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iability of the measurement of glenoid bone defect in an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 被引量:2
1
作者 Yong-Gang Wu Hai-Long Zhang +1 位作者 Ya-Fei Hao Chun-Yan Ji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1期2559-2564,共6页
Background:The size of the glenoid bone defect is an important index in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for an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However,the reliability of glenoid bone defect measurement is controversial... Background:The size of the glenoid bone defect is an important index in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for an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However,the reliability of glenoid bone defect measurement is controversial.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iabilities of measurements of the glenoid bone defect 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to explore the predisposing factors leading to inconsistency of these measurements.Methods:The study population comprised 69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for recurrent an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 in Peking University Fourth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from March 2016 to January 2017.The glenoid bone defect was measured by three surgeons on‘self-confirmed’and‘designated’3-D en-face views,and repeated after an interval of 3 months.Measurements included the ratio of the defect area to the best-fit circle area,and the ratio of the defect width to the diameter of the best-fit circle.The inter-and intra-observer reliabilities of the measurements were evaluated using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s).The maximum absolute inter-and intra-observer differences and the cumulative percentages of cases with inter-and intraobserver differences greater than these respective levels were calculated.Results:Almost all linear defect values were bigger than the areal defect values.The inter-observer ICCs for the areal defect were 0.557 and 0.513 in the‘self-confirmed’group and 0.549 and 0.431 in the‘designated’group.The inter-observer reliabilities for the linear defect were moderate or fair in the‘self-confirmed’group(ICC=0.446,0.374)and‘designated’group(ICC=0.402,0.327).The ICCs for intra-observer measurem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for inter-observer measurements.The respective maximum interand intra-observer absolute differences were 13.9%and 13.2%in the‘self-confirmed’group,and 15.8%and 9.8%in the‘designated’group.Conclusions:The areal measurement of the glenoid bone defect is more reliable than the linear measurement.The reliability of the glenoid defect areal measurement is moderate or worse,suggesting that a more accurate and objective measurement method is needed in both en-face view and best-fit circle determination.Subjectiv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lenoid bone loss measurement should be minim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IABILITY glenoid bone defect Inter-observer Intra-observer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COMPUTED tomography
原文传递
