞘先端近截平,稀宽拱形,内侧边缘顶端具有1枚耸起的小角,大箨耳不下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簕竹属 孝顺竹亚属 粤北撑篙竹 撑篙竹 新种 丹霞山 广东省英德市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晓杰 陈灼康 +3 位作者 莫罗坚 严朝东 王卫 罗晓莹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2期155-163,共9页
森林景观格局分析是景观格局优化、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经营与保护的重要基础。以无人机遥感影像和DEM为基础数据,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所选取的不同景观指数进行计算,分析了丹霞山森林景观的类型、格局特征及其地形分异规律。结... 森林景观格局分析是景观格局优化、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经营与保护的重要基础。以无人机遥感影像和DEM为基础数据,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所选取的不同景观指数进行计算,分析了丹霞山森林景观的类型、格局特征及其地形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从类型水平指数来看,丹霞山森林景观类型以天然林为主,占总面积的78.42%,表现出较高的集中连片性;2)从景观水平指数来看,丹霞山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较低,而蔓延度指数和连通度指数则较高,分别为77.85和99.97,表明景观以少数大面积的斑块为主,斑块间连接密切,自然连通度高;3)从功能分区景观格局和地形分异规律来看,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农田、人工林、裸地、居民地、人工水体和自然水体六类森林景观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较低(60—150 m)、坡度平缓(0—5°)、无坡向的实验区内;灌木、草地、天然林和裸岩四类森林景观则较均衡的分布于海拔60—350 m的各级坡度和坡向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综上所述,丹霞山森林景观保持完好,破碎化程度较低,人为活动干扰较少,斑块之间物质、能量和物种交换的潜力较大。应建立无人机遥感监测系统,长期、准确的跟踪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为维持丹霞山森林景观的稳定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格局 地形分异 无人机 FRAGSTATS 丹霞山
下载PDF
武夷山脉西北麓丹霞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
6
作者 李晓宁 姜勇彪 王盼盼 《华东地质》 CAS 2023年第2期228-238,共11页
武夷山脉西北麓地区白垩纪至古近纪时发生强烈的断裂构造活动,沿区域断裂带形成了一系列红层盆地,并沉积了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包括从北东到南西分布的信江、南城、南丰、宁都、石城、瑞金、会昌等盆地。这些盆地明显受NNE向断裂所控制... 武夷山脉西北麓地区白垩纪至古近纪时发生强烈的断裂构造活动,沿区域断裂带形成了一系列红层盆地,并沉积了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包括从北东到南西分布的信江、南城、南丰、宁都、石城、瑞金、会昌等盆地。这些盆地明显受NNE向断裂所控制,除北侧的信江盆地规模稍大外,其余均为小型断陷盆地。新生代以来随着华南区域隆起,盆地内红层抬升,在构造、河流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了众多丹霞地貌。由于红层岩性、构造及河流侵蚀强度的差异性,在不同盆地形成了不同形态的丹霞地貌,其经历的演化阶段也不尽相同。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及对比研究表明,该地区丹霞地貌景观按照形态特征可分为山峰类、陡崖类、崩塌体类、峡谷类、洞穴类及其他类六种类型;面积高程积分法和多级缓冲区分析表明,该地区丹霞地貌演化具有从北东向南西年轻化趋势,其成因与红层、断裂活动、河流发育等条件的空间差异具有相关性,它们共同构成了武夷山脉西北麓丹霞地貌的成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脉 丹霞地貌 成因分析 断裂活动
下载PDF
丹霞崖壁的形成机制初探——以丹霞山为例
7
作者 李燕文 李宏卫 +2 位作者 程亮开 涂华 赖忠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3-116,共4页
丹霞地貌是种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彭华等,2020),在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剥落等地质营力的作用下(郭福生等,2020),形成高数十米至数百米的赤壁丹崖。丹霞崖壁与方山、石墙、石柱、石峰、丘陵、孤石、崩积堆和崩积巨石8类地貌... 丹霞地貌是种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彭华等,2020),在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剥落等地质营力的作用下(郭福生等,2020),形成高数十米至数百米的赤壁丹崖。丹霞崖壁与方山、石墙、石柱、石峰、丘陵、孤石、崩积堆和崩积巨石8类地貌共同组成典型的丹霞地貌。其中丹霞崖壁特指坡度>60°,高度>10 m的陡崖坡。以往丹霞地貌的研究中,学者们对于丹霞崖壁的研究多关注崖壁上蜂窝状洞穴、顺层洞穴等微观形态的形成机制(彭华等,2014;陈留勤等,2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山 丹霞地貌 崖壁后退 崩塌
下载PDF
安徽齐云山丹霞地貌成因 被引量:33
8
