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耿玉娟 吴敏 +1 位作者 陈凤 曹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685-690,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归分析研究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民族、吸烟史、饮酒史、运动状况、饮食状况、家族痴呆史、家族高血压史、家族脑卒中史、家族糖... 目的探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归分析研究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民族、吸烟史、饮酒史、运动状况、饮食状况、家族痴呆史、家族高血压史、家族脑卒中史、家族糖尿病史、合并心脏病、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合并糖尿病、脑梗死位置和NIHSS评分对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影响。结果450例患者中40例(8.89%)发生血管性认知障碍。年龄、婚姻状况、运动状况、家族痴呆史、家族脑卒中史、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脑梗死位置和NIHSS评分是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婚姻状况、运动状况、家族痴呆史、家族脑卒中史、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脑梗死位置和NIHSS评分对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应在临床实践中加以重视,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血管性认知障碍 风险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
2
作者 沈连华 张冬梅 崔杨慧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期38-41,46,共5页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MID患者85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1)。两组患者均给予生活干预和常...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MID患者85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1)。两组患者均给予生活干预和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多奈哌齐口服,观察组患者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炎症和氧化应激、血液流变学、脑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白细胞介素18、丙二醛、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和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和长谷川简易智能评定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9%(4/44)、7.32%(3/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盐酸多奈哌齐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可减轻MID患者的炎症反应、氧化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提高脑血液灌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梗死性痴呆 脑心通胶囊 炎症 脑灌注 认知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induced by hypertension
3
作者 Weipeng Wei Denglei Ma +1 位作者 Lin Li Lan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454-1462,共9页
Hypertension is a primary risk factor for the progression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caused by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the most comm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Howeve r,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tension a... Hypertension is a primary risk factor for the progression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caused by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the most comm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Howeve r,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tension and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remains unclear.Hypertension has substantial negative impacts on brain health and is recognized as a risk factor f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hronic hypertension and lifestyle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risks for stro ke and dementia,and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an cause dementia and stroke.Hypertension is the main driver of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which change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erebral vessels via various mechanisms and leads to lacunar infarction,leukoaraiosis,white matter lesions,an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ultimately res ulting in cognitive decline and demonstrating that the brain is the to rget organ of hypertension.This review updat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of hypertensioninduced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and the res ulting changes in 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declines in cognitive ability.We also discuss drugs to treat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brain barrier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ognitive impairment dementia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 HYPERTENSION lacunar infarction NEUROINFLAMMATION TREATMENT white matter high signal intensity
下载PDF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关系
4
