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lence of Synaptotagmin VII inhibits release of dense core vesicles in PC12 cells
1
作者 LI JiangLi1, XIAO Yang1, ZHOU Wei1, WU ZhengXing1, ZHANG RongYing1· & XU Tao1,2· 1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physic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Biophysics and Biochemistr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2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Biomacromolecules, Institute of Bi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9年第12期1156-1163,共8页
Synaptotagmin VII (Syt VII), which has a higher Ca2+ affinity and slower disassembly kinetics with lipid than Syt I and Syt IX, was regarded as being uninvolved in synaptic vesicle (SV) exocytosis but instead possibly... Synaptotagmin VII (Syt VII), which has a higher Ca2+ affinity and slower disassembly kinetics with lipid than Syt I and Syt IX, was regarded as being uninvolved in synaptic vesicle (SV) exocytosis but instead possibly as a calcium sensor for the slower kinetic phase of dense core vesicles (DCVs) release. By using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capacitance and amperometry measurements,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knockdown of endogenous Syt VII attenuated the fusion of DCV with the plasma membrane, reduced the amplitude of the exocytotic burst of the Ca2+-triggered DCV release without affecting the slope of the sustained component, and blocked the fusion pore expansion. This suggests that Syt VII is the Ca2+ sensor of DCV fusion machinery and is an essential factor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pool size of releasable DCVs in PC12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APTOTAGMIN VII dense core vesicles EXOCYTOSIS RNA-mediated interference (RNAi)
原文传递
Whole Genome RNAi Screen in C. elegans Identifies CAB-1 as a Novel Regulator of DCV Secretion
2
作者 Xia Zhi-Ping Chen Yan +3 位作者 Sheng Yi Yi Ya-Lan Song E-Li Xu Tao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87-795,共9页
关键词 摘要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下载PDF
应用单宁酸增加致密核心小泡电子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孔祥玉 赵淑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4-48,共5页
对如何应用单宁酸提高致密核心小泡电子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动物应用单宁酸后,其延髓背角胶状质的超微结构出现了如下特征性变化:(1)膜结构清晰度增加,反差鲜明;(2)大、小致密核心小泡均被媒染,其电子密度显著提高,大致密核... 对如何应用单宁酸提高致密核心小泡电子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动物应用单宁酸后,其延髓背角胶状质的超微结构出现了如下特征性变化:(1)膜结构清晰度增加,反差鲜明;(2)大、小致密核心小泡均被媒染,其电子密度显著提高,大致密核心小泡于非突触部位胞吐入细胞间隙内的介质被即时媒染、固定.实验还表明,灌流液单宁酸的浓度低于0.25%时,效果不显著;高于0.5%则出现正常结构析解,故先用含0.25%单宁酸的生理盐水溶液经主动脉缓慢滴入后,再快速输入含0.5%单宁酸的醛固定液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致密核心小泡 胞吐 组织学 单宁酸
