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头不同叶片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特征及打顶对根的影响
1
作者 毛柳英 陈灵丽 +5 位作者 田梅 马青 周晓春 马丽娜 崔光红 曹俊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1-6,35,共7页
目的基于乌头传统栽培中打顶的生产工艺,对乌头不同位置叶片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打顶前后根进行质量及成分比较,以明确乌头叶片中化学成分的分布,为打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以乙腈-0.1%甲酸水为... 目的基于乌头传统栽培中打顶的生产工艺,对乌头不同位置叶片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打顶前后根进行质量及成分比较,以明确乌头叶片中化学成分的分布,为打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柱温45℃,流速0.4 ml/min,对乌头顶叶、不同部位的叶片(前6片叶)、打顶前后根部样品中二萜生物碱类成分进行检测,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打顶工艺对乌头的影响。结果顶叶中分布着含量与数量极其丰富的二萜生物碱类成分,在顶叶检测出60种化学成分,其中25个为顶叶中的特异性成分,特异性成分类型为单酯型、双酯型及三酯型二萜生物碱。与顶叶比较,相对成熟的叶片(第1~6片)二萜生物碱类成分的个数明显降低,且不同类型化合物降低的程度依次为三酯型≈双酯型>单脂型>醇胺型,即双酯型及三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在成熟叶片中迅速降低。对乌头进行打顶处理后,根的产量增长10%/个,多元统计分析表明打顶前后地下根中存在Songorine、7-deoxylycoctonine、Fuziline、chasmanine、14-acetyltalatizamine、10-OH-mesaconitine、mesaconitine等主要差异成分。结论乌头顶叶中存在大量且特异的二萜生物碱类成分,打顶工艺对不同部位二萜生物碱的分布有影响且对乌头的增产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顶叶 二萜生物碱 打顶工艺
下载PDF
乌头根际土壤钩状木霉菌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研究
2
作者 刘然 黄利 +3 位作者 刘梦丹 唐毓隆 郭大乐 王光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6-1191,共6页
目的研究乌头根际土壤真菌钩状木霉菌Trichoderma hamatum JKT-28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基于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策略,用真菌2号培养基进行液体发酵获得钩状木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后,采用硅胶柱、动态轴向压缩柱、半... 目的研究乌头根际土壤真菌钩状木霉菌Trichoderma hamatum JKT-28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基于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策略,用真菌2号培养基进行液体发酵获得钩状木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后,采用硅胶柱、动态轴向压缩柱、半制备液相、重结晶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acetyl-3-hydroxy-6-methy-pyran-2-one(1)、3-methyl-4-phenyl-2(5 H)-furanone(2)、6-pentyl-α-pyrone(3)、volemolide(4)、lignoren(5)、enniatin A1(6)、wickerols A(7)、demethylincisterol A3(8)、(22 E)-5a,8a-epidioxyergosta-6,22-dien-3b-ol(9)、daidzein(10)、cyclo(L)-Pro-(L)-Phe(11)、Cyclo(D)-Pro-(D)-Ile(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钩状木霉菌中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木霉属真菌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状木霉菌 次生代谢产物 乌头 根际土壤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体外实验探讨附子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武博文 颜培宇 武密山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523-1536,共14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细胞实验探究附子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Uniprot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等,获得...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细胞实验探究附子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Uniprot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等,获得附子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血管痉挛相应疾病靶点,并将其作用靶点与获得的疾病靶点的交集作为潜在靶点;利用String平台,对潜在靶点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网络;采用R语言软件包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然后使用Cytoscape软件分析其网络拓扑结构,筛选其核心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在此基础上,通过MTT法检测附子活性成分对血管紧张素Ⅱ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的机制。结果附子治疗血管痉挛的主要潜在活性成分有15个;药物—疾病核心靶点有27个;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有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钙信号通路、刺激神经组织的中的交互、鞘脂类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松弛素信号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等;关键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次乌头碱、谷甾醇结合具有稳定构象。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附子活性成分次乌头碱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有关。结论附子多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核受体亚家族3 C群成员1、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一氧化氮合酶3等靶点治疗血管痉挛,为附子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血管痉挛 细胞增殖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紧张素II
下载PDF
FUZITINE_z A NEW APORPHINE ALKALOID FROM FU ZI (ACONITUM CARMICHEALI DEBX) 被引量:1
4
作者 Hai sheng CKEN, Gong Yu HAN, Ming Zhu LIU and Hua Qing LIANG School of Pharmacy, Second Mititary Medical. Universl ty, Shanghal 200433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10期787-788,共2页
A new aporphine alkaloid, named fuzitine, was isolated from the tuber of Aconitum carmicheali Debx, and its chemical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analysis and chemical reaction.
