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slight to minor biodegradation on C_6 to C_7 light hydrocarbons in crude oils: a case study from Dawanqi Oilfield in the Tarim Basin,NW China 被引量:7
1
作者 Lu Yang Chunming Zhang +3 位作者 Meijun Li Jing Zhao Xuening Qi Jinxiu Du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03-214,共12页
Light hydrocarbons (LHs) are one of the main petroleum fractions in crude oils, and carry much infor- mation regarding the genetic origin and alteration of crude oils. But secondary alterations--especially biodegrad... Light hydrocarbons (LHs) are one of the main petroleum fractions in crude oils, and carry much infor- mation regarding the genetic origin and alteration of crude oils. But secondary alterations--especially biodegrada- tion--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omposition of LHs in crude oils. Because most of the LHs affected in oils underwent only slight biodegradation (rank 1 on the biodegradation scale), the variation of LH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more the refined features of biodegradation. Here, 23 crude oils from the Dawanqi Oilfield in the Tarim Basin, NW China, eleven of which have been biodegraded to different extents,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light to minor biodegradation on C6--C7 LHs. The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biodegradation resulted in the prior depletion of straight-chained alkanes, followed by branched alkanes. In slight and minor biodegraded oils, such biodegradation scale could not sufficiently affect C6- C7 cycloalkanes. For branched C6--C7 alkanes, generally, monomethylalkanes are biodegraded earlier than dimethylalkanes and trimethylalkanes, which indicates that branched alkanes are more resistant to biodegrada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substituted methyl groups on parent rings. The degree of alkylation is one of the primary controlling factors on the biodegradation of C6-Cv LHs. There is a particular case: although 2,2,3-trimethylbutane has a rela- tive higher alkylation degree, 2,2-dimethylpentane is more resistant to biodegradation than 2,2,3-trimethylbutane. 2,2- Dimethylpentane is the most resistant to biodegradation in branched C6-C7 alkanes. Furthermore, the 2-methylpen- tane/3-methylpentane and 2-methylhexane/3-methylhexane ratios decreased steadily with increasing biodegradation, which implies that isomers of bilateral methyl groups are more prone to bacterial attack relative to mid-chain iso- mers. The position of the alkyls on the carbon skeleton is also one of the critical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rate of biodegradation. With increasing biodegradation, Mango's LH parameters K1 values decrease and K2 values increase, the values of n-heptane and isoheptane decrease, and the indices of methylcyclohexane and cyclohexane increase. LH parameters should be applied cautiously for the biodegraded oils. Because biodegraded samples belong to slight or minor biodegraded oils, the values of n-heptane and isoheptane from Dawanqi Oilfield can better reflect and determine the "Biodegraded" zone. When the heptane value is 0-21 and the isoheptane value is 0-2.6, the crude oil in Dawanqi Oilfield is defined as the "Biodegraded"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de oils - Light hydrocarbons BIODEGRADATION dawanqi oilfield Tarim Basin
下载PDF
