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roleum exploration breakthrough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Cretaceous Yingcheng and Denglouku formations of Shuangcheng area,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1
作者 LIU Chao FU Xiaofei +9 位作者 LI Yangcheng WANG Haixue SUN Lidong LU Jiamin LI Junhui SUN Youhai SHI Lidong HU Huiting YUAN Hongqi YANG Ziche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3年第1期72-84,共13页
Based on drilling geological,geochemical,geophysical and production test data,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rocks,reservoir rocks and caprocks,as well as the proces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trap evolution and oil ac... Based on drilling geological,geochemical,geophysical and production test data,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rocks,reservoir rocks and caprocks,as well as the proces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trap evolution and oil accumulation of the oil-bearing assemblage composed of the Cretaceous Yingcheng Formation(K1yc)and Denglouku Formation(K1d)in the Shuangcheng area,northern Songliao Basin,NE China,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for petroleum systems.The source rocks mainly exist in K1yc,with the organic matters mainly originated from lower aquatic organisms and algae,and reaching the grade of high-quality source rock in terms of organic abundance.The crude oil,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density,high freezing point and high wax content,is believed to have generated by the K1yc source rocks.The reservoir rocks include K1d sandstones and K1yc glutenites.The mudstone in the fourth member of K1d serves as the direct caprock of the oil reservoir.The oil was generated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Yaojia Formation and Nenjiang Formation,and then accumulated during the periods of Nenjiang Formation and Paleogene–Neogene.The traps evolved in three stages:the late Yingcheng Formation,the late Quantou Formation and the late Nenjiang Formation,forming structural and structural-lithologic reservoirs.It is concluded that good source-reservoir-caprock assemblage,late hydrocarbon charging,short migration distance and stable tectonic setting are favorable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oil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leum system Cretaceous Yingcheng Formation Cretaceous denglouku Formation source rock reservoir oil accumulation Shuangcheng area Songliao Basin
下载PDF
Gas accumulation mechanism in Denglouku Formation of Changling fault depression, southern Songliao Basin, China
2
作者 YANG Guang FAN Yeyu LIU Changli 《Global Geology》 2017年第3期170-175,共6页
