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lateral superficial cervical plexus block for parathyroidectomy during pregnancy:A case report
1
作者 Jun-Young Chung Yo Seob Lee +2 位作者 Seung Yeon Pyeon Sang-Ah Han Hyub Huh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13期4153-4160,共8页
BACKGROUND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pregnancyrelated hypercalcemia.PHPT can cause maternal and fetal complications in pregnant women.General anesthesia for non-obstetric surgery in ... BACKGROUND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pregnancyrelated hypercalcemia.PHPT can cause maternal and fetal complications in pregnant women.General anesthesia for non-obstetric surgery in pregnant women is associated with maternal hazards and concerns regarding long-term neonatal neurocognitive effects.Surgical removal of the lesion in mid-pregnancy is currently the primary treatment option for pregnant patients with PHPT.However,the blood calcium concentration at which surgery should be considered remains under discussion due to the risk of miscarriage.CASE SUMMARY A 31-year-old nulliparous woman at 11 wk of gestation 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or parathyroidectomy.The patient had a history of intrauterine fetal death with unknown etiology at 16 wk of gestation 1 year prior.Her blood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rum calcium level was elevated to 12.9 mg/dL,and the parathyroid hormone level was elevated to 157 pg/mL.In a neck ultrasound,it revealed a 0.8 cm×1.5 cm sized oval,hypoechoic mass in the upper posterior of the left thyroid gland,which was compatible with parathyroid adenoma.Superficial cervical plexus block(SCPB)for parathyroidectomy was performed.After surgery,the obstetrician checked the status of the fetus,and there were no abnormal signs.Since then her calcium level returned to normal values after one week of surgery and a healthy male neonate of 2910 g was delivered vaginally at 38 wk of gestation.CONCLUSION Our case suggests that SCPB can be an anesthetic option for parathyroidectomy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ateral superficial cervical plexus block HYPERCALCEMIA Parathyroid adenoma PARATHYROIDECTOMY PREGNANCY Case report
下载PDF
双侧MUBSCPB复合全身麻醉对甲状腺开放性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情况及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影响
2
作者 王博 王天海 +3 位作者 刘涛 杜曼 阎晨 石晓卉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双侧改良超声引导双侧颈浅丛阻滞(MUBSCPB)复合全身麻醉对甲状腺开放性手术患者疼痛、麻醉恢复情况及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甲状腺开放性手术治疗的... 目的探讨双侧改良超声引导双侧颈浅丛阻滞(MUBSCPB)复合全身麻醉对甲状腺开放性手术患者疼痛、麻醉恢复情况及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甲状腺开放性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麻醉方法分组,将接受全身麻醉的49例患者纳入全麻组,将接受双侧MUBSCPB复合全身麻醉的51例患者纳入联合组。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波动水平];观察2组患者清醒时、术后4 h、术后12 h、术后24 h疼痛程度[疼痛数字评价(NRS)评分];比较2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答问切题时间)及术中芬太尼、术后吗啡用量;比较2组患者术后24 h恢复质量[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MBP、HR波动水平小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时、术后4 h、术后12 h,联合组患者NRS评分均低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2组患者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吗啡用量均小于全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睁眼、自主呼吸、拔管及答问切题时间均短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联合组患者QoR-40中身体舒适、情绪状态、自理能力、心理支持、疼痛评分均高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MUBSCPB复合全身麻醉可缩小甲状腺开放性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范围,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中芬太尼用量及术后吗啡用量,同时促进麻醉恢复和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开放性手术 改良超声引导双侧颈浅丛阻滞 芬太尼 吗啡 全麻 术后疼痛
下载PDF
全身麻醉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
3
作者 王艳 胡雨微 黄锦枢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4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毕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8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毕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8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苏醒情况,术前及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指标。结果:两组睁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皮质醇(cortisol,Cor)、肾上腺素(epinephrine,EPI)、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全身麻醉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效果显著,能够确保麻醉苏醒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者机体内应激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根治术 全身麻醉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 麻醉苏醒情况 血流动力学 应激
下载PDF
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中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分析
