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ed value influences cache pilfering rates by desert rodents 被引量:5
1
作者 Stephen B.VANDER WALL Lindsay A.DIMITRI +1 位作者 William S.LONGLAND Joseph D.M.WHITE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19年第1期75-86,共12页
Some rodents gather and store seeds.How many seeds they gather and how they treat those seeds 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seed traits such as mass,nutrient content,hardness of the seed coat,presence of secondary compound... Some rodents gather and store seeds.How many seeds they gather and how they treat those seeds 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seed traits such as mass,nutrient content,hardness of the seed coat,presence of secondary compounds,and germination schedule.Through their consumption and dispersal of seeds,rodents act as agents of natural selection on seed traits,and those traits influence how rodents forage.Many seeds that are scatter-hoarded by rodents are pilfered,or stolen,by other rodents,and seed traits also likely influence pilfering rates and seed fates of pilfered seeds.To clarify co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between rodents and the plants that they disperse,one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seed traits in rodent foraging decisions.We compared how the seeds of 4 species of plants that are dispersed by scatter-hoarding animals and that differ in value(singleleaf piñon pine,Pinus monophylla;desert peach,Prunus andersonii;antelope bitterbrush,Purshia tridentata;Utah juniper,Juniperus osteosperma)were pilfered and recached by rodents.One hundred artificial caches of the 4 seed species(25 per species)were prepared,and removal by rodents was monitored.Rodents pilfered high-value seeds more rapidly than the other seeds.Desert peach seeds,which contain toxic secondary compounds,were more frequently recached.Relatively low value seeds like Utah juniper and antelope bitterbrush were pil-fered more slowly and were sometimes left at cache sites,and seeds of the latter species were transported shorter distances to new cache sites.The background density of seeds also appeared to influence the relative value of se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ert rodents food storage GRANIVORY pilfering SCATTER-HOARDING seed dispersal seed traits
原文传递
Study 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Diversity of Zonal Rodent Community in Semi-Desert and Desert Areas of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Xiaodong Wu Heping Fu +2 位作者 Shuai Yuan Quanrong Gao Xiuxian Yue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5年第3期39-54,共16页
Many studies focus on rodent community pattern and changing at present in the world, but most of them are conducted in small plots. Few studies investigated the rodent community classification and diversity in semi-de... Many studies focus on rodent community pattern and changing at present in the world, but most of them are conducted in small plots. Few studies investigated the rodent community classification and diversity in semi-desert and desert areas at regional scale, although some researchers started to study the change of animal community patterns on a large scale. We investigated rodent communities in desert, non-irrigated