The Changling gas field is occurs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Denglouku Formation in the Changling fault depression,southern Songliao Basin,China,which constitutes a new gas-producing area in... The Changling gas field is occurs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Denglouku Formation in the Changling fault depression,southern Songliao Basin,China,which constitutes a new gas-producing area in the depression. Using information on the source-reservoir-cap rock assemblage of the Denglouku Formation,fault activity,and single well burial history of well CS1,together with data on reservoir fluid inclusion and laser Raman spectroscopy,we described the formation of the Changling gas field and determine that this fault depression did not possess suitable conditions fo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oal-derived methane generated from underlying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accumulated in the Lower Cretaceous Yingcheng Formation. At the end of the Late Cretaceous Qingshankou Stage,underwater volcanic eruptions occurr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hangling gas field near Qian'an,resulting in the reactivation of deep faults. Mantle-sourced inorganic CO2 migrated along faults to hydrocarbon gas reservoirs in volcanic rocks of the Yingcheng Formation; Meanwhile,displaced methane( hydrocarbon gas) migrated upward to sand reservoirs of the Denglouku Formation.The methane accumulated and formed secondary gas reservoirs,Therefore fault activity was the main factor controlling the generation of gas reservoirs in the Denglouku Formation. The main accumulation period of the Yingcheng hydrocarbon gas reservoirs was 82 Ma. Whereas gas reservoir formation in the overlying Denglongku Formation was 79 Ma,slightly later than the time of formation of the Yingcheng gas reservoir in CS1 well area.At 79 Ma,the burial depth of the Denglouku Formation was 1 800--2 000 m,the diagenesis is relatively weak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ervoir are relatively favorable for accumulation. This period is not only at gas generation peak time of three sets of source rock but also at the reactivation of deep faults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fault-bound depressions,thereby providing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meth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ling gas field volcanic reservoir denglouku Formation inorganic CO2 replacement effect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地区白垩系营城组—登娄库组石油勘探突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超 付晓飞 +9 位作者 李扬成 王海学 孙立东 陆加敏 李军辉 孙友海 施立冬 胡慧婷 袁红旗 杨子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6,共12页
基于钻井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生产测试资料,采用含油气系统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地区白垩系营城组—登娄库组含油组合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特征以及烃类生成、圈闭演化和石油充注过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分... 基于钻井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生产测试资料,采用含油气系统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地区白垩系营城组—登娄库组含油组合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特征以及烃类生成、圈闭演化和石油充注过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分布在营城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丰度达到优质生油岩级别;原油具有轻质、高凝固点和高蜡的特征,与营城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储集层包括登娄库组砂岩和营城组砂砾岩两套;直接盖层为登四段泥岩。石油于姚家组—嫩江组沉积期生成,分别于嫩江组沉积期和古近纪—新近纪聚集成藏。圈闭经历了营城组沉积末期、泉头组沉积末期和嫩江组沉积末期3期演化,形成构造和构造-岩性两类油藏。稳定的构造背景、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近距离运移、晚期充注为油藏形成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白垩系营城组 白垩系登娄库组 烃源岩 储集层 石油成藏 双城地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伏龙泉断陷登娄库组地层再认识及对勘探的地质意义
