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drainage and soil water in the mobile sandy lands of Inner Mongolia,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Xin Ping LIU Yu Hui HE +6 位作者 Xue Yong ZHAO Tong Hui ZHANG La Mei ZHANG Yun Hua MA Shu Xia YAO Shao Kun WANG Shui Lian WE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5年第2期238-250,共13页
Quantification of deep drainage and the response of soil water content to rainfall patterns are critical for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strategy of soil water conservation and groundwater utilization. However, there has ... Quantification of deep drainage and the response of soil water content to rainfall patterns are critical for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strategy of soil water conservation and groundwater utilization. However, there has been little information on how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soil water dynamics and deep drainage in mobile sandy lands. We used an underground chamber to examine the responses of deep drainage and soil water content in mobile sandy lands to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in Inner Mongolia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s of 2010, 2011 and 2012. Results showed that rainfall in this area was dominated by small events (〈5 mm), which increased soil water con- tent in the surface soil layers (0-40 cm), but did not increase soil water content in the deeper soil layers (greater than 40 cm). Soil water content at the 0-100 cm depth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the total amount of rain was 〉20 mm. Rainfall amount, intensity and the duration of dry interval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soil water content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Deep drainage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rainfall amount and intensity, but not with the duration of dry intervals. The coefficients of deep drainage in the mobile sandy lands ranged from 61.30% to 67.94%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s.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rainfall infiltration in the mobile sandy lands had considerable potential to increase soil water storage while recharging the groundwater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e sandy lands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deep drainage soil water content
下载PDF
Study on the shear strength of deep reconstituted soils 被引量:4
2
作者 ZHAO Xiao-dong ZHOU Guo-qing TIAN Qiu-hong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3期405-408,共4页
Based on analytical methods of strength studies for deep soils, direct shear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hear strength of deep reconstituted soils at different initial dry densities and amounts of water... Based on analytical methods of strength studies for deep soils, direct shear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hear strength of deep reconstituted soils at different initial dry densities and amounts of water.