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ep-seated rock fracture of valley slopes in China:A review
1
作者 PENG Yi ZHAO Qi-hua +1 位作者 HAN Gang CHEN Yu-shu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7期1984-2002,共19页
Deep-seated rock fractures(referred to as DSRF hereafter)in valley slopes are uncommon geological phenomena that challenge our previous understanding of slope unloading processes.These fractures weaken the strength an... Deep-seated rock fractures(referred to as DSRF hereafter)in valley slopes are uncommon geological phenomena that challenge our previous understanding of slope unloading processes.These fractures weaken the strength and integrity of the rock mass,potentially forming unstable block boundaries with significant volume,thereby affecting the stability of slopes,chambers,and dam abutments.DSRF has emerged as a critical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ssue that hinders large-scale projects in deep canyon areas.Despite the attention and practical treatment given to DSRF in engineering practice,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is topic still lags behind the demands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To garner widespread attention and promote the resolution of DSRF-related problems,this review aims to redefine DSRF through comprehensive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engineering geological analogies,and field investigations,and provide a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DSRF,along with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The study defines DSRF as the intermittent tension cracks or relaxation zones within a slightly weathered or fresh,and intact or relatively intact rock mass distributed below the surface unloading zones of a deep canyon slope,and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loose rock mass"and"deep-seated gravitational slope deformations".The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rupture characteristics,and genesis mechanism of DSRF.It proposes that DSRF is formed based on the fluvial deviation-undercutting evolution mode,wherein the energy accumulated in the rock mass is violently released when the river further down cuts the slope after the rock mass has undergone cyclical loadingunloading.However,further research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database for DSRF,refine exploration techniques,understand evolutionary processes,develop engineering evaluation methods,and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of DSR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ated rock fracture deep canyon Stress unloading Fluvial deviation-undercutting Forma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峡谷区公路桥隧衔接段危岩运动模拟及轻量化防护预警体系探讨