作者 朱诚 彭华 +9 位作者 李世成 黄林燕 郑朝贵 项伏生 孙毓飞 唐云松 胡济源 朱光辉 吕健君 程光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5-455,共11页
齐云山丹霞地貌主要发育于中白垩统小岩组K2x1红色砂砾岩层中,该区地貌发育主要受景德镇-祁门断裂带、江湾-街口挤压破裂带和开化-淳安褶断带三大断裂带控制。在白垩世该区经历了地块沉降,成为陆上的断陷湖盆,由此接受了巨厚的白垩系红... 齐云山丹霞地貌主要发育于中白垩统小岩组K2x1红色砂砾岩层中,该区地貌发育主要受景德镇-祁门断裂带、江湾-街口挤压破裂带和开化-淳安褶断带三大断裂带控制。在白垩世该区经历了地块沉降,成为陆上的断陷湖盆,由此接受了巨厚的白垩系红层堆积。在新构造运动中,该区经历了隆升过程,巨厚的白垩系沉积物变成了海拔500 ̄600m的山体。白垩系红色砂砾岩在经历了垂直节理发育、风化破坏阶段及剥蚀搬运阶段后,同时受岩性本身砂岩与砾岩在组分和结构上的影响,差异性风化剥蚀显著,因此形成了壮观的峰林、崖、洞、方山、城堡及天生桥景观。该区585m、400m和150m处的三级裂点,大致反映了该区新构造运动中三次主要的抬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成因 新构造运动 山丹 安徽 白垩系 砂砾岩层 丹霞地貌 地貌发育 断陷湖盆 破坏阶段 风化剥蚀 抬升过程 断裂带 白垩统 齐云山 景德镇 破裂带 白垩世 500 沉积物 差异性 天生桥 红色 岩组 地块 陆上 堆积 红层 山体
下载PDF
福建冠豸山丹霞地貌成因及旅游景观特色 被引量:40
9
作者 朱诚 俞锦标 +2 位作者 赵宁曦 李刚 吴承照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79-688,共10页
福建冠豸山自晚侏罗世以来经历了山间盆地形成和侏罗、白垩系巨厚砂砾岩堆积成岩阶段 ,新构造运动中使盆地隆升和节理发育。自第三纪以来主要经历了 4次较大幅度具掀斜性质的抬升过程。从 4级夷平面的相对高差可知 ,第一、二次抬升之间... 福建冠豸山自晚侏罗世以来经历了山间盆地形成和侏罗、白垩系巨厚砂砾岩堆积成岩阶段 ,新构造运动中使盆地隆升和节理发育。自第三纪以来主要经历了 4次较大幅度具掀斜性质的抬升过程。从 4级夷平面的相对高差可知 ,第一、二次抬升之间幅度差为 34~ 78.8m,第二、三次抬升之间的幅度差为 81~ 1 0 0 m,第三、四次为 38~ 46m。在抬升过程中 ,受内力挤压和四周围岩压力逐渐消失造成的卸荷作用影响 ,岩层出现众多深大裂隙和多组垂直节理 ,发育有石墙、石堡 (寨 )、陡崖壁、柱峰、石梁、隙谷、嶂谷、峰林、峡谷、巷谷、天生桥等的丹霞地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豸山 丹霞地貌 成因 福建 旅游资源 开发
下载PDF
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与成因 被引量:37
10
作者 朱诚 彭华 +15 位作者 李中轩 张广胜 李兰 俞锦标 朱光耀 欧阳杰 钟宜顺 朱青 周书勤 郑朝贵 周日良 李东 朱雨鸣 吕文 武弘麟 徐龙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32,共12页
江郎山位于华南褶皱系、江山—绍兴深断裂和保安—峡口—张村断裂带之间。白垩纪早期这两大断裂的拉张断陷导致峡口盆地的形成,随之主要有下白垩统永康群馆头组(K1g)、朝川组(K1c)和方岩组(K1f)在盆地中的沉积。白垩纪晚期上述两大断裂... 江郎山位于华南褶皱系、江山—绍兴深断裂和保安—峡口—张村断裂带之间。白垩纪早期这两大断裂的拉张断陷导致峡口盆地的形成,随之主要有下白垩统永康群馆头组(K1g)、朝川组(K1c)和方岩组(K1f)在盆地中的沉积。白垩纪晚期上述两大断裂发生强烈挤压活动,峡口盆地逐渐隆升。新生代以来,峡口盆地在构造抬升中,产生大量张断裂和节理,加速了对岩体的切割,以及岩体被切割后的崩塌,导致了丹霞地貌的发育。江郎山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主要依据是其特有的壮观而独特的老年期孤峰—巷谷以及生动而逼真的象形石丹霞地貌特征、独特的地台活化现象与重要的岩石学科学研究意义以及该区特有的重要事件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科学意义。本文根据对江郎山亚峰垂直贯穿于丹霞地貌岩层永康群中辉绿岩脉标本K-Ar法的测年,揭示了当地峡口红层盆地抬升的时代为晚白垩世77.89±2.6MaBP(K2),这也是我国目前丹霞地貌研究中所测得的可靠年代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江郎山 丹霞地貌 地貌发育 地貌成因
下载PDF
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发展特征——以丹霞山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长运 茆长荣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9-583,共5页
文章以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为例,根据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包括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规模、类型、布局、就业人口特征、从业人员招聘、从业人员的稳定性与流动性;依附型旅游小企业主的基本特征、政府政策引导所发挥的关... 文章以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为例,根据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包括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规模、类型、布局、就业人口特征、从业人员招聘、从业人员的稳定性与流动性;依附型旅游小企业主的基本特征、政府政策引导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小企业对景区的依附特征;找出企业当前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及产生困难的原因;提出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国内较为薄弱的旅游小企业研究提供了有益充实和新的案例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附型 旅游小企业 发展特征 丹霞山
