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oral organogenesis of Delavaya toxocarpa (Sapindaceae; Sapindales)
1
作者 Li-Min CAO Nian-He XIA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7-244,共8页
The floral organ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Delavaya toxocarpa Franch. (Sapindaceae) were studied tra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light microscope to determine its systematic position within Sapindaceae. Flo... The floral organ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Delavaya toxocarpa Franch. (Sapindaceae) were studied tra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light microscope to determine its systematic position within Sapindaceae. Flowers arise in terminal thyrses. The sepal primordia initiate in a spiral (2/5) sequence, which are not synchronous. The five petal primordia initiate almost synchronously and alternate with sepal primordia. Eight stamens initiate almost simultaneously and their differentiation precedes that of the petals. The last formed petal and one stamen initiate from a common primordium. Mature stamens curve inwards and cover the ovary in bud. The gynoecium begins as a hemispheric primordium on which two carpellary lobes arise simultaneously. Later in development a single gynocium is formed with two locules and two ovules per locule. Floral morphology suggests a closer affinity with Sapindaceae, although certain features of floral ontogenesis are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certain members of the former Hippocastanaceae, such as Handeliodendr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avaya toxocarpa franch. floral organogenesis HIPPOCASTANACEAE Sapindaceae.
下载PDF
桂西南石漠化区不同微地形中茶条木种子和幼苗的数量特征
2
作者 吕仕洪 李象钦 +3 位作者 潘玉梅 唐赛春 曾丹娟 韦春强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1-868,共8页
为探讨微地形(Microtopography)对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种子和幼苗分布格局的影响,采用样方法对广西平果市龙何喀斯特生态重建示范区茶条木群落中不同微地形的茶条木种子密度、种子存活率、幼苗密度和幼苗年龄结构等进行研究。结... 为探讨微地形(Microtopography)对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种子和幼苗分布格局的影响,采用样方法对广西平果市龙何喀斯特生态重建示范区茶条木群落中不同微地形的茶条木种子密度、种子存活率、幼苗密度和幼苗年龄结构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条木群落中的微地形有石面、小平地、石沟、石窝和石缝等5种,各微地形的茶条木平均种子密度、平均种子存活率和平均幼苗密度分别为4.97-212.28粒/m^(2)、35.7%-76.5%和0.09-44.85株/m^(2),石面的平均种子密度和平均幼苗密度显著小于其他4种微地形(P<0.05),平均种子存活率显著小于小平地、石沟和石窝;茶条木1年生、2年生和3年生以上的幼苗占比分别为84.44%-100.00%、0.00%-15.38%和0.00%-2.22%,3年生以上幼苗的总存活率不足1.0%。综上,在桂西南石漠化山区茶条木群落中,茶条木的种子密度、种子存活率和幼苗密度等受微地形的影响明显,多年生幼苗存活率低,林下更新能力差,其群落管理可采取冠层疏枝和林隙除杂等措施改善微环境,促进幼苗生长和种群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微地形 茶条木 种子 幼苗 数量特征
下载PDF
茶条木种子大小及播种深度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鹏 宋新辉 +1 位作者 徐谙为 冯学华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1期135-140,共6页
以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为研究材料,开展茶条木种子大小及播种深度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5个播种深度中,茶条木种子大小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显著,对首粒种子萌发时间、持续时间和平均萌发时间影响不显著,大种子的萌... 以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为研究材料,开展茶条木种子大小及播种深度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5个播种深度中,茶条木种子大小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显著,对首粒种子萌发时间、持续时间和平均萌发时间影响不显著,大种子的萌发率大于小种子;播种深度增加,种子萌发率差值有增大的趋势;播种深度对首粒种子萌发时间、持续时间、平均萌发时间和萌发率影响显著。大种子的幼苗的株高、基径、主根长度和单株生物量等大于小种子;播种深度对幼苗的株高和基径等影响显著,对主根长度、单株生物量和根茎比等影响不显著。在生产上,尽可能选用大种子、浅播的方式进行播种育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条木 种子大小 播种深度 幼苗生长
下载PDF
广西岩溶地区茶条木群落特征与人工造林研究初报 被引量:11
4
作者 吕仕洪 李先琨 +2 位作者 何成新 张瑞泉 叶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0-24,共5页
