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Non-aqueous Phase Liquid Displacement Process 被引量:2
1
作者 Yang Zhenqing Shao Changjin Zhou Guanggang Qiu Chao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0-46,共7页
A pore-network model physically based on pore level multiphase flow was used to study the water-non-aqueous phase liquid (NAPL) displacement process, especially the effects of wettability, water-NAPL interracial ten... A pore-network model physically based on pore level multiphase flow was used to study the water-non-aqueous phase liquid (NAPL) displacement process, especially the effects of wettability, water-NAPL interracial tension, the fraction of NAPL-wet pores, and initial water saturation on the displacement. The computed data show that with the wettability of the mineral surfaces changing from strongly water-wet to NAPL-wet, capillary pressure and the NAPL relative permeability gradually decrease, while water-NAPL interfacial tension has little effect on 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but initial water saturation has a strong effect on water and NAPL relative permeabilitie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may help to understand the micro-structure displacement process of non-aqueous phase liquid and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ntrolling NAPL mi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aqueous phase liquid pore-network model capillary pressure relative permeability
下载PDF
The Sterilization Results of 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 on Liquid Egg White and the Effect on Physicochemical and Functionial Properties
2
作者 LIU Wen-ying SUN Jia-wen LU Xiao-ming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3年第3期135-137,149,共4页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terilization effect of 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 DPCD) on liquid egg white( LEW) and the effect on functionial propertie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Method]The pr...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terilization effect of 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 DPCD) on liquid egg white( LEW) and the effect on functionial propertie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Method]The prepared liquid egg white was subjected to DPCD treatment at 10 MPa,20 MPa and 30 MPa respectively at 30 ℃,the microorganism amount,pH value,dissolubility and surface sulfhydryl were detected after adjusted to 4 ℃. [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nger the sterilization time,the more obvious of the sterilization effect at 10 MPa. There was no aerobe was detected at the rest conditions. [Conclusion]The functionial propertie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quid egg white were effected by DPC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Egg White 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 Microorganism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Functionial Properties
下载PDF
基于地球物理方法的典型DNAPLs污染场地精细化调查
3
作者 尹芝华 王水 +2 位作者 冯亚松 吕良华 王海鑫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48,52,共6页