下载PDF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蜂窝状洞穴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留勤 李馨敏 +3 位作者 郭福生 李鹏程 李余亮 刘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5-904,共10页
蜂窝状洞穴以其精致的形貌和众说纷纭的成因吸引着科研人员和普通大众的兴趣。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蜂窝状洞穴主要产于晚白垩世丹霞组二段(锦石岩段)风成砂岩的崖壁上。本文以园区长老峰锦石岩寺和睡美人禄意堂两处蜂窝状洞穴为研究对象... 蜂窝状洞穴以其精致的形貌和众说纷纭的成因吸引着科研人员和普通大众的兴趣。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蜂窝状洞穴主要产于晚白垩世丹霞组二段(锦石岩段)风成砂岩的崖壁上。本文以园区长老峰锦石岩寺和睡美人禄意堂两处蜂窝状洞穴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了解洞穴生长环境,定量统计分析其形态特征,并采集砂岩样品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探讨洞穴形成与盐风化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蜂窝状洞穴所在的岩性主要为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发育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渗透性较好;洞穴开口均向下朝向锦江,有利于来自锦江河流的湿润水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小洞内部;洞穴开口基本服从泰森多边形分布。因此,碎屑颗粒相对比较均匀的风成砂岩为丹霞山蜂窝状洞穴的发育提供了重要的岩石基础,锦江河流为盐风化提供了必要的湿润水汽和盐分。在初始发育阶段,从岩壁上最适合盐风化作用的若干个点开始形成细小的坑洼,逐步向同层位扩张。单个小洞穴由于盐风化作用,洞穴内部风化速率大于洞穴开口边缘,导致蜂窝状洞穴内部空间扩大较快。然后,蜂窝状洞穴的发育突破纹层的限制,逐步加大、变深而呈泰森多边形规则分布。最终,随着洞穴加深,在重力、风力的影响下,蜂窝状洞穴隔壁减薄失稳,洞穴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状洞穴 盐风化 风成砂岩 丹霞地貌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下载PDF
浙江江山市江郎山岩石岩性特征及其对丹霞地貌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吕文 朱诚 +8 位作者 彭华 俞锦标 李中轩 张广胜 欧阳杰 周日良 朱光耀 李兰 朱青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9-355,共7页
岩性特征的量化研究对分析丹霞地貌的成因具重要意义。江郎山岩石岩性标本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偏光显微镜鉴定发现,江郎山方岩组砂岩、砾岩中SiO2含量高达55.5%-75.8%,火山岩碎屑含量高,石英晶屑多已被高温熔蚀,三爿石中多处贯穿有辉... 岩性特征的量化研究对分析丹霞地貌的成因具重要意义。江郎山岩石岩性标本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偏光显微镜鉴定发现,江郎山方岩组砂岩、砾岩中SiO2含量高达55.5%-75.8%,火山岩碎屑含量高,石英晶屑多已被高温熔蚀,三爿石中多处贯穿有辉绿岩和橄榄玄武岩的岩脉和岩墙,其辉绿-间粒结构和斜长石与暗色矿物的组合,构成了抗风化能力强的岩体,使三爿石得以长期保存。洞穴岩石CaO含量百分比的平均值是崖壁的三倍,且洞穴中岩石的胶结物多为方解石,其含量超过总胶结物的50%以上,使岩石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会发生类似石灰岩地区的溶蚀作用,从而导致岩体的破碎和崩塌,有可能形成诸如会仙岩、天宫洞等大型洞穴和凹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郎山 岩石岩性特征 丹霞地貌
下载PDF
旅游引导的新型农村城镇化研究——以丹霞山瑶塘村与断石村为例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3-870,共8页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揭示1980~2014年间丹霞山瑶塘村和断石村在旅游引导下实现农村城镇化的过程特征和机制。研究发现,在旅游驱动下,地方政府、农村社区、外来力量等多元主体共同作用下两村逐步实现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农村城镇化;地...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揭示1980~2014年间丹霞山瑶塘村和断石村在旅游引导下实现农村城镇化的过程特征和机制。研究发现,在旅游驱动下,地方政府、农村社区、外来力量等多元主体共同作用下两村逐步实现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农村城镇化;地方政府的有效管理和资金扶持,有力保障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旅游企业发展,防止"公地悲剧"和"虚假城镇化"现象发生;农村社区以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主动参与旅游经营和社区建设,实现了产业、就业和生活方式的非农化,是农村城镇化的主导力量;以外来资本、旅游移民和旅游者等为主的外来力量为农村城镇化提供了资金、劳动力、文化和信息等支持,其作用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而逐步加大。研究认为,当前旅游驱动型农村城镇化并非传统意义上农民空间、职业和身份都发生转化的城镇化,而是农民通过参与旅游就地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内生型城镇化,未来可通过"村改居"方式逐步向区域城镇化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农村城镇化 丹霞山 瑶塘村 断石村