4
作者 宋立斌 孙凯 姜宏官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6期8-17,共10页
松辽盆地南部伏龙泉断陷是受边界断裂控制的小型箕状断陷,该断陷登娄库组构造和沉积演化复杂,地层组/段的划分一直存在争议。针对登娄库组地层存在划分混乱的问题,从登娄库组松基6井建组剖面分析入手,通过对登娄库组岩石组合、沉积旋回... 松辽盆地南部伏龙泉断陷是受边界断裂控制的小型箕状断陷,该断陷登娄库组构造和沉积演化复杂,地层组/段的划分一直存在争议。针对登娄库组地层存在划分混乱的问题,从登娄库组松基6井建组剖面分析入手,通过对登娄库组岩石组合、沉积旋回及标志层特征的分析,确定了登娄库组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及年代地层学特征。在伏龙泉断陷重新建立了登娄库组综合地层划分标准,并通过伏14标准井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明确了登娄库组地层的地震波组响应特征。按照“格架地层剖面井震对比”统层方法完成了对伏龙泉断陷登娄库组地层的统一划分。新建立的登娄库组分层方案和地层识别标准,不仅对松辽盆地南部伏龙泉断陷的气藏勘探开发地质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将为松辽盆地其他断陷登娄库组地层划分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龙泉断陷 登娄库组地层 岩石地层学特征 古生物孢粉特征 地层划分对比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上、下白垩统界线研究:以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科3井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高航 王璞珺 +4 位作者 高有峰 万晓樵 杨光 户景松 吴怀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5-440,共16页
国际上公认的上、下白垩统界线绝对年龄为100.5 Ma,该界线的“金钉子”位于海相地层中,而陆相层序中有关该地层界线的“金钉子”迄今尚无报道。陆相上、下白垩统界线的研究对于了解白垩纪中期温室条件下陆地上所经历的古地理、古环境、... 国际上公认的上、下白垩统界线绝对年龄为100.5 Ma,该界线的“金钉子”位于海相地层中,而陆相层序中有关该地层界线的“金钉子”迄今尚无报道。陆相上、下白垩统界线的研究对于了解白垩纪中期温室条件下陆地上所经历的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价值。我国东北地区的松辽盆地发育完整的白垩纪陆相地层,可能为陆相的上、下白垩统地层界线的研究提供连续的地质记录。本文基于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辽盆地南部松科3井全取心资料,通过对岩石类型、岩性序列和沉积相研究,于井深1191.6 m处的泉头组二段上部滨浅湖相沉积序列中发现灰色、灰绿色流纹质岩屑晶屑沉凝灰岩。通过同沉积期岩浆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96.8±2.9)Ma,时代属于塞诺曼中期。结合前人资料得到研究区登娄库组—泉头组沉积速率为90.54~110 m/Ma,由此确定出上、下白垩统界线位于松科3井泉一段中部(井段1526.6~1598.6 m)。本文在考虑测年结果误差的情况下,另外计算出松科3井上、下白垩统界线介于泉二段中部至登四段上部(井段1279.6~1917.6 m)。其他学者基于松辽盆地北部松科1井和松科2井年代学研究结果,推测该界线应位于登娄库组内部。松科3井连续取心结果揭示的登娄库组和泉头组为连续发育的河流相和湖泊相沉积序列。地震反射层位对比结果显示,在整个松辽盆地内普遍发育登娄库组—泉头组的地层和连续沉积记录,因此在松辽盆地其他地区的登娄库组—泉头组地层中也应存在上、下白垩统界线的连续沉积的地质记录。本文为在松辽盆地及邻区探寻上、下白垩统陆相地层界线的全球“金钉子”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科3井 上、下白垩统地层界线 陆相地层界线潜在金钉子 白垩系登娄库组—泉头组
下载PDF
八屋气田早白垩系登娄库组小层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宋荣彩 李仲东 +2 位作者 张哨楠 吴永平 高为超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8-102,共5页
早白垩纪登娄库组 (K1 d)是八屋气田内最主要的储层段 ,主要发育分流河道砂和河口砂坝 ,砂层在平面上连通性差。通过 4 2口井的测井曲线、17口井的地震合成记录及波阻抗资料和 8口井 15 5 .5 m的岩芯资料建立了全区地层格架 ,进而采用... 早白垩纪登娄库组 (K1 d)是八屋气田内最主要的储层段 ,主要发育分流河道砂和河口砂坝 ,砂层在平面上连通性差。通过 4 2口井的测井曲线、17口井的地震合成记录及波阻抗资料和 8口井 15 5 .5 m的岩芯资料建立了全区地层格架 ,进而采用小旋回对比法对小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 ,总结出 7种小层对比分布类型 :稳定分布型、分叉型、叠置尖灭型、稳定叠置型、重叠分叉型、复合型。并将小层的分布类型与储层级别的划分关联起来 ,划分了 , , , 种类型的储层 ,其中 , 类是气田内好的储气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纪 登娄库组 八屋气田 储层 流河道砂 河口砂坝 测井曲线 地震合成记录 地层格架 小旋回对比法 储气层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登娄库组致密砂岩有利储层控制因素 被引量:16
7
作者 葛岩 黄志龙 +3 位作者 宋立忠 白连德 刘晓健 王颖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691-2700,共10页
