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经音乐产生的渊源 被引量:4
1
作者 甘绍成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关于洞经音乐产生的渊源,文章根据《道藏》和《藏外道书》所集《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等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合近代以来洞经音乐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流传的实际情况考察,认为洞经音乐在产生过程中... 关于洞经音乐产生的渊源,文章根据《道藏》和《藏外道书》所集《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等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合近代以来洞经音乐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流传的实际情况考察,认为洞经音乐在产生过程中,除深受我国道教音乐的影响外,而且还或多或少受到佛教音乐、儒家祭祀音乐以及其它传统音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经音乐 产生渊源 《道藏》 《藏外道书》
下载PDF
《道藏》中的两种磨镜药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韩吉绍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27,共9页
通过对收录于《道藏》之中的《上清明鉴要经》和《洞玄灵宝道士明镜法》两部经书所记载的两则磨镜药史料的考证分析,提出至晚在南北朝时期中国已经发明了用锡汞齐镀镜的技术,其技术很可能由方士或道士在炼制黄金白银、金丹大药的过程中... 通过对收录于《道藏》之中的《上清明鉴要经》和《洞玄灵宝道士明镜法》两部经书所记载的两则磨镜药史料的考证分析,提出至晚在南北朝时期中国已经发明了用锡汞齐镀镜的技术,其技术很可能由方士或道士在炼制黄金白银、金丹大药的过程中或社会小范围内发展起来的;在宋代之前,用锡汞齐磨镜的技术仅仅在部分炼丹道士中应用流传,宋之后由于道教外丹术的衰落,用锡汞齐磨镜的技术流传于民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清明鉴要经》 《洞玄灵宝道士明镜法》 磨镜药 锡铅汞齐
下载PDF
佛经汉译理论中的“正翻”和“义翻” 被引量:3
3
作者 陶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100,共8页
"正翻"和"义翻"是中国古代佛经汉译理论中的一组翻译方法,分别用来处理"东西两土俱有"和"西土即有,此土全无"两种情况下的译名问题。唐末五代的《四分律行事钞简正记》中录有为这对术语界定概... "正翻"和"义翻"是中国古代佛经汉译理论中的一组翻译方法,分别用来处理"东西两土俱有"和"西土即有,此土全无"两种情况下的译名问题。唐末五代的《四分律行事钞简正记》中录有为这对术语界定概念的文字,但其始创者是提出"五种不翻"的译经大师玄奘。北宋南山律宗僧人允堪借用中国传统文论中的"事类"观念,对道宣提出的"事义相译"进行了详细的疏解与发挥,把"义翻"的适用范围从具体名物扩展至各类抽象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翻 义翻 玄奘 道宣 允堪 事类
下载PDF
《全辽金文》补遗十三篇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开林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98-101,共4页
辽金文献散佚严重,《全辽金文》作为两朝文章总集,网罗繁富,嘉惠学界。然而,《全辽金文》在编纂过程中存在漏收作品的情况,学界时有补辑。本文新辑辽金佚文13篇,以补其缺。
关键词 《全辽金文》 文章总集 辑佚 《道藏》
下载PDF
《道藏》中的一些光学史料
5
作者 胡化凯 吉晓华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2004年第2期167-174,共8页
《道藏》中关于光形影之间的关系、平面镜组合咸像、双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等几何光学现象的描述,具有重要的物理学史料价值。文章对之进行初步整理分析,探讨其科学内涵,以期丰富中国古代物理学史内容。
关键词 《道藏》 光学史料 光形影关系 明镜 平面镜组合成像 双面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 中国
下载PDF
唐末五代道教小说中的隐仙
6
作者 谭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73,共6页
收录在《道藏》里的唐末五代道教小说,出现了很多身份各异的隐仙形象。他们既寄形迹于凡尘,又以超凡的神通济世度人,具有避世和救世的双重特点。隐仙故事反映了道教神仙信仰在唐宋之际发生世俗化转变的轨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出... 收录在《道藏》里的唐末五代道教小说,出现了很多身份各异的隐仙形象。他们既寄形迹于凡尘,又以超凡的神通济世度人,具有避世和救世的双重特点。隐仙故事反映了道教神仙信仰在唐宋之际发生世俗化转变的轨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出深厚的文化意蕴,对后来的小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藏》 唐末五代时期 道教小说 隐仙 避世 救世
下载PDF
