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ke Sediments from Dianchi Lake:A Phosphorus Sink or Source? 被引量:11
1
作者 GAOLi YANGHao ZHOUJian-Min LüJun-Jie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83-490,共8页
Dianchi Lake is a highly eutrophic lake in southwestern China where phosphorus (P) is the limiting element for eutrophication and where lake sedim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 cycle. One hundred and eighteen si... Dianchi Lake is a highly eutrophic lake in southwestern China where phosphorus (P) is the limiting element for eutrophication and where lake sedim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 cycle. One hundred and eighteen sites were sampled throughout Dianchi Lake in 2002 to investigate the P loading of the lake sediments, while fresh surface sediments were studied in the laboratory to clarify its role for phosphor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hosphorus (TP) in sediments were very high, with a maximum value of 6.66 g kg-1, and decreased with sediment depth. P adsorption on surface sediments was rapid with adsorption amounts higher in acidic than in alkaline conditions. The releas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P release increased as pH rose from 7.0 to 10.5. Additionally, compared with aerobic conditions, P release was much higher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especially with low P content in the lake water. At present, the sediments in Dianchi Lake still function as a sink for phosphorus at high P levels in lake water. However, if the external P load was reduced and P content in lake water became low, the sediment would have a large potential for P release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污染 沉积物 吸附性 富营养
下载PDF
Phosphorus in Interstitial Water Induced by Redox Potential in Sediment of Dianchi Lake,China 被引量:34
2
作者 LI Qing-Man ZHANG Wen +3 位作者 WANG Xing-Xiang ZHOU Yi-Yong YANG Hao JI Guo-Li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39-746,共8页
The sediment redox potential was raised in the laboratory to estimate reduction of internal available phosphorus loads,such as 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SRP)and total phosphorus(TP),as well as the main elements of s... The sediment redox potential was raised in the laboratory to estimate reduction of internal available phosphorus loads,such as 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SRP)and total phosphorus(TP),as well as the main elements of sediment extracts in Dianchi Lake.Several strongly reducing substances in sediments,which mainly originated from anaerobic decomposition of primary producer residues,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lower redox potential.In a range of -400 to 200 mV raising the redox potential of sediments decreased TP and SRP in interstitial water.Redox potentials exceeding 320 mV caused increases in TP,whereas SRP maintained a relatively constant minimum level.The concentrations of Al,Fe, Ca^(2+),Mg^(2+),K^+,Na^+ and S in interstitial water were also related to the redox potential of sediments,suggesting that the mechanism for redox potential to regul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phosphorus in interstitial water was compl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滇池 磷含量 氧化还原作用 沉积物
下载PDF
Fraction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from Dianchi Lake,China 被引量:29
3
作者 LI Ren-Ying YANG Hao +3 位作者 ZHOU Zhi-Gao Lü Jun-Jie SHAO Xiao-Hua JIN Fe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65-272,共8页