颈横血管肩胛冈支骨瓣移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斌 陈振光 +3 位作者 陈秀清 余国荣 喻爱喜 谭金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为下颌骨缺损提供带血管蒂骨瓣移位修复术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具(3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颈横血管及其肩胛冈支的走行、分支及分布。结果颈横动脉全程分为:颈段,长(4.7±0.1)cm,起... 目的为下颌骨缺损提供带血管蒂骨瓣移位修复术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具(3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颈横血管及其肩胛冈支的走行、分支及分布。结果颈横动脉全程分为:颈段,长(4.7±0.1)cm,起始外径(4.0±0.1)mm;背段,长(5.88±0.63)cm,起始外径(3.30±0.35)mm。颈横动脉肩胛冈支86.7%起于颈横动脉浅支,13.3%起自颈横动脉,干长(4.97±1.68)cm,起始外径(2.08±0.27)mm。肩胛冈支恒定地向肩胛冈发出4~8支骨膜支营养肩胛冈。结论颈横血管肩胛冈支是肩胛冈区的主要血供来源之一,以其为蒂的肩胛冈骨瓣可以颈横血管背段起始处为旋转点向下颌区移位,血管蒂平均长约10.85cm,可为下颌骨缺损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冈 骨瓣移植 下颌骨缺损 修复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关节镜下改良线袢法Latarjet术在明显关节盂骨缺损伴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中的应用
3
作者 陈刚 彭超 +2 位作者 母建松 汪学军 李开南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S02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改良线袢法Latarjet术在明显关节盂骨缺损伴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5例明显关节盂骨缺损伴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患者的一般资料,患者均开展关节镜下改良线袢法La...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改良线袢法Latarjet术在明显关节盂骨缺损伴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5例明显关节盂骨缺损伴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患者的一般资料,患者均开展关节镜下改良线袢法Latarjet术。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3年关节主动活动度,疼痛情况(VAS评分)、肩关节功能(ASES、ROWE、Constant-Murley评分)及术后即刻、半年、1年、2年、3年的移位骨块整体体积吸收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较,术后3年患者前屈上举、内收活动度均有所提升(P<0.05);体侧外旋、外展90°外旋活动度则较术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术后3年患者VAS评分降低,ASES、ROWE、Constant-Murley评分提升(P<0.05)。术后1 d经肩关节CT和三维重建扫描结果显示,65例患者移位喙突位置良好,肩关节盂达正常水平,且无骨性关节炎情况发生。与术后即刻相比较,患者术后半年、1年、2年、3年骨块的平均体积较小(P<0.05);但术后2年和术后1年、术后3年和术后2年相骨块的平均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关节镜下改良线袢法Latarjet术应用于明显关节盂骨缺损伴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患者的治疗中,有利于改善患者关节主动活动度,减轻术后疼痛,且在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盂骨缺损 复发性前脱位 关节镜 改良线袢法Latarjet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肩胛骨关节盂长短径解剖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任中楷 张英泽 +4 位作者 汪建 张益 陈进利 张春佳 于腾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通过测量肩关节盂长短径形态数据,分析数据之间相关性,指导关节盂骨缺损的预估。方法选取青岛大学解剖室完整成对肩胛骨标本共50对(100例),进行编号后根据左右侧进行分组,分别测量关节盂长径,关节盂短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目的通过测量肩关节盂长短径形态数据,分析数据之间相关性,指导关节盂骨缺损的预估。方法选取青岛大学解剖室完整成对肩胛骨标本共50对(100例),进行编号后根据左右侧进行分组,分别测量关节盂长径,关节盂短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100例肩胛骨标本中,各项数据平均值分别为:关节盂长径(35.46±3.29)mm,关节盂短径(26.11±3.20)mm。左右侧分组平均值:左侧关节盂长径(35.28±3.81)mm,右侧关节盂长径(35.24±3.31)mm,左侧关节盂短径(25.83±3.18)mm,右侧关节盂短径(26.38±3.23)mm,左右侧关节盂短径存在相关性(P<0.05,r=0.882,R^2=0.777),线性关系式为:y(右侧关节盂短径)=2.907+0.869x(左侧关节盂短径)。关节盂长径与短径存在相关性(P<0.05,r=0.810,R^2=0.657),线性关系式为:y(关节盂短径)=-1.816+0.787x(关节盂长径)。结论左、右侧关节盂短径间以及同侧关节盂长、短径间存在正相关性;该相关性可修正人工测量关节盂最佳拟合圆直径的误差,指导临床术前预估关节盂骨缺损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关节盂缺损 测量 最佳拟合圆 肩关节脱位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肩胛盂骨折 被引量:6
5