farming land and desert steppe of Inner Mongolia, covering an area of 380,000 km2 from May to August in 1988-1993 and in 1998-2003,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zonal rodent communities. The community classification and diversity of rodents were analyzed in research area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ommunities could be classified in 9 zonal types. Spermophilus dauricus, Cricetulus longicaudatus and Eutamias sibiricus were dominant species in Community I;Phodopus roborovskii, Cricetulus barabansis and Cricetulus longicaudatus were dominant in Community II;Meriones unguiculatus, Phodopus roborovskii and Cricetulus longicaudatus were dominant in Community III;Allactaga sibirica, Allactaga bullata and Spermophilus dauricus were dominant in Community IV;Allactaga bullata, Dipus sagitta and Meriones unguiculatus were dominant in Community V;Meriones meridianus, Spermophilus dauricus and Allactaga bullata were dominant in Community VI;Allactaga sibirica, Allactaga bullata and Dipus sagitta were dominant in Community VII;Phodopus roborovskii, Dipus sagitta and Allactaga sibirica were dominant in Community VIII;Meriones meridianus, Dipus sagitta and Allactaga sibirica were dominant in Community IX. The community diversity and evennes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dge effect of community, the effect of disturbance and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scale effect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community diversity in the semi-desert and desert regions. The ordinal results of 9 zonal rodent communitie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ults analyzed with similar community indices, showing the habitat change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bove-mentioned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dent Community CLASSIFICATION desert ECOSYSTEM
下载PDF
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觅食活动对不同放牧方式的响应
3
作者 刘丽娜 袁帅 +2 位作者 李鑫 付和平 武晓东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9-701,共13页
阿拉善荒漠脆弱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反应较敏感,不同放牧方式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植被资源类型、密度、分布、盖度、基质以及动物感知捕食风险等各不相同。同域分布的荒漠啮齿动物在不同干扰下的觅食差异性对于荒漠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具... 阿拉善荒漠脆弱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反应较敏感,不同放牧方式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植被资源类型、密度、分布、盖度、基质以及动物感知捕食风险等各不相同。同域分布的荒漠啮齿动物在不同干扰下的觅食差异性对于荒漠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20年通过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阿拉善荒漠区同域共存的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五趾跳鼠(Orientallactaga sibirica)和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3种优势鼠种在3种不同放牧方式下的摄食行为进行观测,结果显示:(1)不同放牧方式下3种啮齿动物优势种的种群密度与摄食行为成正比,放牧增加了五趾跳鼠种群密度,其摄食行为也在放牧强度大的生境中占比更多;子午沙鼠在放牧强度较小且植被盖度较高的生境中种群密度较高,摄食行为也多集中于此;三趾跳鼠在不同放牧方式下种群密度差异不大,相对来说在放牧强度更大的生境中花费的觅食努力更大;(2)相同放牧方式下,子午沙鼠面对食物会采取“觅食+取食+贮食”相结合的摄食策略,而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更倾向于“觅食+原地取食”的摄食策略。由此表明,尽管不同鼠种具有差异化的摄食策略,但是它们的觅食行为会受到放牧方式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改变啮齿动物种群密度、栖息地植被和土壤特征等环境因子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啮齿动物 同域共存 摄食行为 红外相机
下载PDF
新疆荒漠啮齿动物体内寄生虫调查
4
作者 周旭东 蒋卫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139,共7页