FVaction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can help in understanding potential hazards of heavy metals.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d total concentrations and fractions of selected heavy metals (Cd, Cr, Cu, Pb, and Zn) i... FVaction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can help in understanding potential hazards of heavy metals.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d total concentrations and fractions of selected heavy metals (Cd, Cr, Cu, Pb, and Zn) i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Dianchi Lake, Yunnan Province, China, as well as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distributions of the various heavy metal fractions.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the heavy metals decreased in the order Zn > Cu > Pb > Cr > Cd. These heavy metals, except Cr,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eir background levels, indicating that Dianchi Lake was polluted by Cd, Zn, Pb, and Cu. Cadmium occurred mainly as the non-residual fraction (sum of the HOAc-soluble, reducible, and oxidizable fractions) (97.6%), and Zn (55.7%) was also predominantly found in the non-residual fraction. In contrast, most of the Cr (88.5%), Pb (81.8%), and Cu (59.2%) occurred in the residual frac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otal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organic matter and reducible Fe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various heavy metal fractions. In the Waihai section of Dianchi Lake (comprising 97% of the lake area), the concentrations of Cd, Zn, Pb, and Cu in the non-residual fr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1 or 0.05) than those of the Caohai section (3% of the lake area). This indicated that potential heavy metal hazards in the Caohai section were greater than the Waihai 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滇池 重金属 水体污染 沉积物 分馏法
下载PDF
Internal Loads and Bioavailability of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in Dianchi Lake,China 被引量:2
4
作者 WU Yalin HUANG Tao +7 位作者 HUANG Changchun SHEN Yinyin LUO Yang YANG Hao YU Yanhong LI Ruixiao GAO Yan ZHANG Mingl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5期851-862,共12页
Sediments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ycling of nutrient elements in lake environments. In order to asses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stimat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in Dianc... Sediments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ycling of nutrient elements in lake environments. In order to asses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stimat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in Dianchi Lake, organic and inorganic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forms were analysed. The 210 Pb radiometric dating method was employed to study temporal changes in the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pools in Dianchi Lake. The result show that the total phosphorus(TP) and total nitrogen(TN) were both at high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697.5–3210.0 mg/kg and 1263.7–7155.2 mg/kg, respectively. Inorganic phosphorus(IP) and total organic nitrogen(TON) were the main constituents, at percentages of 59%–78% and 74%–95%, respectively, in the sediments. Spatially, there was a decreasing trend in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contents from the south and north to the lake centr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local economic production. The burial rates of the various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forms increased in same spatially and over time. Particularly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burial rates doubled, with that TN reached to 1.287 mg/(cm^2·yr) in 2014. As the most reactive forms, nitrate nitrogen(NO_3-N) and ammonia nitrogen(NH_4-N) were buried more rapidly in the south region, implying that the potential for releasing sedimentary nitrogen increased from north to south. Based on their concentrations and burial rates, the internal loads of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were analysed for the last century. A TP pool of 71597.6 t and a TN pool of 81191.7 t were estimated for Dianchi Lake. Bio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pools were also estimated at 44468.0 t and 5429.7 t, respectively, for the last cent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担 中国 学习时间 分发模式 估计 水池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滇池外海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5
