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rk Matter and the Energy-Momentum Relationship in a Hydrogen Atom
1
作者 Koshun Suto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2020年第1期52-61,共10页
Einstein derived the energy-momentum relationship which holds in an isolated system in free space. However, this relationship is not applicable in the space inside a hydrogen atom where there is potential energy. Ther... Einstein derived the energy-momentum relationship which holds in an isolated system in free space. However, this relationship is not applicable in the space inside a hydrogen atom where there is potential energy. Therefore, in 2011, the author derived an energy-momentum relationship applicable to the electron constituting a hydrogen atom. This paper derives that relationship in a simpler way using another method. From this relationship, it is possible to derive the formula for the energy levels of a hydrogen atom. The energy values obtained from this formula almost match the theoretical values of Bohr.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derived by the author includes a state that cannot be predicted with Bohr’s theory. In the hydrogen atom, there is an energy level with n = 0. Also, there are energy levels where the relativistic energy of the electron becomes negative. An electron with this negative energy (mass) exists near the atomic nucleus (proton). The name “dark hydrogen atom” is given to matter formed from one electron with this negative mass and one proton with positive mass. Dark hydrogen atoms, dark hydrogen molecules, other types of dark atoms, and aggregates made up of dark molecules are plausible candidates for dark matter, the mysterious type of matter whose true nature is currently unkn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nstein’s ENERGY-MOMENTUM RELATIONSHIP Classical Quantum Theory Ultra-Low Energy Levels DIRAC Relativistic Wave Equation dark Matter dark hydrogen TRIPLET Production
下载PDF
“双碳”下金属纳米颗粒优化暗发酵制氢策略及前景
2
作者 李亮荣 陈镇 +3 位作者 杨小喆 江文丹 邹子怡 付兵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2-557,共16页
氢能是“双碳”下推动化石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推动绿氢技术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微生物暗发酵制氢是实现生物质绿氢转化的有效途径。其中,利用具有量子尺寸效应、比表面积大和电导率高的金属纳米颗粒(MNPs)优化暗发酵制氢技术是... 氢能是“双碳”下推动化石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推动绿氢技术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微生物暗发酵制氢是实现生物质绿氢转化的有效途径。其中,利用具有量子尺寸效应、比表面积大和电导率高的金属纳米颗粒(MNPs)优化暗发酵制氢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综述和评论了国内外添加MNPs用于优化暗发酵制氢性能的作用机制、技术难点和制氢效果等,重点阐述并比较了铁、镍和锌基三类热门MNPs优化策略在提高产氢酶系活性、增强代谢产氢途径和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展望了暗发酵制氢可深入MNPs优化氢化酶活性、拓宽生物质发酵底物以及产氢菌筛选和反应器设计、生物质发酵技术开发等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金属纳米颗粒 暗发酵 制氢 绿氢
下载PDF
Dark Matter Interacts with Electromagnetic Waves
3
作者 Koshun Suto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2021年第4期1298-1305,共8页
