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d the MS 7.0 Lushan earthquake dynamically trigger earthquakes in the Datong volcanic region(Shanxi Province)?
1
作者 Meiqin Song Yong Zheng +4 位作者 Rui Fu Xiangjun Liang Xia Wang Li Li Bin Li 《Earthquake Science》 2013年第3期229-239,共11页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Ms7.0 Lushan earthquake on April 20, 2013, using high-pass and low- pass filtering on the digital seismic stations in the Shanxi Province, located about 870-1,452 km from the earthquake epice...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Ms7.0 Lushan earthquake on April 20, 2013, using high-pass and low- pass filtering on the digital seismic stations in the Shanxi Province, located about 870-1,452 km from the earthquake epicenter, we detected some earthquakes at a time corre- sponding to the first arrival of surface waves in high-pass filtering waveform. The earthquakes were especially noticed at stations in Youyu (YUY), Shanzizao (SZZ), Shanghuangzhuang (SHZ), and Zhenchuan (ZCH), which are located in a volcanic region in the Shanxi Province,but they were not listed in the Shanxi seismic observation report. These earthquakes occurred 4-50 rain after the passage of the maximum amplitude Rayleigh wave, and the periods of the surface waves were mainly between 15 and 20 s following. The Coulomb stresses caused by the Ray- leigh waves that acted on the four stations was about 0.001 MPa, which is a little lower than the threshold value of dynamic triggering, therefore, we may conclude that the Datong volcanic region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Coulomb stress change. To verify, if the similar phenomena are widespread, we used the same filtering to observecontrastively continuous waveform data before, and 5 h after, the Ms7.0 Lushan earthquake and Ms9.0 Tohoku earthquake in 201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ilar phenomena occur before the earthquakes, but the seis- micity rates after the earthquakes are remarkably increased. Since these weak earthquakes are quite small, it is hard to get clear phase arrival time from three or more stations to locate them. In addition, the travel time differences between P waves and S waves (S-P) are all less than 4 s, that means the events should occur in 34 km around the stations in the volcanic region. The stress of initial dynamic triggering of the Ms9.0 Tohoku earthquake was about 0.09 MPa, 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threshold value of dynamic triggering stress. The earthquakes after the Ms9.0 Tohoku earthquake are related to dynamic triggering stress, but the events before the earthquake cannot be linked to seismic events, but may be related to the back- ground seismicity or from other kinds of local sources, such as anthropogenic sources (i.e., explosions). Using two teleseismic filtering, the small background earthquakes in the Datong volcanic region occur frequently, thus we postulate that previous catalog does not apply bandpass filter to pick out the weak earthquakes, and some of the observed weak events were not triggered by changes in the dynamic stres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ong volcanic region Triggeredseismicity The 2013 Lushan earthquake
下载PDF
牦牛DRA基因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张丽 王媛媛 +1 位作者 王瑞 刘丽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64-1570,共7页
