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Type of Double-Lumen Catheter to Replace Current One in RCA 被引量:1
1
作者 Yingfeng Xue Zhenguo Y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6年第9期620-627,共8页
Objective: To replace the peripheral venous puncture for blood sampling with taking blood samples extracorporally from arterial line before predilution during RCA-CRRT performed. Methods: A new type of double-lumen fe... Objective: To replace the peripheral venous puncture for blood sampling with taking blood samples extracorporally from arterial line before predilution during RCA-CRRT performed. Methods: A new type of double-lumen femoral catheter was used instead of the current tubes. The new type of double-lumen tube had a greater distance from the inner venous ports to the inner arterial ports than current tubes. The minimum distance from the venous port to the arterial port was greatly lengthened. Replacement solution contained citrate, zero Ca<sup>2+</sup>, zero bicarbonate, low Na<sup>+</sup>. Blood samples were synchronously collected from the arterial line before the infusion of citrate replacement fluid and from the peripheral vein. The iCa concentration data of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to observ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Ca concentration levels in the arterial line and in peripheral vein;the anticoagulant effect of RCA and possibl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such as bleeding, clottings and hypocalcaemia. Results: 28 times of RCA-CRRT were performed on17 AKI and CRF patients with active bleeding or at the high risk of bleeding;336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Statistic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iCa concentration between arterial line group and the peripheral vein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 (P = 0.9),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similarity between the iCa concentration of arterial line blood and the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None of the patients developed citrate toxicity or metabolic alkalosis. None induced bleeding, or bleeding aggravated. No obvious clotting occurred. Systemic calcium concentration was achieved in the ideal range. Conclus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data of iCa concentration from arterial line can be used to replace that from peripheral vein when the new type of double-lumen femoral catheter is placed in femoral vein. RCA-CRRT therapy is safe and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A-CRRT Ionized Calcium Arterial Line Peripheral vein New Type of double-lumen Femoral catheter
下载PDF
长期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
作者 朱晓红 姜莉 +1 位作者 郭刚 姜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1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潜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16例,通过置管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导管组进行导管透析,内瘘组进行内瘘透析。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营养指标情况、透... 目的探讨长期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潜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16例,通过置管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导管组进行导管透析,内瘘组进行内瘘透析。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营养指标情况、透析效能情况、微炎症指标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内瘘组左心室EP、血流量、通路使用时间大于导管组(P<0.05)。两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各项营养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蛋白分解率、尿素氮下降率、尿素氮清除率、尿酸、肌酐、尿素氮等透析效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瘘组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1(tumor necrosis factor-1,TNF-1)等微炎症指标低于导管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导管透析与内瘘透析的营养状况、透析效能相比基本相同,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依然可以作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较好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深静脉置管 导管透析 内瘘透析 血液透析 营养状况 透析效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爱民 周建萍 周洋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相关处理措施。结果 24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32例(13.2%),其中一侧导管堵管18例(7....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相关处理措施。结果 24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32例(13.2%),其中一侧导管堵管18例(7.4%),导管脱出5例(2.1%),拔管困难4例(1.7%),皮肤过敏2例(0.8%),置管后血肿1例(0.4%),拔管窘迫综合征1例(0.4%),拔管后血栓1例(0.4%)。经对症处理后,均能保证患者管道留置期间的安全。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期间加强对管道的观察与护理,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能够确保患者的静脉通路的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中心静脉置管 颈内静脉 双腔导管 并发症 原因分析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覃丹平 刘岩 +3 位作者 钟小仕 周道远 肖笑 卢智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7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临时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月~2010年10月,经锁骨下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之尿毒症患者的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927例患者共行965次临时锁骨下静脉置管。一次置管成功率95.1%,换位后100%... 目的:探讨临时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月~2010年10月,经锁骨下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之尿毒症患者的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927例患者共行965次临时锁骨下静脉置管。一次置管成功率95.1%,换位后100%成功。导管留置共39860导管天,平均(45±12.57)d。发生急性并发症11例次,发生率1.14%。出口感染67例次,菌血症73例次,发生率各为1.68次及1.83次/1000导管天;无导管隧道感染;症状性深静脉梗阻42例次,发生率4.35%。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可替代颈内静脉作为血液透析临时通路,今后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导管 锁骨下静脉 安全性 血液透析