下载PDF
针刺镇痛中大致密核心小泡非突触部位的胞吐及胞吐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孔祥玉 张书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31-236,共6页
本文首次采用形态与机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致密核心小泡(LDV)非突触部位的胞吐和胞吐的动态过程。电镜下观察了在针刺镇痛中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出现的各阶段的胞吐影像。据此认为,胞吐是按下列过程连续进行的:1.LDV趋近... 本文首次采用形态与机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致密核心小泡(LDV)非突触部位的胞吐和胞吐的动态过程。电镜下观察了在针刺镇痛中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出现的各阶段的胞吐影像。据此认为,胞吐是按下列过程连续进行的:1.LDV趋近并伸出一细颈与质膜接触、融合,融合后形成只有一层单位膜的隔,进而隔部分地开放,小的通道形成。2.通道进一步扩大,此时LDV是典型的“Ω”断面像,递质开始排入细胞间隙。3.随通道的进一步扩大,LDV内腔完全开放于细胞间隙,成为间隙的一部分。4.LDV的膜并入终末质膜,仅呈弧形弯曲,其凹侧仍留有少量致密物质,随胞吐物质的弥散,弯曲部分的质膜展平,胞吐的痕迹消失。在针刺镇痛过程中,实验组动物出现的非突触部位胞吐影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两组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从而有力地说明与痛觉相关的神经元主要是通过非突触部位胞吐LDV内的递质而参与镇痛过程的。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针刺镇痛机理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同时也有力地支持了LDV非突触部位胞吐可能是神经肽释放的主要方式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止痛 核心小泡 胞吐
下载PDF
松果体细胞致密芯颗粒释放入细胞间小管 被引量:1
5
作者 樊宇兵 魏保真 王保芝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1-582,590,共3页
目的:观察松果体细胞分泌颗粒是否释放入松果体细胞间小管,以探讨松果体细胞间小管构成松果体内部特殊的管道系统并承担转运功能.方法:运用透射电镜观察12只2月龄Wistar大鼠松果体浅部.结果:Wistar大鼠松果体浅部存在细胞间小管,松... 目的:观察松果体细胞分泌颗粒是否释放入松果体细胞间小管,以探讨松果体细胞间小管构成松果体内部特殊的管道系统并承担转运功能.方法:运用透射电镜观察12只2月龄Wistar大鼠松果体浅部.结果:Wistar大鼠松果体浅部存在细胞间小管,松果体细胞内大型致密芯颗粒非常少见.在松果体细胞内、贴近细胞间小管壁处观察到有膜包被的大型致密芯颗粒,颗粒被膜与细胞膜部分融合,形成"Ω"形状,开口于细胞间小管.结论:松果体细胞间小管是松果体内的特殊管道系统,松果体细胞分泌物可释放入细胞间小管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细胞间小管 大型致密芯分泌颗粒 透射电子显微镜 大鼠
下载PDF
P物质非突触部位释放的形态学证实 被引量:7
6
作者 朱培纯 芦子跃 +3 位作者 任恩发 蒋典华 吴海霞 许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6-10,130,共6页
我们先前的工作观察到:大鼠延髓后角轴突终末大颗粒小泡非突触部位胞吐影像,并提出大颗粒小泡非突触部位胞吐可能是神经肽释放的主要方式。为了验证这一假想,本研究在去传入神经条件下,对大鼠延髓后角浅层进行了P物质的电镜免疫组织化... 我们先前的工作观察到:大鼠延髓后角轴突终末大颗粒小泡非突触部位胞吐影像,并提出大颗粒小泡非突触部位胞吐可能是神经肽释放的主要方式。为了验证这一假想,本研究在去传入神经条件下,对大鼠延髓后角浅层进行了P物质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已清楚地观察到轴突终末内的大颗粒小泡,以胞吐的形式释放P物质,释放的部位均位于非突触区。这一发现支持了P物质或其它神经肽非突触释放假设,并对其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免疫组织化学 大颗粒小泡 P 物质 非突触部位释放 延髓后角
下载PDF
牦牛和柴达木黄牛的颈动脉体Ⅰ型细胞线粒体和电子致密核心囊泡的体视学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常兰 张寿 +1 位作者 雷乃虎 尚果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74-1479,共6页