为全面解析牦牛MHCⅡ类基因结构与功能,采用分子克隆测序技术对大通牦牛DRA基因编码区进行等位基因频率估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大通牦牛DRA基因编码区含有762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253个氨基酸;共有3个SNPs(g.2376C>T... 为全面解析牦牛MHCⅡ类基因结构与功能,采用分子克隆测序技术对大通牦牛DRA基因编码区进行等位基因频率估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大通牦牛DRA基因编码区含有762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253个氨基酸;共有3个SNPs(g.2376C>T、g.2851C>G、g.3016C>A),其中第2、3外显子分别存在1个C→T的同义突变和C→A的错义突变(L→M),这两个突变均降低了大通牦牛DRA基因mRNA二级结构的稳定性;g.3016C>A突变前后编码蛋白质的分子量、原子总数、脂肪系数、不稳定系数、总平均亲水性方面存在差异;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显示,BoLA-DRA基因是MHC基因家族中高度保守的基因。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大通牦牛DRA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A基因 编码区克隆 突变位点 生物信息学 大通牦牛
下载PDF
地域性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校园建筑中的表达
3
作者 王沁冰 《山西建筑》 2023年第12期46-48,共3页
以新建大同市第六中学校规划设计为案例,探讨大同当地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校园建筑创作中的传承与表达。从规划布局、单体建筑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在充分挖掘传统建筑元素的基础上,探寻通过现代建筑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将传统建筑元... 以新建大同市第六中学校规划设计为案例,探讨大同当地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校园建筑创作中的传承与表达。从规划布局、单体建筑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在充分挖掘传统建筑元素的基础上,探寻通过现代建筑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将传统建筑元素运用于规划布局、单体设计中,并以此延续传达当地文化的精神与内涵,希望能够为现代校园建筑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 传统建筑文化 大同市 现代校园建筑
下载PDF
祁连山大通河源区高寒植被物种多样性随冻土地温梯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秀敏 盛煜 +4 位作者 吴吉春 陈继 李静 曹元兵 李昆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93,共8页
采用样方法对祁连山大通河源区高寒植被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计算了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表征物种多样性的定量指标。根据已有的等效高程模型得到植被采样点的冻土地温,并基于冻土地温时空转换模式得到一个温度从低到高... 采用样方法对祁连山大通河源区高寒植被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计算了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表征物种多样性的定量指标。根据已有的等效高程模型得到植被采样点的冻土地温,并基于冻土地温时空转换模式得到一个温度从低到高的温度梯度带,通过分析高寒植被物种多样性随冻土地温梯度的变化探讨了多年冻土环境变化对高寒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土地温的升高,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呈上升—降低—上升趋势,并在季节冻土区内达到最大值;植被类型由高山稀疏植被向高寒草甸演替,高寒草甸向高寒沼泽草甸演替,最终向高寒草甸演替。相同植被类型在不同地温带具有不同的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高山稀疏植被和高寒灌丛随着地温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高寒沼泽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具有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高寒草甸的3个多样性指数随地温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而且在较高冻土地温环境下,高寒草甸的3个多样性指数高于高寒沼泽草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冻土地温 大通河源区
下载PDF
江淮地区气候变化对长江河口处径流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葛朝霞 曹琨 宋颖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共3页
基于江淮地区23个气象站1957~2005年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大通站天然径流变化特点及影响因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了江淮地区气候变化的若干事实及大通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 基于江淮地区23个气象站1957~2005年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大通站天然径流变化特点及影响因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了江淮地区气候变化的若干事实及大通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气温明显升高、变暖趋势明显且冬季增温幅度高于夏季、蒸发量减小、地表水资源损耗降低、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为合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趋利避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大通站 气候变化 径流量 蒸发量 降水量
下载PDF
全球变暖背景下不同暴雨对平原湖区涝灾影响模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勇辉 卢少为 廖鸿志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第6期48-53,共6页
