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o Opera
1
作者 Cui Xiaoqin 《ChinAfrica》 2012年第11期53-53,共1页
History lives through this Chinese art form
关键词 nuo opera
下载PDF
池州傩戏:文化特质、功能与传承创新 被引量:2
2
作者 汤付强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池州傩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池州傩戏的传承现状堪忧。通过探究池州傩戏的文化特质、功能,探寻池州傩戏与现代社会融合的路径,促进传统民俗文化焕发现代化的生机,为其他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 池州傩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池州傩戏的传承现状堪忧。通过探究池州傩戏的文化特质、功能,探寻池州傩戏与现代社会融合的路径,促进传统民俗文化焕发现代化的生机,为其他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思路。池州傩戏内含古文化的特质,沿袭了古傩文化驱邪纳福的功用、保留了宗族文化特质、融合了佛道文化色彩。池州傩戏在当代社会中具有健身、美学和文化功能的价值,可通过提高民众的傩文化认同感、增强傩文化传承自觉性、加强资金政策保障、建立傩文化创新特色产业、打造区域傩文化形象、促进城市公共空间的傩文化渗透等策略促进池州傩戏的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州傩戏 文化特质 社会功能 传承创新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池州傩戏传播路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晨晨 张春蕾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安徽省池州市的池州傩戏是我国古老戏曲之一,至今保存完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只能采取口传心授的方式,导致其传承和传播受阻,尤其是在新媒体视域下,社会大众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已经有很少人愿意关注池州傩戏这种传统文... 安徽省池州市的池州傩戏是我国古老戏曲之一,至今保存完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只能采取口传心授的方式,导致其传承和传播受阻,尤其是在新媒体视域下,社会大众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已经有很少人愿意关注池州傩戏这种传统文化,致使其面临消失的危险。分析新媒体视域下池州傩戏的传播重点、传播路径,并给出具体传播建议,旨在促进池州傩戏保护、传承与发扬,并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州傩戏 新媒体 传播 重点 路径
下载PDF
基于视觉叙事的傩堂戏面具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4
作者 袁悦 梁惠娥 贾蕾蕾 《设计》 2024年第21期18-21,共4页
探究视觉叙事在傩堂戏面具文创产品中的应用价值及实践方法。厘清傩堂戏面具的角色分类,基于视觉叙事设计理论,从“人——物——境”3个层面,分析叙事图像的生成方式,探讨叙事图像在产品中的应用策略。最终得出傩堂戏面具文创产品的视... 探究视觉叙事在傩堂戏面具文创产品中的应用价值及实践方法。厘清傩堂戏面具的角色分类,基于视觉叙事设计理论,从“人——物——境”3个层面,分析叙事图像的生成方式,探讨叙事图像在产品中的应用策略。最终得出傩堂戏面具文创产品的视觉叙事设计路径,并通过设计实践验证设计路径的可行性。该设计方法能够强化傩堂戏面具的文化形态与精神内核,为傩堂戏面具的活化传承及产品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新路径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堂戏 傩面具 视觉叙事 叙事设计 文创产品 创新设计
下载PDF
基于新媒体背景的傩戏APP界面交互设计研究
5
作者 汪先敏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17,共7页
具有“百戏之祖”称谓的安徽傩文化作为一种原始文化,是安徽省境内的重要文化现象之一。傩戏表演艺术是安徽傩文化的核心,涉及祭祀、舞蹈、歌唱以及面具服饰等多个方面,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代表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安徽傩... 具有“百戏之祖”称谓的安徽傩文化作为一种原始文化,是安徽省境内的重要文化现象之一。傩戏表演艺术是安徽傩文化的核心,涉及祭祀、舞蹈、歌唱以及面具服饰等多个方面,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代表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安徽傩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体验。但是,面对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怎样才能使傩戏文化更好地满足媒介发展的需求,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与研究的课题。本研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运用设计心理学和交互设计理论知识,试图开发一款以傩戏为主题的移动端APP,以文化的传承为出发点,以受众的需要为落脚点,尝试对安徽傩戏进行数字化保存,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安徽非遗傩文化进行保护、传播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APP 安徽傩戏 文化传承
下载PDF
燕赵傩、武文化融合研究——以武安固义傩仪为例
6
作者 苗凯亮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4年第2期77-81,共5页