下载PDF
丹霞山植被及其保护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道泉 敖惠修 伍辉民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62-269,共8页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阐述了丹霞山的植物区系和主要植被类型,并对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植被 保护 丹霞山 广东
下载PDF
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隋春花 陆宏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97-1306,共10页
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咨询和查阅文献,搜集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构建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能量分析结构图和能值指标体系。从遗产地母系统和景区、乡村旅游亚系统两个层面,从生态、社会和经济3个角度,对丹霞山旅游生态系... 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咨询和查阅文献,搜集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构建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能量分析结构图和能值指标体系。从遗产地母系统和景区、乡村旅游亚系统两个层面,从生态、社会和经济3个角度,对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的自然资产、生态服务、经济功能和社会效益等主要能值指标进行分析,并将丹霞山的能值研究结果,与其他方法研究丹霞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地区的能值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拥有的砂砾岩自然资产总能值为1.94×10^43 sej,生物多样性总能值为6.09×10^27 sej,二者合计的总能值--货币价值为4.25×10^31 yuan(¥)。同时,2016年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服务总能值为2.61×10^20 sej·a^-1,社会教育总能值为4.27×10^21 sej·a^-1。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丹霞山景区旅游亚系统社会经济投入强度较低,其能值自给率和能值经济效益分别是乡村旅游亚系统的45倍和4倍。以餐饮和民宿为主的乡村旅游亚系统的人力投入是景区旅游的3倍多的同时,污染物排放环境压力是景区的81倍。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景区旅游亚系统和乡村旅游亚系统的能值可持续ESI指数分别为10.83、4.05和0.02,3个系统分属不同旅游经济发展状态。最后从遗产地、景区、乡村和政府4个方面提出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的优化建议,如遗产地方面,扩大遗产地接待游客的面积;景区旅游方面,重点打造科普旅游品牌;乡村旅游方面,规范管理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地方政府方面,加强环境整治和开发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山 世界自然遗产地 景区旅游 乡村旅游 能值评价
下载PDF
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调查——以丹霞山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长运 茆长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9403-9406,共4页
分析了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性质、经营方式、接待游客的类型、企业经营能力、企业建筑外观及内部设施的适应性等,提出了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发展中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依附型旅游小企业 发展 经营 丹霞山
下载PDF
龙虎山丹霞地貌特征对道教文化传承之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志文 郭福生 +1 位作者 孙丽 张文秀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7-651,657,共6页
在野外考察并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龙虎山丹霞地貌及其组合与道教文化传承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丹霞地貌宏观上"色渥如丹、灿若明霞"的颜色契合了道教崇尚紫色与红色的文化心理,碧水丹山"圆、柔、平、静"的... 在野外考察并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龙虎山丹霞地貌及其组合与道教文化传承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丹霞地貌宏观上"色渥如丹、灿若明霞"的颜色契合了道教崇尚紫色与红色的文化心理,碧水丹山"圆、柔、平、静"的组合形态符合道教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思想理念;微观上枕山面水、俯临平原、左右丹山环卫的地貌组合特征符合道教"枕山环水面屏、气聚风藏"的风水理论;造型精美、形态逼真且种类丰富的微地貌为道教传说提供了丰富的自然原型。这些独特地貌及其组合使道教在龙虎山传承逾1900a,创造和传承了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影响深远的道教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虎山 丹霞地貌特征 道教文化传承
