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巨大胸壁缺损
1
作者 于峻懿 宋达疆 +7 位作者 李赞 周波 吕春柳 唐园园 易亮 罗振华 张锐 杨丽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目的总结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肿瘤根治术后遗留大面积胸壁全层缺损的疗效和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钛合金支架或骨水泥重建完成22例胸壁全层重建术,患者胸壁缺损面积为300~700... 目的总结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肿瘤根治术后遗留大面积胸壁全层缺损的疗效和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钛合金支架或骨水泥重建完成22例胸壁全层重建术,患者胸壁缺损面积为300~700 cm^(2)(中位面积360 cm^(2)),共设计切取44块肌皮瓣,其中皮肤面积(173.55±67.78)cm^(2),肌瓣面积(158.68±94.93)cm^(2)。将皮瓣转移至胸壁缺损处,动脉行端-端吻合,根据可用受区动脉数量,采取外增压或内增压的方式重建2块肌皮瓣动脉血运。吻合静脉时,根据血管蒂及受区静脉数量与形态,采取不同的吻合策略。结果肌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块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清创后创面愈合。双侧大腿供区伤口全部顺利愈合,遗留线性瘢痕。术后随访6~36月,平均(18.27±8.62)月,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1例乳腺癌患者出现骨转移。重建胸壁质地良好,患者呼吸无明显异常,双下肢肌力、关节活动正常,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能很好地覆盖胸壁缺损,根据不同的血管解剖特点切取肌皮瓣能最大程度保护供区功能,是行胸壁重建术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肌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血管吻合 胸壁修复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华振 荆银磊 +1 位作者 戴炜 赵卓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38-1642,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分别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分别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A组47例接受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53.26±11.52)岁,创面范围4.2 cm×5.4 cm~8.3 cm×10.2 cm,病变部位分布为足背15例、足踝18例、足跟14例;B组47例接受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1.34±10.89)岁,创面范围3.5 cm×4.5 cm~7.5 cm×9.5 cm,病变部位分布为足背17例、足踝16例、足跟14例;两组术前均行封闭负压引流清创。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生长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皮瓣感觉功能、行走能力[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6个月,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97.87%(46/47)比87.23%(4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9,P=0.049);A组创面愈合时间(28.98±4.49)d、住院时间(18.98±5.36)d、肉芽组织形成时间(21.58±4.22)d,均短于B组的(31.38±4.76)d、(22.38±6.42)d、(23.65±4.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1个月创面VEGF(113.13±12.82)ng/L、bFGF(70.08±6.87)ng/L、TGF-β1(9.08±0.91)μg/L,均高于B组的(102.35±13.11)ng/L、(65.33±6.37)ng/L、(8.09±0.8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皮瓣外观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2,P=0.399),A组皮瓣感觉功能正常率高于B组[61.7%(29/47)比40.42%(1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39);A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513,P=0.033)。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优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创面愈合速度快,较大程度地恢复了患者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组织瓣 移植 封闭负压引流
下载PDF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设计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3
3
作者 陈胜华 徐达传 +3 位作者 周小兵 安高 钟光明 吴坤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下肢标本2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重点观察动脉进入股外侧肌的部位,及其在股外侧肌内的分支、分布与吻合情况。结果 (1)80.8%的降支发自旋股...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下肢标本2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重点观察动脉进入股外侧肌的部位,及其在股外侧肌内的分支、分布与吻合情况。结果 (1)80.8%的降支发自旋股外侧动脉,外径(3.7±0.9)mm,于股直肌深面,沿股外侧肌前缘下降,在起始下方(9.0±3.5)cm处分为内、外两侧支。(2)外侧支营养股外侧肌,肌外血管蒂长(8.1±3.3)cm,在股外侧肌中段肌内行走的全程发出6.6支口径1.0mm的肌支或肌皮支,平均支间距(1.9±0.9)cm。(3)股前外侧部出现皮支(2.5±1.2)支,外径(0.8±0.3)mm,其中肌间隙穿支占23.8%,而肌皮穿支占76.2%。57.7%(15侧)肢体有高位皮动脉出现。结论 (1)可以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并用不同部位的血管支的距离来调整肌瓣和肌皮瓣的叶间距离,修复不同的创面。(2)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是临床修复复杂创面的一种极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分叶肌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供血动脉层次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丁红梅 唐茂林 +5 位作者 谭建国 苏波 何慧 谭双香 王泽军 卢书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为股前外侧带感觉神经逆行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动脉层次关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末端与膝周围动脉吻合的层次关系及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源。结果:①在浅筋膜层内,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 目的:为股前外侧带感觉神经逆行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动脉层次关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末端与膝周围动脉吻合的层次关系及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源。结果:①在浅筋膜层内,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源是多源性,分节段的,这些营养血管互相吻合成网穿过皮下组织达皮肤。②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末端在膝关节上方的深筋膜层与膝周围动脉的吻合有三个类型。结论:以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截取股前外侧带感觉神经逆行岛状皮瓣可用于膝周软组织缺损或膝下截肢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岛状皮瓣 外科皮瓣
