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轻型自限制注意力的结构光相位及深度估计混合网络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新军 赵浩淼 +2 位作者 王红一 宋丽梅 孙瑞群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相位提取与深度估计是结构光三维测量中的重点环节,目前传统方法在结构光相位提取与深度估计方面存在效率不高、结果不够鲁棒等问题。为了提高深度学习结构光的重建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轻型自限制注意力(Light Self-Limited-Attenti... 相位提取与深度估计是结构光三维测量中的重点环节,目前传统方法在结构光相位提取与深度估计方面存在效率不高、结果不够鲁棒等问题。为了提高深度学习结构光的重建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轻型自限制注意力(Light Self-Limited-Attention,LSLA)的结构光相位及深度估计混合网络,即构建一种CNN-Transformer的混合模块,并将构建的混合模块放入U型架构中,实现CNN与Transformer的优势互补。将所提出的网络在结构光相位估计和结构光深度估计两个任务上进行实验,并和其他网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网络,本文所提出的网络在相位估计和深度估计的细节处理上更加精细,在结构光相位估计实验中,精度最高提升31%;在结构光深度估计实验中,精度最高提升26%。该方法提高了深度神经网络在结构光相位估计及深度估计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光 深度学习 自限制注意力 相位估计 深度估计
下载PDF
2022年平山4.3级地震震源机制及发震机理
2
作者 赵志远 宋昭 +2 位作者 陈婷 冯向东 王晓山 《华北地震科学》 2024年第3期91-95,共5页
基于震中附近地震台站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得到平山4.3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矩心深度,同时利用sPL震相对震源深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显示:平山4.3级地震震源机制双力偶解节面Ⅰ走向311°、倾角43°、滑动角33°;节面Ⅱ走... 基于震中附近地震台站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得到平山4.3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矩心深度,同时利用sPL震相对震源深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显示:平山4.3级地震震源机制双力偶解节面Ⅰ走向311°、倾角43°、滑动角33°;节面Ⅱ走向196°、倾角68°、滑动角128°;P轴方位角259°、倾角15°,表现为NEE-SWW向的挤压应力状态,与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方向基本相同。结合区域应力状态和地质构造活动,推测其发震断层为一条兼有走滑性质的逆断型隐伏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地震 CAP 深度震相 SPL 震源机制
下载PDF
输水工程中淡水壳菜侵蚀混凝土的机理研究
3
作者 张社荣 闫军涛 +3 位作者 马梓奡 张吉康 王超 王枭华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淡水壳菜附着在输水建筑物内壁会导致混凝土性能劣化,研究淡水壳菜附着规律与侵蚀混凝土的微观机理对建筑物防护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研究了淡水壳菜在输水建筑物内部附着规律、足丝入侵机制、体长空间差异性;通过原位混凝土硬... 淡水壳菜附着在输水建筑物内壁会导致混凝土性能劣化,研究淡水壳菜附着规律与侵蚀混凝土的微观机理对建筑物防护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研究了淡水壳菜在输水建筑物内部附着规律、足丝入侵机制、体长空间差异性;通过原位混凝土硬度、侵蚀深度测试,分析了淡水壳菜对混凝土物理性质的影响;基于侵蚀前后混凝土微观形貌、化学元素变化及XRD衍射图谱,解析了淡水壳菜对混凝土侵蚀的微观机理,提出了侵蚀后混凝土的物相转化机制。结果表明:淡水壳菜附着密度在渡槽内部自入口到出口呈现出衰减规律;在倒虹吸内部附着密度呈现出沿程波动特点,但总体稳定。淡水壳菜平均垂向分离力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淡水壳菜体长在大尺度空间上表现为“南方长,北方短”特点,相差10 mm,体长分布形式符合高斯分布。淡水壳菜长期附着下,混凝土硬度降低、侵蚀深度有所增加;微观形貌疏松多孔,Ca、Fe等元素流失;混凝土的侵蚀产物主要为二氧化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壳菜 附着规律 侵蚀深度 元素变化 物相变化
下载PDF
利用初至震相定位法测定2013年辽宁灯塔M_(S)5.1地震震源深度
4
作者 戴盈磊 张欣然 +2 位作者 孔祥雪 田雨佳 王姝婷 《山西地震》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以2009年至2022年辽宁测震台网的观测资料为基础,拟合辽宁地区小震Pg波走时曲线,得到上地壳P波速度为6.11 km/s,并构建该地区双层地壳P波速度模型。提取正式观测报告中的20个清晰Pg和9个Pn震相到时,基于初至震相定位法测定2013年辽宁灯... 以2009年至2022年辽宁测震台网的观测资料为基础,拟合辽宁地区小震Pg波走时曲线,得到上地壳P波速度为6.11 km/s,并构建该地区双层地壳P波速度模型。提取正式观测报告中的20个清晰Pg和9个Pn震相到时,基于初至震相定位法测定2013年辽宁灯塔M S5.1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8 km,初至P震相最小走时残差为0.31 s;使用考虑误差的定位算法测定震源深度为10.27 km,定位残差为0.35 s,与使用其他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震源深度基本一致,可信度较高。分析认为,灯塔M S5.1地震震源深度在11 km左右。以该深度作为主要输入参数计算其在周围产生的位移场和应变场,显示出典型的走滑地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深度 初至P震相 速度模型
下载PDF
开采深度对低凹陷露天矿装载扬尘运移规律和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柯丽华 杨玄保 +4 位作者 蒋玉文 张光权 余晓轲 贺振祥 黄兆云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148,共7页
