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uropeptide Y gene transfection inhibits post-epileptic hippocampal synaptic reconstru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Fan Zhang Wenqing Zhao +5 位作者 Wenling Li Changzheng Dong Xinying Zhang Jiang Wu Na Li Chuandong Li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1597-1605,共9页
Exogenous neuropeptide Y has antiepileptic effects;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and optimal administration method for neuropeptide Y are still unresolved. Previous studies have used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njec... Exogenous neuropeptide Y has antiepileptic effects;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and optimal administration method for neuropeptide Y are still unresolved. Previous studies have used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njection of neuropeptide Y into animal models of epilepsy. In this study, a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expression vector carrying the neuropeptide Y gene was injected into the lateral ventricle of rats, while the ipsilateral hippocampus was injected with kainic acid to establish the epileptic model. After transfection of neuropeptide Y gene, mossy fiber sprouting in the hippocampal CA3 region of epileptic rats wa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hippocampal synaptophysin (p38)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inhibited, and epileptic seizures were reduced. These experiment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expression vector carrying the neuropeptide Y gene reduces mossy fiber sprouting and inhibits abnormal synaptophysin expression, thereby suppressing post-epileptic synaptic re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gene therapy neural plasticity NEURODEGENERATION recombinantadeno-associated virus vector neuropeptide Y epilepsy kainic acid synaptic remodeling mossyfiber sprouting hippocampus synaptophysin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重性抑郁障碍脑结构功能影响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依依 洪雅雯 +2 位作者 何永光 王继军 张天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3-507,共5页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重性抑郁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利用神经影像技术和通过全球合作获得的大型数据集,证实MECT对脑部结构和功能存在影响,且结论日渐一致...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重性抑郁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利用神经影像技术和通过全球合作获得的大型数据集,证实MECT对脑部结构和功能存在影响,且结论日渐一致,如海马、杏仁核等多个特定脑区的灰质体积增加,多处白质微结构完整性增加,以及海马-杏仁核-膝下前扣带回-额叶皮质网络、海马-丘脑-颞叶-顶叶皮质网络等与重性抑郁障碍相关的脑部功能连接正常化。然而这些改变与MECT作用机制的关系仍需深入研究。本文对MECT脑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可为其在临床诊疗中更好地应用提供方法支持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休克疗法 重性抑郁障碍 磁共振成像 灰质 白质 神经网络 神经元可塑性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对抑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突触可塑性机制 被引量:27
3
作者 刘媛媛 闵苏 +3 位作者 董军 曹俊 黎平 刘永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对抑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突触可塑性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无抽搐电休克(MECT)组、电休克(ECT)组、丙泊酚组、抑郁模型组(简称抑郁组)、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各10只,前4组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对抑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突触可塑性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无抽搐电休克(MECT)组、电休克(ECT)组、丙泊酚组、抑郁模型组(简称抑郁组)、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各10只,前4组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轻度应激制备抑郁模型。建模成功后,MECT组和ECT组每日1次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和生理盐水后给予电刺激,丙泊酚组腹腔注射丙泊酚但不给予电刺激,连续7d。采用openfield和Morris水迷宫分别评定行为学和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马突触素(SYP)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后MECT组和ECT组的openfield评分均分别明显高于丙泊酚组和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T组Morris水迷宫测验的逃避潜伏期较MECT组、丙泊酚组及抑郁组延长而空间探索时间缩短(P<0.05);MECT组和ECT组较丙泊酚组、抑郁组SYP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MECT组较ECT组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丙泊酚可改善抑郁大鼠电休克后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电休克后海马SYP的过度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无抽搐电休克 突触素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抑郁大鼠电休克治疗后认知功能与突触可塑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黎平 郝学超 +5 位作者 律峰 魏珂 罗洁 曹俊 董军 闵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15-720,共6页
