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血红素的合成和纯化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亚丽 郭莉莉 +2 位作者 RogerRoeske 罗贵民 李惟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92,共2页
以血红素为原料 ,用间苯二酚作还原剂 ,将血红素还原为亚血红素 ,并用硅胶柱分离纯化 ,得到纯品亚血红素 .此种分离纯化方法简单 ,快速 ,得到的亚血红素纯度较高 。
关键词 血红素 亚血红素 间苯二酚 硅胶柱 分离纯化 过氧化物酶 合成 TLC检测
下载PDF
次氯化血红素的合成 被引量:3
2
作者 马登生 胡炳成 吕春绪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31-1033,共3页
以氯化血红素为原料,用间苯二酚还原合成了次氯化血红素。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间苯二酚用量对次氯化血红素产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正交优化实验。在反应时间45min、反应温度165℃、m(氯化血红素)∶m(间苯二酚)=1∶5的最佳反应条件下... 以氯化血红素为原料,用间苯二酚还原合成了次氯化血红素。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间苯二酚用量对次氯化血红素产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正交优化实验。在反应时间45min、反应温度165℃、m(氯化血红素)∶m(间苯二酚)=1∶5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次氯化血红素产率可达97.8%,与最近的报道相比产率提高了约55%。传统方法需在高温下加入乙醚,既不方便,又很危险,该文以研磨水洗法取代乙醚溶解法实现了这一反应,安全、经济、简便。产物进行了精制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血红素 次氯化血红素 结构表征 精细化工中间体
下载PDF
[2,7,12,18-四甲基-13,17-双(-2甲氧基羰基乙基)]-次卟啉铜(Ⅱ)的合成 被引量:3
3
作者 马登生 胡炳成 +1 位作者 曹标 吕春绪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61-964,共4页
以氯化血红素(3)为原料先后制得了次氯化血红素(4)、2,7,12,18-四甲基-21,23-二氢卟啉-13,17-二丙酸甲酯(5)及[2,7,12,18-四甲基-13,17-二(-2甲氧基羰基乙基)]-卟啉铜(Ⅱ)(6),考察了间苯二酚用量对化合物4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间苯二... 以氯化血红素(3)为原料先后制得了次氯化血红素(4)、2,7,12,18-四甲基-21,23-二氢卟啉-13,17-二丙酸甲酯(5)及[2,7,12,18-四甲基-13,17-二(-2甲氧基羰基乙基)]-卟啉铜(Ⅱ)(6),考察了间苯二酚用量对化合物4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间苯二酚与氯化血红素的摩尔比为25∶1时该产率可达到95.7%;考察了萃取方式对化合物5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二氯甲烷/稀氨水萃取体系可大幅提高该产率至85%;考察了铜盐对化合物6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盐在反应体系中的溶解度对该产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采用硝酸铜时的产率接近100%;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测试技术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血红素 次氯化血红素 四甲基二氢卟啉二丙酸甲酯 [四甲基二(甲氧基羰基乙基)].卟啉 铜(Ⅱ) 合成
下载PDF
重结晶法制备次氯血红素 被引量:1
4
作者 修志明 林琳 +1 位作者 周朋 王丽萍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0-333,共4页
以氯化血红素为原料,经间苯二酚还原,合成了次氯血红素.采用多次重结晶方法,使所得的次氯血红素质量分数大于95%,收率大于85%.
关键词 血红素 次血红素 重结晶
下载PDF
亚血红素多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玉 包雪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21-723,共3页
目的探讨亚血红素多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对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及脑梗死面积的影响。结... 目的探讨亚血红素多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对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及脑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亚血红素多肽(1mg/kg、0.3mg/kg、0.1mg/kg)组可明显升高脑组织中SOD活性(P<0.01,P<0.05),降低MDA、NO含量(P<0.01,P<0.05),亚血红素多肽(1mg/kg、0.3mg/kg)组能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P<0.01,P<0.05)。结论亚血红素多肽能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对脑细胞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血红素多肽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
下载PDF
过氧化氢干化学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刘传志 宫平 侯玥 《河南科技》 2019年第17期124-127,共4页
目的:采用次血红素六肽(DhHP-6)催化H2O2氧化4-氨基安替吡啉-氯代苯酚显色体系,建立了以反射光检测为原理的H2O2干化学测定方法。方法:实验采用TiO2和聚乳酸微球为试剂载体,通过试剂分层包埋制备H2O2干化学检测片,考察了方法的反应线性... 目的:采用次血红素六肽(DhHP-6)催化H2O2氧化4-氨基安替吡啉-氯代苯酚显色体系,建立了以反射光检测为原理的H2O2干化学测定方法。方法:实验采用TiO2和聚乳酸微球为试剂载体,通过试剂分层包埋制备H2O2干化学检测片,考察了方法的反应线性、精密度和准确度及与国标方法的相关性。结果:H2O2干化学测定方法响应的线性范围为2.0~20mg/L;H2O2浓度3.9mg/L和15.5mg/L的变异系数(CV)和加标回收率分别在3.2%~3.5%和98.2%~102.2%;与国家标准方法比较相关系数r=0.998 5;13例样品中的H2O2浓度在1.05~18.26mg/L;与国标方法之间的两组数据经统计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测定食品中过氧化氢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次血红素六肽 模拟酶 干化学