人兽共患病危害严重,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许多动物寄生虫都可以引起人的感染,所以对寄生虫的宿主及其传播途径的研究非常必要。为了解中国西北部内陆干旱荒漠地区啮齿动物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对新疆按不同地理分区进行采样调查,共捕获... 人兽共患病危害严重,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许多动物寄生虫都可以引起人的感染,所以对寄生虫的宿主及其传播途径的研究非常必要。为了解中国西北部内陆干旱荒漠地区啮齿动物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对新疆按不同地理分区进行采样调查,共捕获野栖鼠类样本4科15属21种963只。采用病原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33种内寄生虫,其中线虫17种、绦虫15种、棘头虫1种;共检出127只阳性样品,总感染率为13.19%,其中线虫感染率为6.63%,绦虫感染率7.98%。发现该地区鼠类内寄生虫的感染率高低与性别无关,但与宿主年龄、分布地区、宿主种类、季节、集群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感染强度与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多少、感染率高低关联度不大,主要和特异性虫种、鼠种关联度较大;寄生虫伴随着鼠类群落演替,从荒漠到人工林、农田、居民区感染率在依次递减,而感染强度在加重,说明内寄生虫从原始荒漠到人工环境传播的方向和途径已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寄生虫 啮齿动物 感染率 荒漠地区
下载PDF
民勤县民昌路荒漠区林业鼠害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
5
作者 富雅琼 祁鑫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4期44-46,共3页
通过调查武威市石羊河民昌南路干旱荒漠区荒漠植被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发现鼠害是毁坏林业资源的主要原因。通过进一步了解民昌路管护区梭梭生长主要鼠害及其发生危害情况,分析其发生特点和原因,并结合有效防治经验,对照比较分析... 通过调查武威市石羊河民昌南路干旱荒漠区荒漠植被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发现鼠害是毁坏林业资源的主要原因。通过进一步了解民昌路管护区梭梭生长主要鼠害及其发生危害情况,分析其发生特点和原因,并结合有效防治经验,对照比较分析,归纳并总结出鼠害相关综合防治技术,不但有助于保护荒漠区林木植被,而且在维护林业生态植被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民昌路管护区 荒漠植被梭梭树 大沙鼠害 综合防治技术
下载PDF
内蒙古库布齐沙地四种啮齿动物非颤抖性产热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鲍伟东 王德华 +2 位作者 王祖望 周延林 王利民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为了解非颤抖性产热在内陆荒漠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热能调节中的作用 ,1997年对库布齐荒漠沙地环境 4种啮齿动物 :三趾跳鼠 (Dipussagitta)、子午沙鼠 (Merionesmeridianus)、小毛足鼠 (Phodopusroborovskii)和黑线仓鼠 (Cricetulusbarab... 为了解非颤抖性产热在内陆荒漠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热能调节中的作用 ,1997年对库布齐荒漠沙地环境 4种啮齿动物 :三趾跳鼠 (Dipussagitta)、子午沙鼠 (Merionesmeridianus)、小毛足鼠 (Phodopusroborovskii)和黑线仓鼠 (Cricetulusbarabensis)的非颤抖性产热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 4种动物的非颤抖性产热在秋季低温刺激下明显高于夏季 ,而且小毛足鼠和黑线仓鼠在秋季的最大非颤抖性产热分别高于春季 14%和 35%。典型荒漠种小毛足鼠的季节变化最明显 ,夏季最低。结果表明 ,生活在内陆干旱地区的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 ,发展了良好的非颤抖性产热体温调节机制适应环境温度的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啮齿动物 非颤抖性产热 季节变化 内蒙古 冷环境 适应性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质荒漠啮齿动物群落在短命植物存在期的空间—食物资源利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胡德夫 盛和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5-26,共2页
从空间、食物和时间三维生态位途径,研究了荒漠啮齿动物群落4种鼠类于4~6月短命植物存在时期的空间—食物资源利用。在空间利用上,虽然4种鼠存在一定的觅食和活动空间方面的差异,但具有相似生物学特征的两种两足型鼠种(空间维... 从空间、食物和时间三维生态位途径,研究了荒漠啮齿动物群落4种鼠类于4~6月短命植物存在时期的空间—食物资源利用。在空间利用上,虽然4种鼠存在一定的觅食和活动空间方面的差异,但具有相似生物学特征的两种两足型鼠种(空间维重叠值:0878~0908)和两种四足型鼠种(空间维重叠值:0708~0863)种间仍表现出较高的空间利用趋同;在食物利用上,根据此时期的食物资源谱和食物谱测定,得出各鼠种均倾向于取食此时期丰富的短命植物种类,导致了各鼠种间较为相似的食物选择(选择系数主要在±05范围);结合各鼠种的活动时间观察,得出各成对鼠种间的三维生态位重叠值,其中,超过半数的成对鼠种生态位重叠值(0508~0840)大于有限相似性理论的05值。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该时期短命植物类群具有呈脉冲式迅速增长的生物量和越冬成鼠的较低种群密度,致使多数鼠种间未出现显著的资源利用生态分离,因而该时期可称为种间无竞争共存时期。各鼠种在短命植物存在时期,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的资源利用趋异可能是捕食风险压力所致,但未改变该啮齿动物群落在此时期的基本资源利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沙质荒漠 啮齿动物群落 短命植物
下载PDF