关键词 Rev FUZITINE_z A NEW APORPHINE ALKALOID FROM FU ZI ACONITUM CARMICHEALI debx
下载PDF
Profiling the Change of Key Chemical Ingredients in Combination of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and 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 by UPLC-QTOF/MS with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5
作者 Wang Chao Wang Yuguang Gao Yue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8年第3期48-55,共8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 based chemical profiling approach to rapidly evaluate chemical diversity after co...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 based chemical profiling approach to rapidly evaluate chemical diversity after codecocting of the combination of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wu-tou in Chinese, WT) and Bletilla striata(Thunb.) Reichb.f.(bai-ji in Chinese, BJ) incompatible pair. Two different kinds of decoctions, namely WT-BJ mixed decoction: mixed water extract of each individual herbs, and WT-BJ co-decoction: water extract of mixed two constituent herbs, were prepared. Batches of these two kinds of decoction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UPLC-QTOF/MS analysis, the datasets of tR-m/z pairs, ion intensities and sample codes were processed with supervised 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 to holistically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decoction samples. Once a clear classification trend was found in score plot, extende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generate S-plot, in which the variables(tR-m/z pair) contributing most to the difference were clearly depicted as points at the two ends of "S", and the components that correlate to these ions were regarded as the most changed components during co-decocting of the incompatible pair. The identities of the changed components can be identified by comparing the retention times and mass spectra with those of reference compounds and/or tentatively assigned by matching empirical molecular formulae with those of the known compounds published in the literatures. Using the proposed approach, global chem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mixed decoction and co-decoction, and hypaconitine, mesaconitine, deoxyaconitine, aconitine, 10-OH-mesaconitine, 10-OH-aconitine and deoxyhypaconitine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ost changed toxic componen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WT-BJ incompatible pair during co-decoct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newly established approach could be used to practically reveal the possible toxic components changed/increased of the herbal combination taboos, e.g. the Eighteen Incompatible Medications(Shi Ba Fa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ghteen INCOMPATIBLE MEDICATIONS (Shi Ba Fan) UPLC-QTOF/MS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Wutou) 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Baiji) Complex sample PROFIL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下载PDF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乌头生长及黑顺片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李旦旦 邱浩 +3 位作者 崔浪军 张国彦 王国栋 强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7-183,共7页
