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action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from Dianchi Lake,China 被引量:29
1
作者 LI Ren-Ying YANG Hao +3 位作者 ZHOU Zhi-Gao Lü Jun-Jie SHAO Xiao-Hua JIN Fe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65-272,共8页
Fraction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can help in understanding potential hazards of heavy metals.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d total concentrations and fractions of selected heavy metals (Cd, Cr, Cu, Pb, and Zn)... Fraction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can help in understanding potential hazards of heavy metals.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d total concentrations and fractions of selected heavy metals (Cd, Cr, Cu, Pb, and Zn) i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Dianchi Lake, Yunnan Province, China, as well as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distributions of the various heavy metal fractions.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the heavy metals decreased in the order Zn 〉 Cu 〉 Pb 〉 Cr 〉 Cd. These heavy metals, except Cr,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eir background levels, indicating that Dianchi Lake was polluted by Cd, Zn, Pb, and Cu. Cadmium occurred mainly as the non-residual fraction (sum of the HOAc-soluble, reducible, and oxidizable fractions) (97.6%), and Zn (55.7%) was also predominantly found in the non-residual fraction. In contrast, most of the Cr (88.5%), Pb (81.8%), and Cu (59.2%) occurred in the residual frac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otal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organic matter and reducible Fe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various heavy metal fractions. In the Walhai section of Dianchi Lake (comprising 97% of the lake area), the concentrations of Cd, Zn, Pb, and Cu in the non-residual fr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1 or 0.05) than those of the Caohal section (3% of the lake area). This indicated that potential heavy metal hazards in the Caohai section were greater than the Waihai 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nchi Lake heavy metal fractions lake sediment organic matter reducible Fe
下载PD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sediment in Lake Dianchi by using modified AHP method and ^(137)Cs dating 被引量:4
2
作者 Yan ZHANG Xiang GAO +2 位作者 Zhenyu ZHONG Xihai DENG Buzhuo PENG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8年第3期370-379,共10页
Through the use of general sampling and measurement by ^(137)Cs dating,problems regarding the absence of monitoring data can easily be resolved.Further,weighted values need to be determined while Environment Quality C... Through the use of general sampling and measurement by ^(137)Cs dating,problems regarding the absence of monitoring data can easily be resolved.Further,weighted values need to be determined while Environment Quality Comprehensive Index(EQCI)is commonly used as applied in environmental qual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subjectivity in determining weights,the modified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method was designed.The modified AHP method involved the following key procedures:First,the parameters y_(i1) and y_(i2)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second,the factors were put in order according to the symbol and value of y_(i1) and y_(i2);third,the continuous odd integers,which represented the importance of factors,were given to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ir seating order;and,fourth,the factor weights were determined from the pair-wise comparison matrix calculated by the ratio of the given odd integers.Therefore,the weights were completely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In the present study,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ediments in five sections of Lake Dianchi were evaluate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urrent contamination of sediments in each lake section is much more serious than at any other time in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dating modified AHP method environment qual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sediment Lake dianchi
