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 there a Chinese pattern of the seco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Jia Yu Yu Xie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2022年第3期237-266,共30页
The Seco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SDT)is a useful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explaining the recent trend in many countries of very low fertility combined with alternative union and family types.Although past studies ha... The Seco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SDT)is a useful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explaining the recent trend in many countries of very low fertility combined with alternative union and family types.Although past studies have observed the SDT in many Western societies,whether it is applicable to East Asia remains unclear.Capitalizing on data from the Chinese Census and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we provide estimates of key behavioral and ideational indicators of the SDT.We find that union formation in China has trended increasingly toward patterns commonly observed in the West,including delayed age of marriage and the common practice of premarital cohabitation.While having a lowest-low fertility rate,China has not experienced rising nonmarital childbirths,a key component of the SDT.However,we observe growing tolerance toward nonmarital childbearing and childlessness.Marriages remain relatively stable in China,especially among couples with children.Taken together,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ypically coincident changes in patterns of family behavior associated with the SDT are not occurring simultaneously in China.Moreover,ideational changes are preceding behavioral changes,particularly in attitudes toward nonmarital childbearing and childlessness.Our research suggests a different pattern of the SDT in China,which has been heavily influenced by Confucian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eco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 Chinese pattern Family changes Marriage and childbearing
原文传递
India’s date with seco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
2
作者 Leela Visaria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2022年第3期316-337,共22页
Using data from various source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cently documented below replacement level fertility in India in the context of the universality of marriage of girls,most of which are arranged by the parents... Using data from various source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cently documented below replacement level fertility in India in the context of the universality of marriage of girls,most of which are arranged by the parents,and increase in their mean age at marriage,mainly due to decrease in child marriage.There is virtually no increase in divorce rate,cohabitation,or voluntary childlessness,except for some anecdotal evidence from metro cities.The paper shows that the transition to small family in India is not due to cultural shifts towards post-modern attitudes and norms that accept and stress individuality and self-actualization.It is largely due to high aspirations among urban middle-class parents for children which can be fulfilled when they have one or at most two children in view of the rising cost of private English medium education and health c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ographic transition Aspirational change Fertility decline MARRIAGE COHABITATION CHILDLESSNESS
原文传递
Reexamining China's Demographic Transition and Age Structure
3
