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季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
1
作者 陈翔 蔡洪梅 +9 位作者 吴宇 唐志伟 许波 刘绿洲 于敏 王捧娜 代雯慈 翁颖 郑宝强 李金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3-815,共13页
为探讨安徽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长期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2021-2022年基于农业农村部华东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站1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比较分析了小麦单季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T1)、小麦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T2... 为探讨安徽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长期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2021-2022年基于农业农村部华东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站1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比较分析了小麦单季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T1)、小麦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T2)、玉米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T3)、小麦玉米秸秆全年不还田(CK)4个不同还田模式下小麦不同小穗位结实粒数及粒重的差异。结果表明,T1、T2、T3处理的主茎穗小穗结实总粒数较CK分别提高了21.21%、7.50%和12.55%;第2粒位(G2)结实粒数分别提高了7.71%、7.71%和5.79%;上部小穗结实粒数分别提高了51.41%、22.79%和31.36%,其G2结实粒数分别提高了30.95%、30.95%和23.09%,其中T1处理对小麦粒数的提升效果最好。不同季秸秆还田处理下小麦主茎穗及其G2粒重、分蘖穗及其第三粒位(G3)粒重均高于CK,T1、T2和T3处理的主茎穗粒重增幅分别为16.06%、4.14%和16.06%,分蘖穗增幅分别为9.86%、0.71%和8.87%;T1、T2和T3处理下主茎穗G2粒重增幅分别为20.69%、10.34%和17.24%,分蘖穗G3粒重4.55%、2.27%和6.82%,其中T1处理对粒重提升效果最好,其次是T3。综合来看,在安徽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长期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小麦穗粒数和粒重,进而促进产量提升,其中T1处理对小麦结实粒数和粒重的提升效果最好,是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的秸秆还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小麦 主茎与分蘖 穗粒位 穗粒数 粒重
下载PDF
不同甘蔗品种主茎与一级分蘖茎的生长表现简报 被引量:1
2
作者 罗亚伟 覃振强 +3 位作者 李德伟 李涛 梁阗 高轶静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3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甘蔗品种主茎与一级分蘖茎的生长表现及其对甘蔗产量和糖分的影响,为甘蔗高产高糖生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桂糖29号、桂糖42号、桂糖44号、桂糖49号、桂柳05136和新台糖22号新植蔗为试材,比较各品种主茎与一级分蘖茎... [目的]探讨不同甘蔗品种主茎与一级分蘖茎的生长表现及其对甘蔗产量和糖分的影响,为甘蔗高产高糖生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桂糖29号、桂糖42号、桂糖44号、桂糖49号、桂柳05136和新台糖22号新植蔗为试材,比较各品种主茎与一级分蘖茎伸长期株高生长量及成熟期株高、茎径、单茎重和锤度等农艺性状。[结果]不同甘蔗品种伸长期主茎株高均大于一级分蘖茎,其中桂糖42号、桂柳05136和新台糖22号前期生长较快,主茎与分蘖茎株高差异显著;桂糖29号、桂糖44号和桂糖49号主茎和一级分蘖茎伸长中期生长较快,后期与桂糖42号、桂柳05136、新台糖22号的生长差异逐渐缩小。成熟期各品种主茎株高、茎径和单茎重均大于一级分蘖茎,株高除桂柳05136、茎径除桂糖49号、单茎重除桂糖44号外,主茎与一级分蘖茎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不同品种主茎单茎重分别比一级分蘖茎提高了19.31%~41.73%,其中桂糖42号增幅最大,达41.73%,桂柳05136增幅最小,为19.31%;各品种主茎锤度均大于或等于一级分蘖茎,但差异不显著。[结论]桂糖42号、桂柳05136和新台糖22号伸长前期生长快、封行早,可适当加大下种量,确保基本苗;而桂糖29号、桂糖49号和桂糖44号生长慢、封行迟,可适当减少下种量,促早期分蘖,以提高甘蔗产量和含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主茎 分蘖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基于主茎力学特性的大豆种质资源抗倒伏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明 王贞杰 +4 位作者 孙亚男 赵彩桐 韩德志 李文滨 姜振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1,共9页
