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short photoperiod on energy intake,thermogenesis,and reproduction in desert hamsters(Phodopus roborovskii) 被引量:3
1
作者 Xueying ZHANG Zhijun ZHAO +2 位作者 Nina VASILIEVA Anastasia KHRUSHCHOVA Dehua WANG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15年第2期207-215,共9页
Desert hamsters(Phodopus roborovskii)are the least known species in the genus Phodopus with respect to ecology and physiology,and deserve scientific attention,particularly because of their small body size.Here,the res... Desert hamsters(Phodopus roborovskii)are the least known species in the genus Phodopus with respect to ecology and physiology,and deserve scientific attention,particularly because of their small body size.Here,the responses of energy metabolism and reproductive function to short photoperiods in desert hamsters were investigated.Male and female desert hamsters were acclimated to either long day(LD)(L:D 16:8 h)or short day(SD)photoperiods(L:D 8:16 h)for three months,and then the females were transferred back to an LD photoperiod for a further five months,while at the end of the SD acclimation the males were killed and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for serum leptin as well as molecular markers for thermogenesis.We found that like the other two species from the genus Phodopus,the desert hamsters under SD decreased body mass,increased adaptive thermogenesis as indicated by elevated mitochondrial protein content and uncoupling protein-1 content in brown adipose tissue,and suppressed reproduction compared to those under LD.However,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two species,desert hamsters did not show any differences in energy intake or serum leptin concentration between LD and SD.These data suggest that different species from the same genus respond in different ways to the environmental signals,and the desert adapted species are not as sensitive to change in photoperiod as the other two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ert hamster(phodopus roborovskii) energy intake LEPTIN reproductive function uncoupling protein-1
原文传递
小毛足鼠种群年龄鉴定和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董维惠 侯希贤 +2 位作者 周延林 王利民 鲍伟东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 :研究鄂尔多斯沙地草场小毛足鼠种群的年龄鉴定及组成。方法 :1991~ 1995年每年 4~ 10月在沙地草场 6种生境内 ,利用直线夹日法调查 ,捕获鼠按常规称重、测量、解剖、称其胴体重 ,利用胴体重将 5年的标本按年度、雌雄分别作次数... 目的 :研究鄂尔多斯沙地草场小毛足鼠种群的年龄鉴定及组成。方法 :1991~ 1995年每年 4~ 10月在沙地草场 6种生境内 ,利用直线夹日法调查 ,捕获鼠按常规称重、测量、解剖、称其胴体重 ,利用胴体重将 5年的标本按年度、雌雄分别作次数分配 ,鉴定种群年龄。结果 :划分成 4个年龄组 ,胴体重分别为幼年组≤ 7.0g ,亚成年组 7.1~ 9.0 g ,成年一组9.1~ 12 .0 g ,成年二组≥12 .1g。小毛足鼠种群年龄组成的年度和季节变化明显。 结论 :利用胴体重鉴定小毛足鼠年龄的方法比较准确 ,且简单方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毛足鼠 年龄鉴定 年龄组成 种群 沙地 草场
下载PDF
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小毛足鼠的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被引量:16
3
作者 战新梅 王德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2-159,共8页
为了解小毛足鼠对沙漠生境的适应特征,对其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特征进行了测定。代谢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测定,非颤抖性产热用皮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诱导,能量摄入采用食物平衡法测定。结果显示:小毛足鼠的热中性区为25~33℃,平... 为了解小毛足鼠对沙漠生境的适应特征,对其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特征进行了测定。代谢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测定,非颤抖性产热用皮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诱导,能量摄入采用食物平衡法测定。结果显示:小毛足鼠的热中性区为25~33℃,平均体温为35 7±0 1℃,最小热传导率为0 21±0 01mlO2/g·h·℃,基础代谢率为2 61±0 04mlO2/g·h,最大非颤抖性产热为8 53±0 28mlO2/g·h,非颤抖性产热范围(最大非颤抖性产热与基础代谢率的比率)为3 3。基础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都高于以体重为基础的期望值,最小热传导接近期望值。小毛足鼠的摄入能为2 26±0 12kJ/g·d;消化能为2 18±0 13kJ/g·d;消化率为97±0 2%;可代谢能为2 13±0 12kJ/g·d;可代谢能效率为94±1 2%。这些结果表明小毛足鼠对沙地生境的适应特征是:基础代谢率较高,体温相对较低,最小热传导率与期望值相当,热中性区较宽,下临界温度较低;较高的最大非颤抖性产热和非颤抖性产热范围以及较高的食物消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浑善达克沙地 小毛足鼠 能量代谢 体温调节 基础代谢率 非颤抖性产热
