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描写的政治:卢卡奇与朗西埃论《包法利夫人》
1
作者 王嘉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5,75,共10页
福楼拜的名著《包法利夫人》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过渡,其写作上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频繁的描写,这甚至影响到了叙述的进程。卢卡奇对于福楼拜及自然主义作家对描写的倚重进行了批判,认为他们违背了亚里士多德的“行动诗学”,... 福楼拜的名著《包法利夫人》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过渡,其写作上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频繁的描写,这甚至影响到了叙述的进程。卢卡奇对于福楼拜及自然主义作家对描写的倚重进行了批判,认为他们违背了亚里士多德的“行动诗学”,且有损作品的有机性;在政治上,描写的泛滥则体现了资产阶级对于现实斗争的旁观和冷漠,对于前途的悲观。朗西埃从当代激进政治的视野出发,却对《包法利夫人》中的描写颇为赞赏,认为它体现了一种等量齐观的美学民主,是对亚里士多德暗含等级制的摹仿/再现美学的反叛,是对现有感性分配秩序的扰乱,从而导向一种新的差异政治。同样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朗西埃与卢卡奇的观点却针锋相对。通过对比,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二者的思想和福楼拜的创作。二者思想隐含的不同“摹仿观”,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西方美学和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楼拜 卢卡奇 朗西埃 《包法利夫人》 描写
下载PDF
从拉康哲学的视角看元宇宙
2
作者 曾文勇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3期30-33,共4页
从法国哲学家雅克·拉康的理论视角,结合其“实在界、象征界、想象界”的“三界”理论和拓扑学的观点,分析了元宇宙的超越性问题、结构问题、主体性问题,认为元宇宙是人类在自己生存环境中嵌入的一个独特的空间维度。元宇宙中的主... 从法国哲学家雅克·拉康的理论视角,结合其“实在界、象征界、想象界”的“三界”理论和拓扑学的观点,分析了元宇宙的超越性问题、结构问题、主体性问题,认为元宇宙是人类在自己生存环境中嵌入的一个独特的空间维度。元宇宙中的主体不再纯粹依赖现实世界,伴随着大他者的退隐,主体获得了一种不被大他者所掌控的“自由感”。然而数字大他者在元宇宙中的返场,预示着主体实现真正的回归终究只是一种幻想。通过探讨主体在元宇宙的存在状况,为在哲学层面上思考分析元宇宙提出了思想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克·拉康 元宇宙 “三界” 主体
下载PDF
“准-先验性”和“与-在”:德里达与南希论素描
3
作者 苏林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5,57,共11页
素描不但在艺术中占据独特且重要的位置,更因其中蕴含的思之潜能为众多思想家所关注。现代法国哲学常以对于艺术的讨论来承载哲思,素描则因其与书写的联系受到解构主义的关注。德里达与南希都曾写过讨论素描的作品,在他们的思考中,素描... 素描不但在艺术中占据独特且重要的位置,更因其中蕴含的思之潜能为众多思想家所关注。现代法国哲学常以对于艺术的讨论来承载哲思,素描则因其与书写的联系受到解构主义的关注。德里达与南希都曾写过讨论素描的作品,在他们的思考中,素描皆与他者密切相关。但他们二人对他者的思考却有着不同侧重:德里达肯定他者之为全然他者,赋予其准先验色彩,进而更强调他者在意义建构之中的必须与我们因此而背负的债务,而南希在肯定差异与间隔的基础上更倾向于思考一种“与-在”模式。深入解读德里达与南希关于素描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两位解构阵营内思想家的承续与差异,同时也能澄清二者解构思想的内在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描 他者 解构 德里达 南希 与-在
下载PDF
法与文学的“禁忌之恋”——在德里达《在法的前面》的前面
4
作者 胡行舟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7,共10页