为减少低凹陷露天矿装载扬尘对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和外部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采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开采深度条件下的低凹陷露天矿采装工作面装载扬尘的运移规律和质量浓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为减少低凹陷露天矿装载扬尘对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和外部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采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开采深度条件下的低凹陷露天矿采装工作面装载扬尘的运移规律和质量浓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深度对装载扬尘扩散方式和呼吸带高度处装载扬尘质量浓度的影响显著;当开采深度H=0 m时,受矿车的阻挡作用发生方柱扰流,装载扬尘颗粒逸出车厢后,沿X轴方向线性扩散,扩散距离随扩散时间延长而增大;当开采深度H>0 m时,采场风流在台阶处发生流动分离,形成与开采深度同高的风流漩涡,装载扬尘颗粒逸出车厢后,随着大结构漩涡向四周扩散;随着开采深度增加,装载扬尘颗粒沿X轴扩散距离逐渐减小,沿Z轴运移扩散距离增大,矿车下风向呼吸带高度处装载扬尘质量浓度超标影响范围减小,装载扬尘在呼吸带高度上的质量浓度随扩散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并在t=100 s时降低至职业接触限值8 mg/m3以下。本文研究为合理确定装载扬尘的污染影响范围和制定有效的装载扬尘治理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扬尘 低凹陷露天矿 开采深度 采装作业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focal depth by two waveform-based methods:A case study for the 2008 Panzhihua earthquake 被引量:17
6
作者 Zhenjie Wang Jiajun Chong +1 位作者 Sidao Ni Barbara Romanowicz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11年第4期321-328,共8页
With the 2008 Ms6.1 Panzhihua earthquake as a case study,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focal depth of the main shock can be well constrained with two approaches: (1) using the depth phase sPL and (2) using full wavefo... With the 2008 Ms6.1 Panzhihua earthquake as a case study,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focal depth of the main shock can be well constrained with two approaches: (1) using the depth phase sPL and (2) using full waveform inversion of local and teleseismic data. We also show that focal depths can be well constrained using the depth phase sPL with single broadband seismic station.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main shock is located at a depth of ii kin, much shallower than those from other studies, confirming that the earthquake occurs in upper crust. Aftershocks are located in the depth range of 11 16 ki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a ruptured near vertical fault whose width is about 10 km, as expected for an Ms6.1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zihua earthquake focal depth waveform inversion depth phase waveform comparison method
下载PDF
利用sPL震相测定2022年山西古交M_(L)4.1地震震源深度
7
作者 王卓君 窦立婷 +3 位作者 冯凯宇 吕睿 梁永烨 刘雪娇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6期79-82,共4页
选取2022年2月20日山西古交M_(L)4.1地震事件波形,筛选出震中距在10~70 km之间的5个地震台站,基于sPL震相特征对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在震中距23 km的GUJ台观测到sPL震相。使用山西2015一维地壳速度模型,通过SEIS-CAP软件计算该地震的震源... 选取2022年2月20日山西古交M_(L)4.1地震事件波形,筛选出震中距在10~70 km之间的5个地震台站,基于sPL震相特征对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在震中距23 km的GUJ台观测到sPL震相。使用山西2015一维地壳速度模型,通过SEIS-CAP软件计算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利用F-K方法计算理论地震图,与观测波形拟合对比,确定该地震震源深度约4 km。sPL震相方法、CAP方法测定的震源深度和正式编目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利用sPL震相测定山西古交M_(L)4.1地震震源深度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深度 震源机制解 古交地震 sPL震相 F-K方法
下载PDF
2021年四川泸县M_(S)6.0地震震源参数研究
8
