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Physics Research in China:The Yenching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Danian Hu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年第2期4-61,共58页
Based on archival materials discovered in America,Britain,and China,this paper carefully examines the history of the short-lived and completely overlooked Department of Physics in the Premedical School of Peking Union... Based on archival materials discovered in America,Britain,and China,this paper carefully examines the history of the short-lived and completely overlooked Department of Physics in the Premedical Schoo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PUMC),and uncovers this department’s extensive interconnections with its counterpart at Yenching University.This project also looks into the Master of Science(MS)program in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at Yenching University,which,founded in 1927,was the first graduate program in physics in China.It was this MS program that transformed the Yenching Department from a largely premedical training center serving the PUMC into a prominent cradle of Chinese physics research.This Yenching Department,despite its small faculty and brief existence,nurtured many eminent Chinese physicists,such as Chao-Ying Meng孟昭英,Wen-Yu Chang张文裕,Ming-Chen Wang王明贞,Chia-Liu Luke Yuan袁家骝,Cheng-Shu Wang(Chang)王承书,Ho-Fu Lu卢鹤绂,Ting-Sui Ke葛庭燧,Kun Huang黄昆,and Chia-Lin Hsieh谢家麟.It would have been impossible to achieve these outstanding accomplishments without the effective leadership and pioneering work of C.H.Corbett,P.A.Anderson,Y.M.Hsieh,and W.Band—the first four Department Chairs—in combination with relatively abundant private funding,mostly from America,and extensive educational connections with Western institutions.This paper not only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se four department head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but also discloses the unique role played by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via the China Medical Board and the PUMC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enching Department of Phys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Premedical School of th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at yenching university the China Medical Board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William Warren Stifler(1883–1954) Charles Hodge Corbett(1881–1963) Paul Alexander Anderson(1898–1990) Yu-Ming Hsieh(1895–1986) William Band(1906–1993)
下载PDF
人本理念与社会性视角——林徽因的住宅设计、研究与教学
2
作者 崔婉怡 许懋彦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3期16-25,共10页
人本理念与社会性视角是林徽因现代住宅设计思想的两个核心内容。人本的设计观萌发于林徽因在20世纪30年代对家宅的初识及后来的住宅设计实践,社会性视角则形成于她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研读与写作。在凯瑟琳·鲍尔·沃斯特《... 人本理念与社会性视角是林徽因现代住宅设计思想的两个核心内容。人本的设计观萌发于林徽因在20世纪30年代对家宅的初识及后来的住宅设计实践,社会性视角则形成于她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研读与写作。在凯瑟琳·鲍尔·沃斯特《现代住宅》的社会学思想、经济学方法和实证主义理念基础上,林徽因形成了住宅设计是“特种的社会科学”的现代住宅设计思想。该思想将建筑学外延与社会学科融合,颇具前瞻性,为中国现代住宅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清华大学建筑教育也由此形成了重视住宅设计教学和人本关怀的优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现代住宅 凯瑟琳·鲍尔·沃斯特 人本主义 实证主义 社会学 清华营建系
下载PDF
许仕廉对燕京大学社会学中国化的推进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燕 孙邦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8-75,共8页