作者 曹凌云 张萍淑 +3 位作者 元小冬 钱洪春 段丽琴 袁建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42-547,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MLI)患者抑郁症状与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某院住院治疗的MLI患者277例,根据DSM-5卒中后抑郁症状的诊断标准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为MLI抑郁症状(PSD)组和MLI... 目的:探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MLI)患者抑郁症状与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某院住院治疗的MLI患者277例,根据DSM-5卒中后抑郁症状的诊断标准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为MLI抑郁症状(PSD)组和MLI无抑郁症状(NPSD)组。应用智能睡眠监测系统监测睡眠参数,评估睡眠-觉醒昼夜节律日间稳定性(IS)和昼夜变异性(IV);应用昼夜节律类型(CTI)量表评估睡眠-觉醒昼夜调节能力。比较两组基本临床特征、睡眠参数、昼夜节律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LI患者抑郁症状与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关系。结果:(1)PSD组年龄、NIHSS评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焦虑症状及梗死病灶位于额叶、颞叶、枕叶、丘脑、脑干的比例高于NPSD组(Z=-3.322,-2.897,χ^(2)=4.737,16.184,4.925,12.710,8.974,10.598,8.334;P<0.05);(2)PSD组IS、灵活性/刚性(CTI-FR)评分低于NPSD组,IV、困倦/活力(CTI-LV)评分高于NPSD组(Z=-3.255,-2.140,-2.489,-2.010,P<0.05);(3)PSD组夜间总睡眠时间(TST)、REM时间、REM%和夜间睡眠效率(SE)均低于NPSD组(Z=-3.511,t=-4.754,-3.768,Z=-4.904,P<0.05);PSD组入睡后清醒时间(WASO)、睡眠潜伏期(SL)及浅睡眠(LST)%高于NPSD组(Z=-2.817,-2.889,t=2.222,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EM%(OR=0.910,95%CI=0.853~0.971)、夜间SE(OR=0.893,95%CI=0.821~0.972)、IS(OR=0.807,95%CI=0.662~0.984)、CTI-FR(OR=0.751,95%CI=0.588~0.958)、CTI-LV(OR=1.102,95%CI=1.012~1.200)与MLI患者抑郁症状独立相关(均P<0.05)。结论: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MLI抑郁症状密切相关,REM%、夜间SE、IS、CTI-FR降低或CTI-LV增高,MLI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抑郁症状 睡眠 昼夜节律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数量和部位与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吴士文 王贺波 +3 位作者 刘若卓 靳玮 齐亚超 于生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88-1191,共4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病灶数量和部位与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1例,根据神经心理学评估分为认知正常(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组和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alr cognitive impairment...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病灶数量和部位与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1例,根据神经心理学评估分为认知正常(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组和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al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组;记录患者LI的病灶数量和部位,分析两者与认知损害的关系。结果VCI组LI病灶总数和脑白质病变较NCI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组额区和基底核区LI病灶数量均较NCI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顶枕区、颞区和幕下区LI病灶数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和脑白质病变的影响后,LI部位能解释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得分的37.6%(P<0.001),明显高于LI病灶总数的作用,其中额区和基底核区LI数量与ADAS-Cog得分呈正相关(P<0.05),而顶枕区、颞区和幕下区LI数量与ADAS-Cog得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LI的数量和部位均与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的认知损害有关,LI部位在SIVD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比LI数量更大。额区和基底核区LI数量与总体认知功能损害呈正相关,为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痴呆 血管性 相关性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何丹 杜磊 +2 位作者 马建华 张小宁 郝晨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37-1041,共5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符合LI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参照认知相关神经量表进行评分,分为VCIN...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符合LI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参照认知相关神经量表进行评分,分为VCIND组(76例)和对照组(NC组,44例)。对两组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吸烟史、饮酒史、头颈动脉狭窄程度、脑白质病变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上述因素与LI后VCIND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受教育年限、高血压史、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患者的头颈动脉狭窄程度、深部脑白质高信号评分均优于VCIND组(P<0.05)。头颈动脉狭窄程度为3、4级,深部脑白质高信号评分为3分是LI后VCIND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是LI后VCIND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LI后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力方面存在损害,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为3、4级和严重的深部脑白质病变与LI后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 血管性 神经心理学测验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及其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59
7
