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9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onic liquid-assisted preparation of hydroxyapatite and its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decarboxylation of itaconic acid
1
作者 Shutong Pang Hualiang An +1 位作者 Xinqiang Zhao Yanji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The synthesis of methacrylic acid from biomass-derived itaconic acid is a green route,for it can get rid of the dependence on fossil resource.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n this route such as use of a preciousmetal... The synthesis of methacrylic acid from biomass-derived itaconic acid is a green route,for it can get rid of the dependence on fossil resource.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n this route such as use of a preciousmetal catalyst and a corrosive homogeneous alkali,we prepared a series of hydroxyapatite catalysts by an ionic liquid-assisted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evaluated their catalytic performa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onic liquid[Bmim]BF_(4) can affect the crystal growth of hydroxyapatite,provide fluoride ion for fluorination of hydroxyapatite,and adjust the surface acidity and basicity,morphology,textural properties,crystallinity,and composition of hydroxyapatite.The[Bmim]BF4 dosage and hydrothermal temperature can affect the fluoride ion concentration in the hydrothermal system,thus changing the degree of fluoridation of hydroxyapatite.High fluoride-ion concentration can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CaF_(2) and thus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hydroxyapatite.The hydrothermal time mainly affects the growth of hydroxyapatite crystals on the c axis,leading to differ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The suitable condi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fluoridized hydroxyapatite are as follows:a mass ratio of[Bmim]BF4 to calcium salt=0.2:1,a hydrothermal time of 12 h,and a hydrothermal temperature of 130℃.A maximal methacrylic acid yield of 54.7%was obtained using the fluoridized hydroxyapatite under relatively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250℃ and 2 MPa of N_(2))in the absence of a precious-metal catalyst and a corrosive homogeneous alka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ic liquid HYDROXYAPATITE Itaconic acid Methacrylic decarboxylation reaction
下载PDF
Electrolyte dependence for the electrochemical decarboxylation of medium-chain fatty acids (n-octanoic acid) into fuel on Pt electrode
2
作者 Zhenmin Zhang Dezhang Ren +5 位作者 Dian Zhang Tiantian Hu Congyuan Zeng Nengneng Xu Zhibao Huo Jinli Qiao 《Materials Reports(Energy)》 EI 2024年第2期64-70,共7页