许仕廉是燕京大学社会学第一位中国籍系主任。他提出了"本土社会学"的社会学思想,确立了燕大社会学中国化学科建设的基点。在任期间,他改变了燕大社会学早期服务于基督教的特征和依赖外国教师的局面,初步建立"中国化&qu... 许仕廉是燕京大学社会学第一位中国籍系主任。他提出了"本土社会学"的社会学思想,确立了燕大社会学中国化学科建设的基点。在任期间,他改变了燕大社会学早期服务于基督教的特征和依赖外国教师的局面,初步建立"中国化"的社会学课程体系,开拓了社会学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学术路径,有选择地引入了人文区位理论,培养和储备了社会学中国化的骨干人才。许仕廉开启了燕京大学社会学中国化的进程,在燕京大学社会学中国化乃至社会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引领者和奠基人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仕廉 燕京大学社会学 社会学中国化
下载PDF
教会大学与民国乡村建设——以燕京大学清河实验区为个案的考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德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62,共6页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0年开办了清河实验区,分经济、调查、社会、卫生四股开展工作,设立了完备的组织机构与工作计划,并常派学生实习。实验区在清河推广小本贷款,成立信用合作社,推广优质家畜品种,提高当地农业生产率;还为儿童开...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0年开办了清河实验区,分经济、调查、社会、卫生四股开展工作,设立了完备的组织机构与工作计划,并常派学生实习。实验区在清河推广小本贷款,成立信用合作社,推广优质家畜品种,提高当地农业生产率;还为儿童开办儿童会及幼稚园,组织妇女从事手工副业,并在当地设立图书馆及开展体育活动,丰富民众的业余生活。实验区注重改善当地的环境卫生与学校卫生,对产婆进行培训,提倡新式接生。实验区的活动虽然在抗战爆发后停止,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清河乡村面貌,提高了乡民的经济及精神生活水平,但因政治、经济体制等原因,无法真正改变乡村积贫积弱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大社会学系 清河实验区 乡村建设 社会调查
下载PDF
民国时期教育社会学发展的内在理路——基于陶孟和与廖泰初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燕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7-84,共8页
民国时期,陶孟和与廖泰初先后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讲授"教育社会学"课程。作为两个时代的学者代表,他们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折射了民国时期教育社会学发展的内在理路:国人对教育社会学的认知从对"教育与社... 民国时期,陶孟和与廖泰初先后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讲授"教育社会学"课程。作为两个时代的学者代表,他们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折射了民国时期教育社会学发展的内在理路:国人对教育社会学的认知从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认知开始,继而转变成对"教育与社会学"关系的认知,最后才到达对"教育学与社会学二者之互动"理解层面。陶孟和的《社会与教育》开启了国人对"教育与社会学"的认知,廖泰初的《动变中的中国农村教育——山东省汶上县教育研究》揭示了民国时期学人对"教育学与社会学二者之互动"理解的深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燕京大学 教育社会学 陶孟和 廖泰初
下载PDF
步济时对创办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燕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85-92,共8页
20世纪20年代,美国传教士步济时在燕京大学创办了社会学系,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起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为燕京大学社会学奠定了以"实用"为学科发展定位的基础,制定了多维全面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开展多项社... 20世纪20年代,美国传教士步济时在燕京大学创办了社会学系,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起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为燕京大学社会学奠定了以"实用"为学科发展定位的基础,制定了多维全面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开展多项社会调查研究传播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步济时创办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与基督教普遍主义以及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对外文化交流传统密切相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创办及其发展表明:实践性、全面性、学术性和国际性几大要素及其融合是创一流学科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济时 燕京大学 社会学系 学科发展史
下载PDF
沪江大学社会学系师生的学术贡献略论 被引量:4
7
作者 罗国芬 周嘉颖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3-99,共7页
在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教会大学的社会学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沪江大学于1914年2月首创中国高校第一个社会学系。在其后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沪江大学社会学系大力推行国际化教学,并通过沪东公社等基地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美... 在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教会大学的社会学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沪江大学于1914年2月首创中国高校第一个社会学系。在其后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沪江大学社会学系大力推行国际化教学,并通过沪东公社等基地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美籍教授葛学溥、韦爱伦,以及国内知名社会学者张春江、雷洁琼等中外社会学学者的先后带领下,努力打造自身在社会学、社会工作领域的学科特色与学术地位。沪江社会学其特色与成就主要有:首创建系之功;践行教学、研究、服务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注重运用先进社会调查方法研究中国社会;具有较高的学术成就;我国社会工作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江大学 社会学系 学术贡献
