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区翻耕农田微立垡覆盖阻风减蚀技术创新与应用
1
作者 张向前 师晶晶 +6 位作者 戎美仁 路战远 任永峰 程玉臣 张德健 孟天天 郝楠森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2期107-114,共8页
大兴安岭沿麓是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由于长期过度耕作和单一翻耕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加速了该地区农田风蚀退化、质量下降和产能降低,因此,减少土壤风蚀、提升农田地力和作物产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综述了不... 大兴安岭沿麓是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由于长期过度耕作和单一翻耕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加速了该地区农田风蚀退化、质量下降和产能降低,因此,减少土壤风蚀、提升农田地力和作物产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综述了不同类型生态区传统翻耕、长期免耕、合理轮耕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论述了翻耕地微立垡覆盖阻风减蚀核心技术的内容及其对土壤风蚀、蓄水保墒、作物生长与产量等方面的影响,明确了微立垡覆盖是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区翻耕地冬春季风蚀防控的关键技术和途径。翻耕地微立垡覆盖阻风减蚀技术大面积应用效果显著,破解了长期以来翻耕农田裸露风蚀重、水土流失损失大导致农田逐步退化的科技难题,为大兴安岭沿麓及其生态类型相似区翻耕农田风蚀防控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沿麓 黑土区 翻耕农田 微立垡覆盖 阻风减蚀技术
下载PDF
呼中林业局乔木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研究
2
作者 刘会锋 兰岚 +4 位作者 王恩久 邓长贺 李海臣 齐亮亮 王立中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4期65-70,共6页
依据呼中林业局201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分树种、起源、龄组的基础上,采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对呼中林业局乔木林碳储量、碳密度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呼中林业局乔木林资源总碳储量为29371948.3 t,平均碳密度为39.98 t/hm^(2)... 依据呼中林业局201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分树种、起源、龄组的基础上,采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对呼中林业局乔木林碳储量、碳密度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呼中林业局乔木林资源总碳储量为29371948.3 t,平均碳密度为39.98 t/hm^(2);天然林碳储量占乔木林碳储量的99.4%,处于绝对优势;兴安落叶松和白桦碳储量占乔木林总碳储量的96.6%,中龄组碳储量最大,占比接近乔木林碳储量的1/2;樟子松林平均碳密度远高于其他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林碳储量 碳密度 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
下载PDF
大兴安岭森林凋落物含水率的季节动态与预测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恒 金森 邸雪颖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3-688,共6页
通过对2010年春、2010年和2011年两个秋季大兴安岭地区盘古林场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林分下凋落物含水率的连续观测,研究了其含水率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凋落物含水率与湿度和降水有着密切的关系,特... 通过对2010年春、2010年和2011年两个秋季大兴安岭地区盘古林场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林分下凋落物含水率的连续观测,研究了其含水率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凋落物含水率与湿度和降水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和前两天的空气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关系最密切,呈现明显的滞后现象,而与温度和风速的关系不密切。春季3种林分凋落物含水率与空气相对湿度具有指数性的关系,与前两日降水量呈现具有渐近线的函数关系;秋季的含水率与两者都呈线性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本文所揭示的可燃物含水率与湿度和降水的非线性关系形式与现有的一些研究和常用的简单线性回归方程不同,采用非线性形式的春季含水率预测模型要比线性模型精度高,这将有助于改进气象要素回归法预测可燃物含水率的准确性以及提高火险预报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可燃物含水率 降水 季节 气象
下载PDF
黑龙江大兴安岭雷击火概率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沛林 史明昌 +3 位作者 Mike Wotton 方艳霞 刘思林 孙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85,共4页
结合黑龙江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特点及该地区的气象条件,引用加拿大天气指标(FWI)系统,使用2005年至2010年每日的闪电定位数据、天气数据、雷击引发的火灾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全部进入法建立回归模型,最后检验分析显示:... 结合黑龙江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特点及该地区的气象条件,引用加拿大天气指标(FWI)系统,使用2005年至2010年每日的闪电定位数据、天气数据、雷击引发的火灾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全部进入法建立回归模型,最后检验分析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较为理想,为预测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发生概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区雷击火 雷击火概率预测 预测模型 大兴安岭林区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秋良 边玉明 +3 位作者 代海燕 王冰 冯丽红 王美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09-1916,共8页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1971~2014年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趋势、Morlet小波分析、克里金插值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极端气温的年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极端高温天气和生物生长季天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呈显著增多趋...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1971~2014年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趋势、Morlet小波分析、克里金插值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极端气温的年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极端高温天气和生物生长季天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呈显著增多趋势,极端低温天气呈显著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所有站点极端高温天气和生物生长季天数呈上升趋势,极端低温天气呈下降趋势,但空间差异明显。极端低温天气主要受27、18、11、7 a时间尺度周期影响。极端高温天气28 a左右周期振荡最为强烈,视为第一主周期,对极端高温天气影响最为显著,在2018年以后的大约8 a间(2019~2026年)极端高温天气可能会更加频繁。生物生长季受28 a时间尺度周期影响,且在2015~2022年生物生长季天数增长处于偏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MORLET小波 年际变化 大兴安岭林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负地闪电荷源的反演 被引量:7
