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读史方舆纪要》大同地区路、堡记载辨误
1
作者
张永江
彭佳成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14-122,共9页
《读史方舆纪要》系顾祖禹撰写的历史地理名著,对后世裨益颇深,但由于篇幅宏大、流传曲折,传世本中仍有错漏之处。整理本《读史方舆纪要》对大同东路、大同中路、大同西路所辖堡的记载便存在数量、名称前后矛盾以及错漏情况。究其原因,...
《读史方舆纪要》系顾祖禹撰写的历史地理名著,对后世裨益颇深,但由于篇幅宏大、流传曲折,传世本中仍有错漏之处。整理本《读史方舆纪要》对大同东路、大同中路、大同西路所辖堡的记载便存在数量、名称前后矛盾以及错漏情况。究其原因,或存在两种可能:其一顾祖禹撰书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其二后人整理过程中出现了疏漏。通过相关史料的比对,可以发现顾祖禹在撰写《读史方舆纪要》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明清易代的影响;但从《读史方舆纪要》对清初大同东路、大同中路、大同西路建置变化缺载的情况来看,顾祖禹对大同路、堡地理方位及建置沿革的记载,应只涉及明朝。《三云筹俎考》《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天下郡国利病书》《(康熙)山西通志》等书对大同东路、大同中路、大同西路所辖堡数目的记载与《读史方舆纪要》所总结的基本相同。《读史方舆纪要》中的错漏,可通过上述史料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史方舆纪要》
大同东路
大同中路
大同西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丝绸之路东端大都会粮仓中的谷物:大同操场城北魏太官粮储遗址炭化粟的C、 N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珊
弓月
+3 位作者
张国文
王欣
陈涛
侯亮亮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4-157,共14页
施肥等农田管理手段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直接关乎先民的温饱乃至社会的安定。目前,施肥等农田管理手段的应用及对特定时空范围的影响程度等,依然缺乏深入的研究。作为丝绸之路东端的大都会,北魏王朝的都城平城在其建立之初及其后...
施肥等农田管理手段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直接关乎先民的温饱乃至社会的安定。目前,施肥等农田管理手段的应用及对特定时空范围的影响程度等,依然缺乏深入的研究。作为丝绸之路东端的大都会,北魏王朝的都城平城在其建立之初及其后的近百年,人口数量剧增且稳定在百万左右,稳定、优质的粮食供给日益成为帝国稳定和发展的根基。本文对大同市(古代称平城)北魏太官粮储遗址的炭化植物进行了AMS-^(14)C测年和稳定C、N同位素分析,并结合邻近地区现代植物的稳定C、N同位素特征,以期揭示北魏先民施肥等农田管理手段。结果显示:该遗址整体处于北魏晚期,炭化粟(-8.8±0.3‰,4.8±0.5‰,n=16)及杂草(-8.9‰,4.5‰,n=1)的δ^(13)C、δ^(15)N值分布相对较集中,明显高于现生的粟(-12.8±0.4‰,0.4±2.1‰,n=7)及狗尾草(-13.1±0.6‰,-0.2±1.2‰,n=5)的相应值;现生以施农家肥为主的粟(-12.8±0.2‰,1.9±0.5‰,n=4)和施化肥为主的粟(-12.9±0.7‰,-1.6±1.6‰,n=3)δ^(13)C值接近,但δ^(15)N值存在明显差异,即施农家肥为主的粟δ^(15)N值远高于施化肥为主的粟,同时,现代野生狗尾草的δ^(15)N值介于施农家肥为主的粟和施化肥为主的粟之间,说明施用农家肥会使粟的δ^(15)N值明显提升。研究显示,北魏炭化粟的δ^(15)N值(4.8±0.5‰,n=16)远高于当时野生植被的相应值(1.5‰),说明大同操场城北魏太官粮储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可能被施用大量农家肥。北魏炭化粟(-8.8±0.3‰,4.8±0.5‰,n=16)和北魏总体人群(-10.2±2.6‰,9.6±1.1‰,n=215)的δ^(13)C、δ^(15)N值差异(-1.4‰,4.8‰)均在C、N同位素沿营养级上升的分馏值范围内(1.0‰~1.5‰,3.0‰~5.0‰),说明北魏大同地区大部分先民的食物主要是粟黍等C4类食物,这可能得益于粟黍农业的大发展,特别是施肥技术的普遍应用。显然,丝绸之路东端北魏王朝粮仓中的粮食可能都受到了良好的田间管理。这使得粮食的质量和产量都有所提高,进而保证了北魏帝国大都会粮食的稳定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东端
大同
北魏太官粮储遗址
炭化粟
C、N稳定同位素分析
施肥
原文传递
题名
《读史方舆纪要》大同地区路、堡记载辨误
1
作者
张永江
彭佳成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出处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14-122,共9页
文摘