为从力学角度分析栽培年份、种植密度及主要化学成分指标对大豆种质资源抗倒伏性的影响,为基于主茎力学特性进行大豆抗倒伏的资源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20和2021年在田间种植190份大豆资源,在成熟期测量株高、直径、... 为从力学角度分析栽培年份、种植密度及主要化学成分指标对大豆种质资源抗倒伏性的影响,为基于主茎力学特性进行大豆抗倒伏的资源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20和2021年在田间种植190份大豆资源,在成熟期测量株高、直径、折断力3种主茎表型性状及木质素、纤维素含量两种化学成份指标,对不同种植年份不同大豆资源的主茎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对各大豆资源3种主茎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在2020年筛选抗倒伏特性差异明显的20份大豆材料,于2021年进行盆栽种植,设置两个种植密度处理(20万和30万株·hm^(-2)),在成熟期测定主茎表型性状和化学成份指标,并计算弹性模量和抗倒伏系数,分析种植密度及主茎力学相关指标与大豆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年份与折断力互作、品种(系)与折断力互作显著。年际间环境条件差异对折断力有较大影响,折断力大的品种(系)抗倒伏系数也高。主茎折断力与直径呈正相关,而直径与株高之间无明显规律。大豆抗倒伏系数与折断力、弹性模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42。两个种植密度下折断力较大的品种(系)植株抗倒伏系数和弹性模量均大于折断力较低的品种(系)。抗倒伏系数与茎秆木质素含量和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和0.72。综上表明大豆植株抗倒伏特性与主茎力学特性指标间关系密切,可以利用主茎折断力对大豆资源抗倒伏特性强弱进行区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高的大豆资源抗倒伏能力强。综合考虑具体栽培条件可进一步提高大豆资源抗倒伏性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主茎力学特性 抗倒伏系数 种植密度
下载PDF
氮密调控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茎蘖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胡卫丽 王永华 +2 位作者 李刘霞 轩红梅 郭天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8-815,共8页
为了解不同穗型品种产量形成的特点及其对氮素和种植密度响应的差异,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每个品种设置全生育期不施氮、施氮240kg·hm-2(N240)两个氮肥水平以及150×104、262... 为了解不同穗型品种产量形成的特点及其对氮素和种植密度响应的差异,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每个品种设置全生育期不施氮、施氮240kg·hm-2(N240)两个氮肥水平以及150×104、262.5×104和375×104株·hm-2三个种植密度水平(分别用D1、D2和D3表示),研究了施氮和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主茎和分蘖的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其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兰考矮早八具有明显的主茎优势,开花期和成熟期主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大于豫麦49-198,且种植密度对两品种主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显著大于施氮;同一施氮水平下,两品种主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各营养器官中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比例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相同氮密条件下,兰考矮早八主茎各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的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大于豫麦49-198。无论施氮与否,豫麦49-198D3处理分蘖的叶片、叶鞘、穗轴+颖壳的花前贮藏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均明显高于D2、D1处理;同一施氮水平下,兰考矮早八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多穗型品种应在保持适宜群体茎蘖数量的基础上,春季采取水氮后移,这样可促进分蘖各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与分配,增加粒数和粒重,提高产量;大穗型品种应适当加大播种量,适期肥水管理,促进分蘖成穗,增加有效穗数,实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密度 穗型 冬小麦 茎蘖 干物质
下载PDF
控制高粱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性的基因定位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瑞 凌亮 +4 位作者 詹鹏杰 于纪珍 楚建强 平俊爱 张福耀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9-838,共10页
