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穀》“取郜大鼎于宋”发微
1
作者 王广佳 王江武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9-44,63,共7页
“取郜大鼎于宋”为《春秋》鲁桓公二年所载之文。《公》《穀》二传皆肯定鲁桓公“受赂而还,以成宋乱”的历史事实。基于此,《公羊传》又批评宋国灭郜取其鼎。在义理阐发上,《穀梁传》言“名从主人,物从中国”,颇重亲亲与尊尊之间的张力... “取郜大鼎于宋”为《春秋》鲁桓公二年所载之文。《公》《穀》二传皆肯定鲁桓公“受赂而还,以成宋乱”的历史事实。基于此,《公羊传》又批评宋国灭郜取其鼎。在义理阐发上,《穀梁传》言“名从主人,物从中国”,颇重亲亲与尊尊之间的张力,并强调夷夏之分。《公羊传》则欲通过“器从名,地从主人”申明孔子寓《春秋》中“兴乱继绝”的万世之法。值得注意的是,公羊家在形名问题上的相关讨论,可以视作孔子正名思想的经学化解读。就“取郜大鼎于宋”所阐义理来看,二传所述各有所长,呈现出《春秋》学内部不同的诠释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郜大鼎 《公羊传》 《穀梁传》 夷夏 王道 正名
下载PDF
最早一幅西夏地图——《西夏地形图》新探 被引量:39
2
作者 黄盛璋 汪前进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2年第2期177-187,共11页
关于《西夏地形图》的绘制年代,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此图为宋人所绘,证据是文献记载此图出于宋人《范文正公集》;一种认为:此图为清人所绘,因为所见实物仅存于清张鉴《西夏纪事本末》一书中。本文作者由于在明万历... 关于《西夏地形图》的绘制年代,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此图为宋人所绘,证据是文献记载此图出于宋人《范文正公集》;一种认为:此图为清人所绘,因为所见实物仅存于清张鉴《西夏纪事本末》一书中。本文作者由于在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刻《宋两名相集》中找到了此图,从而否定了"清代说"。继而又结合图的内容和有关文献分析,推定地图为宋代官吏绘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从而基本上解决了地图的年代问题。文中还着重分析了这幅迄今所见最早西夏地图的地学内容和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制年代 西夏 地形图 宋两名相集
下载PDF
北白鹅墓地出土虎纹铜罐的性质与历史意义刍议 被引量:3
3
作者 徐良高 《文物季刊》 2022年第1期100-105,120,共7页
2020年发现的山西垣曲北白鹅春秋墓地是召氏家族太保燕仲一支在东周王畿内的采邑公共墓地。其中M1出土的虎纹双耳铜罐的造型、纹饰与装饰风格极为独特,不同于周王畿及其附近地区同时期前后常见的周文化风格罐类器物,反而具有中国西北地... 2020年发现的山西垣曲北白鹅春秋墓地是召氏家族太保燕仲一支在东周王畿内的采邑公共墓地。其中M1出土的虎纹双耳铜罐的造型、纹饰与装饰风格极为独特,不同于周王畿及其附近地区同时期前后常见的周文化风格罐类器物,反而具有中国西北地区戎狄文化的典型特征。两周时期,这类器物出现于中原周文化区并非孤例,既印证了文献与金文中有关周人与西北戎狄族群关系的记载,又是古代华夏族群与戎狄族群互动交融的实物见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白鹅墓地 虎纹 双耳罐 戎狄族群 华夏族群
下载PDF
隋代皇帝宗庙礼制考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善兵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4,共6页
隋初,尽管兼采南北朝制度,但主要沿袭北周制度,实行皇帝“五庙”制度;皇帝宗庙禘、祫祭祀制度则大致遵循郑玄学说。虽然隋炀帝意图依据周代“天子七庙”古礼,实行“七庙”制度,由于许善心等人的设想不符合隋炀帝之意,因而,至隋朝灭亡,... 隋初,尽管兼采南北朝制度,但主要沿袭北周制度,实行皇帝“五庙”制度;皇帝宗庙禘、祫祭祀制度则大致遵循郑玄学说。虽然隋炀帝意图依据周代“天子七庙”古礼,实行“七庙”制度,由于许善心等人的设想不符合隋炀帝之意,因而,至隋朝灭亡,“七庙”制度没有被付诸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皇帝宗庙 七庙 禘袷祭 礼制
下载PDF
西周春秋时期“让”观念类型及其起源 被引量:1