扩散作用对天然气成藏后的影响——以大宛齐油田为例 被引量:20
2
作者 赵孟军 宋岩 +1 位作者 柳少波 秦胜飞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93-397,共5页
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不仅在成藏前受源岩类型、成熟度和成藏过程的控制,而且在成藏后还要受到次生作用如扩散作用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埋藏较浅的气藏,扩散作用的影响尤为显著;库车坳陷大宛齐油田就是受天然气扩散作用影响而形成次生油田的... 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不仅在成藏前受源岩类型、成熟度和成藏过程的控制,而且在成藏后还要受到次生作用如扩散作用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埋藏较浅的气藏,扩散作用的影响尤为显著;库车坳陷大宛齐油田就是受天然气扩散作用影响而形成次生油田的一个较为典型的实例。大宛齐油田埋深小于600m,其浅层溶解气组分明显偏"湿"、干燥系数为下高上低,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则具有下轻上重的特征。通过对大宛齐油田和羊塔克气田的实际计算证明,扩散作用对埋藏较浅、成藏早的天然气影响很大。根据羊塔克等凝析气藏天然气中凝析油含量推算,形成大宛齐油田大致要散失(308~878)×108m3的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作用 天然气成藏 大宛齐油田 天然气同位素 天然气组分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大宛齐原油金刚烷类化合物及其在油气运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任康绪 黄光辉 +4 位作者 肖中尧 张敏 张宝收 魏红兴 马志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2期27-31,88,共5页
大宛齐油田是一个以轻质油为主的油田。原油中生物标志化合物浓度低,中性含氮化合物丰度同样较低,这给原油运移特征的研究带来了困难。研究表明,该油田原油中普遍存在一类热稳定性极高的化合物,即金刚烷类化合物,包括金刚烷和双金刚烷... 大宛齐油田是一个以轻质油为主的油田。原油中生物标志化合物浓度低,中性含氮化合物丰度同样较低,这给原油运移特征的研究带来了困难。研究表明,该油田原油中普遍存在一类热稳定性极高的化合物,即金刚烷类化合物,包括金刚烷和双金刚烷类化合物。系列样品色谱分析表明,该油田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其色谱保留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利用色谱保留行为与地层色层效应在原理上的相似性,用不同结构的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比值研究了原油运移分馏效应,结果表明该油田金刚烷类运移参数具有较好的分布规律:总体上,随油藏埋深变浅,金刚烷类运移参数增加,表明原油主要存在纵向上的运移过程;在深大断裂发育区域,存在运移参数的低值分布区;平面上,运移参数自深大断裂附近由南向北增加,这种规律提供了该油田原油存在自南向北运移的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大宛齐油田 金刚烷类化合物 运移参数 分馏效应
下载PDF
轻度微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中C_7轻烃的影响:以大宛齐油田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杨禄 张春明 +1 位作者 李美俊 杜金秀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5-492,共8页
大宛齐油田全油样品的GC分析显示,部分样品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C7轻烃组成分析发现,随微生物降解程度的增加,链烷烃、环烷烃的相对丰度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对不同支链烷烃而言,单甲基链烷烃比双甲基链烷烃和三甲基链... 大宛齐油田全油样品的GC分析显示,部分样品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C7轻烃组成分析发现,随微生物降解程度的增加,链烷烃、环烷烃的相对丰度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对不同支链烷烃而言,单甲基链烷烃比双甲基链烷烃和三甲基链烷烃优先降解,2,3-二甲基戊烷是C7支链烷烃中抗微生物降解能力最强的;2-甲基己烷比3-甲基己烷优先降解,甲基位于末端位置的比位于中间位置的异构体更易于被细菌攻击;烷基化程度和烷基化位置是影响微生物降解的两个主要因素。对于环烷烃,在较为强烈的微生物降解条件下,只剩下1,1-二甲基环戊烷,1,1-二甲基环戊烷是所有C7类烃中抗微生物降解能力最强的。随微生物降解程度的增加,Mango轻烃参数K1值减小、K2值增大,正庚烷值和异庚烷值减小,甲基环己烷指数增加,Halpern变化参数Tr2、Tr3、Tr4、Tr5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微生物降解 C7轻烃 大宛齐油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储层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旷红伟 金广春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81-89,共9页
在地层对比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其特征、储层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分布规律。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属于低弯度河进入极浅水湖泊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决定了它主要的储集砂体... 在地层对比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其特征、储层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分布规律。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属于低弯度河进入极浅水湖泊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决定了它主要的储集砂体成因类型为三角洲砂体,其中又可细分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砂坝砂体,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是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其次是粒间溶孔和微孔隙。