The deoxygenation of organic acids, important biomass feedstocks and derivatives, to synthesize hydrocarbon products under mild electrochemical conditions, holds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carbon-neu... The deoxygenation of organic acids, important biomass feedstocks and derivatives, to synthesize hydrocarbon products under mild electrochemical conditions, holds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carbon-neutral biofuels. There is still limited research 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electrochemical decarboxylation reaction of medium-chain fatty acids. In this study, n-octanoic acid (OA) was chosen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to investigate the electrochemical decarboxylation behavior of OA on a platinum electrode, focusing o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alkali metal cations (Li^(+), Na^(+), K^(+)), common anions (SO^(4)^(2−), Cl^(−)), and electrolyte pH. It was found that KOH as an electrolyte exhibited the best performance for OA. Possibly, the larger size of K^(+) increased the alkalinity of the electrode surface, facilitating OA deprotonation. LiOH electrolyte reduced the solubility of OA, thereby inhibiting the decarboxylation reaction. SO^(4)^(2−) exhibited a weak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decarboxylation reaction of OA, while Cl^(−) showed no adverse effect although Cl^(−) may adsorb on the electrode surface. Furthermore, unlike short-chain fatty acids, medium-chain OA can only achieve efficient decarboxylation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due to its solubility properties. This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s and foundations for future efforts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electrochemical decarboxylation synthesis of hydrocarbon biofuels from medium-chain fatty ac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tty acids Kolbe reaction decarboxylation HYDROCARBON ELECTROLYTE
下载PDF
Influence of Ca/P ratio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hydroxyapatite for decarboxylation of itaconic acid to methacrylic acid 被引量:2
3
作者 Shutong Pang Hualiang An +1 位作者 Xinqiang Zhao Yanji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402-408,共7页
Methacrylic acid,an important organic chemical,is commercially manufactured starting from fossil feedstock.The decarboxylation of itaconic acid derived for biomass is a green route to the synthesis of methacrylic acid... Methacrylic acid,an important organic chemical,is commercially manufactured starting from fossil feedstock.The decarboxylation of itaconic acid derived for biomass is a green route to the synthesis of methacrylic acid.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searches on this route such as use of noble metal catalyst,harsh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low desired-product yield,we prepared a series of hydroxyapatite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a/P molar ratios and evaluated their catalytic performa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droxyapatite catalyst with a Ca/P molar ratio of 1.58 had the best catalytic activity.The highest yield of MAA up to 61.2%was achieved with basically complete conversion of itaconic acid under the suitable reaction conditions of 1 equivalent of NaOH,2 MPa of N_(2),250℃,and 2 h.On this basis,a reaction network for the decarboxylation of itaconic acid to methacrylic acid catalyzed by hydroxyapatite was