5
作者 韩中谊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6,共7页
"让"观念在西周春秋时期即已流行。西周封建秩序的构建蕴含着强烈的防患纷争的意识,而随着封建秩序危机的不断加深,守分让上可视为对危机及社会秩序的巨大变迁所造成的挑战的回应。相比之下,让下情怀的兴起则缘于血缘纽带下... "让"观念在西周春秋时期即已流行。西周封建秩序的构建蕴含着强烈的防患纷争的意识,而随着封建秩序危机的不断加深,守分让上可视为对危机及社会秩序的巨大变迁所造成的挑战的回应。相比之下,让下情怀的兴起则缘于血缘纽带下的封建伦理和"民之父母"的观念,源于对践行让下情怀所附带的社会政治功能的洞察。推敌能让则是春秋最为重视的"让"的类型。在国际国内相争不断加剧的情势下,推敌能让与释礼共同构成了化解纷争的重要途径。此外,西周春秋时期也开始出现让位于贤的情形。它是在官爵世袭的制度安排下作为世族推举执政大臣的一种补充而得到提倡的。而让国于贤能的动议,则表明国家危机的加深、嫡庶制的日益松动和"让贤"观念的影响日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上 让下 推敌能让 让贤
下载PDF
出土文字资料与古代神话原型新探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晖 王建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14,共12页
从出土文字资料来看 ,神话传说中牛郎与天帝之女织女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其原型是牛郎多次抛弃织女的婚姻悲剧。夏后启是其母化为石后崩裂而出的神话传说 ,原型是夏启之母在生启时 ,因难产而死。传说中“黄帝四面”的神话 ,曾被孔子解... 从出土文字资料来看 ,神话传说中牛郎与天帝之女织女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其原型是牛郎多次抛弃织女的婚姻悲剧。夏后启是其母化为石后崩裂而出的神话传说 ,原型是夏启之母在生启时 ,因难产而死。传说中“黄帝四面”的神话 ,曾被孔子解释成黄帝派使臣于四方 ,但在出土汉简中明确记述说黄帝有四张面孔 ,不过这应是宗庙中有四面的祭主之状。虹霓神话传说及形成原因甚多 ,据殷墟甲骨文来看 ,其原型是长有两个龙头且能以头入河流水溪饮水的动物。而子弹库楚帛书整合了上古零碎的创世神话资料 ,成为我国迄今能见到的最完整的创世神话故事。出土文献为古代神话原型的研究提供了最新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原型 牛郎织女 夏后启 黄帝 虹霓 创世神话
下载PDF
魏晋皇帝宗庙祭祖礼制考论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善兵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7-30,33,共5页
魏晋皇帝宗庙四时祭祖礼制,既有沿袭东汉相关制度之处,也有因时适宜变革、创新之处。由于受经学领域郑玄、王肃两大学派相互辩难、竞长的影响,曹魏皇帝宗庙禘、祫祭礼制最初依据郑玄学说,而后兼采郑玄、王肃学说定制。为兼顾情、礼,东... 魏晋皇帝宗庙四时祭祖礼制,既有沿袭东汉相关制度之处,也有因时适宜变革、创新之处。由于受经学领域郑玄、王肃两大学派相互辩难、竞长的影响,曹魏皇帝宗庙禘、祫祭礼制最初依据郑玄学说,而后兼采郑玄、王肃学说定制。为兼顾情、礼,东晋自穆帝以后,逐渐实行每三十个月举行一次祭祀的殷祭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皇帝宗庙 四时祭 袷(殷)祭 礼制
下载PDF
福建下一中二叠统及其小有孔虫化石带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祖辉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1-49,共9页
福建下一中二叠统地层发育良好、序列清楚 ,与类共生的小有孔虫动物群计有 2 4属 94种 ,其中新种 3个 .根据小有孔虫化石群垂直分布特点 ,可分为五个小有孔虫组合带 ,自下而上为 :Globivalvulina Nodosaria组合带 ,Geinitzina Pachyph... 福建下一中二叠统地层发育良好、序列清楚 ,与类共生的小有孔虫动物群计有 2 4属 94种 ,其中新种 3个 .根据小有孔虫化石群垂直分布特点 ,可分为五个小有孔虫组合带 ,自下而上为 :Globivalvulina Nodosaria组合带 ,Geinitzina Pachyphloia组合带 ,Langella Pseudoglandulina组合带 ,Hemigordiusqinglongensis Cribrogenerinacelebrata组合带及Hemigordiopsis Hemigordius组合带 .这五个小有孔虫组合带在福建均属首次发现 ,在国内也很少报道 .这发现不但为下一中二叠统的地层时代归属又提供了一佐证 ,而且填补了这段地层小有孔虫资料的空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有孔虫化石带 小有孔虫动物群 下一中二叠统 高地组 栖霞组 童子岩组 福建