用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的高粱品系K35-Y5与分蘖明显高于主茎的高粱恢复系1383杂交,F1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构建两混池,采用BSA(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和SLAF(specific length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技术将高粱分蘖与主茎... 用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的高粱品系K35-Y5与分蘖明显高于主茎的高粱恢复系1383杂交,F1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构建两混池,采用BSA(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和SLAF(specific length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技术将高粱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基因定位。遗传分析表明,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参考已公布高粱基因组设计酶切方案,构建SLAF文库并测序。对高粱参考基因组序列进行电子酶切预测,确定限制性内切酶为Rsa I+Hae III,酶切片段长度为364~414 bp;测序Q30为91.70%,GC含量为45.79%,达到测序要求;与水稻的测序数据相比,高粱的双端比对效率为93.35%,酶切效率为90.60%,SLAF建库正常。共获得30.80 M reads,开发出133,246个SLAF标签,再通过分析SLAF标签的多态性,检测到319,428个SNP位点。利用SNP-index法和Euclidean distance法及取两者交集进行关联分析,最后得到一个关联区域,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54,788,026~56,740,873区间内,关联区域长度1.95 Mb。分析关联区域内的基因在2个亲本之间SNP,对这些SNP进行变异的注释,发现4个非同义突变的SNP。经验证,这4个SNP位点和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性状相关。对应到Sobic.009G197901.1、Sobic.009G213300.1和Sobic.009G221200.1三个基因上,这些基因可能是与性状直接相关的功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 SLAF SNP
下载PDF
拔节期阶段性干旱对小麦茎蘖成穗与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萍 尚云秋 +4 位作者 林祥 刘帅康 王森 胡鑫慧 王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4137-4151,共15页
【目的】针对黄淮海地区自然降水季节分布不均、阶段性干旱频发导致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探索拔节期阶段性干旱对冬小麦主茎和分蘖成穗与结实的影响,可为该地区冬小麦节水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于2017—2019年冬... 【目的】针对黄淮海地区自然降水季节分布不均、阶段性干旱频发导致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探索拔节期阶段性干旱对冬小麦主茎和分蘖成穗与结实的影响,可为该地区冬小麦节水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于2017—2019年冬小麦生长季,在室外遮雨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以小麦品种山农29和衡0628为试验材料,在拔节后0—10 d期间设置5个水分处理:充分供水(CK,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75%—80%,土壤有效含水量为42.2—46.7 mm);拔节后0—5 d轻度干旱(T1,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70%,土壤有效含水量为33.4—37.8 mm)、重度干旱(T2,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50%,土壤有效含水量为15.6—20.1 mm);拔节后0—10 d轻度干旱(T3,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70%,土壤有效含水量为33.4—37.83 mm)、重度干旱(T4,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50%,土壤有效含水量为15.6—20.1mm),测定了茎蘖幼穗发育进程及茎蘖成穗和结实性状等指标。【结果】在拔节后0—10 d期间不同程度干旱对小麦主茎成穗无明显影响,但是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和干旱程度的加大,低位蘖(Ⅲ和Ⅰp)成穗率迅速下降,而高位蘖(Ⅱp和Ⅰ1)成穗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拔节后0—5 d轻度或重度干旱,高位蘖成穗率均较高,单位面积成穗数与CK无显著差异;拔节后0—10 d轻度干旱,高位蘖成穗率虽与CK相近,但由于低位蘖(Ⅲ、Ⅰp)成穗率下降幅度较大,导致单位面积成穗数显著降低,山农29和衡0628单位面积穗数下降幅度分别为4.94%—5.06%和6.77%—8.33%;拔节后0—10 d重度干旱,Ⅱ蘖以上分蘖成穗率均下降,山农29和衡0628单位面积成穗数下降幅度分别为10.97%—11.52%和15.00%—15.55%。拔节后0—5 d轻度干旱,2个品种主茎和各蘖位分蘖的结实性、单穗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与CK无显著差异。拔节后0—5 d重度干旱,2个品种各中位蘖的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均显著减少,主茎和高位蘖受影响不明显;山农29各茎蘖单粒重不受影响而单穗产量显著降低;衡0628各茎蘖单粒重和单穗产量显著降低;山农29和衡0628单位面积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分别比CK减少5.14%—5.46%和5.45%—6.24%。