应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及粘土矿物衍射,对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储层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该套致密砂岩的成因,分析致密砂岩中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研... 应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及粘土矿物衍射,对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储层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该套致密砂岩的成因,分析致密砂岩中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登娄库组储层为一套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体,岩石类型主要是岩屑质长石砂岩或长石质岩屑砂岩。现今洼陷内储层均已致密,沉积作用是形成致密储层的最基本因素,物源区岩性决定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则是形成致密储层的关键。致密砂岩中优质储层受多种因素的控制作用,储层沉积相、砂岩粒径及深部流体溶蚀是控制登娄库组优质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长岭断陷 登娄库组 致密砂岩 成岩作用 有机酸溶蚀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上、下白垩统界线划分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清华 张文婧 +4 位作者 贾琼 党毅敏 王平 高宝明 谢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84,共8页
松辽盆地白垩纪发育有热河生物群、松花江生物群和明水生物群,表现为三大生物群有序演化与更替。白垩纪中期是松花江生物群发育期,松花江生物群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色彩,泉头组被子植物化石Trapaangulata、Platanus septentrionalis和孢粉... 松辽盆地白垩纪发育有热河生物群、松花江生物群和明水生物群,表现为三大生物群有序演化与更替。白垩纪中期是松花江生物群发育期,松花江生物群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色彩,泉头组被子植物化石Trapaangulata、Platanus septentrionalis和孢粉化石Crenwellia、Xinjiangpollis、Quantonenpollenites、Lythraites和Gothanipollis显示其时代已进入晚白垩世。火山岩锆石SHRI MP法U-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营城组的年龄为(115.1±1.2)^(111.1±0.9)Ma,说明营城组已属晚Aptian期至早Albian期。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登娄库组-姚家组以稳定的正极性为主,仅在登娄库组上部和姚家组下部分别出现一次短暂的反极性事件。青山口阶下部具一套广泛分布富含有机碳的黑色页岩、油页岩沉积,其干酪根碳同位素表现为明显的正向偏移特征,为古湖泊缺氧事件的产物。结合生物、同位素年代、磁性地层研究的结果,认为青山口阶底部缺氧事件层对应于白垩纪古海洋Cenomanian-Turonian期界线缺氧事件,由此,给出的松辽盆地上、下白垩统的界线划分在泉头组和登娄库组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娄库阶 泉头阶 青山口阶 上、下白垩统界线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致密砂岩孔隙内水的赋存特征及其对气体渗流的影响——以松辽盆地长岭气田登娄库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朱华银 徐轩 +3 位作者 高岩 胡勇 安来志 郭长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4-58,共5页
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内水的赋存状态和可动性难以确定,影响气井的产能确定和生产动态预测。为了认识该类储层气水渗流特征,根据铸体薄片和压汞等实验资料,分析了松辽盆地长岭气田下白垩统登娄库组气藏储层的孔隙结构,选... 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内水的赋存状态和可动性难以确定,影响气井的产能确定和生产动态预测。为了认识该类储层气水渗流特征,根据铸体薄片和压汞等实验资料,分析了松辽盆地长岭气田下白垩统登娄库组气藏储层的孔隙结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岩样,通过核磁共振、气驱水等实验,研究了岩石孔隙中水的赋存特征及其流动性,进而研究储层岩石在不同含水条件下对气体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致密砂岩细小孔喉内的水流动性差,残余水饱和度较高,其大小不仅与岩石孔隙结构和物性相关,而且还与其中的气体流动有关;气体在含水孔隙内的流动受毛细管压力和滑脱效应影响存在非达西渗流特征,启动压力梯度的大小与储层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密切相关,登娄库组储层Sw/K值大于1 000mD-1以后,启动压力显著增大。该成果为该类气藏合理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致密砂岩 低渗透率 登娄库组气藏 孔隙结构 气水渗流 启动压力 实验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白垩系登娄库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占东 李阳 +3 位作者 刘云利 胡慧婷 马凤荣 张小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1-409,共9页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层序Ⅳ-d1为断-坳转换期的早期,沉积受断陷控制明显,致使沉积物快速卸载,各沉积体系向盆地内部进积的距离受到了限制,共发育了5个规模较大的分割式断陷和2个小型断陷。