2
作者 孙耀明 彭李 +5 位作者 廖志鹏 黎鸣明 袁兵 杨斯亮 许浒 周小军 《公路交通技术》 2024年第3期98-109,117,共13页
深切峡谷区公路桥隧衔接段危岩落石极为普遍,具有高陡、面广量大、致灾随机性强等特点,存在识别难、绕避难、防治难、养护难等诸多工程难题,使得现有防护措施面临巨大挑战。以巫溪隧道出口危岩为例,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建立山体... 深切峡谷区公路桥隧衔接段危岩落石极为普遍,具有高陡、面广量大、致灾随机性强等特点,存在识别难、绕避难、防治难、养护难等诸多工程难题,使得现有防护措施面临巨大挑战。以巫溪隧道出口危岩为例,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建立山体高精度三维模型,快速准确识别危岩及其分布,利用RockFall及CRSP-3D软件模拟落石运动特征。结果表明:1)落石以自由飞落、滚动、弹跳为主;2)无防护工况下落石最大弹跳高度大于70 m,最大冲击能量9000 kJ,主被动防护工况下,仍有10%的高位落石破网而出;3)LS-DYNA模拟显示,冲击作用下柔性棚洞可拦截破网落石,棚洞各构件处于弹性状态,但拱架基础在低能落石冲击下易破坏。基于此,提出深切峡谷区桥隧衔接段突发型及渐进型危岩落石全寿命周期轻量化预警防护体系,以实现“高能易修、中能无害、低能零损”的防护预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切峡谷区 危岩 运动模拟 柔性棚洞 轻量化防护预警体系
下载PDF
深水中大型气田滚动勘探技术体系与成效——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A边际气田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奎 胡德胜 +4 位作者 宋瑞有 龚宇 肖大志 黄安敏 朱玉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促进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深水A边际气田开发,引入目标搜索研究、目标评价研究、目标钻探研究等完整气田滚动勘探技术体系。A边际气田目标搜索除利用传统的区带油气潜力目标搜索技术外,提出评价过程目标搜索技术,共搜索了5个油气潜力... 为了促进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深水A边际气田开发,引入目标搜索研究、目标评价研究、目标钻探研究等完整气田滚动勘探技术体系。A边际气田目标搜索除利用传统的区带油气潜力目标搜索技术外,提出评价过程目标搜索技术,共搜索了5个油气潜力区块,并优选A4构造进行油气目标评价。从圈闭解释与落实、圈闭烃类检测两方面对A4构造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开展研究。A4构造中部预测优势含气区具有强振幅属性、低密度、低速度、低纵波阻抗、低纵横波速度比等有利含气信息特征,总体为Ⅲ类AVO异常,且能够升级HL_0气组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部署滚动探井A4-1井实施钻探,在黄流组钻遇气层超20 m,莺歌海组二段钻遇可疑气层近10 m,获得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近30亿立方米,钻探效果好。滚动勘探研究在深水A边际气田的应用,不仅有效地促进了A边际气田后续滚动勘探活动,而且证实了滚动勘探同样适用于深水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滚动勘探 勘探成熟区 深水区 中央峡谷 琼东南盆地 南海北部
下载PDF
冷竹关沟高陡斜坡地震动响应特征
4
作者 唐涛 王运生 +3 位作者 吴昊宸 刘世成 冯卓 詹明斌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2-513,共12页
四川省泸定县冷竹关沟两岸属于高陡斜坡,距2022年5月20日汉源M_(S)4.8地震震中52 km。基于冷竹关沟监测剖面上安置的4台强震仪对汉源M_(S)4.8地震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高陡斜坡上的地震波响应规律,并与前人研究成果对比,结果显示:(1)斜坡... 四川省泸定县冷竹关沟两岸属于高陡斜坡,距2022年5月20日汉源M_(S)4.8地震震中52 km。基于冷竹关沟监测剖面上安置的4台强震仪对汉源M_(S)4.8地震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高陡斜坡上的地震波响应规律,并与前人研究成果对比,结果显示:(1)斜坡对此次地震的地震波放大效应在水平南北向最为显著,右岸半岛状山梁处的放大作用强于左岸浑厚山体,且随着高程的增加场地的放大作用逐渐增大;(2)斜坡右岸的地震动卓越频率为2—6 Hz,左岸主要分布在7—13 Hz,冷竹关沟高陡斜坡的地震动卓越频率在半岛状山梁部位以特低频为主,在浑厚山体斜坡以中低频为主,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中,斜坡更容易与卓越频率在此范围内的地震动记录发生共振作用,以致坡体地震动响应强烈;(3)冷竹关沟高陡斜坡存在地震波背坡效应,同时该处斜坡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还受到微地形的控制,地震波在右岸坡顶凸起地形处能量最为强烈,右岸斜坡坡顶在地震波经过时更容易发生崩塌等次生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源M_(S)4.8地震 冷竹关沟 放大效应 斜坡地震动 深切峡谷