下载PDF
透析置管致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化召辉 李震 +3 位作者 丁鹏绪 王志伟 张文广 徐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334-336,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透析置管致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因留置临时或长期透析管导致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74例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74例患者... 目的:分析探讨透析置管致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因留置临时或长期透析管导致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74例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74例患者住院时间11~20 d,平均15.5 d,18例患者行单纯抗凝、溶栓治疗,56例患者通过腔内技术行置管溶栓,其中12例溶栓后行球囊扩张成行术,2例球囊扩张成行术后放置支架。全组患者治疗期间症状无加重或复发,上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均明显缓解。临床治愈52例,明显好转22例。结论:颈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为血透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该病的常用办法,抗凝是基础治疗,经导管溶栓及腔内治疗创伤小、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透析置管 腔内治疗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双腔深静脉置管质量的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晋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1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双腔导管的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对本科2004年8月~2007年12月共34例维持规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带涤纶套双腔右颈静脉置管术38例次,实施以下护理措施:置管前了解患者血管状况。置管时实行心电监护... 目的探讨提高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双腔导管的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对本科2004年8月~2007年12月共34例维持规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带涤纶套双腔右颈静脉置管术38例次,实施以下护理措施:置管前了解患者血管状况。置管时实行心电监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管固定前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穿刺口,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导管和无张力法黏贴敷料。严密观察局部是否出血。导管使用时密切观察血流情况,严防导管开口的直接污染。透析结束,先予0.9%氯化钠溶液冲管后再用肝素盐水封管。采用脉冲式冲洗导管和持续正压封管。实施全程心理指导和健康宣教等。结果 38例次中36例次置管过程顺利。2例次置管不顺利,改变置管静脉后成功置入。1例男性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出现了烦躁、大汗、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本组总留置时间为228个月,平均留置时间6.5(2~22)个月,最长12个月。结论规范的护理干预对提高双腔深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减少感染和堵管,预防并发症,延长置管寿命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置管 护理 血液透析 护理质量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双腔透析导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国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5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血液透析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患者88例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用基础护理方案,观察组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导...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血液透析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患者88例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用基础护理方案,观察组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导管留置天数、血液透析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知识认知、置管配合度;护理前后患者不良心理因子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天数、血液透析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知识认知、置管配合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不良心理因子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护理中的作用确切,可提高认知和配合度,延长导管留置天数,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血液透析 深静脉双腔透析 导管护理 作用 配合度
下载PDF
PermCath导管两种置管方法对比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8
作者 刘日光 马锦华 +4 位作者 李剑文 陈林 陈浩雄 陈磊 傅君舟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10期527-529,共3页
目的比较撕脱鞘导入法与直接导丝导入法留置Permcath导管的安全性及易用性。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入组2个透析中心拟行Permcath导管置管术的血液透析患者,按置管方法分为撕脱鞘导入组(简称撕脱鞘组)和直接导丝导入组(简称导丝组)... 目的比较撕脱鞘导入法与直接导丝导入法留置Permcath导管的安全性及易用性。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入组2个透析中心拟行Permcath导管置管术的血液透析患者,按置管方法分为撕脱鞘导入组(简称撕脱鞘组)和直接导丝导入组(简称导丝组),收集2组患者基线资料、置管前后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置管后前瞻观察24h,主要终点为置管术中出血量,次要终点为整个置管术的操作时间和置管术后24h置管伤口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撕脱鞘组共入组22例患者,导丝组共入组23例患者,2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导丝组较撕脱鞘组在术中出血量(4.04±2.09ml比12.86±3.35ml,t=10.514,P=0.000)、置管时间(26.30±3.22min比34.36±2.98min,t=8.689,P=0.000)及术后24h出血事件发生率(4.358%比27.27%,?2=4.499,P=0.047)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接导丝导入法比撕脱鞘导入法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及术后24h出血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留置 深静脉 肾透析 并发症
下载PDF
大腔导管抽吸联合导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彬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1759-1761,共3页
目的:探讨大腔导管抽吸联合导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某院2016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单纯导管溶栓治疗)和研究组(30例接... 目的:探讨大腔导管抽吸联合导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某院2016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单纯导管溶栓治疗)和研究组(30例接受大腔导管抽吸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如肢体周径差、疗效、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溶栓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6.67%(P<0.05);溶栓前组间患者大腿、小腿肢体周径差无较大差异(P>0.05);溶栓后研究组大腿、小腿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稍低于对照组的10%(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大腔导管抽吸联合导管溶栓方式,患者下肢症状改善更为明显,且可降低并发症,对疾病恢复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腔导管抽吸 导管溶栓 急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
下载PDF
大腔导管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
10