作者 彭华 郭洪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ACI)及其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与MODS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 30名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和 82例ACI患者血清CRP的含量 ,并对腔隙性脑梗死...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ACI)及其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与MODS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 30名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和 82例ACI患者血清CRP的含量 ,并对腔隙性脑梗死 (LCI)、急性单纯性脑梗死 (PACI)、ACI并发MODS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ACI患者血清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 (P <0 0 1) ,PACI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LCI患者 ,ACI并发MODS患者又显著高于PACI患者 (均P <0 0 5 )。ACI患者MODS的发生率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 (r=0 94 ,P <0 0 5 )。结论 CRP与ACI及其并发MODS明显相关 ,血清CRP水平对判断ACI的预后是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急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急性多发性与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差异的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世芳 徐立 肖卫民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04-50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acute multiple lacunar infarction,AMLI)与急性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acute single lacunar infarction,ASLI)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AMLI患者(AMLI组,62例)与ASLI患者(ASLI组,237例)... 目的:探讨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acute multiple lacunar infarction,AMLI)与急性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acute single lacunar infarction,ASLI)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AMLI患者(AMLI组,62例)与ASLI患者(ASLI组,237例)的危险因素差异,并对有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MLI组中有心房颤动及重度颈内动脉狭窄2项危险因素的例数明显多于ASLI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2项危险因素与AMLI均呈正相关而与ASL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重度颈内动脉狭窄和心房颤动与AMLI有关,提示这2项危险因素在AMLI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急性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颈内动脉狭窄 心房颤动
下载PDF
白质疏松与局部脑血流痴呆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何秋 王幕一 +3 位作者 付峻 赵丽芬 陈晓虹 李亚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63-365,共3页
目的 探讨白质疏松(LA)患者的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及与痴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断层扫描(SPECT),测定24例伴有LA[LA(+)]、25例不伴有LA[LA(-)]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及10例正... 目的 探讨白质疏松(LA)患者的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及与痴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断层扫描(SPECT),测定24例伴有LA[LA(+)]、25例不伴有LA[LA(-)]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的rCBF,并进行智能评分及相关分析。结果 与[LA(-)]组相比,[LA(+)]组患者额叶及顶叶皮质上A区域的rCBF显著减少(P<0.05);痴呆例除颞叶皮质外各脑区rCBF均减少(P<0.05.P <0.01):非痴呆例仅额叶皮质与LA区域、颞叶皮质rCBF减少(P<0.05);LA(+)组长谷川智能评分与额叶皮质及LA区域rCBF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5,0.439)。结论 LA(+)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LA区域及皮质区域灌流不足,持续低流状态可引起脑神经机能低下,进而促进痴呆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疏松 脑梗死 SPECT RCBF 痴呆 CT
下载PDF
长寿灵对大白鼠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京立 李文彬 +1 位作者 张炳烈 马向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75-78,283,共5页
经左心注射0.25ml/kg 液体石蜡栓子(LD_(10)剂量)可以建立多发性脑梗塞大白鼠模型,形成多发性脑栓塞,并破坏学习记忆功能。动物在 T 型游泳迷宫中的学习记忆成绩下降,倾斜板实验示协调运动功能降低,体位性心率反射示心血管神经调节功能... 经左心注射0.25ml/kg 液体石蜡栓子(LD_(10)剂量)可以建立多发性脑梗塞大白鼠模型,形成多发性脑栓塞,并破坏学习记忆功能。动物在 T 型游泳迷宫中的学习记忆成绩下降,倾斜板实验示协调运动功能降低,体位性心率反射示心血管神经调节功能减退,脑比重下降,脑组织 K^+/Na^+比值下降。大白鼠心、肝、肾无明显栓塞表现。长寿灵和尼莫地平有防治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的疗效,能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和协调运动功能的减退,在左心注射 LD_(90)剂量液体石蜡栓子(1.00ml/kg)的大白鼠中长寿灵能降低缺血急性期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 液体石蜡 长寿灵 尼莫地平 水迷宫
下载PDF
开心散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ATP/AMP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代渊 申重阳 +2 位作者 付颖 文跃强 徐世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80-2184,共5页
目的:探讨开心散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ATP/AMP、GABA、iNOS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微血栓栓塞法制备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和开场实验评价学习记忆功能及运动行为;HE染色法评价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改变;HPL... 目的:探讨开心散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ATP/AMP、GABA、iNOS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微血栓栓塞法制备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和开场实验评价学习记忆功能及运动行为;HE染色法评价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改变;HPLC法测定脑组织ATP和AMP的含量;ELISA试剂盒检测脑组织γ-氨基丁酸含量和外周血清iNOS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开心散可以显著缩短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开场实验大鼠站立次数、延长运动时间、缩短静止时间,改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损伤,显著提高脑组织ATP/AMP、降低脑组织GABA含量和血清iNOS含量,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开心散具有改善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运动行为异常的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脑组织GABA和血清iNOS含量,提高脑组织ATP/AMP,改善脑组织能量供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心散 多发梗死性痴呆 学习记忆 ATP/AMP GABA INOS