作者 于永辉 刘玉杰 王琪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725-726,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固定治疗肩胛盂骨折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8例肩胛盂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其中Ideberg改良肩胛盂骨折分类: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例采用肩胛盂颈部空心螺钉固定;Ⅳ型2例、Ⅴ型1例采...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固定治疗肩胛盂骨折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8例肩胛盂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其中Ideberg改良肩胛盂骨折分类: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例采用肩胛盂颈部空心螺钉固定;Ⅳ型2例、Ⅴ型1例采用肩胛盂颈部空心螺钉固定和肩胛骨内外侧缘重建钢板固定。结果随访8例,平均31个月(21-4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1周,肩关节功能评估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功能评分(UCLA)标准,平均34分,优良率87.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肩胛盂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复位好,骨折愈合快和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胛盂 骨折
下载PDF
自体髂骨移植弹性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脱位伴关节盂骨缺损早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宇 栾海龙 韩文锋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讨关节镜下自体髂骨移植弹性固定术对青年复发性肩关节脱位伴关节盂骨缺损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21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伴关节盂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关节镜下自体髂骨移植弹性固定术... 目的讨关节镜下自体髂骨移植弹性固定术对青年复发性肩关节脱位伴关节盂骨缺损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21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伴关节盂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关节镜下自体髂骨移植弹性固定术治疗。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系统评分(UCLA)、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及Rowe评分表评估肩关节功能。术后复查肩关节CT+三维重建评估骨块位置、肩盂缺损纠正程度及骨块愈合吸收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随访时间(8.5±2.4)个月,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或再次脱位。患者术后2周VAS评分及半年随访时UCLA评分、ASES评分及Rowe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影像学检查提示所有患者移植骨块位置满意并已愈合,肩关节盂有效面积达正常水平。结论在青年复发性肩关节脱位伴关节盂骨缺损的治疗中,自体髂骨移植弹性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可靠且无复发,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镜 自体髂骨移植 关节盂骨缺损
下载PDF
改良小切口Latarjet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被引量:1
7
作者 赖俊辉 江涛 +2 位作者 黄永铨 陈善创 苏海涛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1066-1068,107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Latarjet术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合并明显肩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行改良小切口Latarjet手术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女3例;左肩4例...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Latarjet术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合并明显肩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行改良小切口Latarjet手术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女3例;左肩4例,右肩10例;年龄19~43岁,平均25.1岁。术后通过影像学报告、Constant-Murley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14例患者术后获得了12~36个月随访,平均22.8个月;切口长度4.5~6.5cm,平均4.9cm;喙突骨块与肩盂平齐率92.86%,在2~5点位置为100%。末次随访Constant-Murley评分87~100分,平均94.7分;VAS评分0.5~2.0分,平均1.3分;无患者复发肩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无骨块骨折,无内固定物松动、脱落等并发症出现。结论改良小切口Latarjet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伴明显肩盂骨性缺损的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arjet术 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骨缺损