下载PDF
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39
5
作者 张功林 葛宝丰 +1 位作者 姜世平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8-141,共4页
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解剖学研究基础上,为配合逆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在10侧灌注乳胶标本和8侧下肢动脉铸型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关节周围动脉的吻合;降支末端与膝上外动... 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解剖学研究基础上,为配合逆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在10侧灌注乳胶标本和8侧下肢动脉铸型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关节周围动脉的吻合;降支末端与膝上外动脉和其他膝周动脉有吻合。依据解剖基础,应用逆行岛状皮瓣或肌皮瓣修复14例膝周围软组织缺损,皮瓣全部成活,疗效良好。文中讨论了皮瓣设计、切取方法和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 岛状皮瓣 膝上外动脉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 被引量:9
6
作者 汤玉泉 唐举玉 +2 位作者 吴攀峰 周征兵 俞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79,共4页
目的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 目的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结果 8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其中,1例术后感染经换药治疗愈合,其余7例创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胫骨骨髓炎无复发,皮瓣色泽、质地好,皮瓣供区直接缝合,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肌瓣血运好且与皮瓣仅以穿支血管相连拥有足够自由度,可以实现创面立体修复,是一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穿支皮瓣 修复 胫骨骨髓炎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为蒂的股骨中上段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7
作者 赵德伟 鲍士枕 +9 位作者 王铁男 高和实 孙强 张朝阳 王卫明 李旭霞 范治伟 崔旭 郭哲 曲立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 :提供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骨膜瓣转位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股骨干中下段骨不连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2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 ,对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进行解剖学观测 ;2侧新... 目的 :提供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骨膜瓣转位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股骨干中下段骨不连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2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 ,对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进行解剖学观测 ;2侧新鲜标本注入墨汁观察骨膜支的供血范围。结果 :88%的降支发自旋股外侧动脉 ,其骨膜支于降支起始 4.0± 1.1cm处发出 ,外径 1.2± 0 .5mm ,长 7.1± 1.8cm ,经股内侧肌与股中间肌之间或穿股中间肌 ,分布于股骨中上段前内侧骨膜。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为蒂的骨膜瓣 ,可顺行修复股骨头颈骨折 ,逆行修复股骨中下段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支 骨膜瓣 股骨颈骨折 骨不连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单穿支分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庞晓阳 吴攀峰 +3 位作者 张兴 肖勇兵 潘丁 唐举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83-988,共6页
目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皮瓣需要解剖共I级源血管的2个或多个穿支,是修复宽大而不规则创面的理想选择,然而穿支血管的不确定性制约了该术式的开展,本研究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单穿支分叶皮瓣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旋股外侧... 目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皮瓣需要解剖共I级源血管的2个或多个穿支,是修复宽大而不规则创面的理想选择,然而穿支血管的不确定性制约了该术式的开展,本研究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单穿支分叶皮瓣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皮瓣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15例患者仅存在单穿支。根据术中探测结果设计单穿支分叶皮瓣,其穿支穿出点位于分叶皮瓣交界线附近。按“逆行四面解剖法”常规游离穿支血管和I级源血管后,在显微镜辅助下,在浅筋膜层内游离亚穿支血管,达到合适自由度后,将皮瓣进行分割并重新组合拼接,确认单穿支分叶皮瓣血运良好后断蒂并移植至受区。结果:15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单穿支分叶皮瓣面积8.0 cm×5.0 cm+6.0 cm×5.5 cm~16.0 cm×9.5 cm+24.0 cm×9.0 cm;术后皮瓣存活良好,未发生皮瓣缺血坏死,外形满意,供区实现一期闭合。术后随访3~12(平均6)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良好。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单穿支分叶皮瓣只需解剖一个穿支、吻合一组血管、牺牲一个供区,是修复四肢宽大而不规则创面和解决股前外侧体区穿支血管不确定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穿支皮瓣 分叶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股前外侧(肌)皮瓣的解剖与修复足部严重缺损的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春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8-112,128,共5页
