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ilience in the First Episode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1
作者 Toshihiko Maekawa Shingo Souda +2 位作者 Katsura Oyakawa Mutsuhide Tanaka Takao Yamasaki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2017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Aim: Resilience refers to the human ability to adapt to tragedy, trauma, adversity, and significant stressors. Recently, resilience has been defined as a potentially modifiable factor that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inte... Aim: Resilience refers to the human ability to adapt to tragedy, trauma, adversity, and significant stressors. Recently, resilience has been defined as a potentially modifiable factor that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intervention. Here, we examined resilience during a 3-month period as patients experienced their first episode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We hypothesized that despite MDD, resilient people could recover from depressive states more quickly than less resilient people. Methods: Twelve patients experienced their first MDD episode and 21 healthy control individual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Data from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 S-H Resilience Scale (S-HRS), and State-Trait Anxiety Index (STAI) were collected at two time points. Time 1 was the first visit after registration and Time 2 was 12 weeks later. Based on the symptoms described by the HAM-D results, the MDD group was divided into MDD-remission and MDD-residual sub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patients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resilience (low scores for Factor-A, Factor-B, and total S-HRS). Moreover, total SHRS scores for the MDD-remission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Time 1 to Time 2, while those in MDD-residual group did not chang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AI scor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MDD-remission and MDD-residual groups at either time point. Conclusion: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o show that patients experiencing their first episode of MDD show low resilience, and that a resilience scale might be a good index for estimating recovery from de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self-efficacy S-H RESILIENCE scale Social Support State-Trait ANXIETY Index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刘久香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改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泰安市精神病医院确诊并收治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改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泰安市精神病医院确诊并收治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心理干预。比较2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应对方式。结果:护理后,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各项评分均有改善趋势,其中观察组睡眠质量、应对方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开展心理干预方案可改善其应对方式及心理状态,帮助其调整恢复健康情绪状态,进而减轻抑郁情绪对于生理状态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值得借鉴与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抑郁症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应对方式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下载PDF
轻性抑郁障碍与重性抑郁障碍生活事件及人格特征对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易正辉 方贻儒 +6 位作者 苑成梅 李则挚 洪武 黄佳 陈俊 王勇 汪作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3-646,共4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轻性抑郁障碍(MinD)与重性抑郁障碍(MDD)的临床症状、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心理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方法选择288例MDD患者(MDD组)和222例MinD患者(MinD组)作为研究对象,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生活事件量表(L... 目的分析和比较轻性抑郁障碍(MinD)与重性抑郁障碍(MDD)的临床症状、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心理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方法选择288例MDD患者(MDD组)和222例MinD患者(MinD组)作为研究对象,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生活事件量表(L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EPQ)作为评估工具,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心理应激、社会支持、心理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结果 MinD组与抑郁有关症状的发生率和HAMD-17评分均显著低于MDD组(P<0.01,P<0.05);两组生活事件发生率相近,但MDD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明显强于MinD组(P<0.01)。PSSS、TCSQ和EPQ显示,与MDD组比较,MinD组朋友支持因子分较低;较多使用积极应对方式;内外向因子分较高,神经质因子分较低(P<0.01或P<0.05)。结论与MDD比较,MinD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低;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心理应激较轻,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同时具有较好的人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性抑郁障碍 重性抑郁障碍 生活事件量表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
下载PDF
社会心理因素对卒中后抑郁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余政 张梅英 +1 位作者 李梦倩 袁也丰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人格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HAMD≥8分者为抑郁组,HAMD<8分者为疾病对照组。所有患者应用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人格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HAMD≥8分者为抑郁组,HAMD<8分者为疾病对照组。所有患者应用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年)4个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抑郁组的负性事件应激量和生活事件总应激量均较对照组高(P<0.01),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主观支持度及对支持利用度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1)。艾森克人格测验(成人)N值较对照组大,而E值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前的负性生活事件量多、消极的应对方式、主观社会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低、以及内向神经质的人格特质可能是影响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社会心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生活事件调查表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艾森克人格问卷 社会心理因素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崔静 李乾静 刘银芳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青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依据住院时间分为常规组48例,干预组48例,两组均接受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观察2周.