库布其沙漠及其毗邻地区鼠类群落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武晓东 施大钊 +1 位作者 刘勇 高继业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3-50,共8页
根据库布其沙漠及其毗邻地区生境和鼠类分布的差异,应用系统聚类法,将该地区的鼠类划分为5个群落:(1)沙漠鼠类群落;(2)半荒漠区沙地鼠类群落;(3)荒漠鼠类群落;(4)荒漠化草原鼠类群落;(5)干草原鼠类群落。5个群... 根据库布其沙漠及其毗邻地区生境和鼠类分布的差异,应用系统聚类法,将该地区的鼠类划分为5个群落:(1)沙漠鼠类群落;(2)半荒漠区沙地鼠类群落;(3)荒漠鼠类群落;(4)荒漠化草原鼠类群落;(5)干草原鼠类群落。5个群落可聚为3个群落组。(1)沙地群落组;(2)半荒漠和荒漠群落组;(3)干草原群落组。同时对鼠类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等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鼠类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不同干扰下荒漠啮齿动物种群动态的空间同步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福顺 付和平 +3 位作者 武晓东 杨泽龙 袁帅 张晓东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1-218,共8页
荒漠啮齿动物是动物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类群,对于丰富种群和群落生态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关于荒漠啮齿动物的研究较多,尤以北美的研究较为深入,涉及群落组成(Brown,1973)、
关键词 空间同步性 集合种群 Pearson相关系数 干扰 荒漠啮齿动物
下载PDF
人为不同干扰条件下荒漠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动态特征--动物与植物群落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武晓东 阿娟 +1 位作者 付和平 金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999-6017,共19页
群落的格局和动态是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中的基础问题,也是揭示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核心问题。为了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在人为不同干扰下的动态特征,特别是研究荒漠区的脆弱生态系统中啮齿动物... 群落的格局和动态是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中的基础问题,也是揭示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核心问题。为了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在人为不同干扰下的动态特征,特别是研究荒漠区的脆弱生态系统中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在人为不同干扰下的动态特征,是揭示人为干扰下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特征的基础。2002~2004年在内蒙古阿拉善典型荒漠区,选择了4种不同干扰条件的生境,分别为禁牧区、过牧区、轮牧区和开垦区,研究了人为不同干扰下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变动趋势,应用典型相关方法分析了啮齿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在不同干扰条件下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两种观察尺度域上(标志样地和线路样地)动物群落变量与植物群落变量的相关关系表现为:动物群落变量与植物群落变量中的草本关系最为突出,在分析的两个尺度的8个样地中,除标志样地的过牧区外,其它7个样地均与草本关系密切,且绝大多数样地动物群落变量与草本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荒漠生态系统中,在4种干扰条件下,草本的特性,特别是草本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对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起到关键作用,其值越大,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种的丰富度(数量)和生物量就越小。就同一种干扰条件下的两种尺度域上的情况看,动物群落和植物群落的相关性较突出的特点是:在禁牧区和开垦区,喜湿的种类(黑线仓鼠和草原黄鼠)与植被的相关性显著,在轮牧区和过牧区,喜旱的种类(小毛足鼠和三趾跳鼠)与植被的相关性显著,且均与草本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 格局 群落 啮齿动物 典型相关 荒漠
下载PDF
荒漠景观破碎化条件下啮齿动物群落beta多样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晓东 武晓东 +2 位作者 付和平 查木哈 韩艳静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43,共11页
2002~2010年,采用夹日法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禁牧、轮牧、过牧和开垦4种不同人为干扰生境中啮齿动物群落β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不同生境的灌木植物群落特征来探讨人为干扰下的景观破碎化。依据人为干扰下景观破碎的情况将研究... 2002~2010年,采用夹日法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禁牧、轮牧、过牧和开垦4种不同人为干扰生境中啮齿动物群落β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不同生境的灌木植物群落特征来探讨人为干扰下的景观破碎化。依据人为干扰下景观破碎的情况将研究区域内生境梯度的变化按照:禁牧到轮牧、轮牧到过牧、过牧到开垦、禁牧到过牧、禁牧到开垦、轮牧到开垦进行划分,分别利用Jaccard指数、Sorenson指数和Cody指数分析景观破碎化条件下啮齿动物群落β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梯度间3种β多样性指数差异均显著(P<0.05),禁牧到过牧梯度β多样性差异最大。