下载PDF
不同方法量化肩关节盂骨缺损比例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8
作者 刘华辰 李松岩 +2 位作者 杨宜锜 蔡友治 王斌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416-1423,共8页
目的评价基于CT影像的不同量化方法对肩关节盂骨缺损比例评估的信度与效度。方法使用4个肩关节标本,女2例、男2例;死亡年龄分别为55、56、73、50岁。标本采用相同方式制备,均无创伤、骨关节炎和畸形,前期制备过程未出现骨缺损。通过截... 目的评价基于CT影像的不同量化方法对肩关节盂骨缺损比例评估的信度与效度。方法使用4个肩关节标本,女2例、男2例;死亡年龄分别为55、56、73、50岁。标本采用相同方式制备,均无创伤、骨关节炎和畸形,前期制备过程未出现骨缺损。通过截骨制作关节盂骨缺损模型,每个标本依次截为四个梯度缺损,缺损比例分别约为8%、16%、24%、32%,共计16个骨缺损模型。对16个样本进行实物拍照与CT影像重建,使用表面积法、叠加圆法、Barchilon法、Pico法、Shaha法、Griffith法、Sugaya法、Giles法分别进行骨缺损量化。采用单一测量的双向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信度;以表面积法在标本上进行实物测量为参考标准评价效度。结果每种量化方法的一致性ICC均>0.90,具有较高的信度。综合所有骨缺损梯度和影像学图像的结果,表面积法效度最好,为0.83%±0.75%;Barchilon法效度次之,为0.91%±0.93%;叠加圆法与Pico法的效度较好,分别为0.99%±0.87%和1.27%±1.09%Shaha法、Griffith法、Sugaya法的效度较差,分别为6.11%±1.56%、5.06%±1.35%、6.02%±1.61%;Giles法效度最差,为8.40%±3.08%。结论临床实际应用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表面积法、叠加圆法量化骨缺损比例;当只能进行线性测量时Barchilon法为首选方法,而Pico法为角度测量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关节盂 放射测量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骨性缺损
原文传递
双EndoButton弹性固定Latarjet手术治疗军事训练伤致肩关节前脱位伴关节盂骨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涵 闫增龙 +3 位作者 李灏坤 李宝 杜树远 刘欣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0-665,共6页
目的探讨双EndoButton弹性固定Latarjet手术治疗军事训练伤致肩关节前脱位伴关节盂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8月—2022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4例因军事训练伤致肩关节前脱位伴关节盂骨缺损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 目的探讨双EndoButton弹性固定Latarjet手术治疗军事训练伤致肩关节前脱位伴关节盂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8月—2022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4例因军事训练伤致肩关节前脱位伴关节盂骨缺损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38岁,平均26.8岁。初次脱位至手术时间6~15个月,平均10.2个月。肩关节前脱位5~12次,平均8.2次。关节盂骨缺损均>10%,其中10%~15%5例,15%~20%8例,24%1例。均采用双EndoButton弹性固定Latarjet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Rowe评分、肩关节不稳定严重程度指数评分(ISIS)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肩关节功能和疼痛;记录肩关节活动度,包括前屈、0°外旋、外展90°外旋;术后复查肩关节三维CT,评估骨块位置、愈合情况和骨块吸收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150 min,平均119.7 min;均未出现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期间4例患者出现骨块分离、吸收并复发前脱位,肩关节恐惧试验呈阳性;其余患者影像学检查示骨块愈合良好,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7个月,未复发前脱位。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ASES评分、Rowe评分、ISIS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EndoButton弹性固定Latarjet手术治疗军事训练伤致肩关节前脱位伴关节盂骨缺损临床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伤 肩关节前脱位 关节盂骨缺损 Latarjet手术
原文传递
应用MIMICS软件肩胛盂数字解剖研究
10
作者 郑润龙 黄迅悟 +1 位作者 徐洪伟 董志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6-640,共5页
[目的]应用MIMICS软件测量肩胛盂形态参数,比较左右侧和男女两性间的差异。[方法]对2022年8月—2023年7月84例正常成人双侧肩关节CT扫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象男45例,女39例,年龄18~86岁,平均(53.8±17.9)岁。将CT数据导入MIMICS... [目的]应用MIMICS软件测量肩胛盂形态参数,比较左右侧和男女两性间的差异。[方法]对2022年8月—2023年7月84例正常成人双侧肩关节CT扫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象男45例,女39例,年龄18~86岁,平均(53.8±17.9)岁。将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行三维重建,拟合出肩胛盂凹曲面、肩胛盂走行平面、肩胛骨走行平面,测量肩胛盂的高度、宽度、高宽比、上下深度、前后深度、深度比、凹曲面面积(盂表面积)、倾斜角。