下载PDF
二郎山—折多山大渡河深切峡谷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对输变电工程的影响
5
作者 范荣全 曾文慧 +5 位作者 夏敏 张文涛 任志超 罗毅 许文杰 陈中国 《四川电力技术》 2024年第3期39-45,51,共8页
以二郎山—折多山大渡河深切峡谷区输电走廊沿线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解译及地质灾害调查对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以及对输变电工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主要形成控制因素有地形地貌、坡向、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 以二郎山—折多山大渡河深切峡谷区输电走廊沿线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解译及地质灾害调查对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以及对输变电工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主要形成控制因素有地形地貌、坡向、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年降雨量等;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2200 m以下高程,坡度介于15°~50°,崩塌主要发育于坚硬或较坚硬岩,滑坡发育于软硬互层岩组;崩塌、滑坡主要分布于降雨量为834~965 mm的区域,泥石流主要分布于降雨量为892~1085 mm的区域;二郎山—折多山大渡河深切峡谷区输电走廊沿线现状地质灾害发育对输变电工程的杆塔及其基础的稳定性造成威胁。研究成果可为输电走廊沿线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为输变电工程规划选线、设计及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大渡河深切峡谷 输变电工程
下载PDF
深切峡谷陡坡段倒虹吸施工对边坡稳定性影响
6
作者 李怀国 向子云 +2 位作者 陈梦 林华 刘康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21期171-174,共4页
九道河倒虹吸位于云南省楚雄市禄丰县境内西河峡谷,谷峰相对高差280 m~360 m,河谷呈“V”形,是典型的深切峡谷。以九道河倒虹吸工程为背景,针对深切峡谷陡坡施工期间边坡安全稳定性分析,采用GeoStudio软件中的SLOPE/W模块建立边坡模型,... 九道河倒虹吸位于云南省楚雄市禄丰县境内西河峡谷,谷峰相对高差280 m~360 m,河谷呈“V”形,是典型的深切峡谷。以九道河倒虹吸工程为背景,针对深切峡谷陡坡施工期间边坡安全稳定性分析,采用GeoStudio软件中的SLOPE/W模块建立边坡模型,主要分析边坡段倒虹吸镇墩采用不同的施作顺序对边坡安全稳定性的影响。根据不同施作顺序边坡安全稳定性的变化情况,寻找更为合理的施作顺序,分析结果对同类型工程的施工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切峡谷 边坡稳定 倒虹吸施工 Bishop条分法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荔湾深水扇砂体分布预测 被引量:18
7
作者 郑晓东 朱明 +3 位作者 何敏 李宏伟 连世勇 张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9-533,共5页
发生于13.8Ma前的强烈海退使得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发育了大型的海底峡谷—断裂坡折型深水扇,浊流沿海底峡谷将碎屑物向凹陷内搬运,在海底峡谷内充填形成浊积水道砂体,在断裂坡折带之下快速卸载形成前积砂体。根据深水扇地震响应特征研... 发生于13.8Ma前的强烈海退使得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发育了大型的海底峡谷—断裂坡折型深水扇,浊流沿海底峡谷将碎屑物向凹陷内搬运,在海底峡谷内充填形成浊积水道砂体,在断裂坡折带之下快速卸载形成前积砂体。根据深水扇地震响应特征研究发现,沿着古水流方向,深水扇自断裂坡折带附近向白云凹陷呈进积充填;在垂直古水流方向上,深水扇砂体呈丘状充填。以分隔深水扇的底积层作为等时面,可将荔湾深水扇划分为3期相互叠置的朵叶体,通过地震属性分析等储集层预测手段,预测了各期砂体的分布;扇体发育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粗碎屑首先在坡折带下降盘附近卸载,细粒的泥质沉积物以悬浮搬运的方式被带到侧缘或更远的下扇区沉积下来,因此,朵叶体的主体部位富砂,两翼及前缘末稍一带富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扇 浊积水道 海底峡谷 地震相 地震属性 砂体分布