下载PDF
鄂尔多斯沙地草场小毛足鼠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侯希贤 董维惠 杨玉平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 了解小毛足鼠种群数量变动因素。方法  1991~ 1998年 4~ 10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鄂尔多斯沙地草场改良试验站 ,利用直线夹日法调查。结果 小毛足鼠为该地区优势种 ,该鼠数量变化季节性明显 ,年间变化差异较大。经过 ... 目的 了解小毛足鼠种群数量变动因素。方法  1991~ 1998年 4~ 10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鄂尔多斯沙地草场改良试验站 ,利用直线夹日法调查。结果 小毛足鼠为该地区优势种 ,该鼠数量变化季节性明显 ,年间变化差异较大。经过 8年调查 ,小毛足鼠数量变化经历了低谷 ( 1991~ 1992年 )、高峰 ( 1993年 )、下降 ( 1994年 )和低谷( 1995~ 1998年 ) 4个时期。结论 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有种群年龄组成中幼年组的百分比、怀孕率、繁殖指数以及该地区子午沙鼠、三趾跳鼠和黑线仓鼠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沙地草场 小毛足鼠 种群 数量
下载PDF
实验条件下四种啮齿动物的日能量收支
5
作者 周延林 鲍伟东 王利民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7-106,共10页
1997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沙地对小毛足鼠、三趾跳鼠、子午沙鼠和黑线仓鼠日能量收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4种鼠日能量收支均表现为夏季低 ,春秋两季高。单位体重日能量收支与其体重呈极显著的负次幂相关 ,其关系式为 :日能量收支 ( Jg- 1... 1997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沙地对小毛足鼠、三趾跳鼠、子午沙鼠和黑线仓鼠日能量收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4种鼠日能量收支均表现为夏季低 ,春秋两季高。单位体重日能量收支与其体重呈极显著的负次幂相关 ,其关系式为 :日能量收支 ( Jg- 1d- 1) =2 4 32 .3×体重( g) - 0 .4 4 6 。以平均日代谢率为基础的日能量收支实测值与 Grodzinski等 ( 1 975)经验模型的期望值接近 ,而与 Nagy( 1 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能量收支 小毛足鼠 三趾跳鼠 子午沙鼠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小毛足鼠的活动性、代谢特征和体温的似昼夜节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鲁平 周顺 孙国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82-3188,共7页
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是分布在内蒙古草原沙地的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关于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尤其是生理学特征还知之甚少。似昼夜节律是动物行为学和生理生态学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在室内条件下通过体内埋置无线电传感器... 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是分布在内蒙古草原沙地的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关于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尤其是生理学特征还知之甚少。似昼夜节律是动物行为学和生理生态学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在室内条件下通过体内埋置无线电传感器连续监测小毛足鼠的体温、用自动监测系统连续监测活动性和TSE LabMaster呼吸代谢测定系统连续测定了其代谢率的昼夜节律性。结果发现:小毛足鼠在夜间的平均体温是(37.27±0.39)℃,昼间的平均体温是(36.11±0.18)℃;在夜间的平均代谢率是(4.65±1.10)mLO2·g-1·h-1,昼间的平均代谢率是(3.09±0.42)mLO2·g-1·h-1;在夜间的平均活动率为(237±145)次/0.1h,昼间的平均活动率为(38±5)次/0.1h。小毛足鼠的代谢率、活动性和体温的峰值相位主要集中在夜间,属典型的夜行性动物。实验结果从行为学特性和生理学特征等新的角度支持了野外观察小毛足鼠是夜行性动物的推断。综合活动性、代谢率和体温三方面同步变化的特征,为小毛足鼠的似昼夜节律变化提供了新的机理性解释。研究也表明小毛足鼠是研究野生动物似昼夜节律变化机理的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 代谢率 体温 活动性 行为 似昼夜节律
下载PDF
小毛足鼠繁殖活动的季节变化(英文)
7
作者 Natalia Yu FEOKTISTOVA Ilya G. MESCHERSKY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有关小毛足鼠 (Phodopusroborovskii)冬季活动和季节性繁殖模式的资料很少。九年来 ,我们在自然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维持了一个实验室种群。这些自然条件说明其繁殖活动与野生条件下的很一致。甚至在零下 4 0度的冬季 ,罗氏仓鼠都不休眠。... 有关小毛足鼠 (Phodopusroborovskii)冬季活动和季节性繁殖模式的资料很少。九年来 ,我们在自然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维持了一个实验室种群。这些自然条件说明其繁殖活动与野生条件下的很一致。甚至在零下 4 0度的冬季 ,罗氏仓鼠都不休眠。第一个繁殖高峰 (每 10对鼠繁殖 2 4窝 ,每窝平均 3 5只幼鼠 )在 4月份 ,第二个繁殖高峰 (每 10对鼠繁殖 2 9- 2 6窝 ,每窝平均 3 9- 3 6只幼鼠 )在 6 - 7月份。在秋季和初冬 ,繁殖强度降低到每 10对鼠产 0 1- 0 4窝 ,但繁殖并不完全终止。全年内 ,所有成年雄鼠可见下降的睾丸 ,雌鼠可见开放的阴道口。雄鼠的血液睾酮浓度在夏季最高 ,秋季和初冬降低。但是 ,独居鼠在最短的光周期和寒冷季节保持高的睾酮浓度。春季 ,睾酮平均水平显著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毛足鼠 繁殖 季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