established.With the aid of catalyst characterization using X-ray powder diffraction,NH3/CO2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N_(2)physisorp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we fou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acid sites and basic sites,crystal growth orientation,texture properties and morphology of hydroxyapatite varied with the Ca/P molar ratio.Furthermore,the change of the crystal growth orient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surface acidity and alkalinity were cla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derived itaconic acid Methacrylic acid Hydroxyapatite catalyst Ca/P ratio decarboxylation reaction
下载PDF
大麻二酚酸脱羧反应动力学分析
4
作者 高宝昌 石雨 +5 位作者 田媛 张治国 张婧如 张旭 毛国梁 孙宇峰 《中国麻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84-189,共6页
以工业大麻花叶为原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大麻二酚酸(CBDA)的脱羧反应过程进行表征,分析CBDA及其脱羧产物大麻二酚(CBD)在不同温度(50~145℃)和反应时间(4~180 min)的含量变化,并开展脱羧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 以工业大麻花叶为原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大麻二酚酸(CBDA)的脱羧反应过程进行表征,分析CBDA及其脱羧产物大麻二酚(CBD)在不同温度(50~145℃)和反应时间(4~180 min)的含量变化,并开展脱羧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CBDA脱羧反应遵循一级动力学,初步推测最佳脱羧温度区间为95~125℃,加热时间50~7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二酚酸 加热 脱羧反应动力学 大麻二酚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高效除氟药剂的研制及除氟机理
5
作者 章丽萍 姚瑞涵 +5 位作者 赵晓曦 雷文波 李蕙彤 战永祺 孙华冉 高乙清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7,共11页
我国电子、光伏、无机氟化工、煤矿开采、煤基化工等行业产生的废水普遍存在氟化物超标问题,除氟药剂法作为废水除氟的新方法,存在投药量及污泥产生量较大等问题。采用响应曲面BBD法对该除氟药剂的制备条件进行试验设计和优化,并与常用... 我国电子、光伏、无机氟化工、煤矿开采、煤基化工等行业产生的废水普遍存在氟化物超标问题,除氟药剂法作为废水除氟的新方法,存在投药量及污泥产生量较大等问题。采用响应曲面BBD法对该除氟药剂的制备条件进行试验设计和优化,并与常用混凝剂除氟性能进行对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手段对不同制备阶段除氟药剂进行表征分析,结合处理后上清液残留元素水平和各元素利用率对除氟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除氟药剂最优制备条件为n(M)/n(Si)(M为金属总量)为44.91、n(Al)/n(Mg)为40.64、n(Al)/n(Fe)为34.92,在该条件下所制备的除氟药剂在投药量1.35 g/L时,氟离子质量浓度由20 mg/L降至0.71 mg/L,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限值1.0 mg/L以下,氟离子去除率达96.45%,响应曲面法建立的模型相关系数R 2为0.9690;对于初始氟质量浓度10~200 mg/L的含氟水样,除氟药剂按比例投加,上清液剩余氟质量浓度均小于1.0 mg/L;与常用混凝剂的除氟性能顺序为:除氟药剂>PAC(聚合氯化铝)>PAFC(聚合氯化铝铁)>PFS(聚合硫酸铁);SEM和XRD表征分析发现除氟药剂形态和结构均发生改变,通过反应聚合形成多种多羟基聚合物,这些多羟基聚合物与氟离子间发生离子交换,从而去除氟离子;通过对上清液残留进行元素分析,结合所投加除氟药剂中各金属元素浓度,分析得出铝、硅、铁、镁的元素利用率分别为99.98%、97.16%、92.22%和18.39%;除氟药剂对多种实际含氟工业废水均高效且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氟药剂 响应曲面法 除氟性能 除氟机理 元素利用率
下载PDF
FAU分子筛催化γ-戊内酯脱羧制丁烯研究
6
作者 乔堉锴 张新宝 +6 位作者 李俊杰 于伟伟 安杰 徐仕睿 朱向学 徐龙伢 李秀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117,共9页
生物质基γ-戊内酯脱羧制备丁烯反应为碳四烯烃的可持续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针对现有无定形SiO_(2)-Al_(2)O_(3)催化剂只能在低空速下运转的现状,开发了一种高效的NaY分子筛催化剂。因其丰富的Lewis酸与适宜的碱性,可在高空速下实... 生物质基γ-戊内酯脱羧制备丁烯反应为碳四烯烃的可持续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针对现有无定形SiO_(2)-Al_(2)O_(3)催化剂只能在低空速下运转的现状,开发了一种高效的NaY分子筛催化剂。因其丰富的Lewis酸与适宜的碱性,可在高空速下实现原料γ-戊内酯的100%转化,同时丁烯选择性高达99.6%。NaY分子筛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反应稳定性和反应-再生循环性能,在连续运转1320 min后,丁烯收率保持在99.4%;经历5次反应-再生循环后,丁烯收率保持在99.2%。在此基础上,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LiY,KY,CaY分子筛,对比研究分子筛中金属阳离子种类对分子筛催化脱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Y分子筛因其适宜的酸碱匹配度,脱羧性能最好;LiY分子筛和KY分子筛次之;CaY分子筛因存在强Br nsted酸位,催化性能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戊内酯 脱羧 丁烯 NAY分子筛 离子交换 生物质