作者 张国涵 解倩 +3 位作者 闫琨 李振宇 苏涛 杨耀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0-247,共8页
基于“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滇池外海晖湾中、罗家营、观音山东、观音山中、观音山西、白鱼口、海口西和滇池南等8个采样点位底泥中7种重金属监测值,利用地质累计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评价方法,对重金属进行污染特征分析... 基于“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滇池外海晖湾中、罗家营、观音山东、观音山中、观音山西、白鱼口、海口西和滇池南等8个采样点位底泥中7种重金属监测值,利用地质累计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评价方法,对重金属进行污染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Hg、Cr、Pb、Cd、Cu和Zn平均含量对比云南省土壤背景值分别超标0.46,4.70,0.47,0.73,3.47,1.17,1.13倍,且时空分布存在差异性。时间变化上,As、Cd、Cu、Zn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As、Hg、Cr和Pb含量高值集中在滇池外海南部水域,Cd和Cu在东部水域较高,Zn含量则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地质累计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表明,8个点位中滇池南、晖湾中和观音山西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高,潜在生态风险也较高,引起污染累积以及潜在生态风险的指标主要为Hg、Cd和Cu。重金属来源分析结果显示,As、Hg、Cr、Pb具有相似的污染来源,初步推断为工业污染源;Cu和Cd主要来自农业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外海底泥 重金属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高原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氮形态化学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胡凯 柯鹏振 +3 位作者 吴永红 陈晓国 沈银武 刘剑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7-511,共5页
以滇池马村湾和海东湾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三界面中的磷、氮形态作研究,其中钙结合态磷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有机/细菌聚合态磷和残渣磷;总氮含量很高,平均值为2.63mg/g,而亚硝酸盐氮含量很低,其它三种无机氮形态(硝酸... 以滇池马村湾和海东湾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三界面中的磷、氮形态作研究,其中钙结合态磷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有机/细菌聚合态磷和残渣磷;总氮含量很高,平均值为2.63mg/g,而亚硝酸盐氮含量很低,其它三种无机氮形态(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之间并不存在恒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这主要是无机氮循环还受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氮的影响。调查还表明沉积物中Fe-P含量与间隙水中溶解性磷酸盐磷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沉积物中Fe-P含量与间隙水Eh呈对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形态 湖泊沉积物 化学研究 浅水 高原 亚硝酸盐氮 间隙水 总氮含量 化学计量 线性关系 上覆水 结合态 聚合态 平均值 有机氮 氮循环 磷酸盐 溶解性 无机 对数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磷内负荷及其对水体贡献的研究 被引量:50
7
作者 高丽 杨浩 +1 位作者 周健民 陈捷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6-781,共6页
在滇池全湖选取 1 1 0个采样点 ,调查了沉积物磷的营养状况 ;外海不同方位选取 6个采样点 ,研究了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剖面分布及其对水体的贡献 .结果表明 ,滇池沉积物表层 ( 0~ 5cm)总磷含量主要变化在 2~ 3g·kg-1 ,最大值为 ... 在滇池全湖选取 1 1 0个采样点 ,调查了沉积物磷的营养状况 ;外海不同方位选取 6个采样点 ,研究了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剖面分布及其对水体的贡献 .结果表明 ,滇池沉积物表层 ( 0~ 5cm)总磷含量主要变化在 2~ 3g·kg-1 ,最大值为 6 6 6g·kg-1 .沉积物剖面表明 ,表层总磷含量远高于底层 ,在 0~ 1 0cm总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 .在点 4、点 5和点 6 ,不同形态磷的含量顺序为NaOH P ,Org P >HCl P >BD P >NH4Cl P .滇池南部 (S1、S2 )沉积物钙结合态磷含量较高 ,表现为HCl P >NaOH P ,Org P >BD P >NH4Cl P(表层 0~ 2 0cm) .沉积物表层 0~ 1 0cm活性磷含量很高 ,且随深度增加含量急剧下降 ,滇池北部沉积物具有很大的释磷潜力 .可溶性磷在水 土界面的浓度梯度为沉积物磷向水体扩散提供了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沉积物 水体 富营养化 湖泊 水污染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总磷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陈永川 汤利 +2 位作者 张德刚 李少明 郑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7,共7页
应用GPS定位技术,对滇池海埂、斗南、罗家村、新街、昆阳等5个代表性样点不同层次沉积物总磷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滇池沉积物总磷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季节沉... 应用GPS定位技术,对滇池海埂、斗南、罗家村、新街、昆阳等5个代表性样点不同层次沉积物总磷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滇池沉积物总磷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季节沉积物总磷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滇池沉积物(0~20cm)总磷(P)平均含量为2.16g·kg-1,全湖全年在0.98~4.74g·kg-1间变化,总体趋势是夏季高于冬季。沉积物总磷含量总体趋势的垂直分布为表层(0~5cm)>中层(5~10cm)>底层(10~20cm),除昆阳位点外,各层次呈显著性差异。5位点1年内表层、中层和底层沉积物总磷(P)含量的平均变化范围分别为:1.52~4.74g·kg-1、1.26~3.96g·kg-1和0.98~3.99g·kg-1,各区域以昆阳沉积物总磷平均含量最高,斗南和新街沉积物总磷的含量最低。滇池不同区域沉积物(0~20cm)总磷(P)的含量分布依次为昆阳(3.59g·kg-1)>罗家村(1.97g·kg-1)和海埂(1.96g·kg-1)>斗南(1.65g·kg-1)和新街(1.64g·kg-1)。不同区域表层沉积物-水体中磷的动态变化特征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沉积物 总磷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滇池及其河口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25