论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注庄“视脚”
7
作者 孙雪霞 黄倩 《阴山学刊》 2020年第2期50-54,共5页
褚伯秀的《南华真经义海纂微》纂集了从西晋的郭象至南宋的林希逸等十三家注,是现存最早的《庄子》集注作品。该书纂集众注,断以己意;兼顾音训,注重义理;擘肌分理,唯务折衷,在庄学研究史上意义重大。褚伯秀身为道教中人,却以独特之“视... 褚伯秀的《南华真经义海纂微》纂集了从西晋的郭象至南宋的林希逸等十三家注,是现存最早的《庄子》集注作品。该书纂集众注,断以己意;兼顾音训,注重义理;擘肌分理,唯务折衷,在庄学研究史上意义重大。褚伯秀身为道教中人,却以独特之“视脚”涵摄了儒释道诸多视角,努力克服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的弊端,他的这种通化的根性值得我们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褚伯秀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 视脚 《道藏》
下载PDF
论王弼《道德经注》道藏本
8
作者 边家珍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81-83,113,共4页
《道藏》中的《道德真经注》四卷本(简称“道藏本”)与武英殿本所据张之象本相异之处颇多,同时,对校道藏本与武英殿所依《永乐大典》本,发现二者也有相当明显的差异。较之张之象本,道藏本脱讹较少;道藏本不分《道经》《德经》,不分篇章... 《道藏》中的《道德真经注》四卷本(简称“道藏本”)与武英殿本所据张之象本相异之处颇多,同时,对校道藏本与武英殿所依《永乐大典》本,发现二者也有相当明显的差异。较之张之象本,道藏本脱讹较少;道藏本不分《道经》《德经》,不分篇章,亦合乎宋晁说之等所言王注本旧貌。通过源流考述与版本对比可知,道藏本是重要的王弼《道德经注》善本,较之他本更具文献价值。遗憾的是,此本一直未能引起研究王弼《道德经注》者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道德经注》 道藏本
下载PDF
三订本《道藏提要》指瑕
9
作者 张全晓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道藏提要》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专治《道藏》且完整适用的大型工具书。该书1991年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首次印行,1995年修订再版,至2005年又第三次修订完善。由于体大面广,条目博杂,三订本《道藏提要》的部分内容仍然存在某些不... 《道藏提要》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专治《道藏》且完整适用的大型工具书。该书1991年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首次印行,1995年修订再版,至2005年又第三次修订完善。由于体大面广,条目博杂,三订本《道藏提要》的部分内容仍然存在某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即以《太上老君说安宅八阳经》《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玄天上帝启圣灵异录》为例,指出了三订本《道藏提要》存在的著录疏误,并据武当山志等文献试为弥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藏 道藏提要 武当山志
下载PDF
中国古代佛经译论发展之管窥:从支谦、道安至玄奘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小琼 高玉卉 《蚌埠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62-165,共4页
长期以来,中国翻译研究过于关注西方译论而忽视了本土传统研究,文章以史为纲,聚焦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由发端走向顶峰的代表性人物支谦、道安和玄奘的翻译理念,展示中国古代翻译理论体系建塑的历程。支谦的"因循本旨"、道安的&qu... 长期以来,中国翻译研究过于关注西方译论而忽视了本土传统研究,文章以史为纲,聚焦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由发端走向顶峰的代表性人物支谦、道安和玄奘的翻译理念,展示中国古代翻译理论体系建塑的历程。支谦的"因循本旨"、道安的"崇本而传"、玄奘的"苟不违本,斯善矣",均强调忠实原文,翻译思想一脉相承。支谦与道安尽管主张"求雅",但在实践中更注重"质",至玄奘,"文质"已不再截然对立,而是强调在过度直译与过分意译之间寻求平衡。基于近千年的翻译实践,中国古代佛经译论有其内在的发展脉络,为中国近现代翻译理论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根基。勒弗维尔对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的史实存在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翻译 支谦 道安 玄奘
下载PDF
《修真十书》研究文献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逄礼文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74-77,共4页
