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杏丁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饰 胡海云 +1 位作者 王学玉 丁国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观察杏丁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 N)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 F)的影响。方法:60例D 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杏丁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抽血测TM、vW F、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 目的:观察杏丁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 N)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 F)的影响。方法:60例D 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杏丁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抽血测TM、vW F、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及血黏度。结果:杏丁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M、vW F、FIB及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全血黏度下降(P<0.05),A PTT显著延长(P<0.01),且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D N患者体内存在内皮的损伤,高凝倾向。对D N患者早期使用杏丁治疗,可以有效地保护其血管内皮系统,改善其体内的高凝状态,对延缓疾病的进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银杏素 血栓调节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糖尿病肾病患者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治疗组 杏丁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肾病(DN)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徐进 江蓓 +2 位作者 朱蕾 王言森 王少媛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1年第6期253-25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TM)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 6 8例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 TM与内皮素 (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 WF)的水平 ,并与 3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血浆T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目的 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TM)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 6 8例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 TM与内皮素 (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 WF)的水平 ,并与 3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血浆T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临床糖尿病肾病 (CDN)组的血浆 TM水平明显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 (EDN)组及单纯糖尿病 (SDM)组。血浆 TM水平与 ET、v WF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 TM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判断其血管内皮损伤程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栓调节蛋白 内皮素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Von willebrand因子变化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余洪立 黄锦雄 +1 位作者 韦秀英 覃绍鹏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GMP-140)、Von willebrand因子(VWF)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早期DN提供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方法选择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UAER)情况... 目的 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GMP-140)、Von willebrand因子(VWF)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早期DN提供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方法选择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UAER)情况分为无并发症组(30例)、正常白蛋白尿(DMa)组(20例)、微量白蛋白尿(DMb)组(20例)和临床蛋白尿(DMc)组(20例)。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VWF、TM、GMP-140。结果①糖尿病各组血浆VWF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Mb组与DM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除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外,TM、GMP-140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①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②TM、GMP-140是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与UAER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von willebrand因子 血栓调节蛋白 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
原文传递
vWF、TM、GMP-140变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锦雄 韦秀英 +2 位作者 覃绍鹏 余洪立 叶红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48-349,共2页
目的观察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latelet alpha-granule membrane glycoprotein-140,GMP-140)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各期的水平... 目的观察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latelet alpha-granule membrane glycoprotein-140,GMP-140)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90例2型DM患者血浆vWF、TM、GMP-140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DM各组血浆vWF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TM、GMP-140在正常白蛋白尿组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P均<0.05)。结论①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②TM、GMP-140是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与尿白蛋白排泄(Urinary AlbuminExcretion,UAE)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von willebrand因子 血栓调节蛋白 膜蛋白质类
下载PDF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栓调节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保岚 张曼华 《医学综述》 2008年第5期730-733,共4页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一种糖基化蛋白,血栓调节蛋白(TM)是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内皮细胞损伤时,二者水平均显著升高,因此它们作为反映内皮损伤的分子标记物。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尤其是糖尿病肾病(DN)...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一种糖基化蛋白,血栓调节蛋白(TM)是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内皮细胞损伤时,二者水平均显著升高,因此它们作为反映内皮损伤的分子标记物。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尤其是糖尿病肾病(DN)时,二者水平显著升高。测定vWF和TM水平对早期识别DN时血管内皮损伤程度,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DN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血栓调节蛋白 内皮损伤
下载PDF
血管内皮损伤标记物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红霞 罗卓章 +2 位作者 王运林 陈力 吴沛锵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酮症酸中毒,分为单纯糖尿病组(20例)及酮症酸中毒组(2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20例),三组均采用...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酮症酸中毒,分为单纯糖尿病组(20例)及酮症酸中毒组(2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20例),三组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凝血酶调节蛋白(TM)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结果三组间血浆TM与v W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TM与v WF两两比较,单纯糖尿病组患者TM与v WF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酮症酸中毒组患者TM与v WF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TM、v WF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单纯糖尿病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均存在内皮细胞损伤,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内皮细胞损伤更为严重。表明,TM、v WF水平对预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凝血酶调节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内皮细胞
下载PDF
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丁芳林 刘丛 《临床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内皮素(ET-1)、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变化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利用放射免疫吸附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77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42例合并血管病变...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内皮素(ET-1)、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变化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利用放射免疫吸附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77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42例合并血管病变)和39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的ET-1、TM、vWF水平。结果糖尿病组ET-1、TM与vW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无血管病变者T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血管病变者TM与无血管病变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T-1水平和vWF水平与无血管病变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ET-1水平与TM、vWF水平显著正相关(γ分别为0.523、0.589,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发病机制。三个分子标志物水平升高越显著糖尿病患者病情就越重,检测其水平对糖尿病的诊断、观察病情及防止血管病变的发生均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糖尿病血管病变 非胰岛素依赖型 内皮素 血栓调节蛋白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