下载PDF
清代贵州安顺府亲辖地“插花”初探
9
作者 张祥刚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3-39,共7页
亲辖地是一种特殊的行政区划现象。清代贵州除遵义府外,其余各府均有亲辖地,其中安顺府亲辖地多而复杂,包括五起和十四枝。然而,安顺府亲辖地大多未成片分布,各枝里寨成"天女散花"般格局,形成诸多飞地与犬牙之地。此外,还有... 亲辖地是一种特殊的行政区划现象。清代贵州除遵义府外,其余各府均有亲辖地,其中安顺府亲辖地多而复杂,包括五起和十四枝。然而,安顺府亲辖地大多未成片分布,各枝里寨成"天女散花"般格局,形成诸多飞地与犬牙之地。此外,还有极为严重的"一地多属"现象。探析安顺府亲辖地的插花现象,既有利于深化插花地理论研究,又能为研究相关的插花地问题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贵州 安顺府 亲辖地 插花地
下载PDF
谈谭宗尧扮演“卢孟实”的表演细节处理
10
作者 杜江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6-68,共3页
谭宗尧在话剧《天下第一楼》中通过细节让人们看到一个异常真实的卢孟实。他对人物动作的选择、对人物行为节奏的把握、对于人物台词的处理等细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物表演链条。
关键词 戏剧表演 《天下第一楼》 谭宗尧 人物形象 表演细节
下载PDF
苍颉造字传说的源流考辨及其真相推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世宝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8-34,共7页
我们剥除有关苍颉造字传说的层累堆积,论证《荀子》记述之苍颉造字不可能早于尧舜时代。我们认为,“刑名从商”是指象形字及形声字等必须遵从商文字,否定将其释为刑法之名从商;苍颉文字不是原始社会漫长而分散的符号创作的累积,而是一... 我们剥除有关苍颉造字传说的层累堆积,论证《荀子》记述之苍颉造字不可能早于尧舜时代。我们认为,“刑名从商”是指象形字及形声字等必须遵从商文字,否定将其释为刑法之名从商;苍颉文字不是原始社会漫长而分散的符号创作的累积,而是一个或几个天才人物为殷朝政治需要而独创的一个文字系统;苍颉文字就是殷商文字,故也就是汉字的始祖。我们考证“苍颉”为殷始祖契的别名,“契”与“颉”本为同音异写,“苍颉”亦即“商契”。我们否定胡适等对《荀子》文字的“约定俗成”的误解。其实书契的本义就是王者制定之国法大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殷祖契 三皇五帝 约定俗成 刑名从商
下载PDF
明清时期贵州“亲辖地”的设置与知府行政职能的扩大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坤 《贵州文史丛刊》 2012年第1期88-92,共5页
明清时期,王朝在开拓西南边疆,实施改土归流的过程中,在贵州设置知府的"亲辖地",有效地弱化了土司的权力。本文拟考察明清时期贵州"亲辖地"的设置与演变,探讨由"亲辖地"引发的贵州知府行政职能的扩大。... 明清时期,王朝在开拓西南边疆,实施改土归流的过程中,在贵州设置知府的"亲辖地",有效地弱化了土司的权力。本文拟考察明清时期贵州"亲辖地"的设置与演变,探讨由"亲辖地"引发的贵州知府行政职能的扩大。并藉此探讨明清王朝的国家权力在西南边疆地区的渗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知府 “亲辖地” 改土归流 行政职能
下载PDF
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微卫星改变
13