下载PDF
河谷地形对深覆盖层中防渗墙应力变形影响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潘迎 何蕴龙 +1 位作者 周小溪 曹学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23-2030,共8页
为研究河谷地形对深厚覆盖层中防渗墙应力、变形的影响,以某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为工程背景,模拟了狭窄河谷和宽深河谷并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坝体材料及覆盖层采用邓肯-张E-B模型,防渗墙与覆盖层、基岩之间的接触关系采用无厚度接触面... 为研究河谷地形对深厚覆盖层中防渗墙应力、变形的影响,以某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为工程背景,模拟了狭窄河谷和宽深河谷并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坝体材料及覆盖层采用邓肯-张E-B模型,防渗墙与覆盖层、基岩之间的接触关系采用无厚度接触面模拟,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两种河谷情况下防渗墙的应力、变形情况。计算结果表明:狭窄河谷中,防渗墙沉降和水平向位移及防渗墙与覆盖层的不均匀变形均比宽深河谷小,其中不均匀变形最大减小了24.8%;宽深河谷中,防渗墙受河谷地形约束作用较弱,竖直向压应力较狭窄河谷更大,最大增加了40.3%;防渗墙的竖直向压应力最大值位置受中性点位置和河谷地形的共同影响,其中竖直向压应力最大值约30%来自墙顶坝体土压力,70%来自与覆盖层之间的负摩擦力。其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地形条件下坝基防渗墙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地形 深厚覆盖层 防渗墙 应力变形 无厚度接触面
下载PDF
丘陵地区深切峡谷风特性现场实测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志田 谭卜豪 陈添乐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3-122,共10页
根据测风塔和当地气象站数据,对江底河大桥桥址处深切峡谷的风场特性进行研究.基于数据统计分析得到桥址处风场的平均风速、风向、湍流强度、湍流积分尺度和湍流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结果表明:该桥所在的深切峡谷地形对风向有锁定作用、对... 根据测风塔和当地气象站数据,对江底河大桥桥址处深切峡谷的风场特性进行研究.基于数据统计分析得到桥址处风场的平均风速、风向、湍流强度、湍流积分尺度和湍流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结果表明:该桥所在的深切峡谷地形对风向有锁定作用、对风速有加速作用、并且对各个风向下的湍流特性有明显的影响;深切峡谷顺风向湍流强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用反比例型函数拟合,拟合效果良好且高风速下接近规范值;竖风向湍流强度明显高于规范推算值.顺风向实测风谱与Kaimal谱相差较大而与von Karman谱吻合较好;竖风向实测风谱明显大于Panofsky风谱而与von Karman谱比较接近.横风向实测风谱与Panofsky谱、von Karman谱都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切峡谷 平均风速 湍流强度 湍流积分尺度 湍流的功率谱密度
下载PDF
台湾峡谷HD133和HD77柱状样的沉积构成和发育背景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尚 王英民 +3 位作者 彭学超 卓海腾 邱燕 周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5-330,共6页
分别对南海东北部台湾峡谷内水深3 280 m的HD133和峡谷外水深3 378 m的HD77重力活塞柱状样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古生物和碳酸钙含量分析,利用AMS14C同位素测年和沉积速率初步认定是属于MIS3a以来的沉积。按沉积物粒度和碳酸钙含量可将两... 分别对南海东北部台湾峡谷内水深3 280 m的HD133和峡谷外水深3 378 m的HD77重力活塞柱状样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古生物和碳酸钙含量分析,利用AMS14C同位素测年和沉积速率初步认定是属于MIS3a以来的沉积。按沉积物粒度和碳酸钙含量可将两支柱状样划分为3套沉积层段:上部层段1和下部层段3均以粉砂质黏土为主,夹薄层粉砂,深水底栖有孔虫含量高,碳酸钙低于10%,代表受重力流作用较弱的正常深海沉积;中部层段2发育一套以中—细粒为主的厚砂层,含大量浅水底栖有孔虫,碳酸钙含量可高达60%,AMS14C测年出现倒置现象,表明主要为浅水重力流沉积。柱状样的沉积构成响应同期海平面变化,特别表现在深水砂层沉积的两大控制因素:在时间上,低海平面时期大量浅水和陆源碎屑物质直接输送到陆坡之下的深水区,形成富砂的层段2;在空间上,峡谷水道是重力流的物质输送通道,地形优势使得重力流携带物优先在水道中发生沉积,造成HD133柱的含砂量明显高于HD77柱状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北部 深水沉积 重力流 海底峡谷