The large-scale structure of DM cannot be directly seen, but it is believed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visible galaxies formed from ordinary matter. Bright visible galaxies that emit the Lyman <i&... The large-scale structure of DM cannot be directly seen, but it is believed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visible galaxies formed from ordinary matter. Bright visible galaxies that emit the Lyman <i>α</i> (Ly<i>α</i>) emission line of the hydrogen atom (Ly<i>α</i> galaxies) are used to observe the large-scale structure of distant space. However, recently Momose <i>et al</i>. have reported cases where the large-scale structures of DM indicated by Ly<i>α</i> galaxies and other galaxies fail to match. This raises the possibility that Ly<i>α</i> galaxies may not correctly indicate the large-scale structure of DM. In the currently accepted cold DM model, DM and neutral hydrogen gas are thought to interact only through the mutual effects of gravity. However, according to Suto, DM and ordinary matter are like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By giving and receiving approximately 2<i>m</i><sub>e</sub><i>c</i><sup>2</sup> (1.022 MeV), it is possible to mutually convert between the two. If, in future observations of the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interstellar gas using Ly<i>α</i> emission lines, unexpected data is obtained that cannot be explained based only on absorption by neutral hydrogen gas, then the author believes the problem can be solved with Suto’s DM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rk Matter dark hydrogen Atom Lyman α Emission Einstein’s Energy-Momentum Relationship Suto’s Energy-Momentum Relationship
下载PDF
CaO预处理青稞秆厌氧暗发酵实验设计与暗发酵性能分析
4
作者 袁海荣 李秀金 左晓宇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2期140-142,共3页
厌氧消化技术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中处理有机废物最有效的处理技术之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厌氧消化方面的基础知识,以青稞秆为原料开展了厌氧暗发酵实验。通过暗发酵实验设计和对暗发酵性能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用实验数... 厌氧消化技术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中处理有机废物最有效的处理技术之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厌氧消化方面的基础知识,以青稞秆为原料开展了厌氧暗发酵实验。通过暗发酵实验设计和对暗发酵性能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用实验数据进行做图和对实验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方法,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固废 青稞秆 暗发酵 氢气 实验设计
下载PDF
发酵生物制氢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邢新会 张翀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8,共8页
综述了近年来发酵生物制氢领域的研究进展。在菌种方面,除了对现有产氢菌种的深入研究外,还采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手段建立产氢菌种库;在氢酶的研究方面,已逐步从基因确定、功能研究拓展到基因工程构建高效产氢菌研究;而在... 综述了近年来发酵生物制氢领域的研究进展。在菌种方面,除了对现有产氢菌种的深入研究外,还采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手段建立产氢菌种库;在氢酶的研究方面,已逐步从基因确定、功能研究拓展到基因工程构建高效产氢菌研究;而在与废弃生物质处理相结合的反应过程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不同种类的废弃物的产氢和高效产氢反应器上。此外,还初步总结了目前对发酵制氢可行性和经济性的评价,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暗发酵 菌种 氢酶 反应器