下载PDF
过渡金属辅酶催化降解全氟己磺酸的仿生体系优化
7
作者 曾煜源 陈铃心 +4 位作者 杨志敏 刘淑坡 周真明 邹景 李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76-5583,共8页
优化了过渡金属辅酶仿生降解体系以实现直链(L-PFHxS)和支链全氟己磺酸(Br-PFHxS)的仿生降解和脱氟.结果表明,维生素B_(12)(VB_(12))可同时仿生催化降解L-PFHxS和Br-PFHxS,辅助因子430(F430)仅可仿生降解Br-PFHxS,且降解效能远低于VB_(1... 优化了过渡金属辅酶仿生降解体系以实现直链(L-PFHxS)和支链全氟己磺酸(Br-PFHxS)的仿生降解和脱氟.结果表明,维生素B_(12)(VB_(12))可同时仿生催化降解L-PFHxS和Br-PFHxS,辅助因子430(F430)仅可仿生降解Br-PFHxS,且降解效能远低于VB_(12),而羟高铁血红素无法仿生降解PFHxS.VB_(12)和F430仿生降解PFHxS过程可采用指数衰减模型进行拟合,表明投加的PFHxS可分为两类,即可降解部分和不可降解部分.VB_(12)轴向配体可影响其仿生催化降解PFHxS效能,其中腺苷钴胺仿生催化PFHxS脱氟的效能最高.nZn0最适宜作为仿生降解体系的电子供体,在60℃和pH=9.0的条件下PFHxS去除率和脱氟率分别高达57.1%±2.9%和8.19%±0.65%,且可降解PFHxS去除速率系数高达1.01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己磺酸 过渡金属辅酶 电子供体 仿生降解 脱氟
下载PDF
黄河流域典型煤矿矿井水协同除浊除氟药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强 章丽萍 +5 位作者 姚瑞涵 赵晓曦 崔行健 陈加乐 何绪文 马泽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8-257,共10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煤炭潜力最大的区域,矿井水涌水量大但资源利用率不高,尤其在干旱和半干旱的高氟地区,矿井水中氟离子超标已成为制约提高矿井水资源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高效除氟药剂的5种组分[聚合氯化铝(PAC)、聚... 黄河流域是我国煤炭潜力最大的区域,矿井水涌水量大但资源利用率不高,尤其在干旱和半干旱的高氟地区,矿井水中氟离子超标已成为制约提高矿井水资源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高效除氟药剂的5种组分[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硅酸铝、硝酸镁、聚合氯化铁、羧甲基淀粉钠],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了不同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除氟效果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能谱分析(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探讨了除氟机理。结果表明:在金属总量M/Si、Al/Mg、Al/Fe的摩尔比分别为43、40、40条件下研制的除氟药剂,均可将含氟废水中氟离子浓度由20mg/L降至1.0 mg/L以下,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中氟化物浓度限值要求(1.0 mg/L);当除氟药剂投加量为1.25 g/L,初始p H为2~12,悬浮物浓度为100~2000 mg/L,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为0.4 mg/L时,处理后上清液剩余氟离子浓度均可控制在1.0 mg/L以下,氟离子去除率达95%以上;除氟药剂中Al、Si元素起到重要的除氟作用,主要通过形成Al—F—Al等金属络合物沉淀被去除;将除氟药剂应用于黄河流域某煤矿含氟矿井水的处理,在除氟药剂投加量为400 mg/L、PAM投加量为0.2 mg/L时,氟离子浓度从5.6 mg/L降至0.85 mg/L,并协同将矿井水浊度从500 NTU降至4.59 NTU,吨水处理药剂成本为1.602元。该除氟药剂在黄河流域含氟矿井水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氟药剂 铝盐 硅盐 含氟矿井水 除氟机理 协同除浊除氟
下载PDF
二次铝灰湿法除氟工艺及氟化物的转化行为研究
9
作者 徐紫涧 王钰 +5 位作者 刘敬勇 朱创海 陈智斌 黄升政 谢武明 孙水裕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8,共10页
为了研究湿法除氟因素(液固比、时间、温度、溶液种类、溶液浓度)对二次铝灰湿法处理过程中氟化物浸出效率及底渣氟化物浸出的影响规律,分别采用单因素实验测定湿法浸出前后底渣及其浸出液氟化物含量,同时对二次铝灰原样及湿法处理后的... 为了研究湿法除氟因素(液固比、时间、温度、溶液种类、溶液浓度)对二次铝灰湿法处理过程中氟化物浸出效率及底渣氟化物浸出的影响规律,分别采用单因素实验测定湿法浸出前后底渣及其浸出液氟化物含量,同时对二次铝灰原样及湿法处理后的底渣进行XRD、SEM-EDS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浸出介质条件下,以上5种因素均对氟化物浸出效率产生影响,常温湿法浸出条件下,NaOH溶液碱浸去除氟化物效果优于去离子水。去离子水浸出氟化物的最佳工艺参数:液固比(体积质量比,mL/g,下同)为30、水解时间为4 h、水解温度为90℃,此时氟化物浸出率为12.98%。常温条件下NaOH溶液浸出氟化物的最佳工艺参数:液固比为10、NaOH溶液浓度为1.5 mol/L、水解时间为30 min,此时氟化物浸出率为65.85%。XRD表征结果反映出湿法处理后二次铝灰中AlN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SEM-EDS表征结果反映出湿法处理后底渣中氟化物含量均相应减少,上述研究结果为二次铝灰湿法处理过程中氟化物去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铝灰 湿法水解 氟化物 碱浸除氟