本文对德里达的《前判:在法的前面》进行系统梳理和阐发。德里达的论题叠合了两个面向:一是法的文学,二是文学的法。“法的文学”指向法的叙述性和虚构性,法自身没有本质,它最中心的系谱历史不可讲述,可也正是它本源的空缺导致了叙述在... 本文对德里达的《前判:在法的前面》进行系统梳理和阐发。德里达的论题叠合了两个面向:一是法的文学,二是文学的法。“法的文学”指向法的叙述性和虚构性,法自身没有本质,它最中心的系谱历史不可讲述,可也正是它本源的空缺导致了叙述在延迟中的差异化重复。“文学的法”则指向文学的建制和惯例,一个文本一旦开始书写,就已经在彰显法的作用并完成“合法的”表述行为,文学的阅读和流通也在法中。引入《类型的法则》,会让我们进一步窥见法与文学的互相支配和生产,它更带来了文学和法的关系的性别化和性爱化。本文首先着眼于德里达讨论的两个面向,刻画出法与文学“禁忌之恋”的基本样貌。本文继而从中抽绎出德里达着重论述的独异性问题,并再结合《法的力量:权威的“神秘基础”》一文阐明法的普泛性与个体存在的独异性之间的裂痕以及由此而来的正义的不可能性,并探问文学的独异性如何有可能为个体存在的独异性赋能,让法也伫立在文学的前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卡夫卡 文学 独异性
下载PDF
平等的方法:朗西埃平等哲学的跨界方法论
5
作者 马越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平等哲学生发于“普遍教学法”,是一种基于身体隐性构序的微观生命政治哲学,其旨趣是识别控制人类生命的隐性微观的权力体系,寻找突围路径,避免生命异化,达至人的解放和生... 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平等哲学生发于“普遍教学法”,是一种基于身体隐性构序的微观生命政治哲学,其旨趣是识别控制人类生命的隐性微观的权力体系,寻找突围路径,避免生命异化,达至人的解放和生命自由。朗西埃理论视野中的“平等”不仅有本体上的意义,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方法论,而且是一种审美观。朗西埃在美学、政治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中自由地游弋,得益于其独特的“平等哲学”。在朗西埃的视野中,平等既是政治的,又是审美的。透视朗西埃平等哲学的方法论,更有利于厘清其彻底跨界的“挪移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西埃 智力平等 平等哲学 平等的方法
下载PDF
成为其他的存在——贾克·乐寇与刘真雨工作中心的演员训练方法研究
6
作者 董卓承 杜嘉琪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6期15-18,共4页
贾克·乐寇,法国人,作为20世纪影响最深远的戏剧教育家与表演家,以独特的“动作分析”“即兴表演”“自由创作”构成了三大“乐寇方法”的核心。他最后一届亲授弟子唯一的亚洲人韩国的刘真雨,同样有着相辅相成的教学理念与原则,并... 贾克·乐寇,法国人,作为20世纪影响最深远的戏剧教育家与表演家,以独特的“动作分析”“即兴表演”“自由创作”构成了三大“乐寇方法”的核心。他最后一届亲授弟子唯一的亚洲人韩国的刘真雨,同样有着相辅相成的教学理念与原则,并来中国昆明进行传授和特别训练。其训练主题:“我”非“我”,而是成为其他的存在,最大程度启发演员创造角色的灵感;热衷于对表演本质的追寻:以“中立身体”创造“空的空间”,用幻想填满它、用不带有任何不良习惯的中性身体去创造它;训练方法构成:(一)与“沉默”相遇,所有学员跟随他去寻找沉默的状态;(二)“成为”大自然,围绕“水、火、风、土”四大元素进行训练,让“我”成为“其他”存在的一个重要训练板块;(三)成为“创造者”而不是“受害者”,演员完全专注于情景之中,不断将自己变成内容,在细节中创造不同戏剧情境中的人,远离成为表演情绪的“受害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克·乐寇 刘真雨 表演训练 空间意识 中性身体
下载PDF
分裂主体间的范式连接:拉康镜像、话语理论视角下的《长夜行》
7
作者 韩之江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6,共9页
在国内阐释拉康的众多专著中,研究者一般倾向于将镜像理论与话语理论割裂开来单独理解、应用。但事实上,镜像理论中的光学模式第三图,与话语理论中的第四种话语——癔症话语,两者间存在隐秘联系。通过对塞利纳代表作《长夜行》这一突显... 在国内阐释拉康的众多专著中,研究者一般倾向于将镜像理论与话语理论割裂开来单独理解、应用。但事实上,镜像理论中的光学模式第三图,与话语理论中的第四种话语——癔症话语,两者间存在隐秘联系。通过对塞利纳代表作《长夜行》这一突显主体分裂的文学化癔症话语的拉康式解读,尤其是借助学界较少关注的光学模式第三图为分析工具,本文尝试将镜像、话语两大理论范式进行连接和贯通,最终阐明二者之间的转化机制:在特定层面上,四种话语的转换矩阵实际即为光学模式翻转图的高度抽象、进化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分裂主体 镜像 四种话语 塞利纳 《长夜行》
下载PDF
“相似与相非”:卢梭与斯密的商业社会观
8
作者 张正萍 《政治思想史》 2024年第3期112-128,199,共18页