原文传递
基于正定因子矩阵的南滇池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来源解析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史文昌 兰明国 +1 位作者 侯邑 牛洁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6,共5页
湿地是净化水环境的重要工程手段。通过采集和分析昆明南滇池湿地沉积物中As、Cu、Cd、Co、Ni、Hg和Pb 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特征,分别运用正定因子矩阵(PMF)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探究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南... 湿地是净化水环境的重要工程手段。通过采集和分析昆明南滇池湿地沉积物中As、Cu、Cd、Co、Ni、Hg和Pb 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特征,分别运用正定因子矩阵(PMF)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探究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南滇池湿地沉积物中Hg、Cd、Pb的浓度平均值超出地球化学背景值,As和Ni的浓度最大值超出地球化学背景值,Cd和Pb的浓度最大值还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的土壤风险筛选值。(2)PMF来源解析模型发现了4种主要污染来源,分别为矿物燃烧、冶金等过程产生的废气沉降,施肥、灌溉和喷洒农药等农业活动,自然因素,垃圾焚烧或工业和矿业废水、废气排放。(3)7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364.66,属于强生态危害,主要是由Hg和Cd贡献,它们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54.75、82.74,依次达到了很强生态危害和强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沉积物 重金属 正定因子矩阵 来源解析 潜在生态风险 南滇池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滇池外海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4
作者 张国涵 解倩 +3 位作者 闫琨 李振宇 苏涛 杨耀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0-247,共8页
基于“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滇池外海晖湾中、罗家营、观音山东、观音山中、观音山西、白鱼口、海口西和滇池南等8个采样点位底泥中7种重金属监测值,利用地质累计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评价方法,对重金属进行污染特征分析... 基于“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滇池外海晖湾中、罗家营、观音山东、观音山中、观音山西、白鱼口、海口西和滇池南等8个采样点位底泥中7种重金属监测值,利用地质累计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评价方法,对重金属进行污染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Hg、Cr、Pb、Cd、Cu和Zn平均含量对比云南省土壤背景值分别超标0.46,4.70,0.47,0.73,3.47,1.17,1.13倍,且时空分布存在差异性。时间变化上,As、Cd、Cu、Zn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As、Hg、Cr和Pb含量高值集中在滇池外海南部水域,Cd和Cu在东部水域较高,Zn含量则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地质累计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表明,8个点位中滇池南、晖湾中和观音山西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高,潜在生态风险也较高,引起污染累积以及潜在生态风险的指标主要为Hg、Cd和Cu。重金属来源分析结果显示,As、Hg、Cr、Pb具有相似的污染来源,初步推断为工业污染源;Cu和Cd主要来自农业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外海底泥 重金属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滇池及其河口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26
5
作者 赵世民 王道玮 +4 位作者 李晓铭 王江涛 李世刚 黄斌 潘学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6-285,共10页
本文对滇池及其入湖河口表层沉积物中As、Pb、Cd、Cr、Cu、Zn和Hg等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其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结果表明,滇池草海北部重金属含量最高,草海及其河口重金属污染强度明显... 本文对滇池及其入湖河口表层沉积物中As、Pb、Cd、Cr、Cu、Zn和Hg等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其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结果表明,滇池草海北部重金属含量最高,草海及其河口重金属污染强度明显高于外海及其河口;以"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As和Cd是沉积物中主要的超标污染物.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草海及其河口沉积物中Cd达到了"严重"污染程度,是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其他金属总体处于"中度"以下污染程度;外海及其河口所有重金属基本处于"清洁"到"偏中度"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草海及其河口沉积物总体上达到了"很强"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而外海及其河口大部分区域总体属于"低度"危害程度.Cd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危害重金属污染物,其次是Hg、As、Pb和Cu,而Zn和Cr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贡献率很小,在整个研究区域产生的潜在生态风险均为"轻微".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滇池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和As可能有相似的污染来源,而Cr主要受地球化学成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滇池 沉积物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滇池典型湖区沉积物粒径与重金属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远 石陶然 +1 位作者 于涛 张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0-379,共10页