下载PDF
农村饮用水除氟技术的生命周期环境评价和费用分析
10
作者 冯健恒 陈明如 +4 位作者 周斌龙 郭旭 于占成 白昱 周律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58-1964,共7页
全球超过2.6亿人受高氟地下水影响,对于常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农村来说,由于经济、管理等原因,饮用水除氟实现的难度大、要求高,因此,通过多角度综合对比研究不同饮用水除氟技术在农村分散分质供水条件下除氟的优劣,为农村饮用水除氟... 全球超过2.6亿人受高氟地下水影响,对于常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农村来说,由于经济、管理等原因,饮用水除氟实现的难度大、要求高,因此,通过多角度综合对比研究不同饮用水除氟技术在农村分散分质供水条件下除氟的优劣,为农村饮用水除氟提供更全面的依据和借鉴,实现农村绿色可持续供水。该研究针对农村地区饮用水除氟,从除氟效果、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和生命周期费用角度对比研究电絮凝、化学混凝、吸附3种技术。结果表明:①电絮凝技术除氟效果优于化学混凝和吸附技术,当药剂浓度(以铝计)为200 mg/L时,电絮凝和化学混凝技术处理后的氟浓度分别为(0.36±0.18)和(1.6±0.2)mg/L,吸附技术所需要的吸附剂是电絮凝和化学混凝技术所产生絮体量最大值的3.6倍。②电絮凝、化学混凝和吸附技术的电极或药剂在多数环境影响指标中贡献率为12%~92%,因此减少电极或药剂的使用量是最佳选择。③电絮凝技术的生命周期费用相较于化学混凝和吸附技术低8%~41%。研究显示,对于农村分散式地区,电絮凝是更有优势的饮用水除氟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除氟 电絮凝 化学混凝 吸附 生命周期评价 生命周期费用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PMBA脱羧反应及界面水影响的电化学SERS研究
11
作者 秦海敬 贺乾军 +2 位作者 徐敏敏 袁亚仙 姚建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5,共7页
基于气-液界面自组装法和转移技术制备了负载Au纳米粒子单层膜的玻碳电极(Au MLF@GC),并将其用于离子液体-电化学体系界面过程现场的研究.以对巯基苯甲酸(PMBA)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催化脱羧生成苯硫酚(TP)反应为探针,采用电化学-表... 基于气-液界面自组装法和转移技术制备了负载Au纳米粒子单层膜的玻碳电极(Au MLF@GC),并将其用于离子液体-电化学体系界面过程现场的研究.以对巯基苯甲酸(PMBA)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催化脱羧生成苯硫酚(TP)反应为探针,采用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通过电位阶跃法研究了其在离子液体体系中的反应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亲水性离子液体[BMIm]BF_(4)/Au MLF@GC的零电荷电位(pzc)为−0.95 V,PMBA脱羧反应仅在pzc以正区间发生;通过SERS谱峰强度变化以二级反应拟合获得该反应的速率常数,发现其反应速率常数的对数与阶跃后电位呈线性关系;随着体系外加水的含量(摩尔分数)由0增至0.001和0.003,阶跃后发生脱羧反应的起始电位负移,且同一阶跃电位下反应速率常数随着外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电化学 脱羧反应速率常数 零电荷电位
下载PDF
纳米球状LaAlO_(3)的制备及其在酸性条件下的除氟性能
12
作者 刘京都 余关龙 +4 位作者 龙志奇 周璐 包璞瑞 滕骏毅 杜春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99-3208,共10页
为实现在较低的pH及煅烧温度下合成表面性能良好的LaAlO_(3)晶相,解决废水的深度除氟问题(<1.5mg/L),采用共沉-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球状钙钛矿LaAlO_(3),考察了影响LaAlO_(3)表面性能的制备因素,通过SEM(扫描电子显微镜)、XRD(X射线衍射... 为实现在较低的pH及煅烧温度下合成表面性能良好的LaAlO_(3)晶相,解决废水的深度除氟问题(<1.5mg/L),采用共沉-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球状钙钛矿LaAlO_(3),考察了影响LaAlO_(3)表面性能的制备因素,通过SEM(扫描电子显微镜)、XRD(X射线衍射)、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BET等分析发现形成碱式碳酸沉淀的水热前体可使Al^(3+)和La^(3+)均匀沉淀、结合紧密,得到LaAlO_(3)的最佳制备条件:共沉淀pH=6,水热温度=160℃,煅烧温度850℃。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系统分析了LaAlO_(3)吸附F-的行为,结果表明,LaAlO_(3)可以在酸性(pH<3)条件下实现深度除氟,在pH=2时,除氟效率达到93.22%。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化学单层吸附、放热反应。在初始氟浓度为200mg/L条件下,8min LaAlO_(3)吸附容量达到53.8mg/g,4h平衡吸附容量可达66.5mg/g。以明矾作为脱附剂,LaAlO_(3)能够在循环4次后仍保持原有90%以上的除氟性能,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及实际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AlO_(3) 含氟废水 深度除氟 吸附剂 纳米双金属氧化物
下载PDF
湿法磷酸脱氟工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5
13