下载PDF
新兴污染物三聚氰酸对剩余污泥暗发酵产氢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周雯婧 伏林军 +4 位作者 黄樱樱 申创 黄白飞 袁金嵘 彭丽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1-136,共6页
为探究新兴污染物三聚氰酸(CA)对剩余污泥(ES)厌氧暗发酵产氢的影响,作者在中温环境下,建立5组批式厌氧反应器,通过控制进料CA的含量探究了ES暗发酵过程氢气、溶解性有机物、甲烷及关键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A对ES暗发酵产氢具... 为探究新兴污染物三聚氰酸(CA)对剩余污泥(ES)厌氧暗发酵产氢的影响,作者在中温环境下,建立5组批式厌氧反应器,通过控制进料CA的含量探究了ES暗发酵过程氢气、溶解性有机物、甲烷及关键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A对ES暗发酵产氢具有剂量依赖性。当CA的含量为1.0 mg/kg时,ES暗发酵产氢最大量为10.2 mL/g VSS,约为空白组的1.1倍。高含量CA降低ES暗发酵产氢效率。适量CA存在能提高ES中溶解性有机质含量,且当CA含量为1.0 mg/kg时,溶解性蛋白质和溶解性多糖的最大浓度分别升高至564 mg/L和159 mg/L,均显著高于空白组。此外,适量CA存在能提高ES发酵过程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CA显著降低了ES发酵过程甲烷的产量。酶活性分析表明当CA含量低于1.0 mg/kg时,蛋白酶、乙酸激酶和丁酸激酶的活性随CA含量升高而升高,而CA含量超过1.0 mg/kg时,CA显著降低暗发酵过程关键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酸 剩余污泥 暗发酵 氢气 溶解性有机物
下载PDF
自然水体生物膜形态对其生成H_2O_2与降解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明 毛丹 +6 位作者 董德明 赵天宇 孙家倩 郭爱桐 花修艺 梁大鹏 郭志勇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6-640,共5页
分别在光照和无光条件下,通过模拟实验考察不同活性(有活性和无活性)和不同形态(聚集态和分散态)的自然水体生物膜生成H2O2并降解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的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具有生物活性的自然水体生物膜在光照和无光条件下均能生成... 分别在光照和无光条件下,通过模拟实验考察不同活性(有活性和无活性)和不同形态(聚集态和分散态)的自然水体生物膜生成H2O2并降解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的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具有生物活性的自然水体生物膜在光照和无光条件下均能生成一定量的H2O2;生物膜的形态影响H2O2生成和DBS降解,其中聚集态生物膜H2O2生成量相对较多,DBS降解较少;光照促进生物膜生成H2O2,进而促进DBS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无光 自然水体生物膜 降解 过氧化氢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下载PDF
钝化界面植氢优化的碲镉汞中波红外探测芯片 被引量:2
8
作者 叶振华 黄建 +8 位作者 尹文婷 冯婧文 陈洪雷 陈路 廖清君 林春 胡晓宁 丁瑞军 何力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0-262,267,共4页
报道了在钝化界面进行低能等离子体植氢优化的n+-on-p碲镉汞(HgCdTe)中波(MW,mid-wavelength)光伏红外探测芯片的研究成果.基于由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的HgCdTe薄膜材料,通过注入阻挡层的生长、注入窗口的光刻、形成光电二极管的B+注... 报道了在钝化界面进行低能等离子体植氢优化的n+-on-p碲镉汞(HgCdTe)中波(MW,mid-wavelength)光伏红外探测芯片的研究成果.基于由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的HgCdTe薄膜材料,通过注入阻挡层的生长、注入窗口的光刻、形成光电二极管的B+注入、钝化介质膜的生长、优化钝化界面的等离子体植氢、金属化和铟柱列阵的制备等工艺,得到了钝化界面植氢优化的HgCdTe中波红外探测芯片.从温度为78K的电流与电压(I-V)和动态阻抗与电压(R-V)特性曲线中,发现钝化界面植氢优化的HgCdTe红外中波探测芯片的光电二极管开启电压比未经过植氢处理的增加了50mV左右,零偏与反偏动态阻抗提高了10倍,且正向串连电阻也明显减小.这表明钝化界面等离子体植氢处理可以抑制HgCdTe中波光电二极管的暗电流和优化探测芯片的欧姆接触,从而能提高中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探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CDTE 钝化界面 等离子体植氢 暗电流
下载PDF
生物制氢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亚楠 傅秀梅 +2 位作者 刘海燕 管华诗 王长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5-900,共6页