下载PDF
山区高速公路跨深V峡谷桥型方案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小波 孙军举 杨娟 《交通科技》 2021年第3期26-31,共6页
以某山区高速公路跨深V峡谷特大桥工程为背景,从结构特点、施工难度、工程经济及景观效果等方面,对适于桥址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的4种桥型方案进行比选;经综合考虑,钢管混凝土拱桥因具有造价适中、技术成熟、造型美观、对环境影响较... 以某山区高速公路跨深V峡谷特大桥工程为背景,从结构特点、施工难度、工程经济及景观效果等方面,对适于桥址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的4种桥型方案进行比选;经综合考虑,钢管混凝土拱桥因具有造价适中、技术成熟、造型美观、对环境影响较小等优点而作为推荐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山区高速公路桥型方案的比选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高速公路 深V峡谷 桥型方案 钢管混凝土拱
下载PDF
南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储层类型及研究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艳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82-87,共6页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钻井及典型地震相分析,认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发育两种类型的储层:第一类为形成于浅水环境的储层,包括扇三角洲砂体、滨浅海相滩坝砂体和台地碳酸盐岩;第二类为形成于深水环境的储层,包括盆底扇和峡谷水道等低位砂体。其...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钻井及典型地震相分析,认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发育两种类型的储层:第一类为形成于浅水环境的储层,包括扇三角洲砂体、滨浅海相滩坝砂体和台地碳酸盐岩;第二类为形成于深水环境的储层,包括盆底扇和峡谷水道等低位砂体。其中,深水区广泛分布的海底扇、峡谷水道砂体和台地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深水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储层 深水 海底扇 峡谷水道 碳酸盐岩台地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高陡斜坡变形及运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进科 陈杰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第7期62-65,共4页
四川西部具有特殊的深切峡谷地貌、断裂构造发育,公路沿线斜坡地形高陡,斜坡岩体破碎、风化及侵蚀作用强烈。选取拟建川藏高速沿线某典型高陡斜坡,基于地震动力响应对斜坡进行了变形失稳及运动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斜坡变形体属于中... 四川西部具有特殊的深切峡谷地貌、断裂构造发育,公路沿线斜坡地形高陡,斜坡岩体破碎、风化及侵蚀作用强烈。选取拟建川藏高速沿线某典型高陡斜坡,基于地震动力响应对斜坡进行了变形失稳及运动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斜坡变形体属于中等倾倒岩体,变形模式属于倾倒-折断-蠕滑型。岩体结构以薄层状或次块状为主,岩层倾角变化幅度一般在15°~25°。通过地震动力模拟分析,在地震动力作用下坡脚处的主应力达到1 700 kPa,局部位置达到2 000 k Pa,而在变形体的分布区域,剪应力量值达到100 kPa。同时变形体在地震作用下失稳过程中发生了崩解,沿坡面呈现散粒体状向坡脚运动,碎裂的散粒体运动冲击对坡脚的建筑构成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切峡谷 高陡斜坡 地质灾害 地震 散粒体
下载PDF
被动大陆边缘大型峡谷供给型深水扇沉积与油气成藏——以西非刚果扇为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秦雁群 巴丹 +4 位作者 许海龙 梁英波 杨紫 梁旭 王兴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68,共10页