以洞庭湖腹地大通湖地区为例,基于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和非结构网格,模拟研究了全球变暖背景下不同暴雨对平原湖区涝灾的影响,得出了不同强度暴雨下区域内涝灾分布情况及致涝率,并定量计算分析了暴雨强度的增加对内涝... 以洞庭湖腹地大通湖地区为例,基于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和非结构网格,模拟研究了全球变暖背景下不同暴雨对平原湖区涝灾的影响,得出了不同强度暴雨下区域内涝灾分布情况及致涝率,并定量计算分析了暴雨强度的增加对内涝造成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涝灾预测与评估等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暴雨 平原湖区 涝灾 大通湖地区
下载PDF
大通河源区冻融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明 李向全 +2 位作者 侯新伟 王振兴 刘玲霞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7,共7页
冻融作用是高寒冻土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以大通河源区为研究对象,对冻融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源区冻融作用发育强烈,主要表现为寒冻风化剥蚀、冻融滑移(包括冻融滑塌和融冻泥流)、冻胀... 冻融作用是高寒冻土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以大通河源区为研究对象,对冻融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源区冻融作用发育强烈,主要表现为寒冻风化剥蚀、冻融滑移(包括冻融滑塌和融冻泥流)、冻胀-融沉等作用,对应于源区不同的地形条件和地貌单元。从山顶、山坡到河谷,分别形成山顶寒冻风化剥蚀带;山坡冻融滑移带;山前倾斜平原及河谷平原冻胀-融沉带等几种地貌类型,呈垂直分带规律。各带均存在不同的冻融灾害类型,寒冻风化剥蚀带主要为寒冻剥蚀岩块、碎屑流、崩塌物等;冻融滑移带主要为热融滑塌、冻融坍塌、融冻泥流等;冻胀-融沉带主要为冰椎、冻胀丘、热融洼地、热融沉陷等。同时对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指出冻融作用致使高寒草甸严重破坏,荒漠化趋势增强,冻融灾害增多,尤其是冻融滑塌、融冻泥流和冻融沉陷等对高寒冻土环境的危害最大,是近年来大通河源区环境地质条件恶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河源区 冻融作用 寒冻风化剥蚀 冻融滑移 冻胀-融沉 生态环境效应
下载PDF
合作区背景下大同区域创新问题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婷 朱少英 张力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05-107,共3页
大同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些年一直在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摸索前进。随着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合作区的成立与发展,大同市与周边地市区域合作不断加强,区域创新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区域创新问题入手,探讨在合... 大同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些年一直在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摸索前进。随着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合作区的成立与发展,大同市与周边地市区域合作不断加强,区域创新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区域创新问题入手,探讨在合作区背景下大同市政府区域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市 区域创新 产业
下载PDF
大通地区野生食用菌群落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调查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满春 张宝元 +1 位作者 王文义 严洪刚 《青海农林科技》 2006年第4期31-34,共4页
2004—2005年以区域调查为主,结合定点样地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大通地区的野生食用菌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调查,将常见野生食用菌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整理归纳,为保护和开发本地区的野生食用菌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大通地区 野生食用菌群落 生态环境 调查
下载PDF
大同—阳高地震前后地震波速比在源区与场区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继禄 李雪英 +1 位作者 阎瑞贞 苏燕 《山西地震》 1999年第3期10-14,共5页
计算了1985年至1992年发生在φN39°00′~φN 41°00′,λE112°00′~λE114°30′范围内的127次ML≥2.0地震的波速比值,分析了1989 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后源区... 计算了1985年至1992年发生在φN39°00′~φN 41°00′,λE112°00′~λE114°30′范围内的127次ML≥2.0地震的波速比值,分析了1989 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后源区与场区波速比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差异,对计算结果进行了t检验,源区与场区波速比的时空变化及t检验结果表明,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源区波速比存在比较明显的下降—低值—恢复—高值过程。场区则表现了6.1级地震前的高值异常,6.1 级地震后源区和场区的波速比计算结果一致,时空变化均为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速比 震源区 大同--阳高地震 地震波
下载PDF
大通河流域植物区系 被引量:18
11
作者 吴玉虎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5-372,共18页
