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城市战略与空间规划前瞻
1
作者 王世福 王兴平 +9 位作者 马向明 陈天 王建军 文超祥 郑斌 赵渺希 程遥 邓昭华 郭海 刘铮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共13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求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2023年10月13日,王世福教授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首席专家以“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支点与...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求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2023年10月13日,王世福教授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首席专家以“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支点与制度创新”为主题组织第十二届“设计城市”圆桌研讨会,并邀请来自规划、海洋、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海洋城市在海洋命运共同体中的战略支点作用以及空间规划创新需要。在凝练与会嘉宾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笔谈形式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围绕“海洋城市战略与空间规划”进行论述,期望为未来海洋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王世福认为对于我国海洋城市建设而言,立足港城关系的规划和注重海陆统筹的战略,有助于在全局视角上认识和响应从港口大国到海洋强国的战略跃升。王兴平等提出建设海洋城市组群是内陆城市经略海洋的重要方式,港口城市与腹地陆域中心城市可通过交通设施网络、多种“流要素”、区域涉海功能与跨界协同治理四个维度的一体化措施构建联系密切且分工合理的海洋功能圈。马向明认为海洋城市战略不应仅局限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应从促进海陆文明交流融合的视角出发,积极应对海洋生态挑战,大力发展文化交流和综合创新功能。海洋城市空间规划应强调陆海功能协调性,从而保证海洋城市健康发展。陈天结合海洋城市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海岸生态系统保护的统筹与修复、沿海城市防灾韧性体系构建和基于气候适应性的沿海城市品质提升三方面,提出沿海高密度城市防灾韧性建设与空间品质提升实施路径。王建军系统论述目前海洋城市战略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痛点和堵点,并从四个层次梳理当前海洋城市战略核心要解决的问题,即开展陆海资源全要素综合调查与评价、构建陆海统筹的海洋城市发展格局、做好向海而强的资源要素保障以及在更广阔的深远海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文超祥等以海洋中心城市作为海洋强国的战略支点,提出科学谋划境内外海洋中心城市的战略布局,并结合我国沿海各省市开展的海岸带空间规划实践总结出:处理好陆域与海域关系、协调好城市与区域发展关系、谋划好陆海发展的战略空间。郑斌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新港城对推动大湾区海洋城市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并提出在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和推动港口与产业融合发展三方面推进大湾区新港城建设,实现海洋城市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赵渺希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区域化趋势日渐发展,应把握全球供应链、价值链的近岸化趋势,拓展新发展格局下沿海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规划原理,并进一步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厘清大湾区的全球网络链接机制、解析大湾区区域网络协同机制、大湾区双循环网络发展的规划响应。程遥认为陆海统筹规划是一个全域全要素统筹的系统问题,且最终将落实到陆域的功能与设施规划建设上。陆海统筹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在陆海域、邻域、海岸带三个层面对应的规划层次、内容、深度应该是差异化的,并且海域应建立相较陆域更系统的跨界规划管控体系和更严格的传导体系。邓昭华提出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建设,可施行“以陆促港”策略,从“港产联动”以固港、“两丝枢纽”以稳港、集聚资源以强港三方面拓展港口腹地纵深,助力港口实现其陆域的现代化,并通过技术输出助力当地工业化与扩大港群布局稳固其腹地根基。郭海认为我国应提出符合自身国情的海洋理论,以海洋作为中国维护国际社会和平稳定的重要手段,以海港作为中国发展海洋战略的重要抓手,并提出需处理好贸易与军事、国家利益与系统利益、外交功能与经贸功能之间的三对矛盾。刘铮认为海洋城市相关规划具有明显的创新型规划特征,提出应进一步开展海洋城市规划创新并实现对创新目标的制度安排,且需从连通性、支撑性、撬动性三方面思考规划创新的突破点,激活海洋城市战略支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命运共同体 海洋城市 发展战略 空间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历史进程、价值目标与实践进路
2
作者 高晓波 张瑶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1,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以下简称“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是党和政府依托大型体育赛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典范。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比较分析和逻辑分析法,探究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历史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以下简称“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是党和政府依托大型体育赛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典范。