作者 蔡建春 刘棣 +3 位作者 刘凯华 张海萍 钟山 夏宁邵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评估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食管腺癌(EADC)和Barrett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DNA微卫星的改变。方法应用稀释性PCR技术检测老年人ESCC、EADC和Barrett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中D2S123、D3S1616、D3S1300、BATRII、D5S346... 目的评估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食管腺癌(EADC)和Barrett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DNA微卫星的改变。方法应用稀释性PCR技术检测老年人ESCC、EADC和Barrett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中D2S123、D3S1616、D3S1300、BATRII、D5S346、D17S787和D18S617个位点DNA微卫星的改变。结果在非稀释DNA中,23例老年人ESCC和18例老年人EADC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频率分别是47.8%(11/23例)和38.9%(7/18例),杂合性丢失(LOH)的频率分别是26.1%(6/23例)和16.7%(3/18例),两者的MSI或LOH频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别(P>0.05)。在稀释DNA中,8例老年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和Barrett化生-异型增生-腺癌序列的MSI和LOH频繁出现,尤其在D3S1616、D2S123、D3S1300和D17S787位点上,与非稀释DNA的MSI和LOH频率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老年人ESCC和EADC微卫星改变没有差别。老年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和Barrett化生-异型增生-腺癌组织DNA的MSI和LOH普遍存在,它们可能是EADC发生发展的早期分子事件,D3S1616、D2S123、D3S1300和D17S787位点的微卫星改变可能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食管肿瘤 腺癌 微卫星重复 聚合酶链反应 BARRETT食管 化生 增生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清儒胡培翚禘祫考论及其学术史意义
14
作者 陈功文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70,187,188,共14页
清代皖派学者胡培翚以礼学研究闻名于世。其因答诸生之问而辑成的《禘祫问答》一书,基于对儒家经文、注疏的细致分析,梳理了汉唐以来诸儒所论之禘祫,在继承前贤观点的基础上,对郑玄等人禘小祫大、视禘祫为祭天之礼的观点以及郑玄信用纬... 清代皖派学者胡培翚以礼学研究闻名于世。其因答诸生之问而辑成的《禘祫问答》一书,基于对儒家经文、注疏的细致分析,梳理了汉唐以来诸儒所论之禘祫,在继承前贤观点的基础上,对郑玄等人禘小祫大、视禘祫为祭天之礼的观点以及郑玄信用纬书、以鲁礼推之于周礼等做法进行了批判;指明了禘、祫为二祭,均为祭祖礼制,与祭天无涉;赞同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与禘大祫小之说,指出禘祭、祫祭分别于孟夏与孟冬之月举行;并对夏殷与周之禘祫礼以及鲁禘、晋禘等僭礼进行了梳理。胡培翚依据经典,采用实事求是的诠释态度,利用解经者的言论与经文本身内在的互歧以及经文内容的不完备,系统地梳理与考辨了禘祫理论,不仅丰富了古代的禘祫理论体系,体现了自己的学术特点,而且为后人研究古代的禘祫礼制提供了诸多参考,具有丰富的学术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培翚 禘祫 祭祀 《禘祫问答》
原文传递
拟草果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柴玲 林霄 +2 位作者 梁柏照 陈明生 刘布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3217-3221,共5页