作者旨在比较牦牛和柴达木黄牛颈动脉体(CB)Ⅰ型细胞线粒体和电子致密核心囊泡(EDCV)的体视学特征。选择海拔3 200m地区健康成年牦牛和柴达木黄牛各5头,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CB的超微结构,并运用立体定量方法比较牦牛和柴达木黄牛颈动... 作者旨在比较牦牛和柴达木黄牛颈动脉体(CB)Ⅰ型细胞线粒体和电子致密核心囊泡(EDCV)的体视学特征。选择海拔3 200m地区健康成年牦牛和柴达木黄牛各5头,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CB的超微结构,并运用立体定量方法比较牦牛和柴达木黄牛颈动脉体Ⅰ型细胞线粒体和EDCV的体密度(Vν)、面密度(Sν)、面数密度(NA)、比表面(δ)。结果表明,牦牛和柴达木黄牛的颈动脉体实质细胞主要由Ⅰ型细胞和Ⅱ型细胞组成,颈动脉体Ⅰ型细胞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和特征性的电子致密核心囊泡。牦牛Ⅰ型细胞线粒体的Vν值大于柴达木黄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S_v、N_A、δ值均小于柴达木黄牛,其中Sν、δ值在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NA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牦牛Ⅰ型细胞质内EDCV的Vν值小于柴达木黄牛(P>0.05);牦牛Sν、NA和δ值均大于柴达木黄牛(P>0.05)。结果提示这种结构特征可能使牦牛对环境低氧的感知比生活在相同海拔高度的柴达木黄牛迟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电子致密核心囊泡 颈动脉体 牦牛 柴达木黄牛 体视学
下载PDF
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大颗粒小泡的非突触部位胞吐及膜再循环的形态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培纯 许红 《解剖学报》 CAS 1987年第1期48-52,121,共6页
在切除大鼠刚髭部皮肤的刺激下,从常规醛-锇酸固定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超薄切片中观察到:1.大颗粒小泡轴突终末非突触部位的胞吐影像;2.含致密物质的大有衣小泡,由终末质膜内陷而成,提示大颗粒小泡在终末通过有衣小泡进行膜再循... 在切除大鼠刚髭部皮肤的刺激下,从常规醛-锇酸固定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超薄切片中观察到:1.大颗粒小泡轴突终末非突触部位的胞吐影像;2.含致密物质的大有衣小泡,由终末质膜内陷而成,提示大颗粒小泡在终末通过有衣小泡进行膜再循环;3.大颗粒小泡也可由含致密物质的平滑内质网样的管状结构形成。本研究支持大颗粒小泡在非突触部位,通过胞吐释放递质或神经调节物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尾侧亚核 大颗粒小泡 非突触部位胞吐 膜再循环 大鼠
下载PDF
针刺麻醉中有衣大致密核心小泡非突触部位的胞吐 被引量:1
9
作者 孔祥玉 赵淑敏 +1 位作者 谢洪林 杨振江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进一步证实在针刺镇痛中有衣的大致密核心小泡 (CL DV)通过非突触部位胞吐递质参与疼痛的调节 ,为疼痛生理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取大鼠的“人中”、“四白”穴进行针刺镇痛 ,并将针刺显效时间分别延长至 0 .5、1、2、3、4小... 目的 :进一步证实在针刺镇痛中有衣的大致密核心小泡 (CL DV)通过非突触部位胞吐递质参与疼痛的调节 ,为疼痛生理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取大鼠的“人中”、“四白”穴进行针刺镇痛 ,并将针刺显效时间分别延长至 0 .5、1、2、3、4小时 ,各组动物时间一致 ,立即杀死取材 ,制作电镜样品 ,电镜下观察、记录各针刺时间段内动物延髓三叉神经脊束核胶状质亚核中间部分神经元的 CL DV于非突触部位的胞吐影像。结果 :在三叉神经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发现了各阶段 CL DV的胞吐影像 ,实验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别 (P<0 .0 1)。结论 :在针刺镇痛中 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致密核心小泡 针刺镇痛 非突触部位胞吐 三叉神经脊束交状质亚核 疼痛
下载PDF
大鼠皮质大颗粒泡的超微结构
10
作者 蔡德亨 李恩中 马春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75-78,141,共5页
用电镜在4只猫听区皮质和3只大白鼠额叶皮质中观察了大颗粒泡的超微结构。在2031个突触面上,共见到大颗粒泡282个。1.大颗粒泡的位置:在104个突触前囊中含有大颗粒泡135个,它们多位于突触前囊的后部(64/135),位于前囊的中部或接近突触... 用电镜在4只猫听区皮质和3只大白鼠额叶皮质中观察了大颗粒泡的超微结构。在2031个突触面上,共见到大颗粒泡282个。1.大颗粒泡的位置:在104个突触前囊中含有大颗粒泡135个,它们多位于突触前囊的后部(64/135),位于前囊的中部或接近突触前膜者较少。有的大颗粒泡不在突触前囊内,而位于轴突、树突或个别例在树突侧棘中。2.大颗粒泡数目:大脑皮质中的大颗粒泡数目较少。在各种成分中(包括突触前囊、轴突、树突以及其他成分)计见282个大颗粒泡,在一个成分中含1个大颗粒泡的占多数(78.80%)。个别例有含有6个者。多数突触前囊无大颗粒泡。3.大颗粒泡的形态:多为圆形或卵圆形,亚铃形或不整形者也有之。致密核心多数致密,有的并不致密而显得灰淡,有的致密核心呈网状,或在一个包膜内有两个核心。有的膜下环并不明显。4.大颗粒泡的大小不一。本文对大颗粒泡和某些递质的可能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颗粒泡 突触 致密核心
下载PDF
豚鼠胆囊SP及CGR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11