20世纪80年代,在武安固义地区发现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老傩祭仪式——武安固义傩仪,极大地丰富了中原傩文化的研究。尤其是在“唯祀与戎”的古代社会,燕赵大地上的傩文化更具武文化特色,鲜活地留存了中原傩、武文化融合基因。笔者以武安... 20世纪80年代,在武安固义地区发现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老傩祭仪式——武安固义傩仪,极大地丰富了中原傩文化的研究。尤其是在“唯祀与戎”的古代社会,燕赵大地上的傩文化更具武文化特色,鲜活地留存了中原傩、武文化融合基因。笔者以武安地域历史背景为基础,以武安固义傩戏为范例,从傩文化和武文化两个方面进行探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深入阐述武安地区傩文化与武文化的融合。研究认为:武安地区的傩文化深受燕赵尚武之风浸染,二者的交融丰富了傩、武文化内涵,为傩、武文化再发展提供了范例,为民俗民间活动与武术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仪傩戏 燕赵武术 武术文化 武舞
下载PDF
贵池傩戏与上元节关系探究
7
作者 侯泳淇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7-143,共7页
贵池傩戏有着祭祀祈福与娱人娱神的特点,是以戏曲、歌舞的方式进行驱邪纳吉的傩戏仪式。上元节有着散乐百戏之俗,一直有着驱除鬼神、祈求平安的祭祀传统。正是正月十五上元节与贵池傩戏都有着鲜明的祭祀性与娱乐性,使得贵池傩戏中最重... 贵池傩戏有着祭祀祈福与娱人娱神的特点,是以戏曲、歌舞的方式进行驱邪纳吉的傩戏仪式。上元节有着散乐百戏之俗,一直有着驱除鬼神、祈求平安的祭祀传统。正是正月十五上元节与贵池傩戏都有着鲜明的祭祀性与娱乐性,使得贵池傩戏中最重要的朝庙仪式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上元夜的歌舞百戏之中,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文化 贵池傩戏 上元节 辟邪纳吉
下载PDF
南部县双峰乡傩戏的艺术特色与传承创新研究
8
作者 敬梓彬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49-154,共6页
傩戏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是一项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南部县双峰乡傩戏作为川北地区特有的文化产物,于2009年被列为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类型多样,在表演特点及面具艺术上都有一定的独特性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对南部县双峰乡... 傩戏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是一项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南部县双峰乡傩戏作为川北地区特有的文化产物,于2009年被列为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类型多样,在表演特点及面具艺术上都有一定的独特性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对南部县双峰乡傩戏进行研究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部县双峰乡 傩戏 艺术特色 传承创新
下载PDF
傩戏服装的审美意识研究
9
作者 梁雨诗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11期112-115,共4页
傩戏作为中国最传统的戏剧,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识。傩戏服装,在款式、色彩、纹样等方面不仅承载着傩戏的表演特点和角色塑造,也透露着中国的民族传统和民俗文化。傩戏服装深刻展现了中国戏剧“求写意、重神似”的特点... 傩戏作为中国最传统的戏剧,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识。傩戏服装,在款式、色彩、纹样等方面不仅承载着傩戏的表演特点和角色塑造,也透露着中国的民族传统和民俗文化。傩戏服装深刻展现了中国戏剧“求写意、重神似”的特点;保留了中华民族原始、朴素、稚拙的审美;蕴含着普通劳动人民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朴实情感;依靠天地的生存意识也赋予了傩戏服装淳朴的“乡土气质”;其可舞性也让表演者更加灵活大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戏 服装 审美意识
下载PDF
池州傩戏面具艺术特征及其在服装中的转化与设计
10
作者 苏斯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0-97,共8页
文章收集整理了池州傩戏面具的艺术元素,分析了池州傩戏正神面具、凶神面具和世俗人物面具的造型和色彩艺术特征,并针对当前服装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将面具元素与现代服装进行融合的可行性。并提出池州傩戏面具艺术元素在服装中的创新设... 文章收集整理了池州傩戏面具的艺术元素,分析了池州傩戏正神面具、凶神面具和世俗人物面具的造型和色彩艺术特征,并针对当前服装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将面具元素与现代服装进行融合的可行性。并提出池州傩戏面具艺术元素在服装中的创新设计方法,分别从池州傩戏面具的图案抽象化变形、色彩搭配、图案创新组合设计等角度进行探索,研究了傩戏面具图案与现代服装的结合方式,尝试从制作工艺、服装款式设计方面进行转化与设计。这将开辟以面具为设计要素的服装个性化设计的新思路,使古老的池州傩面具艺术得到保护和发展,也为设计师在现代服装的创新设计上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州 傩戏面具 艺术特征 服装
下载PDF
傩戏文化的传承与实践途径浅析
11
作者 石宗燕 李晓盈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2期92-94,共3页