4
作者 朱俊瑞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3期42-45,共4页
将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患者的手术中以探讨其临床麻醉效果及应用价值。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12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不同的麻醉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 将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患者的手术中以探讨其临床麻醉效果及应用价值。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12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不同的麻醉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断法,观察组采用臂丛、颈浅静脉丛阻滞,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镇静效果等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 h、3 h、5 h的镇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骨折复位时观察组患者的SBP、DBP、MAP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在对锁骨骨折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时,采用臂丛和颈浅神经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镇痛效果,还能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史惠静 邹最 +3 位作者 李永华 蒋鑫 陈巍 袁红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8-633,共6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40例拟择期行CEA患者,依据麻醉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复合全麻组)和单纯全麻组,各20例。比较分析两组在入手...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40例拟择期行CEA患者,依据麻醉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复合全麻组)和单纯全麻组,各20例。比较分析两组在入手术室后或颈浅丛神经阻滞前(T0-B)、颈浅丛神经阻滞后(T_(0-L))、诱导后(T_1)、切皮时刻(T_2)、动脉剥离时刻(T_3)、颈动脉阻断时刻(T_4)、颈动脉开放时刻(T_5)、术后2 h(T_6)的血流动力学(有创动脉压及心率)和脑氧饱和度;术中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 d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全麻组的收缩压在T_2、T_3时间点较T1时间点升高(P<0.01),其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T_2时间点也均较T1时间点升高(P<0.01)。除术侧T_4时间点,两组双侧脑氧饱和度在其他时刻均较T_(0-B)时间点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全麻组比较,复合全麻组的麻醉药用量、血管活性药使用次数及VAS评分均降低(P<0.05,P<0.01),两组间MMS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EA中,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及镇痛状态,并减少了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浅丛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镇痛
下载PDF
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6
6
作者 贺峰 白建云 +1 位作者 霍建臻 刘宏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5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榆林市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7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榆林市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7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及无创血压的改变情况、神经阻滞情况、手术麻醉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和无创血压在麻醉前、切皮时、骨折复位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_5、C_6、T_2的神经阻滞完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_4的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_7、C_8、T_1的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均是锁骨骨折手术的有效麻醉方法。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更佳,患者神经支配区域的阻滞完善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颈浅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麻醉
下载PDF
双侧颈深浅丛同时阻滞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合钦 李前辉 +3 位作者 冯平 亢旭明 伊博 王胜利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82-28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0.25%左旋布比卡因在双侧颈深浅丛同时阻滞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麻醉穿刺方法同传统的改良一点深颈丛阻滞法,双侧颈深浅同时阻滞组(S组)应用0.25%的左旋布比卡因,两侧深丛各注药4 ml,浅丛向头、足、对侧各注药3 ml,胸锁... 目的探讨应用0.25%左旋布比卡因在双侧颈深浅丛同时阻滞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麻醉穿刺方法同传统的改良一点深颈丛阻滞法,双侧颈深浅同时阻滞组(S组)应用0.25%的左旋布比卡因,两侧深丛各注药4 ml,浅丛向头、足、对侧各注药3 ml,胸锁乳突肌中点处注药2 ml,共计30 ml;单侧深丛阻滞组(D组)应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包块较大一侧行颈深+颈浅丛阻滞,深丛注药6 ml,浅丛注药9 ml;包块较小一侧仅行颈浅丛阻滞,注药9 ml,共计24 ml。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对麻醉前,麻醉后5、10 min,切皮时,术中探查时和手术后的6个时间点进行麻醉效果评估。观察并记录患者并发症。结果 S组在阻滞后10 min、切皮时、术中探查时和手术后麻醉效果优于D组(P<0.05),并发症少。结论采用0.25%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双侧颈深浅同时阻滞,较传统的单侧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布比卡因 双侧颈深浅丛阻滞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式对甲状腺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喻君 郭建荣 +1 位作者 陈永权 李新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静脉注射与左旋布比卡因+利多卡因行浅颈丛注射两种方法用于甲状腺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方法: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在全麻诱导即刻给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 L;地佐辛组(D组)在全麻诱导... 目的:观察地佐辛静脉注射与左旋布比卡因+利多卡因行浅颈丛注射两种方法用于甲状腺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方法: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在全麻诱导即刻给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 L;地佐辛组(D组)在全麻诱导后即刻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颈丛阻滞组(B组)在全麻诱导前行双侧颈浅丛阻滞,每侧各6 m L(局麻药为0.375%左旋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合剂)。分别观察3组患者术后4、8、12、24 h的切口疼痛、咽痛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B组和D组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2 h以内各时点的镇痛评分均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静脉注射地佐辛注射液或者行颈浅丛神经阻滞注射利多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混合液均可为甲状腺切除手术术后12 h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术后镇痛 双侧颈浅丛阻滞 地佐辛