在21具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基础上,应用股前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严重软组织缺损20例,获得良好疗效。股前外侧皮瓣具有皮瓣面积大,血管蒂长,径粗,解剖容易,皮瓣厚薄适中,有可供吻接的皮神经,皮动脉的位置可根据足部创面修... 在21具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基础上,应用股前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严重软组织缺损20例,获得良好疗效。股前外侧皮瓣具有皮瓣面积大,血管蒂长,径粗,解剖容易,皮瓣厚薄适中,有可供吻接的皮神经,皮动脉的位置可根据足部创面修复的需要,任意设计在皮瓣的中心或一端,亦可设计成肌皮瓣等优点。我们认为该皮瓣是修复足部严重软组织软损的最佳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缺损 股前外侧皮瓣 皮神经
下载PDF
带蒂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修复股骨大转子压疮创面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国雨 晏鹰 +3 位作者 王宏伟 陈刚 戴欣 郑小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带蒂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修复股骨大转子压疮的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8例股骨大转子压疮患者,共12处创面,压疮均为Ⅲ~Ⅳ期,面积为10cm×12cm^15cm×19cm,采用带蒂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目的:观察应用带蒂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修复股骨大转子压疮的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8例股骨大转子压疮患者,共12处创面,压疮均为Ⅲ~Ⅳ期,面积为10cm×12cm^15cm×19cm,采用带蒂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修复创面。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色泽及外观较好,外形满意;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未见压疮复发。结论:带蒂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可切取面积大、抗感染能力强、耐磨耐压性好,是修复股骨大转子压疮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股骨大转子 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菌膜
下载PDF
Hueter间隙在髋关节前路手术中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世栋 邓雪飞 +3 位作者 韩卉 尹宗生 王伟 胡勇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1期43-46,49,共5页
背景:目前通过Hueter间隙操作的髋关节前入路是微创意识的一种临床体现,其适应证及应用范围远不及传统后外侧入路。少数国外文献从临床应用角度涉及Hueter间隙的解剖结构,但缺少全面的研究和描述。目的:阐明Hueter间隙的组成、毗邻结构... 背景:目前通过Hueter间隙操作的髋关节前入路是微创意识的一种临床体现,其适应证及应用范围远不及传统后外侧入路。少数国外文献从临床应用角度涉及Hueter间隙的解剖结构,但缺少全面的研究和描述。目的:阐明Hueter间隙的组成、毗邻结构及其显露特点,为髋关节前路手术的安全操作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8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湿性标本,5例行模拟手术入路观察,3例行断层解剖观察。结果:① Hueter间隙由两层肌间隙构成,浅层位于缝匠肌外侧缘与阔筋膜张肌前侧筋膜部之间,深层位于股直肌外侧缘与臀中肌前缘之间,两层不在同一平面,相距2 cm左右;②股外侧皮神经与Hueter间隙浅层关系分成垂直型和水平型,前者即股外侧皮神经横跨过间隙,神经走行轨迹与间隙成角>60°,后者即股外侧皮神经与间隙成角<60°,在阔筋膜张肌前缘筋膜部深面走行一段后潜出至股外侧皮下;③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紧贴间隙外侧、由下向上走行在Hueter间隙深层内,其走行轨迹与Hueter间隙深层呈平行关系。结论:熟悉Hueter间隙的组成、毗邻结构及其显露特点,有助于髋关节前侧入路的安全操作及缩短前路手术的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eter间隙 髋关节前路手术 股外侧皮神经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 断层解剖
下载PDF
股外侧肌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6
12
作者 陆春才 陈雨田 戴松茂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2期104-106,126-127,共5页
在30例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股外侧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肌的血供主要来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的神经来自股神经的一根较大的肌支。肌的下2/3具有较恒定的血管神经蒂,该蒂入肌后沿肌纤维长轴下行呈单干型、双干型和三干型分布... 在30例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股外侧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肌的血供主要来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的神经来自股神经的一根较大的肌支。肌的下2/3具有较恒定的血管神经蒂,该蒂入肌后沿肌纤维长轴下行呈单干型、双干型和三干型分布。肌的下2/3有较恒定的肌皮动脉供养其表面的皮肤。本文讨论了股外侧肌皮瓣转位的应用解剖学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肌 旋股外侧血管降支 肌皮瓣
下载PDF
旋股外动脉降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阳 罗新锦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3期274-276,共3页
旋股外动脉降支(DBLCFA)因可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移植血管而受到长期关注。DBLCFA可单独作为游离移植血管,或与乳内动脉构成复合移植血管实现CABG。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该血管具有不易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和血管痉挛的特点,... 旋股外动脉降支(DBLCFA)因可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移植血管而受到长期关注。DBLCFA可单独作为游离移植血管,或与乳内动脉构成复合移植血管实现CABG。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该血管具有不易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和血管痉挛的特点,作为移植血管具有良好的冠状动脉血流适应性和近中期通畅率。DBLCFA是下肢重要侧支血管,但其长度、走形等解剖学特点变异大,目前缺乏可靠的术前评估策略,因此在CABG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及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使DBLCFA的术前筛查、评估更加安全有效。DBLCFA增加了CABG术中移植血管的选择,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动脉降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移植