采用高密度电阻率(ERT)和探地雷达(GPR)两种地球物理方法,结合膜界面探测(MIP)和钻孔采样分析手段,综合研究某典型有机污染场地地下水中DNAPLs污染分布情况。结果表明,ERT法和GPR法圈定的场地污染范围基本吻合,DNAPLs污染物主要分布在... 采用高密度电阻率(ERT)和探地雷达(GPR)两种地球物理方法,结合膜界面探测(MIP)和钻孔采样分析手段,综合研究某典型有机污染场地地下水中DNAPLs污染分布情况。结果表明,ERT法和GPR法圈定的场地污染范围基本吻合,DNAPLs污染物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和西南区域,污染深度分别达到4 m和9 m,视电阻率为0.3Ω·m~5Ω·m,呈带状低阻分布,MIP和钻孔采样分析结果也验证了地球物理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非水相液体 高密度电阻率法 探地雷达法 污染场地调查
下载PDF
饱和砂土中DNAPL污染物迁移过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肖鹏 刘汉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6-395,共10页
基于物理砂箱实验所获参数,运用数值模拟Petrasim程序模拟DNAPL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过程,探究DNAPL在重力和毛细力共同作用下的迁移行为与迁移路径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⑴DNAPL污染物入渗前期主要受重力影响呈“液滴”状垂... 基于物理砂箱实验所获参数,运用数值模拟Petrasim程序模拟DNAPL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过程,探究DNAPL在重力和毛细力共同作用下的迁移行为与迁移路径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⑴DNAPL污染物入渗前期主要受重力影响呈“液滴”状垂向扩散,在垂向扩散至底部不透水层后,DNAPL在毛细力驱动下开始横向再分布扩散,最后在底部形成长期的“池状”污染源区;⑵通过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其垂向扩散相对误差范围为-2.96%~5.95%.横向扩散的相对误差范围为0.04%~23.41%.平面污染面积相对误差范围为0.03%~19.39%.表征横向扩散、垂向扩散与污染面积模拟值与实验值差异性的拟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827、0.9919、0.9832,模拟结果与实验值接近,模拟效果良好.结果说明了数值模拟Petrasim程序预测饱和多孔介质中DNAPL迁移行为和污染分布范围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在野外环境中DNAPL泄露污染的污染范围评估与迁移行为预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非水相液体 污染物分布 数值模拟 饱和砂土
下载PDF
地下水低渗透区重非水相液体(DNAPL)的增渗增移技术综述
5
作者 黄霄伊 代朝猛 +3 位作者 游学极 李思 童汪凯 李继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0-247,共8页
重非水相液体(DNAPL)是一种物化性质稳定且毒性较强的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极大威胁。由于其密度较大、穿透性强,DNAPL渗入地下后易在低渗透区积聚,形成长期污染源。低渗透区流速慢、传质难的特点使得常用地下水污染修... 重非水相液体(DNAPL)是一种物化性质稳定且毒性较强的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极大威胁。由于其密度较大、穿透性强,DNAPL渗入地下后易在低渗透区积聚,形成长期污染源。低渗透区流速慢、传质难的特点使得常用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难以奏效,而目前针对该问题的系统性研究尚显不足,因此亟需梳理并总结通过增渗增移DNAPL实现低渗透区污染增效修复的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本文首先通过控制方程描述了增渗增移的原理;其次综述了两种分别以表面活性剂和电动为核心的增渗增移方法:表面活性剂通过胶束增溶和降低吸附实现增渗增移,电动则通过电渗和电迁移增移DNAPL;同时介绍了实际应用中耦合其他技术的案例,总结优缺点;最后对DNAPL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非水相液体(dnapl) 低渗透区 增渗增移 表面活性剂 电动
下载PDF
基于替代模型的地下水DNAPLs污染源反演识别 被引量:12
6
作者 侯泽宇 卢文喜 王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8-195,共8页
应用基于核极限学习机替代模型的模拟-优化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了地下水DNAPLs污染源及含水层参数的同步反演识别问题.结果表明:1)核极限学习机替代模型对模拟模型有较高的逼近精度,能够识别并模仿模拟模型的输入-输出关系,绝大部分相对... 应用基于核极限学习机替代模型的模拟-优化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了地下水DNAPLs污染源及含水层参数的同步反演识别问题.结果表明:1)核极限学习机替代模型对模拟模型有较高的逼近精度,能够识别并模仿模拟模型的输入-输出关系,绝大部分相对误差小于5%,平均相对误差仅有2.98%;2)以替代模型代替模拟模型,大幅度地减小了模拟-优化过程的计算负荷,将反演识别时间由传统方法的83天减少到3小时,并能够保持较高的计算精度;3)应用基于模拟退火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优化模型,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搜寻到全局最优,同时避免搜索过程陷于局部极小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pls 污染源反演识别 模拟-优化 多相流模拟 核极限学习机替代模型
下载PDF
DNAPLs污染含水层多相流数值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辛欣 卢文喜 +1 位作者 罗建男 陈社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55-860,共6页