[结果]45例成年男性和39例女性左右两侧肩胛盂的高度、宽度、高宽比、上下深度、前后深度、上下与前后深度比(深度比)、盂表面积和倾斜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男性肩胛盂的高度[(37.2±2.4)mm vs(32.6±2.4)mm,P<0.001]、宽度[(28.5±2.8)mm vs(23.2±2.3)mm,P<0.001]、上下深度[(3.6±0.9)mm vs(3.3±1.0)mm,P=0.013]、前后深度[(2.0±0.7)mm vs(1.7±0.8)mm,P=0.036]、盂表面积[(820.6±116.1)mm^(2)vs(627.9±86.0)mm^(2),P<0.001]和倾斜角绝对值[(13.8±7.1)°vs(10.7±4.5)°,P<0.001]均显著大于女性,但是,男性盂高度与宽度比(高宽比)显著小于女性[(1.3±0.1)vs(1.4±0.1),P<0.001],两性间上下与前后深度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0.8)vs(2.3±1.4),P=0.629]。此外,完全相同男女两性间解剖差异在右侧肩胛盂得到验证。[结论]应用MIMICS软件测量肩胛盂形态参数精确、快捷、可视。本研究数据可为盂肱不稳定解剖异常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盂 骨缺损 盂肱不稳 数字化解剖
原文传递
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的正常关节盂宽度和高度关系及形态学研究
11
作者 李丹妹 许鉴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国人正常关节盂参数,探究关节盂宽度与高度相关性,并分析国人关节盂形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间收治的96例(102肩)非骨性肩关节疾病患者基本信息及肩关节影像学CT数据。采用Mimics软件对肩... 目的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国人正常关节盂参数,探究关节盂宽度与高度相关性,并分析国人关节盂形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间收治的96例(102肩)非骨性肩关节疾病患者基本信息及肩关节影像学CT数据。采用Mimics软件对肩胛骨进行三维建模并测量记录关节盂高度、宽度,同时记录关节盂形态。分析关节盂高度与宽度相关性,比较不同性别组及关节盂形态组的关节盂高度、宽度及宽高比值参数,分析关节盂各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测量结果显示,国人关节盂宽度为(28.71±2.76)mm,高度为(36.89±3.15)mm,关节盂宽度/高度比值为0.78±0.05。关节盂宽度与高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2)=0.78,P<0.001),关节盂宽度=3.4 mm+0.68×关节盂高度。男女组间对比分析显示,关节盂高度、宽度存在显著差异(P<0.001),而宽度/高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8)。不同关节盂形态组间宽度/高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与梨形关节盂组(27.61±2.47)mm相比,椭圆形(29.39±2.69)mm及倒置逗号形关节盂组(29.68±3.11)mm的宽度值更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关节盂宽度及宽度/高度比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29,P=0.001)。结论国人关节盂宽度/高度比值为0.78,建立了一个通过关节盂高度预测宽度的公式:关节盂宽度=3.4 mm+0.68×关节盂高度。倒置逗号形和椭圆形关节盂宽度值更大,且关节盂宽/高比值及宽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脱位 关节盂骨缺损 关节盂高度 关节盂宽度 CT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肩关节不稳定的肩盂骨缺损评估:肩盂下部圆心的确定
12
作者 裴京哲 程晓光 +3 位作者 朱以明 闫东 张卉 姜春岩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 探讨在正常肩盂CT三维重建标准正面观影像上确定肩盂下部圆心的可行性,比较同一个体左、右肩盂的半径大小,为术前精确定量评估肩盂骨缺损比例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 本研究测量了35例成人双侧正常肩盂(共70个),每个肩盂均行64层螺... 目的 探讨在正常肩盂CT三维重建标准正面观影像上确定肩盂下部圆心的可行性,比较同一个体左、右肩盂的半径大小,为术前精确定量评估肩盂骨缺损比例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 本研究测量了35例成人双侧正常肩盂(共70个),每个肩盂均行64层螺旋CT扫描,由1位医生在三维工作站上获得肩盂的标准三维正面观影像及标尺,并将其以二维图像的格式导出.3位医生分别利用AutoCAD2006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做肩盂下部前缘最突点、下缘最突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再做后缘最突点、下缘最突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将两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定为肩盂下部的圆心,分别测量该点到肩盂前下缘、后下缘和后缘的距离.比较3位医生测量的圆心到肩盂前下缘、后下缘和后缘距离值,以及左、右肩盂相应距离的测量数据. 结果 肩盂下部圆心到肩盂后缘最突点之间的距离(即圆的半径)为(14.1±1.6)mm,到肩盂前下缘的距离为(14.0±1.7)mm,到肩盂后下缘的距离为(14.1±1. 6)mm.3位医生测量的圆心到肩盂后缘距离值之间及左、右肩盂相应测量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正常肩盂的CT三维标准正面观影像上利用肩盂下部前、后、下缘最突点确定肩盂下部圆心的方法是简便、可行的,可重复性较高.正常人左右肩盂下部的半径是一致的.