被动大陆边缘大型峡谷供给型深水扇是一种典型且重要的深水扇类型,深入了解其沉积和油气成藏特征对于全球相同类型深水扇认识的深化具有很强指导意义。通过对第四纪刚果扇调查数据的梳理和解剖,认为第四纪刚果扇是由分割的北扇、南扇和... 被动大陆边缘大型峡谷供给型深水扇是一种典型且重要的深水扇类型,深入了解其沉积和油气成藏特征对于全球相同类型深水扇认识的深化具有很强指导意义。通过对第四纪刚果扇调查数据的梳理和解剖,认为第四纪刚果扇是由分割的北扇、南扇和轴扇叠置而成,各分割扇体内发育多套浊积体系。东西方向上各分割扇体以向海进积为主,扇体内水道体系沉积中心东西向迁移距离约100km;南北方向上扇体从北部—南部—中部逐渐迁移,分割扇体内部的浊积体系分别呈逆时针(北扇)、顺时针(南扇)和从SE向NW(轴扇)迁移。沉积构型要素以水道—天然堤和前端朵叶体为主,平面呈"树枝—树叶"网状。扇体发育主要受物源体系、气候和盐岩变形等异源因素控制。分析指出古代刚果扇与第四纪刚果扇具有相似沉积特征。统计分析表明,刚果扇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其烃源岩是赛诺曼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海相页岩,储层是渐新统—中新统水道或水道复合体砂岩,油气被层间页岩局部封盖,在地层—构造和地层等圈闭内成藏。现阶段油气勘探应以陆架边缘下切水道及峡谷边缘上扇部分网状决口水道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西非 深水扇 水道-天然堤 刚果扇 扎伊尔峡谷
下载PDF
陕南金丝大峡谷生态旅游深度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孝存 肖岁利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73-177,共5页
分析了陕南金丝大峡谷生态资源环境、区位和交通等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指出其发展中存在旅游产品开发有待深化、开发资金缺乏、生态旅游系统和谐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陕南金丝大峡谷生态旅游应创建"四位一体"的生态旅游系... 分析了陕南金丝大峡谷生态资源环境、区位和交通等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指出其发展中存在旅游产品开发有待深化、开发资金缺乏、生态旅游系统和谐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陕南金丝大峡谷生态旅游应创建"四位一体"的生态旅游系统、构建峡谷国家公园开发模式、开发深层次生态旅游产品、实现投资多元化,提高景区服务科技含量等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深度开发模式 四位一体生态旅游系统 金丝大峡谷
下载PDF
拱坝基础垫座体形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娄靖雪 卢晓春 +2 位作者 熊勃勃 陈博夫 张鑫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1-53,94,共4页
在深“V”形峡谷处建造拱坝,为了改善坝体应力状态,常在坝体底部设置混凝土垫座。为寻求最优的垫座设计方案,构建了混凝土垫座体形参数的优化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法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求解。结合某工程分析表明,坝体等效应力在每一垫座高... 在深“V”形峡谷处建造拱坝,为了改善坝体应力状态,常在坝体底部设置混凝土垫座。为寻求最优的垫座设计方案,构建了混凝土垫座体形参数的优化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法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求解。结合某工程分析表明,坝体等效应力在每一垫座高度上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且与垫座高度呈负相关,根据每一高程最优点与体积的关系,求得垫座体形的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坝 垫座 深“V”形峡谷 优化设计
下载PDF
海底峡谷对深部地层时深转换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喻英梅 张英德 彭佳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4期236-238,共3页
深水区域存在海底峡谷时,由常规的钻井资料时深转换方法得到的"深部地层"(这里指地震反射不受海底峡谷影响的地层)深度图上会出现"构造脊"的假象。当海底峡谷的宽度远小于地震采集电缆长度时,深部地层反射不受海底... 深水区域存在海底峡谷时,由常规的钻井资料时深转换方法得到的"深部地层"(这里指地震反射不受海底峡谷影响的地层)深度图上会出现"构造脊"的假象。当海底峡谷的宽度远小于地震采集电缆长度时,深部地层反射不受海底峡谷影响,这时在地震解释时应"忽略海底峡谷的存在",将峡谷作"填平"处理,这样就可以得到真实的地层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区域 海底峡谷 “深部地层” 时深转换“构造脊”假象 消除方法