伊什特万·洪特的遗著《商业社会中的政治:让-雅克·卢梭和亚当·斯密》自2015年出版后便获得了英语学界的深入讨论。这部讲稿在“商业的社会性”“政府的历史”“政治经济学”三大主题下比较了卢梭和斯密的商业社会观,表... 伊什特万·洪特的遗著《商业社会中的政治:让-雅克·卢梭和亚当·斯密》自2015年出版后便获得了英语学界的深入讨论。这部讲稿在“商业的社会性”“政府的历史”“政治经济学”三大主题下比较了卢梭和斯密的商业社会观,表明斯密与卢梭比人们通常认为的更具有亲近性。洪特关切的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讨论民族国家在全球化国际竞争中的政治和经济策略及其影响;其论断可以商榷,但其关切点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雅克·卢梭 亚当·斯密 商业社会观 伊什特万·洪特
下载PDF
从德里达“Déconstruction”一词的汉译看哲学术语的文化迁变
9
作者 王俊茗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4年第1期275-286,共12页
Deconstruction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重要的哲学术语之一。该术语自20世纪80年代初被翻译到国内,先后出现了近十几个译名,还与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Destruktion概念的译名纠缠不休,形成了种种“译名之争”现象。本研... Deconstruction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重要的哲学术语之一。该术语自20世纪80年代初被翻译到国内,先后出现了近十几个译名,还与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Destruktion概念的译名纠缠不休,形成了种种“译名之争”现象。本研究基于对“Deconstruction”汉译历程的梳理,结合概念史溯源,指出“译名之争”与Deconstruction在跨文化迁移过程中发生的变形有直接关系,其中第三方媒介、译者身份、接受语境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系统等,都是影响“Déconstruction”一词产生迁变的重要因素。从“文化迁变”的角度考察“Déconstruction”的汉译问题,或能为国内哲学术语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 德里达 文化迁变 术语翻译
下载PDF
雅克·阿达玛的数学教育思想研究
10
作者 庄雨鑫 《教育研究前沿(中英文版)》 2024年第2期110-117,共8页
雅克·阿达玛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具有丰富的数学创造性经验,对于数学发明的心理过程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在继承和发扬庞加莱关于数学发明心理活动过程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完成《数学领域中的发... 雅克·阿达玛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具有丰富的数学创造性经验,对于数学发明的心理过程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在继承和发扬庞加莱关于数学发明心理活动过程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完成《数学领域中的发明心理学》一书并于1945年出版,创立和发展了数学发明的心理学说。本文以该书为落脚点,深入剖析以“无意识思维”为核心的数学发明心理过程,即“准备、酝酿、顿悟、整理”四个阶段,从不同角度分析直觉思维对数学发明创造发挥的重要作用,辅以名人事例证明直觉思维在发明创造过程中具有逻辑思维无法取代的作用。基于上述研究工作,分析阿达玛的数学教育思想,并总结其对当今数学教育具有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克·阿达玛 《数学领域中的发明心理学》 发明心理 数学教育思想
下载PDF
解构主义翻译学派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从本雅明、德里达到韦努蒂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莉 曹子龙 《外语教育研究》 2023年第2期48-54,共7页