下载PDF
中国第一个社会学系及其成立时间辨——谨以此文纪念沪江大学社会学系成立100周年 被引量:4
8
作者 罗国芬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4-80,共7页
关于中国第一个社会学系是谁以及沪江大学社会学系成立的准确时间,以往高等教育、社会学、社会工作、宗教学等学科的学科史专著中众说纷纭。通过勾稽比对、寻访可靠资料来源,可以确认,1914年2月沪江大学由葛学溥成立的社会学系是中国高... 关于中国第一个社会学系是谁以及沪江大学社会学系成立的准确时间,以往高等教育、社会学、社会工作、宗教学等学科的学科史专著中众说纷纭。通过勾稽比对、寻访可靠资料来源,可以确认,1914年2月沪江大学由葛学溥成立的社会学系是中国高校中第一个社会学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江大学 社会学系 葛学溥
下载PDF
许仕廉与燕京大学社会学中国化实践
9
作者 娄岙菲 李涛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77-84,共8页
具有教会背景的燕京大学,是在中国较早系统开设社会学课程的学校之一。首位中国籍系主任许仕廉接任之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加快推进学科中国化,一方面表现在承继了由步济时开创的注重社会调查的学科传统,同时也得益于许仕廉对社会学系应... 具有教会背景的燕京大学,是在中国较早系统开设社会学课程的学校之一。首位中国籍系主任许仕廉接任之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加快推进学科中国化,一方面表现在承继了由步济时开创的注重社会调查的学科传统,同时也得益于许仕廉对社会学系应担负的社会使命和责任的判断。燕京大学清河试验区的筹备和办理过程正是社会学中国化努力的实际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仕廉 燕京大学 社会学 社会调查 清河试验区
下载PDF
民国时期燕京大学家政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0
作者 曾祥志 邵汉清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3-96,101,共5页
民国时期,很多大学开设家政系,但是每所大学的家政系人才培养模式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教会大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燕京大学家政系。在培养人才方面,燕京大学家政系注重文理贯通,注重学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体现其"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务&q... 民国时期,很多大学开设家政系,但是每所大学的家政系人才培养模式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教会大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燕京大学家政系。在培养人才方面,燕京大学家政系注重文理贯通,注重学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体现其"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务"的办学宗旨,其人才培养模式与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燕京大学 家政系 培养模式
下载PDF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特色与经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齐钊 《社会建设》 CSSCI 2022年第2期29-41,共13页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中的地位毋庸置疑,然而就此议题的整体性研究却尚显不足。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该系师生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在社会工作本土化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强调社会工作在社会...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中的地位毋庸置疑,然而就此议题的整体性研究却尚显不足。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该系师生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在社会工作本土化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强调社会工作在社会学专业与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始终面向社会现实和服务对象需要开展社会工作实务,以及灵活运用社会工作方法确保服务效果的特色与经验,这些特色与经验不仅有助于当时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而且对于推动当下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不断深入裨益良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 社会工作本土化 学科建设
下载PDF
民国时期(1918-1940年)高等教育中量子理论教学的发展: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为例
12
作者 曹丽欣 朱慧涓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3期91-96,共6页
初步梳理民国时期(1918—1940年)高等教育中量子理论教学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开展量子理论教学为例,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展开论述,以丰富民国高等教育中开展近代物理教学的早期历史,同时... 初步梳理民国时期(1918—1940年)高等教育中量子理论教学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开展量子理论教学为例,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展开论述,以丰富民国高等教育中开展近代物理教学的早期历史,同时也能够从侧面展现近代物理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教学 量子理论 物理系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燕京大学