作者 苏红星 猪口哲夫 浜崎正雄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10-112,共3页
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方法 ,对豚鼠胆囊P物质 (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及突触小泡的超微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豚鼠胆囊含有SP和CGRP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纤维和肥大细胞 ,以及SP免疫反... 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方法 ,对豚鼠胆囊P物质 (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及突触小泡的超微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豚鼠胆囊含有SP和CGRP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纤维和肥大细胞 ,以及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这些神经纤维束是被神经膜细胞完全或不完全包裹的无髓神经纤维 ,其神经纤维内含有的突触小泡形态和大小不一 ,电镜下将其分为 3种类型 :①以小型无芯小泡为主 ,并有少量大型有芯小泡。②以小型有芯小泡为主 ,并有少量无芯小泡和大型有芯小泡。③以大型有芯小泡为主 ,并有少量小型无芯小泡。豚鼠胆囊的神经纤维内 ,散在分布的突触小泡多为第 3种。但在血管、淋巴管周围的SP和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内的突触小泡多为小型有芯小泡。提示豚鼠胆囊可接受SP和CGRP等肽能神经的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胆囊 P物质 神经纤维 突触 神经调节剂机制 超微结构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大颗粒小泡非突触部位的胞吐——论神经肽释放的另一种形式
12
作者 朱培纯 Å.Thureson-Klein +1 位作者 R.L.Klein J.Yang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2期161-167,265,共8页
本文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用电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颗粒小泡非突触部位胞吐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切除大鼠刚髭部皮肤1—24小时之后,术侧延髓后角浅层大颗粒小泡胞吐比对照侧明显增多(P<0.01),术后3—9天复又下降(近似... 本文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用电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颗粒小泡非突触部位胞吐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切除大鼠刚髭部皮肤1—24小时之后,术侧延髓后角浅层大颗粒小泡胞吐比对照侧明显增多(P<0.01),术后3—9天复又下降(近似对照动物),术后14—15天又急剧上升(P<0.01)。这些胞吐大部分出现于延髓后角浅层四种轴突终末的非突触部位,少最也发生于树突及轴突中。从术后第6天开始,术侧P物质明显减弱,而甲硫-脑腓肽略有增强。研究结果提示;1)后角浅层胞吐增多,P物质下降及脑腓肽增高,反映了中枢内不同神经元对去传入神经的功能调整作用;2)大颗粒小泡在非突触部位释放神经肽,弥散地作用于远距离的受体,可能起着神经调制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颗粒小泡 非突触部位胞吐 神经肽释放 大鼠
下载PDF
Muted蛋白介导CD63在嗜铬细胞大致密核心颗粒的定位 被引量:1
13
作者 郝振华 李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8-723,共6页
大致密核心颗粒(Large dense-core vesicles,LDCVs)是一种溶酶体相关细胞器(Lysosome-related organelles,LROs),在细胞受到刺激时快速释放其内含物,从而调节机体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维持机体的稳态。Muted蛋白是溶酶体相... 大致密核心颗粒(Large dense-core vesicles,LDCVs)是一种溶酶体相关细胞器(Lysosome-related organelles,LROs),在细胞受到刺激时快速释放其内含物,从而调节机体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维持机体的稳态。Muted蛋白是溶酶体相关细胞器生物发生复合体-1(Biogenesis of lysosomal organelles complex-1,BLOC-1)的一个亚基,参与调控溶酶体和多种细胞特异性LROs的生物学发生。四联体跨膜蛋白CD63最初被定位在内体-溶酶体系统,后来发现它也参与部分LROs膜的组成。CD63是否存在于LDCVs尚不清楚,其靶向运输过程是否依赖Muted蛋白也不明确。本研究以肾上腺嗜铬细胞为细胞模型,采用荧光共定位、活细胞追踪和密度梯度离心等实验鉴定CD63蛋白为LDCVs的膜组分,并探讨了其生物学功能。活细胞实验显示CD63-YFP特异性定位在NPY-ds Red标记的LDCVs上,并动态参与LDCVs膜的组成;密度梯度离心实验表明高密度区的CD63与LDCVs的标记蛋白VMAT1共同出峰;Muted蛋白缺乏的小鼠(Bloc1s5基因突变)是一种理想的Hermansky-Pudlak综合征(HPS)小鼠模型,免疫印迹实验显示该突变体小鼠肾上腺组织中CD63蛋白含量明显减少,暗示Muted蛋白可能参与CD63的分选。以上结果表明CD63是LDCVs的膜成分,CD63在胞内的稳态水平依赖于Muted蛋白,为HPS的病理发生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致密核心颗粒 CD63 Muted 溶酶体相关细胞器 Hermansky-Pudlak综合征