以上结论可用于单侧肩盂骨缺损的精确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关节不稳定 成像 三维 肩盂 骨缺损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自体髂骨植骨双袢弹性固定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关节盂巨大骨缺损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岳明 邓婷 +6 位作者 唐琪 刘骞 周鼎 唐得洲 翟龙祥 许镇木 朱威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髂骨植骨双袢弹性固定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关节盂巨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自体髂骨植骨双袢弹性固定治疗16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合并关节盂巨大骨缺损男性患者。患者初次脱...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髂骨植骨双袢弹性固定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关节盂巨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自体髂骨植骨双袢弹性固定治疗16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合并关节盂巨大骨缺损男性患者。患者初次脱位年龄14~29岁,平均18.4岁;初次脱位原因:摔伤5例,运动损伤11例;脱位4~15次,平均8.3次。左肩5例,右肩11例。该次入院时年龄17~37岁,平均25.1岁。术前肩关节不稳严重程度(ISIS)评分为(5.8±2.1)分,Beighton评分为(4.3±2.6)分。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Rowe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基于CT图像观测术后关节盂骨缺损修复程度。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UCLA评分、Constant评分、ASES评分以及Rowe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复查示术后即刻以及6、12个月关节盂骨缺损程度均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移植骨块均已与关节盂骨性愈合。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髂骨植骨双袢弹性固定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关节盂巨大骨缺损安全,早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关节盂骨缺损 髂骨植骨 Latarjet术 关节镜
原文传递
改良关节镜双袢法Latarjet术治疗严重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钟名金 陆伟 +9 位作者 柳海峰 朱伟民 欧阳侃 彭亮权 李皓 冯文哲 陈康 李瑛 许鉴 王大平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38-46,共9页
目的研究改良关节镜双袢法Latarjet术治疗严重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喙突骨块的位置和愈合情况。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收治50例严重伴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患者,年龄15~45... 目的研究改良关节镜双袢法Latarjet术治疗严重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喙突骨块的位置和愈合情况。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收治50例严重伴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患者,年龄15~45岁,平均(27.2±2.1)岁,接受了三入路双袢防旋转固定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通过术后三维CT扫描观察喙突骨块位置及愈合情况。随访时肩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肩肘外科评分(Amre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ROWE和Walch-Duplay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2±3.6)个月,49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患者因为骨块分离需要进行再次手术固定。骨块位置情况:三维CT上按4:30为骨块中心评估,良好45例、过高2例、过低3例;CT横断位按与关节盂相平评估:良好43例、偏内1例、偏外6例。骨块吸收情况:术后骨块吸收稳定时间2~6个月,平均(3.3±0.6)个月,骨块吸收比率15%~60%,平均(27.5±3.8)%。术后无神经损伤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最后随访时骨块均愈合(包括1例翻修)。终末随访时所有患者无主观不稳,客观检查(恐惧试验/再复位试验)阴性。术后ASES评分、ROWE评分和Walch-Duplay评分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ASES评分为(80.2±16.2)分vs.(95.2±5.6)分(P<0.05),ROWE评分为(40.2±9.8)分vs.(94.5±2.7)分(P<0.05),Walch-Duplay评分为(67.5±10.2)分vs.(95.6±3.2)分(P<0.05)。结论改良关节镜下双袢法Latarjet术治疗严重伴有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操作简便,术后喙突骨块位置良好、愈合率高,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临床疗效满意,可作为传统Latarjet术的可靠有效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arjet术 关节镜 肩关节不稳 关节盂骨缺损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联合肩胛下肌增强术治疗肩胛盂骨缺损<25%的慢性肩关节前向不稳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健波 林达生 +3 位作者 邓辉云 肖棋 吴清泉 郑佳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9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联合肩胛下肌增强术治疗肩胛盂骨缺损<25%的慢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01采用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联合肩胛下肌增强术治疗的17例肩胛盂骨缺损<25%的慢性肩关节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联合肩胛下肌增强术治疗肩胛盂骨缺损<25%的慢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01采用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联合肩胛下肌增强术治疗的17例肩胛盂骨缺损<25%的慢性肩关节前向不稳,比较两组术前以及术后6、12、24个月AESE评分、Rowe评分、前屈上举、外旋、内旋、外展90°外旋、外展90°内旋活动度。