针对表面活性剂强化的重非水相流体(DNAPLs)污染的含水层修复问题,在建立多相流数值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拉丁超立方采样(LHS)方法,在多相流模拟模型可控输入变量的可行域内采样,有效提高了采样效率和覆盖程度。根据采集的样品数据集,... 针对表面活性剂强化的重非水相流体(DNAPLs)污染的含水层修复问题,在建立多相流数值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拉丁超立方采样(LHS)方法,在多相流模拟模型可控输入变量的可行域内采样,有效提高了采样效率和覆盖程度。根据采集的样品数据集,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多相流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双响应面模型,为DNAPLs污染含水层修复过程的优化设计的耦合技术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经检验,替代模型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精度较高,说明其在功能上充分逼近模拟模型。运用替代模型实现模拟模型与优化模型的连接,可以大幅度减少优化模型计算过程中直接多次反复调用模拟模型所引起的庞大计算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非水相流体 多相流 数值模拟 拉丁超立方 替代模型
下载PDF
DNAPLs在低渗透性夹层影响下的迁移和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浦烨枫 江思珉 +1 位作者 栗现文 吉久霞 《工程勘察》 2015年第12期43-47,共5页
重非水相流体(DNAPL)在地下介质中的运移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DNAPLs的物化性质、泄漏速率、地下水流速、介质非均质性等。本文基于T2VOC程序对DNAPLs在非均质地层(含低渗透性夹层)中的迁移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采用三相毛... 重非水相流体(DNAPL)在地下介质中的运移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DNAPLs的物化性质、泄漏速率、地下水流速、介质非均质性等。本文基于T2VOC程序对DNAPLs在非均质地层(含低渗透性夹层)中的迁移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采用三相毛管压力函数Parker模型和二相毛管压力函数van Genuchten模型,研究了夹层的饱和渗透率、地下水流速对DNAPLs运移和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地下水流速的增大显著促进了DNAPLs的水平和垂向运移;相同流速情况下,非均质层(低渗透性夹层)饱和渗透率的减小使得DNAPLs污染羽形态及空间路径出现了明显蓄积和绕流。模拟结果可为DNAPLs污染场地识别与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便于进一步研究其在地下饱和非均质介质中的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非水相液体 T2VOC 非均质 渗透率 毛管压力 地下水流速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F NON-AQUEOUS PHASE LIQUID TRANSPORT IN A SINGLE FILLED FRACTURE BY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被引量:2
9
作者 DOU Zhi ZHOU Zhi-fang +1 位作者 HUANG Yong WU Wei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1期130-137,共8页
In this article,th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NAPL)transport in the single filled fracture was studied with the Shan-Chen multi-component multiphas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with special consideration of wettab... In this article,th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NAPL)transport in the single filled fracture was studied with the Shan-Chen multi-component multiphas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with special consideration of wettability effects.With the help of the model,the contact angle of the non-wetting phase and wetting phase interface at a solid wall could be adjusted.By considering a set of appropriate boundary conditions,the fractured conductivity was investigated in condition that the NAPL blocks the channels in the single filled fracture.In order to study the wettability effects on the NAPL transport,a constant driving force was introduced in the Shan-Chen multi-component multiphase LBM.Flow regimes with different wettabilities were discussed.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LBM is a very instrumental method for simulating and studying the immiscible multiphase flow problems in single filled fr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filled fractur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 non-aqueous phase liquid(NAPL)transport WETTABILITY contact angle immiscible two-phase flow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liquid-solid binary fluidized beds: Radioactive particle tracking technique and dense discrete phase model simulations 被引量:3