下载PDF
双侧颈浅丛阻滞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东 陈彪 +1 位作者 高满海 吴丽娜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2期10-12,共3页
目的:双侧颈浅丛阻滞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双侧颈浅丛阻滞联合全麻组(Ⅰ组)和全麻组(Ⅱ组),每组20例。Ⅰ组在全麻前行双侧颈浅丛阻滞,气管插管后,麻醉维持Ⅰ... 目的:双侧颈浅丛阻滞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双侧颈浅丛阻滞联合全麻组(Ⅰ组)和全麻组(Ⅱ组),每组20例。Ⅰ组在全麻前行双侧颈浅丛阻滞,气管插管后,麻醉维持Ⅰ组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泵注并复合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Ⅱ组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泵注并复合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观察两组手术切皮时(t_1)、分离甲状腺(t_2)、部分切除甲状腺(t_3)和拔管时(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记录苏醒后0、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计算瑞芬太尼用药量。结果:Ⅰ组手术切皮时、分离甲状腺和部分切除甲状腺时的MAP、HR明显低于Ⅱ组(P<0.05);拔管时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手术中的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Ⅱ组(P<0.01);术后疼痛VAS评分在苏醒后0、6、12 h时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0.05),术后24 h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颈浅丛阻滞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甲状腺手术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静脉全身麻醉,并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全麻药的用量,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双侧颈浅丛阻滞 静脉全身麻醉
下载PDF
穴位注射芬氟合剂复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文荣 杨洪光 曹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7期827-830,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复合颈浅丛麻醉用于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0例甲状腺腺瘤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颈浅丛阻滞麻醉+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B组30例,颈浅丛阻滞麻醉+静脉注射芬氟合剂组;C组30例,穴位注射芬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复合颈浅丛麻醉用于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0例甲状腺腺瘤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颈浅丛阻滞麻醉+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B组30例,颈浅丛阻滞麻醉+静脉注射芬氟合剂组;C组30例,穴位注射芬氟合剂复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组。结果:患者疼痛情况比较,A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C组(P<0.01);B组与C组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C组比较,脉搏血氧饱和度B组低于A组和C组(P<0.05)。A组与B组、C组比较,A组血压、心率高于其它组(P<0.05)。3组比较,术后追踪观察出现喉返神经麻痹及膈神经麻痹病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B组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芬氟合剂复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腺瘤切除术麻醉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浅丛阻滞麻醉 针刺麻醉 甲状腺手术
下载PDF
小剂量利左布合剂在双侧颈深丛阻滞时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合钦 王玲 +2 位作者 李前辉 李澜 马丹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1105-110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低浓度利多卡因和左布比卡因合剂在双侧颈深浅丛均阻滞时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传统的改良一点深丛阻滞法,但两侧深丛各只注药4ml;浅丛于胸锁乳突肌后缘,在皮肤与颈阔肌间向头、足、对侧各注药3 ml,胸锁乳突肌中点...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低浓度利多卡因和左布比卡因合剂在双侧颈深浅丛均阻滞时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传统的改良一点深丛阻滞法,但两侧深丛各只注药4ml;浅丛于胸锁乳突肌后缘,在皮肤与颈阔肌间向头、足、对侧各注药3 ml,胸锁乳突肌中点处注药2 ml。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分别对麻醉前、麻醉后5 min、10 min、切皮时、术中探查时和手术后6个时间点进行评估。观察并记录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并发症及麻醉效果。结果利左布合剂组(L组)在阻滞后的10 min、切皮时和术中探查时阻滞效果优于单纯用0.25%布比卡因组(B组),P<0.05;L组起效时间短、完善时间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67%利多卡因和0.25%左布比卡因合剂应用于双侧颈深浅丛均阻滞是相对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左布合剂 双侧颈深丛阻滞 安全性
下载PDF
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在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志坚 林玉霜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7期8-9,共2页
目的对比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和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B组... 目的对比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和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B组采用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A组在全麻前行颈浅丛阻滞,在常规麻醉诱导插管后,麻醉维持A组用2%~3%七氟烷吸入,B组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并复合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记录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和气管拔管时血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前后MAP、HR无明显差异,A组切皮、麻醉维持时浅麻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A组较B组明显缩短(P<0.01);B组术后疼痛的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在甲状腺手术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苏醒快速,并可减轻术后疼痛,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颈浅丛阻滞 七氟烷 气管内全麻