对滇池3个代表性湖区(草海、湖心区、外海南部)表层(0~10 cm)沉积物的粒径组成进行了分析,测试了不同粒径沉积物的主要理化性质和Cu、Cr、Ni、Zn、Pb、Fe、Mn、Cd等8种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并对滇池沉积物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的粒径效应作了... 对滇池3个代表性湖区(草海、湖心区、外海南部)表层(0~10 cm)沉积物的粒径组成进行了分析,测试了不同粒径沉积物的主要理化性质和Cu、Cr、Ni、Zn、Pb、Fe、Mn、Cd等8种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并对滇池沉积物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的粒径效应作了校正.结果表明:滇池表层沉积物粒径主要分布在<250μm的范围内;粉砂(4~<63μm)所占比例最大,平均达到60%;黏土(<4μm)次之,平均占19%.随着粒径的减小,大部分重金属质量分数在不同粒径的沉积物中呈增加趋势.重金属在细粒径(<63μm)沉积物中所占比例平均达79%,显著高于其他粒径(63~<125、125~<250μm).Cr、Cd、Cu、Pb、Zn和Ni具有相似的富集特性,其质量分数高值均出现在粒径为4~<63μm的沉积物中,该粒径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分别为土壤背景值的2.04、9.77、4.35、5.11、3.47和4.60倍;而w(Fe)和w(Mn)在各粒径沉积物中无明显差异.黏土校正结果与不同粒径沉积物黏土校正的理论计算值相差不大.黏土校正与参比元素校正都适合校正滇池不同粒径沉积物的重金属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粒径 滇池
下载PDF
滇池外海底泥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47
7
作者 李梁 胡小贞 +2 位作者 刘娉婷 周北海 金相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6-51,共6页
采用底泥质量标准(SQGs)法和潜在生态风险(RI)法对滇池外海22个点位20cm柱状底泥中重金属As、Hg、Cr、Cd、Pb、Zn和Cu浓度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的最高浓度达319mg/kg,9个点位超过风险评价中值或高概率效应浓度,是... 采用底泥质量标准(SQGs)法和潜在生态风险(RI)法对滇池外海22个点位20cm柱状底泥中重金属As、Hg、Cr、Cd、Pb、Zn和Cu浓度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的最高浓度达319mg/kg,9个点位超过风险评价中值或高概率效应浓度,是超标最严重的重金属.各元素污染程度顺序为Pb】Cu】Hg】As】Cd】Cr】Zn.Pb、Cu、Hg的污染层为15~20cm,其余重金属污染层为10~15cm.潜在生态风险(RI)评价表明,滇池外海底泥重金属污染总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北部为'强'等级,潜在风险顺序为Hg】Cd】As】Pb】Cu】Cr】Zn.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起来使用.此外,滇池底泥重金属浓度与潜在生态风险表现出一致的区域性差异,即北部大于南部,西部大于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外海底泥 重金属 底泥质量标准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勇 朱元荣 +3 位作者 吴丰昌 廖海清 刘燕 施国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81-1186,共6页
采集了滇池北部和中心区域2根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其常量元素(Fe、Mn、Al、Ti、Ca、K)、微量元素(Ba、Sr、Cu、Pb、Zn、V、Cd)剖面分布特征,并采用H?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典型重金属(Cd、Cu、Zn、Pb)进行了污染潜在生态... 采集了滇池北部和中心区域2根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其常量元素(Fe、Mn、Al、Ti、Ca、K)、微量元素(Ba、Sr、Cu、Pb、Zn、V、Cd)剖面分布特征,并采用H?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典型重金属(Cd、Cu、Zn、Pb)进行了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沉积物中常量元素以Fe2O3、CaO及Al2O3为主,MnO、K2O及TiO2含量较少,变化范围是Fe2O3为8.0~14.9%、MnO为0.1~0.2%、Al2O3为9.0~20.1%、TiO2为1.5%~2.8%、CaO为0.4~21.7%、K2O为1.5~2.0%;微量元素Pb, Cd, Zn, Ba, Cu, Sr 及V含量均较高,变化范围是Pb为73.8~105.3 mg·kg^-1、Cd为1.0~3.4 mg·kg^-1、Zn为123.4~210.6 mg·kg^-1、Ba为264.8~435.7 mg·kg^-1、Cu为77.5~133.5 mg·kg^-1、Sr为34.9~137.5 mg·kg^-1以及V为177.7~284.7 mg·kg^-1。尤其表层0~12 cm内(1950 s以后),各元素含量值均明显高于12 cm以下各值,20世纪50年代后滇池流域内工农业发展及污染物输入是造成金属元素含量累积的主要因素。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Cu、Zn、Pb、Cd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Cu、Zn和Pb处于中度污染,且C if 值越接近表层(0~12 cm)其值越高,这表明自1950S后污染程度不断加重,其中 Cd 累积与污染比较严重,分析多种元素的多因子污染参数之和C d表明滇池沉积物中多种元素污染整体处于“较高”污染程度,分析多种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表明滇池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很高”水平。同时,滇池北部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危害较严重且近年来污染有加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风险评估 滇池
下载PDF
