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苏北新四军文艺活动的发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徐成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11,共4页
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苏北地区新四军文艺活动从开创、发展到形成高潮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一时期,新四军文艺活动虽然有过曲折,但随着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歌咏等文艺活动,对抗日斗...
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苏北地区新四军文艺活动从开创、发展到形成高潮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一时期,新四军文艺活动虽然有过曲折,但随着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歌咏等文艺活动,对抗日斗争和根据地群众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盐阜地区成为了华中根据地的文化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地区
新四军文艺活动
发展历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延安文艺对苏北新四军文艺的影响
2
作者
徐成
《安顺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24-26,共3页
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新四军在苏北根据地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等文艺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苏北新四军文艺活动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延安解放区文艺活动对其影响是重要原因之一。苏北根据地在人才培养、文艺组织、...
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新四军在苏北根据地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等文艺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苏北新四军文艺活动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延安解放区文艺活动对其影响是重要原因之一。苏北根据地在人才培养、文艺组织、文学创作内容和活动形式等方面都参照了延安解放区的文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
新四军文艺
发展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时期铁军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被引量:
1
3
作者
叶姝静
吴爱民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6期96-99,共4页
革命战争年代,在叶挺独立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四军,不畏逆境、英勇善战、执纪严明、奋发向上,熔铸了不朽的铁军精神,它既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集中反映,也是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生动展示。在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传承和弘...
革命战争年代,在叶挺独立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四军,不畏逆境、英勇善战、执纪严明、奋发向上,熔铸了不朽的铁军精神,它既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集中反映,也是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生动展示。在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传承和弘扬铁军精神,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敢于担当和科教兴国,实现铁军精神的创造性转化;二是坚持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团结,实现铁军精神的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铁军精神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战时期新四军发展方向的选择与调整
被引量:
3
4
作者
黄志高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168,共8页
抗战时期新四军的发展方向经历多次选择与调整。改编之初,新四军主要立足江南寻求东向发展。在发展华中过程中,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东南局对新四军发展方向出现分歧,在实际斗争中形成以苏北为重点的发展格局。1941年2月,中共中央和华中...
抗战时期新四军的发展方向经历多次选择与调整。改编之初,新四军主要立足江南寻求东向发展。在发展华中过程中,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东南局对新四军发展方向出现分歧,在实际斗争中形成以苏北为重点的发展格局。1941年2月,中共中央和华中局准备西向发展河南,但因敌情变化被迫终止。8月,华中局再次提出西向发展,中共中央考虑到国共关系没有批准。1942年基于抗战胜利的预期和掌握山东的需要,刘少奇要求新四军向山东发展,但因华中形势困难未能实现。1944年为配合美军登陆杭州湾计划以及争取战后政局先机,中共中央布置新四军向西、南两个方向发展,由于兵力不足又改为以东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新四军
发展方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技创新体系视角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申金升
梁帅
+1 位作者
张丽
董阳
《今日科苑》
2022年第11期13-19,共7页
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科技力量是核心力量,新型举国体制是手段路径,关键核心技术是攻关目标,高效创新体系是环境需求。战略科技力量作为创新体系中一类特殊性质的创新主体,其协同发展的能力和效率,是提高国家创新整体效能的...
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科技力量是核心力量,新型举国体制是手段路径,关键核心技术是攻关目标,高效创新体系是环境需求。战略科技力量作为创新体系中一类特殊性质的创新主体,其协同发展的能力和效率,是提高国家创新整体效能的关键。本文基于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任务和科技创新体系内涵,从“技术-产业-区域-国家”等4个创新体系维度分析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发展中的问题、角色功能和模式路径,构建了任务导向的雁阵协同、系统导向的链式协同、功能导向的集群协同、使命驱动的开放协同共4类协同类型,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科技力量
协同发展
创新体系
新型举国体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战时期中共发展华中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被引量:
1
6
作者
黄志高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91,100,共10页
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形成并予以实施。由于国民党禁止八路军进入华中,发展华中的计划一度被迫搁置。随着抗战形势恶化,中共中央判断华北将面临严重困难,遂重启发展华中计划,并在国民党韩德...