作者 余虹 刘楠 +1 位作者 任葆胜 赵进委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2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大腔导管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以10 F导引导管抽吸为主的综合介入治疗,对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综合护理。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均未出现症状性... 目的:探讨大腔导管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以10 F导引导管抽吸为主的综合介入治疗,对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综合护理。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均未出现症状性肺栓塞、血管壁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7 d,出院时临床有效率达100%。结论:大腔导管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优质的综合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大腔导管 血栓抽吸 护理
下载PDF
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邱伟兰 刘琪雄 +2 位作者 卢叶明 阮杏菲 黎晓辉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2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静脉导管(TCC)为血管通路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45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22例,动静脉内瘘患者23例,观察完成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 目的:探讨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静脉导管(TCC)为血管通路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45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22例,动静脉内瘘患者23例,观察完成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与动静脉内瘘患者比较,尿毒清除指数(KT/V)、尿素降低率(URR)及蛋白质分解代谢率(PCR)无显著差异。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置管患者血流不畅、血栓栓塞及感染发生率高于动静脉内瘘患者(P【0.05),而出血发生率低于动静脉内瘘患者(P【0.05)。结论: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通路是血液透析比较理想的血管通路,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替代方式,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导管的使用寿命可以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涤纶套隧道双腔导管 深静脉 血液透析 并发症及护理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腔内置管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洪丹 高吉国 陈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腔内置管治疗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吉林大学第四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 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腔内置管治疗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吉林大学第四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整体的护理干预模式。术后对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血肿发生率、患侧肢体肿胀发生率、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3、5 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肿发生率为10%,患侧肢体肿胀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46.67%和23.33%,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腔内置管治疗中,整体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VAS评分、患侧肢体血肿发生率、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腔内置管
下载PDF
颈内静脉与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应用中的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灵芝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8-69,共2页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与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优缺点。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对68例尿毒症患者共留置颈内静脉双腔导管36根,股静脉双腔导管32根。观察两种中心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血流量及K...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与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优缺点。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对68例尿毒症患者共留置颈内静脉双腔导管36根,股静脉双腔导管32根。观察两种中心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血流量及KT/V值等。结果:颈内静脉插管的导管留置时间为32±16天,明显长于股静脉插管19±13天(P<0.01);血流量分别为250±30ml/分,210±40m1/分(P<0.05),颈内静脉插管的导管堵塞发生率、感染及血流量不足发生率低于股静脉插管;两者透析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相比较而言,颈内静脉置管是一种更理想的临时性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静脉 颈内静脉 双腔导管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敏 《智慧健康》 2019年第20期141-142,共2页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6例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病例,病例的选取时间为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6例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病例,病例的选取时间为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30%,对照组(65.22%),研究组患者的导管应用时间为(24.31±6.23)d,对照组患者的导管应用时间为(36.52±5.34)d,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临床护理路径 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
下载PDF
不同锁骨下静脉置管方法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静 李洪荣 秦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锁骨下静脉置管方法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5月—2015年12月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7 d的患者。分为三组:超声引导精确置管组(A组),常规单腔不扩皮组(B组),常规... 目的探讨不同锁骨下静脉置管方法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5月—2015年12月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7 d的患者。分为三组:超声引导精确置管组(A组),常规单腔不扩皮组(B组),常规双腔组(对照组)。调查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诊断、APACHEⅡ评分、置管位置、方法、是否穿刺一次成功、留置导管时间、CRBSI情况、病原菌检出情况等。比较不同置管方法CRBSI发病率和日发病率,以及CRBSI病原学分布。结果共调查患者2 366例,其中A组789例,B组786例,对照组791例。A组发生CRBSI 13例,CRBSI发病率为1.65%,日发病率为1.09‰;B组发生CRBSI 15例,CRB-SI发病率为1.91%,日发病率为1.27‰;对照组发生CRBSI 40例,CRBSI发病率为5.06%,日发病率为3.36‰;A、B组及对照组的穿刺一次成功率分别为97.47%、88.80%、87.23%。三组患者的CRBSI发病率、CRBSI日发病率、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两两比较,穿刺一次成功率A组高于B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25、58.50,均P<0.01);CRBSI发病率对照组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82、18.35,均P<0.01);CRBSI日发病率对照组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74、11.22,均P<0.01)。三组患者各检出病原菌13、15、40株,均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照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比例高于A、B组。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与常规置管方法(单腔、双腔)相比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超声引导精确置管及常规单腔不扩皮锁骨下静脉置管较常规双腔置管方法能够减少患者CRB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置管 超声引导 中心静脉单腔置管 中心静脉双腔置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下载PDF