作者 马瀛通 《China Economist》 2012年第4期20-28,共9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hortcomings of Western theories on demographic transition by comparing transitions in demographic structure for Europe and China. This paper further proposes several criteria for judging the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hortcomings of Western theories on demographic transition by comparing transitions in demographic structure for Europe and China. This paper further proposes several criteria for judging the direction of demographic transition and whether or not it has finished. Apart from establishing new theories of demographic transition and the trasition of demographic structure, this paper differentiates the concepts of "relative surplus population" and "relative suitable population," and "relative insufficient population" and identifies key demographic differences along the way. In doing so, this paper argues that China's demographic strueture is undergoing a process of rebalanc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tive surplus population demographic transition trasition ofdemographic structure unstable population quasi-stationary population
下载PDF
Different pathways of the seco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 in four East Asian societies:evidence from the 2006 and 2016 East Asian Social Surveys
4
作者 Weiwen Lai Jing Song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2022年第4期373-402,共30页
This study uses the 2006 and 2016 East Asian Social Surveys to map value changes related to the seco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 in China's Mainland,Japan,South Korea,and Taiwan.The study examines trends in attitudes... This study uses the 2006 and 2016 East Asian Social Surveys to map value changes related to the seco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 in China's Mainland,Japan,South Korea,and Taiwan.The study examines trends in attitudes towards cohabitation,childrearing,and divorce over a 10-year period in the four East Asian societies.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seco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if any in East Asia,is an uneven process between societies,and China's Mainland stands out as the only society in which attitudes had become more conservative,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compositional differences in population.In the other three societies,attitudes had shifted to be more liberal.Moreover,the study finds little evidence on the diffusion within societies,given their similar trends across different sociodemographic groups.From an ideational perspective,China's Mainland and the other three East Asian societies illustrated different patterns of attitude changes regarding marriage and family.From a behavioral perspective,trends in attitudes do not always align with demographic patterns at the macro level,especially in China's Mainland.More studies are needed to understand the nuanced differences in ideational shifts between societ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ational and behavioral changes in East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eco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 East Asia Value change:Diffusion Marriage and family
原文传递
Phase transition and magnetocaloric effect of Ni_(55.2)Mn_(18.6)Ga_(26.2-x)Gd_x (x=0,0.05,0.15) alloys
5
作者 鲍博 龙毅 +3 位作者 段静芳 吴光恒 叶荣昌 万发荣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5期875-878,共4页
Phase transition process and magnetic entropy change -Delta S of Ni55.2Mn18.6Ga26.2-xGdx(x=0, 0.05, 0.15) alloys were studied. Ni55.2Mn18.6Ga26.2-xGdx(x=0, 0.05, 0.15) alloys still underwent simultaneous structural an... Phase transition process and magnetic entropy change -Delta S of Ni55.2Mn18.6Ga26.2-xGdx(x=0, 0.05, 0.15) alloys were studied. Ni55.2Mn18.6Ga26.2-xGdx(x=0, 0.05, 0.15) alloys still underwent simultaneous structural and magnetic transitions and transform from ferro-magnetic martensitic phase to paramagnetic austenitic phase during heating. Under a field of 2 T, the maximum magnetic entropy change -Delta S-M of Ni55.2Mn18.6Ga26.15Gd0.05 alloy was 7.7 J/kg.K at 317 K during heating and 8.6 J/kg.K at 314 K during cooling while it was 11.8 J/kg.K at 317 K in Ni55.2Mn18.6Ga26.05Gd0.15 alloy during he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NGA magnetocaloric effect (MCE) magnetic transition structural transition magnetic entropy change rare earths
下载PDF
财政分权与经济结构转型——一个产业结构变迁的视角
6