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形成并予以实施。由于国民党禁止八路军进入华中,发展华中的计划一度被迫搁置。随着抗战形势恶化,中共中央判断华北将面临严重困难,遂重启发展华中计划,并在国民党韩德勤部进攻新四军的情况下,调派八路军主力南下。刘少奇以苏北作为发展华中的主要方向,要求东南局予以配合,但后者坚持将工作重心置于长江以南。中共中央也有发展江南的意图,并根据形势变化,决定将皖南主力东调以集中发展苏南。后由于苏南形势恶化,陈毅决心优先解决华中问题,遂率部北渡长江。黄桥战役胜利后,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会合,发展华中战略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华中
八路军
新四军
苏北
皖南
苏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皖南事变前中共发展华中的战略支点演变
7
作者
张宗兰
梁大伟
《苏区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79-92,116,共15页
从抗战全面爆发至皖南事变前夕,中共向华中发展的战略支点几经演变并最终在苏北定型。发展华中之初,江北豫东彭雪枫部与江南陈毅支队同步展开。1939年5月,中共考虑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为发展华中的领导核心,但国民党反共摩擦使皖东根据...
从抗战全面爆发至皖南事变前夕,中共向华中发展的战略支点几经演变并最终在苏北定型。发展华中之初,江北豫东彭雪枫部与江南陈毅支队同步展开。1939年5月,中共考虑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为发展华中的领导核心,但国民党反共摩擦使皖东根据地失去可能。1939年底中共决定以苏北为突破口建立战略支点,通过八路军与新四军战略配合解决苏北顽军韩德勤部,最终建立了以盐城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中共向华中发展的战略支点演变是新四军在敌、我、顽三角斗争中复杂情态的呈现,中共领导人综合考量地形、给养、敌情、国民党军队等因素,充分运用政治智慧进行战略选择与策略调试,打通了华北与江南的联系,取得了建立战略支点的基本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华中
战略支点
新四军
豫皖边
皖东
苏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刘少奇的“家”思想
8
作者
李军生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6-58,共3页
通过重温刘少奇领导新四军开创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光辉业绩,全面分析了他的"家"(亦即根据地)思想,即:为什么要建立"家",怎样建立"家"以及如何管理"家"。在刘少奇的领导下,华中抗日根据地...
通过重温刘少奇领导新四军开创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光辉业绩,全面分析了他的"家"(亦即根据地)思想,即:为什么要建立"家",怎样建立"家"以及如何管理"家"。在刘少奇的领导下,华中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有效的巩固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少奇
新四军
抗日根据地
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陆军电子对抗力量升空发展探析
9
作者
陆向阳
《电子对抗》
2012年第1期41-43,共3页
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陆军电子对抗力量的机动性、生存性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陆军电子对抗部队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向空中发展。论文在分析美陆军电子对抗力量升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明确任务、合理编配、...
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陆军电子对抗力量的机动性、生存性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陆军电子对抗部队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向空中发展。论文在分析美陆军电子对抗力量升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明确任务、合理编配、突出重点、研改结合等四个方面对陆军电子对抗力量升空发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军电子对抗力量
升空
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铁军精神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10
作者
刘广浩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9-85,共7页
铁军精神是革命精神的经典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忠诚于党、信念坚定、敢于拼搏、勇于胜利的铁军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新四军的自身奋斗,根源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铁军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
铁军精神是革命精神的经典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忠诚于党、信念坚定、敢于拼搏、勇于胜利的铁军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新四军的自身奋斗,根源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铁军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新时期要弘扬铁军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铁军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铁军精神
新时代
创新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彭雪枫与刘少奇在发展华中过程中的歧见与共识
11
作者
黄志高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6期29-38,共10页
在发展华中过程中,刘少奇主张南下增援的八路军黄克诚部优先用于发展苏北,彭雪枫坚持将其留于豫皖苏边区。其争论的实质是新四军的发展方向问题,中共中央最终认可刘少奇的向东发展、向西防御方案。鉴于豫皖苏边区兵力有限,刘少奇主张彭...