大通河流域共有野生种子植物 77科、 36 8属、 115 4种。分别占本区所属的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唐古特地区总科数的 85 5 6 %、总属数的 72 4 4%、总种数的 5 0 5 0 %。区系特征如下 :(1)本区是唐古特地区一个值得提倡大力保护的植物模... 大通河流域共有野生种子植物 77科、 36 8属、 115 4种。分别占本区所属的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唐古特地区总科数的 85 5 6 %、总属数的 72 4 4%、总种数的 5 0 5 0 %。区系特征如下 :(1)本区是唐古特地区一个值得提倡大力保护的植物模式标本的集中产地 ,种类相对较丰富。 (2 )属的分析表明 ,本区属于以北温带成分 ,特别是欧亚大陆温、寒地带典型成分为优势的 ,兼具温性、寒温和高寒类型的温带区系性质。 (3)区系具有年轻和衍生的性质。具体表现在木本类型较少 ,多年生草本多 ,缺乏古老的和原始的类群 ,一些中国特有属种为衍生类群。 (4 )作为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和过渡区系 ,本区系在受到我国华北区系和西南高山区系的双重影响的同时 ,保持了其高原、高山类型的区系性质。 (5 )为我国黄土高原植物区系向青藏高原植物区系过渡的代表区系之一。本文的分析表明 ,在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分区中 ,本区属于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中的唐古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河流域 植物区系 区系特征 区系分区
下载PDF
京同区域“双核”产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樊园杰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22-125,共4页
京同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经济圈之一,“双核”产业在经济合作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但是在发展机制、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障碍。为了加快京同区域“双核”产业的发展速度,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借鉴“双核”结... 京同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经济圈之一,“双核”产业在经济合作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但是在发展机制、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障碍。为了加快京同区域“双核”产业的发展速度,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借鉴“双核”结构理论,分析了京同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基于京同区域“双核”产业联动发展模式的作用,实现了京同区域“双核”产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同区域 “双核”产业 联动发展
下载PDF
大同-阳高地震的孕育和强震的“增震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绍绪 李文英 《山西地震》 1995年第1期14-19,共6页
论述了大同-阳高地震的孕育机制,认为可能有3个因素,即区域断层的长期蠕动,中小地震的频繁活动以及外围强震的“增震作用”。研究了利用强震的增、减震作用判定强震危险区的方法,初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地震孕育 强震 地震危险区 增震作用 地震
下载PDF
大同─集宁地区太古代变质杂岩的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臣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1994年第1期65-73,共9页
大同-集宁地区太古代变质杂岩由葛胡窑灰色片麻岩系和丰镇群孔兹岩系两部分组成。根据普遍的构造交切关系及构造样式的有规律性变化,将大同-集宁地区太古代变质杂岩划分成4个构造变形序列,D-1变形仅仅在灰色片麻岩系中有发育,... 大同-集宁地区太古代变质杂岩由葛胡窑灰色片麻岩系和丰镇群孔兹岩系两部分组成。根据普遍的构造交切关系及构造样式的有规律性变化,将大同-集宁地区太古代变质杂岩划分成4个构造变形序列,D-1变形仅仅在灰色片麻岩系中有发育,D_(2-4)变形在两套岩系中均有发育,其中D_(2-3)变形是区域性控制构造。同时对葛胡窑灰色片麻岩系和丰镇群孔兹岩系中褶皱的产状类型,褶皱的几何形态以及线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比。两套岩系之间,在上述各方面的特征存在着系统的差异。反映了两套岩系具有不同的构造物理环境和变形演化历史。进一步证实了两套岩系之间存在着不整合接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代 变质杂岩 构造变形
下载PDF
半干旱区月平均相对湿度短期预报模型的求解及优化
15
作者 刘丹 孙西欢 +1 位作者 李永业 石继忠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1期5415-5419,共5页
以典型半干旱区大同市1996~2011年实测日相对湿度资料剔除确定性成分、跳跃成分、周期成分得到的平稳随机成分序列进行自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对比AR(P)模型建立了季节性AR(1)预报模型.验证模型表明,预报模型精度符合要求,可对未来大... 以典型半干旱区大同市1996~2011年实测日相对湿度资料剔除确定性成分、跳跃成分、周期成分得到的平稳随机成分序列进行自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对比AR(P)模型建立了季节性AR(1)预报模型.验证模型表明,预报模型精度符合要求,可对未来大同市相对湿度进行短期预报,也可用于半干旱区月平均相对湿度的统计特征分析和短期预报,进而促进地区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大同市 月平均相对湿度 水文序列组成分析法 AR(P)预报模型
下载PDF
山西大同新生代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小琴 聂鑫 +2 位作者 白卓娜 刘鸿福 冯志强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9-225,共7页