分流河道砂体以粒度较粗的中粗砂岩、含砾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发育大孔隙,粗喉道,孔隙度大,渗透率高,储集性能好;河口砂坝砂体,粒度相对较细,以细—粉砂岩为主,孔隙度相对较低,孔径也相对较小。纵向上,康村组中下部砂体较发育,上部次之,以砂泥互层形式叠置,但总体上砂岩含量不高,一般在15%~30%之间;康村组储层横向分布受物源等因素影响,呈现出东北部厚、西北部薄的特点。储层物性总的分布规律是由北东往南西方向,孔隙度减小,由南东往北西方向渗透率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宛齐油田 康村组 塔里木盆地 储层特征 分流河道砂体 三角洲沉积体系 评价 储集空间类型 成因类型 储集砂体 分布规律 河口砂坝 岩石学特征 三角洲砂体 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前缘 孔隙度 地层对比 孔隙类型 结构特征 浅水湖泊
下载PDF
大宛齐油田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纪红 黄光辉 成定树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3-26,5,共4页
对库车坳陷大宛齐油田80个原油样品进行了轻烃馏分组分、Mango参数以及成熟度分析,结果表明:原油富含环烷烃,苯及甲基环己烷质量分数总体大于50%,反映其腐殖型陆源母质特征;Mango轻烃参数中K1平均为1.023,表明原油形成的沉积环... 对库车坳陷大宛齐油田80个原油样品进行了轻烃馏分组分、Mango参数以及成熟度分析,结果表明:原油富含环烷烃,苯及甲基环己烷质量分数总体大于50%,反映其腐殖型陆源母质特征;Mango轻烃参数中K1平均为1.023,表明原油形成的沉积环境类似,三环碳优势大于五环碳和六环碳,原油与陆源湖相沉积环境有关;庚烷与异庚烷质量分数反映原油处于成熟阶段,属正常原油;原油生成温度介于126.3~157.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宛齐油田 原油轻烃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库车坳陷大北构造带油气成藏差异及聚集模式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换浦 吴英 刘汝敏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1年第6期25-30,共6页
库车坳陷大北构造带油气资源丰富,已发现的油气田包括深部的大北气田和浅层的大宛齐油田。其中大北气田埋藏达到5000~7000 m,以气为主,含少量凝析油;而大宛齐油田则埋藏仅为100~700 m,以油为主。油气源对比表明,二者油气来源一致。根据... 库车坳陷大北构造带油气资源丰富,已发现的油气田包括深部的大北气田和浅层的大宛齐油田。其中大北气田埋藏达到5000~7000 m,以气为主,含少量凝析油;而大宛齐油田则埋藏仅为100~700 m,以油为主。油气源对比表明,二者油气来源一致。根据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可将大北构造带原油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湖相原油,二是煤系原油。深气浅油的格局主要是由于油气两期成藏差异聚集导致,第一期烃源岩以生油为主,同时有部分伴生气,油气经过断裂向上运移在浅部聚集;第二期以生气为主,随着埋藏深度加大,膏岩塑性增强,断层封闭,深层油气得以有效保存,形成大型天然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大宛齐油田 大北气田 油气成藏差异聚集
下载PDF
大宛齐油田疏松砂岩油藏出砂机理与防砂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金霞 姚光庆 杨胜来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6年第4期55-58,67,共5页
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属于疏松砂岩油藏,主力产油层段为第四系和上第三系的康村组。油层埋深浅、胶结疏松、压实作用差造成油层出砂严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绝大部分油水井如果不防砂就无生产能力.本文从地质因素和开采因素两方面... 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属于疏松砂岩油藏,主力产油层段为第四系和上第三系的康村组。油层埋深浅、胶结疏松、压实作用差造成油层出砂严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绝大部分油水井如果不防砂就无生产能力.本文从地质因素和开采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本区油层出砂原因与机理,在借鉴国内外类似疏松砂岩油藏防砂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油田的三种防砂技术:高压一次充填防砂工艺、机械双重防砂工艺以及激光割缝筛管-压裂砾石充填防砂工艺。并对此三种技术的防砂适应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宛齐油田可以针对不同层系、不同井况的出砂问题选用最佳防砂技术.以保证油田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砂机理 防砂技术 疏松砂岩油藏 大宛齐油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康村组成岩作用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5
9
作者 旷红伟 牛世忠 陈晓龙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11-216,共6页
大宛齐油田是迄今为止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产层最浅的油田 ,主力产油层段为第四系和上第三系的康村组。通过岩心和薄片的观察、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资料 ,对砂岩的岩石学特征进行了探讨 ,深入研究了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控制因素。... 大宛齐油田是迄今为止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产层最浅的油田 ,主力产油层段为第四系和上第三系的康村组。通过岩心和薄片的观察、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资料 ,对砂岩的岩石学特征进行了探讨 ,深入研究了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控制因素。大宛齐地区康村组砂岩主要由一套不同粒级的岩屑砂岩组成 ,总体上砂岩的成分成熟度较低 ,结构成熟度也不高。主成岩作用是机械压实和胶结作用 ,成岩环境为略偏碱性—中性的干旱环境 ,埋藏深度浅 ,地温梯度较低 ,现今储层正处于早成岩阶段A亚期 ,孔隙度的演化也相应地可分为快速压实、孔隙度快速降低阶段和稳定压实、方解石胶结物快速增加阶段。控制成岩作用的主因素是储层的埋深、储层岩石成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宛齐油田 康村组 储层 岩石学特征 成岩作用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大宛齐油田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光军 祁大晟 寇向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4-625,共2页