氢能具有清洁、高效、可再生的特点,是一种最具发展潜力的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与传统的热化学和电化学制氢技术相比,生物制氢具有低能耗、少污染等优势.近年来,生物制氢技术在发酵菌株筛选、产氢机制、制氢工艺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暗发... 氢能具有清洁、高效、可再生的特点,是一种最具发展潜力的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与传统的热化学和电化学制氢技术相比,生物制氢具有低能耗、少污染等优势.近年来,生物制氢技术在发酵菌株筛选、产氢机制、制氢工艺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暗发酵和光发酵结合制氢技术是一种新技术,具有较高的氢气产量.以厌氧细菌和光合细菌为发酵菌种,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进行暗发酵和光发酵结合制氢,具有广阔发展前途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生物制氢技术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光发酵 暗发酵 工农业废弃物 可再生能源
下载PDF
预处理温度对玉米秸秆暗发酵制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莹 卢新发 +2 位作者 李秀金 左晓宇 袁海荣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43,共8页
为了比较不同预处理温度对玉米秸秆暗发酵制氢性能的影响,在不同温度(40、80、120、160℃和200℃)下,采用1%H2 SO4和2%NaOH两种试剂分别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再进行中温暗发酵实验,接种物来源于以猪粪为原料的厌氧消化后的沼液。结果表... 为了比较不同预处理温度对玉米秸秆暗发酵制氢性能的影响,在不同温度(40、80、120、160℃和200℃)下,采用1%H2 SO4和2%NaOH两种试剂分别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再进行中温暗发酵实验,接种物来源于以猪粪为原料的厌氧消化后的沼液。结果表明:最佳的预处理条件为80℃下,采用1%H 2 SO4对玉米秸秆预处理60 min,其单位总固体(TS)产氢量达到27 mL/g,比未预处理玉米秸秆提高了56.27%,且最大产氢速率最高可达到15.42 mL/h,比未预处理玉米秸秆的最大产氢速率提高了83.57%。玉米秸秆产氢最适宜的pH值范围为5.0~5.5,不同预处理温度会对产酸量和产酸的组分造成影响,发酵类型均为丁酸型发酵。因此,预处理温度是影响暗发酵制氢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温度 玉米秸秆 暗发酵 制氢 H2 SO4
下载PDF
生物发酵制氢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梦佳 隋红 张瑞玲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6,48,共5页
在综述国内外生物制氢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生物制氢暗发酵、光发酵以及联合发酵3种技术体系的菌种选育特点以及工业应用的生物反应器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国内外生物制氢领域各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关键词 生物制氢 微生物 暗发酵 光发酵
下载PDF
乙烯和H_2O_2在光/暗调控气孔运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娟 佘小平 郭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77,共4页
实验以蚕豆叶片表皮条为材料研究了乙烯和H2O2在光/暗调控气孔运动中的作用及乙烯对保卫细胞H2O2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光下ACC和乙烯利对气孔开度无显著效应,暗中显著促进气孔开放.暗示保卫细胞乙烯水平光下高而暗中低,光/暗可能通... 实验以蚕豆叶片表皮条为材料研究了乙烯和H2O2在光/暗调控气孔运动中的作用及乙烯对保卫细胞H2O2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光下ACC和乙烯利对气孔开度无显著效应,暗中显著促进气孔开放.暗示保卫细胞乙烯水平光下高而暗中低,光/暗可能通过调节保卫细胞乙烯水平调控气孔运动;(2)光下Vc、CAT和DPI对气孔开度无显著效应,暗中显著促进气孔开放.暗示保卫细胞H2O2水平光下低而暗中高,光/暗可能通过调节保卫细胞H2O2水平调控气孔运动;(3)内源H2O2检测结果表明,保卫细胞H2O2水平确实光下低而暗中高,光/暗确实通过调节保卫细胞H2O2水平调控气孔运动;(4)光下乙烯利对保卫细胞H2O2水平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暗诱导H2O2水平,表明乙烯利确实通过降低保卫细胞H2O2水平促进气孔开放,光/暗调控气孔运动中乙烯在H2O2上游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过氧化氢 光/暗 气孔运动
下载PDF
四川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降水分配过程的氢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4
13
作者 徐庆 安树青 +2 位作者 刘世荣 蒋有绪 崔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2,共6页
