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one” VS. “Lonely”:Eudora Welty's Idyllic View on Life inDeath of a Traveling Salesman
1
作者 刘现合 木拉提.吐尔别克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8期183-184,共2页
In Death of a Traveling Salesman,Eudora Welty's idyllic view on life in the countryside,her nostalgic feelings for the loss of the American Southern tradition,and her protest against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c... In Death of a Traveling Salesman,Eudora Welty's idyllic view on life in the countryside,her nostalgic feelings for the loss of the American Southern tradition,and her protest against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city life are demonstrated by compar ing the"alone"of the couple in the countryside and the"lonely"of R. J. Bowman as a traveling salesman in the 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DORA WELTY idyllic view INDUSTRIALIZATION Americ
下载PDF
Life and Death in the View of Nature:On Keats's Ode to a Nightingale and Tagore's Fruit-Gathering
2
作者 WANG Wei-na 《海外英语》 2018年第7期198-200,共3页
John Keats, a good observer and interpreter of Mother Nature, makes a life-time quest for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themeaning of life in his poems. Likewise, Tagore, a world-renowned Indian poet, is also a nature-wors... John Keats, a good observer and interpreter of Mother Nature, makes a life-time quest for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themeaning of life in his poems. Likewise, Tagore, a world-renowned Indian poet, is also a nature-worshiper and writes under thedeep influence of European Romanticism.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two poets' contemplationupon life and death in their view of nature, focusing on Ode to a Nightingale by Keats and Fruit-Gathering by Tagore, aiming tobetter understand the two great poet's poetics in a comparative dim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w of nature life death KEATS TAGORE
下载PDF
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生安宁疗护态度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3
作者 张婷婷 程怀志 +3 位作者 郭斌 宋佳玮 刘艳瑞 杨秋菊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安宁疗护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安宁疗护教育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某医科大学2152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单因素分析和二项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探索医学生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结...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安宁疗护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安宁疗护教育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某医科大学2152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单因素分析和二项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探索医学生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2152人的安宁疗护态度平均得分为(66.63±9.05)分。不同性别构成、年龄、健康状况、专业、年级、安宁疗护教育接受情况及是否独生子女、学过《医学伦理学》课程等医学生的安宁疗护态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专业、健康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和接受安宁疗护教育情况是医学生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性别、专业、健康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接受安宁疗护教育均是影响医学生安宁疗护态度的因素。鉴于此,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应并行推进安宁疗护事业发展,多举措引导医学生直视生命末期的尊严之痛,多维度强化安宁疗护分层次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安宁疗护 态度 生死观
下载PDF
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死亡书写
4
作者 周燕 胡作友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7-115,共9页