目的研究拟草果Amomum paratsao-ko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等现代分离方法和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鉴定分... 目的研究拟草果Amomum paratsao-ko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等现代分离方法和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2(E)-2-癸烯-1,10-二乙酸酯(1)、2(E)-2-癸烯-1,10-二醇(2)、β-谷甾醇(3)、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4)、鼠李柠檬素(5)、山柰酚(6)、鼠李素(7)、山柰酚-3,7,4′-O-三甲醚(8)、商陆素(9)、槲皮素(10)、熊竹素(11)、阿魏酸辛酯(12)、E-癸基-3-(4-羟基-3-甲氧苯基)-丙烯酸酯(13)、反式对羟基桂皮酸(1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拟草果酯,化合物2~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草果 2(E)-2-癸烯-1 10-二乙酸酯 拟草果酯 商陆素 槲皮素
原文传递
先秦时期夏夷观念之探析
16
作者 吴天钧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9-183,共5页
从文字上而论,“夏”同以后的“华”的概念接近,甚至说,二者之间存在着颇为密切的关系。西周时期“夏”主要用来指代周王朝的直辖领域,春秋以后其范围逐渐扩大。而“夷”的概念则产生久远,起初并没有包含受到歧视的内容,与战国以后的夷... 从文字上而论,“夏”同以后的“华”的概念接近,甚至说,二者之间存在着颇为密切的关系。西周时期“夏”主要用来指代周王朝的直辖领域,春秋以后其范围逐渐扩大。而“夷”的概念则产生久远,起初并没有包含受到歧视的内容,与战国以后的夷狄概念是大有区别的。无论就语言、地域、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先秦时期的戎夷蛮狄诸多人们共同体,都还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相互渗透混融为普遍的历史现象。华夏与夷狄观念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饮食、衣服、社会生活习俗和物质文化等方面。然而,随着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彼此间的诸多差别也逐步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泰 华夏 夷狄 夏夷观念
原文传递
禘、袷再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徽 樊智宁 《思想与文化》 2020年第2期237-260,共24页
关于禘、袷问题,学界纷争数千年.本文认为,作为大祭之禘,其表现有六:天祭二(于圜丘祭昊天、于南郊祭感生帝)、地祭二(于方丘祭大地、于北郊祭后土)、宗庙之祭一(即大禘)以及明堂之祭一(泛祭天地,而以文、武配之).上述诸禘各有其用,《中... 关于禘、袷问题,学界纷争数千年.本文认为,作为大祭之禘,其表现有六:天祭二(于圜丘祭昊天、于南郊祭感生帝)、地祭二(于方丘祭大地、于北郊祭后土)、宗庙之祭一(即大禘)以及明堂之祭一(泛祭天地,而以文、武配之).上述诸禘各有其用,《中庸》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就宗庙之祭而言,唯有大禘以尊祖和次序昭、穆.后儒所谓的"袷祭"和"吉禘",皆为无中生有.作为宗庙之祭,大禘三年一举.它审定的不仅是死者之间的昭、穆之序和尊卑、亲疏之伦,实则亦是通过此法以厘定、规范生者之间的伦理关系,维护相应的宗法政治秩序.这种昭、穆之序的"无乱"或"不失其伦",展现了儒家实现其王道理想的人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禘
原文传递
夏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先登 《中原文物》 2001年第3期11-17,共7页
夏文化代表了古代文明的诞生,同时又是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基础和出发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特点是多个源头而以中原地区为主源,中国古代文明诞生时期的特点是出现统一的王朝,有一个先进的全国性中心,具有很强的文化凝聚力。
关键词 夏文化 文明起源 中国古代 古代文明 文化凝聚力 中原地区 源头 统一 出发点 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