附子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之一。近年来,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已成为提高种植附子产量的常规手段。但不同施肥模式下产出的附子及加工产品黑顺片的质量是否符合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的规定尚不清楚,因此筛选科学... 附子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之一。近年来,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已成为提高种植附子产量的常规手段。但不同施肥模式下产出的附子及加工产品黑顺片的质量是否符合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的规定尚不清楚,因此筛选科学的氮磷钾配施方案对附子产业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陕西省城固县开展大田试验,通过对13种不同施肥处理下附子产量、加工产品黑顺片的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及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分析,筛选科学的氮磷钾配施方案。结果表明,不同比例氮磷钾复合肥可以对附子产量及质量、黑顺片质量等影响不同,处理13(施用量N 450 kg/hm~2、P_(2)O_(5)84.375 kg/hm~2、K_(2)O 56.25 kg/hm~2)的附子双酯型生物碱和总生物碱含量较高,但是加工产品黑顺片的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的含量均不符合新《中国药典》要求,处理5(施用量N 450 kg/hm~2、P_(2)O_(5)168.750 kg/hm~2、K_(2)O 112.50 kg/hm~2)的附子产量和生物碱含量有所增加,但是经济效益一般,相比之下,处理6(施用量为N 450 kg/hm~2、P_(2)O_(5)253.130 kg/hm~2、K_(2)O 112.50 kg/hm~2)的经济效益高,加工的黑顺片符合新《中国药典》要求,同时不危害当地生态环境,最值得推广,且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出附子的产量、附子的生物碱和黑顺片灰分是决定附子综合品质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品质 氮磷钾配比 经济效益 黑顺片
下载PDF
乌头内生细菌JY-3-1R的鉴定及其生防和促生能力研究
7
作者 邹兰 王茜 +2 位作者 李慕仪 叶坤浩 黄晶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6-255,共10页
分离筛选具生防和促生潜力的乌头内生细菌,为乌头土传病害防治提供优质微生物菌种。采用纯培养法从健康乌头分离内生细菌,对峙试验检测菌株拮抗病原菌能力,多位点持家基因序列鉴定菌株分类地位,平板法检测菌株产酶和铁载体能力,比色法... 分离筛选具生防和促生潜力的乌头内生细菌,为乌头土传病害防治提供优质微生物菌种。采用纯培养法从健康乌头分离内生细菌,对峙试验检测菌株拮抗病原菌能力,多位点持家基因序列鉴定菌株分类地位,平板法检测菌株产酶和铁载体能力,比色法检测菌株产IAA能力,大田试验检测菌株对乌头生长的影响和白绢病的生防潜力。从111株乌头内生细菌中筛选到1株对白绢病和根腐病病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JY-3-1R,该菌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JY-3-1R无细胞发酵滤液对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抑制率达100%。该菌具产IAA、铁载体、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葡聚糖酶的能力,同时包含合成伊枯草菌素、丰原素、表面活性素、芽孢菌霉素、杆菌溶素、杆菌烯和大环内酯的功能基因。大田条件下,JY-3-1R接种降低乌头白绢病发病率高达40%,生防效率为61.53%-84.61%,生防能力持续30 d,同时植株茎、主根和子根干重分别提高了34.34%、82.59%和56.08%。JY-3-1R兼具生防和促生能力,具有开发作为乌头生物肥料和生防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生防 促生 白绢病 乌头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DESI-MSI法实时监测附子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多效唑变化
8
作者 侯寓森 裴照卿 +1 位作者 徐彬杰 唐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03-2608,共6页