10
作者 Varsha Jain Lipika Kalo +2 位作者 Deepak Kumar Harish J. Pant Rajesh K. Upadhyay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Liquid-solid binary fluidized beds are widely used in many industries. However, the flow behavior of such bed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due to the lack of accurat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data. In the current study, ... Liquid-solid binary fluidized beds are widely used in many industries. However, the flow behavior of such bed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due to the lack of accurat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data.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 behavior of monodisperse and binary liquid-solid fluidized beds of the same density but dif- ferent sizes is investigated using radioactive particle tracking (RPT) technique and a dense discrete phase model (DDPM).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in monodisperse fluidized beds containing two different sizes of glass beads (0.6 and I mm) and a binary fluidized bed of the same particles for vari- ous bed compos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RPT and DDPM can predict the mixing and segregation pattern in liquid-solid binary fluidized beds. The mean velocity predictions of DDPM are in good agree- 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for both monodisperse and binary fluidized beds. However, the axial root mean square velocity predictions are only reasonable for bigger particles. Particle-particle interac- tions are found to be critical for predicting the flow behavior of solids in liquid-solid binary fluidized b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ary bed liquid-solid flow Fluidized bed Radioactive particle tracking dense discrete phase model
原文传递
TCE/PCE的DNAPL污染及零价铁墙防治技术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国俊 孟洪 +1 位作者 薛峰 纪志娟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8,共7页
介绍了一种国内环保领域鲜有提及的土壤及地下水中的重非水相液体污染即:DNAPL污染,并以三氯乙烯(TCE)和四氯乙烯(PCE)为例阐述了其产生来源、危害及污染行为。针对DNAPL污染,详细论述了零价铁墙防治原理、降解途径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dnapl污染 三氯乙烯(TCE) 四氯乙烯(PCE) 零价铁墙
下载PDF
动态梯度多相抽提运行模式研究
12
作者 郦汇源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3期60-63,共4页
多相抽提技术对有机污染地下水具有显著修复效果,可以提高抽提井内真空度,促进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释放,并提高污染水的抽提量,降低污染物浓度。本研究提出动态梯度多相抽提运行模式,选取上海市某工业遗留... 多相抽提技术对有机污染地下水具有显著修复效果,可以提高抽提井内真空度,促进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释放,并提高污染水的抽提量,降低污染物浓度。本研究提出动态梯度多相抽提运行模式,选取上海市某工业遗留地块进行中间试验,以修复地下水环境。结果表明,经过28 d的多相抽提运行,动态梯度多相抽提区1,2-二氯苯浓度由68.5 mg/L降低至21.3 mg/L,1,4-二氯苯浓度由33.6 mg/L降低至11.4 mg/L,其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持续多相抽提模式。它可以形成以重污染区为中心的水力梯度,通过液位差带来的压力增加重污染区的重质非水相液体(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DNAPLs)相抽提量及总抽水量,从而促进地下水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抽提 地下水修复 水力梯度 重质非水相液体(dnapls)相