在发展华中过程中,刘少奇主张南下增援的八路军黄克诚部优先用于发展苏北,彭雪枫坚持将其留于豫皖苏边区。其争论的实质是新四军的发展方向问题,中共中央最终认可刘少奇的向东发展、向西防御方案。鉴于豫皖苏边区兵力有限,刘少奇主张彭部主力转移到皖东北,彭雪枫则对此持异议。日军发起豫南战役后,双方停止争论转而全力向西发展。随着日军停止进攻,为应对国民党顽军的反扑,彭雪枫要求从路东抽调部队增援,刘少奇未予批准,而是主张保持必要区域,其他地区以游击坚持。反顽斗争遭受失利,刘少奇建议将主力撤至路东、另以一部坚持路西游击,其后又根据毛泽东意见,提醒彭雪枫考虑转移时机。彭雪枫仍然坚持原计划,将路西部队撤至路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雪枫
刘少奇
发展华中
新四军
原文传递
外国友人对新四军的支持与帮助考论
被引量:
2
12
作者
汪谦干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4-94,共11页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发展迅速,但经费非常困难。新四军为解决经费问题,除了通过抗日民主政府筹措、军队自筹和战斗缴获、没收敌人资财等方式外,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在发展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抗日民族统一...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发展迅速,但经费非常困难。新四军为解决经费问题,除了通过抗日民主政府筹措、军队自筹和战斗缴获、没收敌人资财等方式外,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在发展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和国际抗日统一战线思想,从而获得国内外广泛支持与援助。新四军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很重视宣传工作。新四军通过外国友人撰写的报道在国内外树立了坚定抗日的形象。很多外国友人也通过不停地呼吁新四军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在国内外帮助新四军筹集了部分经费,获得了一些医疗援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外国友人
新四军力量发展
国际统一战线
原文传递
抗战后期中共“向南发展”的战略方针
被引量:
2
13
作者
曾凡云
《军事历史研究》
2015年第4期90-96,共7页
以往论著对抗战后期中共中央的"向南发展"的战略方针表述是不全面、不完整的。中共中央、毛泽东提出的"向南发展"的战略方针包括三个有机联系的方面,即"绾毂中原,控制河南、皖北"、"发展东南,控制...
以往论著对抗战后期中共中央的"向南发展"的战略方针表述是不全面、不完整的。中共中央、毛泽东提出的"向南发展"的战略方针包括三个有机联系的方面,即"绾毂中原,控制河南、皖北"、"发展东南,控制苏、浙"以及"发展华南",创建五岭根据地。应该说,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到抗战胜利到来时,中共中央制定的"向南发展"的战略方针基本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后期
八路军
新四军
东江纵队
向南发展
华中局
战略方针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苏北新四军文艺活动的发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徐成
机构
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11,共4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2010SJD750005)
文摘
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苏北地区新四军文艺活动从开创、发展到形成高潮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一时期,新四军文艺活动虽然有过曲折,但随着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歌咏等文艺活动,对抗日斗争和根据地群众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盐阜地区成为了华中根据地的文化中心。
关键词
苏北地区
新四军文艺活动
发展历程
Keywords
s
uBei area
the
new
fourth
army
'
s
cultural activitie
s
proce
s
s
of
development
分类号
I209.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安文艺对苏北新四军文艺的影响
2
作者
徐成
机构
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安顺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24-26,共3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项目编号2010SJD750005)
文摘
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新四军在苏北根据地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等文艺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苏北新四军文艺活动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延安解放区文艺活动对其影响是重要原因之一。苏北根据地在人才培养、文艺组织、文学创作内容和活动形式等方面都参照了延安解放区的文艺活动。
关键词
延安文艺
新四军文艺
发展影响
Keywords
Yan'an literature and art
new
fourth
army
literature and art activitie
s
effect
s
on
development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期铁军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被引量:
1
3
作者
叶姝静
吴爱民
机构
中共宣城市委党校
出处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6期96-99,共4页
基金
中共宣城市委党校2015年校级课题(XCDXK15033)
文摘
革命战争年代,在叶挺独立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四军,不畏逆境、英勇善战、执纪严明、奋发向上,熔铸了不朽的铁军精神,它既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集中反映,也是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生动展示。在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传承和弘扬铁军精神,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敢于担当和科教兴国,实现铁军精神的创造性转化;二是坚持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团结,实现铁军精神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
新四军
铁军精神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Keywords
the
new
fourth
army
s
pirit of iron
army
creative tran
s
formation
creative
development
分类号
D6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战时期新四军发展方向的选择与调整
被引量:
3
4
作者
黄志高