断陷周缘古凸起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主要发育区,扇三角洲沉积分布于断陷的四周,扇三角洲前缘延伸到入湖处。沉积相主要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相为主;层序Ⅳ-d2为断坳转换期的末期,研究区基本上形成了统一沉积物卸载区域,湖泊范围扩大,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以泛滥平原与滨浅湖的接触带为界,该界限以西主要发育来自西部和北部物源高地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该界限以东湖泊相大面积发育,伴随高地物源区碎屑沉积物陆续注入湖盆,构成了规模不等的退积式扇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是今后该区登娄库组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登娄库组 白垩系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下部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丽娟 陈建文 +2 位作者 程新民 张银国 臧春艳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6-22,共7页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下部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断陷向坳陷转化的过渡期。本文综合分析岩芯、粒度分析和测井特征等,探讨了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下部沉积相类型和储层砂体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本区目的层段主要发育辫状河相...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下部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断陷向坳陷转化的过渡期。本文综合分析岩芯、粒度分析和测井特征等,探讨了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下部沉积相类型和储层砂体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本区目的层段主要发育辫状河相、辫状三角洲相和湖相3种沉积相、6种沉积亚相,以及13种沉积微相;在平面上,以湖泊为中心,辫状河、辫状三角洲环绕四周的格局。辫状河道及辫状三角洲的厚层砂砾岩为有利储集体,湖相暗色泥岩可作为源岩和盖层,二者可以构成较好的油气生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 登娄库组 沉积相 沉积微相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腰英台地区早白垩世登娄库-泉头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俞昊 林春明 +2 位作者 周健 张霞 徐深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松辽盆地南部腰英台地区早白垩世登娄库—泉头组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不高,为超低孔超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登娄库组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值区主要分布... 松辽盆地南部腰英台地区早白垩世登娄库—泉头组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不高,为超低孔超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登娄库组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Y81井区。以YB4—Y8102—Y8101井一线为界,西部孔渗值较高、物性较好,东部孔渗值较低、物性变差。泉头组储层孔渗值总体上由南向北递减,其中渗透率值递减速率较快。研究区目的层段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胶结、溶蚀、交代以及次生加大五种作用;成岩演化处于晚成岩A期和B期,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其中压实、胶结、交代和次生加大作用使储层原生孔隙迅速减少、渗透率降低,是导致研究区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则是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研究区砂岩的储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登娄库—泉头组 白垩系 腰英台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南长岭断陷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及孔隙演化模式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易隆 何东博 +3 位作者 郭建林 张国一 魏铁军 宁波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80,共9页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地层陆续发现了新的天然气区带,显示出巨大的勘探开发前景。利用大量岩心描述及分析化验资料,对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对比研究认为,埋藏史是控制地区间储层物性差异的...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地层陆续发现了新的天然气区带,显示出巨大的勘探开发前景。利用大量岩心描述及分析化验资料,对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对比研究认为,埋藏史是控制地区间储层物性差异的主要因素;而在埋藏史相近的地区,沉积微相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沉积分异过程造成不同微相储层岩石学性质的分异,而不同岩石相在成岩作用发生不同孔隙演化过程,其机制为:粒度粗、泥质少的砂岩,在压实过程中趋向于保留更多的原生孔隙,为溶蚀过程提供流体通道,导致溶蚀孔更发育,物性最好;含泥质砂岩中,泥质杂基在压实过程中强烈形变,充填孔喉,降低了物性,特别是降低了渗透率;与泥岩接触的砂岩,极易发生早期碳酸盐胶结,大幅降低了储层孔隙度。根据以上分析认为,心滩中下部及辫状河道中部砂岩最利于形成优质储层。通过对孔隙演化过程的模拟,定量印证了以上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登娄库组 岩石相 孔隙演化
