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圈养林麝母幼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杜卫国 盛和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9-94,共6页
本文研究圈养林麝(Moschusmoshiferusberezovskii)的母幼关系。林麝的母幼关系属于典型的隐蔽者(hider)类型。母幼分开躺卧,相距20.37±11.06m。吮乳时间、母幼联系时间、母幼联... 本文研究圈养林麝(Moschusmoshiferusberezovskii)的母幼关系。林麝的母幼关系属于典型的隐蔽者(hider)类型。母幼分开躺卧,相距20.37±11.06m。吮乳时间、母幼联系时间、母幼联系时间/幼麝活动总时间随周龄的增加均呈明显的下降。4周龄前,幼麝躺卧居多,母麝以叫声主动联系幼麝,5周龄开始幼麝独立程度逐渐提高。听觉和视觉通讯是母幼远距离通讯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母幼关系 圈养
下载PDF
毛冠鹿自然育幼行为观察
2
作者 吴孔菊 毛杰 +2 位作者 李洪文 莫凡 刘选珍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97-1099,共3页
于2006年6~11月对成都动物园饲养繁殖的毛冠鹿母仔的自然育幼行为采用瞬时观察法,每天8∶00~17∶00进行连续观察,每隔1min收集1次数据。结果显示母舔仔和仔吮乳的行为发生次数在出生20d内较多,之后逐渐下降,到60d以后几乎为0;而仔摄... 于2006年6~11月对成都动物园饲养繁殖的毛冠鹿母仔的自然育幼行为采用瞬时观察法,每天8∶00~17∶00进行连续观察,每隔1min收集1次数据。结果显示母舔仔和仔吮乳的行为发生次数在出生20d内较多,之后逐渐下降,到60d以后几乎为0;而仔摄食和排便行为在出生20d以内几乎没有,20d后大幅增加;幼仔的活动频率也逐渐增加,40d以后活动很频繁。不同幼仔间存在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冠鹿 自然育幼 母舔仔 仔吮乳 仔摄食
下载PDF
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寓言——以《活着》、《白鹿原》和《丰乳肥臀》为例
3
作者 关峰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6-81,共6页
《活着》是与世界相伴的永恒性思想文本,故事的"寓言"性塑造了打动读者的"时间"形式,其最大魅力在于苦中作乐,在坚韧的态度上讲述土地的广袤和深厚,聆听历史的回声和集体无意识的交响。余华致力于个人的强大,以倔... 《活着》是与世界相伴的永恒性思想文本,故事的"寓言"性塑造了打动读者的"时间"形式,其最大魅力在于苦中作乐,在坚韧的态度上讲述土地的广袤和深厚,聆听历史的回声和集体无意识的交响。余华致力于个人的强大,以倔强和坚硬的方式直面人生,任何残酷的剥夺都不能动摇来自内心深处的意志。作为仙界的精灵,"白鹿"在《白鹿原》中的化身分别为白氏父女,即白嘉轩和白灵,及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是古老而厚重的大地成就了其生命,也是集体无意识活现了其灵魂。《丰乳肥臀》最冠冕堂皇的秩序却藏了最令人触目惊心的颠覆,反讽背后有文化和政治的大背景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 活着 白鹿原 丰乳肥臀
下载PDF
雷鸣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盆地演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华祝 黄伟 许丽丽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14期212-213,共2页
本文根据盆地区域地层分布特征,以及地质构造特征,分析盆地形成时代,研究盆地构造演化历史,总结认为雷鸣盆地的形成受构造、古地理作用控制,发育不同时期的沉积建造,变质建造和构造相,具有多旋回的地质演化发展特征。
关键词 雷鸣盆地 构造特征 鹿母湾组 报万组 演化
下载PDF
满族神话题材舞剧的传承与创新
5
作者 林瑶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95,共4页
从《珍珠湖》到《白鹿额娘》,再到《珍珠湖畔》,满族神话题材舞剧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在编创风格和舞蹈语汇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现出鲜明的传承性与创新性。"传承性"体现在舞剧情节取材于满族神话传说,而舞蹈语汇来... 从《珍珠湖》到《白鹿额娘》,再到《珍珠湖畔》,满族神话题材舞剧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在编创风格和舞蹈语汇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现出鲜明的传承性与创新性。"传承性"体现在舞剧情节取材于满族神话传说,而舞蹈语汇来源于满族传统舞蹈;"创新性"体现在当代舞蹈元素的融入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满族神话题材舞剧在编创风格和舞蹈语汇方面的传承使其形成了鲜明的风格而立于舞蹈之林,而当代舞蹈元素的融入与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两方面的创新又使满族神话题材舞剧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需求。满族神话题材舞剧的传承与创新将为中国舞剧创作带来有意义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湖》 《白鹿额娘》 《珍珠湖畔》 满族神话题材舞剧
原文传递
《白轮船》中“鹿母”传说的生态道德与民族教育观念
6
作者 阿布德克里姆·穆拉托夫 王孝冉(译) 梁坤(校)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64,共11页
神话学家认为,神话的作用始终是教化人们,将人们引入正途。现代作家经常在作品中涉及的古老神话,是现代人对古代道德理解的镜像反映。艾特玛托夫的中篇小说《白轮船》中的鹿母神话,来源于吉尔吉斯的一个大部落,这是关于该部落人的起源... 神话学家认为,神话的作用始终是教化人们,将人们引入正途。现代作家经常在作品中涉及的古老神话,是现代人对古代道德理解的镜像反映。艾特玛托夫的中篇小说《白轮船》中的鹿母神话,来源于吉尔吉斯的一个大部落,这是关于该部落人的起源的传说。艾特玛托夫教育思想的高度、对照范围的广度和联想的哲学深度是独一无二的。在其作品中,神话不止是神话,还构成了作家艺术意识中一个完整的抛物线系统。艾特玛托夫描写了一个民族的真实生活,提出了当代和20世纪人类的基本问题。这也构成了他作品中的民族教育思想:自幼接受古老传说教化的男孩无法应对新的文明;全球化时代因人们不断突破道德底线,最终不幸和灾难降临人类。这里的神话情节扮演着教育人的角色。吉尔吉斯的民间传说并不仅仅是那些现成的故事,而是一个向大地母亲痛下杀手的人类悲剧。这是对后代的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特玛托夫 《白轮船》 “鹿母”传说 生态道德 民族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