目的建立UPLC-Q-TOF-MS、DESI-MSI法实时监测附子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多效唑的变化,考察DESI-MSI法在分析多效唑过程中的优势。方法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48批附子经QuEChERS提取后,采用UPLC-Q-TOF-MS和DESI-MSI法进行多效唑检测。DESI-MS... 目的建立UPLC-Q-TOF-MS、DESI-MSI法实时监测附子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多效唑的变化,考察DESI-MSI法在分析多效唑过程中的优势。方法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48批附子经QuEChERS提取后,采用UPLC-Q-TOF-MS和DESI-MSI法进行多效唑检测。DESI-MSI法技术参数为以90%甲醇-甲酸(1000∶0.5)为喷雾溶剂,体积流量2μL/min;扫描范围100~600 Da;空间分辨率120μm;锥孔电压80 V;喷雾器(N_(2))压力0.45 MPa;毛细管电压4.5 kV;离子源温度150℃;正离子扫描样本。结果种植附子的土壤中均含有多效唑,地上、地下部分分别发现有6、9批附子含有多效唑,DESI-MSI和UPLC-Q-TOF-MS法均能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同时,DESI-MSI法所用流动相体积和测试时间要明显少于UPLC-Q-TOF-MS法,并能对相对含量进行直观呈现。结论附子在种植过程中存在喷施多效唑的可能。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结合DESI-MSI和UPLC-Q-TOF-MS技术快速检测附子不同部位多效唑的方法,为附子生长过程中多效唑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多效唑 实时监测 DESI-MSI UPLC-Q-TOF-MS
下载PDF
川乌配伍地榆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彬焰 陈桃香 +4 位作者 何席呈 胡家震 唐娟 熊厚溪 胡成刚 《贵州科学》 2023年第5期39-42,共4页
目的:研究贵州黔东南苗族民间川乌配伍地榆验方的减毒作用,揭示川乌配伍减毒作用机制,为指导安全有效使用乌头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目测概率单位法计算川乌及其与地榆配伍小鼠的LD_(50)值。结果:川乌配伍地榆药液在4 h和24 h内的LD_(... 目的:研究贵州黔东南苗族民间川乌配伍地榆验方的减毒作用,揭示川乌配伍减毒作用机制,为指导安全有效使用乌头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目测概率单位法计算川乌及其与地榆配伍小鼠的LD_(50)值。结果:川乌配伍地榆药液在4 h和24 h内的LD_(50)值分别为1.2863 g/kg、0.9967 g/kg,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9398~1.7605 g/kg和0.7897~1.2581 g/kg;生川乌药液在4 h和24 h内的LD_(50)值分别为0.5561 g/kg、0.5175 g/kg,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4529~0.6827 g/kg和0.3672~0.7294 g/kg。单味川乌的毒性大于川乌配伍地榆的毒性。结论:川乌配伍地榆有显著的减毒作用。本研究内容为后续深入川乌与地榆配伍的药效学研究提供了实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乌 地榆 配伍减毒 苗医药
下载PDF
生附片与炮天雄煎煮过程中生物碱溶出行为研究
10
作者 陈丽华 朱文佳 +2 位作者 王萍 吕志豪 吴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I0011,共5页
目的 探讨生附片和炮天雄在不同时间煎煮过程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 C_(18)(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流动相C为乙腈-四氢呋喃混合溶液,体积比为25∶15,流动相D为0.1 mol·L^(-1)... 目的 探讨生附片和炮天雄在不同时间煎煮过程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 C_(18)(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流动相C为乙腈-四氢呋喃混合溶液,体积比为25∶15,流动相D为0.1 mol·L^(-1)醋酸铵溶液(每100 mL加0.05 mL冰醋酸),梯度洗脱,检测6种单、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采用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 两种药材中双酯型生物碱均在2 h内分解完全,生附片与炮天雄残渣中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呈递减趋势。生附片可检测出3种单酯型生物碱与2种双酯型生物碱,炮天雄可检测出2种单酯型生物碱与1种双酯型生物碱,生附片中双酯型生物碱显著高于炮天雄水煎液。经过24 h煎煮,生附片与炮天雄粉末总生物碱溶出率分别为44.38%和52.24%。结论 附子与炮天雄煎煮后均能降低有毒成分含量,最佳煎煮时间为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附片 炮天雄 残渣 溶出行为 酯型生物碱 总生物碱
下载PDF
四川江油生附子强心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0
11
作者 徐暾海 赵洪峰 +4 位作者 徐雅娟 谢生旭 司云珊 韩冬 徐东铭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64-966,共3页
目的研究生附子AconitumcarmichaeliDebx.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用水提取,色谱分离纯化,通过各种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水溶性部分分得强心作用成分——附子苷,从乙醚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种已知的二萜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尿... 目的研究生附子AconitumcarmichaeliDebx.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用水提取,色谱分离纯化,通过各种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水溶性部分分得强心作用成分——附子苷,从乙醚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种已知的二萜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尿嘧啶、苯甲酰中乌头原碱、附子灵和次乌头碱。结论附子苷为一新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附子 附子苷 强心作用