拔节后0—10 d轻度和重度干旱,2个品种茎蘖的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单粒重、单穗产量和单位面积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且以中位蘖下降幅度较大;重度干旱处理各茎蘖的穗粒数和单穗产量及单位面积籽粒产量显著低于轻度干旱处理。山农29和衡0628单位面积籽粒产量在T3处理下分别比CK减少12.87%—13.30%和15.52%—16.59%;在T4处理下分别比CK减少23.18%—25.92%和26.05%—31.22%。【结论】拔节后短时间轻度干旱(拔节后0—5 d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65%—70%,土壤有效水含量33.4—37.8 mm)对小麦成穗和结实无显著影响;干旱时间过长、程度过大则会大幅度降低低位蘖(Ⅲ和Ⅰp)成穗率、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单粒重和单穗产量,导致单位面积籽粒产量显著下降。在拔节后5 d干旱或拔节后10 d轻度干旱条件下,高位蘖(Ⅱp和Ⅰ1)成穗率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干旱造成的损失,这可能与低位分蘖受旱后成穗率降低,群体变小,动摇分蘖分配的营养增多、生存空间增大有关,为生产中通过合理措施调控,实现小麦稳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山农29对拔节期阶段性干旱的抗性高于衡06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阶段性干旱 主茎与分蘖 成穗与结实 产量
下载PDF
超高茬麦田套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永泰 谢云峰 +1 位作者 李爱民 顾克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4期451-454,共4页
超高茬麦田套稻基本苗的合理配置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扬州地区中籼杂交稻每公顷套播基本苗 45万~ 6 0万 ,中粳稻每公顷套播 90万~ 12 0万 ,有利于个体、群体兼顾协调 ,达到花后高积累 ,获得较高产量。合理的肥料运筹是获得高产的调节手... 超高茬麦田套稻基本苗的合理配置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扬州地区中籼杂交稻每公顷套播基本苗 45万~ 6 0万 ,中粳稻每公顷套播 90万~ 12 0万 ,有利于个体、群体兼顾协调 ,达到花后高积累 ,获得较高产量。合理的肥料运筹是获得高产的调节手段 ,中籼杂交稻每公顷施纯氮 2 2 5kg左右 ,中粳稻每公顷施纯氮 2 92 .5kg ,有利获得高产。施肥方法上麦田套稻肥料运筹分蘖肥 ,穗粒肥以 6∶4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套稻 基本苗 肥料运筹 超高茬麦田 高产栽培
下载PDF
N素基蘖与穗肥不同比例对水稻群体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宇 鲁宪双 +3 位作者 付立东 任永泉 娄伟 郭向东 《北方水稻》 CAS 2008年第5期23-27,共5页
通过东风、西安两地大区试验,探讨了N素基蘖与穗肥不同比例对水稻群体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N素基蘖与穗肥比为25∶3∶的GN处理,在N-n叶龄期够苗后,高峰苗得到较好控制,获得高成穗率;抽穗到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分别为708.9、743.4... 通过东风、西安两地大区试验,探讨了N素基蘖与穗肥不同比例对水稻群体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N素基蘖与穗肥比为25∶3∶的GN处理,在N-n叶龄期够苗后,高峰苗得到较好控制,获得高成穗率;抽穗到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分别为708.9、743.4 kg/667 m2,两处理的产量也最高,分别为759.7、805.9 kg/667 m2;基蘖肥所占比例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分蘖率,对叶龄影响不大,但过重施用基蘖肥,无效分蘖多,高效叶面积率和有效叶面积率降低,而适量增加穗肥,有利于提高高效叶面积率和有效叶面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 茎蘖动态 成穗率 叶龄 干物质积累量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气象条件和栽培因素对小麦幼苗阶段穗分化的影响及其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本普 李萌 +2 位作者 刘锋 李秀云 贾新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439-8446,8451,共9页
选用冬性强弱不同品种,多年分期播种,研究小麦幼苗阶段穗分化及其冬前穗分化期、主茎叶龄数与冻害的关系。该研究成果可为黄淮海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象条件 栽培因素 幼苗阶段穗分化 主茎叶龄数 子蘖叶龄数 应用
下载PDF
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主茎密度与植株性状及块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雷雪萍 李勇 +1 位作者 白雅梅 吕文河 《中国马铃薯》 2017年第1期18-24,共7页