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hear strength of deep reconstituted soils for identical amounts of water below the plastic limit is enhanced with increasing dry density and but reduced sharply at the critical density, the point at which coarse particles break down.Moreover, the shear strength for identical dry density decreases with additional amounts of water and the rate of degradation is the greatest at the critical density.This is because the friction resistance between coarse particles reduces with increasing amounts of water higher than the plastic limit.In order to obtain reliable strength of deep reconstituted soils, suitable dry densities and amounts of water are neces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剪强度 土壤 改组 直接剪切试验 剪切强度 干密度 塑性极限 粗颗粒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straw mulching on the soil moisture by field experiment in the piedmont plain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被引量:2
3
作者 LI Man ZHANG Wei +1 位作者 HE Yu-jiang WANG Gui-ling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7年第3期286-295,共10页
To reveal the influencing effect of the long-term straw mulching on the soil moisture, this paper employed the field experiment data in 2010 of a typical area of Taihang Mountains plain, observed the soil moisture dyn... To reveal the influencing effect of the long-term straw mulching on the soil moisture, this paper employed the field experiment data in 2010 of a typical area of Taihang Mountains plain, observed the soil moisture dynamic regularities under different mulching patterns by virtue of depressimeter and neutron prob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water content and storage in different depths and seasons under the long-term straw mulch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ng-term straw mulching can keep the soil moisture conservation of the deep, while decreased the shallow.(1) The long-term straw mulching can changed the type of soil water movement. If no straw mulching, the type is mainly evaporation-infiltration. And with straw mantle the type would change into infiltration. The number of zero flux plane would be reduced or absent.(2) The long-term straw mulching can increase the soil water reserves of the whole soil profile with the depth between 0 cm and 220 cm. But the soil water content of the layer from 30 cm to 80 cm decreased and the soil water content of the layer from 80 cm to 220 cm increased instead., The effect of soil moisture conservation on winter wheat is not obvious;(3) With no straw mulching, the depth of infiltration recharge by rainfall or irrigation is shallower than 80 cm. In a straw mulching, the influence depth is can extend to 120 cm;(4) With no straw mulching, there is a deep layer on the depth of 220 cm between March and June, while this layer will disappear with a long-term straw mul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w mulching soil moisture soil water content deep layer soil moisture conservation
下载PDF
关中地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影响
4
作者 杜小娟 杨林 +3 位作者 李瑞国 韩魁魁 岳前进 郭龙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61-67,共7页
2020-2021年在陕西省泾阳县设置3个深松深度和2个深翻深度,研究了不同深度的机械深松、深翻对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和深翻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深层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播前深翻30 cm和深松30 cm处理80~200... 2020-2021年在陕西省泾阳县设置3个深松深度和2个深翻深度,研究了不同深度的机械深松、深翻对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和深翻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深层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播前深翻30 cm和深松30 cm处理80~200 cm各深度平均土壤含水率较对照分别高1.27%和1.64%,冬前、返青期和收获期3个深松深度和2个深翻深度处理80~200 cm各深度平均土壤含水率较对照提高0.13%~3.98%。在深松3个处理中30 cm深度处理产量最高为8257.5 kg/hm^(2),较CK增产6.0%,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在深翻2个处理中25 cm深度处理产量最高为8017.5 kg/hm^(2),较CK增产3.0%,处理之间差异显著。深松和深翻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与处理深度密切相关,深松以30 cm深度处理,深翻以25 cm深度处理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深松 深翻 土壤含水率 产量