《修真十书》为道教南宗大型文献丛书,是研究金丹派南宗的重要文献资料。国内学者对《修真十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以《道藏》为中心的《修真十书》研究,一是针对《修真十书》子书子篇的具体性研究;海外学者对《修真十书》... 《修真十书》为道教南宗大型文献丛书,是研究金丹派南宗的重要文献资料。国内学者对《修真十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以《道藏》为中心的《修真十书》研究,一是针对《修真十书》子书子篇的具体性研究;海外学者对《修真十书》的研究主要有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修真十书》研究;施舟人、傅飞岚《道藏通考》中的《修真十书》研究;日本学者对《修真十书》子书的具体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真十书 道藏 研究综述
下载PDF
《道藏》典籍视角下的小儿“纯阳”学说试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剑锋 《中医文献杂志》 2019年第5期9-13,共5页
中医理论与道家历来有很深的渊源。从《道藏》收录众多典籍可知,《颅囟经》原序中的“纯阳”一词即来自于道家内丹学所论的“先天之阳",亦称为元气或先天祖气(炁)。原序中“元气未散”系指小儿未因七情六欲而丧失元真之气。故《颅... 中医理论与道家历来有很深的渊源。从《道藏》收录众多典籍可知,《颅囟经》原序中的“纯阳”一词即来自于道家内丹学所论的“先天之阳",亦称为元气或先天祖气(炁)。原序中“元气未散”系指小儿未因七情六欲而丧失元真之气。故《颅囟经》所言之“纯阳”以及“元气”,就是道家理论所讲的纯阳和元气,在道藏文献中都有大量记载。追溯古今文献可见,《颅囟经》产生于唐宋时期的可能性更大,而这一时期正好是内丹学兴起的时候。因此,“纯阳”学说很有可能是源自道家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藏 内丹学 颅囟经 原序 纯阳 阳气 元气
下载PDF
长安方氏头针学术流派的形成与传承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杨鹏程 黄琳娜 +3 位作者 安军明 李彦娇 杨晓波 张鼎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555-558,共4页
长安方氏头针是方云鹏主任医师在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新型头针疗法。方老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和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提出以伏脏、伏象、倒脏、倒象为主的头针理论体系。方氏头针操作手法要求"飞针直刺",直达骨膜,其特点是... 长安方氏头针是方云鹏主任医师在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新型头针疗法。方老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和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提出以伏脏、伏象、倒脏、倒象为主的头针理论体系。方氏头针操作手法要求"飞针直刺",直达骨膜,其特点是稳、准、快。在治疗疾病时,方氏头针重视辨证选穴、精准取穴,在确定病位、分析病机的基础上辨证治疗,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来确定选穴的穴区和具体穴位。目前,方氏头针学术流派主要分为3支,分别以方云鹏之子方本正为代表,以西安市中医医院黄琳娜、安军明为代表,以方云鹏曾孙周达君为代表。各分支传承人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创建长安方氏头针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举办方氏头针学术流派研讨会、积极申报与方氏头针学术思想及经验有关的科研课题等方式完善方氏头针理论体系。同时,各分支还定期举办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及海外学术交流活动,以促进方氏头针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针 长安方氏头针 学术流派 伏脏 伏象 倒脏 倒象 “飞针直刺” 辨证选穴 精准取穴 方云鹏
下载PDF
《续高僧传》成书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包得义 苏东来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1-106,共6页
《续高僧传》是一部由唐代高僧道宣编纂的佛教史传,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考其成书过程,经历了两大阶段:因参与玄奘主持的译场,道宣于贞观十九年完成《续高僧传》初编本,嗣后二十年间道宣不断进行增补至麟德二年最终写定《后集... 《续高僧传》是一部由唐代高僧道宣编纂的佛教史传,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考其成书过程,经历了两大阶段:因参与玄奘主持的译场,道宣于贞观十九年完成《续高僧传》初编本,嗣后二十年间道宣不断进行增补至麟德二年最终写定《后集续高僧传》。两书一度并行于世,后来发生合揉,以至于后世再难见到《后集续高僧传》。而经过历代大藏经的雕刻和流传,《续高僧传》最终定型为现在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宣 《续高僧传》 贞观十九年 玄奘 《后集续高僧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