应用稳定氢同位素技术对四川卧龙巴郎山亚高山暗针叶林不同降水条件下3群落类型中降水、林冠穿透水和壤中流的变化动态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降水δD与降雨量负相关显著(R2=0.456,p=0.043),降雨氢同位素存在显著的雨量效应。降水δD... 应用稳定氢同位素技术对四川卧龙巴郎山亚高山暗针叶林不同降水条件下3群落类型中降水、林冠穿透水和壤中流的变化动态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降水δD与降雨量负相关显著(R2=0.456,p=0.043),降雨氢同位素存在显著的雨量效应。降水δD与林冠穿透水δD差异不显著(p=0.863)。壤中流δD与降水δD有明显差异(p=0.049),表明壤中流补给来源是降水,但不一定是当日当次降水直接补给。降水量的升高或降低引起壤中流δD升高或降低。当降水量0~10mm时,影响在降雨后第4天发生;当降水量在10~20mm时,影响在降雨第2~3天后发生;当降水量在20~30mm时,影响在降雨1~2天后发生。显示出亚高山暗针叶林对壤中流有显著的调控作用。降水δD与林冠穿透水δD的差值(用ΔδD表示)在3个不同群落中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呈现偏正态分布,当降水量在4.91~25.25mm时,ΔδD>0;当降水量<4.91mm及>25.25mm时,ΔδD<0;当降水量为12.65mm时,δD最大,这主要是林冠层蒸散过程和大气降水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稳定同位素 亚高山暗针叶林 降水分配 卧龙
下载PDF
星系自转曲线之观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君亮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5-140,共16页
星系自转曲线测定对星系天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已发现,除旋涡星系外,其他类别的河外星系也有自转运动,但自转曲线的特征有所不同。自转曲线研究的内容颇为丰富,如是否存在普适自转曲线,星系团环境对成员星系运动特征的可能影响,... 星系自转曲线测定对星系天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已发现,除旋涡星系外,其他类别的河外星系也有自转运动,但自转曲线的特征有所不同。自转曲线研究的内容颇为丰富,如是否存在普适自转曲线,星系团环境对成员星系运动特征的可能影响,星系物质转动速度的垂向梯度问题,以及星系中暗物质的分布等,对上述内容做了相关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 旋涡星系 自转曲线 中性氢 暗晕
下载PDF
生物制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34
15
作者 任南琪 郭婉茜 刘冰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5-863,共9页
介绍了生物制氢技术的几个基本方法.生物制氢技术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暗发酵、光发酵、光解水和光暗发酵耦合生物制氢4种方法,菌种选育、工艺形式、工艺调控以及暗光发酵的耦合方式对高效、持续和稳定产氢至关重要.对... 介绍了生物制氢技术的几个基本方法.生物制氢技术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暗发酵、光发酵、光解水和光暗发酵耦合生物制氢4种方法,菌种选育、工艺形式、工艺调控以及暗光发酵的耦合方式对高效、持续和稳定产氢至关重要.对生物制氢技术近年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生物制氢领域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技术 可再生能源 暗发酵 光发酵
下载PDF
HgCdTe长波光电二极管列阵的等离子体修饰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振华 尹文婷 +8 位作者 黄建 胡伟达 冯婧文 陈路 廖亲君 林春 胡晓宁 丁瑞军 何力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28,34,共4页
报道了HgCdTe长波离子注入n+-on-p型光电二极管列阵低能氢等离子体修饰的研究成果.基于采用分子束外延(MBE)技术生长的HgCdTe/CdTe薄膜材料,通过注入窗口的光刻与选择性腐蚀、注入阻挡层的生长、形成光电二极管的B+注入、光电二极管列... 报道了HgCdTe长波离子注入n+-on-p型光电二极管列阵低能氢等离子体修饰的研究成果.基于采用分子束外延(MBE)技术生长的HgCdTe/CdTe薄膜材料,通过注入窗口的光刻与选择性腐蚀、注入阻挡层的生长、形成光电二极管的B+注入、光电二极管列阵的低能氢等离子体修饰、金属化和铟柱列阵的制备等工艺,得到了氢等离子体修饰的n+-on-p型HgCdTe长波光电二极管列阵.从温度为78 K的电流与电压(I-V)和动态阻抗与电压(R-V)特性曲线中,发现经过低能氢等离子体修饰的HgCdTe红外长波光电二极管列阵动态阻抗极大值比未经过修饰处理的提高了1~2倍,并在反向偏压大于动态阻抗极大值所处的偏压时动态阻抗得到更为明显的提升.这表明低能氢等离子体修饰可以抑制HgCdTe光电二极管列阵暗电流中的带带直接隧穿电流Ibbt和缺陷辅助隧穿电流Itat,从而能提高长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工作的动态范围和探测性能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镉汞(HgCdTe) 氢等离子体修饰 光电二极管列阵 暗电流
下载PDF
暗间歇时长对光合生物制氢的影响
17
作者 张洋 周雪花 +3 位作者 张志萍 孙堂磊 李亚猛 张全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21-1326,共6页