干预前后采用汉密...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青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依据住院时间分为常规组48例,干预组48例,两组均接受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观察2周.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状况,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定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定应对方式,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消极应对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干预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两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积极应对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1.7%)显著高于常规组(75.0%)(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显著改善青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心理状态,提高积极应对能力及护理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认知行为干预 焦虑 抑郁 应对方式 心理状态 汉密顿焦虑量表 汉密顿抑郁量表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下载PDF
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高血压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梅英 余政 姚建国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1期33-35,38,共4页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高血压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由经过训练的心理治疗师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中,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00例患者进行评定、分析。访谈后,将...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高血压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由经过训练的心理治疗师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中,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00例患者进行评定、分析。访谈后,将100例患者按HAMA及HAMD的评分标准分为2组:疾病组[HAMA≥8分和(或)HAMD≥8分,48例]和对照组(HAMA<8分、HAMD<8分,52例)。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组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疾病组的消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积极应对、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疾病组的客观支持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高。积极应对不足,并常采用消极应对的高血压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可能性大,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主观社会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可能有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焦虑 抑郁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下载PDF
Roy适应模式实施心理舒适护理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 被引量:71
7
作者 卢雪珍 陈文霞 吴辉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实施心理舒适护理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入住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的7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实施心理舒适护理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入住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的7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Roy适应模式中的心理舒适护理措施。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护理满意度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理干预8周后,观察组HAMD得分[(13.24±1.34)分]低于对照组[(20.27±1.52)分]和护理干预前[(22.36±2.14)分](t=9.68、13.07,P〈0.05);EPDS得分[(12.45±1.70)分]低于对照组[(18.56±2.84)分]和护理干预前[(20.54±2.76)分1(t=8.79、11.57,P〈0.05);HAMA得分[(12.27±2.80)分]低于对照组[(24.67±3.43)分]和护理干预前[(27.18±3.82)分](t=13.21、14.33,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SCSQ量表中积极评分[(16.03±4.21)、(21.47±4.23)分]及消极评分[(13.12±3.07)、(10.19±3.5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8、3.3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8周后SCSQ量表中积极评分[(21.47±4.23)分比(16.78±4.15)分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44%比69.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4。P〈0.05)。结论运用Roy适应模式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施行心理舒适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增强患者积极应对各种刺激的适应能力,并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ROY适应模式 心理舒适护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疾病认知、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梅 杨开仁 金庞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对抑郁症患者疾病认知、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入我院诊断为抑郁症患者共9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专...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对抑郁症患者疾病认知、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入我院诊断为抑郁症患者共9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采用CBT;采用生存质量简表(WHOQOL)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疾病认知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心理健康水平,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比较应对方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WHOQOL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4个项目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能抑郁和无抑郁人群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CSQ积极应对评分显著升高,消极应对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疾病认知、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 抑郁症 生存质量简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下载PDF
功能性健康型态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秋 王洋 徐天朝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1期47-49,52,共4页