在中国,马铃薯种植密度一般以单位面积播种的种薯(块)数来表示。然而,马铃薯不同于其他主要粮食作物,种薯(块)上有多个芽眼,可以长出多个主茎。每个主茎有自己的根、匍匐茎、块茎、叶和花序。因此,把单位面积的主茎数作为马铃薯种植密... 在中国,马铃薯种植密度一般以单位面积播种的种薯(块)数来表示。然而,马铃薯不同于其他主要粮食作物,种薯(块)上有多个芽眼,可以长出多个主茎。每个主茎有自己的根、匍匐茎、块茎、叶和花序。因此,把单位面积的主茎数作为马铃薯种植密度更为合理。试验在大垄(90 cm)机械化栽培的条件下,明确马铃薯‘荷兰15号’主茎密度与植株性状及块茎产量的关系,通过种薯切块大小和切块种植密度的不同获得单位面积有差异的主茎数。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3次重复。种薯切块大小被安排在主区,分别设30,50和70 g共3个处理;株距被安排在副区,分别设10,15,20,25,30,35和40 cm共7个处理。单位面积的主茎数越多,单位面积的总块茎数就越多,但平均块茎重却越小。然而,主茎数与总产、商品薯产量、商品薯个数关系却不是直线的,可用二次多项式描述其之间的关系。对总产量来说,Y总产=903.278 2+63.570 9X-0.914 9X2(R2=0.759 7,P<0.000 1),当X(主茎数)在35时,Y总产有极大值2 008,即:当主茎数=35个/m2,总产量=2 008 kg/667m2。该研究结果可为‘荷兰15号’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主茎密度 植株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密度及插秧株数对水稻品种牡丹江32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巍巍 柴永山 +5 位作者 孙玉友 魏才强 解忠 李洪亮 刘丹 刘春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74,共5页
以牡丹江32为试材,研究密度和插秧株数对水稻群体茎蘖数动态、最大叶面积指数、干物重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为保证水稻较高群体茎蘖数需提高增加每穴插秧株数至4~6株,较小的每穴占地面积有利于群体茎蘖数的提高,最佳行距... 以牡丹江32为试材,研究密度和插秧株数对水稻群体茎蘖数动态、最大叶面积指数、干物重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为保证水稻较高群体茎蘖数需提高增加每穴插秧株数至4~6株,较小的每穴占地面积有利于群体茎蘖数的提高,最佳行距×株距为36 cm ×12 cm ,这与常规栽培方式一致。增加每穴插秧株数可显著增加最大叶面积指数,这种增加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每平方米茎蘖数实现的,而增加每穴占地面积对最大叶面积指数有降低作用。成熟期干物重与每穴插秧株数及每穴面积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增加每穴插秧株数有增加干物重的趋势,而扩大每穴面积会减小干物重。每平方米茎蘖数、成熟期干物重、最大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对于牡丹江32水稻品种,插秧规格40 cm ×10 cm 或30 cm ×12 cm ,每穴插秧4~6株,产量可达到8635.4、8634.0 kg·hm -2,二者差异不大,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密度 插秧株数 产量 茎蘖数 干物重
下载PDF
不同密度群体对寒地水稻分蘖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海燕 刘华招 乔金玲 《北方水稻》 CAS 2008年第3期65-67,共3页
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对黑龙江2个主栽品种的分蘖、10株主茎干重、成穗率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平方米穴数的减少,主栽品种的分蘖数增加;不同密度群体对10株主茎干重前期影响较小,后期影响较大,密度越稀的群体,后期每穴或每株主... 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对黑龙江2个主栽品种的分蘖、10株主茎干重、成穗率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平方米穴数的减少,主栽品种的分蘖数增加;不同密度群体对10株主茎干重前期影响较小,后期影响较大,密度越稀的群体,后期每穴或每株主茎干物质积累越多,对空育131影响较垦稻12号大,成穗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群体下,空育131产量差异显著,垦稻12号差异不显著,空育131适宜密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密度 成穗率 主茎干重 产量
下载PDF
冬小麦冬前主茎叶片和各级分蘖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瑞清 闫志顺 +1 位作者 赵书贞 刘英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25-27,共3页
根据南疆气候的特殊性及冬小麦的生育规律,我们做了对不同品种(系)冬小麦的冬前主茎叶片数、分蘖数、出叶速度和单株产量等性状的调查,结果表明:早熟品种的出叶速度明显高于中、晚熟品种的出叶速度;冬小麦冬前主茎叶片数、分蘖数、以及... 根据南疆气候的特殊性及冬小麦的生育规律,我们做了对不同品种(系)冬小麦的冬前主茎叶片数、分蘖数、出叶速度和单株产量等性状的调查,结果表明:早熟品种的出叶速度明显高于中、晚熟品种的出叶速度;冬小麦冬前主茎叶片数、分蘖数、以及出叶速度对产量都呈负相关关系。为今后在农业生产中对冬小麦不同类型品种采取相应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规律研究 分蘖发生 冬前 主茎叶片数 出叶速度 栽培管理措施 品种(系) 生育规律 单株产量 早熟品种 晚熟品种 相关关系 农业生产 分蘖数 特殊性 南疆
下载PDF
水稻主茎节位分蘖及生产力补偿能力 被引量:1
14
作者 隗溟 李冬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7098-7107,共10页