滇池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晓铭 赵世民 +3 位作者 王道玮 李振宇 李世刚 潘学军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7-655,共9页
对1995~2011年滇池表层沉积物中As、Pb、Cd、Cr、Cu、Zn和Hg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明显高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10个沉积物采样点S1~S10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对1995~2011年滇池表层沉积物中As、Pb、Cd、Cr、Cu、Zn和Hg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明显高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10个沉积物采样点S1~S10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草海的污染程度高于外海;相关性和主成份分析结果显示,滇池沉积物中As、Hg、Pb、Cd、Cu、zn可能具有相同的污染来源。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1995~2011年滇池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草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Igeo年均值在0.41~4.44之间,按污染等级划分,除cr属“轻度”外,其它重金属元素均处于“中度”到“偏重度”污染;同期外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Igeo年均值在0.41~2.59之间,Cd和Pb分别属于“中度”和“偏中度”污染,其它5种金属属于“轻度”污染,草海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高于外海。草海7种重金属元素的RI均值为861.3,潜在生态危害达到了“严重”程度,各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为Cd〉Hg〉As〉Cu〉Pb〉Zn〉Cr,Cd和Hg是主要的重金属生态危害因子;同期外海RI均值为236.4,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各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为Cd〉Hg)Pb〉As〉Cu〉Cr〉Zn,Cd是主要的重金属生态危害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滇池 表层沉积物 地质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滇池福保湾沉积物-水界面微量重金属扩散通量估算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宝 丁士明 +2 位作者 范成新 白秀玲 尹洪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0-804,共5页
对滇池福保湾沉积物间隙水及近界面上覆水中溶解性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并根据Fick定律计算出沉积物-水界面微量重金属扩散通量.结果表明,福保湾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以μg·l-1计)分别为:Fe25.53,Cu30.58,Zn221.67,Ni15.93,Co1... 对滇池福保湾沉积物间隙水及近界面上覆水中溶解性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并根据Fick定律计算出沉积物-水界面微量重金属扩散通量.结果表明,福保湾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以μg·l-1计)分别为:Fe25.53,Cu30.58,Zn221.67,Ni15.93,Co1.91,Cd1.12,Cr19.26,Pb31.08,As9.41,符合国家II类地表水质标准.沉积物-上覆水界面附近水体微量重金属浓度一般都明显高于孔隙水的相应浓度(As除外),根据Fick扩散定律计算出沉积物对上覆水中重金属的年吸附量(以kg计)分别为:Fe3.48,Cu8.70,Zn70.66,Ni4.52,Co0.16,Cd0.31,Cr1.55,Pb12.03,As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微量重金属 界面扩散作用 滇池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仁英 杨浩 +1 位作者 王丽 彭丹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4-268,共5页
本文利用BCR三步提取法对滇池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d、Cr、Cu、Pb和Zn)形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Cd和Zn主要以可提取态(即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存在,其中,Cd在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中的含量分别... 本文利用BCR三步提取法对滇池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d、Cr、Cu、Pb和Zn)形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Cd和Zn主要以可提取态(即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存在,其中,Cd在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中的含量分别为35.0%、49.7%和12.9%;Zn在三者中的含量也分别达到了17.6%、16.6%和21.4%。而Cr、Cu和Pb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其含量分别为88.5%、59.2%和81.8%。表层沉积物中可提取态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草海含量最高,其次为外海北部和南部,开阔湖中心区域含量最低。除Cr和Cu外,其他可提取态重金属的总含量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沉积物 重金属 BCR 形态
下载PDF
基于^(137)Cs计年法估算滇池沉积物重金属负荷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燕 邓西海 陈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1-267,共7页
根据滇池流域地貌、湖盆形态、物源供给等,用GIS方法将滇池外海分作7个区域,以137Cs计年法确定各区域上部沉积物3个沉积时段为1954~1963、1963~1986、1986~2003年,测算不同时段各区域的泥沙年均沉积通量和年均蓄积量,与当地实情及他人... 根据滇池流域地貌、湖盆形态、物源供给等,用GIS方法将滇池外海分作7个区域,以137Cs计年法确定各区域上部沉积物3个沉积时段为1954~1963、1963~1986、1986~2003年,测算不同时段各区域的泥沙年均沉积通量和年均蓄积量,与当地实情及他人用其它方法研究对照,结果可以吻合。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测量,估算各区域的Cu、Cr、Cd、Pb、Hg、Zn在各时段的年均沉积通量,得到1963~2003年期间滇池沉积物几种重金属负荷分别达到1040.8、1054.0、11.2、824.7、2.5、2465.6 t。故应十分重视滇池沉积物中重金属,采用减少重金属和泥沙入湖量并举的措施控制沉积物重金属负荷的进一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计年 泥沙沉积 重金属负荷 滇池