下载PDF
秸秆深施还田历经时间对蓄水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孔德刚 翟利民 +2 位作者 刘立意 赵刚 张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97,共8页
在实验室人工控制降水条件下,对黑龙江省黑土耕地土壤深施3种不同作物秸秆,研究其蓄水效果及土壤含水量随历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深施初期在各深度土层上大豆和玉米秸秆的蓄水效果显著(P<0.05)。秸秆深施9个月在距离秸秆... 在实验室人工控制降水条件下,对黑龙江省黑土耕地土壤深施3种不同作物秸秆,研究其蓄水效果及土壤含水量随历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深施初期在各深度土层上大豆和玉米秸秆的蓄水效果显著(P<0.05)。秸秆深施9个月在距离秸秆深施较近15和20 cm土层处玉米、水稻和大豆秸秆有显著效果。秸秆深施22个月仅玉米秸秆在20 cm土层处有效果。随着深施秸秆历经时间的延长各种秸秆蓄水效果整体呈下降趋势。在水平方向上,随着距秸秆深施处距离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深施 土壤含水量 蓄水效果
下载PDF
坡耕地中秸秆深施蓄水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孔德刚 张帅 +2 位作者 常晓慧 赵永超 翟利民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53,共6页
模拟东北寒地旱作地域的气候、降水、土壤等条件,对坡度为0°、4°、8°、12°的耕地进行秸秆深施,研究其蓄水效果及其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深施后在垂直方向上,深度越接近秸秆深施处土壤含水量越大;在水平... 模拟东北寒地旱作地域的气候、降水、土壤等条件,对坡度为0°、4°、8°、12°的耕地进行秸秆深施,研究其蓄水效果及其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深施后在垂直方向上,深度越接近秸秆深施处土壤含水量越大;在水平方向上,距离秸秆深施处越近土壤含水量越大,反之越小;降水72h后,在0~20cm土层中的土壤含水量与对照地有显著差异(P<0.05),其含水量提高了0.20%~6.17%;随着耕地坡度的增大,水分在土壤中横向移动增强,向土壤深层渗入的量减少,土壤含水量最大增加量所在的土层变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秸秆深施 土壤含水量 蓄水效果
下载PDF
秸秆深施对土壤蓄水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帅 孔德刚 +1 位作者 常晓慧 翟利民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7-129,共3页
对耕地进行秸秆深施,可提高土壤的入渗速率,增加土壤蓄水空间和能力,提高降水的利用率,是缓解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的水分匮乏的有效措施。将厚度为8cm的大豆秸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分别深施于宽5cm、深28cm的沟中并回填土壤,研究其蓄... 对耕地进行秸秆深施,可提高土壤的入渗速率,增加土壤蓄水空间和能力,提高降水的利用率,是缓解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的水分匮乏的有效措施。将厚度为8cm的大豆秸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分别深施于宽5cm、深28cm的沟中并回填土壤,研究其蓄水效果。结果表明,秸秆深施后,地表下0~20cm的土壤含水量比对照地提高了0.5%~2.0%,深度越接近秸秆深施处土壤含水量越大,反之越小,深施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的蓄水效果与对照地有显著差异(P<0.05),而深施大豆秸秆的蓄水效果无显著差异(P>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深施 土壤蓄水能力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农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淑梅 曲晓燕 +1 位作者 张洪生 姜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6-232,共7页
将冬小麦、夏玉米作为整体,研究耕作定位试验(10种不同耕作措施)对山东省半湿润易旱区夏玉米季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耕作试验(第2年)结果表明:与玉米吐丝期和灌浆中期相比,收获期土壤含水量受耕作方式影响更显著,其中土壤表层0~20 cm... 将冬小麦、夏玉米作为整体,研究耕作定位试验(10种不同耕作措施)对山东省半湿润易旱区夏玉米季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耕作试验(第2年)结果表明:与玉米吐丝期和灌浆中期相比,收获期土壤含水量受耕作方式影响更显著,其中土壤表层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耕作处理为A2B2R(小麦季免耕+玉米季免耕+秸秆还田),20~40 cm、40~60 cm均为A1B2R(小麦季旋耕+玉米季免耕+秸秆还田)最高。玉米吐丝期和收获期各土层温度均值(上午8时)为A3B2R(小麦季深松+玉米季免耕+秸秆还田)和A1B1R(小麦季旋耕+玉米季隔年旋耕+秸秆还田)耕作方式土壤温度最高,比对照(小麦季旋耕+玉米季免耕+秸秆不还田)增加0.4~0.6℃。处理A1B2R、A2B2R和A4B2R(小麦季深耕+玉米季免耕+秸秆还田)表层0~20cm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小麦季深松和深耕(A3B2R、A4B2R)和小麦、玉米两季均深耕或深松(A3B3R、A4B4R)显著降低深层(40~60 cm)土壤容重,尤其是小麦、玉米两季均深耕或深松。因此小麦、玉米两季均免耕能显著降低表层土壤容重,增加表层含水量;而深耕、深松耕作方式主要影响深耕层土壤容重,其中小麦季、玉米季两季均深松或深耕效果好于小麦单季深松或深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深耕 容重 土壤含水量 温度
下载PDF
深蓄控排条件下稻田土壤水氮变化规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矿 袁先江 +4 位作者 曹秀清 高振陆 蒋尚明 杨继伟 王业凡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48,共9页