下载PDF
吉林榆树榆-302孔阿尔布期孢粉组合——兼论松辽盆地登楼库组的地质时代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黎文本 李建国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9-228,共20页
榆302孔位于松辽盆地东部边缘,钻深899.30 m, 顶部3.15 m为第四系,上部683,65 m以砂岩为主,夹少量泥岩,下部212.50 m以灰色泥岩为主,夹砂岩及少量凝灰岩。以盆地内岩石地层比较,其上部应属登楼库组3段,下部为登楼库组2段,剖面缺失登楼库... 榆302孔位于松辽盆地东部边缘,钻深899.30 m, 顶部3.15 m为第四系,上部683,65 m以砂岩为主,夹少量泥岩,下部212.50 m以灰色泥岩为主,夹砂岩及少量凝灰岩。以盆地内岩石地层比较,其上部应属登楼库组3段,下部为登楼库组2段,剖面缺失登楼库组4段,未钻及登楼库组1 段。整个剖面上的孢粉组合面貌基本一致,共有苔藓、蕨类植物孢子40属70余种、裸子植物花粉19属28种、被子植物花粉2属3种、藻类及疑源类6属8种。组合中的绝大部分属种都是我国北方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的常见分子,如Cicatricosisporites(约占组合的7%—35%),Appendicisporites, Impardecispora, Pilosisporites, Aequitriradites, Kuylisporites, Triporoletes等。特别有意义的是自登楼库组2段开始即已出现大孢子Balmeisporites holodictyus,被子植物花粉Polyporites debi lis, Retitricolpites sp. 和沟鞭藻Vesperopsis zhaodongensis。登楼库组3 段出现曾见于阿尔布期的Scopusporislautus 及晚白垩世的Scopusporis verrucosus, Trochicola scollardiana, Verrucosisporites fuyuensis 等,证明其时代属早—中阿尔布期。榆302孔的孢粉证据表明登楼库组至少自登楼库组2 段起已进入阿尔布期,至于登楼库组1段因无更多新的资料佐证,阿普特期的时代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楼库组 松辽盆地 孢粉组合 地质时代 被子植物花粉 榆树 吉林 孢粉植物群 岩石地层 蕨类植物 早白垩世 晚白垩世 sp. nov 第四系 凝灰岩 疑源类 大孢子 沟鞭藻 砂岩 泥岩 下部 剖面 面貌 苔藓 藻类 属种 新种
下载PDF
长岭气田登娄库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魏铁军 阮宝涛 +2 位作者 郭建林 闫海军 李忠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1-22,33,共3页
为了明确长岭气田沉积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指导气田高效开发,通过对沉积背景、岩心描述、粒度分析等资料综合研究,确定了长岭气田登娄库组储层为浅湖背景三角洲平原相沉积,主要发育于分支河道、河道间、决口扇和天然堤等4种微相类型。... 为了明确长岭气田沉积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指导气田高效开发,通过对沉积背景、岩心描述、粒度分析等资料综合研究,确定了长岭气田登娄库组储层为浅湖背景三角洲平原相沉积,主要发育于分支河道、河道间、决口扇和天然堤等4种微相类型。结合测井、岩心分析等研究,确定了各微相特征及分布规律,明确了沉积微相对有效储层的控制作用,其中,分支河道为有效储层发育的主要微相类型,决口扇和天然堤次之,河道间微相则不发育有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娄库组 沉积微相 三角洲平原 储层 长岭气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深层碎屑岩天然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晶秋 苗宏伟 +1 位作者 李立立 王立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4期34-39,共6页
在总结现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从烃源岩条件、储层条件、盖层条件、输导条件及成藏期次5个方面,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登娄库组碎屑岩的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探讨。认为深层碎屑岩领域具有生、储、盖条件优越、输导路径畅通、成藏期相对较晚... 在总结现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从烃源岩条件、储层条件、盖层条件、输导条件及成藏期次5个方面,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登娄库组碎屑岩的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探讨。认为深层碎屑岩领域具有生、储、盖条件优越、输导路径畅通、成藏期相对较晚等有利于天然气成藏的条件,勘探前景广阔。同时指出该区天然气运移和聚集受到沙河子组烃源岩的展布、深大断裂分布、储层物性和有利沉积微相以及成藏条件与供烃时限的有效配置等多种因素的控制。最终归纳出"多灶供烃、复合输导、物性控藏","单灶供烃、垂向输导、构造控藏"和"单灶供烃、侧向输导、不整合控藏"3种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碎屑岩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松辽盆地南部 长岭断陷 登娄库组
下载PDF