6
作者 武智君 郄秀书 +3 位作者 王东方 宣越健 刘明远 王志超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3-796,共14页
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间同步的闪电地面电场变化多站观测。利用2010年7月14日一次过境雷暴多站同步的闪电电场变化资料,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对雷暴成熟阶段的15次负地闪(包含57次回击和8次连续电... 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间同步的闪电地面电场变化多站观测。利用2010年7月14日一次过境雷暴多站同步的闪电电场变化资料,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对雷暴成熟阶段的15次负地闪(包含57次回击和8次连续电流过程)中和的电荷源进行了拟合。大兴安岭林区负地闪单次回击中和的电荷量平均为1.0 C(范围为0.1-5.0 C),20%的继后回击中和电荷量大于首次回击,继后回击与首次回击中和电荷量的比为0.1-6.1,平均为0.8±1.0。单次连续电流中和的电荷量平均为3.8 C(范围为0.4-7.3 C),连续电流期间通道中的平均电流估计为25.3 A(范围4.9-50.8 A),一次负地闪中和的总电荷量平均为6.4 C(范围为1.4-12.4 C)。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的高度分布与雷暴云的发展有关,对应的环境温度为-10—-25℃。在雷暴成熟阶段前期,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距地面的高度从5.0 km缓慢上升至10.5 km;在雷暴成熟阶段后期,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从9.0 km下降到6.0 km,单次回击中和的电荷量也较前期减小约一个量级。与雷达回波的叠加显示,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的电荷源主要位于大于40 dBz的强对流中心区,部分位于30—40 dBz的强回波区边缘或较弱的回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电荷源 负地闪 大兴安岭林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典型地区近300 a气候资料反演 被引量:4
7
作者 曲辉辉 赵慧颖 宫丽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9-444,共6页
根据树木年轮宽度反演历史气候资料,是气候变化研究及气候资源利用工作的重要基础。基于安格林和新青林场树木年轮宽度,利用其与临近站点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之间的相关性,建立显著性水平高于0.25、平均相对误差小于30%的气候重建模型... 根据树木年轮宽度反演历史气候资料,是气候变化研究及气候资源利用工作的重要基础。基于安格林和新青林场树木年轮宽度,利用其与临近站点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之间的相关性,建立显著性水平高于0.25、平均相对误差小于30%的气候重建模型。结果表明:在选定研究因子范围内,大兴安岭北部典型地区树木年轮宽度受气温影响最大,受日照影响最小;重建方程中,气温类因子重建方程显著性水平较高,日照类因子重建方程显著性水平均较低;日照类因子模拟结果平均相对误差普遍低于10%,气温和降水类因子大部分模拟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低于30%;在设定条件范围内,针对大兴安岭北部典型地区气温、降水和日照分别建立11、9和11个重建方程,可重建1707(1706)—1959年或1866(1865)—1959年资料,大兴安岭北部典型地区的可用气候资料延长至300(或150)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典型地区 树木年轮 气象资料 相关性 重建方程
下载PDF
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城市带林业经济增长动力分析——基于Panel Data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高路 吕洁华 张滨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71,107,共7页
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城市带具有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和黑河市3个核心发展区辐射周边区域,该城市带的建立有利于整合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发展区域林业经济优势产业。文章运用Panel Data模型对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增长动力进行分... 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城市带具有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和黑河市3个核心发展区辐射周边区域,该城市带的建立有利于整合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发展区域林业经济优势产业。文章运用Panel Data模型对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增长动力进行分析,通过根据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计算,测试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分别测算林业三次产业内部增长动力,根据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出若干提升区域林业经济增长动力,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小兴安岭地区 森林生态城市带 Panel DATA模型 林业经济增长动力
下载PDF
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动力学环境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宏 权恒 +1 位作者 张炯飞 金成洙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9年第1期35-47,共13页
通过对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新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构造等方面的分析, 表明该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主要指塔木兰沟组(J_3t)火山岩、上库力组(K_1s)火山岩是形成在的明 显的挤压环境中;再结合区域构造、区域岩浆作用、... 通过对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新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构造等方面的分析, 表明该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主要指塔木兰沟组(J_3t)火山岩、上库力组(K_1s)火山岩是形成在的明 显的挤压环境中;再结合区域构造、区域岩浆作用、古地磁特征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笔者得出以 下认识;1、该区中生代火山岩岩浆来源较深(幔源);岩浆是挤压背景下,“减压-剪切”作用的产 物,而不是裂谷环境中的产物,从而使得岩浆在演化过程中混入了大量的壳源物质;2、中生代火 山活动大致分两个亚族回,其中塔木兰沟组(J_3t)火山岩和上库力组(K_1S)火山岩是同一岩浆亚 族回的产物,并构成一个完整的亚族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火山岩 动力学环境 额尔古纳地区
下载PDF
林业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与策略——以大兴安岭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汤姿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4年第11期1389-1392,共4页