下载PDF
Localization of phosphorylated TrkA in carrier vesicles involved in its nuclear translocation in U251 cell line 被引量:8
14
作者 GONG AiHua, ZHANG ZhiJian, XIAO DeSheng, YANG Yong, WANG YongZhong & CHEN YongChang School of Medicine,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7年第2期141-146,共6页
A number of transmembrane receptors are targeted to the nucleus and convincingly localized therein. However, what remains a conundrum is how these cell-surface receptors end up in the nucleus.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A number of transmembrane receptors are targeted to the nucleus and convincingly localized therein. However, what remains a conundrum is how these cell-surface receptors end up in the nucleus. In this study, we reported that the transmembrane receptor phosphorylated TrkA was located in a series of carrier vesicles, including ring-like vesicles near the plasma membrane, large core vesicles and small dense core vesicles around the nuclei, as well as in the nucleus in human glioma cell line U251 using immunocytochemistry and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Meanwhile, we also showed that small dense core vesicles budded from large core vesicles, and interacted with the nuclear envelope. Accordingly,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uch a series of membrane compartments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pathway of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the transmembrane receptor Tr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KA nuclear TRANSLOCATION vesicular transport large core vesicle small dense core vesicle
原文传递
UNC-10在致密核心囊泡分泌过程中的作用(英文)
15
作者 冯婉娟 周围 +2 位作者 章永登 吴政星 徐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6-562,共7页
Rim是囊泡分泌活性区中的重要组成蛋白,它与细胞分泌和突触可塑性相关.在秀丽隐感线虫中只存在一种编码Rim的基因即unc-10.我们的研究发现,在线虫中Rim的基因突变unc-10(md1117)会导致致密核心囊泡的分泌缺陷.在活体中,unc-10突变虫系... Rim是囊泡分泌活性区中的重要组成蛋白,它与细胞分泌和突触可塑性相关.在秀丽隐感线虫中只存在一种编码Rim的基因即unc-10.我们的研究发现,在线虫中Rim的基因突变unc-10(md1117)会导致致密核心囊泡的分泌缺陷.在活体中,unc-10突变虫系的神经多肽分泌显著下降.此外,在主要分泌致密核心囊泡的ALA神经元内,钙光解释放促发的快相分泌也比野生型减少.运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我们观察在unc-10缺失的情况下ALA神经元中致密核心囊泡的锚定过程,结果显示在细胞膜附近停留的囊泡数目减少,表明囊泡锚定受到阻碍.上述试验结果表明,UNC-10能够影响致密核心囊泡的分泌过程,其机制可能是影响了囊泡的锚定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隐杆线虫 致密核心囊泡 UNC-10 细胞分泌
下载PDF
GST pull-down结合质谱技术鉴定Muted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16