山西大同新生代时期的玄武岩可划分为两大类型:大同西北部的碱性玄武岩与东南部的拉斑玄武岩。对大同地区玄武岩进行了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对比其间的差别,得出两地区的玄武岩岩浆来自不同的幔源区,并概括出了二者各自的岩石学特... 山西大同新生代时期的玄武岩可划分为两大类型:大同西北部的碱性玄武岩与东南部的拉斑玄武岩。对大同地区玄武岩进行了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对比其间的差别,得出两地区的玄武岩岩浆来自不同的幔源区,并概括出了二者各自的岩石学特征。在地球化学方面,采用了Mg同位素作为化学示踪剂来研究大同盆地的岩浆作用过程。结果显示:两区域的玄武岩样品均为显微斑状结构,但在长石、贵橄榄石等矿物的含量与比例上差异较大;两地区的稀土元素分配曲线在斜率上也有明显差异,据此也比较得出两区岩浆熔融程度的相对强弱;此外,大同地区的Mg同位素含量明显偏低,δ^(25) Mg质量分数在-0.36‰~-0.11‰之间,δ^(26) Mg质量分数在-0.69‰~-0.21‰之间,轻于正常地幔标准。通过研究玄武岩冷却结晶后的岩石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来推断出深部地幔的地球化学演变过程,并以Mg同位素含量特征为主要研究方向,讨论其岩石成因,重点确定出地幔源区性质,为研究整个华北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成因机制、化学组成等因素提供了更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地区 新生代 玄武岩 MG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青海大通脑山区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二鹏 杨海龙 +4 位作者 贺康宁 曹恒 刘慧博 王冰洁 王久乐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3期101-106,共6页
生态位是研究植物种群对自然资源利用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应用生态位理论,对青海大通脑山地区青海云杉+白桦人工混交林下植被群落10种灌木和11种草本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灌木层,金露梅... 生态位是研究植物种群对自然资源利用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应用生态位理论,对青海大通脑山地区青海云杉+白桦人工混交林下植被群落10种灌木和11种草本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灌木层,金露梅和高山柳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草本层,珠芽蓼和东方草莓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表明它们广布于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下,现阶段对环境适应能力最强。2)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普遍较高,生态位宽度窄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普遍较小,但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种对也会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同属的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也有可能较小,这可能与同属物种的演替进化有关。3)灌木层中,柳叶绣线菊发展性最强,八宝茶衰退最严重;草本层中,北方拉拉藤发展性最强,猪殃殃衰退最严重。研究成果可为青海大通脑山地区退耕还林与生态造林工程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生态位 生态响应 脑山区 大通县
下载PDF
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景观设计思考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艳芳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9-42,共4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城市之间的空间形态逐渐趋同化,城市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正在消失。如何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纳入地域文化,使传统地域文化得以传承成为当代城市景观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在明确地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城市之间的空间形态逐渐趋同化,城市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正在消失。如何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纳入地域文化,使传统地域文化得以传承成为当代城市景观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在明确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城市景观的设计思路,以古都大同市为例,明确其地域文化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以提升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城市景观 景观设计 古都大同
下载PDF
祁连山大通河源区冻土特征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生廷 盛煜 +2 位作者 吴吉春 李静 陈继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7,共11页
大通河源区位于祁连山中东部,属高山多年冻土区,利用源区内冻土钻探及监测资料对源区冻土发育的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冻土地温分析表明,源区冻土年平均地温随海拔的变化梯度约为3.82℃·km^-1,且冻土地温与表层覆被... 大通河源区位于祁连山中东部,属高山多年冻土区,利用源区内冻土钻探及监测资料对源区冻土发育的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冻土地温分析表明,源区冻土年平均地温随海拔的变化梯度约为3.82℃·km^-1,且冻土地温与表层覆被条件关系密切.盆地平原地带多年冻土厚度约为17~86 m,且以海拔每上升100 m冻土厚度增加约10 m的梯度增加.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受海拔地带性作用不显著,更多地受局地因素的控制,地表覆被条件成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在气温升高以及人类活动日益增多的影响下,源区冻土整体处于退化状态,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以0.0075℃·a^-1的速率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河源区 冻土分布 年平均地温 活动层 退化
下载PDF
大通县山区造林整地方式探讨
20
作者 刘延飞 《青海农林科技》 2009年第2期15-17,共3页
结合青海省大通县气候条件、降雨及耕地状况对大通县山区的造林整地方式进行探讨。讨论了鱼鳞坑、水平沟、水平阶的适宜范围及设计方式。
关键词 造林 整地 大通山区 探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