作者 莫丽桦 储日升 +3 位作者 谷旺旺 盛敏汉 马海超 李雪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7-1500,共14页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发生了有记载以来震级最大的地震(M_(S)6.0).为了认识该地震的发震机理,我们综合使用近震和远震波形数据精确测定了2021年泸县地震及M_(S)≥3.0余震的机制解、深度、水平位置、破裂方向等震源参数.震源机制解结果...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发生了有记载以来震级最大的地震(M_(S)6.0).为了认识该地震的发震机理,我们综合使用近震和远震波形数据精确测定了2021年泸县地震及M_(S)≥3.0余震的机制解、深度、水平位置、破裂方向等震源参数.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这些地震大多是逆冲型,伴有少量走滑成分,M_(S)6.0地震质心深度为4 km,矩震级为M_(W)5.25,两个节面的走向角、倾角、滑移角分别为95°/47°/84°和283°/43°/96°;sPL和sP两个震相的波形拟合结果表明其质心深度在5 km左右.我们还利用InSAR形变资料获取了M_(S)6.0地震的质心位置,然后利用面波到时差相对定位方法确定了其他地震的水平位置.基于经验格林函数法得到M_(S)6.0地震破裂方向大致为北西西.2021年泸县M_(S)≥3.0地震质心深度在3~5 km,且质心震中位于页岩气开采注水井3 km以内,具体的发震机理还需要参考工业生产数据,通过岩石物理实验和地质力学模拟来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泸县 震源机制解 深度震相 相对定位 破裂方向
下载PDF
利用环境噪声自相关研究唐海—商都台阵测线下方的莫霍面深度
9
作者 魏红谱 赵爱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68,共22页
基于唐海—商都宽频带地震台阵2006—2009年连续三年的波形记录,利用环境噪声相位自相关函数对台阵下方的莫霍面反射P波进行分析。通过对同一个台站多个时间段的自相关结果进行分组、采用两步叠加处理增加信号强度:(1)在组内进行线性叠... 基于唐海—商都宽频带地震台阵2006—2009年连续三年的波形记录,利用环境噪声相位自相关函数对台阵下方的莫霍面反射P波进行分析。通过对同一个台站多个时间段的自相关结果进行分组、采用两步叠加处理增加信号强度:(1)在组内进行线性叠加,对组间的叠加结果进行相位加权叠加;(2)基于华北地区的背景速度结构信息,在地壳平均速度5%不确定性的时窗内,根据自相关函数包络线的二阶导数最大值确定P波的莫霍面反射时间,经时间-深度转化,获得台阵下方的莫霍面深度。结果显示,莫霍面从东南向西北总体由浅变深,中间有小幅度的起伏。噪声自相关方法确定的莫霍面平均深度相较于参考的接收函数结果的偏差为0.8 km,相应的双程走时偏差约为0.3 s。以月份叠加的自相关函数结果显示,PmP信号的噪声源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自相关函数的波形特征显示华北地区的地壳-地幔转换带的速度梯度模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莫霍面深度 环境噪声 相位自相关 反射P波
下载PDF
各向异性对地震波勘探信号时-深转换的影响
10
作者 法林 刘钊瑒 +5 位作者 房向荣 巩红 李传伟 李晓 梁猛 赵梅山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364,413,414,共14页
基于Thomsen岩石各向异性参数,计算了各向异性对在地下岩层中传播的弹性地震波的相速、能速和时-深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关于垂直轴对称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非对称轴方向传播的P波的能速可以小于对称轴方向的相速,而在非对称轴方向传... 基于Thomsen岩石各向异性参数,计算了各向异性对在地下岩层中传播的弹性地震波的相速、能速和时-深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关于垂直轴对称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非对称轴方向传播的P波的能速可以小于对称轴方向的相速,而在非对称轴方向传播的SV波的能速始终大于或等于对称轴方向的相速;如果不考虑各向异性或考虑各向异性但忽略在地层中传播的地震波的能速和相速之间的差别,会引起对地震波勘探信号的时-深转换产生误差,即不能用地震波勘探信号的走时信息准确地反演地下岩层的地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相速 能速 时-深转换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陵矶—武汉河段稳定航深计算方法改进
11
作者 单敏尔 刘鑫 +3 位作者 李瀛 张伟 陈怡君 雷雪婷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7,共7页
航道稳定航深计算是充分利用航道水深资源的前提条件,改进稳定航深的计算过程对估算航道水深潜力有重要的意义。为计算长江中游城陵矶—武汉河段航道最大稳定水深,改进了稳定航深估算法中的河相关系参数、水深修正系数及分流比计算过程... 航道稳定航深计算是充分利用航道水深资源的前提条件,改进稳定航深的计算过程对估算航道水深潜力有重要的意义。为计算长江中游城陵矶—武汉河段航道最大稳定水深,改进了稳定航深估算法中的河相关系参数、水深修正系数及分流比计算过程,同时综合考虑分汊河段和非分汊河段的稳定航深,最后确定了城陵矶—武汉河段在不同流量、不同河宽下的稳定航深。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构建城陵矶—武汉河段流量Q与河相系数α、形状系数k、河相指数β、河宽B的经验关系,可简化改进稳定航深估算法的稳定航深计算过程。(2)城陵矶—武汉河段在98%设计通航保证率流量下,150、200、250 m航宽尺度下基于自然禀赋的稳定航深分别为5.98、5.64、5.30 m;在20 000 m^(3)/s流量下,150、200、250 m航宽尺度下的稳定航深分别为12.56、11.89、11.22 m;在30 000 m^(3)/s流量下,150、200、250 m航宽尺度下的稳定航深分别为16.81、16.16、15.49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航深 改进计算 河相关系 水深修正系数 分汊河段 长江中游
下载PDF
电潜螺杆泵入口处气液比动态变化特性分析
12
作者 刘学森 刘新福 +3 位作者 郝忠献 黄守志 刘春花 李明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122-126,共5页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螺杆泵采油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近年来,在高含气和稠油等非常规油气藏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游离气和溶解气的存在,气体进入泵内会影响螺杆泵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针对这种情况,综合考虑油气水三相流...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螺杆泵采油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近年来,在高含气和稠油等非常规油气藏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游离气和溶解气的存在,气体进入泵内会影响螺杆泵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针对这种情况,综合考虑油气水三相流体对螺杆泵运行工况的影响,结合钻井液密度、生产气油比、含水率和气体状态方程,建立了螺杆泵入口处的气液比计算模型,并以大港油田J36-6和J36-8油井的生产数据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动液面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下泵深度有利于降低泵入口处的气液比,高密度、高含水和低生产气油比是保证泵入口气液比较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潜螺杆泵 螺杆泵入口 气液比动态变化 油气水三相 下泵深度