《读史方舆纪要》系顾祖禹撰写的历史地理名著,对后世裨益颇深,但由于篇幅宏大、流传曲折,传世本中仍有错漏之处。整理本《读史方舆纪要》对大同东路、大同中路、大同西路所辖堡的记载便存在数量、名称前后矛盾以及错漏情况。究其原因,或存在两种可能:其一顾祖禹撰书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其二后人整理过程中出现了疏漏。通过相关史料的比对,可以发现顾祖禹在撰写《读史方舆纪要》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明清易代的影响;但从《读史方舆纪要》对清初大同东路、大同中路、大同西路建置变化缺载的情况来看,顾祖禹对大同路、堡地理方位及建置沿革的记载,应只涉及明朝。《三云筹俎考》《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天下郡国利病书》《(康熙)山西通志》等书对大同东路、大同中路、大同西路所辖堡数目的记载与《读史方舆纪要》所总结的基本相同。《读史方舆纪要》中的错漏,可通过上述史料补正。
关键词
《读史方舆纪要》
大同东路
大同中路
大同西路
Keywords
Du Shi Fang Yu Ji Yao
datong east road
datong
Middle
road
datong
West
road
分类号
K901.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丝绸之路东端大都会粮仓中的谷物:大同操场城北魏太官粮储遗址炭化粟的C、 N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珊
弓月
张国文
王欣
陈涛
侯亮亮
机构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4-157,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9BKG044)资助。
文摘
施肥等农田管理手段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直接关乎先民的温饱乃至社会的安定。目前,施肥等农田管理手段的应用及对特定时空范围的影响程度等,依然缺乏深入的研究。作为丝绸之路东端的大都会,北魏王朝的都城平城在其建立之初及其后的近百年,人口数量剧增且稳定在百万左右,稳定、优质的粮食供给日益成为帝国稳定和发展的根基。本文对大同市(古代称平城)北魏太官粮储遗址的炭化植物进行了AMS-^(14)C测年和稳定C、N同位素分析,并结合邻近地区现代植物的稳定C、N同位素特征,以期揭示北魏先民施肥等农田管理手段。结果显示:该遗址整体处于北魏晚期,炭化粟(-8.8±0.3‰,4.8±0.5‰,n=16)及杂草(-8.9‰,4.5‰,n=1)的δ^(13)C、δ^(15)N值分布相对较集中,明显高于现生的粟(-12.8±0.4‰,0.4±2.1‰,n=7)及狗尾草(-13.1±0.6‰,-0.2±1.2‰,n=5)的相应值;现生以施农家肥为主的粟(-12.8±0.2‰,1.9±0.5‰,n=4)和施化肥为主的粟(-12.9±0.7‰,-1.6±1.6‰,n=3)δ^(13)C值接近,但δ^(15)N值存在明显差异,即施农家肥为主的粟δ^(15)N值远高于施化肥为主的粟,同时,现代野生狗尾草的δ^(15)N值介于施农家肥为主的粟和施化肥为主的粟之间,说明施用农家肥会使粟的δ^(15)N值明显提升。研究显示,北魏炭化粟的δ^(15)N值(4.8±0.5‰,n=16)远高于当时野生植被的相应值(1.5‰),说明大同操场城北魏太官粮储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可能被施用大量农家肥。北魏炭化粟(-8.8±0.3‰,4.8±0.5‰,n=16)和北魏总体人群(-10.2±2.6‰,9.6±1.1‰,n=215)的δ^(13)C、δ^(15)N值差异(-1.4‰,4.8‰)均在C、N同位素沿营养级上升的分馏值范围内(1.0‰~1.5‰,3.0‰~5.0‰),说明北魏大同地区大部分先民的食物主要是粟黍等C4类食物,这可能得益于粟黍农业的大发展,特别是施肥技术的普遍应用。显然,丝绸之路东端北魏王朝粮仓中的粮食可能都受到了良好的田间管理。这使得粮食的质量和产量都有所提高,进而保证了北魏帝国大都会粮食的稳定供给。
关键词
丝绸之路东端
大同
北魏太官粮储遗址
炭化粟
C、N稳定同位素分析
施肥
Keywords
the
east
end of the Silk
road
datong
Taiguan Granary site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charred millet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ic analysis
manuring
分类号
K871.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P597.2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读史方舆纪要》大同地区路、堡记载辨误
张永江
彭佳成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丝绸之路东端大都会粮仓中的谷物:大同操场城北魏太官粮储遗址炭化粟的C、 N稳定同位素分析
刘珊
弓月
张国文
王欣
陈涛
侯亮亮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