作者 严成樑 朱曼 赵文哲 《工信财经科技》 2024年第4期23-42,共20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行为的产业结构变迁模型,理论研究发现,财政分权通过影响财政支出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配置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影响产业结构变迁,促进产业升级。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与财...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行为的产业结构变迁模型,理论研究发现,财政分权通过影响财政支出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配置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影响产业结构变迁,促进产业升级。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与财政分权水平,以及非农业部门中央政府财政支出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产出弹性有关,经济中可能存在最优的财政分权可以极小化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份额。本文通过省级面板数据模型考察财政分权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运用省内县级政府的税收分权指标,以及双重差分方法做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研究发现,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农业部门劳动力份额越低,这说明财政分权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且这一结论是稳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产业结构变迁 经济转型
下载PDF
相变石膏板围护结构隔热应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鑫璐 王志毅 +1 位作者 徐迟 袁丽婷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38-244,共7页
为研究相变石膏板围护结构在过渡季节的储热性能,搭建了两间尺寸相同的实验对比房,将相变石膏板贴敷于围护结构内侧,测试对多种工况下实验对比房的室内温度及壁面温度,通过房间热性能分析探讨其在过渡季节的适用性。石膏板中的相变微胶... 为研究相变石膏板围护结构在过渡季节的储热性能,搭建了两间尺寸相同的实验对比房,将相变石膏板贴敷于围护结构内侧,测试对多种工况下实验对比房的室内温度及壁面温度,通过房间热性能分析探讨其在过渡季节的适用性。石膏板中的相变微胶囊以石蜡(正十八烷)为芯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为壁材,相变温度28℃,相变潜热180 kJ/kg。在相同的室外气候条件下,进行一个月的多组工况实验研究,测试了室内空气温度和墙体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与普通房间进行了室内热环境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变石膏板热性能稳定;在杭州地区过渡季节最高可降低室内峰值温度1.10℃,减缓壁面温度波动1.18℃,延迟峰值时间40 min,降低室内温度不舒适度6.82℃·h/d,有效缓解了室内的温度波动,增强了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此外,与夜间自然通风相比,相变围护结构在夜间通风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室内不舒适度时间约2 h,减少累计室内温度不舒适度2.08℃·h/d,有效提高室内热舒适性。该研究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相变石膏板应用于围护结构的隔热效果,可为后续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过渡季节 围护结构 保温隔热 热舒适性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的理论解码与法制构造
8
作者 张天泽 张祖增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2期87-96,共10页
作为统筹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与全球气候变化两大环境危机的优选路径,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认识论”的遵循“、整体政府理论”的运用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理论”的践行,从哲学、行政学以及经济学等多维学科凝萃... 作为统筹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与全球气候变化两大环境危机的优选路径,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认识论”的遵循“、整体政府理论”的运用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理论”的践行,从哲学、行政学以及经济学等多维学科凝萃上,塑造了一个合理且自洽的理论框架。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这一环境议题,无论是在技术话语还是国际政治导向上,均具有法制转轨的强烈需求。为纾解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在法制供需样态上呈现出的内在张力,宜将以法律和政策为主体构成的法制体系的塑造,作为驱动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目标实现的根本工具,通过对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政策体系的布局安排,以及协同治理理念完整的法律表达,以有效回应“双碳”目标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协同推进的时代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 协同治理 法制转轨 法制构造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
下载PDF
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被引量:49
9
作者 钟水映 李魁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5-59,共5页
通过劳动力要素供给、增加储蓄、带动公共投资等方面,说明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从高效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化劳动力配置制度,以及加大劳动力质量投资等方面说明如何最大化吸收人口红利。
关键词 人口红利 人口转变 年龄结构 经济增长
下载PDF
中国人口转变与消费制度变迁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通屏 李建民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从抑制消费到刺激消费是中国消费制度的重大变革。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和人口经济学理论,论证了中国人口转变通过人口增长的迅速下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及其带来的人口红利对消费制度变迁的影响:死亡率下降主导的初期阶段,人口转变固... 从抑制消费到刺激消费是中国消费制度的重大变革。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和人口经济学理论,论证了中国人口转变通过人口增长的迅速下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及其带来的人口红利对消费制度变迁的影响:死亡率下降主导的初期阶段,人口转变固化了抑制消费的制度,出生率下降主导阶段,人口转变与改革开放条件下的高速经济增长相叠加加剧了原有消费制度的不均衡。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出消费率在人口转变过程中下降的必然性和中国保持适度人口增长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转变 制度变迁 消费 消费制度
下载PDF
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的若干新趋势——一种社会学分析的新视角 被引量:79
11