下载PDF
表面微结构的宽深比与占空比对马氏体不锈钢空化和空蚀的影响
13
作者 任倩楠 胡红祥 郑玉贵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7-79,共13页
目的探究表面微结构尺寸变化对空蚀过程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根据点阵型表面微结构的截面形状,改变其宽深比和占空比,用Gambit对其建立二维平面模型。使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尺寸下微结构模型的空蚀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得到绝对压力、... 目的探究表面微结构尺寸变化对空蚀过程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根据点阵型表面微结构的截面形状,改变其宽深比和占空比,用Gambit对其建立二维平面模型。使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尺寸下微结构模型的空蚀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得到绝对压力、含汽率以及气泡运动速度等参数。最后根据模拟计算的结果,在样品表面加工出不同占空比的微结构,使用磁致超声振动空化设备,在与数值模拟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空蚀试验,采用失重法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数值模拟分析显示,微结构的宽深比和占空比对空蚀过程均有影响。当宽深比小于2.5时,微结构底面的含汽率降至0.1以下,沟槽内形成一层“液垫”,减缓了空蚀。相较于其他占空比,当占空比为0.91时,含汽率最小,保持在0.4以下,样品表面同样形成“液垫”,缓冲了气泡溃灭时作用在材料表面的冲击力。此外,随着占空比的增大,微结构表面的绝对压力与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差距增大,降低了空化程度,同样起到了减缓空蚀的作用。不同占空比下的微结构样品和光滑样品的空蚀试验结果表明,微结构样品的空蚀质量损失均小于光滑样品的空蚀质量损失,且当占空比为0.91时,空蚀质量损失最小,为5.95 mg,远小于占空比为0.71和0.38时,微结构样品。同样证明了表面微结构占空比越大,材料的耐空蚀性能越好。结论微结构宽深比主要影响微结构底面的含汽率,而占空比影响样品表面的绝对压力和微结构顶面的含汽率。相较于光滑表面,微结构样品可以有效减缓马氏体不锈钢的空蚀损伤。当宽深比较小、占空比较大时,材料表面的含汽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有利于减缓空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蚀 表面微结构 数值模拟 含汽率 绝对压力 占空比 宽深比
下载PDF
Nonlinear effect of the structured light profilometry in the phase-shifting method and error correction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万祯 陈浙泊 +2 位作者 夏彬峰 林斌 曹向群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24-329,共6页
Digital structured light (SL) profilometry is increasingly used in three-dimensional (3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However,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off-the-shelf projectors and cameras seriously reduces the measure... Digital structured light (SL) profilometry is increasingly used in three-dimensional (3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However,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off-the-shelf projectors and cameras seriously reduces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In this paper, first, we review the nonlinear effects of the projector-camera system in the phase-shifting structured light depth measurement method. We show that high order harmonic wave components lead to phase error in the phase-shifting method. Then a practical method based on frequency domain filtering is proposed for nonlinear error reduction. By using this method, the nonlinear calibration of the SL system is not required. Moreover, both the nonlinear effects of the projector and the camera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have verified our nonlinear correct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ed light profilometry depth measurement phase-shifting algorithm nonlinear effect
下载PDF
The Pres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Earthquake Focal Depth Locating
15
作者 Zheng Yong Xie Zuju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3期330-343,共14页