下载PDF
电热耦合强化非均质介质中三氯乙烯DNAPL的迁移去除 被引量:6
13
作者 耿竹凝 刘波 +2 位作者 黄菀 李广贺 张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11-1918,共8页
在氯代烃污染场地修复中,电阻加热技术因不受地层条件影响、污染物修复效率高等特点在氯代烃污染地块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关注,但仍存在用电量大、能耗较高等问题.通过创建基于脉动直流电的电热耦合修复体系,以三氯乙烯为模拟污染物,比较... 在氯代烃污染场地修复中,电阻加热技术因不受地层条件影响、污染物修复效率高等特点在氯代烃污染地块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关注,但仍存在用电量大、能耗较高等问题.通过创建基于脉动直流电的电热耦合修复体系,以三氯乙烯为模拟污染物,比较了其与传统基于交流电模式的电阻加热技术在修复非均质介质三氯乙烯重质非水相液体(DNAPL,dense nonaqueous-phase liquid)时的去除效率及能耗,分析了造成其修复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电热耦合体系下介质的增温幅度明显优于交流电体系,最高温度可达100℃,而交流电体系最高温度仅为70℃,这表明脉动直流电通过引入电极水电解反应提高了介质电导率,从而达到更高的温度,进一步促进了污染物的加热挥发作用.反应结束后,电热耦合体系中三氯乙烯主要集中在阴极侧,而交流电体系中三氯乙烯无定向分布特征,表明电热耦合体系中的直流电场可通过电渗析作用增强三氯乙烯向阴极的定向迁移.经过48 h持续反应,脉动直流电体系对三氯乙烯DNAPL的去除率为88%,可较同等电压下交流电体系提升2.2倍,而能耗仅为1.92kW·h/(log·kg),是交流电体系的32%.研究显示,利用脉动直流电加热可通过强化相变迁移和电渗析定向迁移效应共同作用于三氯乙烯去除,有效提高三氯乙烯DNAPL的去除率,降低体系修复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重质非水相液体 原位热修复 脉动直流电
下载PDF
非均质裂隙介质中重非水相流体运移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邓亚平 张烨 +1 位作者 施小清 吴吉春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2-730,共9页
由于裂隙介质具有强烈非均质性,使得重非水相流体(DNAPLs)在裂隙介质中的运移行为较孔隙介质更为复杂。基于指示模拟算法模拟裂隙介质的二元变量(粗糙面接触和裂隙开口),综合模拟退火算法构建裂隙渗透率随机场。采用T2VOC模拟DNAPLs在... 由于裂隙介质具有强烈非均质性,使得重非水相流体(DNAPLs)在裂隙介质中的运移行为较孔隙介质更为复杂。基于指示模拟算法模拟裂隙介质的二元变量(粗糙面接触和裂隙开口),综合模拟退火算法构建裂隙渗透率随机场。采用T2VOC模拟DNAPLs在裂隙介质的运移,探讨粗糙面接触的相关长度、各向异性比、倾角以及非均质性程度对DNAPLs运移分布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粗糙面接触的相关性越差,DNAPLs污染范围越大;粗糙面接触的各向异性比和倾角增大,将导致更多DNAPLs残留;而相关长度和各向异性比增大以及倾角减小,都会引起DNAPLs锋面运移速率增大;随着渗透率非均质性增强,会导致局部粗糙面接触上蓄积的DNAPLs饱和度增大,运移速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 裂隙介质 地质统计 dnapls T2VOC
下载PDF
饱和介质中重非水相液体运移的数值模拟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施小清 吴吉春 +3 位作者 刘德朋 江思泯 孙媛媛 徐红霞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9-307,共9页
采用T2VOC程序对重非水相液体(DNAPLs)在饱和介质中的迁移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以一个夹粘土透镜体的砂层介质为例,采用三相毛管压力函数Parker模型和二相毛管压力vanGenuchten函数,对比细透镜体对重非水相液体运移的影响.进而探... 采用T2VOC程序对重非水相液体(DNAPLs)在饱和介质中的迁移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以一个夹粘土透镜体的砂层介质为例,采用三相毛管压力函数Parker模型和二相毛管压力vanGenuchten函数,对比细透镜体对重非水相液体运移的影响.进而探讨分析了三相毛管压力函数模型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毛管压力函数的不同会影响DNAPLs的运移,Parker模型较van Genuchten模型所反映出介质对DNAPLs的阻滞和滞留作用更强.进气压力对非均质介质中DNAPLs入渗分布的饱和度将有显著的影响.对Parker模型中的nαw、n以及孔隙度和饱和渗透率的敏感性分析对比发现,敏感性程度的高低顺序依次是孔隙度>n>饱和渗透率>αn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非水相液体 T2VOC 敏感性 毛管压力 Parker模型 VAN Genuchten函数
下载PDF
原位热处理技术修复重质非水相液体污染场地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缪周伟 吕树光 +3 位作者 邱兆富 隋倩 林匡飞 刘勇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3-68,共6页
重质非水相液体(DNAPLs)是土壤及地下水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原位热处理技术是目前修复受DNAPLs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综述了国内外常用原位热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相关现场应用实例,并展望了该... 重质非水相液体(DNAPLs)是土壤及地下水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原位热处理技术是目前修复受DNAPLs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综述了国内外常用原位热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相关现场应用实例,并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非水相液体 土壤 地下水 原位热处理 污染场地修复
