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iveness of Ultrasound-Guided Arteriovenous Fistulas Cannulation in Difficult Hemodialysis Arteriovenous Acces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1
作者 Alison Hiu Ming Chan Angie Ho Yan Lam 《Health》 2024年第11期994-1012,共19页
Aim(s): Complex 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 poses challenges to cannulation. Ultrasound (US)-guided cannulation may promote successful cannulation and prevent AVF-related complications. Renal nurses performing US-guid... Aim(s): Complex 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 poses challenges to cannulation. Ultrasound (US)-guided cannulation may promote successful cannulation and prevent AVF-related complications. Renal nurses performing US-guided cannulation may improve successful cannulation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unnecessary punctures. The study aims to conduct the meta-analyze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nal nurse-performed US-guided cannulation to improve successful cannulation and reduce AVF-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difficult AVF access. Design: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Methods: A systemic search was performed on electronic databases including CINAHL Plus, Web of Science, and PubMed from inception to October 2023. Risk ratios (RR) and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 (SMD) were estimated using random-effect models for considerable homogeneity, and the 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 (SIGN) methodology was adopted for critical appraisal. Results: Four RCTs were included. The results showed US-guided AVF cannulation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improving successful cannulation (RR: 0.19, 95% CI: 0.06 to 0.63, p = 0.007), and was favorable in reducing cannulation-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RR: 0.44, 95% CI: 0.10 to 1.93, p = 0.28), compared with blind needle cannulation. Conclusion: US-guided cannulation performed by renal nurses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successful cannulation,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difficult arteriovenous access. Relevance to Clinical Practice: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value of further training for renal nurses in US-guided cannulation, and broader implementation of US-guided cannulation to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Future studies could explore the optimal nursing training and longer-term benefits of US-guided cannulation by renal nurses in difficult AVF access. Patient or Public Contribution: No Patient or Public Contribution as this is a meta-analysis using the secondary data published in the R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riovenous Fistula CANNULATION dialysis access HEMOdialysis Renal Nurse Ultrasound Guidance vascular access
下载PDF
血管通路小组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应对方式、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高晓榕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4期128-130,共3页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行血管通路小组护理的可行性、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参与研究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我院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所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n=40)、观察组(给予血管通路小组护理,n=40)。以...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行血管通路小组护理的可行性、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参与研究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我院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所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n=40)、观察组(给予血管通路小组护理,n=40)。以负面心理、应对方式、自我管理行为为观察指标评价两组效果。结果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在干预后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回避、屈服评分在干预后均下降,面对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行血管通路小组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应对方式,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小组护理 血液透析 应对方式 自我管理行为
下载PDF
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在维持血液净化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3
作者 梁佩欣 李红花 陈杰平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析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在维持血液净化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于肇庆市怀集县人民医院行维持血液净化的肾功能衰竭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3... 目的:探析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在维持血液净化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于肇庆市怀集县人民医院行维持血液净化的肾功能衰竭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3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两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行维持血液净化的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维持血液净化 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 负面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结合血管通路管理小组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4
作者 白雪霞 闫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1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结合血管通路管理小组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5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 目的探究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结合血管通路管理小组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5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结合血管通路管理小组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日常导管观察、导管异常情况处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日常导管观察、导管异常情况处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结合血管通路管理小组模式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不仅可提高导管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还有助于提升舒适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分级护理 血管通路管理小组模式 血液透析
下载PDF
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维护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萧远英 李芸 +2 位作者 王立平 陈美凤 王兰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9期784-787,共4页
目的探讨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维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2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分组管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 目的探讨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维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2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分组管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期间再循环发生、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R)、甲状腺旁激素(iPTH)和微球蛋白(β2-MG)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再循环比例为14.5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t/V和URR分别为(1.215±0.084)%和(74.21±8.9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PTH和β2-MG分别为(184.28±19.29)pg/mL和(36.79±3.30)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为4.8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组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降低血管通路再循环,提高透析充分性,降低血管通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管理模式 血液透析 通路再循环 透析充分性 护理
下载PDF
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在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禤杏华 何艳妍 刘少平 《齐鲁护理杂志》 2017年第1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在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制定优质临床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49例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49例... 目的:探讨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在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制定优质临床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49例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49例作为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建立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深静脉置管感染率、生活质量评分(SF-36)、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在置管第1、2、3个月,干预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建立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加强对深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深静脉置管感染率有显著作用,而且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护理小组 深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满意度
下载PDF
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移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潘文静 丁钟琴 +1 位作者 何文霞 刘欢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15期1416-1420,共5页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MHP)使用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发生移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Cuff血液透析导管置入定位和护理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我院使用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的186...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MHP)使用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发生移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Cuff血液透析导管置入定位和护理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我院使用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的186例次MHP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等),生化指标(血肌酐、尿素氮、血清白蛋白等),人体测量指标(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肌肉组织质量等),根据置入导管是否有移位分为A组(移位组)和B组(未移位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差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组56例(30.1%),B组130例(69.9%)。Cuff血液透析导管移位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蛋白质分解率、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肌肉组织质量和肌肉组织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C-反应蛋白是发生Cuff血液透析导管发生移位的危险因素(OR=1.062,OR=1.206,P均<0.05)。上臂肌围、肌肉组织质量是发生Cuff血液透析导管发生移位的保护因素(OR=0.976,OR=0.791,P均<0.05)。结论建议高龄、微炎状态、上臂肌围小、肌肉组织质量小的患者在放置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时Cuff距离皮肤出口的距离适当增加或适当延长导管拆线时间。血液透析期间加强患者护理营养干预有助于降低Cuff血液导管移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Cuff血液透析导管移位 护理