译者主体性研究是解构主义翻译学派代表人物本雅明、德里达与韦努蒂翻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译者主体性的阐发一脉相承、不断深化。本雅明作为解构主义翻译学派的先驱,率先对翻译工具论提出质疑,为译者正名;德里达延伸了本雅明译文... 译者主体性研究是解构主义翻译学派代表人物本雅明、德里达与韦努蒂翻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译者主体性的阐发一脉相承、不断深化。本雅明作为解构主义翻译学派的先驱,率先对翻译工具论提出质疑,为译者正名;德里达延伸了本雅明译文是原文“来世的生命”的思想,进一步解构了原文文本的权威,译者主体性得到昭彰;韦努蒂作为德里达作品的英译者,深受解构主义影响,以异化之“异”对抗翻译活动中的语言暴力,在后殖民的语境下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赋予译者更深刻的地位和意义,拓宽了译者主体性研究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翻译学派 译者主体性 本雅明 德里达 韦努蒂
下载PDF
德里达论文学语言——以《罗米欧与朱丽叶》为范例
12
作者 肖锦龙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8,共9页
语言的实质是什么?文学语言是怎么样的?这是德里达前期理论探索的核心问题。1971年,他发表了名作《签名事件背景》,对英美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解构主义改造,提出了解构式的语言理论,明确指出,语言不是记录事物的工具,而是以言做事的行为... 语言的实质是什么?文学语言是怎么样的?这是德里达前期理论探索的核心问题。1971年,他发表了名作《签名事件背景》,对英美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解构主义改造,提出了解构式的语言理论,明确指出,语言不是记录事物的工具,而是以言做事的行为,是述行性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发表了两篇文学理论专论《格言错乱》和《“这种被称作文学的奇怪机制”:与德里达的访谈》,指出文学语言是一种独特的以言做事的行为方式。它的独特性在于:不是整体有序化的,而是分离零乱化的;不是统一一体化的,而是矛盾双重化的。德里达给这种独特的文学语言形式取了一个新名字叫“格言”。他借莎士比亚的《罗米欧与朱丽叶》对之作了极充分的论证说明。德里达的这种文学语言理论观念一举突破了千年传统,旷古烁今,很值得我们深入研讨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语言 言语行为理论 格言 《罗米欧与朱丽叶》
下载PDF
解析马丁·雅克中国进入“习近平时代”的观点
13
作者 梁怡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中国的发展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长期追踪分析中国问题的英国人马丁·雅克富有远见地预判中国将迎来“习近平时代”,并论证了“习近平时代”概念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趋势。马丁·雅克从中国与全球发展关系的视角强调了“习... 中国的发展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长期追踪分析中国问题的英国人马丁·雅克富有远见地预判中国将迎来“习近平时代”,并论证了“习近平时代”概念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趋势。马丁·雅克从中国与全球发展关系的视角强调了“习近平时代”的重要性,认为“习近平时代”的中国,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双向且巨大的影响。此论在国际社会获得较为广泛的响应,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习近平阐释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够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马丁·雅克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定将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为世界做出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地位的国际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雅克 “习近平时代” 中国与世界
下载PDF
从边缘到中心——两部“爱丽丝”童话小说的解构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孟玲 卢雨菁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7-45,共9页