采用样方法调查分析了广西岩溶地区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 Franch.)的2个自然林群落(田阳县那满镇和那坡镇)和1个人工林群落(德保县隆桑镇)的基本特征,并对龙何示范区内不同生境中茶条木人工林的植株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样方法调查分析了广西岩溶地区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 Franch.)的2个自然林群落(田阳县那满镇和那坡镇)和1个人工林群落(德保县隆桑镇)的基本特征,并对龙何示范区内不同生境中茶条木人工林的植株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茶条木群落的群落外貌、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等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与群落位置、起源、存续时间和人为干扰强度等有关;自然林群落的种类组成比较复杂且层次不够分明,而人工林群落的种类组成则比较简单但结构较完整。茶条木具有耐瘠耐旱能力强、喜光、萌蘖力较强及林下更新能力较差等生态特性。在龙何示范区内,茶条木人工林具有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及开花结实早等特点,且在不同生境中茶条木的造林效果差异比较明显;以光裸地上茶条木的生长最佳,灌草丛地茶条木的生长最差,初步显示出茶条木耐瘠耐旱能力强、适生于石漠化山区且速生早实等优良特性。研究结果显示,茶条木是一种适生于岩溶山地干旱瘠薄环境的乡土先锋树种,在桂西南岩溶山区荒山绿化尤其是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工程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条木 广西岩溶地区 群落特征 生态特性 石漠化 人工造林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银胶菊水提物对三叶鬼针草和茶条木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潘玉梅 唐赛春 +3 位作者 蒲高忠 林春蕊 陈秋霞 韦春强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4-538,共5页
以伴生草本植物三叶鬼针草和能源木本植物茶条木为受试植物,初步研究了外来入侵植物银胶菊根、茎、花水浸提液对二者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根据发芽率、化感效应敏感指数、发芽速率可以看出,银胶菊不同部位的浸提液在不同浓度下对三叶鬼... 以伴生草本植物三叶鬼针草和能源木本植物茶条木为受试植物,初步研究了外来入侵植物银胶菊根、茎、花水浸提液对二者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根据发芽率、化感效应敏感指数、发芽速率可以看出,银胶菊不同部位的浸提液在不同浓度下对三叶鬼针草的种子萌发的影响力不同;而对茶条木种子萌发无明显的作用。为选择适宜植物,生物替代防治银胶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胶菊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三叶鬼针草 茶条木
下载PDF
茶条木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7
6
作者 秦波 高海翔 +2 位作者 汪汉卿 鲁润华 王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对茶条木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134 个峰, 共确认了其中101 种成分, 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78 .08 % 。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对茶条木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134 个峰, 共确认了其中101 种成分, 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78 .08 % 。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二苯胺、棕榈酸甲酯、十六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条木 挥发油 气相色谱 质谱法 化学成份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茶条木种子萌发及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德楠 徐广平 +4 位作者 黄玉清 王静 罗艾滢 卢清柏 何成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8-481,共4页
【目的】探讨野生茶条木种子在喀斯特地区的萌发及其生态适应性,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直播法,结合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观察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茶条木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茶条木种子... 【目的】探讨野生茶条木种子在喀斯特地区的萌发及其生态适应性,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直播法,结合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观察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茶条木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茶条木种子的平均大小为12.62 mm×12.23 mm,百粒重约83.69 g,含水量22.28%,种子活力高达(96.66±3.06)%;在12 h光照条件下,夜昼变温为5/15℃时种子不萌发,变温为25/35℃时种子萌发率达最大值(66.88±1.48)%;细沙含水量为土壤饱和相对持水量的30%~40%时,种子萌发率最高,为(23.00±1.58)%,土壤含水量太高反而对种子的萌发不利。【结论】茶条木种子对喀斯特地区微生境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在茶条木人工造林中,采用室内种子的夜昼变温处理,再以幼苗直播方式造林有利于提高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条木 种子萌发 温度 土壤含水量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茶条木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秦波 汪汉卿 +3 位作者 朱大元 邵志宇 屠琳 周东豪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6-18,共3页