作者 郑杭生 杨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9-115,共7页
当今世界每一项重大的动态变化都植源于两种力量:现代性全球化的长波进程和本土社会转型的特殊脉动。这两种力量相互扭合,造成了“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在当今中国,有八种值得我们关注的、有代表性的新趋势,这些新趋势既是社会实践... 当今世界每一项重大的动态变化都植源于两种力量:现代性全球化的长波进程和本土社会转型的特殊脉动。这两种力量相互扭合,造成了“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在当今中国,有八种值得我们关注的、有代表性的新趋势,这些新趋势既是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及其两个维度的表现和结果,也是我们考察和谐社会和其他社会现象的社会学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践 结构巨变 转型 新趋势
下载PDF
我国人力资本变迁70年:人口转型与教育提升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琼 张钟文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7-59,共13页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经验研究中如何估计这一指标却存在很大分歧。本文遵循一阶马尔可夫过程,并基于大规模微观个体抽样数据所得关键参数的分布特征,模拟和测算了我国1950—2020年间全国和各地区各年份人力...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经验研究中如何估计这一指标却存在很大分歧。本文遵循一阶马尔可夫过程,并基于大规模微观个体抽样数据所得关键参数的分布特征,模拟和测算了我国1950—2020年间全国和各地区各年份人力资本存量及人均人力资本水平,并从人口转型和教育提升两个角度考察70年间人力资本变迁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不同标准所得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异,但均随时间推移不断趋缓;人口转型相比于教育提升在70年间的贡献略大。早期人力资本存量增加主要源于人口转型所实现的人口红利,而近年来教育提升对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贡献愈加明显。其次,各地区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均随时间显著提高但变化趋势不尽一致;1950—2020年间,各地区人均人力资本随时间推移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相对收敛特征。本文认为,教育提升可以成为促进我国人力资本进一步提升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人口年龄结构 年龄别受教育程度 人口转型 教育提升
下载PDF
叠合盆地关键构造变革期与分期差异构造变形 被引量:9
13
作者 汤良杰 金文正 +3 位作者 何春波 崔敏 宁飞 万桂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3-167,共5页
叠合盆地存在多期构造变革,关键构造变革期的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隆升剥蚀型变革期、海-陆转换型变革期和冲断-褶皱型变革期。关键构造变革期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构造应力场转换、深部动力学机制的改变、深部热体制的转换等。关键构造变革... 叠合盆地存在多期构造变革,关键构造变革期的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隆升剥蚀型变革期、海-陆转换型变革期和冲断-褶皱型变革期。关键构造变革期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构造应力场转换、深部动力学机制的改变、深部热体制的转换等。关键构造变革期使叠合盆地具有明显的分期差异构造变形特征,我国大型叠合盆地分期差异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加里东运动期隆升剥蚀、海西运动期隆升剥蚀和冲断-褶皱、海西-印支运动期海-陆转换、燕山运动期冲断-褶皱和喜马拉雅运动期冲断-褶皱,具体表现为构造变形的迁移和叠加、盆地结构类型的变化、区域不整合的形成、盆地边界的迁移、挤压和伸展的转换、盆山格局的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关键构造变革期 分期差异构造变形 构造变形叠加 构造转换
下载PDF
经济转型理论评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胡家勇 陈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31,共7页
经济转型之初 ,一些经济学家基于新古典经济学信条提出 ,可以通过“激进”措施将原来的计划体制一次性破除而重建一个全新的市场经济。但迅速私有化并没有带来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和原国有资产的有效重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中国的... 经济转型之初 ,一些经济学家基于新古典经济学信条提出 ,可以通过“激进”措施将原来的计划体制一次性破除而重建一个全新的市场经济。但迅速私有化并没有带来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和原国有资产的有效重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中国的渐进改革却取得了成功 ,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经济转型理论开始发生变化 ,“制度演进主义”的影响日渐扩大 ,经济学家开始强调市场经济支持性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制度变革的长期性 ,认为分权、激励、竞争、良好的司法和会计制度等比私有化更重要 ,并在政治经济学层面上分析了不确定性、利益集团、政府、改革秩序与步骤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转型理论 私有化 制度演进 中国 俄罗斯 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国家在保险制度变迁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肖文 谢文武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2-159,共8页
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保险制度结构的发展路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保险制度的安排与其他国有金融制度一样,也是由中国特定的二重结构下的制度集合所内生的。从解放至今,我国保险业经历了巨大变化,商业保险曾在中国消失了20年。1979年以... 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保险制度结构的发展路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保险制度的安排与其他国有金融制度一样,也是由中国特定的二重结构下的制度集合所内生的。从解放至今,我国保险业经历了巨大变化,商业保险曾在中国消失了20年。1979年以后,保险业又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年均增长率达34%,这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一切都可以从制度变迁理论中得到解释和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制度 结构 变迁
下载PDF
转型中的供销社——问题、产权与演变趋势 被引量:34
16
作者 徐旭初 黄祖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117-124,共8页
