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生态位变化规律 被引量:6
1
作者 陈铭 黄林娟 +2 位作者 黄贵 刘昕宇 薛跃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31-2844,共14页
研究不同发育时期天坑草本植物的多样性,能更好的理解草本层对天坑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以广西大石围天坑群中不同发育时期天坑(初期、中期和后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不同发育时期天坑草本植物多样性和生态位变化... 研究不同发育时期天坑草本植物的多样性,能更好的理解草本层对天坑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以广西大石围天坑群中不同发育时期天坑(初期、中期和后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不同发育时期天坑草本植物多样性和生态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广西大石围天坑群调查样地共记录到草本植物34科71属98种,以鳞毛蕨科、荨麻科、凤尾蕨科、菊科和禾本科为主。(2)后期天坑草本植物的Pielou′s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高于初期天坑(P<0.05),表明随着天坑发育到后期,草本层物种数逐渐增多,物种分布更为均匀。(3)随着天坑的发育,草本层喜阴植物重要值下降,喜阳、半阴植物重要值上升,喜阳植物逐渐取代喜阴植物在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草本层将经历喜阴植物—喜阴、半阴植物—喜阳植物的三个生态型转变过程。(4)各发育时期优势草本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平均值均<0.5,表明天坑不同发育时期对草本植物的生态位影响较小,各时期草本层总体呈现生态分化明显、种间竞争较弱的特点。(5)各发育时期优势草本生态位重叠值大、相对高度差小的种对数中,不同生态习性的种对数占比不同,中期天坑种对数远高于初期和后期天坑,表明不同发育时期中不同生态习性的草本对光能的竞争程度存在差异,中期天坑草本植物对光能竞争最为激烈。综上所述,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各发育时期草本层生态分化明显、群落结构稳定,后期天坑草本多样性最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生态位 草本植物 喀斯特天坑 大石围天坑群
下载PDF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沈利娜 侯满福 +5 位作者 许为斌 黄云峰 梁士楚 张远海 蒋忠诚 陈伟海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1-764,共14页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以下简称大石围天坑群)是最典型的塌陷型天坑群。该研究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大石围天坑群的种子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结合已有资料综合分析了大石围天坑群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野生种子植物...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以下简称大石围天坑群)是最典型的塌陷型天坑群。该研究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大石围天坑群的种子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结合已有资料综合分析了大石围天坑群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野生种子植物丰富,有137科445属863种;在科级和属级水平上,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中国特有成分相对贫乏;与热带区系的联系主要以泛热带成分为主,与温带区系的联系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大石围天坑群的热带科和温带科之比以及热带属和温带属之比,均小于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其种子植物区系更能反映该地区过去植物组成的"原貌",即温带成分比例过去的比现代的高,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力证据:天坑群保育了82种珍稀濒危植物,包括30属67种野生兰科植物,是现存珍稀濒危植物的"避难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石围天坑群 种子植物区系 气候变暖证据 避难所
下载PDF
岩溶天坑纵向分带旅游产品开发方式——以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韦跃龙 陈伟海 +1 位作者 覃建雄 黄保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60,共9页
在对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中各个典型天坑单体形态特征和对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旅游开发现状,提出4个典型天坑不同的旅游产品开发方式,以形成各自不同的核心吸引力:大石围天坑—岩溶山地观光产品体系;黄洞天坑—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在对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中各个典型天坑单体形态特征和对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旅游开发现状,提出4个典型天坑不同的旅游产品开发方式,以形成各自不同的核心吸引力:大石围天坑—岩溶山地观光产品体系;黄洞天坑—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穿洞天坑—科普科考旅游产品体系;大曹天坑—探险旅游产品体系。根据不同天坑的旅游产品开发方式和各自的发育特征,将岩溶天坑旅游产品开发方式概括为纵向分带式:顶部,以观光或生态旅游为主;中部,外侧以登山观景体验为主,内侧以极限体验为主;坑底,地质科普游,或地下河、洞穴探险,或森林休闲、环境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分带旅游产品开发方式 岩溶天坑 大石围天坑群 乐业
下载PDF
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孔祥胜 祁士华 +2 位作者 Oramah I T 黄保健 张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2-48,159,共8页
为探索喀斯特地下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研究选择典型的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进行,沿途采集7个断面的沉积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16种优控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上层沉积... 为探索喀斯特地下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研究选择典型的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进行,沿途采集7个断面的沉积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16种优控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上层沉积物中总PAHs浓度为37.75~1 662.72 ng/g,下层沉积物为43.46~1 220.79 ng/g,大部分采样点上、下层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研究显示,沉积物中PAHs浓度进口高于出口,进口以4~6环的为主,出口以2~3环的为主;由于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的差异,在地下河中4~6环PAHs显示近距离迁移,而2~3环PAHs显示远距离迁移;由于沉降和吸附作用,地下河环境对污水中的PAHs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通过PAHs成份谱比较,发现沿途大石围天坑群的"冷陷阱效应"富集作用及土壤侵蚀作用使大石围河段沉积物中的PAHs增加了106%;比值法来源分析,表征县城区域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为石油类和燃烧源的混合源,乡村区域以草、木燃和煤燃烧源为主;生态风险评价显示地下河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处于较低的生态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大石围天坑群 地下河 沉积物 喀斯特 污染特征