不同干扰生境间的灌木植物群落特征差异极显著(P<0.01),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物种数均表现为轮牧区>过牧区>禁牧区>开垦区。环境变化程度与β多样性变化的程度一致。人为干扰是该区域景观破碎化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放牧活动,导致环境异质性显著增加。在荒漠区,这种随环境梯度造成异质性加大而增加的β多样性,并不是由物种增加较大导致,而是由啮齿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差异和变化增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景观破碎化 啮齿动物群落 Β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物种数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志宏 武晓东 +8 位作者 郭利彪 付和平 满都呼 岳闯 柴享贤 包达尔罕 杨素文 叶丽娜 李燕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76-1982,共7页
群落的数量变动及预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将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到啮齿动物群落数量预测中是一种新尝试。Elman神经网络通过在前馈网络中增加延时算子,实现了记忆功能,能够对啮齿动物组成物种数量进行动态模拟和预测。以腾格里沙漠东... 群落的数量变动及预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将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到啮齿动物群落数量预测中是一种新尝试。Elman神经网络通过在前馈网络中增加延时算子,实现了记忆功能,能够对啮齿动物组成物种数量进行动态模拟和预测。以腾格里沙漠东缘荒漠为试验区,以啮齿动物数量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志重捕法,逐月监测2006─2014年每年的4─10月捕获量,建立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2006─2013年的捕获量建立训练网络,以2014年的数据进行验证与测试,比较3种数据处理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后的平均误差和拟合度,确立最优模型,预测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组成物种数量动态。结果表明:(1)未经归一化处理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mse为5.30,最小误差1.52%,拟合度为0.80;(2)经[0,1]归一化处理的预测结果平均误差mse为4.51,最小误差1.54%,拟合度为0.82;(3)经[-1,1]归一化处理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mse为5.03,最小误差1.63%,拟合度为0.69;(4)3种归一化处理后Elman神经网络模型差异不显著。通过平均误差和拟合度的比较,文章认为采用[0,1]归一化建立的Elman神经网络能较好的预测荒漠啮齿动物数量的变化规律,应用该网络可以预测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组成物种数量变化趋势,对指导当地鼠情监控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MAN神经网络 阿拉善荒漠 啮齿动物 标志重捕法
下载PDF
不同干扰条件下荒漠啮齿动物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27
13
作者 付和平 武晓东 杨泽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637-2643,共7页
2002和2003年的4、7、10月份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设开垦区、轮牧区、过牧区和禁牧区4个不同类型的干扰区,每个干扰区布设4个固定样方,对荒漠啮齿动物的空间生态位及其季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趾跳鼠和子午沙鼠的空间生态位宽... 2002和2003年的4、7、10月份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设开垦区、轮牧区、过牧区和禁牧区4个不同类型的干扰区,每个干扰区布设4个固定样方,对荒漠啮齿动物的空间生态位及其季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趾跳鼠和子午沙鼠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最高,分别为0.925和0.908;短尾仓鼠、小毛足鼠和草原黄鼠的次之,分别为0.789、0.782和0.711;五趾心颅跳鼠的最低,为0.003。草原黄鼠与小毛足鼠等6个种对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均大于0.9,接近于1,生态位几乎完全重叠。长爪沙鼠与五趾心颅跳鼠、三趾心颅跳鼠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均为0,不存在资源利用竞争。在荒漠生境中,啮齿动物不仅对不同干扰条件的适应性较强,而且对资源利用存在较大程度的趋同性。在不同干扰条件下荒漠啮齿动物的生态位宽度会随着不同季节的变化出现明显的改变。同样,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分化随着不同生态季节的变化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春、秋季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低,分化程度高,秋季较春季略强;夏季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高,而分化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生态位 生境 干扰 荒漠 阿拉善
下载PDF
荒漠生态系统鼠类对土壤和植被的扰动效应 被引量:7
14
作者 蒋慧萍 杨维康 胡祚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1-566,共6页