供销社正处在制度变迁的关键时期,其演变趋势关系到供销社独特的制度安排的存在合理性。目前,供销社面临着组织定位模糊、组织功能萎缩、组织基础涣散以及经营绩效不理想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其产权制度的复杂性和独特... 供销社正处在制度变迁的关键时期,其演变趋势关系到供销社独特的制度安排的存在合理性。目前,供销社面临着组织定位模糊、组织功能萎缩、组织基础涣散以及经营绩效不理想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其产权制度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就整体而言,在供销社现存的行政化取向、企业化取向和回归“三农”取向中,供销社回归“三农”是唯一现实可取的取向。但是,选择这种取向并不简单,它需要供销社进一步进行深刻的改革,这也意味着供销社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应是安排恰当的最终所有者和构建科学的治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销社 产权制度 治理结构 制度变迁
下载PDF
质子化双氧/硫杂卟啉内氢原子迁移反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廖玉婷 王海江 +1 位作者 饶火瑜 周思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0-524,共5页
在确定各反应体系反应物、产物稳定构象的基础上,采用B3LYP/6-31G**方法在Gaussian03程序下,对质子化的双氧/硫杂卟啉的内氢迁移(IHAT)反应进行研究,寻找并优化相应的过渡态,比较其迁移反应速率的差异.计算结果表明,质子化双氧/硫杂卟... 在确定各反应体系反应物、产物稳定构象的基础上,采用B3LYP/6-31G**方法在Gaussian03程序下,对质子化的双氧/硫杂卟啉的内氢迁移(IHAT)反应进行研究,寻找并优化相应的过渡态,比较其迁移反应速率的差异.计算结果表明,质子化双氧/硫杂卟啉的构象稳定性仍然是由芳香性、空间位阻、静电作用共同决定的.质子化后的双取代体系的内氢迁移反应速率大小差异显著,内环取代对IHAT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来源于电子效应,而非构象变化;且双取代对体系IHAT反应速率的影响要远大于单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过渡态 结构变化 内氢迁移
下载PDF
户籍门槛、发展型政府与人口城镇化政策——基于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陆万军 张彬斌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42,共15页
文章从制度变迁视角分析了户籍改革难以突破的原因,在发展主义理念的指引下,如果户籍改革对地方经济增长或财政收支产生负面影响,地方政府可能会拖延或阻碍改革进程。基于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特大城市提高门槛对地方人均产... 文章从制度变迁视角分析了户籍改革难以突破的原因,在发展主义理念的指引下,如果户籍改革对地方经济增长或财政收支产生负面影响,地方政府可能会拖延或阻碍改革进程。基于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特大城市提高门槛对地方人均产出有正面影响,户籍改革动力最弱。其他城市虽然可以通过降低户籍门槛提高人均产出水平,但率先放开户籍制度可能引发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抵消政策效果,地方政府的户籍改革动力随着城市人口规模增长逐步下降。同时,户籍人口增长会带来财政支出的显著增加,为避免户籍化政策对财政支出产生压力,地方政府会通过户籍门槛对流动人口进行筛选,将对财政收入贡献较低或产生明显财政支出的群体排斥在户籍门槛之外。本文认为中国大中城市的户籍制度存在刚性,可以通过收回地方制定落户政策的权力强制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或利用财政政策降低户籍化成本,激励地方政府推动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发展型政府 诱致性制度变迁 强制性制度变迁
下载PDF
小城镇土地产权制度与人地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谭峻 叶剑平 +1 位作者 伍德业 严金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43,共6页
研究目的:研究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下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推理分析法。研究结果:在梳理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关小城镇土地产权内容的基础上,剖析了小城镇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及负面效应,提出了小城镇土地产权制... 研究目的:研究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下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推理分析法。研究结果:在梳理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关小城镇土地产权内容的基础上,剖析了小城镇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及负面效应,提出了小城镇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和思路,从制度政策评估的角度考察了小城镇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和改革设想对小城镇发展的影响。研究结论: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不仅对小城镇土地利用直接产生影响,而且对小城镇发展的市场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就业、政府管理方式转变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小城镇 人地关系 产权结构 产权流转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任涛 朱凡 赵哈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3-649,共7页
在北方农牧交错区东段科尔沁沙地选择草地、沙地、农田和林地4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采用手拣法调查不同类型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种土地类型生境共获得10目27... 在北方农牧交错区东段科尔沁沙地选择草地、沙地、农田和林地4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采用手拣法调查不同类型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种土地类型生境共获得10目27科43个类群,其中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鳃金龟科(Melolonthidae)幼虫和蚁科(Formicidae)为优势类群,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41.79%。草地开垦为农田或过度放牧沙化后土壤容重增加且碱性增强,土壤养分损失,而流动沙地种植人工灌木林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容重并增加土壤水分,增强生境的异质性。草地沙化后直接影响优势类群鳃金龟科幼虫和蚁科的个体数分布,显著降低了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和Shannon指数在沙地生境显著低于草地生境;流动沙地人工种植灌木林后可增加拟步甲科个体数的分布并提高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但草地开垦为农田对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相对较低。因此,对草地进行围栏封育、防治土壤沙化以及流动沙地人工种植灌木林等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均可改善土壤环境,保护和维持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有利于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大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