选用两个籼稻杂交品种西农优1号和冈优725,采用人工去蘖形成分蘖初期的早发、中发、迟发3个处理,在群体条件下研究分蘖和生产力的补偿能力。发现,迟发处理高节位群的分蘖补偿能力最明显,但绝对补偿量小。迟发处理高节位群的生长势、有... 选用两个籼稻杂交品种西农优1号和冈优725,采用人工去蘖形成分蘖初期的早发、中发、迟发3个处理,在群体条件下研究分蘖和生产力的补偿能力。发现,迟发处理高节位群的分蘖补偿能力最明显,但绝对补偿量小。迟发处理高节位群的生长势、有效分蘖倍数增加,抽穗期单茎叶面积有增加的趋势,但抽穗期有效穗数、叶面积系数降低;迟发处理冠层光分布增加,叶绿素、蛋白质含量提高,叶片细胞内保护酶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下降慢,叶片衰老慢,但是漏光率增加,截光率下降;迟发处理净光合生产率(NAR)增加,同化物分配合理,经济系数有增加的趋势,但物质积累速度(CGR)和干物质生产量减少。在实验条件下,早发与中发处理的经济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早发与迟发处理的经济产量差异达极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大苗秧对生物、非生物因素胁迫,如本田前期一定程度的人工去蘖,具有一定的分蘖补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蘖 主茎节位 补偿能力
下载PDF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穗型杂交籼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习敏 吴文革 +3 位作者 许有尊 胡润 凌新军 孙雪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5-741,共7页
【目的】探明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穗型杂交籼稻光合物质生产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推广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穗型品种超优1000和穗粒兼顾型品种徽两优630为材料,设置4个钵苗机插密度处理(D_(1):33 cm... 【目的】探明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穗型杂交籼稻光合物质生产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推广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穗型品种超优1000和穗粒兼顾型品种徽两优630为材料,设置4个钵苗机插密度处理(D_(1):33 cm×12 cm,D_(2):33 cm×14 cm,D_(3):33 cm×16 cm,D_(4):33 cm×18 cm),分析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群体茎蘖消长动态、光合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1)杂交籼稻主要生育期群体茎蘖数随栽插密度的降低而减少;与低密度处理相比,大穗型品种高密度处理的成穗率更高,穗粒兼顾型品种成穗率受机插密度影响较小。(2)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随栽插密度的降低而下降,但叶面积衰减率降低、粒叶比增加。(3)随着机插密度的降低,水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大穗型和穗粒兼顾型品种分别以D_(3)处理和D_(2)处理抽穗期群体质量较优,粒叶比大,叶面积衰减率低,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高,从而获得高产。(5)机插密度主要通过调控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影响产量。(6)水稻有效穗数随栽插密度的降低显著减少,而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增加,结实率有所降低,千粒重受影响较小。【结论】钵苗机插配套栽培大穗型杂交籼稻品种宜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在足穗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更有利于高产;穗粒兼顾型品种需协调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以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苗机插 杂交籼稻 栽插密度 茎蘖动态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性状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明亮 刘佳 +7 位作者 李绍祥 杨忠慧 白应文 张艳军 李宏生 熊世安 杨木军 刘琨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24期1-7,共7页
为了探明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以该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6个种植密度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考察该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产量与品质相关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均影... 为了探明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以该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6个种植密度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考察该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产量与品质相关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均影响显著;对第三、四、五、六、七叶期的茎蘖数均影响显著,但对八叶期的茎蘖数影响不显著;对籽粒周长影响显著,但对其余4个粒型性状影响不显著;对容重影响显著,但对其余8个品质性状影响不显著。当基本苗为270×10^(4)/hm^(2)时产量最高(6435.00 kg/hm^(2)),茎蘖消长最平缓,成穗率最高(25.39%),籽粒周长最大(18.07 mm),容重最高(798.00 g/L)。因此,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较大,其中基本苗为270×10^(4)/hm^(2)时该品种产量最高,产量三要素最协调,茎蘖消长最合理,株高适宜,且综合品质性状最好,适宜在该种植密度下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麦110’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种植密度 茎蘖消长