下载PDF
以“乡教”促“乡建”:燕京大学教育系“冉村乡教实验区”研究(1938—1941) 被引量:1
13
作者 萧子扬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0年第1期155-169,共15页
"冉村乡教实验区"是燕京大学教育系于1938年创办的一个典型乡村教育实验区,奉行以"乡教"促"乡建"的宗旨,试图以学校为中心推动乡村建设,对于新时代我国乡村教育和农村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 "冉村乡教实验区"是燕京大学教育系于1938年创办的一个典型乡村教育实验区,奉行以"乡教"促"乡建"的宗旨,试图以学校为中心推动乡村建设,对于新时代我国乡村教育和农村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重点运用教育史、社会学史视角,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生计教育"和"卫生教育"等维度考察了燕京大学教育系"冉村乡教实验区"的基本概况、主要内容、特点和不足。研究表明,"冉村乡教实验区"对于当前我国农村教育、教育扶贫、乡村振兴等而言具有四点启示:其一,注重发挥新乡贤的作用,培育本地领袖人才;其二,注重发挥乡村教育的作用,鼓励高校参与乡村振兴;其三,注重乡土教育和社会知觉教育,激活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其四,注重乡村振兴和农村教育的"底线思维"和"底线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民众教育 燕京大学教育系 冉村乡村实验区 乡村建设运动 教育扶贫
下载PDF
抗战时期高校西迁背景下的人才流动与学科建设 ——基于对吴文藻从燕京大学到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的考察
14
作者 邹源椋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80-87,共8页
1938年,吴文藻离开燕京大学到云南大学任教,并为云南大学创办了社会学系。作为首任社会学系主任,吴文藻以燕京学人为班底建设师资队伍,树立专通并举的人才观念,结合“燕京经验”与云南大学实际设置课程,为云大社会学系于抗战时期取得瞩... 1938年,吴文藻离开燕京大学到云南大学任教,并为云南大学创办了社会学系。作为首任社会学系主任,吴文藻以燕京学人为班底建设师资队伍,树立专通并举的人才观念,结合“燕京经验”与云南大学实际设置课程,为云大社会学系于抗战时期取得瞩目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究其原因,可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科建设需要与其办学经验契合;二是学术土壤与其研究旨趣契合;三是学术平台支持与其学术理想契合。吴文藻从燕京大学到云南大学建设社会学学科的案例,对当前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与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吴文藻 燕京大学 云南大学社会学系 学科建设
下载PDF
试论燕京大学新闻人才的特色培养方式——以新闻学讨论周为中心的考察
15
作者 王聪颖 《山东高等教育》 2019年第2期85-92,共8页
燕京大学新闻学系从1931年4月到1937年5月,邀请报界先进、学者、官员等共举办了七届新闻学讨论周。通过新闻学讨论周活动,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明确了自己的办学方向与目标,沟通了新闻学系师生与报界的联系,扩大了新闻学系的社会影响,促进... 燕京大学新闻学系从1931年4月到1937年5月,邀请报界先进、学者、官员等共举办了七届新闻学讨论周。通过新闻学讨论周活动,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明确了自己的办学方向与目标,沟通了新闻学系师生与报界的联系,扩大了新闻学系的社会影响,促进了燕大新闻学系的学术研究与课程设置的完善,从而助力了燕京大学新闻学系的发展与杰出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京大学 新闻学系 新闻学讨论周
下载PDF
民国时期社会学视野中的儿童问题研究——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的考察
16
作者 杨燕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9-85,共7页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自创办起就关注和研究儿童,不仅培养了大批儿童福利人才,为学校周边儿童提供了具体服务,而且通过社会服务实践和创新性的区位儿童福利个案研究,提出了"儿童身心发展是天赋权利""儿童问题的本质是儿童社...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自创办起就关注和研究儿童,不仅培养了大批儿童福利人才,为学校周边儿童提供了具体服务,而且通过社会服务实践和创新性的区位儿童福利个案研究,提出了"儿童身心发展是天赋权利""儿童问题的本质是儿童社会问题""改善儿童环境推动儿童福利"等观点。这些对近代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儿童本位意识的建构和儿童教养制度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当前解决儿童问题也有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儿童社会学 燕京大学 儿童福利 儿童教养
下载PDF
A College Student's Rural Journey: Early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in China Seen through Fieldwork on Sichuan's Secret Society 被引量:2
17
作者 Di Wang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7年第1期1-31,共31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vestigators of rural society in the Republican period, specifically research made through fieldwork on the Gowned Brothers (or, Paoge) in 1940s Sichuan. It takes up one such investigato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vestigators of rural society in the Republican period, specifically research made through fieldwork on the Gowned Brothers (or, Paoge) in 1940s Sichuan. It takes up one such investigator, Shen Baoyuan--a student at Yenching