【目的】阐明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土壤水氮素的赋存规律。【方法】在肥东灌溉实验站开展试验,观测L1处理(间歇时间3~4 d,蓄雨深度10 cm)、深蓄控排L2处理(间歇时间6~8 d,蓄雨深度14 cm)和L3处理(间歇时间6~8 d,蓄雨深度18 cm)地下埋深50... 【目的】阐明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土壤水氮素的赋存规律。【方法】在肥东灌溉实验站开展试验,观测L1处理(间歇时间3~4 d,蓄雨深度10 cm)、深蓄控排L2处理(间歇时间6~8 d,蓄雨深度14 cm)和L3处理(间歇时间6~8 d,蓄雨深度18 cm)地下埋深50、70、90、110、150 cm土壤水及稻田排水的氮素变化,分析干湿交替L1处理和深蓄控排L2、L3处理的灌水量、排水量以及水稻产量要素的响应规律。【结果】干湿交替灌溉L1处理和深蓄控排模式L2、L3处理较CK水稻灌溉水量分别降低725、1 703、2 304 m^(3)/hm^(2),雨水利用率分别提高11.8%、19.0%、25.9%,稻田排水次数减少1~3次。NH_(4)^(+)-N、NO_(3)^(-)-N和TN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深蓄控排L2、L3处理总氮峰值低于CK。L1、L2、L3处理TN污染负荷较CK减少21.3%、26.7%、31.5%。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通过增加蓄雨上限至18 cm,延长间歇时间6~8 d,能够有效地减少灌溉定额,降低稻田排水量,提高雨水利用率,达到水稻节水、减排、控污、稳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田 灌排模式 土壤水分
下载PDF
深松对土壤结构及玉米根系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伟平 边少锋 +6 位作者 谭国波 赵洪祥 李海 张丽华 方向前 孟祥盟 孙宁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1期2539-2542,2545,共5页
[目的]明确深松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促进水资源高效合理的利用。[方法]对垄作玉米进行设3个不同处理.分别为常规不深松(常规垄作)、春季播种前行间深松30cm(春深松30cm)和秋季行间深松30cm(秋深松30cm)探讨不同深松时间和方式对... [目的]明确深松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促进水资源高效合理的利用。[方法]对垄作玉米进行设3个不同处理.分别为常规不深松(常规垄作)、春季播种前行间深松30cm(春深松30cm)和秋季行间深松30cm(秋深松30cm)探讨不同深松时间和方式对土壤性状及玉米根系的影响。[结果]春深松30cm后土壤紧实度显著降低。在0~20cm深处,春深松30cm与秋深松30cm、春深松30cm与常规垄作的土壤紧实度差异显著。在0~40cm深处,春深松30cm与秋深松30cm、春深松30cm与常规垄作的土壤容重差异显著,两个深松处理与常规垄作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差异显著。春深松30cm的玉米根系活跃吸收面积高于常规垄作。[结论]深松能够改善土壤的紧实度、容重、田间持水量和含水量,提高土壤的蓄墒能力,提高玉米根系的活跃度。春季深松接近作物生长期,土壤改良效果更好,长期持续深松更利于改善土壤板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土壤紧实度 土壤含水量 根系活跃面积
下载PDF
不同容重条件下深层坑渗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涛 张建丰 张江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7-234,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土壤容重条件下深层坑渗灌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方法】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方程为基础,建立深层坑渗灌的数值模拟模型,采用Galerkin有限单元法进行数值求解,用5种不同土壤容重的试验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目的】探究不同土壤容重条件下深层坑渗灌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方法】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方程为基础,建立深层坑渗灌的数值模拟模型,采用Galerkin有限单元法进行数值求解,用5种不同土壤容重的试验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容重不同的5种土壤在不同时刻湿润锋的模型值均略小于实测值;非边界上土壤含水量模型值的相对误差为1.98%,边界上土壤含水量模型值的相对误差为10.97%,且上边界的模型值普遍偏小,下边界的计算值普遍偏大;基于研究资料建立了土壤含水量的上、下边界修正方程。【结论】该模型结合修正方程,可以作为一种预测深层坑渗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及其含水量分布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坑渗灌 土壤水分 含水量分布 数值模拟 修正方程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1
12
作者 郑洪兵 刘武仁 +4 位作者 罗洋 李瑞平 李伟堂 王浩 郑金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4-270,共7页
探讨耕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对于高效利用自然降水,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因此,采用铝盒称重法测定不同年份、季节、土壤剖面及冻融前后土壤含水量,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 探讨耕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对于高效利用自然降水,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因此,采用铝盒称重法测定不同年份、季节、土壤剖面及冻融前后土壤含水量,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时期内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特别是土层40cm以下尤为明显,而且随季节呈波动性变化且受降雨影响较大;季节冻融作用明显降低土壤含水量,但深松较其他处理土壤含水量增幅为0.93%~2.23%;土壤贮水量随季节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变化,且生育前期明显高于生育后期;不同耕作方式对田间耗水量和耗水系数无显著影响,但深松耕作显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并且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r=0.76**)。综合分析认为,保护性耕作结合深松是有效改善耕层结构,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的有效耕作方法。因此,该研究可为东北雨养农业区留茬深松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含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留茬深松