干扰形成的斑块对荒漠生态系统时空异质性的维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鼠类作为生物干扰的重要代表,是荒漠生态系统斑块形成的主要来源,它们已从生理、形态、行为进化出一系列特点适应了荒漠生态系统的严酷环境,同时其挖掘、采食行为也... 干扰形成的斑块对荒漠生态系统时空异质性的维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鼠类作为生物干扰的重要代表,是荒漠生态系统斑块形成的主要来源,它们已从生理、形态、行为进化出一系列特点适应了荒漠生态系统的严酷环境,同时其挖掘、采食行为也深刻影响着荒漠生态系统的环境。本文主要从鼠类活动对土壤(包括土壤发生过程、土壤斑块的形成、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包括物种多样性、生产力、植物种子)的扰动效应做了归纳总结,旨在阐明鼠类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荒漠生态系统 扰动 土壤 植物群落
下载PDF
不育剂EP-1对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艳静 张晓东 +4 位作者 曹晓娟 武晓东 付和平 戴钦 赵翠梅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2-360,共9页
2011—2012年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利用复合不育剂EP-1(左炔诺孕酮-炔雌醚),设试验区和对照区,采用春季试验区一次性投饵的方法,对子午沙鼠、小毛足鼠和三趾跳鼠3种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群的不育控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育剂EP-... 2011—2012年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利用复合不育剂EP-1(左炔诺孕酮-炔雌醚),设试验区和对照区,采用春季试验区一次性投饵的方法,对子午沙鼠、小毛足鼠和三趾跳鼠3种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群的不育控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育剂EP-1显著降低了优势种群当年的幼体出生率,试验区5,6月小毛足鼠幼体比例较对照区显著降低(P〈0.05),5—8月子午沙鼠和6—8月三趾跳鼠成体比例分别较对照区显著增加(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优势鼠种当年的种群数量,试验区子午沙鼠和小毛足鼠种群在繁殖高峰期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4—5月三趾跳鼠种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次年,试验区5—7月子午沙鼠种群成体比例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全年种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而三趾跳鼠种群数量与对照区差异并不显著。因此,不育剂EP-1对3种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群数量增长均具有控制作用,尤其对子午沙鼠种群的持续控制效果更加明显。可见,种群在繁殖期年龄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其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1 啮齿动物 不育控制 种群动态 荒漠
下载PDF
北美CHIHUAHUAN荒漠11种啮齿动物种群密度季节性和周期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曾宗永 杨跃敏 +1 位作者 宋志明 罗明澍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3-222,共10页
本文提出了季节性指标并用时间序列方法分析和比较了北美Chihuahuan荒漠11种啮齿动物种群密度的季节性、趋势和周期性。结果表明,研究期各年间盘尼西拉特斯颊囊鼠(C.p-enicillatus)有最显著的季节性,鹿鼠属(Peromyscus)的两个物种和伏... 本文提出了季节性指标并用时间序列方法分析和比较了北美Chihuahuan荒漠11种啮齿动物种群密度的季节性、趋势和周期性。结果表明,研究期各年间盘尼西拉特斯颊囊鼠(C.p-enicillatus)有最显著的季节性,鹿鼠属(Peromyscus)的两个物种和伏拉瓦斯囊鼠(Pg.flav-us)的季节性最无规律;11个种群中有7个有趋势,除旗尾更格卢鼠(D.spectabilis)的种群密度呈减少趋势外,其余6个种群的密度呈增加的趋势;种群密度的周期,麦利阿姆更格卢鼠(D.merriami)是4年,曼利卡拉特斯鹿鼠(P.maniculatus)是4.5年,盘尼西拉特斯颊囊鼠(C.penicillatus)等3个种群是1年。对11个种群的比较说明,这些种群密度的季节性、趋势和周期性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且与它们的亲缘关系或种系发生历史无显著关系。11个种群的密度变动的多样化维持了它们在时间方面的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密度 啮齿动物 季节性
下载PDF
啮齿动物种群数量与年降水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包俊江 武晓东 +3 位作者 付和平 张福顺 李颖 班晓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2-647,共6页
2002-2008年,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嘉尔格勒赛汗镇天然荒漠草地中,采用铗日法对划区轮牧样地的啮齿动物种群数量进行调查。每年的4、7、10月的上旬进行野外调查取样,每次取样时随机选择4个铗捕样方,每个样方10 hm2,布设500铗日,每铗线100... 2002-2008年,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嘉尔格勒赛汗镇天然荒漠草地中,采用铗日法对划区轮牧样地的啮齿动物种群数量进行调查。每年的4、7、10月的上旬进行野外调查取样,每次取样时随机选择4个铗捕样方,每个样方10 hm2,布设500铗日,每铗线100铗,铗距5 m,铗线距50 m。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群落中主要鼠种的捕获率与年降水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年度的啮齿动物捕获率与年降水量显著正相关(r=0.390 5,P<0.05)。年降水量与群落中主要鼠种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三趾跳鼠>五趾跳鼠>小毛足鼠>阿拉善黄鼠>子午沙鼠>黑线仓鼠。群落中跳鼠对降水量的反应较明显,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的灰色关联系数分别为0.855 6和0.818 9;子午沙鼠和黑线仓鼠对降水量的反应较弱,关联系数仅为0.706 7和0.706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降水量 灰色关联分析 荒漠 干扰
