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德在中国的译介、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1
1
作者 曹文刚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48-50,共3页
都德初渐中国便受到各阶层读者的欢迎,文学革命倡导者借译介都德,促进中国短篇小说的成长,鸳鸯蝴蝶派从文学趣味出发,更强调译文的趣味性和悲情效果。1920年代对都德的接受,更多着眼于他对自然主义的反动上;1930年代及以后,中国读者从... 都德初渐中国便受到各阶层读者的欢迎,文学革命倡导者借译介都德,促进中国短篇小说的成长,鸳鸯蝴蝶派从文学趣味出发,更强调译文的趣味性和悲情效果。1920年代对都德的接受,更多着眼于他对自然主义的反动上;1930年代及以后,中国读者从爱国主义角度选择都德;新时期对都德的接受转入低谷。都德《最后一课》的中国仿作,不愿选用原作超然的反讽叙事语调与事件拉开审美距离,而是运用第三人称叙事视角,未能与现实拉开一定距离,其艺术感染力有所下降。都德与师陀、沈从文的诗情小说都醉心于清静、淳朴的乡村,倾心于原始、宗法社会,表现了对人类命运深刻思索的共同精神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德 中国读者 自然主义 《最后一课》 诗情小说 爱国主义
下载PDF
绝望·拯救·回归——试论都德小说中宗教主题的构成及其演变 被引量:2
2
作者 阳根华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0-62,共3页
绝望—拯救—回归是都德(Daudet)小说创作中宗教主题变化发展的基本轨迹。由宗教仁爱思想所形成的故事格局在信仰迷失的具体语境中被肢解,朴实、秀美的故乡普罗旺斯却对应着昔日宁静安然、田园牧歌式的精神家园,回归自然的人类原欲便引... 绝望—拯救—回归是都德(Daudet)小说创作中宗教主题变化发展的基本轨迹。由宗教仁爱思想所形成的故事格局在信仰迷失的具体语境中被肢解,朴实、秀美的故乡普罗旺斯却对应着昔日宁静安然、田园牧歌式的精神家园,回归自然的人类原欲便引发了作者超脱尘俗的梦想——而这既宣告了宗教文化传统中拯救主题的结束,也是它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德 宗教主题 绝望 拯救 回归
下载PDF
都德早期小说创作风格的地域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阳根华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04-106,共3页
在法国南部,古老的普罗旺斯以其丰富的自然形象、淳朴独特的民风而引人注目,并对小说家都德的创作具有价值与意义。都德早期的一些代表作就是以普罗旺斯为主要创作背景,在人物、素材、语言运用及主题设计等方面均带有浓郁的本土风味,形... 在法国南部,古老的普罗旺斯以其丰富的自然形象、淳朴独特的民风而引人注目,并对小说家都德的创作具有价值与意义。都德早期的一些代表作就是以普罗旺斯为主要创作背景,在人物、素材、语言运用及主题设计等方面均带有浓郁的本土风味,形象、幽默地再现了南方人的性格哲学与风俗史,并形成了极具地域色彩的创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德小说 创作风格 地域性 普罗旺斯
下载PDF
磨房在都德早期创作中的影响与意义
4
作者 阳根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1-84,共4页
在都德毕生的创作当中,《磨坊书简》始终代表了一种风格与成就。1861至1864年的南方之旅,给都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普罗旺斯废弃的老磨房在实现他精神归依与情感慰藉的同时,也给了人们一个审视现代文明的新视角。都德是"诗的... 在都德毕生的创作当中,《磨坊书简》始终代表了一种风格与成就。1861至1864年的南方之旅,给都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普罗旺斯废弃的老磨房在实现他精神归依与情感慰藉的同时,也给了人们一个审视现代文明的新视角。都德是"诗的现实主义者",颇具意境的磨房短篇流露出作者感怀时局的浪漫幻想与自嘲式的伤感无奈。《磨坊书简》显示了都德复杂的创作思想与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德 磨坊 《磨坊书简》 “磨房”意义
下载PDF
霍桑与都德的小说叙事伦理比较
5
作者 阳根华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2-44,共3页
霍桑与都德是19世纪同受宗教文化影响并试图为解决资本主义道德危机而寻找某种伦理可能态的异国作家。相比之下都德更倾向于以博爱与大善作为故事叙述的基本伦理支撑,参考14世纪的城邦文明对伦理的幸福内涵作出设想。霍桑则受困于清教... 霍桑与都德是19世纪同受宗教文化影响并试图为解决资本主义道德危机而寻找某种伦理可能态的异国作家。相比之下都德更倾向于以博爱与大善作为故事叙述的基本伦理支撑,参考14世纪的城邦文明对伦理的幸福内涵作出设想。霍桑则受困于清教主义关于人性恶的悲观论调,着意于善恶有报的道德反思。显恶与惩恶的主题安排同时彰显了其小说叙事应坚守的道德底线,反映了现代人们的伦理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桑 都德 小说 叙事伦理 伦理期待
下载PDF
沈从文与都德的超时空文学对话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方圆 《云梦学刊》 2016年第4期110-114,共5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再一次出现了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新高潮,其中,法国作家都德的作品对中国本土作家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集中表现在摹拟与戏仿、散文诗化的写作方式,以及地域化写作三个方面。此外,两人在文学创作过程...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再一次出现了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新高潮,其中,法国作家都德的作品对中国本土作家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集中表现在摹拟与戏仿、散文诗化的写作方式,以及地域化写作三个方面。此外,两人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诸多不谋而合对在世界文化语境中解读沈从文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德 沈从文 摹拟与戏仿 散文诗化 地域化创作
下载PDF
“巴黎,挥之不去的巴黎”——论都德《萨芙》中的巴黎形象
7
作者 黄菁卓 宋德发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第12期41-45,共5页
《萨芙》是都德的一部爱情题材的长篇小说,通过对19世纪中后期巴黎人形象以及日常生活的刻画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巴黎城市画卷。通过描绘“热情的巴黎”,展示了巴黎的繁荣和魅力;通过描绘“放纵的巴黎”,揭露了巴黎的放荡和肮脏;通... 《萨芙》是都德的一部爱情题材的长篇小说,通过对19世纪中后期巴黎人形象以及日常生活的刻画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巴黎城市画卷。通过描绘“热情的巴黎”,展示了巴黎的繁荣和魅力;通过描绘“放纵的巴黎”,揭露了巴黎的放荡和肮脏;通过描绘“自由的巴黎”,呈现了巴黎的开放和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德 《萨芙》 巴黎形象 城市生活
下载PDF
“正在黎明中苏醒的巴黎”——论都德《小弗乐蒙与大里斯勒》中的巴黎形象
8
作者 黄菁卓 宋德发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在巴黎谋生的经历,让巴黎成为都德诸多长篇小说固定的故事背景。《小弗乐蒙与大里斯勒》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其通过描绘"腐朽的巴黎",讽刺和批判了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通过描绘"苦难的巴黎",表达了对底层人物的同情... 在巴黎谋生的经历,让巴黎成为都德诸多长篇小说固定的故事背景。《小弗乐蒙与大里斯勒》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其通过描绘"腐朽的巴黎",讽刺和批判了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通过描绘"苦难的巴黎",表达了对底层人物的同情和悲悯;通过描绘"温情的巴黎",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赞美和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德 《小弗乐蒙与大里斯勒》 巴黎形象 社会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