茶条木 (DelavayayunnanensisFranch)是无患子科独属独种植物 ,也是亚洲特有植物 ,是一种很好的油料植物 ,有润发、治疗疥癣等作用。本文采用多种方法首次从茶条木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十余种化学成分 ,并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 (MS ,NMR... 茶条木 (DelavayayunnanensisFranch)是无患子科独属独种植物 ,也是亚洲特有植物 ,是一种很好的油料植物 ,有润发、治疗疥癣等作用。本文采用多种方法首次从茶条木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十余种化学成分 ,并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 (MS ,NMR等 )鉴定了其中九种化合物的结构 ,它们分别是 :Nonacon sane,Nentriacontane ,Triacontanol,Dotriacontanol,Tatratriacontanol,β Sitosterol,2 O methylinositol,( ) Epicatechin和Quercetin 3 O β D gluco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条木 化学成分 直链烷烃 脂肪醇 甾醇 多元醇衍生物 黄酮 黄酮甙 分离 无患子科
下载PDF
喀斯特生境模拟对其典型恢复树种茶条木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胡雄 何寻阳 王惠群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5期24-27,30,共5页
采用水分供应分层模拟柱(土壤层-岩石层-岩溶水层),进行水分梯度处理(田间持水量分别为30%~40%、50%~60%和70%~80%),模拟喀斯特"双层"地质特点,研究了喀斯特生境模拟对一年生茶条木植株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 采用水分供应分层模拟柱(土壤层-岩石层-岩溶水层),进行水分梯度处理(田间持水量分别为30%~40%、50%~60%和70%~80%),模拟喀斯特"双层"地质特点,研究了喀斯特生境模拟对一年生茶条木植株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强,茶条木的株高和地上基径增量减少,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都显著下降,这说明植株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随胁迫程度加强和胁迫时间延长,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叶片丙二醛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增加趋势,这说明植株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来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提高植株的耐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生境 模拟 茶条木 生理
下载PDF
茶条木(无患子科)后选模式的指定(英文)
10
作者 曹丽敏 曹明 王志新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33,共3页
1886年Franchet描述并发表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他引用了Delavay所采集的标本(J. M. Delavayn. 903).我们对原始文献考证发现,这些标本包括了采于不同时期的花期及果期材料,包括了两份以上的标本,但作者在发表该名称时没有明确指... 1886年Franchet描述并发表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他引用了Delavay所采集的标本(J. M. Delavayn. 903).我们对原始文献考证发现,这些标本包括了采于不同时期的花期及果期材料,包括了两份以上的标本,但作者在发表该名称时没有明确指定其中的一份标本作为模式标本,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后选模式标本指定.为此,我们根据墨尔本国际植物学命名法规9.2和9.11,为其指定了后选模式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条木 后选模式指定 命名 无患子科 合模式
下载PDF
石漠化地区先锋树种茶条木伐桩的萌蘖特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吕仕洪 黄甫昭 +2 位作者 曾丹娟 徐广平 李先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70,共6页
为探讨石漠化地区先锋树种茶条木伐桩的萌蘖特性,以砍伐强度和伐桩高度为因子,研究了茶条木在不同砍伐强度(全伐和择伐)和伐桩高度(20、40和60 cm)处理下的伐桩存活情况,以及萌条的数量和生长量等特征。结果表明:砍伐近1年后茶条木伐桩... 为探讨石漠化地区先锋树种茶条木伐桩的萌蘖特性,以砍伐强度和伐桩高度为因子,研究了茶条木在不同砍伐强度(全伐和择伐)和伐桩高度(20、40和60 cm)处理下的伐桩存活情况,以及萌条的数量和生长量等特征。结果表明:砍伐近1年后茶条木伐桩的萌蘖率和存活率分别为99.24%和88.55%,其中伐桩存活率显示择伐大于全伐、高桩大于低桩并与伐桩基径大小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茶条木伐桩萌蘖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萌条死亡率较高,单个伐桩的萌条总数和萌条存活率分别为7.3个和54.9%,两者在砍伐强度相同时随伐桩高度增加而增大。主萌条的平均株高和平均基径分别为168.7 cm和12.38 mm,伐桩萌条平均生长率为40.8%,三者均表现出全伐时随伐桩高度增加而增大、择伐时随伐桩高度增加而下降的特点。根据试验观察结果并结合石漠化区植被恢复的需要,择伐和留桩20 cm是茶条木比较理想的砍伐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地区 先锋树种 萌蘖特性 茶条木
原文传递
不同水分条件下黄荆条对其冠下青冈栎和茶条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甫昭 韦春强 +2 位作者 李先琨 陆树华 吕仕洪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9-395,共7页
为选择适宜物种来优化和改善岩溶石漠化地区先锋群落的结构,本文采用盆栽控水实验来检验不同水分条件下先锋灌木黄荆条对其树冠下青冈栎和茶条木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是处于黄荆条树冠下还是空地上青冈栎和茶条木幼苗的地径、株高... 为选择适宜物种来优化和改善岩溶石漠化地区先锋群落的结构,本文采用盆栽控水实验来检验不同水分条件下先锋灌木黄荆条对其树冠下青冈栎和茶条木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是处于黄荆条树冠下还是空地上青冈栎和茶条木幼苗的地径、株高相对生长率都随着水分条件的改善而增大;同一水分条件下,树冠下幼苗的相对生长率总低于空地上,且这种差距随水分增加逐渐增大;青冈栎幼苗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在空地上随水分增加无明显变化,树冠下随水分增加而增大;茶条木的SPAD值在空地上随水分增加而增大,树冠下无明显变化;同一水分条件下,空地上青冈栎和茶条木的SPAD值总高于黄荆条树冠下;各水分条件下,青冈栎和茶条木的相对邻接效应指数(RNE)都为负值,且随水分增大RNE的绝对值越大。因此,先锋灌木黄荆条对其树冠下的青冈栎和茶条木幼苗生长起到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水分条件改善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条 青冈栎 茶条木 水分条件 幼苗生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