作为林业资源型城市,大兴安岭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多样的生物资源、增强的旅游品牌、有力的政策支持、新兴的低碳旅游等优势,但也存在着旅游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旅游配套设施有待完善、旅游管理体系相对... 作为林业资源型城市,大兴安岭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多样的生物资源、增强的旅游品牌、有力的政策支持、新兴的低碳旅游等优势,但也存在着旅游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旅游配套设施有待完善、旅游管理体系相对滞后、旅游客源市场亟需扩大等问题。因此,大兴安岭地区可采取健全旅游管理体系、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加快旅游产业链建设、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培养旅游人才队伍、扩大旅游市场营销、拓展旅游客源市场等策略,促进林业资源型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资源型城市 旅游业 发展优势 大兴安岭地区
下载PDF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天保”工程一期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颜丽娟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34,共5页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定量的从供求视角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学者多以消费性生态足迹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文章以生产性生态足迹测量对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效益及当地人对自然环境的作用,考察实施"天保"工...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定量的从供求视角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学者多以消费性生态足迹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文章以生产性生态足迹测量对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效益及当地人对自然环境的作用,考察实施"天保"工程后的效果。研究发现,在本时期"天保"政策对森林资源起到有效保护的同时,还带来耕地、草地、水域等资源面临生态赤字的危机,化石能源用地消耗的增加更成为环境污染的隐患,故提高地区生态承载力、寻求新能源应作为"天保"工程二期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 生态足迹 天保工程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各民族文化何以完整共存 被引量:2
12
作者 阿拉腾 《满语研究》 2011年第1期123-127,共5页
大兴安岭东西两麓有众多小民族生存。这些民族文化与特定环境相互作用,在宏观尺度上形成文化区域,在微观尺度上则又与相邻的文化构成子文化区域。作为文化区域组分的这些文化能够产生新的文化特质,而支撑其共同文化倾向的则为宗教信仰... 大兴安岭东西两麓有众多小民族生存。这些民族文化与特定环境相互作用,在宏观尺度上形成文化区域,在微观尺度上则又与相邻的文化构成子文化区域。作为文化区域组分的这些文化能够产生新的文化特质,而支撑其共同文化倾向的则为宗教信仰上的共同基础。由此,各民族得以协调振荡,完整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区域 大兴安岭 文化多样性 文化共存
下载PDF
气温突变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旱涝演变 被引量:5
13
作者 边玉明 代海燕 +3 位作者 张秋良 王冰 江鹏 吕竟斌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6-112,共7页
【目的】探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变化趋势及旱涝演变特征。【方法】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1971—2015年年平均气温和月降水连续观测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法以及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方法进行了研究。【结... 【目的】探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变化趋势及旱涝演变特征。【方法】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1971—2015年年平均气温和月降水连续观测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法以及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1)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年降水量在近1971—2015年来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际变化倾斜率为8.86 mm/10 a,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年平均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并且通过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年际变化率为0.4℃/10 a;(2)林区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发生增温突变,气温突变以后年降水量倾向率明显减小;(3)1971—2015年来林区旱涝频繁发生,20世纪70年代与21世纪00年代SPI12多小于0,这2个时期干旱发生较为频繁,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及21世纪10年代降水较多,这2个时期相对湿润,旱灾发生频率较低。【结论】1987年增温突变以后,林区旱涝事件发生更加频繁,并呈向极端干旱和极端湿润的方向发展;年时间尺度的SPI反映林区降水变化情况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突变 大兴安岭林区 标准化降水指数 旱涝演变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与预测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科屹 何友均 +2 位作者 谢和生 李艳娟 赵雨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8-586,共9页
协调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实现国有林区协调发展是深化国有林区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资源保育、产业发展、企业管理、民生福祉和支撑保障的复合系统,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 协调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实现国有林区协调发展是深化国有林区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资源保育、产业发展、企业管理、民生福祉和支撑保障的复合系统,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0—2020年研究区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并采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2021—2022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推动国有林区持续深化改革,促进实现全方位和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结果表明,经过21 a的转型发展,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各子系统层发展过程各有差异,其中,民生福祉系统层和资源保育系统层增幅较大,企业管理和支撑保障系统层发展严重滞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由失调阶段转变为协调阶段,但是近年来受政策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协调发展水平有所倒退;预测到2022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将恢复至良好协调发展,但距离优质协调发展尚有较大差距。建议保持现有扶持政策和投入水平持续稳定,加快补齐企业管理和支撑保障系统层短板,推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步入稳定、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度 评价 马尔科夫模型 大兴安岭 国有林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院前急救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21期137-138,共2页