Locating an earthquakes focal depth is always a key project in seismology. Precise focal depth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for evaluating seismic hazards, deciphering dynamic mechanisms of earthquake generating,estima... Locating an earthquakes focal depth is always a key project in seismology. Precise focal depth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for evaluating seismic hazards, deciphering dynamic mechanisms of earthquake generating,estimating aftershock evolutions and risk,as well as monitoring nuclear tests. However,how we determine an accurate focal depth is always a challenge in seismological studies. Aiming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present statu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arthquake focal depth locating. In this paper we first reviewed the present status of focal depth locating in the world,and summarized the frequently-used relocating methods and ideas at present,and introduced two types of focal depth relocating ideas: arrival time relocating and waveform modeling methods. For these ideas,we systematically described the S-P and the Pn-Pg methods that belong to arrival time method,and polarization focal depth locating and amplitude focal depth locating that belongs to waveform modeling,and further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se methods. Since the depth phase methods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focal depth,and are relatively free from the uncertainties of crustal models,we mainly reviewed the depth phases of s Pm P,s PL,s Pn,and s Sn,and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their availabil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Second,we also discussed the effects of crustal velocity models on the reliability of focal depth locating,and reviewed the advancements of seismic tomography techniques over recent years. Finally,based 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progress on the focal depth locating,and studies of seismic velocity structures,we proposed an idea of combining multiple datasets and relocating methods,jointly utilizing seismologic and geodetic techniques to relocate focal depth,which should be the major research field in investigating focal depth and source parameters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AL depth relocating ARRIVAL time locating WAVEFORM modeling depth phase Joint INVERSION
下载PDF
基于零序电流突变量的配电线路带电回路识别
16
作者 周霞 周斌 《电气传动自动化》 2024年第3期54-57,70,共5页
配电线路带电回路识别过程中,未对线路异常情况进行检查,导致识别效果存在误差,对此,研究基于零序电流突变量的配电线路带电回路识别。首先,分析配电网的等效电路结构,计算零序电流的数值和分布情况。然后,通过零序电流突变量计算,检测... 配电线路带电回路识别过程中,未对线路异常情况进行检查,导致识别效果存在误差,对此,研究基于零序电流突变量的配电线路带电回路识别。首先,分析配电网的等效电路结构,计算零序电流的数值和分布情况。然后,通过零序电流突变量计算,检测三相电流是否平衡,识别存在电流异常的线路和节点。最后,采用深度优先遍历算法进行带电回路的识别,并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升识别效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后,配电线路带电回路识别精度均高于90%;配电线路带电回路识别时间始终低于15s,说明所提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出带电回路,提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不平衡 零序电流突变量 深度优先遍历算法 带电回路识别 粒子群优化算法
下载PDF
基于辅助相机的景深拓展三维重建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铁军 薛路明 +1 位作者 刘今越 贾晓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3-201,共9页