机构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168,共8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品课程”(sztsjh2019-5-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抗战时期新四军的发展方向经历多次选择与调整。改编之初,新四军主要立足江南寻求东向发展。在发展华中过程中,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东南局对新四军发展方向出现分歧,在实际斗争中形成以苏北为重点的发展格局。1941年2月,中共中央和华中局准备西向发展河南,但因敌情变化被迫终止。8月,华中局再次提出西向发展,中共中央考虑到国共关系没有批准。1942年基于抗战胜利的预期和掌握山东的需要,刘少奇要求新四军向山东发展,但因华中形势困难未能实现。1944年为配合美军登陆杭州湾计划以及争取战后政局先机,中共中央布置新四军向西、南两个方向发展,由于兵力不足又改为以东南为主。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新四军
发展方向
Keywords
Anti-japane
s
e War Period
new
fourth
army
development
direction
分类号
K265.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技创新体系视角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申金升
梁帅
张丽
董阳
机构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评估研究所
出处
《今日科苑》
2022年第11期13-19,共7页
文摘
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科技力量是核心力量,新型举国体制是手段路径,关键核心技术是攻关目标,高效创新体系是环境需求。战略科技力量作为创新体系中一类特殊性质的创新主体,其协同发展的能力和效率,是提高国家创新整体效能的关键。本文基于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任务和科技创新体系内涵,从“技术-产业-区域-国家”等4个创新体系维度分析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发展中的问题、角色功能和模式路径,构建了任务导向的雁阵协同、系统导向的链式协同、功能导向的集群协同、使命驱动的开放协同共4类协同类型,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战略科技力量
协同发展
创新体系
新型举国体制
Keywords
s
trategic
s
&T
strength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novation
s
y
s
tem
new
type of national
s
y
s
tem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战时期中共发展华中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被引量:
1
6
作者
黄志高
机构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91,100,共10页
基金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攻关研究项目“地缘战略视阈下鄂豫皖根据地的发展及其地位研究”(2018CX054)成果
文摘
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形成并予以实施。由于国民党禁止八路军进入华中,发展华中的计划一度被迫搁置。随着抗战形势恶化,中共中央判断华北将面临严重困难,遂重启发展华中计划,并在国民党韩德勤部进攻新四军的情况下,调派八路军主力南下。刘少奇以苏北作为发展华中的主要方向,要求东南局予以配合,但后者坚持将工作重心置于长江以南。中共中央也有发展江南的意图,并根据形势变化,决定将皖南主力东调以集中发展苏南。后由于苏南形势恶化,陈毅决心优先解决华中问题,遂率部北渡长江。黄桥战役胜利后,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会合,发展华中战略得以实现。
关键词
发展华中
八路军
新四军
苏北
皖南
苏南
Keywords
development
in Central China
Eighth Route
army
new
fourth
army
Northern Jiang
s
u
s
outhern Anhui
s
outhern Jiang
s
u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皖南事变前中共发展华中的战略支点演变
7
作者
张宗兰
梁大伟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苏区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79-92,116,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建党百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历史经验及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研究”(20VSZ12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巩固和厚植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研究”(20BKS153)。
文摘
从抗战全面爆发至皖南事变前夕,中共向华中发展的战略支点几经演变并最终在苏北定型。发展华中之初,江北豫东彭雪枫部与江南陈毅支队同步展开。1939年5月,中共考虑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为发展华中的领导核心,但国民党反共摩擦使皖东根据地失去可能。1939年底中共决定以苏北为突破口建立战略支点,通过八路军与新四军战略配合解决苏北顽军韩德勤部,最终建立了以盐城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中共向华中发展的战略支点演变是新四军在敌、我、顽三角斗争中复杂情态的呈现,中共领导人综合考量地形、给养、敌情、国民党军队等因素,充分运用政治智慧进行战略选择与策略调试,打通了华北与江南的联系,取得了建立战略支点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
发展华中
战略支点
新四军
豫皖边
皖东
苏北
Keywords
development
of central China
s
trategic fulcrum
new
fourth
army
the Henan-Anhui Border Area
ea
s
tern Anhui
northern Jiang
s
u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刘少奇的“家”思想
8
作者
李军生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人文社科部
出处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6-58,共3页
文摘
通过重温刘少奇领导新四军开创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光辉业绩,全面分析了他的"家"(亦即根据地)思想,即:为什么要建立"家",怎样建立"家"以及如何管理"家"。在刘少奇的领导下,华中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有效的巩固和发展。
关键词
刘少奇
新四军
抗日根据地
发展
Keywords
Liu
s
haoqi
new
fourth
army
Anti- Jopane
s
e bae
s
area
development
分类号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陆军电子对抗力量升空发展探析
9
作者
陆向阳
机构
电子工程学院
出处
《电子对抗》
2012年第1期41-43,共3页
文摘
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陆军电子对抗力量的机动性、生存性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陆军电子对抗部队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向空中发展。论文在分析美陆军电子对抗力量升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明确任务、合理编配、突出重点、研改结合等四个方面对陆军电子对抗力量升空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陆军电子对抗力量
升空
发展
Keywords
army
'
s
EW
strength