科学技术引领下的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型工具的飞速崛起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追求高效益使得很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渐被遗忘。文章对甲骨文时期已有记载的古典戏曲之一的“傩戏”的传承,以及对傩戏文化元素相关产品的创意发展予以... 科学技术引领下的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型工具的飞速崛起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追求高效益使得很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渐被遗忘。文章对甲骨文时期已有记载的古典戏曲之一的“傩戏”的传承,以及对傩戏文化元素相关产品的创意发展予以研究和实践,以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并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戏文化 文化创意 传承 实践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的文化再生——以东平湖区端公戏为例
12
作者 孔唯佳 李红 刘会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0期71-75,共5页
民间地方戏曲失传所带来的传统文化断层现象备受关注。东平湖区特有的端公戏属于傩文化体系中的一支,是傩文化在山东地区的独特印记。当前泰安东平县端公戏的适应性发展为必然趋势,由娱神到娱人的性质变迁,逐渐呈现出戏剧化的倾向,这一... 民间地方戏曲失传所带来的传统文化断层现象备受关注。东平湖区特有的端公戏属于傩文化体系中的一支,是傩文化在山东地区的独特印记。当前泰安东平县端公戏的适应性发展为必然趋势,由娱神到娱人的性质变迁,逐渐呈现出戏剧化的倾向,这一过程弱化了对神性的依附。地域文化为主导的创作趋向为东平地域端公戏传承的主要路径,新时代下湖区端公戏传承与转型为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背景下民间地方戏曲的生存之道提供了可借鉴价值,以“传承—集聚—扩散”为路径的完整链条,以高校工作坊为实践基地,基于“民间性”的传承与发展为东平端公戏的文化再生提供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平湖区 端公戏 傩文化 表演形态 戏剧要素 传承与转型
下载PDF
安徽池州傩戏服饰文化探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炜 杜兆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92,97,共5页
以安徽池州傩戏服饰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考察及实物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池州傩戏服饰的构成、特点及其在傩文化中的功能。通过对服饰外在符号的审视与解读,探究隐藏其背后的服饰文化内涵。池州傩戏服饰承袭中国传统服饰形制,是傩文化外在的... 以安徽池州傩戏服饰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考察及实物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池州傩戏服饰的构成、特点及其在傩文化中的功能。通过对服饰外在符号的审视与解读,探究隐藏其背后的服饰文化内涵。池州傩戏服饰承袭中国传统服饰形制,是傩文化外在的表意符号;傩戏面具受到民间信仰的影响,呈现多元化傩神组合,面具造型受池州地域佛文化的影响,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池州傩戏服饰特点自然质朴,传达池州乡民朴素自然的审美意识;服饰色彩及纹样表达祈福纳吉意愿,构筑傩文化的核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州 傩戏 服饰 文化
下载PDF
基于逆向工程的贵州傩戏面具的保护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秀华 杨成银 +1 位作者 王海南 邱望标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99-101,110,共4页
以一个传统的木制傩戏面具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了面具表面的数据,通过Geomagic Stud io软件实现了面具三维几何曲面模型的重构,利用快速成型机逼真再现了面具的实物模型。为贵州部分文物的保护和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 以一个传统的木制傩戏面具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了面具表面的数据,通过Geomagic Stud io软件实现了面具三维几何曲面模型的重构,利用快速成型机逼真再现了面具的实物模型。为贵州部分文物的保护和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戏面具 逆向工程 快速成型
下载PDF
傩戏观照下白马藏族“池哥昼”中“知玛”的戏曲学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包建强 刘小刚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21-27,共7页
本文从"傩戏"的角度出发,将爬梳史料与田野调查相结合,追溯"知玛"的文化源头,推究"知玛"产生的时间,进一步论证"知玛"在戏曲功能、表演法、审美特征、脸谱等方面为戏曲史所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 傩戏 “知玛” 文化源头 戏曲史价值
下载PDF
浅谈傩戏艺术及象征性对其传承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苏珂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7期161-164,共4页