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世忠 甘立琴 +2 位作者 聂春林 张惠瑜 丛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13,共7页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断陷末期-断陷向坳陷转化过渡期。综合分析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探讨了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沉积相类型。结果表明,本区目的层段发育冲积扇、三角洲、河流、湖泛平原、湖泊5类沉...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断陷末期-断陷向坳陷转化过渡期。综合分析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探讨了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沉积相类型。结果表明,本区目的层段发育冲积扇、三角洲、河流、湖泛平原、湖泊5类沉积体系,细分为冲积扇、砂质辫状河、曲流河、扇三角洲、湖泛三角洲、湖泛平原和湖泊7类沉积相;垂向上登娄库组一段受断陷影响大,沉积相模式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登娄库组二至四段为河流-末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 登娄库组 沉积相
下载PDF
低渗透砂砾岩储层饱和度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以王府断陷小城子地区登娄库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冲 张超谟 +4 位作者 张占松 吴义志 陈雨龙 邢艳娟 李超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7,共7页
以王府断陷小城子地区登娄库组砂砾岩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高精度的胶结指数m的模型,即胶结指数m与有效孔隙度和导电孔隙度差值的线性正相关表达式和导电孔隙度与有效孔隙度的指数表达式;其次,在等效岩石组分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模型... 以王府断陷小城子地区登娄库组砂砾岩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高精度的胶结指数m的模型,即胶结指数m与有效孔隙度和导电孔隙度差值的线性正相关表达式和导电孔隙度与有效孔隙度的指数表达式;其次,在等效岩石组分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模型中参数的取值规律,建立了适用于目标区块储层的模型参数确定方法,即孔隙结构效率和临界饱和度分别取平均值为0.183和0.15,比例系数是有效孔隙度的线性负相关函数;最后应用高精度胶结指数模型和等效岩石组分模型处理了城A井、城B井的砂岩和砂砾岩储层,通过与岩心分析的含水饱和度相比较,认为2个模型均改善了低渗透砂砾岩储层饱和度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饱和度 砂砾岩储层 登娄库组 高精度胶结指数模型 等效岩石组分模型
下载PDF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致密砂岩储层反演——以长岭断陷1号气田登娄库组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艾宁 唐永 +4 位作者 杨文龙 沈传波 王彦卿 黄文芳 尚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3-420,共8页
模糊神经网络储层反演,能够较好地摈弃不同类型、不同尺度数据的揉合,较好地保留了数据完整性,这既能反映整体的变化趋势,又能刻画局部细致变化特征。针对长岭1号气田登娄库组相变快、砂体横向连续性较差的特点,综合地震、测井、钻井测... 模糊神经网络储层反演,能够较好地摈弃不同类型、不同尺度数据的揉合,较好地保留了数据完整性,这既能反映整体的变化趋势,又能刻画局部细致变化特征。针对长岭1号气田登娄库组相变快、砂体横向连续性较差的特点,综合地震、测井、钻井测试分析资料,应用模糊神经网络原理,反演了研究区目的层段砂岩厚度与孔隙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①长岭1号气田登娄库组各段砂体平面展布变化较大,但厚度较大的区域均集中于长深103—长深1-3—长深1-1井和长深2井附近,向东北呈逐渐减薄趋势,D3岩层段长深103井周围岩石厚度可达33.2 m;②研究区登娄库组主力产油层D3和D4岩层段孔隙度较低,平均仅为5%左右,砂体孔隙度相对较高区域(>9%)仅集中于长深1井附近,整体显示登娄库组岩性较为致密;③反演结果与实际测试数据对比显示,砂体厚度误差控制在2.5 m以内,砂体孔隙度误差在0.49%以下,结果可靠性较好。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原理进行储层反演分析,能够很好地展现储集砂体分布规律及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化 神经网络 地震反演 登娄库组 长岭断陷
下载PDF
重构反演在长春岭背斜带登娄库组储层预测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刚 周件林 +2 位作者 李阳 彭政 赵伟6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29,7,共6页
以长春岭背斜带登娄库组为例,基于频率补偿原理,应用自然伽马高频分量和波阻抗曲线的低频成分构建拟波阻抗曲线;通过测井曲线标准化、地震资料预处理、子波标定及地震合成记录、地质模型等,实现长春岭背斜带登娄库组储层预测.结果表明,... 以长春岭背斜带登娄库组为例,基于频率补偿原理,应用自然伽马高频分量和波阻抗曲线的低频成分构建拟波阻抗曲线;通过测井曲线标准化、地震资料预处理、子波标定及地震合成记录、地质模型等,实现长春岭背斜带登娄库组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基于低频补偿、高频恢复构建拟波阻抗曲线的重构方法的反演结果能够识别5 m左右的薄砂岩,结合沉积地质认识,能够刻画登一段砂体的空间展布,为后期储层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岭背斜带 登娄库 重构曲线 地震反演 拟波阻抗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