下载PDF
全身麻醉复合颈浅丛阻滞麻醉对甲状腺术后躁动和术中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国安 何彦菲 曾凯旋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99-602,610,共5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颈浅丛阻滞麻醉对甲状腺术后躁动和术中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行甲状腺手术患者84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颈浅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1 min(T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颈浅丛阻滞麻醉对甲状腺术后躁动和术中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行甲状腺手术患者84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颈浅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1 min(T1)、切开皮肤时(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测定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水平。结果观察组T2、T3、T4点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甲状腺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T3、T4点FT3、T3、TS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2、T3、T4点FT4、T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6、12、24h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157,P=0.017)。结论全身麻醉复合颈浅丛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术中甲状腺素水平比较稳定,且抑制术后躁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颈浅丛阻滞麻醉 甲状腺手术 躁动 甲状腺素水平
下载PDF
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石立英 《中外医疗》 2015年第4期32-33,共2页
目的评价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6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为该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臂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 目的评价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6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为该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臂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期间,观察组患者MAP、HR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颈浅丛 经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
下载PDF
双侧颈浅丛阻滞对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楠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研究双侧颈浅丛阻滞应用于全麻甲状腺探查术,对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40例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进行常规全身麻醉;B组为全麻诱导前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采用痛觉模拟评分(VAS)对术后0h,2h,4h,6h,8h... 目的研究双侧颈浅丛阻滞应用于全麻甲状腺探查术,对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40例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进行常规全身麻醉;B组为全麻诱导前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采用痛觉模拟评分(VAS)对术后0h,2h,4h,6h,8h,10h,12h进行疼痛评分,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胸闷憋气发生率,以评估患者术后舒适度。结果 B组患者术后清醒即刻、术后2h,4h,6h,8h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术后10h,12h的VAS评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为40.0%(8/20),B组为5.0%(1/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内胸闷憋气的发生率A组为50.0%(10/20),B组为10.0%(2/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全麻甲状腺探查术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恶心呕吐及胸闷憋气的发生率,有效地提高全麻甲状腺探查术患者的术后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探查术 全麻 双侧颈浅丛阻滞 术后舒适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6
作者 孙世宇 郭建荣 +3 位作者 林福清 傅舒昆 王欢 金孝岠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81-685,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肩关节镜手术的优势。方法择期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的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年龄45~75岁,被随机分入全身麻醉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和联合...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肩关节镜手术的优势。方法择期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的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年龄45~75岁,被随机分入全身麻醉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和联合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每组25例。在术前(T_0)、手术开始5min(T_1)、手术开始30min(T_2)、手术结束时(T_3)和拔除喉罩30min后(T_4)各时间点,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记录T_1和T_2时间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停用七氟烷至拔除喉罩时间)、阿片类镇痛药物(舒芬太尼)用量、七氟烷用量。记录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中、术后6h、术后12h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和肱二头肌肌力分级。结果两组间T_1和T_2时间点的BIS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T_0时间点的MAP和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联合组T_1至T_4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心率均显著慢于全身麻醉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1、0.05)。与全身麻醉组比较,联合组的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1),舒芬太尼和七氟烷用量显著减少(P值均<0.01),在PACU中的肌力分级显著降低(P<0.01),在PACU中、术后6h和术后12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1);两组间术后6h和术后12h的肌力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肩关节镜手术,能够提供平稳的麻醉状态,减少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物和七氟烷的用量,有利于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上干神经阻滞 颈浅丛神经阻滞 肩关节镜手术 全身麻醉
