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fety and Efficacy of Low Dosage of Urokinase for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被引量:38
1
作者 Xiao-Long Du Ling-Shang Kong Qing-You Meng Aimin Qian Wen-Dong Li Hong Chen Xiao-Qiang Li Cheng-Long L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3期1787-1792,共6页
Background: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 has been a mainstay in treating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However, the optimal dosage ofa thrombolytic agent is still controversial.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Background: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 has been a mainstay in treating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However, the optimal dosage ofa thrombolytic agent is still controversial.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low dosage urokinase with CDT for DV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naed using data from a total of 427 patients with DVT treated with CDT in our single center between July 2009 and December 2012. Early efficacy of thrombolysis was assessed with a thrombus score based on daily venography. The therapeutic safety was evahmted by adverse events. A venography or duplex ultrasound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outcome at 6 months, 1 year and 2 years postoperatively. Results: The mean total dose of 3.34 (standard deviation [SD] 1.38) million units of urokinase was administered during a mean of 5.18 (SD 2.28) days. Prior to discharge, Grade Ⅲ (complete lysis) was achieved in 154 (36%) patients; Grade II (50-99% lysis) in 222 (52%): and Grade I (50%~ lysis) in 51 (12%). The major complications included on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one henaatochezia, five gross hematuria, and one pulmonary embolism. Moreover, no death occurred in the study. Conclusions: Treatment of low-dose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sis is an efficacious and safe therapeutic approach in patients with DVT offering good long-term outcomes and minimal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heter-based Interventions deep Vein thrombosis Endovascular treatment Thrombolysis: venous Disease
原文传递
Analysis 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for early stag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the lower extremities
2
作者 刘心 张梅 +2 位作者 刘陕西 祈光裕 刘亚民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3年第2期99-101,共3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for early stag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6 patients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ep vein th...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for early stag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6 patients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in the lower extremities treated by 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and dispersion drug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thrombolytic effect was significant. After treatment, the deep veins were recanalized without regurgitation in 75.3% of the patien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 Only three patients had hemorrhagic complication, but none of the patients died. Conclusion: 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method for DVT at the early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venous thrombosis lower extremity vena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下载PDF
Clinical Observations on 206 Cases with Lower 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 Treated b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3
作者 金星 秦红松 沿德俊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1997年第4期253-256,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athogenetic mechanism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ing lower 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Methods: Thrombosis test in vitro of 206 cases with lower limb...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athogenetic mechanism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ing lower 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Methods: Thrombosis test in vitro of 206 cases with lower limb DVT was measured. All of them were treated b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Results: The indexes of thrombosis test in vitro of patients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al subjects (P < 0. 001 ). The relevent indexes were different in type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P < 0. 01 - 0. 001 ) and between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P < 0. 001 ). It showed that hypercoagulability of blood occurred even after DVT took place. Changes of indexes, when after treatment they got lower along with improvement in the state of illness, might be objective parameters for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clusions: The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good efficacy for 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venous thrombosis thrombosis test in vitro treatment b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原文传递
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与诊治现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凯 宋佳 龚仕金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重症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是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主要根源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规范化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意义重大。本文旨在通... 重症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是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主要根源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规范化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意义重大。本文旨在通过对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诊治现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重症患者 血栓预防诊治