下载PDF
秸秆集中深还田两年后对土壤主要性状及玉米根系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胜楠 邹洪涛 +4 位作者 张玉龙 虞娜 张玉玲 范庆锋 黄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71,78,共5页
采用翻转犁开沟的方式,在秋收后将秸秆集中深还田,探讨该模式实施两年后对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及玉米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各层次土壤容重较CK处理降低了2.42%~10.67%;土壤含水量较CK处理增加了3.99%~14.68%;土壤... 采用翻转犁开沟的方式,在秋收后将秸秆集中深还田,探讨该模式实施两年后对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及玉米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各层次土壤容重较CK处理降低了2.42%~10.67%;土壤含水量较CK处理增加了3.99%~14.68%;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较CK处理均有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4.34%~97.97%、1.53%~44.36%;玉米根系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以及平均根系直径均大于CK处理,以12 000 kg.hm^-2处理效果最为显著。综上,秸秆集中深还田对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蓄水量、有机质和氮素含量,促进根系生长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深还田 秸秆还田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含水量 玉米根系
下载PDF
平顶山市膨胀土深基坑支护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翟聚云 马明江 薛娜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61-65,共5页
分析了影响平顶山深基坑设计及稳定性的因素,对造成深基坑坍塌的主要地层膨胀土进行试验研究,得到平顶山膨胀土抗剪强度参数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相同干密度情况下,当含水量较小时,黏聚力随含水量增大而增大,当增大到一定数值时,随含水... 分析了影响平顶山深基坑设计及稳定性的因素,对造成深基坑坍塌的主要地层膨胀土进行试验研究,得到平顶山膨胀土抗剪强度参数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相同干密度情况下,当含水量较小时,黏聚力随含水量增大而增大,当增大到一定数值时,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含水量增加,内摩擦角逐渐减小。根据研究结果,针对工程实际,采用不同支护形式进行深基坑工程支护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膨胀土 支护设计 含水量
下载PDF
深耕与秸秆还田对不同质地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郭海斌 冀保毅 +5 位作者 王巧锋 赵亚丽 穆心愿 薛志伟 李潮海 赵志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5-511,共7页
为探明深耕与秸秆还田对不同质地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设置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深耕+秸秆还田、深耕+秸秆不还田3个处理,研究深耕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孔隙度、水分含量、三相比R值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 为探明深耕与秸秆还田对不同质地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设置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深耕+秸秆还田、深耕+秸秆不还田3个处理,研究深耕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孔隙度、水分含量、三相比R值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深耕处理的土壤容重和三相比R值分别降低0.7%和19.0%,土壤孔隙度和水分含量分别增加1.3%和3.8%,作物产量增加1.9%.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影响不显著,但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三相比R值比秸秆不还田处理降低9.3%,土壤水分含量和作物产量分别增加3.2%和4.3%.深耕和秸秆还田对不同质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不同.深耕主要降低了壤土20~40cm、黏土20~30cm土层的土壤容重,但增加了黏土0~20cm土层的土壤容重.秸秆还田降低了壤土10~20cm土层的三相比R值,但对黏土三相比R值影响不显著.故深耕与秸秆还田对壤土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和对作物的增产效果优于黏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耕 秸秆还田 土壤容重 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三相比R值 子粒产量
下载PDF
深层入渗对土壤含水率和苹果产量的影响
16
作者 唐小明 樊廷录 +5 位作者 王勇 赵刚 王磊 党翼 李尚中 张建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2-134,共3页