下载PDF
高密度CO2杀菌和钝酶及其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书成 郭明慧 +2 位作者 刘媛 刘蒙娜 邓倩琳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101-116,共16页
总结近10年来国内外在高密度CO_2(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DPCD)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相关工作。基础研究领域主要包括DPCD与食品体系的相平衡、DPCD杀灭微生物营养体和芽孢的效果与机制、DPCD钝酶的效果与机制等,应用研... 总结近10年来国内外在高密度CO_2(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DPCD)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相关工作。基础研究领域主要包括DPCD与食品体系的相平衡、DPCD杀灭微生物营养体和芽孢的效果与机制、DPCD钝酶的效果与机制等,应用研究领域主要包括DPCD在液体(果蔬汁、啤酒、牛奶)和固体食品(鲜切果蔬、肉制品、海洋食品)加工中应用。提出DPCD技术未来发展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CO2 杀菌 钝酶 液体食品 固体食品
下载PDF
离心泵叶轮内密相液固两相湍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8
作者 魏进家 姜培正 宇波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作者建立的描述密相液固两相湍流的 KET模型和推导的基本控制方程组 ,在处理壁面边界条件时考虑了颗粒和叶片的相互碰撞作用 ,对离心泵叶轮内密相液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 ,得到了泵叶轮内两相流动的一些规律 ,为液固两相流泵的... 利用作者建立的描述密相液固两相湍流的 KET模型和推导的基本控制方程组 ,在处理壁面边界条件时考虑了颗粒和叶片的相互碰撞作用 ,对离心泵叶轮内密相液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 ,得到了泵叶轮内两相流动的一些规律 ,为液固两相流泵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相 流固两相湍流 离心泵 叶轮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重非水相液体性质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保卫 朱琨 陈学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2-456,共5页
在油水比1:40的条件下,浓度为200—10000mg·l-1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TX100)对三氯乙烯(TCE)、氯苯(CB)、1,2-二氯苯(1,2-DCB)、1,3-二氯苯(1,3-DCB)、四氯乙烯(PCE)和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混合物(TCE-PCE,1:1,V:V)的增溶作... 在油水比1:40的条件下,浓度为200—10000mg·l-1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TX100)对三氯乙烯(TCE)、氯苯(CB)、1,2-二氯苯(1,2-DCB)、1,3-二氯苯(1,3-DCB)、四氯乙烯(PCE)和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混合物(TCE-PCE,1:1,V:V)的增溶作用表明,TX100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TCE,CB和1,2-DCB均无明显增溶作用,当TX100浓度分别大于6000,4000和800mg·l-1时,对1,3-DCB,TCE-PCE和PCE具有显著的增溶作用.TX100在TCE,CB,1,2-DCB,1,3-DCB,TCE-PCE及PCE有机相/水相间的分配系数(lgKd)分别为3·60,3·36,3·38,3·26,3·17和2·07,分配系数和分配损失的大小与油-水界面张力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重非水相液体 增溶 分配
下载PDF
重非水相流体在黄土中入渗与再分布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锐 张富仓 王国栋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9-92,共4页
为研究重非水相流体在非饱和土壤中的运动过程,以四氯乙烯(PCE)为例,对其在重壤土和砂壤中的入渗与再分布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入渗结束后其含量和饱和度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密度下,饱和度砂壤大于重壤土;Green-Amp... 为研究重非水相流体在非饱和土壤中的运动过程,以四氯乙烯(PCE)为例,对其在重壤土和砂壤中的入渗与再分布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入渗结束后其含量和饱和度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密度下,饱和度砂壤大于重壤土;Green-Ampt公式i=ic+b/I和Kostiakov经验公式i=Bt-n可以用来拟合PCE入渗速率、入渗量和入渗时间之间的关系,前者拟合最初入渗速率与累积入渗量关系情况较差,后者在较短或中等长度时间范围内入渗速率与时间的关系较好;随着再分布的进行,土体内PCE的饱和度降低。同一密度下,土体PCE含量砂壤大于重壤土;在入渗及入渗结束较短时间内,可以由幂函数形式描述,而随着再分布的继续进行,由对数函数拟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非水相流体 入渗 再分布 四氯乙烯(PCE) 黄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