刘易斯·卡罗尔的两部“爱丽丝”童话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与《爱丽丝镜中历险记》)具有鲜明的自我解构特征。以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观之,卡罗尔打破传统儿童文学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采用去中心化叙事方式,建构开放性文本,并... 刘易斯·卡罗尔的两部“爱丽丝”童话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与《爱丽丝镜中历险记》)具有鲜明的自我解构特征。以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观之,卡罗尔打破传统儿童文学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采用去中心化叙事方式,建构开放性文本,并通过大量实验性文字游戏延异文本的终极意义,建构了多元共存、开放包容、意蕴无穷的儿童世界,既解放了儿童游戏的天性,也为成年人提供精神回归的家园。卡罗尔的解构之旅颠覆了以宗教训诫和道德说教为主流的儿童文学,推动了张扬幻想、追求快乐天性的儿童文学从边缘向叙事主潮的中心游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卡罗尔 两部“爱丽丝”童话小说 德里达 解构主义
下载PDF
罗兰·巴特文本理论的起源考察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啟泽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2-119,共8页
罗兰·巴特文本理论之建构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其理论缘起、写作风格、意识形态立场、理论价值追求等方面皆与他接受到的诸多理论家的认识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通过对罗兰·巴特文本理论发展历程中与其理论认识演进密... 罗兰·巴特文本理论之建构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其理论缘起、写作风格、意识形态立场、理论价值追求等方面皆与他接受到的诸多理论家的认识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通过对罗兰·巴特文本理论发展历程中与其理论认识演进密切相关的蒙田、尼采、索绪尔、德里达的有关理论观点的分析梳理,尝试展现罗兰·巴特文本理论在相应发展阶段中的理论相关性,明确其理论缘起,帮助我们更好地从宏观上把握罗兰·巴特文本理论的得失和价值,为西方文学理论中国化和中国文学理论自身的发展寻找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文本理论 蒙田 尼采 索绪尔 德里达
下载PDF
迪迪-于贝尔曼“图像的政治”:姿势、激情与想象力——兼论他与朗西埃有关图像“激情”的争论
16
作者 姜雪阳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4-132,162,共10页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的图像理论对当下社会政治保持了极强的敏感度,自其策划名为“起义”的展览以来,多对人民“激情”的反抗姿势进行“视觉人类学”分析,并将图像视为人类欲望的赋型。“激情”(Pathos)与“想象力”是迪迪-于贝尔...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的图像理论对当下社会政治保持了极强的敏感度,自其策划名为“起义”的展览以来,多对人民“激情”的反抗姿势进行“视觉人类学”分析,并将图像视为人类欲望的赋型。“激情”(Pathos)与“想象力”是迪迪-于贝尔曼的图像理论切入政治的两个关键视角,但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对迪迪-于贝尔曼有关图像“激情”维度的解读提出了质疑。而迪迪-于贝尔曼通过追溯这一概念的哲学渊源,强调其被动性的创伤属性,进而澄清了朗西埃对自己的误解。此外,他从“想象力”与政治融合的视角重新思考了朗西埃“感性的分配”这一美学政治的关键概念,指出“想象力”与政治的融合是唤起“激情”的关键,并进行图像的观看与图像的政治思考,以此获得“历史之眼”以确证历史的可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迪-于贝尔曼 姿势 激情 想象力 朗西埃
下载PDF
给予、责任与踪迹:德里达《赠予死亡》的三重解构逻辑探赜
17
作者 万冰岩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71-78,共8页
