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年云南盈江M_S5.8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 被引量:67
1
作者 房立华 吴建平 +3 位作者 张天中 黄静 王长在 杨婷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2-267,共6页
使用川滇地区三维走时表和三维速度模型,利用单纯形法对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MS5.8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震中位置为97.901°E,24.677°N;震源深度13.1km.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其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余震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 使用川滇地区三维走时表和三维速度模型,利用单纯形法对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MS5.8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震中位置为97.901°E,24.677°N;震源深度13.1km.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其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余震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余震主要分布在大盈江断裂的两侧及中段和北东段的转折处,余震带长度约12km;余震自西南沿大盈江断裂带北东段向北东方向移动,在大盈江断裂中段和北东段的交界处,余震逐渐向中段断裂移动;余震震源深度有向地表迁移的趋势,主震发生后10个小时内的余震最小深度接近2km,表明这次地震的破裂已接近地表.结合地震定位结果,作者认为这次地震震中位于盆地内部、深度浅、距县城近是导致本次地震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地震 大盈江断裂 余震序列 双差地震定位
下载PDF
大盈江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地质证据 被引量:31
2
作者 常祖峰 陈刚 余建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77-888,共12页
大盈江断裂新构造活动特征明显,断层三角面、线性山脊、断层槽地等断层地貌发育,卫星影像上线性特征清晰,断裂对梁河、盈江盆地、桑岗、西帕河等第四纪盆地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根据近年来境内外野外调查结果,大坪子、丙辉村、老新寨、... 大盈江断裂新构造活动特征明显,断层三角面、线性山脊、断层槽地等断层地貌发育,卫星影像上线性特征清晰,断裂对梁河、盈江盆地、桑岗、西帕河等第四纪盆地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根据近年来境内外野外调查结果,大坪子、丙辉村、老新寨、热水塘、广云村等多处断层露头显示错断了晚更新世或全新世地层。丙辉村被错地层年龄为(56.56±4.81)kaBP,断面上发育松软的断层泥;老新寨被错地层年龄为(24.80±2.11)kaBP和(28.80±2.45)kaBP;缅甸境内西帕河T2阶地上发育断层沟槽,长500m,宽12~16m,深5~8m,T2级阶地形成时代为(10.13±0.86)kaBP。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水平左旋滑动为主,NE段滑动速率1.5~2.5mm/a;SW段滑动速率1.2~1.6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盈江断裂 晚更新世 左旋走滑 活动
下载PDF
2011年盈江5.8级地震构造及地震活动特点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彦琪 范柱国 +3 位作者 陈坤华 冉华 华钧 张吕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0-398,共9页
在介绍盈江及邻近区域地震构造背景、新构造运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等的基础上,从2011年盈江5.8级地震烈度等震线、地震序列、地表形变带和震源机制解等方面,初步分析了本次地震的构造活动特征。结果显示,盈江5.8级主震与北东向大盈江断... 在介绍盈江及邻近区域地震构造背景、新构造运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等的基础上,从2011年盈江5.8级地震烈度等震线、地震序列、地表形变带和震源机制解等方面,初步分析了本次地震的构造活动特征。结果显示,盈江5.8级主震与北东向大盈江断裂左旋走滑活动密切相关,前震和主震序列则反映出北东向大盈江断裂与近南北向苏典—盈江断裂共轭破裂活动的特征。通过区域历史地震概况和5.8级主震前后的地震活动情况,初步探讨了盈江地区的地震活动特点,认为群震是盈江地区地震活动的一大特点,5.8级地震的发生则是2011年年初4级群震继续增强活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构造 震群活动 盈江5 8级地震 大盈江断裂
下载PDF
Seismogenic Tectonics and Dynamics of the 2011 Ms5.9 Yingjiang Earthquake in Yunnan, China 被引量:3
4
作者 SUN Yao AN Meijian +2 位作者 FENG Mei LONG Changxing YANG Zheny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468-482,共15页
In the southern South-North Seismic Zone,China,seismic activity in the Yingjiang area of western Yunnan increased from December 2010,and eventually a destructive earthquake of Ms5.9 occurred near Yingjiang town on 10 ... In the southern South-North Seismic Zone,China,seismic activity in the Yingjiang area of western Yunnan increased from December 2010,and eventually a destructive earthquake of Ms5.9 occurred near Yingjiang town on 10 March 2011.The focal mechanism and hypocenter location of the mainshock suggest that the Dayingjiang Fault was the site of the mainshock rupture.However,most of foreshocks and all aftershocks recorded by a portable seismic array located close to the mainshock occurred along the N-S-striking Sudian Fault,indicating that this fault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se shocks.Coulomb stress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ree strong (magnitude ≥5.0)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in the study region in 2008 increased the coulomb stress along the plane parallel to the Dayingjiang Fault.This supports the Dayingjiang Fault,and not