深静脉留置长期双腔透析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护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琼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6期863-865,共3页
目的探讨深静脉留置长期双腔透析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从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住院或门诊患者被分为两组,其中长期组为25例采用深静脉留置长期双腔导管的患者,临时组为25例采用深静脉留... 目的探讨深静脉留置长期双腔透析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从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住院或门诊患者被分为两组,其中长期组为25例采用深静脉留置长期双腔导管的患者,临时组为25例采用深静脉留置临时性双腔导管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导管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比较不同导管留置类型的治疗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长期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短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导管有导管血流量较大、留置时间较长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点,再配合正确的使用方式和细致的护理后,可增加导管使用寿命和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该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 长期双腔透析导管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不同的尖端位置对血液透析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邵卫红 余旭红 +3 位作者 孔祥栋 齐玲 陈林燕 余杨洁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8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不同的尖端位置对血液透析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5例。通过置管术后X线检查观察导管尖端位置对应椎体的位置进行分组... 目的探讨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不同的尖端位置对血液透析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5例。通过置管术后X线检查观察导管尖端位置对应椎体的位置进行分组,以胸12~腰1组为A组(n=13)、腰2~腰3为B组(n=17)、腰4~腰5为C组(n=15),记录首次使用股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1 h时动脉端实际最大血泵流量(mL/min),比较各组之间的血流量及尿素清除分数(Kt/V);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记录导管使用情况,分为导管功能良好,因感染、堵塞所致拔管,因导管功能不良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血流量、Kt/V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流量、Kt/V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至随访6个月,三组患者导管功能良好,感染、堵塞所致拔管,导管功能不良停用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尖端位置在腰2~腰3位置时血液透析血流量最佳,该位置可能为最近留置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静脉 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 尖端位置 血液透析 血流量
下载PDF
双腔深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积液引流的常见问题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乳琴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9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引流应用于双腔深静脉导管常见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引流患者88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分析双腔深静脉导管应用常见问题。结果88例患者中,有27例引流...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引流应用于双腔深静脉导管常见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引流患者88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分析双腔深静脉导管应用常见问题。结果88例患者中,有27例引流中出现导管堵塞、渗漏、脱落及感染等问题,发生率为30.68%。结论胸腔积液应用双腔深静脉导管引流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较多,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制定个体化的护理对策,可减少引流过程中不良反应,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深静脉导管 胸腔积液 引流 护理对策
下载PDF
置管溶栓联合大腔导管手动抽吸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薛亚斌 苏威强 付艳忠 《新疆医学》 2021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大腔导管手动抽吸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置管溶栓联合大腔导管手动抽吸组(CDT+MAT)组38例,单纯...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大腔导管手动抽吸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置管溶栓联合大腔导管手动抽吸组(CDT+MAT)组38例,单纯置管溶栓组(CDT)组46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血栓清除率、尿激酶总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Villalta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置管溶栓联合大腔导管手动抽吸组与单纯置管溶栓组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血栓溶解率、尿激酶总量、术后6个月Villalta评分分别为(174.3±21.2)min与(133.6±17.4)min、(42.7±15.1)min与(27.5±10.2)min、(89.5%)与(71.7%)、(155.6±87.3×104u)与(270.2±93.1×104u)、(1.4±1.2)与(3.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A、B两组在治疗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和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3%)和(1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DT联合MAT治疗急性下肢DVT具有血栓清除率高、溶栓时间短、尿激酶用量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管溶栓 大腔导管手动抽吸 深静脉血栓 血栓溶解度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带Cuff双腔导管透析患者的影响
20
作者 邓琼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8期123-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带Cuff双腔导管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血透室行规律透析且使用带Cuff双腔导管的老年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一般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带Cuff双腔导管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血透室行规律透析且使用带Cuff双腔导管的老年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一般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导管的置入方法、使用情况、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透析前血压、心率等体征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透析前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且与干预组患者透析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为1次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留置时间为2.5~13个月。干预组患者心力衰竭、穿刺点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带Cuff双腔导管对于老年透析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其并发症,延长了置管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Cuff双涤纶套双腔导管 老年患者 血液透析 综合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