【目的】评估功能性健康型态模式(FHPM)在抑郁症患者中减少抑郁症状、增加希望和自我效能感中的效果。【方法】从北部战区总院的心理科共招募68名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4名患者,其中干预组根据FHPM制定了干预措施。... 【目的】评估功能性健康型态模式(FHPM)在抑郁症患者中减少抑郁症状、增加希望和自我效能感中的效果。【方法】从北部战区总院的心理科共招募68名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4名患者,其中干预组根据FHPM制定了干预措施。采用问卷形式,利用贝克抑郁量表(BDI)、贝克绝望量表(BHS)和抑郁症应对自我效能感量表(DCSES)收集两组患者基线、干预后及3个月随访时的量表评分数据。【结果】两组受试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无明显差异。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基线BDI、BHS和DCSES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干预后,干预组的BDI和BH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干预组的DCSES评分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在3个月后随访时的BDI、BH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DC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FHPM在收集资料、确定、实施和评价护理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化的模式。它引入了标准的专业术语,简化了护理工作的流程。这使得它在心理健康和精神病学护理实践中成为一种有益和有效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健康型态模式 抑郁症 贝克抑郁量表 贝克绝望量表 抑郁症应对自我效能感量表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华锋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5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7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7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SCSQ消极应对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SCSQ积极应对评分、FAD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可降低HAMD评分,提高FAD评分,以及改善SCSQ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青少年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下载PDF
舍曲林联合家庭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根英 肖艳群 黄百花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家庭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0月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每组各40例。联合组患者采用舍曲林+家庭治疗方式...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家庭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0月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每组各40例。联合组患者采用舍曲林+家庭治疗方式干预,单一组患者采用舍曲林药物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前,联合组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1.75±0.61)分]、消极应对方式评分[(2.70±0.56)分]与单一组[(1.77±0.63)、(2.75±0.5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2.25±0.45)分]高于单一组[(1.95±0.53)分],消极应对方式评分[(1.85±0.61)分]低于单一组[(2.71±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联合组患者的HAMD评分[(25.49±2.29)分]与单一组[(25.53±2.3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HAMD评分[(8.52±1.11)分]低于单一组[(13.45±1.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家庭治疗方式联合运用,可显著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以及消极应对方式,改善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曲林 家庭治疗 青少年抑郁障碍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分 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
下载PDF
多元化术前访视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心理状态、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柯梦婕 师文 +1 位作者 孙倩 李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3期144-149,共6页
目的探讨多元化术前访视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心理状态、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接受择期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传统术前访视)和观察组(50例,多元化术前访视... 目的探讨多元化术前访视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心理状态、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接受择期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传统术前访视)和观察组(50例,多元化术前访视)。比较两组的知识需求满足情况、生理指标、负性情绪、应激反应及应对方式。结果观察组访视结束后的术前准备、手术室环境、手术流程、麻醉安全、手术安全及术后康复内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前,观察组的血压、呼吸及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前,观察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前,观察组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术前访视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改善负性情绪与应激反应,促使患者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手术与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期手术 多元化术前访视 应对方式 抑郁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
下载PDF
抑郁症完美主义心理及应付方式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毅 李雪丽 谭文艳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1年第6期560-562,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完美主义心理特点及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本病例对照研究中,选取65例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及65例按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进行配比的无精神障碍的志愿者,用...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完美主义心理特点及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本病例对照研究中,选取65例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及65例按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进行配比的无精神障碍的志愿者,用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在完美主义总分(90.05±17.48)分VS(68.01±10.23)分、担心错误(24.46±7.40)分vs(12.38±5.07)分、行动的疑虑(14.89±3.79)分vs(8.26±3.03)分、父母期望(12.45±4.24)分vs(8.76±4.01)分、退避(0.61±0.26)分vs(0.27±0.24)分、幻想(0.49±0.24)分vs(0.32±0.15)分和自责(0.56±0.26)分vs(0.29±0.14)分上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求助(0.33±0.14)分vs(0.52±0.23)分、解决问题(0.28±0.13)分V8分(0.59±0.27)上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完美主义总分与退避、自责正相关(r=0.58,0.48,P〈0.01),与求助、解决问题负相关(r=-0.55,-0.55,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可能比正常人更追求完美,更多使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完美主义 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 应付方式
原文传递
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田晓满 胡芳珍 胡洪进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673-1677,共5页
目的探讨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永康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 目的探讨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永康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应对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44.21±4.15)分]、SDS评分[(45.28±5.16)分]、HAMA评分[(12.41±2.16)分]、HAMD评分[(9.75±2.83)分]和SCSQ消极应对评分[(10.35±2.23)分]均低于对照组[(51.14±4.39)分、(53.64±5.31)分、(16.73±2.54)分、(14.18±2.72)分、(14.73±2.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83、6.184、7.097、6.182、7.375,均P<0.001)。观察组治疗后SCSQ积极应对评分[(31.42±4.43)分]高于对照组[(24.16±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32,P<0.001)。结论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心理疗法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