下载PDF
组织生态学视角下的岩溶天坑旅游整合开发研究——以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彭惠军 李晓琴 朱创业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岩溶天坑是近十余年来发现的岩溶地貌中规模最大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也是一种旅游价值极高的新的岩溶地貌类型。本文将组织生态学理论运用于岩溶天坑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提出了岩溶天坑旅游整合开发模式,即按照生态组织系统体系由小到大... 岩溶天坑是近十余年来发现的岩溶地貌中规模最大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也是一种旅游价值极高的新的岩溶地貌类型。本文将组织生态学理论运用于岩溶天坑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提出了岩溶天坑旅游整合开发模式,即按照生态组织系统体系由小到大(单体—种群—群落—系统)、由内及外进行资源整合,并将该整合模式运用于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旅游开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旅游整合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生态学 岩溶天坑 旅游整合开发 乐业大石围天坑群
下载PDF
地质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如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207-4208,4239,共3页
以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实例,提出以地质遗迹为基础,融合其他自然和人文景观,设计由基础性旅游产品、核心旅游产品、特色旅游产品、辅助性旅游产品构成的地质公园旅游产品系列,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 以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实例,提出以地质遗迹为基础,融合其他自然和人文景观,设计由基础性旅游产品、核心旅游产品、特色旅游产品、辅助性旅游产品构成的地质公园旅游产品系列,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完善旅游解说系统等保障措施的地质公园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 旅游产品开发 大石围天坑群
下载PDF
广西乐业大石围岩溶天坑群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彭惠军 姜华 《广西农学报》 2007年第4期32-34,37,共4页
岩溶天坑是一种新型的、极富开发价值的生态旅游资源,同时,它又具有自身环境脆弱和旅游区环境容量低等特点,一旦遭受破坏或损害就难以恢复,因此,对岩溶天坑景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刻不容缓。选取岩溶天坑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广西乐业大... 岩溶天坑是一种新型的、极富开发价值的生态旅游资源,同时,它又具有自身环境脆弱和旅游区环境容量低等特点,一旦遭受破坏或损害就难以恢复,因此,对岩溶天坑景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刻不容缓。选取岩溶天坑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为对象,从现状、必要性及策略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岩溶天坑的生态旅游开发进行探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石围岩溶天坑群 生态旅游开发
下载PDF
广西全州石脚盆天坑群景观旅游资源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谷睿 唐健民 +5 位作者 邹蓉 郑文俊 史艳财 柴胜丰 韦霄 熊忠臣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7-23,共7页
石脚盆天坑群是典型的喀斯特天坑地貌,具有良好的景观旅游资源。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石脚盆天坑群景观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详细描述每个天坑的构造和景观特征,归纳天坑群的植被资源和人文资源,对石脚盆天坑群... 石脚盆天坑群是典型的喀斯特天坑地貌,具有良好的景观旅游资源。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石脚盆天坑群景观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详细描述每个天坑的构造和景观特征,归纳天坑群的植被资源和人文资源,对石脚盆天坑群的景观旅游资源展开评价,提出纵向分带旅游开发的建议,以充分发挥石脚盆天坑群的旅游资源价值,达到丰富桂林旅游类型和增强桂北旅游市场活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天坑群 景观 旅游资源 纵向分带旅游开发 桂林
下载PDF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水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25
9
作者 孔祥胜 祁士华 +2 位作者 Oramah IT 张原 何师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81-1087,共7页
为了确定典型喀斯特区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多环芳烃的组成、来源及污染特征,沿途采集了8个断面的表层水样品,利用GC-MS仪测试了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结果表明,地下河水中ΣPAHs(总量PAHs)浓度为54.7~192.0ng/L,平均值为102.3 ng/... 为了确定典型喀斯特区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多环芳烃的组成、来源及污染特征,沿途采集了8个断面的表层水样品,利用GC-MS仪测试了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结果表明,地下河水中ΣPAHs(总量PAHs)浓度为54.7~192.0ng/L,平均值为102.3 ng/L,PAHs组成以2~3环为主,占65.1%.地下河沿程水中的PAHs浓度变化表明,上游高于下游,是因为城镇污水的排放,同时地下河对4~6环PAHs具有吸附作用;大石围天坑断面的ΣPAHs浓度显著增高93.8%,是由于地下河系统中环境介质的释放和大气传输;大石围支流汇合处的ΣPAHs浓度被稀释降低了47.3%;百朗出口断面的ΣPAHs浓度分别高于进口和大石围断面128.3%和17.8%.PAHs来源分析表明,城镇和大石围天坑区域显示以石油类及其燃烧源为主.然而,城镇的石油类源主要是人为输入,大石围天坑的则主要是天然输入;其余乡村地区显示以草木、煤燃烧源为主.与其他地区比较,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水中PAHs污染处于较低的水平,但苯并[a]芘浓度6个断面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大石围天坑群 地下河 表层水 喀斯特 广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