下载PDF
事件相关电位P300、TCD检测对多发性脑梗死认知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南平 陈景云 +4 位作者 夏宪军 沙彦妮 林树敏 潘宗 孙海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30-32,4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判价值。方法采用P300检测病例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经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测评再分为多发性脑梗死痴呆组38例,多发性脑梗死非痴呆组22例),30...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判价值。方法采用P300检测病例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经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测评再分为多发性脑梗死痴呆组38例,多发性脑梗死非痴呆组22例),30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痴呆、非痴呆组两组之间以及两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P300结果;采用TCD检测病例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析颅内动脉各血流参数变化,并与P300潜伏期、波幅作对比分析。结果①P300检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P300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均P<0.05);痴呆、非痴呆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痴呆组与非痴呆组间P300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CD检测:总异常率为93.33%。符合血管狭窄36/60例(60.0%)、狭窄后慢性闭塞性改变12/60例(20.0%)、动脉硬化性血流改变32/60例(53.33%);流速正常12例。痴呆组和非痴呆组两组间TCD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D血流速度与P300潜伏期具有相关性。结论 P300对认知功能的评定优于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P300、TCD联合检测是评判认知功能的良好指标,为脑梗死后患者血管性痴呆的早期发生与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梗死 痴呆 认知功能 P300 TCD
下载PDF
头颅CT定位围针对多发梗塞性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伦新 荣莉 杨文辉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 :观察头颅CT定位围针治疗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的疗效 ,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多发性梗塞性痴呆患者 50例 ,随机分为电围针 (头颅CT定位 )组 2 5例 ,西药 (尼莫通 )组 2 5例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进行评... 目的 :观察头颅CT定位围针治疗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的疗效 ,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多发性梗塞性痴呆患者 50例 ,随机分为电围针 (头颅CT定位 )组 2 5例 ,西药 (尼莫通 )组 2 5例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相同疗程后 ,两组的各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改变 ,且治疗后电围针组生存质量的评分明显提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CT定位 围针 多发梗塞性痴呆 生存质量 血管性痴呆 VD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伴或不伴脑梗死患者P_(300)诱发电位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夏瑾玮 王蓓芸 +3 位作者 钱雪梅 王礼芬 周馨 梁瑞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伴或不伴脑梗死患者听觉认知电位P3 0 0 的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听觉Cond序列刺激的诱发电位方法对 8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 (其中 35例合并有多发性脑梗死 )与 30例健康老人进行测试。结果  (1)糖尿病组与...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伴或不伴脑梗死患者听觉认知电位P3 0 0 的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听觉Cond序列刺激的诱发电位方法对 8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 (其中 35例合并有多发性脑梗死 )与 30例健康老人进行测试。结果  (1)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健康老人比较 ,前者P3 0 0 波潜伏期明显延长 ,P3 0 0 波波幅显著降低。 (2 )糖尿病伴脑梗死组与不伴脑梗死组比较 ,前者P3 0 0 波潜伏期明显延长 ,P3 0 0 波波幅显著降低。 (3)糖尿病组伴血管性痴呆亚组(VD)与多发性脑梗死亚组 (MI)比较 ,前者P3 0 0 波潜伏期更显著延长 (P <0 .0 0 1) ,VD组P3 0 0 潜伏期与简易智能化量表(MMSE)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 (P <0 .0 0 5 )。 (4 )糖尿病伴抑郁组与不伴抑郁组比较 ,前者P3 0 0 波潜伏期明显延长 ,P3 0 0 波波幅显著降低。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比正常健康组P3 0 0 波潜伏期明显延长 ,P3 0 0 波幅明显降低 ,老年糖尿病组中合并脑梗死时P3 0 0 波改变更为显著。因此P3 0 0 测试更利于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糖尿病 脑梗死 听觉认知电位 波幅测试 血管性痴呆 事件相关性电位
下载PDF
参仙汤改善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仝战旗 赵美玲 郑青平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参仙汤对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简称MI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对其抗自由基损伤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经左心注射 0.25 ml/kg 液体石蜡栓子造成 MID 大鼠模型,以水迷宫为学习记忆评价指标。通过对大鼠脑、肝组...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参仙汤对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简称MI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对其抗自由基损伤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经左心注射 0.25 ml/kg 液体石蜡栓子造成 MID 大鼠模型,以水迷宫为学习记忆评价指标。通过对大鼠脑、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和脂褐素(LF)含量测定,探讨参仙汤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自由基损伤机制。结果:参仙汤大、中剂量组大鼠在水迷宫实验中作业时间、正确数得到提高(第5天,P<0.05 或P<0.001)。参仙汤大、中、小剂量组脑、肝组织 SOD 活力均有提高,MDA 和 LF 含量均有下降,脑组织尤为明显(P<0.01或P<0.001)。结论:参仙汤可能是通过抗脑缺血再灌注之自由基损伤,达到改善MI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 不迷宫 自由基 参仙汤 大鼠 中药复方
