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魂论在中国的第一个文本及其来源——对毕方济及徐光启《灵言蠡勺》之考察 被引量:5
1
作者 梅谦立 黄志鹏 《肇庆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2,共12页
1624年,意大利耶稣会士毕方济(Francesco Sambiasi)和士大夫徐光启完成了《灵言蠡勺》(探讨灵魂相关问题的谦卑尝试)。本文研究《灵言蠡勺》如何来源于《柯因布拉论灵魂评论》(1598年),同时也解释了在将西方灵魂学说传入中国文化的过程... 1624年,意大利耶稣会士毕方济(Francesco Sambiasi)和士大夫徐光启完成了《灵言蠡勺》(探讨灵魂相关问题的谦卑尝试)。本文研究《灵言蠡勺》如何来源于《柯因布拉论灵魂评论》(1598年),同时也解释了在将西方灵魂学说传入中国文化的过程中,神学和哲学的传统划分如何被重新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主义 论灵魂 耶稣会哲学 毕方济
下载PDF
《论灵魂》与《自然诸短篇》关系评析
2
作者 黄传根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0-74,共5页
《论灵魂》与《自然诸短篇》是亚里士多德阐释灵魂思想的核心著述。学界对它们关系的解读可归结为四种:(1)基于对亚氏灵魂思想的发展脉络,将二者嵌入到不同的思想阶段之中,认为《自然诸短篇》早于《论灵魂》(阶段论);(2)基于对亚氏论述... 《论灵魂》与《自然诸短篇》是亚里士多德阐释灵魂思想的核心著述。学界对它们关系的解读可归结为四种:(1)基于对亚氏灵魂思想的发展脉络,将二者嵌入到不同的思想阶段之中,认为《自然诸短篇》早于《论灵魂》(阶段论);(2)基于对亚氏论述中所禀赋的特征差异,认为《自然诸短篇》比《论灵魂》更具经验性(特征论);(3)基于对亚氏对问题的论述逻辑,认为《自然诸短篇》是对《论灵魂》的推进(逻辑论);(4)基于整体性、融合性视角,认为《自然诸短篇》与《论灵魂》所阐释的思想是相互支撑与加强(互惠论)。这些解读各有千秋,不仅对深入理解亚氏灵魂思想具有启发性的意义,而且也对诠释亚氏整体思想体系具有方法论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论灵魂》 《自然诸短篇》 关系
下载PDF
欧洲13世纪“介质中感觉种相”问题溯源
3
作者 晋世翔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5年第1期322-341,共20页
'介质中感觉种相(species sensibiles in medio)'问题是中世纪晚期经院哲学关于灵魂感觉活动的自然哲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澄清可感事物如何作用于感觉器官,以及感觉种相在介质和器官中的存在样态。这两个问题严格... '介质中感觉种相(species sensibiles in medio)'问题是中世纪晚期经院哲学关于灵魂感觉活动的自然哲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澄清可感事物如何作用于感觉器官,以及感觉种相在介质和器官中的存在样态。这两个问题严格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中开启的讨论灵魂感觉活动的方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索拉布吉和伯恩耶特围绕亚氏感觉理论所展开的争论,高水准地展示了该问题所包含的复杂性。因此,从亚氏感觉理论的当代哲学讨论出发,历史地追溯'介质中感觉种相'问题的古代、中世纪早期根源是准确理解十三世纪中期思想家关于该问题展开争论的思想史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中感觉种相 感觉活动 《论灵魂》 视觉意向
原文传递
阿奎那《〈论灵魂〉评注》中的感知理论研究
4
作者 许可 《伦理学术》 2022年第2期124-139,共16页
在《〈论灵魂〉评注》中,阿奎那不仅批判了早期古希腊“相似者被相似者认知”的原则,还通过提出“主动者使被动者相似于自身”与“被接受者按照接受者的样式被接受”两条认知原则,解决了在早期古希腊感知论中使人困扰的感知主体与感知... 在《〈论灵魂〉评注》中,阿奎那不仅批判了早期古希腊“相似者被相似者认知”的原则,还通过提出“主动者使被动者相似于自身”与“被接受者按照接受者的样式被接受”两条认知原则,解决了在早期古希腊感知论中使人困扰的感知主体与感知对象的同一性问题。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剖析早期古希腊“相似者被相似者认知”问题的灵魂论根源,在第二部分探寻阿奎那对于早期古希腊“相似者被相似者认知”原则的反驳理由,在第三部分阐释阿奎那“主动者使被动者相似于自身”与“被接受者按照接受者的样式被接受”两条认知原则的理论背景与融贯之法。总结而言,阿奎那既通过对早期古希腊“相似者被相似者认知”原则的反驳,又借由对自身形而上体系中“主动者使被动者相似于自身”与“被接受者按照接受者的样式被接受”两条认知原则的融贯,彰显了其感知论中独特的表象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奎那 《〈论灵魂〉评注》 感知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