作者 郝振华 李巍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09-414,共6页
目的鉴定Muted蛋白相互作用蛋白。方法表达并纯化GST-Muted蛋白融合蛋白,与小鼠脑组织蛋白共孵育,银染获得与Muted互作的蛋白条带,利用质谱技术获得这些条带的氨基酸序列,鉴定Muted的相互作用蛋白。结果初步鉴定出31个与Muted特异结合... 目的鉴定Muted蛋白相互作用蛋白。方法表达并纯化GST-Muted蛋白融合蛋白,与小鼠脑组织蛋白共孵育,银染获得与Muted互作的蛋白条带,利用质谱技术获得这些条带的氨基酸序列,鉴定Muted的相互作用蛋白。结果初步鉴定出31个与Muted特异结合的互作蛋白,包括外泌体蛋白、细胞骨架蛋白及马达蛋白等,进一步应用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了Muted与Stxbp1的相互作用。结论从小鼠脑组织初步鉴定了Muted蛋白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Muted蛋白在LDCVs形成和分泌过程中的功能及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致密核心颗粒 GST pull-down 质谱 Muted蛋白
下载PDF
RAB-27 and its effector RBF-1 regulate the tethering and docking steps of DCV exocytosis in C.elegans 被引量:1
17
作者 FENG Wan Juan LIANG Tao +4 位作者 YU JunWei ZHOU Wei ZHANG YongDeng WU ZhengXing XU Tao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2年第3期228-235,共8页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by which dense core vesicles(DCVs) translocate,tether,dock and prime are poorly understood.In this study,Caenorhabditis elegans was used as a model organism to study the function of Rab protei...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by which dense core vesicles(DCVs) translocate,tether,dock and prime are poorly understood.In this study,Caenorhabditis elegans was used as a model organism to study the function of Rab proteins and their effectors in DCV exocytosis.RAB-27/AEX-6,but not RAB-3,was found to be required for peptide release from neurons.By analyzing the movement of DCVs approaching the plasma membrane using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we demonstrated that RAB-27/AEX-6 is involved in the tethering of DCVs and that its effector rabphilin/RBF-1 is required for the initial tethering and subsequent stabilization by doc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OCYTOSIS dense core vesicles RAB-3 RAB-27 C. elegans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原文传递
ESYT-2在致密核心囊泡分泌中起到的作用
18
作者 冯婉娟 刘贝 +2 位作者 孟令锋 张立 张蓉颖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0期1862-1864,共3页
目的:研究秀丽隐杆线虫(简称线虫)中一种扩展的Synaptotagmin同源物ESYT-2在致密核心囊泡分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方法:以线虫为研究对象,运用线虫腔胞吸收ANF-GFP的基本原理来确定ESYT-2与分泌相关,之后又进一步使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目的:研究秀丽隐杆线虫(简称线虫)中一种扩展的Synaptotagmin同源物ESYT-2在致密核心囊泡分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方法:以线虫为研究对象,运用线虫腔胞吸收ANF-GFP的基本原理来确定ESYT-2与分泌相关,之后又进一步使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技术(TIRFM)来研究ESYT-2对致密核心囊泡的具体调控。结果:①ESYT-2功能缺失影响线虫神经细胞致密核心囊泡分泌。②ESYT-2影响致密核心囊泡分泌的栓系过程。结论:ESYT-2调控了致密核心囊泡的分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核心囊泡 线虫 ESYT-2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