下载PDF
生、制乌头总生物碱对心脏功能及其毒性的比较 被引量:20
12
作者 孟甄 丁怡 +5 位作者 鲁静 赵玉男 张聿梅 陶佳林 程杰 杜力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01-804,共4页
目的 比较生、制乌头总生物碱对离体大鼠心脏收缩功能及对小鼠心率和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制备大鼠离体心脏 ,恒温灌注不同浓度药物 ,观察心脏收缩幅度和心率 ;小鼠经戊巴比妥麻醉后 ,尾静脉给予不同浓度药物 ,记录脑膜血流量和心率变... 目的 比较生、制乌头总生物碱对离体大鼠心脏收缩功能及对小鼠心率和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制备大鼠离体心脏 ,恒温灌注不同浓度药物 ,观察心脏收缩幅度和心率 ;小鼠经戊巴比妥麻醉后 ,尾静脉给予不同浓度药物 ,记录脑膜血流量和心率变化。结果 生、制乌头生物碱都能增加离体心脏的收缩幅度 ,加快心率 ,制乌头总生物碱的效强不如生乌头 ,但毒性较小 ;制乌头生物碱 8mg·kg-1、10min时使小鼠心率和脑血流出现明显下降 ,生乌头生物碱则在 4mg·kg-1、5min使之下降直至接近零。结论 从离体心脏和整体动物两个方面 ,证明生乌头经过炮制后 ,虽然效强有所下降 ,但对心脏的毒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生物碱 心脏
下载PDF
四川江油附子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卫东 韩公羽 梁华清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670-673,共4页
从四川江油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中分得六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证明,化合物V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其余为已知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Ⅰ),华北乌头碱(Ⅱ),黄草乌头碱(Ⅲ),尼奥... 从四川江油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中分得六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证明,化合物V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其余为已知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Ⅰ),华北乌头碱(Ⅱ),黄草乌头碱(Ⅲ),尼奥灵(Ⅳ),附子亭(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鸟头碱 生物碱 分析
下载PDF
四川江油附子生物碱和新的强心成分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韩公羽 梁华清 +5 位作者 张卫东 陈海生 王洁之 廖耀中 刘明珠 沈企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0-34,共5页
从四川江油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生附片中分离出海帕乌头碱(hype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美沙乌头碱(mesaconitine)、尼奥灵(neoline)、卡拉可林(karakoline)、北乌碱(beiwutine)、附子灵(fuziline)、江油乌头碱(j... 从四川江油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生附片中分离出海帕乌头碱(hype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美沙乌头碱(mesaconitine)、尼奥灵(neoline)、卡拉可林(karakoline)、北乌碱(beiwutine)、附子灵(fuziline)、江油乌头碱(jiangyouaconit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附子亭(fuzitine)、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宋果灵盐酸盐(songoring.HCl)和尿嘧啶(uracil)。其中新江油乌头碱和附子亭为新化合物;去氧乌头碱、北乌碱、宋果灵盐酸盐和尿嘧啶为本植物中首次发现。尿嘧啶对蟾蜍离体心脏具有明显的加强心肌收缩作用,作用随剂量增加与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且不影响心率,认为是一种新型的强心成分,为首次发现。本文对附子的强心、止痛及抗炎的活性及其开发新药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生物碱 尿嘧啶 强心 止痛 抗炎
下载PDF
江油附子中新阿朴啡生物碱附子亭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海生 韩公羽 +1 位作者 刘明珠 梁华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7-168,共2页
从四川江油产附子(毛莨科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中获得一种新的阿朴啡生物碱,命名为附子亭(Fuzitine)。经化学和波谱鉴定,确定其结构。系首次从附子中分离获得。
关键词 附子 阿朴啡类 附子亭 鉴定 分离
下载PDF
附子抗心律失常有效组分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张梅 张艺 +3 位作者 陈海红 孟宪丽 赵剑 凌辉伦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3-197,共5页