下载PDF
密度、邻体和综合效应对水稻总叶数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红琳 隗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9-142,共4页
通过7个处理对比研究3种效应对水稻总叶数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水稻总叶数在密度效应、邻体效应和综合效应这几种条件下存在差异.综合效应加大,出叶周期逐渐变长,水稻总叶数减少;随着密度效应的加大,出叶周期逐渐变小,水稻总叶数增加;... 通过7个处理对比研究3种效应对水稻总叶数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水稻总叶数在密度效应、邻体效应和综合效应这几种条件下存在差异.综合效应加大,出叶周期逐渐变长,水稻总叶数减少;随着密度效应的加大,出叶周期逐渐变小,水稻总叶数增加;邻体效应加大,出叶周期逐渐变长,水稻总叶数减少.并且这几个效应影响大小不同,从大到小依次为综合效应、密度效应、邻体效应.该文并对产生这些效应的生理、生态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总叶数 密度效应 邻体效应 综合效应
下载PDF
播期和密度对茎瘤芥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旭祎 范永红 +3 位作者 刘义华 林合清 王彬 李娟 《西南园艺》 2006年第4期17-20,共4页
为给茎瘤芥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提供依据,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茎瘤芥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和密度对茎瘤芥瘤茎主要经济性状的综合效应明显。(2)播期对瘤茎的小区产量、横径有显著的正效应,对瘤茎的纵径、菜形指数有显著的... 为给茎瘤芥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提供依据,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茎瘤芥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和密度对茎瘤芥瘤茎主要经济性状的综合效应明显。(2)播期对瘤茎的小区产量、横径有显著的正效应,对瘤茎的纵径、菜形指数有显著的负效应,对单株瘤茎产量有不明显负效应;密度对单株瘤茎重有显著的负效应,对瘤茎纵径有显著的正效应;对瘤茎小区产量、横径有不明显的负效应,对菜形指数有不明显的正效应。(3)播期和密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地影响瘤茎的小区产量、单株瘤茎重、瘤茎纵径,对横径和菜形指数影响也明显。据此,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 主要经济性状 数学模型 播期 密度
下载PDF
优质棉沧198多茎株型密度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贞贞 李洪芹 +3 位作者 张忠波 孙玉英 柴卫东 刘永平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1-3,共3页
为探讨棉花多茎株型密度适应性,充分挖掘优质棉沧198的增产潜力,在种植密度1.5万~10.5万株/h^2。范围内设置6个水平,调查了不同密度处理下主茎和叶枝的主要生育性状及产量指标,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面积动态和干物质生产量。结... 为探讨棉花多茎株型密度适应性,充分挖掘优质棉沧198的增产潜力,在种植密度1.5万~10.5万株/h^2。范围内设置6个水平,调查了不同密度处理下主茎和叶枝的主要生育性状及产量指标,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面积动态和干物质生产量。结果表明:棉花多茎株型栽培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3万~5.1万彬h^2。。在该密度范围内,多茎株型栽培的棉花主茎与叶枝发育协调,能建造高质量的光合系统,功能叶片数量多,延缓棉株衰老,干物质生产能力较强,生殖体分配率较高,增产幅度大,可以实现高产简化栽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沧198 多茎株型 密度 主茎 叶枝 产量
下载PDF
冬小麦主茎和分蘖的植株性状及分蘖合理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广才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5-11,共7页
研究了冬小麦主茎及分蘖的植株性状,分析了单茎主要性状的相关关系,并结合不同群体的产量分析,探讨高产小麦分蘖的合理利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主茎及分蘖的单茎性状均优于高位蘖。因此认为主茎、1N、2N和3N为优势蘖组,1N-1及其... 研究了冬小麦主茎及分蘖的植株性状,分析了单茎主要性状的相关关系,并结合不同群体的产量分析,探讨高产小麦分蘖的合理利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主茎及分蘖的单茎性状均优于高位蘖。因此认为主茎、1N、2N和3N为优势蘖组,1N-1及其以后出生的分蘖为劣势蘖组。在高产栽培中,以每亩12~15万基本苗为宜,即利用优势蘖组成穗以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分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