下载PDF
股直肌近端肌皮瓣内旋转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进 陈士文 +2 位作者 俞鹏 陶恒 刘宏升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12,15,共4页
目的为股直肌近端肌皮瓣向内旋转应用于临床腹股沟区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和提出新术式。方法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42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并观察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进入股直肌的部位和在股直肌的分支、分布和吻合情况。结果股... 目的为股直肌近端肌皮瓣向内旋转应用于临床腹股沟区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和提出新术式。方法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42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并观察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进入股直肌的部位和在股直肌的分支、分布和吻合情况。结果股直肌近端由旋股外侧动脉提供血供,以降支为主。股直肌全长13.4±3.8cm,起止点直径为3.1±0.4mm、1.9±0.8mm;降支到股直肌有肌皮支2支以上,平均2.5支;股直肌的上支动脉(61.3±6.8)%和下支(91.0±5.6)%来自降支,且下支为股直肌的主要营养血管,下支起始处的外径及长度为2.4±0.4mm、7.6±2.3cm。结论股直肌近端带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可以形成具有血管蒂长肌皮瓣;在股直肌近端离断髂前下棘的肌肉附着处并向下内旋转,临床可用于腹股沟部软组织缺损的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 肌皮瓣 股直肌 降支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文林 蔡开灿 +1 位作者 钟世镇 王武军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0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 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对其手术切取方法进行初步设计。方法 对19具福尔马林保存成年尸体38侧旋股外侧动脉起始部及其降支的走行、分支及周围结构进行详细的观察,测定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的长度... 目的 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对其手术切取方法进行初步设计。方法 对19具福尔马林保存成年尸体38侧旋股外侧动脉起始部及其降支的走行、分支及周围结构进行详细的观察,测定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的长度、起点和止点处的外径,以及髂前上棘至髌骨中点连线的中点到股外侧肌与股直肌间沟的水平距离。结果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位置较为恒定,位于股中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之间的肌间隙内。主干长度为12.0±2.36cm,起点处外径为2.7±0.35mm,止点处外径为2.2±0.28mm,髂前上棘至髌骨中点连线的中点到股外侧肌、股直肌间隙前外侧缘的水平距离为0.4±0.18cm。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解剖特点符合冠状动脉旁路术的要求,可以用于该手术,经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隙可方便切取该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冠状动脉旁路术 可行性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穿支皮瓣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16
作者 夏丽女 王刚 郑有卯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6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S)联合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在穿支皮瓣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MDCTA定...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S)联合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在穿支皮瓣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MDCTA定位,观察组予以CDS联合MDCTA定位,比较两组术前定位与术中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穿出点的符合率、相差距离,同时观察术后1个月皮瓣的存活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定位与术中利用穿支的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定位与术中相差距离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S联合MDCTA应用于穿支皮瓣术前定位中可以提高穿支血管定位的准确性,术后皮瓣存活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手术 定位
下载PDF
旋股外侧血管蒂复(联)合组织瓣移植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23
17
作者 冯运垒 叶淦湖 +2 位作者 腾范文 冯仕华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3-535,共3页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血管蒂复(联)合组织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5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旋股外侧动脉分支起始类型及其分布。结果:旋股外侧动脉分支起始主要有3型:Ⅰ型:旋股外侧动脉发升支、横支和降支占76%;Ⅱ型:升支、横支、降...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血管蒂复(联)合组织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5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旋股外侧动脉分支起始类型及其分布。结果:旋股外侧动脉分支起始主要有3型:Ⅰ型:旋股外侧动脉发升支、横支和降支占76%;Ⅱ型:升支、横支、降支由两干从股深动脉或股动脉发出占20%;Ⅲ型:升支、横支、降支单独从股深动脉或股动脉发出占4%。升支恒定分支分布于阔筋膜张肌和髂嵴前外侧部;横支分支分布于股外侧肌上部和大转子前外侧部;降支分支分布于股外侧肌和股前外侧部皮肤。结论:76%可以旋股外侧血管为蒂形成:①升支阔筋膜张肌皮瓣和/或髂骨瓣;②横支大转子骨瓣或骨膜瓣;③降支股前外侧皮瓣。20%则可以升支和横支或横支和降支共干形成相应两个组织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血管 升支 横支 降支 复(联)合组织瓣