下载PDF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成因新认识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亚辉 张道军 +3 位作者 赵鹏肖 陈扬 黄灿 苏榆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7-104,共8页
通过对区域构造断裂体系和逐渐连片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析,认识到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的形成机制除了与晚中新世区域构造变动、大规模海平面下降、充足物源供给以及凹槽型古地形特征等因素相关之外,还存在另外一个非常重要因... 通过对区域构造断裂体系和逐渐连片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析,认识到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的形成机制除了与晚中新世区域构造变动、大规模海平面下降、充足物源供给以及凹槽型古地形特征等因素相关之外,还存在另外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峡谷底部早期隐伏断裂带的存在。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发育平行于陆架坡折的大规模深水峡谷,峡谷底部发育大型走滑断层以及走滑断层派生出一系列次级断层形成的地层破碎带,认识到峡谷的形成、规模以及展布方向均受断裂带影响;相应地峡谷的充填及演化亦是受物源、海平面变化、重力流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和相互叠加的过程。从而为研究经历了裂陷期和坳陷期盆地演化过程形成的大型峡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琼东南盆地 深水区 中央峡谷 成因机制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深水区泥火山的分布与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耿明会 宋海斌 +2 位作者 关永贤 张如伟 刘伯然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10期1-10,共10页
前人在南海东北部发现许多与天然气渗漏相关的规模大小不一的泥火山。受数据类型和分辨率所限,这些泥火山规模大小存在数据断层。利用多波束地形数据,在研究区域新发现了27个直径在300~1170m、高度在5~120m范围内的泥火山,并且这些泥火... 前人在南海东北部发现许多与天然气渗漏相关的规模大小不一的泥火山。受数据类型和分辨率所限,这些泥火山规模大小存在数据断层。利用多波束地形数据,在研究区域新发现了27个直径在300~1170m、高度在5~120m范围内的泥火山,并且这些泥火山大多发育在海底侵蚀作用强烈的峡谷中。南海东北部海底地层中泥质和烃类来源充足,较快的沉积速率构成的超压体系以及强烈的挤压构造应力作用,使得含气高压泥浆上涌,穿透峡谷较薄的沉积层,这些黏性泥质在海底表面堆积形成了泥火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北部 泥火山 天然气渗漏 深水 海底峡谷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17-2大气田成藏机理 被引量:44
20
作者 张功成 曾清波 +6 位作者 苏龙 杨海长 陈莹 杨东升 纪沫 吕成福 孙钰皓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34-46,共13页
陵水17-2大气田位于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深水区。该凹陷是继承性深大凹陷,面积达5 000km2,新生界最大厚度达13km。凹陷内发育始新统、下渐新统崖城组、上渐新统陵水组3套烃源岩,其中崖城组是主力烃源岩,包括煤系和海相泥岩。陵水凹陷是... 陵水17-2大气田位于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深水区。该凹陷是继承性深大凹陷,面积达5 000km2,新生界最大厚度达13km。凹陷内发育始新统、下渐新统崖城组、上渐新统陵水组3套烃源岩,其中崖城组是主力烃源岩,包括煤系和海相泥岩。陵水凹陷是高温凹陷,崖城组烃源岩底部温度可达250℃以上,烃源岩镜煤反射率可达2%~5%。开放和封闭体系的高温生烃模拟实验显示,该套烃源岩生气下限Ro值可达4.38%以上,约为4.4%,因此崖城组主体处在生气窗内,资源量近万亿立方米,是富生烃凹陷。莺歌海组—黄流组是陵水凹陷首选勘探目的层,储层主要发育于中央峡谷水道内。该峡谷长约425km、宽度3~25 km、深度270~700 m,平行于陆坡近东西走向。峡谷水道内共充填了5期次级水道,发育轴部砂、侧向加积砂、天然堤和侵蚀残余砂4类储集体,物性极好,并形成岩性或构造-岩性圈闭。陵水凹陷北部边缘和南部边缘发育两个串珠状分布的底辟带,类型为泥-流体底辟,南部底辟带沟通了深层崖城组烃源岩与浅层峡谷水道砂岩,崖城组生成的天然气垂向运移至水道砂体,再在水道储层内发生侧向运移,呈T型运移模型,在圈闭内形成天然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烃极限 中央峡谷水道 底辟 陵水凹陷 深水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