通过回顾性总结2013年1月1日-2015年4月30日呼伦贝尔市120急救中心成立以来,笔者所在医院在接受120统一指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笔者所在医院院前急救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发现,效果不佳不是存在于一个环节中,而是贯穿于整个救护过程中的... 通过回顾性总结2013年1月1日-2015年4月30日呼伦贝尔市120急救中心成立以来,笔者所在医院在接受120统一指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笔者所在医院院前急救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发现,效果不佳不是存在于一个环节中,而是贯穿于整个救护过程中的多种因素。针对院前急救存在的各种不足,提出了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加强急救从业人员的急救技能及急救设备的管理,做到无缝隙管理和城乡医疗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地区 院前急救 应对策略
下载PDF
发展林下经济是推动大兴安岭林区转型发展的战略之举 被引量:3
16
作者 单增庆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18,共6页
分析了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针对大兴安岭林情区情特点,提出发展以林下资源承包经营为主要模式的林下经济,对林下浆果、药材等资源进行集约化经营,利用无林地、疏林地以及其他林间空地,适度发展浆果、药材、食用... 分析了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针对大兴安岭林情区情特点,提出发展以林下资源承包经营为主要模式的林下经济,对林下浆果、药材等资源进行集约化经营,利用无林地、疏林地以及其他林间空地,适度发展浆果、药材、食用菌人工种植和森林养殖,既能有效兼顾生态、产业、民生需求,又可实现国家得资源、企业得发展、职工得实惠三方共赢,是加快推动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战略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林下经济 必要性 可行性
下载PDF
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碳储量与碳汇估算 被引量:2
17
作者 韦昌雷 赵希宽 李慧仁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6期51-53,共3页
依据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对2000年和2013年大兴安岭森林的碳储量与碳汇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0年森林碳储量为22 875.88万t,2013年森林碳储量为24 928.66万t,2000—2013年大兴安岭森林碳汇量为2 052.78万t,年均增加碳汇157.9... 依据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对2000年和2013年大兴安岭森林的碳储量与碳汇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0年森林碳储量为22 875.88万t,2013年森林碳储量为24 928.66万t,2000—2013年大兴安岭森林碳汇量为2 052.78万t,年均增加碳汇157.91万t,年均增长率为0.69%,吸收CO2量为7 526.86万t;预测到2020年,大兴安岭森林碳储量将达到26 865.34万t,森林碳汇量1 936.68万t,年增长率1.11%,可吸收CO2量达7 101.16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森林 碳储量 碳汇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威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2期29-32,共4页
以不同年龄、不同密度的落叶松(Larix gmelin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标准地37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枝解析的生物量数据,研究胸径、树高、冠幅等指标与单木各分量(树干、枝、叶)生物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落叶松单木各部分生... 以不同年龄、不同密度的落叶松(Larix gmelin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标准地37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枝解析的生物量数据,研究胸径、树高、冠幅等指标与单木各分量(树干、枝、叶)生物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落叶松单木各部分生物量的回归模型,为了解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并对其进行合理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生物量 模型 大兴安岭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避危兴林”对策研究
19
作者 赵志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1-76,共6页
在林区长期以来实行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经营指导思想和政策,忽视森林的生态作用,违背了林业发展规律和永续利用的原则,使林业出现了“两危”。大兴安岭面临“两危”潜伏状态。作者根据大兴安岭林区的实际情况,从“避危兴林”出发,制定... 在林区长期以来实行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经营指导思想和政策,忽视森林的生态作用,违背了林业发展规律和永续利用的原则,使林业出现了“两危”。大兴安岭面临“两危”潜伏状态。作者根据大兴安岭林区的实际情况,从“避危兴林”出发,制定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和发展利用;调整林业区划;加速新林区开发;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林区经济新格局及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战略目标和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战略目标 造林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外来有害生物危害现状及防控对策
20
作者 南海涛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2年第12期16-18,共3页
概述了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及分布情况,分析了该林区发展现状和面临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建立外来有害生物基因库,加强植物检疫宣传,科学调种、引种,加强公共防范意识,开展外来有害生物长效监... 概述了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及分布情况,分析了该林区发展现状和面临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建立外来有害生物基因库,加强植物检疫宣传,科学调种、引种,加强公共防范意识,开展外来有害生物长效监控机制等5个方面工作来防御和治理林区外来生物入侵,为大兴安岭林区外来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外来有害生物 危害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