下载PDF
老年多梗塞性痴呆的性激素变化及相关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定正超 姜丹 +1 位作者 饶汉武 杜忠芬 《现代康复》 CSCD 2001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 研究老年多梗塞性痴呆 (MID)的性激素。方法 采取放射免疫法测定老年 MID46例,老年非痴呆脑梗塞 (CI)62例,老年健康对照组 38例。结果 男性和女性 MID组和 CI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睾酮 (T)值下降, E2/T增高,均有显著性差异 ,男... 目的 研究老年多梗塞性痴呆 (MID)的性激素。方法 采取放射免疫法测定老年 MID46例,老年非痴呆脑梗塞 (CI)62例,老年健康对照组 38例。结果 男性和女性 MID组和 CI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睾酮 (T)值下降, E2/T增高,均有显著性差异 ,男性 MID组雌二醇 (E2)高于对照组。女性 MID组和 CI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T值下降,有显著性差异,女性 E2更明显下降,催乳素 (PRL)和孕酮 (RPO)及 E2/T值无显著性差异。男性上 NID与 CI组分别比较 T、 PRO、 E2/T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 MID与 CI都存在着性激素失衡,其中男性以 E2/T增高,女性以 E2降低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梗塞性痴呆 脑梗塞 性激素 老年人
下载PDF
益气活血法对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模型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建英 许冬青 王明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模型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颈内动脉注射血栓的方法,复制多发脑梗死性痴呆大鼠模型,观察益气复智颗粒24.84、12.4、6.21g/kg灌胃对实验动物脑组织bax和bcl-2基因蛋白表达及ba...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模型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颈内动脉注射血栓的方法,复制多发脑梗死性痴呆大鼠模型,观察益气复智颗粒24.84、12.4、6.21g/kg灌胃对实验动物脑组织bax和bcl-2基因蛋白表达及bax/bcl-2的影响。结果益气复智颗粒能抑制脑缺血后脑组织中bax基因蛋白的过度表达,并明显降低bax/bcl-2的比值。结论益气活血法及益气复智颗粒具有较好的调控脑缺血后基因蛋白表达的能力,可能是其抑制脑神经元凋亡的主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神经细胞凋亡 bax bcl-2 BAX/BCL-2 益气活血法
下载PDF
针灸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的临床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卫东 支惠萍 +2 位作者 李静 刘云 李国安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30-32,共3页
根据DSM IV、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评判标准 ,将 90例多发梗塞性痴呆 (MID)患者随机分成针灸组、西药组 (双益平 )、针灸加西药组各 3 0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针灸组、针灸加西药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组。
关键词 针灸 双益平 多发梗生 痴呆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上急性多发脑梗死的病因学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邵素君 王效敏 刘文宏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上急性多发脑梗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将DWI上呈现急性脑梗死的147例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两组,按照TOAST标准(trial of org10172in acute stroketreatment)进行病因分类,腔隙性脑梗死还...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上急性多发脑梗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将DWI上呈现急性脑梗死的147例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两组,按照TOAST标准(trial of org10172in acute stroketreatment)进行病因分类,腔隙性脑梗死还包括除小动脉病以外其他可能的原因。结果62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有21例为多发,占33.87%;其中8例(38.09%)可找到小动脉病以外的其他原因,包括心源性栓塞3例、动脉源性栓塞3例、血液疾病1例、高凝状态1例。85例急性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有9例为多发,占10.59%,其中心源性栓塞3例。结论DWI对急性多发脑梗死病因的识别有重要意义。急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提示一个非小动脉病的卒中机制,如栓子、血液疾病或高凝状态;不同血管供血的多发脑梗死提示心源性栓子,而非动脉-动脉的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DWI) 腔隙性脑梗死 多发脑梗死
下载PDF
高血压病合并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姣 高文勇 +2 位作者 艾艳萍 吴琼莹 王芙蓉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0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合并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CSVD)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168例高血压病合并CSV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CSVD分为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变性和脑微出血3种类型。根据其(VCI)程度将患者分为无VCI(NVCI)...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合并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CSVD)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168例高血压病合并CSV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CSVD分为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变性和脑微出血3种类型。根据其(VCI)程度将患者分为无VCI(NVCI)组(99例)和非痴呆性VCI(VCIND)组(69例),比较2组病例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差异,并检测2组患者血清白介素1(IL-1)、IL-6、IL-10及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的水平,研究其发病机制。结果:VCIND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NVCI组[(16.20±3.35)分vs(29.40±5.74)分,t=13.650,P<0.05];而各组内3种不同类型CSVD 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NVCI组比较,VCIND组血清IL-1、IL-6、HMGB1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不同类型CSVD人群发生VCIND可能与高细胞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腔隙性脑梗死 脑白质变性 脑微出血 痴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