结果1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24个月的随访。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再脱位等并发症。术后6、12、24个月AESE评分、Rowe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前屈上举、内旋、外展90°内旋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旋、外展90°外旋活动度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复查肩关节MRI片均未发现肩胛下肌损伤,压腹试验及熊抱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联合肩胛下肌增强术治疗肩胛盂骨缺损<25%的慢性肩关节前向不稳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术后患者肩关节外旋轻度受限,但无肩胛下肌损伤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前向不稳 肩胛盂骨缺损 肩关节镜 Bankart修复术 肩胛下肌增强术
原文传递
MRI三维重建评估肩关节脱位关节盂骨缺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飞 许霖 +6 位作者 张宝祥 宋首龙 盛显浩 熊文韬 王子然 廖伟雄 张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1-555,共5页
目的通过与CT三维重建关节盂模型测量比较,探讨基于MRI三维重建关节盂模型测量肩关节脱位关节盂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0例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6例;年龄19~32岁,平... 目的通过与CT三维重建关节盂模型测量比较,探讨基于MRI三维重建关节盂模型测量肩关节脱位关节盂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0例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6例;年龄19~32岁,平均24.8岁。运动伤29例、撞伤6例,无明显诱因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4~72个月,平均28.5个月。对患者肩关节行CT和MRI检查,采用3D slicer软件对图像进行阈值半自动分割,构建关节盂模型。由2名医生在模型上测量关节盂骨缺损长度。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2名医生测量一致性,构建Bland-Altman图评价2种方法测量一致性。结果关节盂骨缺损长度基于MRI三维重建模型测量,医生1为(3.83±1.36)mm、4.00(0.58,6.13)mm,医生2为(3.91±1.20)mm、3.86(1.39,5.96)mm;基于CT三维重建模型测量,医生1为(3.81±1.38)mm、3.80(0.60,6.02)mm,医生2为(3.99±1.19)mm、4.00(1.68,6.38)mm。ICC及Bland-Altman图分析均显示良好一致性。其中,2名医生间基于MRI、CT三维重建模型测量结果的ICC分别为0.73[95%CI(0.54,0.85)]、0.80[95%CI(0.65,0.89)]。医生1、2两项测量结果差值95%CI分别为(–0.46,0.49)、(–0.68,0.53)。结论基于MRI三维重建关节盂模型测量关节盂骨缺损与基于CT三维重建模型测量具有良好一致性。临床工作中可选择MRI替代CT测量关节盂骨缺损,在减少辐射的同时能全面观察肩关节软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脱位 关节盂骨缺损 MRI三维重建 CT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反式肩关节成形术中肩胛盂基座固定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沈世文 陈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2-456,共5页
反式肩关节成形术(RSA)是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应对肩袖撕裂性肩关节病而提出的。自Grammont医生团队在1985年至1995年间,设计并提出了反式肩关节假体后,RSA手术数量迅速增长,目前其适应证除了肩袖撕裂性肩关节病以外,还包括巨大不可修复... 反式肩关节成形术(RSA)是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应对肩袖撕裂性肩关节病而提出的。自Grammont医生团队在1985年至1995年间,设计并提出了反式肩关节假体后,RSA手术数量迅速增长,目前其适应证除了肩袖撕裂性肩关节病以外,还包括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肱骨近端骨折或骨折后遗症、炎症性肩关节病、肩胛盂形态异常引起的骨关节炎、解剖型全肩或半肩置换失败后翻修以及肩部肿瘤。RSA的绝对禁忌证包括感染、完全性腋神经瘫痪、神经性肩关节病以及严重肩胛盂骨侵蚀或缺损。肩胛盂基座的稳定性是影响RSA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而肩胛盂基座的稳定性主要由基座螺钉植入实现。因此,准确地植入合适数量的肩胛盂基座螺钉,对减少RSA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手术后并发症 骨钉 反式肩关节成形术 肩胛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