University; her youthful work never became published or recognized. The present study reveals how the pioneers of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who called themselves "rural activists," tried to understand rural China. It argues that the developments in those fields in China of the 1920s and 1940s made it possible for us today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mporary rural problems. The investigator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ural Construction and Rural Education Movements in Republican China. They show us how Western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were localized in order to answer "Chinese questions" and to solve "Chinese problems." As source material, these investigations have given us rich records, which in turn have become precious sources and historical memories of rural China's p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activists sociology yenching university SICHUAN 1920s-1940s secret society
原文传递
反思性批判与创造性转化——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与英国功能论人类学的双向互动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旭东 齐钊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55,共10页
学界普遍认为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受英国功能论人类学影响至深,但是却鲜有研究关注到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实际上,在引进此派学说时,该系师生也并非立即认可与接受,而是经历了一个态度和实际行为上的动态转变过程。他们富有新意地将原本在... 学界普遍认为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受英国功能论人类学影响至深,但是却鲜有研究关注到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实际上,在引进此派学说时,该系师生也并非立即认可与接受,而是经历了一个态度和实际行为上的动态转变过程。他们富有新意地将原本在西方看来相互对立的文化功能论与文化传播论予以糅合,并明确指出英国功能论人类学的几种偏颇与不足。这些努力反映了该系师生探究与理解中国社会的主体性意识和对西方学术理论和方法的反思批判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学界也不乏启示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 英国功能论人类学 主体性意识 反思性批判 创造性转化
原文传递
寻找中国社会生活史之途:以燕大社会调查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晓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中国社会生活史有系统有意识的记录,与社会学和社会调查在近代中国的创建和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例,通过其创建和发展,社会学者对社会调查的信仰和追求,以"到民间去"为志向,进而推进社会改造的实践,创建... 中国社会生活史有系统有意识的记录,与社会学和社会调查在近代中国的创建和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例,通过其创建和发展,社会学者对社会调查的信仰和追求,以"到民间去"为志向,进而推进社会改造的实践,创建了中国社会学史上众多的"第一"。而这些从社会风俗、家族组织,到行会制度、城市居民生活的调查资料,成为了我们今天研究近代社会史重要的史料基础和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活 社会调查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
原文传递
基于人文区位学的社区研究:现代社会学者赵承信的学术思想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丽平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22年第2期245-256,282-283,共14页
中国早期社会学界有诸多著述丰硕、见解独到但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学者,赵承信就是其中一位。赵承信于1926年进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密歇根大学,1933年学成归国,在燕大社会学系担任教职、主持系务,其学术生涯... 中国早期社会学界有诸多著述丰硕、见解独到但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学者,赵承信就是其中一位。赵承信于1926年进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密歇根大学,1933年学成归国,在燕大社会学系担任教职、主持系务,其学术生涯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燕大度过的,赵承信在承接、拓展和引领燕大社会学的学术传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学术成就之一,是较为系统地引介美国芝加哥学派人文区位学理论,并尝试将该理论应用于中国近代社区、村镇社区、农村社区的实地调查和研究中,冀以推动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建设。经由赵承信及其社区研究的学术梳理,不仅有助于加深和扩展对燕大社会学系和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学的相关研究,对当下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亦有诸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承信 社区研究 人文区位学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