莫里森作品中对待死亡的态度反映了其对黑人群体精神上和生活上需求的关注,显示了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和生死观。结合作者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尝试就莫里森的几部代表性小说中频繁出现的死亡类型和意象进行分析,探究黑人如何完成对个... 莫里森作品中对待死亡的态度反映了其对黑人群体精神上和生活上需求的关注,显示了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和生死观。结合作者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尝试就莫里森的几部代表性小说中频繁出现的死亡类型和意象进行分析,探究黑人如何完成对个人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探索,从而更清楚地解悟莫里森如何借死亡的书写来再现黑人不堪回首的悲惨历史,重构黑人民族记忆,明晓莫里森主张多元文化融合的思想以及赋予死亡的意义和情感指向,以期为研究与莫里森有相似政治际遇和生活经历的其他美国少数族裔小说家的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死亡书写 死亡意象 生死观 多元文化
下载PDF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先秦儒家的死亡观与人性论
5
作者 杨欢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78-86,共9页
曾子有疾,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句因其深刻的现实意义而得以广泛流传。将其注解与曾子本人的品格相结合,可见曾子所代表的先秦儒家对死亡所持观念与人性论之间的微妙关系。儒家思想中存在着道德性的死亡观,且由于死亡的伦理意... 曾子有疾,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句因其深刻的现实意义而得以广泛流传。将其注解与曾子本人的品格相结合,可见曾子所代表的先秦儒家对死亡所持观念与人性论之间的微妙关系。儒家思想中存在着道德性的死亡观,且由于死亡的伦理意义及其对善恶判断的影响,使得儒者坚定自身德性。此外,死亡的存在影响了儒家人性论中的先验成分与现实的道德原则,产生善端并驱动善行,进而使将死之人能够遵循善道,发挥教化的伦理价值。这也成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伦理解释,体现了儒家以死立善、以言续道和以善为终的伦理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子 儒家 死亡观 人性论 生死
下载PDF
先唐时期枯槁概念的生命哲学内涵
6
作者 管宗昌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8-98,共11页
先唐时期的文献,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枯槁概念,有着丰富的生命哲学内涵。一般情况下,枯槁被用以展现生命的完结和死亡状态,这时的枯槁往往充满对生命逝去的哀婉。死中望生是枯槁的重要内涵,展现出对新生的向往、生命一体化等哲学理念,这... 先唐时期的文献,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枯槁概念,有着丰富的生命哲学内涵。一般情况下,枯槁被用以展现生命的完结和死亡状态,这时的枯槁往往充满对生命逝去的哀婉。死中望生是枯槁的重要内涵,展现出对新生的向往、生命一体化等哲学理念,这集中展现在枯杨生稊和空桑生人的神话传说中。《庄子》则赋予枯槁以具有鲜明道家特色的生命哲学内涵,在庄子笔下枯槁指喻虚寂,象征着保全天性和对生命本真的持守。在先唐另外一个政治话语系统中,枯槁则被视为灾异,呈现为生命的反常状态。这些都集中反映出古人对于生命的高度关注和丰富认知,也塑造出丰富的文学形态、认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唐 枯槁 生命哲学 死中望生 虚寂
下载PDF
《唐乾封二年(667)西州高昌县董真英随葬功德疏》再释——兼论天台宗在吐鲁番地区的传播
7
作者 沈奥 《吐鲁番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27-138,155,共13页
《唐乾封二年(667)西州高昌县董真英随葬功德疏》是吐鲁番出土的一件宗教性随葬文书,记述了董真英逝世的日期、身份、佛教信仰以及其患病期间所做的种种功德。整件文书分为朱书与墨书两部分,朱书部分体现了东汉时期盛行的“生死异路”观... 《唐乾封二年(667)西州高昌县董真英随葬功德疏》是吐鲁番出土的一件宗教性随葬文书,记述了董真英逝世的日期、身份、佛教信仰以及其患病期间所做的种种功德。整件文书分为朱书与墨书两部分,朱书部分体现了东汉时期盛行的“生死异路”观,其性质近似于镇墓文,起到镇墓及保佑生者的作用,墨书部分则罗列了董真英患病期间所做的功德。其中《法华经》等四部天台宗核心经典被连续记载在功德疏上,形成了一个带有天台宗教义思想的佛经体系,反映了天台宗教义思想在西州僧侣间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文书 功德 疏天台宗 生死观
下载PDF
社会文化背景下史诗的英雄观与生死观——以《吉尔伽美什》和《伊利亚特》为例
8
作者 奚文漪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吉尔伽美什》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英雄史诗,诞生于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下,讲述了国王吉尔伽美什与好友恩奇都一同斩杀恶兽保卫家园,并在恩奇都受惩罚死去后历经艰难险阻寻求永生的故事。《伊利亚特》据传是盲诗人荷马所著著名史诗,诞... 《吉尔伽美什》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英雄史诗,诞生于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下,讲述了国王吉尔伽美什与好友恩奇都一同斩杀恶兽保卫家园,并在恩奇都受惩罚死去后历经艰难险阻寻求永生的故事。《伊利亚特》据传是盲诗人荷马所著著名史诗,诞生于爱琴海流域古希腊文明下,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第十年,英雄阿基琉斯因女俘被主帅阿伽门农所抢愤怒退出战役,又在挚友帕特罗克洛斯战死后重归战场复仇,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吉尔伽美什》和《伊利亚特》都是世界历史上杰出的史诗作品,而两位主人公又具有极为相似的出生和经历。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分别分析两部史诗中体现出的英雄观——何谓英雄和生死观——如何面对必然的死亡,进而分析它们各自的诞生背景和所属社会文化的差异,并最终在比较中探寻不同社会文化塑造英雄和对待生死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伽美什》 《伊利亚特》 英雄观 生死观 社会文化差异
下载PDF
《吉尔伽美什》与《荷马史诗》生死观比较——从主人公与亡魂对谈出发
9
作者 姜子瑜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81-184,共4页
《吉尔伽美什》与《荷马史诗》与亡魂对谈的情节皆展现出原始时期先民们对于彼岸世界的想象和对生命的思考。面对死亡,《吉尔伽美什》中通过恩奇都的亡魂,讲述了彼岸世界的情形,表现出对于死亡的惶恐。而《荷马史诗》中通过奥德修斯与... 《吉尔伽美什》与《荷马史诗》与亡魂对谈的情节皆展现出原始时期先民们对于彼岸世界的想象和对生命的思考。面对死亡,《吉尔伽美什》中通过恩奇都的亡魂,讲述了彼岸世界的情形,表现出对于死亡的惶恐。而《荷马史诗》中通过奥德修斯与诸多亡魂的对谈,表现出古希腊人对于生命价值的重视和对死亡的坦然。面对生命,《吉尔伽美什》通过认知与探索得出死亡的必然性。而《荷马史诗》认为个体价值的彰显是达到永恒的方式,英雄们都在践行这一观念。总的来说,《吉尔伽美什》中的生死观表现出对于生与死对立同体的思考,是人与自然初步分离时期朦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荷马史诗》中的生死观则表现出古希腊人更为强烈的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伽美什》 《荷马史诗》 生死观 亡魂对谈