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比较分析和逻辑分析法,探究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历史进程、价值目标及实践进路。研究发现,广东、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在体育领域经历了从探索交流到广泛交流、从深度合作到协同发展的历史演变进程。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方面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包括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携手并进、利益共享和凝心聚气。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赛事筹备仍面临行政管理制度差异较大、要素流动与资源配置不畅、文化发展与价值观念存在差异等现实挑战。据此提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实践进路:1)打造三地协同合作新范式,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2)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激发区域协调发展新动能;3)传承民族共同文化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运动会 粤港澳大湾区 国家发展大局 价值目标 实践进路
下载PDF
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体系比较研究——基于“发展”与“空间”的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宇星 李培 李贵才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7-858,共22页
以中日两国规划体系发展历程为背景,基于“发展”和“空间”两大视角,对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6点异同:1)中日两大湾区在近代工业化、城市制度构建和城市群规划体系建设等方面皆发挥了引领作用,但所处... 以中日两国规划体系发展历程为背景,基于“发展”和“空间”两大视角,对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6点异同:1)中日两大湾区在近代工业化、城市制度构建和城市群规划体系建设等方面皆发挥了引领作用,但所处的历史背景和面临的关联制度存在差异;2)地方分权下,东京湾区的部门机构设置及命名相对灵活,且通过“协议会”的形式进行综合性规划编制;除港澳外,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体系由发展类规划、国土空间类规划、城乡建设类规划三大板块构成,且主管部门的设置在形式上是整顿、明晰、上下一致的;3)纵向传导体系方面,东京湾区的中央级规划自成体系、一脉相承,但都县级规划比较自由,且上位规划不具有绝对强制性;粤港澳大湾区相关规划的上下位关系相对明晰,但区域级规划在执行时又具有一定弹性;4)横向协同体系上,东京湾区建立了两大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区域治理及规划编制的协调,规划对城市职能的定位弱化;粤港澳大湾区针对各类问题也建立了强度各异的合作机制,同时规划对城市功能进行定位的特征依旧明显;5)规划性质上,东京湾区的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已合并为综合规划,且空间规划部分具有明显的存量规划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则仍具有发展、空间、城乡的三维特征,处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过渡阶段;6)公众参与上,东京湾区已突破传统规划范式,开始涉及个人价值等微观领域,公众参与程度高;粤港澳大湾区近年不断丰富规划内容,在公众参与的机制建设和意识培养上也取得进步,但仍有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规划体系 东京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发展规划 空间规划
下载PDF
场景规划:助力城市群协同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郭晨 冯舒 +2 位作者 汤沫熙 唐正宇 杨志鹏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5-317,共13页
通过梳理国内外场景理论的发展脉络,对场景内涵及要素特征进行了深入解读与分析,构建了包含场景要素、场景层级特征和场景规划方法在内的场景规划理论体系,从场景识别、场景构建、场景评价和场景应用视角实现了对场景规划工具的全新探索... 通过梳理国内外场景理论的发展脉络,对场景内涵及要素特征进行了深入解读与分析,构建了包含场景要素、场景层级特征和场景规划方法在内的场景规划理论体系,从场景识别、场景构建、场景评价和场景应用视角实现了对场景规划工具的全新探索,用于指导在不同领域开展场景实践工作。并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为例,基于场景规划方法挖掘湾区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目标,识别出代表未来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方向的重要场景。最后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态廊道构建为应用示例,初步应用场景规划方法进行场景要素分析,为下一步开展场景评价及场景应用示范等实践探索工作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 场景规划 城市群 协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6
5
作者 闫梅 刘建丽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130,共10页
工业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是粤港澳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 工业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是粤港澳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粤港澳大湾区工业规模和活力不断提升、新兴产业集聚优势明显,但在结构转型升级、区域空间布局、与服务业协同发展等方面仍显现出一些突出的问题。针对大湾区工业大而不强、不平衡问题突出等特征,本文提出“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从世界加工厂转变为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成为工业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点。最后,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强化产业协同集聚、优化工业布局、促进创新引领、创新合作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工业发展 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之可为与不可为 被引量:18