9
作者 赵世民 王道玮 +4 位作者 李晓铭 王江涛 李世刚 黄斌 潘学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6-285,共10页
本文对滇池及其入湖河口表层沉积物中As、Pb、Cd、Cr、Cu、Zn和Hg等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其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结果表明,滇池草海北部重金属含量最高,草海及其河口重金属污染强度明显... 本文对滇池及其入湖河口表层沉积物中As、Pb、Cd、Cr、Cu、Zn和Hg等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其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结果表明,滇池草海北部重金属含量最高,草海及其河口重金属污染强度明显高于外海及其河口;以"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As和Cd是沉积物中主要的超标污染物.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草海及其河口沉积物中Cd达到了"严重"污染程度,是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其他金属总体处于"中度"以下污染程度;外海及其河口所有重金属基本处于"清洁"到"偏中度"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草海及其河口沉积物总体上达到了"很强"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而外海及其河口大部分区域总体属于"低度"危害程度.Cd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危害重金属污染物,其次是Hg、As、Pb和Cu,而Zn和Cr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贡献率很小,在整个研究区域产生的潜在生态风险均为"轻微".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滇池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和As可能有相似的污染来源,而Cr主要受地球化学成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滇池 沉积物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滇池水体和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3
10
作者 高丽 杨浩 +1 位作者 周健民 陈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在滇池外海不同方位选取6个采样点,研究了水质现状,沉积物Eh,pH,总氮,总磷以及间隙水重金属的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水体仍属富营养化状态。在氧化表层下,Eh随沉积深度的增加迅速降低,沉积物深层为还原状态。pH在沉积物剖面变化不... 在滇池外海不同方位选取6个采样点,研究了水质现状,沉积物Eh,pH,总氮,总磷以及间隙水重金属的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水体仍属富营养化状态。在氧化表层下,Eh随沉积深度的增加迅速降低,沉积物深层为还原状态。pH在沉积物剖面变化不大,为7 0~8 5。滇池沉积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总氮和总磷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8 67和3 46g kg。剖面分布表明,沉积物表层总氮和总磷含量远高于底层,在表层0~10cm含量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重金属元素在水-土界面的浓度梯度为沉积物向水体的扩散提供了条件。不同采样点相比,位于昆明市附近的S6点沉积物内负荷较大。在外源减少的情况下,沉积物内负荷可能在一定时间内成为控制滇池水质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沉积物 间隙水 营养盐 剖面分布
下载PDF
滇池现代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及其对环境影响 被引量:66
11
作者 夏学惠 东野脉兴 +3 位作者 周建民 田升平 张灼 彭彦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16-420,共5页
湖泊沉积物中 ,磷是产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湖泊中磷元素含量、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它的复杂矿物学特征 ,使人们对磷的研究极为重视。滇池湖中总磷超标 10 .3倍 ,底泥沉积物中P2 O5平均含量 0 .5 2 % ,最高可达1.92 %。滇池地处磷矿区 ,... 湖泊沉积物中 ,磷是产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湖泊中磷元素含量、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它的复杂矿物学特征 ,使人们对磷的研究极为重视。滇池湖中总磷超标 10 .3倍 ,底泥沉积物中P2 O5平均含量 0 .5 2 % ,最高可达1.92 %。滇池地处磷矿区 ,是磷质来源最丰富的湖泊 ,统计表明 ,磷含量每年在不断增长。滇池沉积物中磷主要以吸附态、有机态、铁结合态、钙结合态、铝结合态等几种形式存在。这些形态磷在底泥中是不稳定的 ,它们在环境改变条件下 ,又将磷释放到水体中。微生物在磷的循环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乳酸菌对不溶性磷酸盐的分解 ,使湖泊中可溶磷含量增高。聚磷菌对磷元素的富集以及聚磷菌死亡后发生有机磷的矿化作用 ,是湖泊中水合磷酸盐矿物沉积的重要途径。当湖泊中这种不稳定的水合磷酸盐矿物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 ,经沉积物覆盖成岩作用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磷地球化学 微生物 成磷作用 滇池 环境 富营养化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总氮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陈永川 汤利 +3 位作者 张德刚 李杰 周军 管锡鹏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9-883,共5页
采用GPS定位,对滇池海埂、斗南、罗家村、新街、昆阳等5个代表性样点沉积物总N含量进行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滇池沉积物总N的变化.结果表明全湖全年沉积物总N的平均含量为4.91g/kg,年变化范围是4.13~5... 采用GPS定位,对滇池海埂、斗南、罗家村、新街、昆阳等5个代表性样点沉积物总N含量进行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滇池沉积物总N的变化.结果表明全湖全年沉积物总N的平均含量为4.91g/kg,年变化范围是4.13~5.41 g/kg,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总体趋势夏季高、冬季低,但不同区域变化高峰和趋势不同.沉积物总N层次变化差异显著,表现为表层>中层>底层,各层次年变化范围分别为表层3.54~9.10g/kg、中层2.72~8.04 g/kg、底层1.23~5.37g/kg.各区域沉积物总N平均含量以海埂和罗家村最高,斗南和新街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沉积物 总氮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中磷的释放行为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逢乐 吴文卫 +1 位作者 陈建中 潘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8-52,共5页