下载PDF
中国传统死刑观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晓敏 张文韬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3年第6期29-45,共17页
在中国传统死刑的制度、思想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文化背后,存在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基础。中国传统死刑观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予以把握:法律观、治理观、亲伦观以及自然观。对中国传统死刑观的考察... 在中国传统死刑的制度、思想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文化背后,存在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基础。中国传统死刑观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予以把握:法律观、治理观、亲伦观以及自然观。对中国传统死刑观的考察,既有助于推进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又有助于在传统的观照下开展对现实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死刑 死刑观 法律文化
下载PDF
高职学生生死观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梁小花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生死观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生死观问卷和SCL-90量表对3380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死观总分差异显著,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理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不同年级学生的SCL-90总分差异...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生死观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生死观问卷和SCL-90量表对3380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死观总分差异显著,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理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不同年级学生的SCL-90总分差异显著;高职学生的生死观总分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生命意义、生命经验等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影响,共同解释了心理健康变异的68.8%。结论:高职学生的生死观能够正向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生死观 心理健康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论建党先驱生死观与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
12
作者 李斌 文晓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0-26,共7页
百年前先驱们缔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革命,并在革命实践中不惧生死、直面死亡,在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生死观念。建党先驱生死观与建党精神在主体交融性、延续性和实践性上具有一致性。建党先驱... 百年前先驱们缔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革命,并在革命实践中不惧生死、直面死亡,在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生死观念。建党先驱生死观与建党精神在主体交融性、延续性和实践性上具有一致性。建党先驱生死观所体现的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价值追求、精神气概和政治品格,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同时,建党先驱生死观与建党精神也具有价值共同性,都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有利于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有利于锻造走在时代前列的坚强政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先驱 生死观 建党精神
下载PDF
浅析庄子的生死观
13
作者 张迪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7期153-156,共4页
庄子生活在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战国时期,个人的安危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对于当时百姓的遭遇,庄子抱有极大的同情,也对当时那种极端恶劣的社会环境感到完全的失望。这引发了他对于个人生死存亡更加深入的思考。在庄... 庄子生活在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战国时期,个人的安危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对于当时百姓的遭遇,庄子抱有极大的同情,也对当时那种极端恶劣的社会环境感到完全的失望。这引发了他对于个人生死存亡更加深入的思考。在庄子看来,生死的本质不过是一种自然造化的必然过程,生死是一个由道产生、最后回归大道的循环反复的过程。以道观之,物无差别,生死齐同。所以,对待生死应该保持一种恬静自然的平常心态,最后达到乐生乐死、超越生死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死观 以道观之 气化
下载PDF
伊壁鸠鲁的生死观及其当代启示
14
作者 李亚轩 苏振兴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3期320-324,共5页
伊壁鸠鲁的生死观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古希腊自然主义的原子论和感觉主义的认识论。他主张人要坦然面对死亡,通过解释死亡的真实含义,将死亡与感觉的痛苦相分离,破除人对死亡的恐惧之情。他主张人要用理性思维面对欲望,要追求快乐生活。他... 伊壁鸠鲁的生死观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古希腊自然主义的原子论和感觉主义的认识论。他主张人要坦然面对死亡,通过解释死亡的真实含义,将死亡与感觉的痛苦相分离,破除人对死亡的恐惧之情。他主张人要用理性思维面对欲望,要追求快乐生活。他的生死观有助于人们理性对待生死,缓解死亡焦虑,使人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正确地甄别欲望与需求,有助于个体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壁鸠鲁 生死观 理性 快乐 欲望
