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者166例中医证候特征及中医救治策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罗纯 林琳 +4 位作者 傅晓霞 张俭 蔡彦 林路平 谭行华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1200-1204,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者中医证候特征及中医救治策略。方法收集166例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信息,对患者人口学特征、症状体征、中医辨证论治方案及预后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66例病例中,男68例,女9...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者中医证候特征及中医救治策略。方法收集166例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信息,对患者人口学特征、症状体征、中医辨证论治方案及预后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66例病例中,男68例,女98例;年龄1~92岁,平均(47.05±19.2)岁;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占72.3%,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高热)、恶寒、头身痛、肌肉酸痛、咳痰、咽痛、咽干、乏力、腹胀、食欲不振、舌质红、舌苔黄腻以及脉浮、大、弦、滑、数等。(2)无症状感染者中医药参与率为71.4%,确诊患者中医药参与率为100%,核心病机是暑湿化热、疫毒侵肺、元气大虚,以“湿”“热”“毒”“虚”为主。(3)制定清暑化湿、宣肺解毒、通腑泄热、调肠治肺的治则治法,同时重视早期扶正、全程扶正。结论此次广州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者以中老年女性居多,住院期间症状以呼吸道表现为主,中医药治疗全程参与,根据临床分型辨证施治,中西医并重,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变异株 中医证候特征 中医救治策略
下载PDF
甘肃省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 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
作者 魏继芳 岳红梅 +4 位作者 刘南玉 宋佩佩 谢莹莹 王嘉琪 魏雅倩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3期1-5,共5页
目的通过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野生株感染者比较,总结甘肃省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甘肃省确诊的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141例(变异株组)和野生株感染患者88例(野生株组)... 目的通过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野生株感染者比较,总结甘肃省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甘肃省确诊的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141例(变异株组)和野生株感染患者88例(野生株组),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变异株组合并高血压及接种疫苗比例均高于野生株组(P均<0.05),两组均以轻型及普通型居多,其他一般资料比较P均>0.05。变异株组发热、乏力、肌肉酸痛、胸闷气短比例均低于野生株组,咽痒比例高于野生株组(P均<0.05)。变异株组白细胞(WBC)<4.0×10^(9)/L、血小板(PLT)<100×10^(9)/L、谷氨酰转肽酶(GGT)>50.0 U/L、乳酸脱氢酶(LDH)>240.0 U/L、血尿素氮(BUN)>7.1 mmol/L、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13的比例均低于野生株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0U/L的比例均高于野生株组(P均<0.05);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Cr)、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比较P均>0.05。变异株组胸部CT异常、双侧病变、3个及以上肺叶病变的比例均低于野生株组(P均<0.05)。变异株组给予干扰素、利巴韦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血必净、阿比多尔片、吸氧治疗的比例均低于野生株组(P均<0.05)。变异株组给予俯卧位通气、抗凝、中和抗体、胸腺法新、保肝治疗的比例均高于野生株组(P均<0.05)。野生株组出院时35例(53.0%)淋巴细胞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两组淋巴细胞恢复时间、肺部病灶吸收时间、核酸转阴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变异株组血氧饱和度(SaO_(2))恢复时间短于野生株组,住院时间长于野生株组(P均<0.05)。野生株组死亡2例(2.3%),变异株组死亡0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相较于SARS-CoV-2野生株感染患者,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以轻型、普通型为主,疫苗接种覆盖率高,肺部病变累及范围较小,SaO_(2)恢复时间缩短,但住院时间较长,经吸氧治疗、中药、免疫增强等常规治疗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野生株 delta变异株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2020-2021年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临床及影像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蒋健 杨婷 +4 位作者 邓靓娜 张学凌 黄乐乐 张莉 周俊林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5期57-62,66,共7页
目的探讨甘肃省新冠肺炎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1月甘肃省新冠肺炎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及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特征。结果甘肃省2020年确诊新冠肺炎181例,2021年截至11月19日共确诊... 目的探讨甘肃省新冠肺炎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1月甘肃省新冠肺炎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及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特征。结果甘肃省2020年确诊新冠肺炎181例,2021年截至11月19日共确诊175例,两次疫情在病毒类型、流行病学史、临床分期及胸部CT影像表现中存在不同特征,2021年10月疫情病毒已由2020年的原型株转变为Delta变异株,疫情持续时间略长于2020年1月疫情,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患者数量增多,双肺胸膜下磨玻璃影仍为典型胸部CT特征。结论甘肃省新冠肺炎大部分病例具有明确的流行病学特征,以输入性和聚集性发病为主,病毒的进化及变异加剧了疾病的传播及致病性,胸部CT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患者康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流行病学史 病毒变异 delta变异株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VSV假病毒的构建及其感染能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星霖 陈丹瑛 +6 位作者 刘永梅 邱雅若 李国力 宋川 孔雅娴 赵红心 赵学森 《传染病信息》 2022年第2期119-125,140,共8页