下载PDF
间歇充气加压在骨科大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及治疗时长选择研究进展
5
作者 童年 秦梅兰 +1 位作者 杨超 罗爽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0期26-28,114,共4页
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大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及病死原因,间歇充气加压(IPC)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预防下肢DVT形成的机械预防措施。目前关于IPC使用原则和意见趋于一致,但对IPC的使用时间尚无统一定论。骨科大手术患者DVT在术后1周至3... 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大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及病死原因,间歇充气加压(IPC)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预防下肢DVT形成的机械预防措施。目前关于IPC使用原则和意见趋于一致,但对IPC的使用时间尚无统一定论。骨科大手术患者DVT在术后1周至3个月均可发生,如何选择合适的预防时间既能兼顾DVT预防有效性,又不使临床资源浪费增加患者负担,是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本文综述IPC治疗时长在骨科大手术后DVT形成预防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现状、治疗时长及依从性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为临床IPC的使用提供参考,为骨科大手术患者DVT的预防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间歇充气加压 治疗时长
下载PDF
血浆D-D、凝血因子、PC变化与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DVT的多因素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小克 徐艳平 陈小艳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凝血因子、血浆蛋白C(PC)与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且术后发生DVT的患者45例作为病例组,同期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未发生DVT的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并...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凝血因子、血浆蛋白C(PC)与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且术后发生DVT的患者45例作为病例组,同期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未发生DVT的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并分析两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乳腺癌病理学类型、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TNM)、辅助化疗、合并疾病情况、红细胞(RBC)、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D、凝血因子Ⅷ(FⅧ)、血浆PC的水平,并采用向前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D、FⅧ、血浆PC与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DVT的关系。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患侧分布、病理学类型、TNM分期、高血压、糖尿病、RBC、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辅助性化疗患者占比、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T、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D-D、FⅧ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浆P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FIB增高、D-D升高、FⅧ水平升高及APTT水平降低是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02,2.042,2.134,1.430,P<0.05)。结论引起乳腺癌术后发生DVT的因素众多,D-D、FⅧ水平升高会显著的增高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DVT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凝血因子 蛋白C 乳腺癌根治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腔内综合治疗对少数民族地区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老龄患者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陆双政 《蛇志》 2024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腔内综合治疗少数民族地区老龄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诊治符合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DVT入选标准的少数民族地区老龄患者14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腔内综合治疗少数民族地区老龄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诊治符合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DVT入选标准的少数民族地区老龄患者14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腔内(行下肢深静脉穿刺置管溶栓、髂静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综合治疗及术后抗凝等治疗。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肢体周径差值、下肢深静脉通畅率、血栓复发率及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行腔内综合治疗均有效,治疗后1周及6、12个月时,大腿周径和小腿周径差值均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影像学检查显示,治疗后6、12个月时的下肢深静脉通畅率分别为91.22%、85.81%,术后血栓复发22例(14.86%),发生PTS 8例(5.41%)。结论腔内综合治疗少数民族地区老龄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DVT的近期效果较好,能改善静脉管腔狭窄,快速清除血栓,远期静脉通畅率高,术后PTS发生率低,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治疗 COCKETT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 老年人 静脉通畅率
下载PDF
恶性肿瘤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治疗对策探讨 被引量:45
8
作者 闫红艳 张阳 孙庆仲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其治疗对策。方法 对 2 5例恶性肿瘤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与随机选取的 2 5例健康成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比较 ,并对此类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组的 ηb、...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其治疗对策。方法 对 2 5例恶性肿瘤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与随机选取的 2 5例健康成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比较 ,并对此类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组的 ηb、ηp、Fib、HCT、ESR等五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或 0 .0 5 ) ;在近期疗效上 ,经抗凝、溶栓、祛聚集治疗 3天后 ,病情好转率为 6 0 %。病情加重或无变化的患者 ,立即给予化疗 ,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者占 90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变化 ,所导致的高凝状态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在通过常规溶栓、抗凝、祛聚集等治疗无明显效果时 ,应考虑有癌栓的可能 ,应果断给予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发病机制 血液流变学 高凝状态 并发症