附子正丁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及水提物均对氯仿所致小鼠室颤有预防作用。
关键词 附子 心律失常 组分研究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盐胁迫对獐毛叶绿素和有机溶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5
17
作者 刘志华 时丽冉 +1 位作者 白丽荣 赵可夫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5-172,共8页
用含0-200mmol/L浓度NaCl的Hoagland培养液处理獐毛幼苗,处理14d后测定一些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獐毛的生长受NaCl抑制的程度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大。叶绿素a和b含量均随着盐度增大而逐渐升高,而Chla/Chlb比值呈下降趋势。獐毛体内有机溶质... 用含0-200mmol/L浓度NaCl的Hoagland培养液处理獐毛幼苗,处理14d后测定一些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獐毛的生长受NaCl抑制的程度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大。叶绿素a和b含量均随着盐度增大而逐渐升高,而Chla/Chlb比值呈下降趋势。獐毛体内有机溶质、氨基酸、有机酸和可溶性糖等含量随盐度增加而明显增大。另外,獐毛的有机物干重所占总干重的比例增大,同时渗透势降低。这些结果表明,獐毛能够对盐渍环境做出必要的响应,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耐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獐毛 NACL 生长 叶绿素 有机溶质
下载PDF
中坝鹅掌叶附子中的生物碱成分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洪超 王宪楷 +1 位作者 赵同芳 廖循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4-325,340,共3页
从中坝鹅掌叶附子 (AconitumcarmichaeliDebx )的块根中分离得到 6个二萜生物碱 ,根据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 :songoramine (1)、次乌头碱 (hypaconitine,2 )、karaka nine (3)、宋果灵 (songorine ,4)、尼奥宁 (neoline,5 )、附子灵 (fuzl... 从中坝鹅掌叶附子 (AconitumcarmichaeliDebx )的块根中分离得到 6个二萜生物碱 ,根据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 :songoramine (1)、次乌头碱 (hypaconitine,2 )、karaka nine (3)、宋果灵 (songorine ,4)、尼奥宁 (neoline,5 )、附子灵 (fuzline,6 )。其中化合物 3为首次从该植物的块根中分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坝鹅掌叶附子 生物碱 毛莨科 二萜生物碱 结构鉴定
下载PDF
附子多糖FI的分离纯化及部分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阮期平 高长健 +1 位作者 李华隆 周立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6-49,共4页
白附片经热水抽提、Sevag法脱蛋白、乙醇沉淀、DEAE- C32柱层析分离 ,再通过 Sephadex G- 2 0 0柱层析进一步纯化 ,得到一种纯白色粉末状多糖 ,糖含量为 97% ,平均分子量为 2 .6× 10 5,熔点为 2 70℃。经完全酸水解、薄层层析、红... 白附片经热水抽提、Sevag法脱蛋白、乙醇沉淀、DEAE- C32柱层析分离 ,再通过 Sephadex G- 2 0 0柱层析进一步纯化 ,得到一种纯白色粉末状多糖 ,糖含量为 97% ,平均分子量为 2 .6× 10 5,熔点为 2 70℃。经完全酸水解、薄层层析、红外光谱分析 ,证明为葡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中性多糖 分离 纯化 理化性质
下载PDF
乌头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1
20
作者 关文灵 王黎 郑思乡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1-563,共3页
目的 建立乌头高效再生系统 ,短期内获得大量优质种苗。方法 以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 ,在添加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培养。结果 培养基 MS+BA1.0 m g/ L+KT0 .5 mg/ L+NAA0 .2 mg/ L 最适合于乌头叶片不定芽的分化 ;培养基 MS+BA1.5 m... 目的 建立乌头高效再生系统 ,短期内获得大量优质种苗。方法 以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 ,在添加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培养。结果 培养基 MS+BA1.0 m g/ L+KT0 .5 mg/ L+NAA0 .2 mg/ L 最适合于乌头叶片不定芽的分化 ;培养基 MS+BA1.5 mg/ L+NAA0 .1mg/ L 有利于芽的增殖 ;培养基 MS+BA0 .5 mg/ L+NAA0 .1m g/ L有利于芽的伸长 ;不加激素的 1/ 2 MS培养基有利于根的诱导。结论 采用组织培养方式可进行乌头的快速繁殖 ,使乌头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植株再生体系 组织培养 培养基 种苗 快速繁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