目的评价自噬及突触素在抑郁大鼠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shock,ECS)治疗后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抑郁模型大鼠24只,接受行为学实验评估抑郁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后,随机分为ECS组和抑郁组,每组12只。ECS组连续7 d给予ECS处理... 目的评价自噬及突触素在抑郁大鼠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shock,ECS)治疗后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抑郁模型大鼠24只,接受行为学实验评估抑郁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后,随机分为ECS组和抑郁组,每组12只。ECS组连续7 d给予ECS处理,抑郁组给予伪ECS处理。干预结束后再次进行行为学实验。之后各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自噬标记蛋白Beclin 1和LC3Ⅱ,另外6只取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突触素含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抑郁行为和学习记忆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ECS组与抑郁组相比或与自身干预前相比,糖水偏好百分比(68.2%±8.7%)、直立次数(7.0±1.9)和水平活动距离[(569.5±70.0)cm]增加,逃避潜伏期[(21.9±5.3)s]和空间探索时间[(20.5±3.9)s]延长(均P<0.05);而抑郁组干预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抑郁组相比,ECS组CA1、CA3、DG区和海马旁Beclin 1和LC3Ⅱ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海马区突触素蛋白含量增加(P<0.05)。结论抑郁大鼠ECS治疗后认知功能损害与ECS激活海马区自噬增加突触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突触素 抑郁症 电休克治疗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保护抑郁大鼠电休克后学习记忆中Ⅱ组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大为 闵苏 任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保护抑郁大鼠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shock,MECS)后学习记忆中Ⅱ组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 Glu R)的作用。方法 2~3月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采用慢性轻度不...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保护抑郁大鼠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shock,MECS)后学习记忆中Ⅱ组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 Glu R)的作用。方法 2~3月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选取30只建模成功的抑郁大鼠随机分为D组、M组、KM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给药,D组给予生理盐水后行伪电休克处理,M组和KM组分别给予丙泊酚及丙泊酚+氯胺酮(10 mg/kg)后行电休克处理,C组不做任何处理,行糖水偏好实验和水迷宫实验评价行为学变化,并检测海马m Glu R2和m Glu R3表达水平。另取12只抑郁大鼠进行电生理实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P组)和Ⅱm Glu R阻断剂组(L组),制备海马脑片后分别予以正常人工脑脊液和含有Ⅱm Glu R阻断剂的人工脑脊液灌流,应用电生理技术记录海马Schaffer侧枝-CA1神经通路(SC-CA1)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结果实验处理后,与D组相比,M组和KM组糖水偏好百分比升高(P<0.01),M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目标象限探索时间缩短(P<0.01),KM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目标象限探索时间延长(P<0.01)。与C组相比,D组、M组、KM组m Glu R2、m Glu R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M组相比,D组、KM组蛋白表达升高(P<0.05);D组与K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海马SC-CA1神经通路LTP高于L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可改善抑郁大鼠电休克后学习记忆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m Glu R2和m Glu R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休克 突触可塑性 氯胺酮 Ⅱ组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下载PDF
丙泊酚改善电休克后学习记忆与强直后增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邓婕 任力 闵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62-666,共5页
目的探讨强直后增强在丙泊酚改善抑郁大鼠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后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孤养与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抑郁模型。选择成功建模的SD雄性大鼠72只,... 目的探讨强直后增强在丙泊酚改善抑郁大鼠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后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孤养与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抑郁模型。选择成功建模的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抑郁组(D组)、ECT组(DE组)、ECT复合丙泊酚组(DPE组)、丙泊酚组(DP组)4组,每组18只;另取18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D、DE组给予生理盐水后分别行伪ECT和ECT处理;DPE、DP组给予丙泊酚后分别行ECT和伪ECT处理。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采用电生理技术记录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 potentiation,PTP)和基础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 EPSP),检测海马谷氨酸浓度。结果 ECT处理后,DE和DPE组糖水偏好百分比均高于D组(P<0.05);与DE组比较,DPE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空间探索时间延长(均P<0.05)。ECT处理后,与C组比较,D、DE、DPE组PTP均降低且数值为(139%±3%,117%±4%,130%±6%),DE组PTP低于D组,DPE组PTP高于DE组(P<0.05)。与D组比较,DE组和DPE组基础f EPSP均升高,DPE组基础f EPSP低于DE组(P<0.05)。D、DE、DPE组谷氨酸浓度均低于C组,DE组较D组谷氨酸浓度升高,DPE组较DE组谷氨酸浓度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改善抑郁大鼠ECT处理后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谷氨酸浓度,减轻PTP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可塑性 电休克 丙泊酚 认知功能 短时程可塑性
下载PDF
长春西汀对抑郁大鼠MECT后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鄢传东 王鹏 房茂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3-879,共7页
目的探究长春西汀对抑郁大鼠无抽搐电休克(MECT)后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法构建抑郁症大鼠模型,将30只抑郁症大鼠随机分为抑郁组、MECT组、MECT+长春西汀(10 mg/kg)组,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 目的探究长春西汀对抑郁大鼠无抽搐电休克(MECT)后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法构建抑郁症大鼠模型,将30只抑郁症大鼠随机分为抑郁组、MECT组、MECT+长春西汀(10 mg/kg)组,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未处理的健康大鼠作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糖度偏好实验评估抑郁状态,制备海马脑片进行电生理实验,高尔基染色检测树突棘密度,q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内源性大麻素相关基因[二酰基甘油脂肪酶(DAGLα)、单酰甘油脂肪酶(MAGL)和内源性大麻素Ⅰ型受体(CB1R)]表达。此外注射慢病毒下调海马中CB1R和DAGLα表达,再次建模与处理后,进行行为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糖度偏好、空间探索时间、相对辨别指数、长时程增强(LTP)、树突棘密度、DAGLα和CB1R表达降低,逃避潜伏期和MAGL表达升高(P<0.05);与抑郁组比较,MECT组糖度偏好、逃避潜伏期和MAGL表达升高,空间探索时间、相对辨别指数、LTP、树突棘密度、DAGLα和CB1R表达降低(P<0.05),MECT+长春西汀组糖度偏好、空间探索时间、相对辨别指数、LTP、树突棘密度、DAGLα和CB1R表达升高,逃避潜伏期和MAGL表达降低(P<0.05);与MECT组比较,MECT+长春西汀组糖度偏好、空间探索时间、相对辨别指数、LTP、树突棘密度、DAGLα和CB1R表达升高,逃避潜伏期和MAGL表达降低(P<0.05);慢病毒下调DAGLα或CB1R表达后,可抑制长春西汀对抑郁大鼠MECT治疗后行为学表现的改善作用。结论长春西汀可明显改善抑郁大鼠MECT治疗后的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调节内源性大麻素相关基因表达、增强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西汀 抑郁 无抽搐电休克 学习记忆障碍 内源性大麻素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电针对WKY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前额叶皮质GLUR1、NR2B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晓慧 秦丽娜 +2 位作者 邢龙飞 黄树航 冯荣荣 《上海针灸杂志》 2022年第8期818-823,共6页