bla
s
toff
development
分类号
TN97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铁军精神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10
作者
刘广浩
机构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
出处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9-85,共7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2020SJB0236)。
文摘
铁军精神是革命精神的经典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忠诚于党、信念坚定、敢于拼搏、勇于胜利的铁军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新四军的自身奋斗,根源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铁军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新时期要弘扬铁军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铁军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
新四军
铁军精神
新时代
创新发展
Keywords
new
fourth
army
The
s
pirit of iron
army
new
era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彭雪枫与刘少奇在发展华中过程中的歧见与共识
11
作者
黄志高
机构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6期29-38,共10页
文摘
在发展华中过程中,刘少奇主张南下增援的八路军黄克诚部优先用于发展苏北,彭雪枫坚持将其留于豫皖苏边区。其争论的实质是新四军的发展方向问题,中共中央最终认可刘少奇的向东发展、向西防御方案。鉴于豫皖苏边区兵力有限,刘少奇主张彭部主力转移到皖东北,彭雪枫则对此持异议。日军发起豫南战役后,双方停止争论转而全力向西发展。随着日军停止进攻,为应对国民党顽军的反扑,彭雪枫要求从路东抽调部队增援,刘少奇未予批准,而是主张保持必要区域,其他地区以游击坚持。反顽斗争遭受失利,刘少奇建议将主力撤至路东、另以一部坚持路西游击,其后又根据毛泽东意见,提醒彭雪枫考虑转移时机。彭雪枫仍然坚持原计划,将路西部队撤至路东。
关键词
彭雪枫
刘少奇
发展华中
新四军
Keywords
Peng Xuefeng
Liu
s
haoqi
develop
ing Central China
the
new
fourth
army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E297 [军事—军事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外国友人对新四军的支持与帮助考论
被引量:
2
12
作者
汪谦干
机构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4-94,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四军与外界关系研究”(14BDJ005)。
文摘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发展迅速,但经费非常困难。新四军为解决经费问题,除了通过抗日民主政府筹措、军队自筹和战斗缴获、没收敌人资财等方式外,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在发展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和国际抗日统一战线思想,从而获得国内外广泛支持与援助。新四军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很重视宣传工作。新四军通过外国友人撰写的报道在国内外树立了坚定抗日的形象。很多外国友人也通过不停地呼吁新四军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在国内外帮助新四军筹集了部分经费,获得了一些医疗援助。
关键词
新四军
外国友人
新四军力量发展
国际统一战线
Keywords
new
Forth
army
Foreign Friend
s
development of the new fourth army’s strength
International United Front
分类号
K265.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抗战后期中共“向南发展”的战略方针
被引量:
2
13
作者
曾凡云
机构
盐城师范学院历史系
出处
《军事历史研究》
2015年第4期90-96,共7页
基金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新四军史料整理与研究"(11@ZH020)
文摘
以往论著对抗战后期中共中央的"向南发展"的战略方针表述是不全面、不完整的。中共中央、毛泽东提出的"向南发展"的战略方针包括三个有机联系的方面,即"绾毂中原,控制河南、皖北"、"发展东南,控制苏、浙"以及"发展华南",创建五岭根据地。应该说,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到抗战胜利到来时,中共中央制定的"向南发展"的战略方针基本得以实现。
关键词
抗战后期
八路军
新四军
东江纵队
向南发展
华中局
战略方针
Keywords
the later
s
tage
s
of the Anti-Japane
s
e War
the Eighth Route
army
the
new
fourth
army
the Dongjiang Column
s
outhward
development
CPC Central China Bureau
s
trategy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E297 [军事—军事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苏北新四军文艺活动的发展
徐成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延安文艺对苏北新四军文艺的影响
徐成
《安顺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时期铁军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叶姝静
吴爱民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抗战时期新四军发展方向的选择与调整
黄志高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科技创新体系视角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申金升
梁帅
张丽
董阳
《今日科苑》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抗战时期中共发展华中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黄志高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皖南事变前中共发展华中的战略支点演变
张宗兰
梁大伟
《苏区研究》
CSSCI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刘少奇的“家”思想
李军生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陆军电子对抗力量升空发展探析
陆向阳
《电子对抗》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铁军精神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刘广浩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彭雪枫与刘少奇在发展华中过程中的歧见与共识
黄志高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3
0
原文传递
12
外国友人对新四军的支持与帮助考论
汪谦干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原文传递
13
抗战后期中共“向南发展”的战略方针
曾凡云
《军事历史研究》
2015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