选取15年生开心形富士苹果,设计7个不同入渗方式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的苹果产量和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苹果成熟前不同处理土壤含水率之间差异不明显,进入雨季以后,深层入渗技术能够将雨季降雨有效收集,并入渗到深层储存,在6... 选取15年生开心形富士苹果,设计7个不同入渗方式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的苹果产量和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苹果成熟前不同处理土壤含水率之间差异不明显,进入雨季以后,深层入渗技术能够将雨季降雨有效收集,并入渗到深层储存,在60~200cm,土壤含水率高出对照1%~5.22%;各处理之间苹果单株产量差异极显著,其中深层入渗技术都有增产效果,平均增产13.46%。深层入渗技术能够有效的使降雨入渗到更深层次并储存,为苹果需水临界期提供土壤水分保证,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深层入渗 土壤含水率 产量
下载PDF
水泥土搅拌法处理高含水量软基的关键问题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彤芝 袁宏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4653-4657,共5页
结合实际工程对水泥土搅拌法处理高含水量软基时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地基土含水量对水泥土强度和成桩质量有重要影响。实际工程中应根据软土地基特性,制定合理的配合比和搅拌工艺,以确保水泥土强度和加固效果。
关键词 土力学 水泥土搅拌法 高含水量 软基
下载PDF
廊坊沉降区深层黏性土压缩指数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海朋 杨祥宇 +2 位作者 王云龙 齐剑峰 刘冯俊男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2年第2期32-37,共6页
深层黏性土的压缩指数对于地面沉降估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通过固结试验获得压缩指数,其具有耗时长和超高压加载的缺点。在廊坊沉降区获取深层黏性土原状试样的基础上,通过土工试验获得物理力学指标,进而对物理指标与压缩指数的相关性进... 深层黏性土的压缩指数对于地面沉降估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通过固结试验获得压缩指数,其具有耗时长和超高压加载的缺点。在廊坊沉降区获取深层黏性土原状试样的基础上,通过土工试验获得物理力学指标,进而对物理指标与压缩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该区埋深100 m以下的黏性土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小,能够进行统计分析;(2)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液限、天然含水率、天然孔隙比、塑性指数与压缩指数的线性关系,并能够预测压缩指数的最大值、中间值和最小值;(3)利用天然含水率、天然孔隙比预测压缩指数的频数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天然孔隙比预测压缩指数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黏性土 压缩指数 线性关系 天然孔隙比 天然含水率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澜 王云强 +3 位作者 孙慧 贺美娜 童永平 张萍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129,共8页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生态环境恢复的关键因子,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以水蚀风蚀交错带的代表性流域—老爷满渠小流域为对象,采用网格法(50 m×50 m)共布设了73个样点,原位观测0—5 m土壤含水率,共测定23次(2013年6月...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生态环境恢复的关键因子,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以水蚀风蚀交错带的代表性流域—老爷满渠小流域为对象,采用网格法(50 m×50 m)共布设了73个样点,原位观测0—5 m土壤含水率,共测定23次(2013年6月至2019年10月),通过获取每个样点的环境因子,结合经典统计、地统计、随机森林等方法,分析了小流域尺度不同土层深度(每层1 m,共5层)土壤含水率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性变化规律不同;对于0—1 m土层,土壤含水率在夏季和冬季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于1 m以下土层,春季平均土壤含水率高于其他季节,但不显著;无论在何种季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壤土与砂土间的土壤含水率在3 m以上土层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阴、阳坡的土壤含水率在所有土层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季节,土壤含水率与容重和砂粒呈负相关,与其他环境因子(有机碳含量、黏粒、粉粒、有机碳密度、土地利用、坡向、土壤质地和pH)呈正相关;除有机碳密度和黏粒较为稳定外,土壤含水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减少趋势;环境因子对土壤含水率空间变异的整体相对贡献表现为土壤性质>地形>土地利用。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深层土壤水资源管理、土壤水文观测与模拟、植被优化布局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土壤水分 时空变异性 土地利用 随机森林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深沟秸秆覆盖对造林地土壤蓄水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永萍 鲁天平 +1 位作者 史征 田云峰 《防护林科技》 2012年第5期50-52,共3页
对造林地进行深沟秸秆覆盖,可降低土壤蒸发量,增加土壤蓄水空间和能力,提高降水的利用率,是缓解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水分匮乏的有效措施。在位于干旱区的塔城盆地老风口生态区,进行了造林地深沟覆盖秸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条... 对造林地进行深沟秸秆覆盖,可降低土壤蒸发量,增加土壤蓄水空间和能力,提高降水的利用率,是缓解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水分匮乏的有效措施。在位于干旱区的塔城盆地老风口生态区,进行了造林地深沟覆盖秸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条件比未覆盖的土壤蒸发量明显降低,含水率显著增高,随着深沟加深和覆盖厚度的增加,抑制土壤蒸发、蓄水保墒的效果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沟秸秆覆盖 造林地 土壤蓄水能力 土壤含水量 土壤蒸腾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