the Sudian Fault,as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2011 Ms5.9 Yingjiang earthquake.The strong earthquakes in 2008 also increased the Coulomb stress at depths of ≤5 km along the entire Sudian Fault,and by doing so increased the shallow seismic activity along the fault.This explains why the foreshocks and aftershocks of the 2011 Yingjiang earthquake were located mostly on the Sudian Fault where it cuts the shallow crust.The earthquake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Sudian and Dayingjiang faults are distributed mainly along a belt that dips to the southeast at ~40°,suggesting that the Dayingjiang Fault in the mainshock area also dips to the southeast at ~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ngjiang earthquake dayingjiang fault Sudian fault earthquake triggering YUNNAN
下载PDF
2011年盈江M_S5.8地震前震及余震序列双差定位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佳 杨军 +3 位作者 叶泵 王军 李孝宾 高琼 《国际地震动态》 2014年第4期6-10,共5页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云南省盈江MS5.8地震的前震及余震序列进行精定位,得到1 769个地震的精定位结果。结果显示,前震序列分布在大盈江断裂第一分支两侧,呈椭圆形分布,长轴约14km;余震序列呈共轭型分布特征;从震源深度上看,所有地震都分...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云南省盈江MS5.8地震的前震及余震序列进行精定位,得到1 769个地震的精定位结果。结果显示,前震序列分布在大盈江断裂第一分支两侧,呈椭圆形分布,长轴约14km;余震序列呈共轭型分布特征;从震源深度上看,所有地震都分布在深度20km以内,其中90%以上的地震分布在深度10km以内,这也是造成盈江地震主震区烈度达Ⅷ度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 盈江地震 大盈江断裂 前震及余震序列
下载PDF
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M_(S)5.8地震的微震匹配定位与发震机理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晓 周振贵 +4 位作者 叶青 黄经国 王亚璐 余丹 王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5-1191,共7页
前震序列分析在主震成核过程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2011年3月10日盈江M_(S)5.8地震孕震发震机理,利用微震匹配定位技术(Match and Locate),以92个M_(S)≥2.0的地震事件作为模板事件,对主震区周围5个台站连续地震记录进行前震检测,... 前震序列分析在主震成核过程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2011年3月10日盈江M_(S)5.8地震孕震发震机理,利用微震匹配定位技术(Match and Locate),以92个M_(S)≥2.0的地震事件作为模板事件,对主震区周围5个台站连续地震记录进行前震检测,并结合前震、余震分布特点和主震前、后b值变化趋势等开展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盈江M_(S)5.8地震前震主要集中于大盈江断裂第一分支西侧,余震沿ENE、SSE两个优势方向展布,推测此次盈江M_(S)5.8地震的主要动力学成因系印度板块的持续向东挤压致使ENE向的大盈江断裂和SSE向的隐伏断层构成的共轭断层系统发生破裂导致;主震前、后b值变化暗示腾冲火山区下方广泛存在的流体在此次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诱发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微震匹配定位技术 前震 余震 B值 大盈江断裂 流体
下载PDF
高密度电法在大盈江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庄儒新 李鉴林 陈刚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9期20-25,共6页
简述了高密度电法基本原理,采用高密度电法对盈江盆地南侧的大盈江断裂隐伏段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大盈江断裂断错全新统地层,推断大盈江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结合探槽开挖结果对高密度电法揭示的隐伏断裂进行了验证,确定了大盈江断... 简述了高密度电法基本原理,采用高密度电法对盈江盆地南侧的大盈江断裂隐伏段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大盈江断裂断错全新统地层,推断大盈江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结合探槽开挖结果对高密度电法揭示的隐伏断裂进行了验证,确定了大盈江断裂的走向、具体位置和活动时代。研究表明,高密度电法对隐伏断裂探测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同时为盈江县工程建设及防震减灾规划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法 大盈江断裂 隐伏断裂探测 探槽验证
下载PDF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大盈江断裂两侧S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4
8
作者 傅竹武 刘建华 +3 位作者 胥颐 文丽敏 续外芬 马红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7-612,616,共7页
利用研究区(24.2°-25.2°N,97.5°-98.5°E)内大盈江断裂两侧5个流动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宽频带远震P波波形数据进行接收函数反演,得到台站下方0—100km深度范围内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细结构.结果表明:研... 利用研究区(24.2°-25.2°N,97.5°-98.5°E)内大盈江断裂两侧5个流动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宽频带远震P波波形数据进行接收函数反演,得到台站下方0—100km深度范围内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细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以大盈江断裂为界,其西北侧Moho面深度约为38km;东南侧Moho面深度为40.42km.断裂两侧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东南侧台站下方地壳和上地幔均存在大范围低速区;西北侧台站下方地壳内存在低速层,而上地幔中无明显低速层.研究区内的S波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盈江断裂 接收函数 S波速度结构 地壳 上地幔 云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