德里达在《赠予死亡》的三四节集中考察了克尔凯郭尔《恐惧与战栗》一书中对亚伯拉罕献祭以撒的圣经故事的解读。这并不是德里达对后者既有论述的单纯复现,而暗含着他对“礼物现象”“责任概念”“文学实体”的解构活动。在论域上晚期... 德里达在《赠予死亡》的三四节集中考察了克尔凯郭尔《恐惧与战栗》一书中对亚伯拉罕献祭以撒的圣经故事的解读。这并不是德里达对后者既有论述的单纯复现,而暗含着他对“礼物现象”“责任概念”“文学实体”的解构活动。在论域上晚期德里达更多地转向了政治、伦理和宗教问题,但这篇长文在本质上仍深深铭刻着解构痕迹,德里达也正是通过“献祭以撒”这一主题,实现了礼物、伦理与文学的意义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伦理 宗教 文学 解构
下载PDF
德里达解构视角下的服装设计
18
作者 薛子琪 姬益波 《西部皮革》 2023年第8期92-94,共3页
解构主义是雅克·德里达提出的哲学思想,是一种对事物的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它追求的是对一切既定事物、概念、结构、形式甚至是审美标准的打破,也就是把它们看作不完整、不统一,从而构成一种新的秩序。解构主义服装设计是一种完全脱... 解构主义是雅克·德里达提出的哲学思想,是一种对事物的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它追求的是对一切既定事物、概念、结构、形式甚至是审美标准的打破,也就是把它们看作不完整、不统一,从而构成一种新的秩序。解构主义服装设计是一种完全脱离传统服装的一种全新的设计风格。解构主义风格的服装设计师通常具有大胆的思维方式,他们将一些不相关的事物,如织物、平面、线条等组合起来,运用各种夸张变形、破洞、不规则剪裁等手法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和再造,并与传统服装设计相比较来表达自己对服装的独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克·德里达 解构 设计 服装
下载PDF
论德里达对胡塞尔现象学中“发生”问题的批判
19
作者 王庭安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9期81-84,共4页
“发生”问题作为胡塞尔中后期哲学的一个核心主题一直困挠和阻碍着胡塞尔的先验哲学计划。德里达指出“发生”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和困难的原因在于“发生”概念具有二重性:起源与生成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意义同时蕴含于发生这个概念中。... “发生”问题作为胡塞尔中后期哲学的一个核心主题一直困挠和阻碍着胡塞尔的先验哲学计划。德里达指出“发生”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和困难的原因在于“发生”概念具有二重性:起源与生成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意义同时蕴含于发生这个概念中。由于胡塞尔对起源和明见性的追求,拒斥一种作为先天综合的发生,因此他的先验现象学陷入了一种起源与生成的僵局。德里达通过将辩证法引入先验现象学,提出“延异”概念,尝试解决胡塞尔现象学的发生困境,却不可避免地违背了胡塞尔现象学的宗旨。德里达的辩证法难以承担解决先验现象学发生困境的重任,没有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德里达对于胡塞尔现象学中“发生”问题的批判及其解决方案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胡塞尔现象学 “发生”问题 辩证法 批判
下载PDF
论德里达关于“幽灵”问题的探讨
20
作者 王心怡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24-128,共5页
“幽灵”是德里达后期研究中的重要意象,它是一种悖论性的存在,既在场又不在场,空间上可见又不可见,时间上亦生亦死。德里达借“幽灵”指出马克思的遗产具有异质性,主张继承马克思不断激进化的批判精神,因为这种批判精神包含着现实性和... “幽灵”是德里达后期研究中的重要意象,它是一种悖论性的存在,既在场又不在场,空间上可见又不可见,时间上亦生亦死。德里达借“幽灵”指出马克思的遗产具有异质性,主张继承马克思不断激进化的批判精神,因为这种批判精神包含着现实性和理想性。在德里达的观念里,民主制度即将来临又没有明确日期,如同游荡的幽灵,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追求它,去创造一种新的可能。人亦如此,我们无法否认死亡和终结,但“终结”并不意味着结束,它可以是绝境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可能性,一种“也许”,一种生成的空无。我们都在幸存着,以幽灵的形式幸存,在书写中期待他者的到来,朝向一种生命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马克思 幽灵 幸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