作者 哀鹏鹏 彭朝凯 +3 位作者 刘成龙 陈迎新 翁孝卿 李洪强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阐述了氟对湿法磷酸生产工艺的影响,综述了针对湿法磷酸的主要脱氟工艺的原理、应用现状及优缺点。指出了目前湿法磷酸脱氟工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湿法磷酸中氟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湿法 磷酸 脱氟 去除 回收 现状 进展 发展方向
下载PDF
脂肪酸光脱羧酶及其在有机合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申倩倩 张早校 张武元 《分子催化(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6,I0005,I0006,共12页
生物基脂肪酸是极具应用潜力的可再生资源.以绿色、低碳的方式对生物基脂肪酸进行转化合成高价值的化学品和燃料可满足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符合绿色生物制造的需求.生物催化因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等特点受到众多学者的... 生物基脂肪酸是极具应用潜力的可再生资源.以绿色、低碳的方式对生物基脂肪酸进行转化合成高价值的化学品和燃料可满足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符合绿色生物制造的需求.生物催化因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等特点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近年来新发现的由可见光驱动的脂肪酸光脱羧酶(fatty acid photodecarboxyase, CvFAP)可催化不同链长的脂肪酸进行脱羧反应用来合成燃料和化学品,反应过程具有极高原子经济性,在绿色催化工艺及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旨在对脂肪酸光脱羧酶(CvFAP)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并对脂肪酸光脱羧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脂肪酸光脱羧酶(CvFAP)在绿色合成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CvFAP 脱羧反应 有机合成 生物催化
下载PDF
基于紫外线的高级氧化或高级还原技术降解水中全氟或多氟烷基化合物
15
作者 张茜 李皓芯 +3 位作者 张天阳 李子富 孙文俊 敖秀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87-4600,共14页
全氟或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难降解性、生物蓄积性和潜在毒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各类环境介质中。水环境是PFASs最重要的归趋之一,然而水处理常规技术难以去除PFASs,近年来,基于紫外线的高级氧化或高级还原技术在... 全氟或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难降解性、生物蓄积性和潜在毒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各类环境介质中。水环境是PFASs最重要的归趋之一,然而水处理常规技术难以去除PFASs,近年来,基于紫外线的高级氧化或高级还原技术在PFASs的降解中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目前对于直接紫外光降解、紫外高级氧化技术和紫外高级还原技术降解PFASs的相关研究,重点从降解机理(包括活性物种产生机理和反应机理)、降解效率(包括降解率和脱氟率)和影响因素(包括光波长、pH、溶解氧、无机离子和腐殖酸等)三个维度对比了不同反应体系下PFASs的去除效能,并总结了基于紫外线的高级氧化或高级还原技术应用于去除实际水体中PFASs时需克服的难点,以期为该类技术在PFASs降解方面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或多氟烷基化合物 光化学 高级氧化技术 自由基 高级还原技术 降解率 脱氟率
下载PDF
Rh-MoS_(2)/泡沫镍电催化还原对氟苯酚
16
作者 周洋 何叶子 陈水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7,共9页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MoS_(2)/泡沫镍电极,在此基础上,通过原子掺杂的方式制备了Rh-MoS_(2)/泡沫镍复合电极,运用多种手段表征了电极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比较了掺杂Rh前后MoS_(2)/泡沫镍电极对对氟苯酚(4-FP)的催化还原效果,探讨了4...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MoS_(2)/泡沫镍电极,在此基础上,通过原子掺杂的方式制备了Rh-MoS_(2)/泡沫镍复合电极,运用多种手段表征了电极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比较了掺杂Rh前后MoS_(2)/泡沫镍电极对对氟苯酚(4-FP)的催化还原效果,探讨了4-FP的降解机理。表征结果显示:Rh的掺杂促进了2H相MoS_(2)转变为1T相MoS_(2),改善了MoS_(2)的催化性能;在0.05 mol/L的Na_(2)SO_(4)溶液中,当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Rh-MoS_(2)/泡沫镍的过电位和Tafel斜率分别为190.3 mV和70 mV/dec,远低于MoS_(2)/泡沫镍。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电位-1.3 V、初始pH 3.3、温度293 K的条件下,电解180 min后,Rh-MoS_(2)/泡沫镍复合电极对4-FP的去除率为96%;Rh-MoS_(2)/泡沫镍复合电极催化还原4-FP的主要活性物种为e-和活性氢(H*);经过5次循环实验,Rh-MoS_(2)/泡沫镍复合电极对4-FP的去除率由96%降低至88%,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铑 沉积状MoS_(2) 电沉积 电催化脱氟 活性氢
下载PDF
制冷剂含氟废水流化床深度处理工艺调试与运行
17