下载PDF
顺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腹股沟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树萍 杨涛 +4 位作者 张广超 李士民 幸超峰 宋力 周明武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顺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腹股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14年6月-2020年1月收治腹股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创面面积:6 cm×13 cm~11 cm×25 cm,9例为单纯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合并有主干血管、神经损... 目的探讨顺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腹股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14年6月-2020年1月收治腹股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创面面积:6 cm×13 cm~11 cm×25 cm,9例为单纯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合并有主干血管、神经损伤,1例合并有主干血管、神经损伤及骨折。皮瓣切取面积:6 cm×13 cm~12 cm×25 cm,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骨折采取内固定或外固定,主干血管、神经损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供区直接闭合或植皮。结果术后皮瓣顺利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可,色泽与周围皮肤相似,外形满意。术后1年根据1954年英国医学研究会的感觉评价标准评定,皮瓣感觉恢复至S2~S3。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顺行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腹股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穿支皮瓣
下载PDF
旋股外动脉降支和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预后和影响因素的倾向评分匹配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跃堂 徐东辉 +4 位作者 李涵 王旭 王欣 罗新锦 王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3期237-242,共6页
目的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旋股外动脉降支(DBLCFA)和桡动脉(RA)进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预后和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阜外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目的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旋股外动脉降支(DBLCFA)和桡动脉(RA)进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预后和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阜外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依据倾向评分匹配法按1∶3选取52例应用旋股外动脉作为桥血管的患者作为DBLCFA组和156例应用桡动脉作为桥血管的患者作为RA组,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31日,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桥血管通畅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08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平均年龄(54.7±15.5)岁(40~70岁)。DBLCFA组和RA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病史和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冠心病严重程度等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随访1年后,DBLCFA组桥血管通畅率为96.2%(50/52),生存率为98.1%(51/52),MACE发生率为5.8%(3/52);RA组桥血管通畅率为97.4%(152/156),生存率为100.0%(156/156),MACE发生率为5.1%(8/156),两组间的桥血管通畅率(χ2=0.228,P=0.632)、存活率(χ2=3.014,P=0.083)和MACE发生率(χ2=0.032,P=0.862)均无明显差别。随访3年后,DBLCFA组桥血管通畅率为90.4%(47/52),生存率为94.2%(49/52),MACE发生率为14.3%(7/52);RA组桥血管通畅率为93.6%(146/156),生存率为98.1%(153/156),MACE发生率为10.9%(17/156)。两组间的桥血管通畅率(χ2=0.598,P=0.439)、存活率(χ2=2.059,P=0.151)和MACE发生率(χ2=0.251,P=0.8616)均无明显差别。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2.425,95%CI:1.286~4.573,P=0.006)、EuroscoreⅡ评分(HR=2.463,95%CI:1.116~5.436,P=0.026)和糖尿病(HR=3.024,95%CI:1.427~6.408,P=0.004)是影响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DBLCFA作为移植血管具有较高的早中期通畅率、存活率和较低的MACE发生率,是一支良好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冠心病 旋股外动脉降支 桡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倾向评分匹配方法
下载PDF
带血管股骨片作支撑体阴茎再造的解剖基础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和平 张发惠 +2 位作者 李芳华 彭建强 陈振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55-257,共3页
在45侧成年男性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股中间肌近端的动脉来源、分支,走行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股中间肌近端动脉来源较多,发于旋股外侧动脉的57.7%,其骨膜支长3.6cm,发出后向下斜行至骨面,贴骨面呈节段分布,长达6.0cm 以上。旋股外侧动脉... 在45侧成年男性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股中间肌近端的动脉来源、分支,走行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股中间肌近端动脉来源较多,发于旋股外侧动脉的57.7%,其骨膜支长3.6cm,发出后向下斜行至骨面,贴骨面呈节段分布,长达6.0cm 以上。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径3.2mm,长9.2cm。经尸体摹拟手术,可设计以该血管为蒂的股骨瓣作支撑体与股前外侧皮瓣转位再造阴茎。本文对手术设计、骨片切取和血管蒂的处理等有关应用解剖学要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瓣 支撑体 皮瓣 阴茎再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