下载PDF
基于次血红素六肽的过氧化氢和葡萄糖灵敏比色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石鑫 刘传志 +2 位作者 宫平 李伟 侯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47-854,共8页
采用次血红素六肽(DhHP-6)催化H2O2氧化4-氨基安替吡啉-氯代苯酚显色体系,建立了测定H2O2和葡萄糖的方法。研究了pH值、底物浓度和DhHP-6浓度对实验的影响,检测了比色方法的反应线性、稳定性、相关性和回收率。在最佳反应条件下,DhHP-6... 采用次血红素六肽(DhHP-6)催化H2O2氧化4-氨基安替吡啉-氯代苯酚显色体系,建立了测定H2O2和葡萄糖的方法。研究了pH值、底物浓度和DhHP-6浓度对实验的影响,检测了比色方法的反应线性、稳定性、相关性和回收率。在最佳反应条件下,DhHP-6在不同时间及温度条件下,活性要优于过氧化物酶(POD);DhHP-6催化H2O2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分别为0.171mmo/L和4.22×10^-6mol/s;H2O2响应的线性范围为0.39~25.0mmol/L;高、中、低3水平测定的变异系数(CV)和加标回收率分别在1.29%~2.16%和94.5%~101.1%之间;与葡萄糖商品试剂盒比较相关系数R^2=0.9946;36例血液样品中的葡萄糖浓度在4.26~17.48mmol/L之间。与葡萄糖检测商品试剂盒之间的两组数据经统计差异不显著(P>0.05)。该方法是一种简单、廉价、方便、灵敏的比色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次血红素六肽 模拟酶 比色分析
下载PDF
次卟啉制备新方法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8
作者 邓全知 胡炳成 +2 位作者 孙呈郭 徐士超 刘祖亮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63-1268,共6页
研究了次氯化血红素在乙酸酐、氢溴酸体系中脱铁制备次卟啉的新方法。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以及乙酸酐和氢溴酸与次氯化血红素的比例对反应产率的影响,讨论了其脱铁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次氯化血红素与氢溴酸和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6.3:6... 研究了次氯化血红素在乙酸酐、氢溴酸体系中脱铁制备次卟啉的新方法。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以及乙酸酐和氢溴酸与次氯化血红素的比例对反应产率的影响,讨论了其脱铁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次氯化血红素与氢溴酸和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6.3:61.2,温度为100℃,反应2 h时,脱铁产率高达96.3%。合成了一系列金属次卟啉配合物,考察了溶剂对卟啉配合金属难易程度及金属离子对卟啉S带和Q带的影响。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UV-Vis和IR表征了目标产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卟啉 次氯化血红素 合成 金属次卟啉
下载PDF
Screen, Design and Enzymatic Activity Determination of Artificial Microperoxidases
9
作者 XU Jia ZHAO Xiaoming +8 位作者 YUAN Ye SONG Yanhui WANG Jiaqi WANG Chonghan CHEN Yujia WANG Jianing YAN Zhijun GUAN Shuwen WANG Lipi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934-938,共5页
Peroxidase activity greatly impacts the maintenance of flee radical homeostasis, and can prevent or treat diseases related to free radicals. Microperoxidase-11(MP-11 ) is created via hydrolysis of cytochrome c iron-... Peroxidase activity greatly impacts the maintenance of flee radical homeostasis, and can prevent or treat diseases related to free radicals. Microperoxidase-11(MP-11 ) is created via hydrolysis of cytochrome c iron-porphyrin complexes. In these complexes, the heme iron is penta-coordinate with histidine and exhibits excellent antioxidant activity when decomposing hydrogen peroxide. In this study, we screened the Ph.D.-7 and Ph.D.-12 phage display' peptide libraries and obtained ten small peptide ligands of deuterohemin(the vinyl groups of oxidized heme). Among these polypeptides, DhHP-7P1, 12P1, 12P2 and 12P6 have good enzymatic activity compared with MP-11, and exhibit activities up to 50% of MP-11. Based on the screened sequences, we designed a series of artificial microperoxidases and determined that a higher peroxidase activity could be achieved with an enzymatic active site containing a second site of histidine residue spaced between two arginine residues with an interval of two amino acids(Dh-XHRXX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eroxidase- 11 deuterohemin Artificial microperoxidase Enzymatic activ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