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居民生态岛建设评价体系初步构建——以大洲岛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马云瑞 刘大海 +3 位作者 仲崇峻 马骁骏 邢文秀 马雪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4,共7页
无居民海岛生态环境特殊且具有其重要价值和地位,对无居民生态岛建设评价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中国海岛的生态保护和有序开发。本文以PSR模型为指标框架,参考国内外各类生态评价指标,采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模糊评价法等方法逐... 无居民海岛生态环境特殊且具有其重要价值和地位,对无居民生态岛建设评价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中国海岛的生态保护和有序开发。本文以PSR模型为指标框架,参考国内外各类生态评价指标,采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模糊评价法等方法逐步筛选适合指标,初步建立包括生态风险、生态现状、生态保障为主系统层的包含9个评价指标的无居民生态岛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大洲岛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示范评价。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能够较好的反映大洲岛的生态建设状况,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与较好的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居民海岛 生态岛 评价指标体系 PSR模型 大洲岛
下载PDF
大洲岛珊瑚礁海域水质状况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钱军 李洪武 +2 位作者 王晓航 朱潜 刘建根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6期22-29,共8页
通过2013年3月、6月、9月、12月对大洲岛近岸海域的水温、盐度、透明度、p H、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DIP、无机氮(DIN)进行了测定,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富营养化指数,有机污染指数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了该海域分析和评价。结果... 通过2013年3月、6月、9月、12月对大洲岛近岸海域的水温、盐度、透明度、p H、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DIP、无机氮(DIN)进行了测定,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富营养化指数,有机污染指数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了该海域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大洲岛海域前港、湾内、后港均有利于珊瑚的生长、繁殖。风向季节性转移引起的人为活动规律的变化和研究区珊瑚覆盖率的高低对大洲岛各研究区水质相互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影响,春季为大洲岛珊瑚礁海域污染最为严重的季节,夏季次之,秋冬两季水质较好,DIN为主要污染物,过多的DIN不应被视为可以导致海水的富营养化条件。珊瑚月平均增长覆盖率与COD、DIP、DIN存在显著负相关性,适宜珊瑚生长和繁殖的水质应为国家二类水质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水质 珊瑚礁 评价与分析 大洲岛
下载PDF
大洲岛海杧果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吕林玲 陈慧 +4 位作者 李伟杰 杨海建 戴波 黄良明 郑希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70-2277,共8页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海南省万宁市大洲岛的海杧果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海杧果的种质保护、海防林物种的合理搭配及红树林生态恢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调查样方内有维管束植物62种,隶属于37科58属。乔木层的优势种为海杧...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海南省万宁市大洲岛的海杧果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海杧果的种质保护、海防林物种的合理搭配及红树林生态恢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调查样方内有维管束植物62种,隶属于37科58属。乔木层的优势种为海杧果,重要值为36.45%;灌木层的优势种为矮紫金牛,重要值为8.31%;草本层的优势种为观音草,重要值为25.53%。种子植物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泛热带分布的科属最多,分别为27科、17属。群落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Pielou指数排序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优势度Simpson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本调查明确了大洲岛海杧果群落的伴生物种及该群落特征,可为红树林生态恢复及海防林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洲岛 海杧果 红树林 区系特征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海南大洲岛后港造礁石珊瑚的种类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3
4
作者 古倩怡 李洪武 +5 位作者 钱军 刘建根 师彦飞 何凯 李袁源 殷安齐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366-371,共6页
采用断面法对海南大洲岛后港的造礁石珊瑚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调查表明:后港造礁石珊瑚共有12科22属42种,优势种为风信子鹿角珊瑚、鼻形鹿角珊瑚、佳丽鹿角珊瑚、丛生盔形珊瑚、二异角孔珊瑚、精巧扁脑珊瑚、指状蔷薇珊瑚、脆蔷... 采用断面法对海南大洲岛后港的造礁石珊瑚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调查表明:后港造礁石珊瑚共有12科22属42种,优势种为风信子鹿角珊瑚、鼻形鹿角珊瑚、佳丽鹿角珊瑚、丛生盔形珊瑚、二异角孔珊瑚、精巧扁脑珊瑚、指状蔷薇珊瑚、脆蔷薇珊瑚、多孔鹿角珊瑚和澄黄滨珊瑚等10种.在对比两年的珊瑚覆盖率、死亡率和硬珊瑚补充量变化时发现,2014年后港珊瑚覆盖率和硬珊瑚补充量较2013年略差,而珊瑚死亡率却较2013年的珊蝴死亡率明显增高,经分析认为:2014年珊瑚死亡率大幅上升很可能与强台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礁石珊瑚 种类组成 分布 后港
下载PDF
浅析大洲岛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生存发展存在的矛盾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章帅 《热带林业》 2020年第2期77-79,共3页
介绍大洲岛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背景,就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社区生存发展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大洲岛 资源保护 社区发展 矛盾 建议
下载PDF
海南大洲岛珊瑚礁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钱军 李洪武 +2 位作者 王晓航 朱潜 刘建根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119,共9页
于2013年3,6,9和12月对大洲岛珊瑚礁海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周年的季节性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8属104种,且由广温广布型物种为主,群落结构组成以硅藻为主,赤潮藻类共2门22属41种,其中有毒甲藻3种。浮游植物种类季节变化情况为,夏季... 于2013年3,6,9和12月对大洲岛珊瑚礁海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周年的季节性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8属104种,且由广温广布型物种为主,群落结构组成以硅藻为主,赤潮藻类共2门22属41种,其中有毒甲藻3种。浮游植物种类季节变化情况为,夏季(53种)<春季=冬季(69种)<秋季(73种),夏季湾内采集底泥发现的甲藻孢囊及休眠孢子与夏季藻种类减少有关。大洲岛海域虽存在一定的赤潮优势种,但不足以达到引发赤潮的条件;但从局部来看,前港春季具有潜在发生赤潮的危险。研究区前港、湾内、后港的种类和密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风向季节性转移相对应的人为活动的影响和研究区珊瑚覆盖率的高低对各研究区浮游植物种类和丰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季节间种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春季浮游植物丰度与冬季存在显著性差异,冬季浮游植物丰度明显高于春季。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与COD、活性磷、无机氮、氨氮表现出显著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珊瑚礁 大洲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