作者 郭运涛 盖文革 +2 位作者 李庆慧 李孔雷 张刚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由于氟化物在环境中的过量积累会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含氟废水的深度处理日益成为水处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某氟化工企业制冷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混合废水,应用流化床工艺,进行了制冷剂含氟废水的深度处理,并对... 由于氟化物在环境中的过量积累会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含氟废水的深度处理日益成为水处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某氟化工企业制冷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混合废水,应用流化床工艺,进行了制冷剂含氟废水的深度处理,并对工艺中流化床运行调试进行了总结。调试运行结果表明,流化床搅拌转速为1 r/min,pH值为6.5时除氟效果最好,实现F~-质量浓度自30.47 mg/L降低至7.77 mg/L,流化床药剂投加量控制在1600 mg/L较为经济。通过调试运行使设备处理负荷稳定达到4 m~3/h,实现系统稳定运行。该工艺调试完成后,运行至今一直稳定高效。与传统除氟剂吸附工艺相比,能够显著降低运行成本。调试运行结果表明,流化床深度除氟工艺可实现含氟废水高效、经济处理,为含氟废水处理工程提供思路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废水 深度除氟 流化床 PH值 药剂投加量
下载PDF
Pt负载分层纳米结构氧化铝催化油酸脱羧的研究
18
作者 王珉鑫 石祥 姜国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7-193,共7页
以MOF材料为前驱体合成三维形貌的氧化铝(3DAO),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了具有分层纳米结构的勃姆石(HNγ-AlOOH),最后经煅烧形成相同纳米结构的活性氧化铝(HNγ-Al_(2)O_(3))。以HNγ-Al_(2)O_(3)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负载量(0.5%、1%和1.5%)... 以MOF材料为前驱体合成三维形貌的氧化铝(3DAO),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了具有分层纳米结构的勃姆石(HNγ-AlOOH),最后经煅烧形成相同纳米结构的活性氧化铝(HNγ-Al_(2)O_(3))。以HNγ-Al_(2)O_(3)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负载量(0.5%、1%和1.5%)的Pt/HNγ-Al_(2)O_(3)双功能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油酸脱羧制备航空煤油。利用XRD、SEM、TEM、BET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Nγ-Al_(2)O_(3)具有丰富的孔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266.8 m^(2)/g)和适宜的酸性。1%Pt/HNγ-Al_(2)O_(3)具有最优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为340℃、反应时间为5 h时,C_(8)~C_(17)的收率可达8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纳米结构 氧化铝 低温水热 脱羧 C_(8)~C_(17)烷烃
下载PDF
可见光催化合成C-3位芳酰基取代的2-芳基-2H-吲唑衍生物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杰 朱磊 +1 位作者 孙茹萍 王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7-284,共8页
基于C-H键官能团化反应策略,在无过渡金属条件下,以2-芳基-2H-吲唑为底物,芳基酮酸为芳酰基自由基源,利用2,4,5,6-四(9-咔唑基)-间苯二腈(4CzIPN)作为光催化剂,通过可见光催化脱羧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C-3位芳酰基取代的2-芳基-2H-吲... 基于C-H键官能团化反应策略,在无过渡金属条件下,以2-芳基-2H-吲唑为底物,芳基酮酸为芳酰基自由基源,利用2,4,5,6-四(9-咔唑基)-间苯二腈(4CzIPN)作为光催化剂,通过可见光催化脱羧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C-3位芳酰基取代的2-芳基-2H-吲唑衍生物,产率59%-81%。所得产物结构经过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确证。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具有良好的底物适用性和官能团耐受性,为2H-吲唑的C-3位C-H键芳酰基化反应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催化 芳酰基化 2-芳基-2H-吲唑 脱羧 无过渡金属
下载PDF
制冷剂废水的流化床深度除氟中试试验研究
20
作者 张明辉 周福伟 +1 位作者 盖文革 张刚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4-669,679,共7页
针对中国华北地区某氟化工企业制冷剂废水中氟离子超标现象,在实验室小试的基础上开展制冷剂废水的流化床深度除氟中试试验,确定流化床除氟工艺的最佳工况,并与传统除氟剂的药剂成本进行技术经济对比。结果表明:当氯化钙与氟化物(以氟... 针对中国华北地区某氟化工企业制冷剂废水中氟离子超标现象,在实验室小试的基础上开展制冷剂废水的流化床深度除氟中试试验,确定流化床除氟工艺的最佳工况,并与传统除氟剂的药剂成本进行技术经济对比。结果表明:当氯化钙与氟化物(以氟离子计)物质的量比为3∶1、投加聚合氯化铝质量浓度为550 mg/L、酸碱度pH约为6.7、搅拌时间为43 min时工况最佳,氟化物质量浓度由9 mg/L左右减至1 mg/L左右,去除率约为89%;相对于传统除氟剂,流化床除氟工艺能实现制冷剂废水中氟化物的深度去除,是一种新型、低成本的深度除氟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深度除氟 中试试验 制冷剂废水 流化床 氟化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