通过改变暗间歇时长,考察HAU-M1光合产氢细菌的生长及pH值和底物浓度的变化情况,研究暗间歇时长与光合细菌产氢量及其工艺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暗间歇时长为0(持续光照)、6、12、18h时,累计产氢量分别为351、380、275和181... 通过改变暗间歇时长,考察HAU-M1光合产氢细菌的生长及pH值和底物浓度的变化情况,研究暗间歇时长与光合细菌产氢量及其工艺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暗间歇时长为0(持续光照)、6、12、18h时,累计产氢量分别为351、380、275和181mL;反应器内的光合细菌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547、0.632、0.665和0.449g/L;反应残液的p H值分别为5.58、5.17、4.98和4.71。表明适宜的暗间歇时长可促进光合生物制氢反应过程中光合细菌的生长,同时有利于光合生物产氢过程的进行,可为光合生物制氢工艺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生物制氢 暗间歇时长 产氢量 玉米秸秆
下载PDF
四川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水的氢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37
18
作者 徐庆 刘世荣 +2 位作者 安树青 蒋有绪 林光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4,共7页
根据2003年夏季测得的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暗针叶林地区3个不同群落的降水、土壤水、浅层地下水(泉水)氢稳定同位素含量(δD),分析土壤剖面各层次土壤水氢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水分迁移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 根据2003年夏季测得的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暗针叶林地区3个不同群落的降水、土壤水、浅层地下水(泉水)氢稳定同位素含量(δD),分析土壤剖面各层次土壤水氢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水分迁移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枯枝落叶层)水δD受降水δD的直接影响,并且与降水δD有相同的变化趋势;2)A、B、C群落土壤垂直剖面的土壤水δD空间分布形式反映了降水δD的时间变化特征。0-20cm上层土壤水δD值很低,20—40cm时迅速升高,50—60cm时基本稳定,50—60cm深层土壤水δD受浅层地下水δD的影响增强;3)土壤水δD介于降水δD与浅层地下水δD之间,表明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水源于降水与浅层地下水。在一次性降水14.8mm后5天内,降水对枯枝落叶层的贡献率最高为75.49%-99.91%,对0—5cm土壤水的贡献率次之为66.68%-83.01%,对30—40cm土壤水的贡献率为24.50%-80.57%,对50—60cm土壤水贡献率最低为21.22%-29.17%;4)浅层地下水δD受降水δD的直接影响不明显,变化幅度很小,浅层地下水δD的稳定性说明地下水代表了多年降水的平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 氢稳定同位素 暗针叶林 四川卧龙
下载PDF
餐厨垃圾暗-光耦联发酵制氢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小梅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3年第4期152-155,共4页
文章以餐厨垃圾为底物进行暗-光耦联发酵两步法制氢研究。探讨物料比、起始pH对暗发酵产氢的影响;温度、起始pH对光合发酵产氢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在暗发酵阶段,以餐厨垃圾为底物,在合适条件下产氢量可达25.18 mL/gVS。在光合发酵阶段... 文章以餐厨垃圾为底物进行暗-光耦联发酵两步法制氢研究。探讨物料比、起始pH对暗发酵产氢的影响;温度、起始pH对光合发酵产氢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在暗发酵阶段,以餐厨垃圾为底物,在合适条件下产氢量可达25.18 mL/gVS。在光合发酵阶段,以暗发酵液为底物,在合适条件下产氢量可达34.62 mL/gVS。以餐厨垃圾为底物,两步联合制氢可达59.80 mL/gVS,为仅暗发酵产氢量的2.3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暗-光藕联发酵 生物制氢 混合菌群
下载PDF
有机固体废物生物法制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雷国元 王丹鸶 王建龙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5-531,共7页
综述了利用有机固体废物生物法制氢的原理和研究现状。城市有机固体废物、农业有机废物、工业有机废物是生物法制氢的主要原料。暗发酵制氢是利用有机废物厌氧消化的产酸阶段而产氢,pH、温度、水力停留时间、氢气分压、原料性质、微量... 综述了利用有机固体废物生物法制氢的原理和研究现状。城市有机固体废物、农业有机废物、工业有机废物是生物法制氢的主要原料。暗发酵制氢是利用有机废物厌氧消化的产酸阶段而产氢,pH、温度、水力停留时间、氢气分压、原料性质、微量元素含量、产甲烷微生物抑制剂等均影响氢气产率。光发酵制氢是利用光合厌氧细菌将挥发性有机酸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暗发酵和光发酵制氢时,生物固定化有利于高速连续产氢。在有机废物处理和生物法制氢方面,暗发酵-光发酵、暗发酵-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组合工艺是具有前景的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是原料的预处理技术、选育高效产氢菌株、发明高效反应器、优化处理工艺和处理条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法制氢 生物处理 有机固体废物 暗发酵 光发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