下载PDF
滇池宝象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肖冬冬 史正涛 +1 位作者 苏斌 冯泽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19-2728,共10页
为揭示滇池主要入湖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本研究在宝象河流域10个关键监测位点采集河流表层沉积物,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其Zn、Cu、Cr、Pb、Ni含量进行测试,并使用地累积指数法、富集系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为揭示滇池主要入湖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本研究在宝象河流域10个关键监测位点采集河流表层沉积物,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其Zn、Cu、Cr、Pb、Ni含量进行测试,并使用地累积指数法、富集系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该流域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Zn、Cu、Cr、Pb、Ni的含量分别为70—253、68—274、0—151、0—110、62—94 mg·kg-1,其含量均值分别是区域背景值的1.97、4.24、2.17、2.41、2.36倍.(2)3种评价结果表明,Zn在河流下游达到中等污染水平,富集程度也为中度;Cu在河流上游达到较强污染水平,并出现显著富集的情况;Cr、Pb、Ni在宝象河大部分河段为中等污染水平,富集程度也为中度.单一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u>Ni>Pb>Cr>Zn,其中Cu在个别样点的生态危害系数超过40,属于中等生态危害,其余样点各种重金属生态危害系数都小于40,为轻微生态危害;各样点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值均小于150,表现为轻微生态危害.从生态风险贡献率来看,Cu是宝象河重金属污染的主要贡献元素,应加以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象河流域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滇池 云南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微量重金属扩散作用及其水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马英军 万国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11,共5页
通过对云南泸沽湖、洱海沉积物孔隙水微量重金属剖面特征及界面扩散通量的研究,定量评估了微量重金属界面扩散作用对上覆湖水水质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孔隙水微量重金属浓度剖面均呈典型的峰形分布,界面氧化... 通过对云南泸沽湖、洱海沉积物孔隙水微量重金属剖面特征及界面扩散通量的研究,定量评估了微量重金属界面扩散作用对上覆湖水水质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孔隙水微量重金属浓度剖面均呈典型的峰形分布,界面氧化还原状况的变化是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微量重金属界面扩散通量在夏季明显大于冬季,深水区大于浅水区;这种扩散作用对湖水中微量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影响较大,尤其对深度较小、水体寄宿时间长、重金属含量低的湖泊,界面扩散作用更是控制水质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微量重金属 扩散 湖泊 水质
下载PDF
应用地积累指数评价滇池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海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1期6735-6737,6813,共4页
测定了滇池8个断面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有机质的含量,采用地积累指数(I-geo)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及Cd)污染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除Cd外,Cu、Zn及Pb在沉积物中的含量较高,这几种元素的含量顺序为Zn>Cu>Pb>Cd。通... 测定了滇池8个断面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有机质的含量,采用地积累指数(I-geo)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及Cd)污染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除Cd外,Cu、Zn及Pb在沉积物中的含量较高,这几种元素的含量顺序为Zn>Cu>Pb>Cd。通过对滇池沉积物中重金属和有机质含量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除了Pb与有机质的相关性较好,其余重金属与有机质的相关性较差。在研究的8个断面中,发现重金属(除Cd)外,大部分污染都在中等程度以上,其污染程度顺序为Cu>Pb>Zn>Cd,表明滇池沉积物已受到严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沉积物 重金属 分布 地积累指数法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估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原 《四川环境》 2012年第4期87-89,共3页
本文通过多年滇池底泥的采样监测数据,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对数衰减模型评估滇池的底泥质量状况,希望摸清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分析评价其对水生生物的风险,为底泥疏浚、截污护岸的滇池治理工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以地积... 本文通过多年滇池底泥的采样监测数据,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对数衰减模型评估滇池的底泥质量状况,希望摸清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分析评价其对水生生物的风险,为底泥疏浚、截污护岸的滇池治理工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以地积累指数法评价,(1)滇池监测断面底泥质量呈现轻度污染,镉出现一定程度富集,汞在个别监测断面也出现富集情况;(2)6种重金属污染排序为镉>汞>铅>铜>铬>砷;(3)从监测断面来看,海口西污染程度较重,滇池南底泥质量较好。采用对数衰减模型评价,(1)滇池监测断面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存在潜在生物风险,应引起重视;(2)从产生可以观察到毒性效果的可能性大小看,6种重金属潜在危害可能性排序为砷>铅>铜>铬>镉>汞;(3)从监测断面来看,白鱼口和观音山中潜在危害可能性大。从富集污染程度分析,海口西监测断面的底泥污染最重,可考虑在海口西监测断面附近进行一定的底泥疏浚工程。从而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滇池监测断面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存在潜在生物风险,应引起重视,但在可控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地积累指数法 对数衰减模型