通过对大宛齐油田井网密度与连通率关系的研究,提出了修正后的谢尔卡乔夫公式。油田数据验证表明,修正后的谢氏公式可较客观地反映大宛齐油田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关系,预测结果对大宛齐油田高效开发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大宛齐油田 井网密度 油砂体连通率 采收率
下载PDF
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分类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晓锋 彭仕宓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31,6,共6页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试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康村组储层主要的成岩作用是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其次是陆源碳酸盐颗粒的溶蚀和交代作用;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剩余...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试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康村组储层主要的成岩作用是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其次是陆源碳酸盐颗粒的溶蚀和交代作用;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剩余粒间孔隙、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喉道组合类型为中孔中喉和中孔小喉型为主。在此基础上,应用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将康村组储层孔隙结构划分为4个基本类型,为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宛齐油田 康村组 储集空间 孔隙结构 聚类分析
下载PDF
Mango轻烃参数在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禄 张春明 +2 位作者 李美俊 卞龙 余兴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24-1531,共8页
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的部分原油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其原油的分子组成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微生物降解作用对Mango轻烃参数的影响。对大宛齐原油轻烃组成分析发现,主体原油的Mango相关轻烃参数均呈现出陆相来源的分布特征,K1值... 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的部分原油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其原油的分子组成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微生物降解作用对Mango轻烃参数的影响。对大宛齐原油轻烃组成分析发现,主体原油的Mango相关轻烃参数均呈现出陆相来源的分布特征,K1值、K2值基本保持一致,原油来源相近;随微生物降解程度的增加,Mango轻烃参数K1值减小、K2值增大,N^6_1/N^5_1值和(N^6_1+N^5_1)/(P2+P3+N_2)值整体上也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在大宛齐主体原油中,DW1区的N^6_1/N_2值、P2/P3值较高,DMCYC_5/MCYC_6值和MCYC_5/CYC_6值较低;而DW105西区的N^6_1/N_2值、P2/P3值则偏低,DMCYC_5/MCYC_6值和MCYC_5/CYC_6值却较高,这个区域性的分布特征可能预示大宛齐地区存在来自北部和西部的2股油气的汇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go轻烃参数 塔里木盆地 大宛齐油田 微生物降解 原油
原文传递
干涉点目标分析的大宛齐油田形变监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冰 吴滔 +2 位作者 赵金洲 张过 周志伟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5-133,共9页
针对石油开采所致形变具有周期长、连续性强及范围广,常规形变监测方法无法满足高效监测需求的问题。时序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具有监测范围广和效率高的优势。采用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与69景Sentinel-1A SLC数据对大宛齐油田进行地表形... 针对石油开采所致形变具有周期长、连续性强及范围广,常规形变监测方法无法满足高效监测需求的问题。时序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具有监测范围广和效率高的优势。采用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与69景Sentinel-1A SLC数据对大宛齐油田进行地表形变监测及时序分析。结果显示,2016年2月—2018年12月间大宛齐油田年均形变速率在-81~49 mm/a,开采区存在两处明显沉降漏斗与两处明显隆起,最大沉降面积达5.8 km^(2),除此外无明显形变。GPM降水数据与时序形变量的叠加分析显示,大宛齐油田形变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形变与油田生产及地质条件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宛齐油田 干涉点目标分析 地表形变监测 时序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