傩戏作为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分支和载体,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至今仍在许多地区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从傩戏的艺术形式,即表演、舞蹈、造型等入手,尝试探讨艺术与审美对于傩戏的传承与演化的功能性作用,并尝试从傩戏的起源与... 傩戏作为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分支和载体,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至今仍在许多地区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从傩戏的艺术形式,即表演、舞蹈、造型等入手,尝试探讨艺术与审美对于傩戏的传承与演化的功能性作用,并尝试从傩戏的起源与发展中,进一步分析和揭示傩戏的象征性的功能意义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文化 傩戏 傩舞 面具 表演艺术 造型艺术
下载PDF
中国傩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问题研究——以贵州傩戏表演文化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大泯 王义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45-52,共8页
傩戏文化曾在中国中原一代盛行,随着历史的变迁,傩戏文化开始向长江、珠江流域和西南边疆地区转移。贵州傩戏表演文化蕴含着久远的历史文化沉淀信息,具有很高的文化欣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以贵州傩戏表演文化为例探讨中国傩戏文化的... 傩戏文化曾在中国中原一代盛行,随着历史的变迁,傩戏文化开始向长江、珠江流域和西南边疆地区转移。贵州傩戏表演文化蕴含着久远的历史文化沉淀信息,具有很高的文化欣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以贵州傩戏表演文化为例探讨中国傩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等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戏 传承 保护 发展
下载PDF
追寻逝去的“元代社会记忆”——贵池傩戏的仪式、体化与刻写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豫 于红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2-219,327,共8页
安徽贵池傩戏是近年来所发现的被称之为"活化石"的古老戏曲,对于它的形成时间、纪念目的、戏种名称,一直没有较为确切的定位,本文通过研究它的纪念仪式(仪式程序)、体化实践(正戏表演)、刻写实践(抄本形式),认为它是活态的&qu... 安徽贵池傩戏是近年来所发现的被称之为"活化石"的古老戏曲,对于它的形成时间、纪念目的、戏种名称,一直没有较为确切的定位,本文通过研究它的纪念仪式(仪式程序)、体化实践(正戏表演)、刻写实践(抄本形式),认为它是活态的"元代社会(说唱词话)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记忆 贵池傩戏 操演 元代说唱词话
下载PDF
土家族傩戏的审美特质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亭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136,43,共7页
土家族傩戏作为民间宗教艺术形式,相较于其他的艺术形式,它充分地凝聚与强化了土家族民众的思想和观念,实现了自身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土家族傩戏除了在共同体中发挥的现实文化功能之外,还隐现着独特的深邃的审美意义,主要在于土家族... 土家族傩戏作为民间宗教艺术形式,相较于其他的艺术形式,它充分地凝聚与强化了土家族民众的思想和观念,实现了自身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土家族傩戏除了在共同体中发挥的现实文化功能之外,还隐现着独特的深邃的审美意义,主要在于土家族傩戏以外化的表现形态,即以俗为美和以丑为美的审美风格,同内在的精神夙愿,即圆转的审美情结,共同缔造了土家族傩戏的审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傩戏 戏曲艺术 审美特质 圆转 文化特征
下载PDF
江西萍乡傩文化艺术形态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洋 王安琦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110,共4页
傩戏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江西的巫傩文化集中在萍乡、婺源等地区,萍乡的傩戏更是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江西省萍乡市上粟县湘东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傩艺术之乡",并已向国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 傩戏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江西的巫傩文化集中在萍乡、婺源等地区,萍乡的傩戏更是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江西省萍乡市上粟县湘东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傩艺术之乡",并已向国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主要从萍乡傩戏的滥觞及历史沿革,萍乡傩戏的社会功能及其潜在的族群意识,萍乡傩戏的艺术形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对傩戏的生成土壤、宗族观念、民俗因子等进行研究,其视角涉及戏曲学、人类学、民俗学、语言学等诸多学科。萍乡的傩文化,集合了民俗、宗教、民间音乐等多元因素,是不可多见的复合型文化承载方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质,而其中折射出来的人文内涵,更是具有深入挖掘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传统文化形态 傩戏 “活化石” 萍乡 形态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