下载PDF
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中颈浅丛阻滞的改良 被引量:2
17
作者 段宏伟 吴一鸣 +3 位作者 叶敏 敖翔 唐卫青 陆晓英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中颈浅丛阻滞改良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甲状腺肿块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颈浅丛神经阻滞法(即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药阻滞颈浅丛)。对照... 目的探讨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中颈浅丛阻滞改良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甲状腺肿块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颈浅丛神经阻滞法(即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药阻滞颈浅丛)。对照组:采用C4横突一针阻滞法。局部麻醉药均为0.25%罗哌卡因。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共同评价阻滞效果,监测抬头肌力,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等。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切皮时(T2)、分离瘤体时(T3)、手术结束时(T4)5个时间点的血压、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与同组T0时间点比较,对照组T2、T3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1、T2、T3时间点的HR均显著增快(P值均<0.05);实验组T3时间点的SBP、DBP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2、T3时间点的HR显著增快(P值均<0.05)。实验组T2、T3时间点的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实验组的阻滞有效率为95%(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2/40,P<0.05)。两组各时间点的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神经阻滞后,两组患者头颈活动均自如,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改良颈浅丛神经阻滞法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浅丛神经阻滞 麻醉 方法 改良
下载PDF
局麻药加地塞米松行浅颈丛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小芳 朱坚忠 钟玉霞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521-522,共2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采用局麻药加地塞米松行浅颈丛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局麻药加地塞米松10mg,Ⅱ组局麻药不加任何药,均行双侧颈浅丛阻滞,术中有牵拉不适辅助强化麻(氟哌啶2.5mg+... 目的观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采用局麻药加地塞米松行浅颈丛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局麻药加地塞米松10mg,Ⅱ组局麻药不加任何药,均行双侧颈浅丛阻滞,术中有牵拉不适辅助强化麻(氟哌啶2.5mg+芬太尼0.05mg静脉滴注),仍无法缓解辅助静脉全麻(异丙酚200mg加芬太尼0.1mg混合液泵注)。观察麻醉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术毕评定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两组血压、心率较麻醉前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但从升高数值上看,全组40例血压、心率变化均在正常值范围内;Ⅰ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Ⅱ组,Ⅰ组中无1例需辅助静脉全麻。结论浅颈丛阻滞应用于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发生心血管副反应程度低,加用地塞米松,可增强麻醉效果,患者能清醒配合手术,提高了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麻药 地塞米松 浅颈丛阻滞 甲状腺腺瘤 肿瘤
下载PDF
颈部筋膜的解剖学认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付美娟 温稀超 靳小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464-2470,共7页
颈部筋膜及其周围间隙结构精密又复杂,当前解剖学认识尚不完全,且存在诸多争议。精细颈部筋膜解剖结构、合理运用筋膜间隙于临床指导锁骨手术麻醉方面意义重大;于颈部手术术中规范化操作,保护重要血管神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预... 颈部筋膜及其周围间隙结构精密又复杂,当前解剖学认识尚不完全,且存在诸多争议。精细颈部筋膜解剖结构、合理运用筋膜间隙于临床指导锁骨手术麻醉方面意义重大;于颈部手术术中规范化操作,保护重要血管神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等方面意义重大;于临床监测与诊治颈深部间隙感染等方面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筋膜 筋膜间隙 颈浅丛神经阻滞 甲状腺手术 颈深部间隙感染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C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26
20
作者 陈茜 黄平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085-1087,1109,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C 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颈丛组与臂丛组,每组30例。颈丛组在超声引导下行C 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臂丛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常规臂丛神经...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C 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颈丛组与臂丛组,每组30例。颈丛组在超声引导下行C 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臂丛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常规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锁骨感觉神经阻滞评分、术中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颈丛组锁骨内侧感觉神经阻滞评分高于臂丛组,术中麻醉效果优于臂丛组(均P<0.05),而两组锁骨中点及外侧感觉神经阻滞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刺破血管、局麻药中毒或喉返神经阻滞,两组膈神经阻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C 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较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佳,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麻醉效果 超声引导 C4横突 颈浅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