6
作者 林初昇 《热带地理》 2017年第6期755-756,761,共3页
为确保"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从落实层面提出其可为与不可为之我见,不可为者:1)不可夸大政府在其中所能起到的作用,2)不可片面偏袒粤港澳三方中某一方的利益,3)不可舍长远利益而牟眼前利益,4)不可... 为确保"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从落实层面提出其可为与不可为之我见,不可为者:1)不可夸大政府在其中所能起到的作用,2)不可片面偏袒粤港澳三方中某一方的利益,3)不可舍长远利益而牟眼前利益,4)不可弃自然利益而牟人类利益;三地政府可为者:1)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定制目标,2)可为达到既定目标作情景分析并勾划路线图,3)可为达成既定目标创造有利基础和制度环境,4)可为规划和实施创造跨境合作的体制和机制,5)可采取广泛咨询、落实公众参与的决策制度,6)可为地区资源的永续发展公平利用定下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发展规划 可为 不可为
下载PDF
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地区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思考和建议 被引量:6
7
作者 杨丽 《港澳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62-69,95,共9页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是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香港地区解决当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稳步推进,统筹协调机制逐步构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是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香港地区解决当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稳步推进,统筹协调机制逐步构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形成,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医疗、金融、法律、科创等领域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日趋复杂、香港地区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的背景下,香港地区参与大湾区建设面临诸多困难。本文建议,要充分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加强顶层设计与决策执行,坚持以推动生产要素便捷流通、基础设施协同规划为重点促进要素跨境便捷流通,以充分利用国家“综合授权”与项目逐个突破相结合加速推动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深港河套等区域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管理、标准等领域创新,以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产业为突破口打造世界级示范区,不断深化粤港澳合作,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 国家发展大局 粤港澳大湾区 “十四五”规划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西岸城市群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波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11,共6页
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纲要》的颁布实施给粤港澳大湾区西岸主要城市澳门、珠海、中山带来新一轮超常规发展机遇的解读,以及对3座城市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面临的海水上溯、取水口被咸潮连续覆盖时间长、各主要取水口无法获取优... 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纲要》的颁布实施给粤港澳大湾区西岸主要城市澳门、珠海、中山带来新一轮超常规发展机遇的解读,以及对3座城市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面临的海水上溯、取水口被咸潮连续覆盖时间长、各主要取水口无法获取优质原水资源、系统调咸设施严重不足等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纲要》流域统筹协调要求对澳门-珠海水资源保障系统和中山市南部三镇水资源保障系统进行有序分阶段整合,提高科学运行调度水平、减少重复建设、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等建议,切实做到科学合理有序利用有限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原水资源 咸潮 调咸水库
下载PDF
澳珠都市圈水资源保障体系规划与实施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波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3-18,共6页
通过对澳门珠海都市圈水资源特点的分析,阐明沿海城市水资源保障体系规划要素,结合对澳门、珠海都市圈水资源保障体系历次规划的解读及其实施的回顾对比,说明一个切合实际、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的工程规划对支撑城市发展的作用。总结了... 通过对澳门珠海都市圈水资源特点的分析,阐明沿海城市水资源保障体系规划要素,结合对澳门、珠海都市圈水资源保障体系历次规划的解读及其实施的回顾对比,说明一个切合实际、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的工程规划对支撑城市发展的作用。总结了沿海地区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对沿海地区水资源受咸潮影响的城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澳门珠海都市圈科学建立水资源保障体系的要求在城市给水规划层面给予了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澳珠都市圈 原水资源 咸潮 调咸水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