下载PDF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丽华 张遥 赵喜荣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5期376-378,共3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如得不到及时预防和治疗,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骨科手术患者的危险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预防和治疗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病尤为重要。本文就近几年来对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如得不到及时预防和治疗,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骨科手术患者的危险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预防和治疗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病尤为重要。本文就近几年来对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进展概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下肢手术后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13
10
作者 袁加斌 刘仲前 +4 位作者 庞健 张耀明 魏丹 尹立雪 吴志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55-357,共3页
目的 :探讨下肢手术后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 5例下肢手术后发生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彩色多普勒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下肢手术后小腿出现疼痛是下肢深静脉血... 目的 :探讨下肢手术后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 5例下肢手术后发生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彩色多普勒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下肢手术后小腿出现疼痛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早出现并具有很高诊断价值的临床特点。手术后肢体加压包扎是一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结论 :下肢手术后出现小腿后侧疼痛时应考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措施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手术及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溶栓抗凝治疗 被引量:39
11
作者 刘建龙 蔺锡侯 +1 位作者 崔爱民 贾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405-407,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溶栓、抗凝治疗手术及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的效果。方法 对 3 8例手术及创伤后DVT ,进行早期尿激酶溶栓 ,配合抗凝、祛聚等综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溶栓效果明显 ,71.0 %以上患者深静脉再... 目的 探讨早期溶栓、抗凝治疗手术及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的效果。方法 对 3 8例手术及创伤后DVT ,进行早期尿激酶溶栓 ,配合抗凝、祛聚等综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溶栓效果明显 ,71.0 %以上患者深静脉再通 ,无深静脉返流 ,总有效率 10 0 %。出血并发症仅 1例 ,症状性肺栓塞 2例 ,无 1例死亡。结论 对于手术及创伤后DVT应进行早期溶栓、抗凝治疗 ,疗效显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下肢静脉 手术后 并发症 抗凝治疗
下载PDF
中医药综合措施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监测和防治 被引量:25
12
作者 章丽琴 徐志文 +2 位作者 俞北伟 章勇 徐娇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措施防治骨科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机理。方法:176例骨科大术后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90例。两组给予积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对照组,阿司匹林,100 mg/次,口服,1次/d;低分子肝素...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措施防治骨科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机理。方法:176例骨科大术后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90例。两组给予积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对照组,阿司匹林,100 mg/次,口服,1次/d;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2500 IU/次,腹壁皮下注射,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 L/次,静脉滴注,1次/d;利湿活络方每日1剂内服。两组均术后连续用药14天。密切观察DVT形成情况,并计算DVT发生率;观察术后伤肢肿胀程度;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清D-二聚体(D-D)、血小板α-膜颗粒蛋白(GMP-140)、血栓素B2(TXB2)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变化情况。结果:在术后14天的随访观察中,对照组DVT的发生率为12.79%,高于观察组的3.33%(P<0.05);观察组在术后第7、14天FIB及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14天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低切)、血浆黏度、血沉和全血还原黏度(高、低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14天观察组血清GMP-140、TXB2、和v W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防治的基础上,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利湿活络方能降低骨科大手术后患者DVT的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患者FIB、D-D、GMP-140、TXB2和v WF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抑制下肢DVT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疏血通注射液 利湿活络方 防治
下载PDF
三妙散加减方配合纤溶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涛 孙大庆 +2 位作者 吴鹏 杨燕菲 孙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18-921,共4页
目的观察三妙散加减方配合纤溶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A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ADVT患者80例,以发病时间长短(<7天或7~28天)分为2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40例,每个时间段又分为2组:单纯纤... 目的观察三妙散加减方配合纤溶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A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ADVT患者80例,以发病时间长短(<7天或7~28天)分为2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40例,每个时间段又分为2组:单纯纤溶酶治疗组(A、C组)和内服三妙散加减方配合纤溶酶治疗组(B、D组),每组20例,治疗2周后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内服三妙散加减方配合纤溶酶治疗组在减轻肢体肿胀、缓解疼痛等症状,以及降低纤维蛋白原(Fib)上明显优于单纯纤溶酶治疗组;发病时间<7天临床疗效较>7天更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DVT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妙散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期 中西医结合 治疗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抗凝风险管理 被引量:16
14
作者 褚婕 胡琼 +1 位作者 戚媚 齐晓宇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抗凝风险管理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200例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抗凝风险管理小组,完善抗凝风险管理流... 目的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抗凝风险管理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200例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抗凝风险管理小组,完善抗凝风险管理流程,采取集中授课与单独指导相结合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筛查抗凝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管理。出院前评价两组抗凝知识、患者满意度及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抗凝知识评分及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抗凝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抗凝药物使用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风险管理 护理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急性肺栓塞的肺内血栓分布特点及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向东 赵家宁 +2 位作者 梁玉龙 吴文娟 吕鹏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12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急性肺栓塞的肺内血栓分布特点及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患者首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再次脱落,在此基础上行肺动脉造影,观察肺动脉血栓分布情况,利用导丝导管迅速开通栓塞...