目的 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构建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VSV假病毒,研究新冠病毒及其流行变异株的侵入特性。方法 通过购买的新冠病毒(Wuhan-Hu-1株)VSV-luc假病毒构建VSV-G/VSV-ΔG-luc假病毒;利用VSV-G/VSV-ΔG-luc假病毒... 目的 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构建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VSV假病毒,研究新冠病毒及其流行变异株的侵入特性。方法 通过购买的新冠病毒(Wuhan-Hu-1株)VSV-luc假病毒构建VSV-G/VSV-ΔG-luc假病毒;利用VSV-G/VSV-ΔG-luc假病毒构建新冠病毒VSV假病毒。通过分子克隆对新冠病毒S基因相应位点进行突变,构建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株的刺突蛋白表达质粒,由此包装出新冠病毒各种变异株假病毒。比较新冠病毒Wuhan-Hu-1株与D614G株、Delta株在不同细胞系中的感染能力。结果 新冠病毒VSV假病毒构建成功。评价新型冠状病毒Wuhan-Hu-1株、D614G株、Delta株在4种不同细胞系中侵入情况,与Wuhan-Hu-1株相比,D614G株和Delta株的感染水平均明显增加(P均<0.05),同时在Calu-3和Caco-2细胞系中,Delta株的感染水平明显强于D614G株(P均<0.05)。利用模拟细胞-细胞间传播的感染试验发现,Delta株感染HEK-293T细胞与Vero细胞的能力明显高于D614G株(P均<0.05)。结论 新冠病毒Delta株的感染能力明显强于Wuhan-Hu-1株和D614G株。VSV假病毒系统能够模拟、替代新冠病毒活病毒在侵入细胞的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并且安全可靠、易于量化、应用广泛,在新冠病毒研究领域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病毒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 新型冠状病毒 Wuhan-Hu-1株 D614G株 delta S蛋白 细胞-细胞间感染 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
下载PDF
BD-77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效及机制探讨
5
作者 包蕾 马钦海 +11 位作者 郭姗姗 赵荣华 夏文 耿子涵 孙静 鲍岩岩 徐洲 严胜龙 肖锦新 陈华荣 黄成钢 崔晓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5-51,共7页
目的:利用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hACE2)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BD-77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效学研究,并初步探讨BD-77抗SARS-CoV-2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ARS-CoV-2奥密克戎(Omicron)和德尔塔(Delta)变异株感染VeroE6细胞模型并给予BD-... 目的:利用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hACE2)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BD-77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效学研究,并初步探讨BD-77抗SARS-CoV-2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ARS-CoV-2奥密克戎(Omicron)和德尔塔(Delta)变异株感染VeroE6细胞模型并给予BD-77,观察BD-77体外抗病毒作用效果;通过试剂盒体外检测BD-77对SARS-CoV-2病毒(Delta/Omicron)刺突S蛋白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的影响;采用色谱法检测BD-77对新冠病毒S蛋白和N蛋白的结合作;hACE2转基因C57BL/6小鼠分为空白组、SARS-CoV-2感染组、BD-77给药37.5、75 mg·kg^(-1)组,每组各8只,建立SARS-CoV-2感染hACE2转基因小鼠致肺炎模型,观察小鼠生存情况,检测小鼠肺组织病毒滴度并观察肺组织病变情况。结果:BD-77在体外对Omicron和Delta变异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26.3、653.0 mg·L^(-1);BD-77对SARS-CoV-2病毒的WT、Omicron和Delta变异株S蛋白与ACE2的结合无明显抑制作用;BD-77与新冠病毒S蛋白、N蛋白无结合作用;空白组小鼠无死亡,SARS-CoV-2感染小鼠死亡率为75%、小鼠肺组织中有大量病毒复制、且肺组织、间质有大面积炎症渗出;与模型组比较,BD-77给药37.5 mg·kg^(-1)组和75 mg·kg^(-1)组能够降低小鼠死亡率、明显降低小鼠肺组织中病毒滴度(P<0.05)并改善肺部病变情况。结论:BD-77显示出在体内外对SARS-CoV-2病毒的显著抑制效果。然而,其作用机制并非直接抑制病毒或干预病毒与宿主的结合过程。这一发现提示了对BD-77的作用机制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深入研究和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BD-77 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hACE2)转基因小鼠模型 德尔塔(delta)变异株 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
原文传递
南京和扬州地区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黄莉莉 胡春梅 +4 位作者 蔡敏 顾小燕 方刚 张浩 张侠 《国际呼吸杂志》 2022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探讨南京、扬州两个地区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感染早期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 纳入2021年7月20日至8月17日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收治的南京及扬州两地共545例COVID-19患者... 目的探讨南京、扬州两个地区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感染早期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 纳入2021年7月20日至8月17日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收治的南京及扬州两地共545例COVID-19患者的资料, 均为德尔塔变异株感染。其中南京地区235例, 扬州地区310例。收集入院时的一般情况、疫苗接种情况、淋巴细胞计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Ct值、胸部CT等资料, 并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及logistics回归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扬州地区患者年龄明显高于南京地区[(51.96±21.64)岁比(42.98±17.82)岁, t=5.20, P<0.001], 扬州地区患有高血压[27.10%(84/310)比15.74%(37/235)]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55%(11/310)比0.85%(2/235)]的患者多于南京地区(χ^(2)值分别为9.97、4.18, P值均<0.05)。扬州地区临床分型中重型和危重型及CT病灶累及肺叶数多的患者多于南京地区, 鼻拭子SARS-CoV-2核酸Ct值高于南京地区(Z值分别为34.69、16.01、40.25, P值均<0.001):扬州地区患者完成全程新冠疫苗接种者少于南京地区(Z=31.99, P<0.001)。经logistics回归分析表明高龄和合并基础疾病是COVID-19患者发生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扬州地区患者疫苗接种完成率偏低, 病情较重, 已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对于德尔塔变异株具有一定的免疫, 高龄和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易进展至重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德尔塔变异株 疾病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