下载PDF
探析《红楼梦》人物设置背后的死亡意识
15
作者 何姝婧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6-69,共4页
《红楼梦》书写了纷繁多元的死亡意象和死亡焦虑下的人生在世,将世人百态和他们的命运轨迹呈现出来,映射出多元的生死观,体现出对生命终极问题的追问与关怀。死亡焦虑是《红楼梦》人物行为的深层动因。探究人物设置背后的死亡意识,有助... 《红楼梦》书写了纷繁多元的死亡意象和死亡焦虑下的人生在世,将世人百态和他们的命运轨迹呈现出来,映射出多元的生死观,体现出对生命终极问题的追问与关怀。死亡焦虑是《红楼梦》人物行为的深层动因。探究人物设置背后的死亡意识,有助于全面把握《红楼梦》的审美特征与思想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死亡焦虑 生死观 人物设定
下载PDF
“出生入死”:庄子的生死观及其生命伦理学意义
16
作者 李红文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6-9,共4页
庄子对生命与生死的认知和思考,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命世界。庄子以一种“出生入死”的方式来思考生命,建立了完整而系统的生死观,包括生死物化观、生死命定观、生死一体观、生死... 庄子对生命与生死的认知和思考,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命世界。庄子以一种“出生入死”的方式来思考生命,建立了完整而系统的生死观,包括生死物化观、生死命定观、生死一体观、生死俱善观、生死顺化观及生死通达观六个方面。他的生死观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个层次展现出清晰的逻辑思辨力量。庄子的生死观对于建构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坚持生命伦理的终极关怀,以“道法自然”的方式来看待生老病死与养生之道,从而超越西方狭隘的生物医学伦理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死观 生命伦理学 出生入死
下载PDF
从“老子之死”看庄子对老子生死观的批驳
17
作者 张书豪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82-186,共5页
《老子》和《庄子》虽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但是二者的哲学观念却并不一致,甚至《庄子》书中对老子的部分观念亦存有批判,在《养生主》一文中能直观地感受到老、庄二人在生死观念上观点的巨大差异。在此篇章中庄子较为尖锐地否定了... 《老子》和《庄子》虽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但是二者的哲学观念却并不一致,甚至《庄子》书中对老子的部分观念亦存有批判,在《养生主》一文中能直观地感受到老、庄二人在生死观念上观点的巨大差异。在此篇章中庄子较为尖锐地否定了老子“至人”的身份。本文旨在对《养生主》篇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对此篇中“至人”和“其人”的辨析进一步说明《庄子》一书对《老子》生死观的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养生主》 《老子》 生死观
下载PDF
何以“等死”:关于上海地区养老机构日常化进程的反思
18
作者 沈燕 《上海城市管理》 2023年第6期33-43,共11页
绝大多数老人认为入住养老机构就是“等死”,这一“常识”与养老机构的日常化进程相关。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再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的养老机构与孤老、救济、改造有着深刻关联,甚至一度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而从改革开放到现在... 绝大多数老人认为入住养老机构就是“等死”,这一“常识”与养老机构的日常化进程相关。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再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的养老机构与孤老、救济、改造有着深刻关联,甚至一度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而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社区养老服务得到大力发展,而绝大部分养老机构优先收容的仍是孤寡、失能老人,这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机构养老的刻板印象。如何将养老机构真正“日常化”为可见、可感、可用的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是解决老年人消极养老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死” 养老机构 日常化 消极养老观
下载PDF
从具身认知的视角探寻生命健康教育的内涵
19
作者 周鹏生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9-104,共6页
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开展生命健康教育需要对生死内涵进行重新解读,生命健康教育的实践离不开对身体价值的探索,多学科生命健康教育课堂和意识谱理论等对具身性生命教育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生命健康教育的具身实践需要对活在当下进行... 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开展生命健康教育需要对生死内涵进行重新解读,生命健康教育的实践离不开对身体价值的探索,多学科生命健康教育课堂和意识谱理论等对具身性生命教育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生命健康教育的具身实践需要对活在当下进行深层理解,采用休克疗法以令幡然醒悟、亲历或目睹生活事件带来震撼、对反映时间延续事物亲身感知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生命健康教育 生死观
下载PDF
儒学复兴运动视域下儒家生死观更新的两种路向——以韩愈、李翱、周敦颐的生死观为中心
20
作者 盛宁 《哲学分析》 2023年第6期76-87,191,192,共14页
近世儒学复兴运动之后,儒家对生死议题的探讨带有重新发现的意味,这既是对儒学内部主动回避这一问题的反弹,也是出于响应佛、道挑战以捍卫中华文化本根精神的价值自觉。在这个过程中,可区分出三个阶段,即关切—直面—超越。其中,关切阶... 近世儒学复兴运动之后,儒家对生死议题的探讨带有重新发现的意味,这既是对儒学内部主动回避这一问题的反弹,也是出于响应佛、道挑战以捍卫中华文化本根精神的价值自觉。在这个过程中,可区分出三个阶段,即关切—直面—超越。其中,关切阶段,从理学自身的建构脉络来看,主要以韩愈、李翱、周敦颐三人为代表。他们如何转变态度进行思考、响应生死议题的内在逻辑、更新传统儒学生死观,展示出在近世儒学复兴中,其应对佛教挑战过程中的角色意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观 韩愈 李翱 周敦颐 儒学复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