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急性肺栓塞的肺内血栓分布特点及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患者首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再次脱落,在此基础上行肺动脉造影,观察肺动脉血栓分布情况,利用导丝导管迅速开通栓塞血管,恢复栓塞血管内血流,每24h给予50万U尿激酶,连续72h肺动脉小剂量置管溶栓,24h后行肺动脉造影,观察残留血栓分布,及时调整溶栓导管位置。72h时再行肺动脉造影,观察肺动脉血流恢复情况并拔管,根据DSA图像应用血管造影机自带容量测量软件工具计算血栓残留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有症状者利用导丝导管对栓塞血管迅速开通,观察血栓开通后下肢症状缓解变化。治疗期间每隔24h抽血行血凝分析1次,观察患者术后是否有渗血、出血增加的现象。结果对8例患者共栓塞肺动脉分支24支,其中双肺动脉4个大分支栓塞患者1例,双肺动脉3个大分支栓塞者6例,双肺动脉2个大分支栓塞者1例。治疗后72h肺动脉造影显示血栓残留量〈20%者20支,20%~50%者2支,〉50%者2支。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血管腔内治疗后下肢肿胀、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72h后症状基本缓解。治疗期间8例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未出现渗血、出血增加的现象。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急性肺栓塞得到及时治疗的患者血栓分布以肺动脉3支分支血栓多见,血管腔内治疗及小剂量置管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 血栓 急性肺栓塞 血管 腔内治疗
下载PDF
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伴与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6
作者 汪海洋 孙建明 +2 位作者 陈以宽 张骞 祁小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7-631,共5页
目的评估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伴与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并经血管腔内治疗的148例IVC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DVT,分为非血栓性IVCS(NIVCS组,n=... 目的评估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伴与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并经血管腔内治疗的148例IVC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DVT,分为非血栓性IVCS(NIVCS组,n=81)、血栓性IVCS(TIVCS组,n=67)。术后随访患肢症状改善情况及髂静脉通畅性。结果 148例患者中4例接受单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141例接受PTA+支架植入术,3例手术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7.97%(145/14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46%(14/14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NIVCS组63例术后3~6个月接受二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均获成功。术后NIVCS组、TIVCS组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腔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53%、94.03%(P=0.410)、髂静脉通畅率分别为96.30%、91.04%(P=0.316)。平均随访15.6(6~30)个月,TIVCS组有2例DVT复发,NIVCS组无静脉曲张复发;NIVCS组、TIVCS组患者腔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59%、90.90%(P=0.465),但NIVCS组髂静脉通畅率明显高于TIVCS组(92.65%对80.00%,P=0.038)。结论腔内治疗IVCS患者效果良好,并发症少。血栓性IVCS患者腔内治疗的中远期髂静脉通畅率低于非血栓性IVCS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治疗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超声消融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4
17
作者 陈翠菊 尹存平 方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408-410,共3页
目的 研究应用腔内超声消融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超声消融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病程长 (4个月~ 4年 )者转为血栓后遗症或因炎症无效改为手术治疗 ,42例超声消融成... 目的 研究应用腔内超声消融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超声消融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病程长 (4个月~ 4年 )者转为血栓后遗症或因炎症无效改为手术治疗 ,42例超声消融成功 ,术后配合其它治疗。其中 3 6例静脉回心道完全通畅 ,6例部分通畅 ,术后症状体征好转。 42例平均随访 9个月 ,疗效满意。 1例术后 2个月死于直肠癌广泛转移。结论 腔内超声消融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 ,但需配合其它腔内治疗 ,是一种创伤小、安全、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下肢静脉 超声消融术
下载PDF
早产儿下肢静脉血栓3例报告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琦 范文婷 +1 位作者 邓睿 廖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3-456,共4页
目的 提高对早产儿静脉血栓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 例早产儿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3例早产儿的胎龄29 - 36 周,出现血栓时间为出生1 - 57 d.1 例予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 目的 提高对早产儿静脉血栓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 例早产儿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3例早产儿的胎龄29 - 36 周,出现血栓时间为出生1 - 57 d.1 例予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3 例均有感染征象及创伤.予溶栓及抗凝治疗1 例,大剂量溶栓治疗1 例,此2 例均治疗成功且无出血并发症;另1 例患儿放弃治疗后病情恶化.结论 危重症早产儿是血栓症的高危人群.感染、置管、易栓体质及母亲高危因素均是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早发现、早诊断并采取合理有效的个体化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治疗 早产儿
下载PDF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永华 郑大东 葛才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90-293,共4页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和肺栓塞 (PE)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指数增加。老龄可作为VTE的独立危险因素 ,且与多种急、慢性疾病及可能造成的凝血及抗凝血系统的失衡有关。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阻塞性血管疾病的...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和肺栓塞 (PE)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指数增加。老龄可作为VTE的独立危险因素 ,且与多种急、慢性疾病及可能造成的凝血及抗凝血系统的失衡有关。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阻塞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作者对老年人静脉血栓性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诊断 药物治疗 手术
下载PDF
预防脊柱外伤及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16
20
作者 郑玉芳 李冬梅 +4 位作者 王琳 张静玉 常淑娟 孙艳杰 王仲健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8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后患者1012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470例)和干预组(54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预防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后患者1012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470例)和干预组(54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DVT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DVT27例(5.74%),干预组4例(0.74%),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后患者DVT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伤 手术 深静脉血栓 干预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