针对面结构光三维重建中,由于重建景深的限制导致待测物在超出重建景深后出现重建错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辅助相机的景深拓展三维重建技术,并借助相位阈值自适应地对重建景深内外物体进行重建。采用四步相移与互补格雷码结合的方法... 针对面结构光三维重建中,由于重建景深的限制导致待测物在超出重建景深后出现重建错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辅助相机的景深拓展三维重建技术,并借助相位阈值自适应地对重建景深内外物体进行重建。采用四步相移与互补格雷码结合的方法获取绝对相位,通过多项式拟合法对相机、投影仪进行标定。提出了借助辅助相机建立超出重建景深的相位-高度映射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重建景深范围50%左右,大大提升了面结构光的重建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结构光 景深拓展 三维重建 相位阈值
下载PDF
喷注器焊缝熔深超声相控阵定量检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世圆 郑翀 +3 位作者 赵灿 杜佩承 程宇涵 王永红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63-869,共7页
为了保证液体火箭发动机喷注器的安全性能,文中针对其复杂结构电子束焊缝,基于超声相控阵相对时间到达技术开展了焊缝熔深的定量检测方法研究,提出了水浸式相对时间到达技术检测方法;搭建了实验系统并利用CIVA仿真软件进行了检测仿真;... 为了保证液体火箭发动机喷注器的安全性能,文中针对其复杂结构电子束焊缝,基于超声相控阵相对时间到达技术开展了焊缝熔深的定量检测方法研究,提出了水浸式相对时间到达技术检测方法;搭建了实验系统并利用CIVA仿真软件进行了检测仿真;根据喷注器截面结构设计制作了两种检测试样并对试样进行了检测实验;将焊接试样的超声检测结果与金相检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检测方法的有效性.采用水浸式相对时间到达技术可克服喷注器检测面尺寸小且存在凹槽难以检测的问题,实现其电子束焊缝熔深的定量检测,检测精度优于0.1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焊接 熔深检测 超声相控阵 相对时间到达技术(RATT)
下载PDF
Atomic-Scale AES-EELS Analysis of Structure-Phase State and Growth Mechanism of Layered Nanostructures
19
作者 Nikolay I. Plusnin 《Advances in 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16年第7期195-210,共16页
A review of our experience in range of electron spectroscopy of the physical vapor-phase deposition and growth of single- and multilayer nanostructures with atomic scale interfaces is presented. The foundation of an i... A review of our experience in range of electron spectroscopy of the physical vapor-phase deposition and growth of single- and multilayer nanostructures with atomic scale interfaces is presented. The foundation of an innovative methodology for the combined AES-EELS analysis of layered nanostructures is developed. The methodology includes: 1) determination of the composition, thickness, and the mechanism of phase transitions in nanocoatings under the probing depth most appropriated for the range of film thickness 1 - 10 ML;2) quantitative iteration Auger-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thickness and growth mechanism of nanocoating;3) structural and phase analysis of nanocoatings with use of the analysis of position, shape and energy of the plasmon EELS peak and with subtracting the contribution from the substrate;4) analysis of phase transitions with use of the shift of the plasmon Auger-satellite and 5) non-destructive profiling of the composition of nanocoatings over depth with use of a dependence of the intensity and energy of EELS peaks on the value of the primary electron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Interface NANOCOATING Layered Nanostructures PVD Growth AES-EELS Combined Analysis Iteration AES Analysis EELS depth Profiling Element and phase Composition Atom-Scale Resolution
下载PDF
基于程函方程的初至P和sPg波走时联合地震定位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孟洋 刘少林 +3 位作者 潘阳 杨顶辉 申文豪 徐锡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44-4957,共14页
由于初至波到时对震源深度敏感程度低,导致初至波到时定位难以获得可靠的震源深度信息.为了提升震源深度的定位精度,前人提出深度震相走时约束.深度震相定位方法利用深度震相对震源深度敏感的性质测定震源深度,极大的提高了震源深度的... 由于初至波到时对震源深度敏感程度低,导致初至波到时定位难以获得可靠的震源深度信息.为了提升震源深度的定位精度,前人提出深度震相走时约束.深度震相定位方法利用深度震相对震源深度敏感的性质测定震源深度,极大的提高了震源深度的精确度.深度震相定位方法中,理论走时常在层状模型中计算获得,当实际地下结构与层状模型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时,由深度震相方法测定的震源深度将会偏离真实深度.为了提高震源深度的测定精度以及减小速度模型误差对地震定位的影响,本文使用快速行进法求解程函方程获得非均匀模型中的初至P和sPg震相走时,并联合这两种走时开展重定位研究.以2022年四川泸定MS6.8地震为例的合成数据测试和实际定位结果显示,本文基于程函方程的初至P和sPg波走时联合地震定位方法能显著提高地震定位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深度震相 程函方程 区域非均匀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