目的通过电针干预观察对WKY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前额叶皮质谷氨酸受体(GLUR1)、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B亚基(NR2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抗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5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另外45只WKY抑郁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 目的通过电针干预观察对WKY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前额叶皮质谷氨酸受体(GLUR1)、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B亚基(NR2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抗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5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另外45只WKY抑郁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假针组、模型组,每组15只;电针组取百会和印堂穴连续针刺干预21 d,假针组取穴同电针组,予针刺皮层安慰治疗,正常组与模型组常规饲养,不做干预。记录干预前后各组大鼠体质量、糖水消耗量,并观察旷场实验行为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干预后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GLUR1、NR2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电针组、正常组大鼠体质量、旷场试验水平穿越格数与垂直运动次数明显高于假针组和模型组(P<0.01);糖水消耗百分比中电针组、正常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假针组(P<0.01);电针组前额叶皮质GLUR1、NR2B蛋白高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电针可以明显缓解WKY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前额叶皮质GLUR1、NR2B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抑郁症 行为学 突出可塑性 大鼠
下载PDF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与电休克治疗缓解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贾婷 宋昭 +4 位作者 化振 刘光雄 李亚萍 王瑾 吴兴曲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884-888,共5页
目的分析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与电休克治疗(ECT)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02至2021-12解放军联勤部队第987医院收治的60例TRD患者(TRD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TRD患者均接受8次氯... 目的分析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与电休克治疗(ECT)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02至2021-12解放军联勤部队第987医院收治的60例TRD患者(TRD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TRD患者均接受8次氯胺酮单独麻醉ECT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NGF水平。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结果TRD组患者基线血清N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基线血清NGF水平诊断TR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3。抗抑郁缓解率为76.7%(46/60)。ECT治疗后,血清NGF水平升高(P<0.001);缓解组TRD患者的血清NGF水平始终高于未缓解组(P<0.001);缓解组TRD患者血清NGF水平上升趋势较未缓解组明显(P=0.001)。血清NGF水平变化分别与HAMD-17评分变化、BPRS评分变化呈负相关性(P<0.05)。基线血清NGF水平预测TRD患者ECT治疗未缓解的AUC为0.750。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基线血清NGF水平>7.97 pg/ml仍是影响TRD患者ECT治疗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结论在ECT治疗过程中,TRD患者血清NGF水平随疾病好转而逐渐升高,且基线血清NGF水平可作为预测TRD患者ECT治疗缓解情况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抑郁症 神经生长因子 电休克治疗 神经可塑性
下载PDF
不同剂量异丙酚联合电休克对抑郁大鼠海马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媛媛 闵苏 +3 位作者 董军 曹俊 黎平 刘永峰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异丙酚联合电休克对抑郁大鼠海马突触素(SYP)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5组(n=10):对照组(c组)、抑郁组(D组)和低、中、高剂量异丙酚联合电休克组(M。组)。C组正常饲养,...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异丙酚联合电休克对抑郁大鼠海马突触素(SYP)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5组(n=10):对照组(c组)、抑郁组(D组)和低、中、高剂量异丙酚联合电休克组(M。组)。C组正常饲养,余4组制备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抑郁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c组和D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M1-3组分别腹腔注射异丙酚90、110、130mg/kg后行电休克治疗,每天处理1次,连续7d。于造模前1d、建模后1d、处理结束后1d采用openfield测试和糖水消耗实验观察行为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3区SYP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海马SYPmRNA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余4组建模后1d水平计分、垂直计分及理毛次数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糖水消耗比下降(P〈0.05);与D组比较,M1组和M2组处理结束后1d水平计分、垂直计分理毛次数增加,中央格停留时间缩短,糖水消耗比升高,SYP蛋白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与M1组和M2组比较,M3组处理结束后1d水平计分、垂直计分及理毛次数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SYP蛋白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异丙酚90mg/kg和110mg/kg联合电休克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鼠的抑郁状态;而异丙酚130mg/kg联合电休克对抑郁状态无明显改善,其机制可能与大剂量异丙酚过度抑制大鼠电休克后海马SY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电惊厥疗法 抑郁 突触囊泡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