下载PDF
应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滇池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海珍 《地下水》 2012年第3期99-101,共3页
测定了滇池8个断面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及Cd),结果表明,除Cd外,Cu、Zn及Pb在沉积物中的含量较高,这几种元素的含量顺序为Zn>Cu>Pb>Cd。同时采用Hakanson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显示:滇池表层沉积... 测定了滇池8个断面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及Cd),结果表明,除Cd外,Cu、Zn及Pb在沉积物中的含量较高,这几种元素的含量顺序为Zn>Cu>Pb>Cd。同时采用Hakanson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显示:滇池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整体表现为轻微。其中海口西和观音山东断面总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高。对于晖湾、观音山西、白渔口及海口西断面,Cu表现为首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对于罗家营、观音山中及滇池南断面,Pb表现为首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对于观音山东断面,Cd表现为首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指数法
下载PDF
滇池疏浚底泥中重金属对蔬菜种植生态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昱璇 普红平 +4 位作者 李强 林澎 孟祥琪 马晓冬 潘学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7-283,共7页
滇池疏浚底泥富含蔬菜需求的营养成分,农用可提高土壤保水肥能力,改良土壤的适耕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可能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通过底泥试验及加入石灰钝化试验,对生菜、白菜、棒菜和萝卜4种蔬菜施用疏浚底泥... 滇池疏浚底泥富含蔬菜需求的营养成分,农用可提高土壤保水肥能力,改良土壤的适耕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可能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通过底泥试验及加入石灰钝化试验,对生菜、白菜、棒菜和萝卜4种蔬菜施用疏浚底泥作为有机肥进行种植,分析底泥农用后其重金属对蔬菜的影响,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底泥施用量控制在5%(0.05 kg/kg)内且加入石灰改良后,蔬菜中Cu和Cd含量显著降低,但对Pb、Zn效果不明显。叶菜类蔬菜(生菜、白菜、棒菜)重金属富集能力(BCF)从大到小均表现为Cd、Pb、Zn、Cu,而块茎类萝卜BCF表现为Cd、Zn、Pb、Cu。研究表明,化学致癌物Cd与非化学致癌物Pb、Zn、Cu引起的健康风险均在终身可接受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滇池 底泥 农用 重金属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滇池、洱海水及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行为 被引量:20
19
作者 黎秉铭 万国江 +1 位作者 江成忠 曾世光 《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0-52,共3页
洱海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不高,平均值以10-9计算:Cu1.6,Pb0.59,Zn9.8,Cd0.009,Cr0.24,水质较好;沉积物中每一样品同一元素的含量一般均趋近于平均值,以10-6计算:Cu1111,Ph6... 洱海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不高,平均值以10-9计算:Cu1.6,Pb0.59,Zn9.8,Cd0.009,Cr0.24,水质较好;沉积物中每一样品同一元素的含量一般均趋近于平均值,以10-6计算:Cu1111,Ph60,Zn127,Cd0.591,Cr130。因此,洱海至今仍是一个较清洁的湖泊。滇池水质较差,内草海段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上升,以10-9计算:Cu5.8,Pb0.55,Zn32,Cd1.611,Cr0.24,但远未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不同湖段的沉积物已受到一些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外草海较明显,内草海较严重,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以10-6计算:Cu920,Pb647,Zn2208,Cd164.85,Cr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洱海 沉积物 重有色金属
下载PDF
滇池表层沉积物中Cu、Cr、Pb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古正刚 吴敏 +1 位作者 卫蓉 宁平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96,共6页
研究了滇池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Cu、Cr、Pb的含量特征,结果显示,其中Cu的浓度范围为53.51~986.54 mg/kg,Cr的浓度范围24.01~74.62 mg/kg,Pb的浓度范围51.62~853.25 mg/kg,滇池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u >Pb >Cr.三种重金... 研究了滇池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Cu、Cr、Pb的含量特征,结果显示,其中Cu的浓度范围为53.51~986.54 mg/kg,Cr的浓度范围24.01~74.62 mg/kg,Pb的浓度范围51.62~853.25 mg/kg,滇池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u >Pb >Cr.三种重金属总量之间均有极显著正相关性,重金属之间存在一定的同源性.应用层次聚类分析采样点可得到两大类,一类为中等污染的采样点包括观音山东、观音山西、罗家营、灰湾、草海中心采样点.另一类为严重污染的采样点包括断桥采样点.应用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SQGs)的三种基准分析可以得知滇池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会经常对滇池沉积物中的底栖生物产生严重的毒理性影响.Cu和Pb对总毒性单位的贡献值比较大,而Cr对总毒性单位的贡献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