下载PDF
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与生长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彭珍宝 旷柏根 +2 位作者 夏江林 旷建军 王海昀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8-65,共8页
采用线路与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及重要类群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该藤本植物区系的分布区类型、生活型、叶质和叶级及生长特性和群落形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崀山丹霞地貌区... 采用线路与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及重要类群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该藤本植物区系的分布区类型、生活型、叶质和叶级及生长特性和群落形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崀山丹霞地貌区有野生藤本植物41科75属131种,其中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各有1科1属1种,被子植物有39科73属129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有34科68属121种,具有明显优势。比较重要的科有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葡萄科(Vitaceae)、茜草科(Rubiaceae)、防己科(Menispermaceae)和卫矛科(Celastraceae),重要属有铁线莲属(ClematisL.)、蔷薇属(Rosa L.)、猕猴桃属(ActinidiaLindl.)、南蛇藤属(Celastrus L.)、葡萄属(VitisL.)、蛇葡萄属(Ampelopsis Michaux)和地锦属(Parthenocissus Planch.)。该藤本植物区系含有12个分布区类型,具有明显的热带属性,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66.19%,东亚分布和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类型在该藤本植物区系中也有重要作用。在该藤本植物区系中,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地下芽和1年生草本植物的比例分别为78.63%、8.40%、5.34%、6.87%和0.76%,并且以缠绕类的数量占优势,缠绕类、卷曲类、吸固类和搭靠类藤本植物的比例分别为51.91%、21.37%、15.27%和11.45%;叶质以纸质叶为主,占83.21%;叶级谱为中型叶35.88%、小型叶55.72%、微型叶7.63%、鳞型叶0.76%。调查结果表明,崀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藤本植物类型十分复杂,具有完整的生活型谱,区系组成具有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在崀山丹霞赤壁上由藤本植物和苔藓、矮小草本植物组成的盖度较大的藤本植物组合已经成为一个生态功能单位,形成了一个新的藤本植物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本植物 崀山丹霞地貌区 区系 生活型 生长特性
下载PDF
丹霞山旅游形象调查及问题诊断 被引量:3
20
作者 彭华 周婷婷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4年第4期84-93,共10页
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形象之间的竞争,因此,寻找准确的形象定位、塑造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对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丹霞山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形象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包括:文脉分析、形象受众调查和景区... 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形象之间的竞争,因此,寻找准确的形象定位、塑造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对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丹霞山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形象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包括:文脉分析、形象受众调查和景区员工的形象感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丹霞山旅游形象的症结,最后根据上述诊断对丹霞山的形象定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形象 问题诊断 旅游地 旅游目的地 员工 形象定位 竞争 调查分析 初步探讨 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