下载PDF
阿拉善地区不同植被生境中鼠类栖息地选择的特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利清 武晓东 +2 位作者 付和平 甘红军 杨玉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2,共6页
2002~2007年,在阿拉善荒漠区选择开垦区、轮牧区、过牧区和禁牧区四种植被生境,采用标志重捕法研究不同植被生境中鼠类栖息地选择的特性。结果表明:6个年度中啮齿动物群落的优势种群在四种不同植被生境中各不相同,各个群落的组成种类... 2002~2007年,在阿拉善荒漠区选择开垦区、轮牧区、过牧区和禁牧区四种植被生境,采用标志重捕法研究不同植被生境中鼠类栖息地选择的特性。结果表明:6个年度中啮齿动物群落的优势种群在四种不同植被生境中各不相同,各个群落的组成种类和主要种类的数量有较大变化;6年中不同植被生境中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种的年平均种数为轮牧区=过牧区=禁牧区>开垦区。不同植被生境中主要组成种变化较大:开垦区为长爪沙鼠、黑线仓鼠;轮牧区为子午沙鼠、小毛足鼠;过牧区为三趾跳鼠、五趾跳鼠;禁牧区为小毛足鼠。长爪沙鼠在开垦区与其他三种干扰区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在其他三种干扰区间无差异;三趾跳鼠在过牧区与其他三种干扰区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群落 种群 人为干扰 荒漠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荒漠主要啮齿动物生态位测度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傅和平 武晓东 +1 位作者 杨泽龙 许毅洪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34,共8页
用 3种不同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测度方法 ,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 1 1种主要啮齿动物的生态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子午沙鼠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最高 ,3种方法计算结果分别为 0 842、0 72 3、0 5 1 6。该种在 7种生境中均有分... 用 3种不同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测度方法 ,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 1 1种主要啮齿动物的生态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子午沙鼠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最高 ,3种方法计算结果分别为 0 842、0 72 3、0 5 1 6。该种在 7种生境中均有分布 ,且以人工草地和农田的数量最高 ,天然草地的数量最低 ,对 7种资源等级的利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五趾跳鼠的次之 ,分别为 0 75 1、0 72 2、0 5 1 3。该种在 7种生境中均有分布且数量差异不大 ,对 7种资源等级的利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比较 3种生态位宽度指数测度方法 ,以Shannon WienerIndex对荒漠区啮齿动物较为适宜。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的啮齿动物因计算方法的不同有 1~ 9个种对 ,生态位重叠指数最低的有 1 0~ 1 1个种对。分析比较 3种生态位重叠指数测度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生态位 测度方法 荒漠区 阿拉善
下载PDF
不同干扰下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9
20
作者 武晓东 袁帅 +3 位作者 付和平 张晓东 张福顺 高全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65-1773,共9页
气候变化已对物种分布范围和丰富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荒漠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可能更加敏感。作为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者,了解荒漠啮齿动物特别是优势鼠种将对气候变化如何响应,对于荒漠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具有重要意义。2... 气候变化已对物种分布范围和丰富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荒漠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可能更加敏感。作为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者,了解荒漠啮齿动物特别是优势鼠种将对气候变化如何响应,对于荒漠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具有重要意义。2002—2010年,采用标志重捕法对阿拉善荒漠4种不同生境下啮齿动物优势种群进行了研究,分别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对啮齿动物优势种群动态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啮齿动物优势种对温度和降雨的响应不同,尤其以子午沙鼠表现最为显著。跳鼠对温度的适宜性要高于仓鼠科的子午沙鼠和黑线仓鼠,而仓鼠科啮齿动物对降雨的适宜性高于跳鼠。较小尺度上的人为干扰更可能从改变食性和生境的途径上加剧或缓冲降雨对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的影响,而不是改变温度对啮齿动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气候变化 典范对应分析 荒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