滇池分为草海和外海两个水体,且草海污染较外海严重,但是外海的藻类爆发的频率和强度都高于草海。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了滇池草海与外海沉积物中磷的释放行为及其藻类爆发程度不同的原因。结果表明,两个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动力学都表现了... 滇池分为草海和外海两个水体,且草海污染较外海严重,但是外海的藻类爆发的频率和强度都高于草海。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了滇池草海与外海沉积物中磷的释放行为及其藻类爆发程度不同的原因。结果表明,两个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动力学都表现了非单一的扩散过程,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描述释放过程。草海比外海总磷高7倍,但是在水中的释放只高2倍。对两个沉积物而言,由于与表面附着的磷有竞争作用,溶解胡敏酸的加入都显著增大了磷的释放。与草海相比,外海的水交换速率慢、水深浅、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低、内源磷释放强以及对外源磷缓冲能力弱,这些特征都是有利于藻类爆发的条件。研究表明抑制滇池藻类爆发要同时考虑对外源磷和内源磷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沉积物 磷释放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氮内源负荷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0
14
作者 汪淼 严红 +4 位作者 焦立新 王圣瑞 刘文斌 罗洁 罗正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8-226,共9页
研究了滇池沉积物间隙水氮浓度垂向分布特征,根据Fick扩散定律定量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氮扩散通量,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间隙水溶解性总氮(DTN)主要以氨态氮(NH4+-N)形式存在,占其总量的72.30%,其浓度随深度... 研究了滇池沉积物间隙水氮浓度垂向分布特征,根据Fick扩散定律定量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氮扩散通量,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间隙水溶解性总氮(DTN)主要以氨态氮(NH4+-N)形式存在,占其总量的72.30%,其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其次为溶解性有机氮(DON),占其总量的24.59%,其浓度随深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硝态氮(NO3--N)所占比例较低,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滇池沉积物-水界面NH+-N扩散通量分布范围为12.73~59.74mg/(mLd)[均值30.18mg/(mLd)],全湖年均氨氮释放量为3305.04t,其中草海、外海北部、东北部及南部湖区扩散通量较大,达35mg/(m2·d),全湖呈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全湖年均DON释放量为1147.55t,其全湖分布特征与氨氮一致;NO3-N扩散通量分布范围为-2.70~0.27mg/(m2·d)[均值-0.50mg/(m2·d)],总体表现为由上覆水向沉积物扩散.与我国其他湖泊相比,滇池具有较大沉积物氮内负荷,其沉积物-水界面NH4+-N扩散通量较高,对湖泊水体氨氮浓度贡献较大,且其与沉积物总氮、有机质、可交换态氮和可交换态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即滇池沉积物NH4+-N释放主要受其可交换态氮,特别是可交换态中氨氮含量影响;同时,滇池沉积物DON潜在释放风险也较大,且与沉积物C/N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内负荷 沉积物-水界面 扩散通量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仁英 杨浩 +1 位作者 王丽 彭丹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4-268,共5页
本文利用BCR三步提取法对滇池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d、Cr、Cu、Pb和Zn)形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Cd和Zn主要以可提取态(即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存在,其中,Cd在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中的含量分别... 本文利用BCR三步提取法对滇池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d、Cr、Cu、Pb和Zn)形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Cd和Zn主要以可提取态(即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存在,其中,Cd在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中的含量分别为35.0%、49.7%和12.9%;Zn在三者中的含量也分别达到了17.6%、16.6%和21.4%。而Cr、Cu和Pb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其含量分别为88.5%、59.2%和81.8%。表层沉积物中可提取态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草海含量最高,其次为外海北部和南部,开阔湖中心区域含量最低。除Cr和Cu外,其他可提取态重金属的总含量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沉积物 重金属 BCR 形态
下载PDF
滇池水体沉积物磷素特征及其对藻类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程文娟 包立 +1 位作者 罗雄鑫 张乃明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2-828,共7页
为揭示在外源磷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滇池沉积物磷在适宜条件下释放特征及其对藻类的影响,采用室外模拟方法,研究滇池沉积物与上覆水中的磷素特征,探索沉积物磷释放对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覆水下层水中各形态磷(总磷、可溶性磷、正磷酸... 为揭示在外源磷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滇池沉积物磷在适宜条件下释放特征及其对藻类的影响,采用室外模拟方法,研究滇池沉积物与上覆水中的磷素特征,探索沉积物磷释放对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覆水下层水中各形态磷(总磷、可溶性磷、正磷酸盐)含量高于上层水;沉积物中磷素形态以钙结合态磷和有机磷为主,向水体释放贡献最大的是铁铝结合态磷和有机磷;水中正磷酸盐与水中叶绿素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正磷酸盐含量升高显著加剧水体富营养化;沉积物中可交换态磷含量与水体叶绿素a呈极显著正相关,沉积物磷释放是藻类生长的最主要内源负荷。研究表明,控制水体中的正磷酸盐和沉积物中铁铝结合态磷的浓度以及限制有机磷的转化和矿化是控制藻类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沉积物 磷素 藻类