下载PDF
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雪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组应...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组应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硬结率低于对照组,掌握相关知识率、自理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23.3%)(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的过程当中,护理程序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减少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延长患者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肾透析 护理健康教育 血管通路依从性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于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作为增强CT血管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丁丽 《临床研究》 2023年第9期173-176,共4页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于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作为增强CT血管通路的作用。方法将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接受增强CT检查的9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组别划分依据为分层随机抽样法,对照组46...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于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作为增强CT血管通路的作用。方法将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接受增强CT检查的9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组别划分依据为分层随机抽样法,对照组46例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46例接受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护理前后患者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2.17%、13.04%;护理前两组动静脉内瘘自护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并发症管理、疾病监测、饮食管理、用药依从性、操作技术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理、躯体、精神、总体健康四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接受增强CT检查的患者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预防内瘘失功,提升患者自护能力,建议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透析 动静脉内瘘 增强CT血管通路
下载PDF
血管通路小组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境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时宽凡 温永双 魏亚琼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6期2333-2337,共5页
目的探究血管通路小组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境障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连云港市中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抽取的60例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依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1~65(50.16±4.87)岁,采... 目的探究血管通路小组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境障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连云港市中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抽取的60例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依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1~65(50.16±4.87)岁,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0~67(50.49±4.28)岁,应用血管通路小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感受负担评分(SPB)、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及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PB评分低于对照组[(17.49±3.20)分比(19.64±3.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6,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CMQ评分中面对高于对照组[(18.20±3.30)分比(16.04±3.10)分],回避和屈服低于对照组[(13.67±2.12)分比(14.79±2.20)分、(6.10±1.02)分比(6.94±1.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3、2.008、3.082,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伙伴关系、执行自我护理、问题解决、情绪处理)均高于对照组[(14.31±0.55)分比(13.94±0.77)分、(17.71±0.45)分比(17.25±0.60)分、(19.31±4.34)分比(16.67±3.97)分、(10.23±0.88)分比(9.56±0.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2、3.359、2.458、3.209,均P<0.05)。结论针对门诊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采取血管通路小组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负担、应对方式,降低患者面对疾病时内心的心境障碍,进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方式,利于预后,值得各个科室借鉴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心境障碍 血管通路小组护理 自我管理行为
下载PDF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和血管通路再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桃峰 陈静芳 +1 位作者 顾勤 方晓兰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11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血管通路循环和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市立医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血管通路循环和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市立医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血管通路再循环率、穿刺配合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定表(SF-36)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通路再循环率为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P<0.05)。观察组穿刺配合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降低血管通路再循环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穿刺配合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推荐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 血管通路再循环 负面情绪
下载PDF
自研血管通路教学仿真模型在超声引导下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技能培训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梅 陈林 +3 位作者 张颖君 陈辉 刘莉 周威宇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第1期146-149,共4页
目的 探讨自研血管通路教学仿真模型在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超声引导下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穿刺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名血液净化专科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培训,试验组则使用自研血管通... 目的 探讨自研血管通路教学仿真模型在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超声引导下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穿刺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名血液净化专科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培训,试验组则使用自研血管通路教学仿真模型进行培训。比较两组培训前后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穿刺自信程度、穿刺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穿刺成功率、操作考核成绩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培训后,试验组穿刺自信度均显著提高,且在使用超声判断血管通路动静脉、使用超声判断血管通路针尖位置、超声引导下穿刺的自信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自研血管通路教学仿真模型应用于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超声引导下AVF穿刺技能培训,可提高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超声引导下AVF穿刺技能,增强其操作自信心,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教学仿真模型 血液净化专科护士 动静脉内瘘
下载PDF
分组管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维护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蔡淑宜 胡雪芳 刘玉妹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5期673-674,共2页
目的探讨分组管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维护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8例,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分组管理护理干预)和常规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URR、Kt/V、β_2-MG水... 目的探讨分组管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维护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8例,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分组管理护理干预)和常规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URR、Kt/V、β_2-MG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URR、Kt/V、β_2-M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的URR、Kt/V均高于护理前及常规组,β_2-MG水平低于护理前及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血管通路感染、狭窄、血栓、功能不良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分组管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具有显著的维护效果,可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减少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管理 护理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下载PDF
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瑞燕 谢晓娜 吴春芳 《中外医疗》 2022年第15期181-184,共4页
目的 分析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 目的 分析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时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3个月,观察组SAS评分(47.25±5.68)分、SDS评分(49.39±4.85)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5、3.62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生活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78.3±6.1)分、(74.5±5.4)分、(81.3±3.2)分、(72.6±2.4)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干预可改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 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 心理状态
下载PDF
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影响
15
作者 黄金花 胡端凤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4年第2期60-62,8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每组各49例。两组均持续... 目的探讨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每组各49例。两组均持续护理观察2周,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血管通路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清蛋白、血清总蛋白以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通路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肾脏疾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KDQOL-SFT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减少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分组管理模式 营养状况 血管通路并发症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蓝静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9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的应用。方法8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40)、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组(血管通路组,n=40),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钙、磷水平、自我...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的应用。方法8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40)、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组(血管通路组,n=40),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钙、磷水平、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血管通路组患者护理后较护理前的钙水平升高幅度、磷水平降低幅度、ESCA评分、SF-36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血管通路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的应用效果较常规护理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维持性血液透析 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 常规护理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