下载PDF
滇池流域双龙水库径流区人类活动的沉积物记录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文景 王延华 +5 位作者 杨浩 吴丰昌 秦宁 常红 牛晓音 吴姗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3-780,共8页
采集滇池以南双龙水库的沉积物柱状样,对不同层的沉积物使用孔。Pb进行定年;分析了不同年代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以及总有机碳(Toe)、总氮(TN)和总磷(TP)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指标与昆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数据关系进行了... 采集滇池以南双龙水库的沉积物柱状样,对不同层的沉积物使用孔。Pb进行定年;分析了不同年代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以及总有机碳(Toe)、总氮(TN)和总磷(TP)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指标与昆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数据关系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①双龙水库沉积物中值粒径的范围分布在4.07~6.90μm,平均值为5.71μm,沉积物中值粒径在1986年后突然减小;②沉积物中TOC、TN以及TP的含量的范围分别是8.78~26.15、1.59~3.26和0.23~0.47g/kg,均值分别为11.30、2.01和O.33g/kg。TOC、TN以及TP的含量在1998年之前相对稳定,而在1998年之后有较大程度增长;③利用有机指数和有机氮指标评价双龙水库沉积物污染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两大指标有加速增长的趋势;④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昆明市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双龙水库沉积物有机指数和TOC含量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昆明市人口数量与双龙水库沉积物有机指数和TOC含量的相关性也较强。研究结果表明水体生态参数受到社会经济指标的显著影响,人类活动是近几十年影响双龙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沉积柱 总有机碳 总氮 总磷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形态及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1
18
作者 胡俊 刘永定 刘剑彤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91-1396,共6页
对滇池40个样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磷形态与浓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区域分布特征与其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相似,滇池南部间隙水中无机磷浓度较高,有机磷的浓度极低,而北部有机磷浓度较高;间隙水中氨氮(NH4+-N),浓... 对滇池40个样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磷形态与浓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区域分布特征与其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相似,滇池南部间隙水中无机磷浓度较高,有机磷的浓度极低,而北部有机磷浓度较高;间隙水中氨氮(NH4+-N),浓度高出硝酸盐氮(NO3--N)浓度约2个数量级,间隙水中氮向上覆水的扩散主要以氨氮为主.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浓度远高于水体中氮磷浓度,有较强的释放趋势.进一步研究间隙水中氮、磷的关系则表明,沉积物间隙水中总磷和总氮未见明显相关性,但间隙水中总磷、有机磷均与硝酸盐态氮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水 沉积物 滇池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祥华 吴文卫 +2 位作者 杨逢乐 潘波 陈建中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8年第6期82-85,共4页
分别从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与等温吸附两个角度出发,通过模拟对滇池沉积物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滇池沉积物吸磷和释磷都是在2 h内快速进行,12 h后基本达到了动态平衡;(2)E lovich方程对沉积物吸磷的拟合最优;(3)草海沉... 分别从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与等温吸附两个角度出发,通过模拟对滇池沉积物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滇池沉积物吸磷和释磷都是在2 h内快速进行,12 h后基本达到了动态平衡;(2)E lovich方程对沉积物吸磷的拟合最优;(3)草海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容量与吸附速率都要大于外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沉积物 吸附 动力学
下载PDF
滇池外海底泥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46
20
作者 李梁 胡小贞 +2 位作者 刘娉婷 周北海 金相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6-51,共6页
采用底泥质量标准(SQGs)法和潜在生态风险(RI)法对滇池外海22个点位20cm柱状底泥中重金属As、Hg、Cr、Cd、Pb、Zn和Cu浓度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的最高浓度达319mg/kg,9个点位超过风险评价中值或高概率效应浓度,是... 采用底泥质量标准(SQGs)法和潜在生态风险(RI)法对滇池外海22个点位20cm柱状底泥中重金属As、Hg、Cr、Cd、Pb、Zn和Cu浓度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的最高浓度达319mg/kg,9个点位超过风险评价中值或高概率效应浓度,是超标最严重的重金属.各元素污染程度顺序为Pb】Cu】Hg】As】Cd】Cr】Zn.Pb、Cu、Hg的污染层为15~20cm,其余重金属污染层为10~15cm.潜在生态风险(RI)评价表明,滇池外海底泥重金属污染总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北部为'强'等级,潜在风险顺序为Hg】Cd】As】Pb】Cu】Cr】Zn.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起来使用.此外,滇池底泥重金属浓度与潜在生态风险表现出一致的区域性差异,即北部大于南部,西部大于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外海底泥 重金属 底泥质量标准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